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岁开始至满3岁称为幼儿期,这一时期是儿童智力发展迅速、特殊才能开始显现的时期,也是个性、品质开始形成的时期。幼儿期的个性形成是以后个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培养孩子在德、智、体几方面更顺利、更健康地成长,以配合“四化”的需要,多出人才和早出人才,家长应特别注意幼儿期的教育。 人的大脑蕴藏着细胞总数大约为100亿个左右,其中70~80%是3岁以前形成的。在这一时期主要形成言语、音感和记忆细胞,大脑的各种特征也日趋完善。近年来,许多儿童教育家把1~3岁看做是早期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年龄”,并引起社会和家长的普遍重视。所谓关键年龄是指人生学习效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在此期间所实施的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人说“三岁之貌、百岁之才”,意思是说3岁之前形成的才华能决定他的一生。并有“三岁定八十,七岁看终身”的说法,这是说幼儿时期所受的教育和养成的习惯,年至80岁还保留着。 孩子在3岁以前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时期,孩子在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发育都比较快,如语言的发育,从发单音发展为能说较长的句子;从不会走路到独立的行走。这些进步,都是从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学习而来的。因为孩子最喜欢模仿学习别人的动作,为此,如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思想教育和耐心的引导,就会出现许多不良的习惯。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不生病,就算完成了抚养的责任,而教育则是幼儿园、学校老师的责任。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说,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有绝对重要的责任,而在早期的品德教育问题上,父亲比母亲更重要。近年来一些学者积极倡导“零岁教育”,试想,象这样艰巨的任务,除了父母亲,谁还能承担呢?所以,父母一定要掌握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对孩子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使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健康的意识,正常的心理素质,逐步培养他们具备刚毅、正直、纯朴、坚定的精神,聪慧敏捷的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之从各方面均衡地发展,这样长大后才能成为“四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在幼儿期,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例如: 1. 语言教育:通过讲故事、唱儿歌、阅读绘本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阅读兴趣。 2. 情感教育:通过亲子互动、游戏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 习惯教育: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按时作息、独立完成作业等。 4. 品德教育:通过讲故事、看电影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品德,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 5. 身体教育:通过户外活动、体育锻炼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总之,幼儿期的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重视并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