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40天,我,一个新手妈妈,正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然而,一天,我发现右胸乳晕正上方有个大疙瘩,心里顿时慌了神。
我赶紧上网搜索,看到“子肿脾虚证”的相关信息,心里更加忐忑。于是,我决定咨询医生。
“有多久了?痛不痛?”医生的声音透过屏幕传来,带着一丝关切。
“昨天才发现的,之前没太注意,好像不发烧,昨天发现之后我一直用手按,今天感觉微微有点疼。”我回答。
医生又问:“每次哺乳后能缩小不?”
“从昨天开始大多数用右边吸,感觉没小还大了或者一直那样。”我回答。
“哺乳后疼痛会不会缓解?”医生又问。
“疼痛感不是一直有,就是我总摸或者偶尔哪一下会有点感觉。”我回答。
医生又问:“查过血没有?”
“没有。”我回答。
医生又问:“外面能看到包块不?”
“没有,大概会是什么症状,我坐着摸着挺小的,躺着一摸就摸出来了。”我回答。
医生又问:“是亲喂吧?”
“是。”我回答。
医生又问:“每次宝宝吸奶后感觉那包块会不会变小?”
“有小白点,刚起了两个。”我回答。
医生又问:“白点在乳头的什么位置?”
“乳头右边一点,右上。”我回答。
医生又问:“以前白点那儿会不会出奶?”
“不对,不是乳头有白点。”我回答。
“是乳晕有白点。”我回答。
“我说错了。”我回答。
“乳晕右上有白色粉刺的小泡,特别小。”我回答。
医生又问:“确定包块那儿你不摸它,不压他,它就不会痛吧?”
“几乎是,偶尔哪一下不知道是不是奶阵的时候会有一点点感觉,好像只有我碰的时候才有疼。”我回答。
“这种情况是不是肿块啥的?”我问道。
“我吓的不行了。”我回答。
“不是肿块。”医生回答。
“可能是堵奶,也可能是感染导致的组织增厚。”医生回答。
“肿块不会长那么快。”医生回答。
“还有一个就是,这个块我在左胸也能摸着,但是左胸那个明显就是正常大小的感觉。”我回答。
“右边这个就特别大,一摸就是发炎了或者啥的。”我回答。
“我害怕是肿块。”我回答。
“想咨询一下。”我回答。
“今明两天每次喂奶先喂右侧,多余的用吸奶器吸出来。看看包块能缩小不。”医生回答。
“考虑是堵奶或者乳腺炎。”医生回答。
“如果不碰它疼的话又是啥症状呀?”我问道。
“肿瘤没你想象的长那么快。”医生回答。
“吓死我了。”我回答。
“那就可能是乳腺炎了。”医生回答。
“我明天会去做产后检查。”我回答。
“要确定病症的话b超能看出来吗?”我问道。
“那查一个血常规吧。”医生回答。
“你想排查肿瘤可以做一个彩超。”医生回答。
“好的,大概是堵奶或者乳腺炎哈,血常规就可以查出来哈。”我回答。
“对,血常规可以检测乳腺炎。”医生回答。
“要是血常规没问题,那就考虑堵奶。”医生回答。
“好的,谢谢您。”我回答。
“你要是比较担心,可以做一个乳腺彩超。”医生回答。
“我没什么问题了。”我回答。
“好的。”我回答。
“对了,大夫,如果是乳腺炎的话怎么治疗?”我问道。
“乳腺炎看感染情况,感染不重就吃点头孢之类的,感染性可能需要输液。”医生回答。
“现在堵奶或者发炎我冷敷会不会好点?”我问道。
“堵奶或发炎,冷敷没什么效果。要是泌乳痛可以冷敷缓解。”医生回答。
“血常规看白细胞的数值吗?”我问道。
“堵奶或发炎,血常规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医生回答。
“喝蒲公英呢。”我回答。
“要是是乳腺炎就吃头孢之类的,不是乳腺炎就通乳。”医生回答。
“吃头孢还能母乳喂养吗?”我问道。
“可以,一般头孢都可以哺乳。”医生回答。
“好的,谢谢。”我回答。
挂断电话后,我长舒了一口气。虽然心中仍有不安,但至少有了方向。
第二天,我去了医院,做了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略高,医生诊断为乳腺炎。
医生给我开了头孢,并告诉我如何进行冷敷和按摩,以缓解疼痛和促进炎症消退。
经过几天的治疗,我的病情逐渐好转,那个大疙瘩也消失了。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新手妈妈,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我们既要保持冷静,又要积极寻求帮助。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毕竟,只有自己健康了,才能更好地照顾宝宝。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