打工人难逃「过劳时代」:每天加班3小时,心脏病风险高60%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有时间挣钱,没时间花钱”,是上班族的一句自嘲,却也反映了辛酸的现实。

 

对很多人来说,每天下班后“主动”加班已成常态。当一群人挣扎于“996”时,另一群人已经被迫开始了“007”。

 

 

长期保持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可能导致多种系统功能下降,继而引发呼吸、消化、免疫等系统性疾病……甚至是猝死。

 

临近年关,“打工人”们的压力愈发明显。《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敲响“过劳”时代警钟,几招挽救“超长待机”的你。

 

受访专家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医师   刘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  曾强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马根山

 

超长工作增加多种疾病风险

 

超长时间工作,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某知名职场社交平台发布的《2017年度职场热搜话题大盘点》显示,将近40%的职场人每周要加班3~4次,55%的受访者表示每周加班2~3小时,更有25%的职场人表示每天都要加班。

 

按照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2010年芬兰、英国的研究人员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长达11年的研究成果:每天加班超过3小时,将导致忧郁、焦虑或失眠,罹患心脏病的几率更高出60%。

 

长时间的劳作,并不意味着高的工作效率。

 

西班牙人在欧洲国家里平均坐班时间最长——约每周38小时,比荷兰人平均每周多工作8小时,比德国人多3小时。与此同时,西班牙人却排在工作效率的后几名。

 

但长时间的工作,却真实地增加着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

 

01 心脑血管疾病

长时间工作、锻炼不足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熬夜、睡眠质量下降等会进一步加大中风和冠心病风险。

 

02肝脏受损

晚上11点~凌晨1点是肝脏的排毒时间,需在熟睡中进行。如果长期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肝脏功能就会受损,变得面色发黄、气色差。

 

03体重增长

每晚睡眠不足5个小时的人,体重超重的几率比每晚睡够7个小时的人高32%。因为睡得少会影响人体基本代谢率,还会让人出现懒动倾向,更难消耗身体热量。

 

04怀孕困难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每周工作21~40个小时的女性相比,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个小时的女性所需要的怀孕时间要长20%。

 

睡眠少不只影响女性,它导致的内分泌失调可造成男性精子和女性卵子生成数量减少,女性排卵期不正常,进而使怀孕的机会大大减小。

 

05心理压抑

超长工作造成的“心理包袱”还会给家人带来影响:没空陪孩子、夫妻交流少、父母没空管等,甚至导致家庭矛盾。

 

超长工作并非我国独有,面对这一现状,很多国家都在反思如何缩短员工工作时长。

 

 

在日本大阪,一些大公司采取“强制关灯”的措施提醒员工到点下班。只要一到下班时间,办公室供电就会被切断,人们无法继续工作,只能回家。

 

加拿大一些地方规定,在保证每天8小时或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员工可自己确定上班时间。这不仅帮员工平衡了私人时间和工作时间,也帮助许多工作地点离家较远的员工避开了上下班高峰,节省了时间。

 

缩减工作时长是解决过劳问题的方法之一,这需要整个社会一起努力改善。

 

哪类人更容易“过劳死”

 

从医学上解释,“过劳死”是工作时间长、心理压力大、劳动强度加重、经常精疲力竭的状态,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因救治不及时而失去生命。

 

资料显示,我国“过劳死”的高危人群已从体力劳动者转向脑力劳动者,集中在软件、广告、媒体、医疗、金融等行业,且呈年轻化趋势,尤其中青年骨干最应警惕。

 

很多“过劳死”的人都有连续熬夜工作或经常加班的共同点。

 

 

最易诱发“过劳死”的5种疾病依次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此外,消化系统疾病、肾衰竭、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过劳死”。

 

有些年轻人心脏病首发症状便是猝死。

 

 

全国性学术期刊《中国急救医学》发表论文《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通过对5516例猝死者进行尸检发现,猝死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占比达57.8%,30~63岁是心源性猝死高发年龄,主要诱发因素是情绪激动(26%)和劳累(25%),其次是饮酒和过饱等。

 

也就是说,太劳累、太激动是猝死的头号诱因。

 

自测你“过劳”了吗?

 

上世纪60年代,日本工业迅速发展,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发生大量猝死案例。

 

日本“过劳死”预防协会给出十大过劳危险信号:

 

1. “将军肚”早现;

2. 脱发、斑秃、早秃;

3. 频频去洗手间;

4. 性能力下降;

5. 记忆力减退;

6. 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7. 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情绪;

8. 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9. 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不解乏;

10. 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具有上述两项或以下者,为“黄灯”警告期,不必过分担心;具有3~5项者,为一次“红灯”预报期,说明已具备过劳征兆;有6项以上者,为两次“红灯”危险期,说明你已经进入过劳预备军了。

 

 

  “996”的我还能做点什么?

 

“996”的我除了辞职,还能做些什么?遵照这4条或许还能挽救你一下。

 

改善生活习惯

控制体重,平时要坚持一周三次左右的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年轻人推荐慢跑、游泳等,老年人可选择快走、打太极等,运动强度一定要循序渐进。

 

减少久坐时间,每隔1~2小时起身活动10分钟。休息时要采取与工作时相反的姿势,例如工作时多半站着的人,休息时就要坐或卧;老是伏案工作的人,休息时一定要站起来,手臂举高,借此松弛肩膀肌肉。

 

 

避免熬夜,尤其不要带着坏情绪入睡。高危人群更要学会疏解压力和负面情绪。

 

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戒烟控酒。

 

警惕猝死信号

心源性猝死并非没有信号,只是容易被忽视。

 

一过性晕厥、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心慌、腹痛等,尤其是症状持续性、进行性加重,都可能是心源性猝死的先兆。

 

出现相关症状后,尽早就诊,进行病因诊断。

 

学习急救知识

在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6分钟内到达医院继续抢救的话,抢救成功率可达40%以上。

 

如果身边有人猝死,首先要拨打120,周围有自动体外除颤仪的话可优先使用,或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十指相扣,双手掌跟叠加,手臂垂直,按压位置为两乳头中间,深度为5~6厘米,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定期体检


普通人群每年要进行心电图、抽血化验等规范体检,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心肌病等基础疾病、“三高”、心源性猝死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到医院进行全面心脏检查,评估猝死风险,做出预防和治疗决策。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地区推荐专家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