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简称:温州市心理卫生中心,温州市精神病医院

公立 三级其他医院
医院介绍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创建于1959年8月,是温州市本级直属的唯一一家公立三级精神专科医院,承担全市的精神卫生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心理咨询和对外学术交流等任务。医院现为温州市精神卫生办公室挂靠单位,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附属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香港理工大学协作医院;山东济宁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实习医院;浙江省平安医院、浙江省健康促进医院、浙江省绿色医院、浙江省智慧安防医院,浙江省老年友善型医院,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医院现有3个院区,占地面积121.96亩,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100张,职工总数953人,其中卫技人员656人。医院立足精神科,深耕亚专科建设,形成了涵盖普通精神、老年精神、儿童精神、情感障碍、临床心理、心身医学、睡眠医学、行为医学、发育障碍等专科专病,并开设相应物质依赖/戒烟、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学习障碍/多动症、中医精神科等亚专科门诊。拥有省级重点专科1个(临床心理科),市级十大品牌学科1个(普通精神学科),市级重点学科群1个(老年精神学科(群)),市级重点学科3个(行为医学学科、心身医学学科、临床心理学科),形成了学科梯度、群组发展的良好局面。

温州市西山东路552号
0577-96525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马云芳
马云芳

主任医师

好评率:93%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精神科领域的疾病治疗,尤其是焦虑症抑郁症的诊治。擅长心理咨询及治疗。
丁万涛
丁万涛

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临床医学学科主任医师,心境障碍,抑郁症,焦虑症。
陈杰
陈杰

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及心境障碍等精神科疾病的治疗。
姜德国
姜德国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擅长家庭治疗。
患者评价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崯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杨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秀玲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图文问诊
  • *琴
    回复质量:非常差服务态度:非常差回复速度:一般
    functions/format.html
    服务一般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问诊记录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抑郁发作的表现可分为核心症状群、心理症状群与躯体症状群三方面。
            既往常以“三低”概括抑郁发作,即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这三种症状被认为是典型的重度抑郁的症状,但这些典型症状并不一定出现在所有的患者中。
            典型症状
            核心症状群
            情绪低落
            自我感觉到的或是他人可观察到的情绪低沉、苦恼忧伤,觉得痛苦很难熬过去,感觉不到开心,甚者觉得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常常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几乎每天都存在低落的心境,一般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兴趣减退或快感缺失
            凡事都提不起兴趣或是兴趣下降,对以前的爱好丧失热情,失去了体验快乐的能力,不能从平日从事的活动中收获乐趣。
    即使有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看书、看电视,其主要目的也只是消磨时间,无法从中获取快乐。
            心理症状群
            焦虑
            表现为心烦、担心、紧张、胡思乱想、担心失控或发生意外等。
            思维迟缓
            自觉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出现困难、决断能力下降、言语减少、语速变慢、音量降低,严重者应答及交流也会出现障碍。
            认知症状
            主要表现为对近期发生事情的记忆能力下降、注意力障碍、信息加工能力减退、对自我和周围环境漠不关心等。
             严重时会产生“三无症状”,即感到无用、无助和无望。
             无用:自我评价降低,认为自己生活毫 无价值、充满失败、一无是处。
             无助: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孤立无援。
             无望:认为自己没有出路、没有希望、前途渺茫。
             自责自罪
             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过失或错误痛加责备,严重时会产生深深的内疚或是罪恶感,认为自己罪孽深重,必须受到社会的惩罚。
             自杀未遂和行为
    严重的抑郁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和行为,自杀观念常常比较顽固、反复出现,所采取的自杀行为往往是计划周密、难以防范的,因此,自杀行为是抑郁障碍最严重的、最危险的症状。
            精神运动性改变
            可出现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迟滞:表现为动作迟缓、思维缓慢、活动减少、生活懒散、疏远亲友、回避社交、工作效率下降、不注意个人卫生,严重者会发展成少语、少动、少食或不语、不动、不食,即“抑郁性木僵”状态。
            激越:脑中会不由自主的反复想一些没有目的的事情,思维内容没有条理,因而在行为上表现出烦躁不安、不能控制自己,甚至会出现攻击行为。
            精神病性症状
            严重的抑郁障碍患者可出现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自知力
            部分抑郁障碍患者能够主动求治并描述自己的病情和症状,此为自知力完整。
    严重的抑郁障碍患者可能缺乏对当前状态的正确认识,甚至完全失去求治愿望,此为自知力不完整或缺乏。
            躯体症状群
            睡眠障碍
            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轻浅、多梦、早醒、睡眠感缺失等。其中,以入睡困难最为多见,一般比平时延时半小时以上,而早醒则最具特征性,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
            饮食及体重障碍
            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
            精力丧失
            表现为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懒惰。
            抑郁情绪昼重夜轻
            抑郁情绪常在晨起后加重,在下午和晚间则有所减轻,此症状是“内源性抑郁”的典型表现之一。但是部分心因性抑郁障碍患者的症状则可能在下午或者晚间加重,与前述相反。
            性功能障碍
            可以是性欲的减退乃至完全丧失、出现性功能障碍。
            其他非特异性躯体症状
            如头痛、背痛等躯体任何部位的疼痛,还可有口干、出汗、视物模糊、心慌、胸闷、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尿频、尿急等多种表现。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随着确诊病例数据的不断攀升,这些天来,你的心理和行为可能发生了很多变化,面对关乎生命健康的重大疫情,很多人出现了睡眠问题,睡眠不良会使我们抵抗外来病毒侵袭的能力下降。正因如此,疫情之下,人人要保持良好的睡眠。

             那么,如何保持良好的睡眠呢?推荐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调整“睡眠三要素”。1、睡眠节律,可以理解成“生物钟”。生物钟是调节人体生活作息的时钟,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但如何养成自己的生物钟呢?每日坚持同样的上、下床时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内在生物钟了。对于由于疫情恐慌导致的失眠患者,建议上床时间为晚上10:30-11:00左右,起床时间为早上5:30-6:00左右。2、睡眠动力,也称为睡眠的驱动力。睡眠动力越大,就越容易进入睡眠。睡眠动力主要与连续保持清醒的时间以及适量运动两个因素相关。连续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睡眠动力越大。不管晚上睡眠好与坏,白天都不能补觉、最好也不能午睡。建议不要没有困意时躺在床上,而应等到有困意后再上床,不论是否睡好第二天都应固定时间起床,以提高睡眠驱动力。同时,也不能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如躺床上用手机不停刷疫情实时信息和看电视等。此外,适量运动,也可以增加睡眠动力。建议每日坚持运动,最好是室内运动,如跑步、瑜伽等,如果处于非疫区,可以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进行室外运动。3、身心放松。睡前躯体或心理的紧张,会导致失眠。疫情当前,任何人都可能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的情况。要理解和接纳自己这样的状态,告诉自己这是面对不正常情境的正常反应,要允许它们存在;也要理解它们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程度会逐渐减轻。其实,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我们的警觉水平,提高人们的适应和应对能力,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很多失眠患者一躺在床上就担心今天是否会失眠,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身体越紧张,故而更容易失眠。而通过放松训练,则可以降低心身的焦虑水平,从而改善睡眠。放松训练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是正念呼吸练习。

            根据以上“睡眠三要素”,总结出一套相对容易掌握的行为治疗的方法,帮助失眠者以行动改善睡眠,即“上、下、不、动、静”五步疗法。1、“上”:晚上定时上床,建议上床时间为晚上10:30-11:00左右;2、“下”:早晨定时起床,起床时间为早上5:30-6:00左右;3、“不”:白天不补觉、不午睡、不赖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4、“动”:白天有氧运动1小时,如跑步、散步等;5、“静”:每天静心练习1小时,如正念呼吸、瑜伽等。正念呼吸:正念呼吸练习,重点是专注在呼吸上。呼吸对于生命至关重要,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也就掌握了睡眠的诀窍。失眠者上床后满脑子都是可怕的疫情,白天的新闻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浮现,肯定是无法入睡的。如果我们能够在正念呼吸练习时专注在呼吸上,就可以减少杂念,放松身心,也就容易入睡了。呼吸好比是一个木桩,用来拴住我们的注意力。人刚开始做正念呼吸练习时,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在呼吸上,经常游移。若注意力游移一次,就把它带回来一次。吸气时吸得越深越好,最好能“气沉丹田”。“丹田”是中医的说法,大约位于肚脐下4个横指的地方。正念呼吸练习初期,还是建议采用自然呼吸的方法。待熟练掌握正念呼吸练习方法以后,再逐渐增加吸气的深度。以下事情越做越失眠:1、睡前玩手机手机发出的蓝光会严重损害我们的睡眠,抑制体内睡眠激素如褪黑素的分泌,使得入睡难、睡得浅。2、喝酒助眠一些人觉得睡不好,想着喝点酒有助于睡眠,一定剂量的酒精摄入会帮助入睡,但是随着酒精的代谢,会损害我们后半夜的睡眠,导致睡眠片段化、早醒等。此外,大量的酒精摄入还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减退,降低对于病毒的抵抗。3、睡前大量运动白天的运动可帮助我们增强体抗力、改善夜间睡眠,使深睡眠增多、睡眠效率增高,但是在睡觉之前2小时内不建议做过量的运动,睡前运动会提高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导致入睡困难,理想的运动时间建议在午后。4、晚上失眠白天补觉在疫情的影响下,大家外出活动减少,一些人会养成夜晚不睡觉或是夜间睡不着白天补觉的习惯,这会导致生物钟的紊乱,晚上的睡眠动力不足,失眠会加重。5、开灯睡觉在睡眠状态时,虽然眼睛是闭着的,但仍能感知外界光线。所以开灯时,难以进入睡眠状态,睡眠变浅。6、睡前吃夜宵晚上人们的肠胃功能减弱,晚餐与睡眠的间隔时间建议至少为2-3小时,吃夜宵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入睡。

            最后,建议大家通过国家正规渠道了解疫情的权威信息以及相关防控知识;不信谣、不传谣,以免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即使在休假期间,也要保持规律的睡眠节律,睡前1小时内应避免查看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出现失眠症状时,可通过上述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如果你的失眠已经严重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学习或工作,请寻求专业的帮助。相信疫情的阴霾终会过去,美好的睡眠会伴随大家一生。                                                           

  • 如今妇女经济、政治、社会地位显著提高,然而人们却往往忽视她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推测,抑郁症将与艾滋病、癌症并列为21世纪三大"杀手"。2019年2月发布的我国首部《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示我国女性抑郁、焦虑的患病率高于男性,心理健康指数低于男性。2019年2月18日《柳叶刀·精神病学》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团队历时3年的卫计委和科技部共同资助的科研项目"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的第一批主要结果,该研究是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焦虑障碍患病率最高,终生患病率为7.57%,12月患病率为4.98%,心境障碍其次,终生患病率为7.37%,女性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4.6%vs3.5%;5.2%vs4.8%)。2019年发布的《中国职场女性心理健康绿皮书》(以下简称《绿皮书》)显示中国职场女性心理问题呈普遍化和年轻化趋势,新晋职场主力的"90后"情绪问题值得关注;工作、经济压力和外貌身材位列影响职场女性心理健康的前三大因素;而包括熬夜、电子设备的过度使用等现代生活方式也成为加剧职场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的隐患。此外,调研对象中的婚育群体普遍反映在孕产期出现抑郁,尤其是产后抑郁的现象,需要引起家庭和社会的关注。早在2017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是我国第一个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宏观指导性文件。这也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全方位关注大众心理健康真正落实到国家工作的战略层面。而对于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该关注、关心、关切,帮助她们走出困惑,走出迷茫。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有个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的、心智的和社会道德的完全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心理健康。WHO曾对心理健康作了一个定义: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基础上,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可见,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更是一种各方面都良好的状态。那麽对于心理健康,又有一个什麽样的标准呢?到目前为止,心理活动正常与否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判断标准。国内外心理学家,从不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提出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标准。一、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标准:

    1、社会适应良好。

    2、性格健全。

    3、意志健全。

    4、行为协调。

    5、反应良好。

    6、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7、注意力集中。

    8、思维健全。

    9、情绪稳定协调。

    10、心理防卫功能良好。

    二、中国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一,认识自我,感受安全。评价要素是自我认识,自我接纳,有安全感。

    第二,自我学习、生活自立。评价要素是生活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第三,情绪稳定,反应适度。评价要素是情绪稳定、情绪控制,情绪积极。

    第四,人际和谐,接纳他人。评价要素是人际交往能力,人际满足,接纳他人。

    第五,适应环境,应对挫折。评价要素是行为符合年龄与环境,接受现实、合理应对。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易患心理疾病?主要有3个因素:

    1、个体因素,如生理方面,女性独特的生理时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女性的月经周期、妊娠期、围绝经期(更年期),对应不同的心理需求或激素水平变化,产生不同的心理需求或心理问题,引起情绪的变化;还有年龄、性格、遗传、疾病、教育和婚姻家庭。女性的心理活动相对于男性更感性,所表现的情感更丰富、敏感、谨慎,情绪变化大。容易按受暗示,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怜悯心和爱心,脆弱、胆小。

    2、社会因素,职业、文化背景、压力、环境;比方说工作上的性别歧视、工作压力、经济压力、社会排斥。世俗和传统的观点,如"女不如男"、"男主外、女主内";要求"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等等,被要求担任多重角色。家庭的操心、养儿育女、赡养老人,女人的"心"要装的东西太多!

    3、突发因素,偶然或突发事件。

    女性在什么情况下意识到自己出现心理问题?

    1、兴趣的缺失,比方说以前她是对时装或者对美食很感兴趣的,现在不感兴趣了;

    2、心情的低落,老是感到伤心,老是想哭;

    3、感觉到睡眠不好,每天晚上可能十二点、一点、二点睡不着。有早醒的睡眠问题;

    4、觉得自己无能,很多的事情做不了。还有焦虑的症状,首先表现有紧张不安,老是感觉什么事情要发生;第二就是一个心神不定,压力比较大;第三就是唠叨,喜欢讲,很多很多的事情,老是要不断的去讲。然后性格方面容易激惹,容易发火。这些都可能自己心理上出现问题了。

    四大关键时期影响女性心理健康:

    1、青春期:随着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有的女孩对乳房发育增大感到害羞,对月经来潮感到害怕、紧张,对经前、经期的乳房胀痛、下腹不适、痛经等不理解,以为是严重疾病而焦虑。随着性功能的发育,出现对异性的好感,吸引对方注意,甚至发生不良性行为。这一时期独立意识增强,一方面有儿童的幼稚,另一方面有成人的心理特征。但又比较容易走向极端,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对社会潮流很敏感,渴望认识与实现自我,与社会与家庭容易冲突,甚至离家出走。同时,升入高中后,面对新环境、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有可能感到学习压力太重,需要找人倾诉。青春期保健包括与父母平等对话,可以询问性方面的问题,了解女性,并学会与人交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避免早恋。

    2、妊娠与产褥期:妊娠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大多数人会高兴、愉快。孕妇情绪比较脆弱,易激惹、焦虑不安,对异性兴趣明显下降,对自己及胎儿会特别关注,会担心胎儿发育不正常,生育后对家庭及工作的影响,生女孩遭到冷遇等。分娩期孕妇出现紧张、恐惧和焦虑等不安心理,担心胎儿是否健康、胎儿性别、会不会难产、需不需要剖宫产等;有人到预产期无产兆,容易失去信心与耐心。因为产后生理变化,人体的激素会发生很大变化,以及身份和社会角色的变化,产后两周内特别敏感, 易受暗示及依赖性较强,故要保持产后心情愉快,避免发生产后抑郁等心理障碍。

    3、更年期:因为内分泌的变化,女性会出现一些潮热、出汗、心悸等变化。还会经历某些生活变故,如疾病、退休、子女独立、父母过世,这些都会影响女性的心理,易造成恶性循环。表现焦虑、多疑、恐惧某些事情的发生、悲观情绪、担心变老、缺乏信心等,此期要保持乐观与积极态度,应得到家人及社会的关心,并防治更年期疾病。

    4、老年期:老年期有两种不同心理,一种是不服老,不注意保养;另一种过分担心自己的健康,总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老年期可能经历疾病、衰老、丧偶、孤独(空巢老人)等一系列问题,要正确对待这些问题。老年期也有性冲动及性要求,和谐的性生活不仅彼此生理需要,也可加深双方感情,促进健康与延缓衰老。老年期要利用自己的长处,活到老,学到老,老有所为,使自己更加充实。

    怎样正确对待心理疾病?

    1、首先要正确认识这种疾病,不能认为身体健康就是心理健康,有心理问题就是有精神病等等。寻要求帮助,必要时及时就医。

    2、关爱我们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孩子、孕妇、青少年、母亲,进入青春期的,进入生育期的,还有进入更年期的,这些人群需要更多的去关注她。她们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有情绪比较低落的时候,不想说话的时候,或者是焦虑,老是担心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家庭的人员一定给予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关爱。那么及时的带她们去医院就诊,不要拒绝去看心理医生。其实看心理医生就像我们看牙医,就像看外科,看内科一样的,是很正常的情况,没什么见不了人的事情。

    3、自我察觉,如果自己有问题的话,我们一定要找一些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比方说自己觉得这段时间,心情很不好,老是想着某一些事情,那么可以去找人去倾诉,去解决这些问题。

    马克思说:"妇女地位可以精确地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如今巾帼不让须眉,各行业中的女性就业人数明显增加,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但是,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不均的影响,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妇女的合法权益时有受到侵害,如家庭暴力、就业性别歧视等,都可能诱发女性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要形成尊重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的良好风尚,切实维护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

    女性如何调节和保持心理健康:

    (1)不对自己过分苛求有的人把自己的抱负定得过高,根本无能力达到,于是终日郁郁不欢。有的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如果把自己的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自然就会心情舒畅了。

    (2)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许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若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3)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当你勃然大怒时,很多蠢事都会做出来,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自制,把愤怒平息下去。

    (4)偶然也要屈服做事要从大处看,心胸开阔,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小事上无需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5)暂时避开遇到挫折时,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去做些喜欢的事,如运动、看电影等。

    (6)找人倾吐烦恼把所有的不快埋藏心底,只会使自己郁郁寡欢。如果把内心里的烦恼告诉你的挚友、师长,心理咨询师朋友心情就会顿感舒畅。

    (7)为别人做些事帮助别人不单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还可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

    (8)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心理学家发现,忧虑、精神崩溃等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有很多急需处理而未能处理的事情,导致精神压力太大而引起。要减少自己的精神负担,不要同时进行一件以上的事,以免弄得心力俱疲。

    (9)对人要表示善意与人为善,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心境自然会平静。

    (10)娱乐这是消除心理压力的最好方法。娱乐方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心情舒畅。

    重视心理体检,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很多人会重视体检。但体检不应局限于身体检查,还要包括心理检查,因为疲劳的心理同样会导致精神上的亚健康,如不重视就会引发烦躁、焦虑、忧郁等精神疾病的发生。如果早一点进行精神体检,就可以早一点发现精神疾患,早一点采取预防措施。

  •         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交替。
            典型症状
            躁狂发作
            典型的躁狂发作,以情绪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增强的“三高”症状为特征,属于精神运动性兴奋。
            情绪高涨
            患者轻松愉悦、乐观热情,有时表现易激惹,会因小事发脾气。病情严重时有冲动言语及行为。
            思维奔逸
            患者思维联想快,说话急促,语速比正常时候快,语量也比正常时候明显多,滔滔不绝,说得口干舌燥。病情严重时,患者出现音联意联,随境转移,易被周围事物所吸引,自我感觉良好,说话漫无边际,认为自己才华出众、出身名门等,甚至患者的症状,可达到妄想的程度。患者发作严重时,可有短暂的、片断的幻听,还可有妄想、思维散漫,行为紊乱伴发冲动行为,也可短暂出现意识障碍,如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
            意志行为增强
            患者不断计划,整日忙碌,爱交际,爱管闲事,易冲动,行为鲁莽,做事有始无终,不计后果。
            轻躁狂发作
            轻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持续至少数天的情绪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易激惹、对自我评价高、睡眠需求少、思维奔逸、行为鲁莽。患者社会功能或职业功能只被轻度损害,这种损害不易被人识别,周围人可感到患者与常人或其正常时候有差异,但患者无自知力。
            抑郁发作
            患者典型抑郁发作时,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悲观、意志行为减退“三低”症状为特征,伴有认知功能减退和躯体症状,处于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
            情绪低落
            患者陷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低落的严重程度从闷闷不乐,到严重的悲观、绝望。因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对什么事情都没兴趣。
            思维迟缓和悲观
    思维联想缓慢,如患者感觉脑子像生了锈的机器,主动言语少,语速慢,严重情况下,甚至无法进行正常交流。患者在情绪低落下,出现悲观思维,有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自责自罪,严重时,患者出现罪恶妄想。部分患者出现幻觉,或在悲观思维基础上出现自杀念头和企图。
             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活动和行为缓慢,如生活被动、懒散,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日常生活需要人料理,不想做事,不想上班,不参加平时爱好的活动,回避社交,严重者不语、不动、拒食。
             伴随症状
             躁狂发作的伴随症状
             患者外观常表现为面色红润,两眼有神,自我感觉良好。医生可见患者瞳孔轻度增大,心率加快。患者常常感觉精力充沛,对睡眠时间需求减少,没有疲倦感。有的患者表现出性欲亢进,对配偶性欲要求增加,严重者出现不良后果的性行为。
            由于活动多,体力过度消耗,患者可以出现体重下降,甚至虚脱、衰竭,通常患者对疾病缺乏自知力。
            抑郁发作的伴随症状
    约2/3的患者伴有焦虑症状,表现出过度的担忧,也会表现出一些躯体症状,如睡眠差,乏力、体重下降,便秘、性欲减退(如阳痿、闭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如恶心、出汗、心慌)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抽象思维能力减退,学习困难,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减退。

  • 并发症

    • 肺气肿
    • 和肺心病

    患者气流阻塞长期得不到控制,肺残气量越来越多,导致肺泡结构破坏,形成肺气肿。进一步发展,压迫肺泡周围血管,肺循环阻力增高,形成慢性肺动脉高压,长此以往,导致右心功能不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衰竭

    一般为Ⅱ型呼吸衰竭,哮喘严重发作时的呼吸衰竭为Ⅰ型呼吸衰竭。

    呼吸骤停

    指哮喘患者的呼吸突然停止的严重并发症。大多由于患者咳嗽或进食时,也可发生在患者轻微活动后。

    • 气胸
    • 和纵隔气肿

    因肺结构遭严重破坏,患者突然用力或搬重物时易发生气胸、纵隔气肿。应尽快使肺复张。

  •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检酸检测阳性的人。

    无症状感染者多在聚集性疫情调查、重点人群筛查和检测等过程中发现。无症状感染者通常有两种情形:一种经 14 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另一种是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存在着传播风险。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需要中医学观察 14 天,期间如出现新冠肺炎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者转为确诊病例。集中医学观察满 14 天且连续两次标本核酸检测呈阴性可解除集中医学观察,核酸检测仍为阳性且无临床症状者需继续集中医学观察。对解除集中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还需继续进行 14 天的医学观察、随访,解除集中医学观察后第 2 周和第 4 周需要到定点医院随访复诊,及时掌握健康状况。

  • 内科急危重症的抢救非常关键,如能及时治疗,则患者转危为安,如治疗不及时则性命攸关,下午 5 时,临近下班儿时间,邵某,女,64 岁,以言语不利伴双上肢活动不利 16 小时入院。

    当时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既往腰椎管狭窄病史两年余,已瘫痪在床,双下肢肌力 3 级,双上肢肌力 4 级,糖尿病史一年余,平时未控制血糖,未服用药物。体温 36℃,双肺呼吸音粗,余无异常,急诊排除新冠肺炎后收入脑病科治疗。

    查头颅 CT:基底节腔隙梗死。腹部 CT:膀胱内气液平面影,双肾盂及输尿管扩张,右肾窦散在气体密度影,入院后,查血糖: Hi,静脉血 38.9mm0L/L(正常值 3.89 一 6.12mmOL/L 尿酮体:阴性,血钠 108.2mmOL/L 正常值(135 一 148mm0L/L),血常规:白细胞 21.45x10×9/L,入院后,唐主任立即组织抢救,目前患者考虑为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状态,患者罹患多种内科疾病,属内科急危重症,予生理盐水快速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点,以纠正高血糖,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点抗感染,连续补液治疗 24 小时后,血糖降至 13.04mmOL/L,血钠升至 132.1mmOL/L,患者体温 38.5℃。患者言语不利好转,上肢有力。

    但腹胀憋尿感明显,下尿管儿发现尿袋可见肉眼血尿及气体影。考虑患有气肿性膀胱炎,继续与抗生素治疗,并加用莫西沙星静点。继续补液,调整血糖,7 天后血糖稳定在 6 一 10.1mmOL/L,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尿路刺激症状明显减轻好转。

    唐主任分析此例患者,高龄,平素未控制血糖,造成气肿性膀胱炎,感染后并发糖尿病高渗状态,脑梗死,病情凶险,本次治疗关键是补液控制血糖,控制感染。患有糖尿病,应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免不测。

  • 1、安放电极片的位置主要在头部,患者需要保持全身放松状态;

    2、进行睁闭眼诱发试验时,患者需要按照医生指导睁眼或闭眼;

    3、过度换气试验时,患者需要调整呼吸频率,一般为 20-25 次/分,持续时间通常为 3 分钟;

    4、闪光刺激试验时,患者需要接受不同频率的间断光源刺激,每种频率刺激 10 秒,间歇 10-15 秒后更换刺激频率;

    5、睡眠诱发试验时,患者需要通过自然或药物进入睡眠状态;

    6、患者保持安静、闭目、觉醒或睡眠状态,便于进行脑电图的描记和诱发试验。

  • 又到了幼儿园新生入园的季节,对于家长来说,孩子上幼儿园是件喜忧参半的事情,很多家庭经历过宝宝入园就生病的魔咒。虎妈猫爸们又开始焦虑了,为什么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容易生病?在家时挺健康的,是不是老师没照顾好?是不是不适应上火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我们来一一破解吧。

    原因 1:交叉感染

    入园后宝宝接触的小朋友多了,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机会也就多了,患病的风险就会相应增大。集体生活中,一个宝宝生病,很容易就传染给其他小朋友,像手足口病、流感等,这些最容易在幼儿园爆发流行。

    应对措施:教室内勤通风,勤洗手讲卫生,好习惯少生病,打喷嚏用肘窝,咳嗽礼仪很重要。

    原因 2:分离焦虑

    孩子由家庭生活过渡到幼儿园集体生活、从生活松散自由到规律的作息,既要适应新环境,又要承受和爸爸妈妈的分离焦虑。情绪的波动会导致孩子机体的抵抗力也会相应下降,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

    应对措施:正向引导,缓解紧张焦虑,放学后家长和孩子聊聊幼儿园的有趣课程、快乐游戏,或者问问今天交到的新朋友,与好伙伴的学习玩耍,孩子会对幼儿园充满期待,焦虑也会一扫而光。

    原因 3:饮食不当

    一些爸妈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吃的不好,晚饭专门给孩子做一些大鱼大肉的食物,让孩子饱饱地吃上一顿。殊不知,油腻食物不好消化,容易造成孩子肠胃不适。

    应对措施:健康饮食,合理搭配。根据孩子在幼儿园的具体吃饭情况,可以适当在睡前 1 小时,增加 1 次加餐。加餐的食物要有营养,比如牛奶、面包、少许的坚果、新鲜水果等,避免给孩子一些太肥腻的食物或那些含盐含糖较多的零食。

    原因 4:穿衣不当

    一些家长总怕孩子冷,给孩子穿着厚衣服,然而孩子在运动出汗后,被风一吹,反而更容易生病了。

    应对措施:关注天气,合理穿衣,尽量给孩子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衣服,家长如果担心孩子冷,可以给孩子加个外套,活动时脱下即可。

      要保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原因 5:天气的特殊性

    入园季一般为春季或秋季,这个时候早晚温差较大,宝宝穿脱衣来不及调整,最容易得吸呼道感染性疾病。春季入园时,春暖花开,各种病菌开始加速繁殖,花粉多,过敏性疾病发生率增加,加上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免疫系统不够完善,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应对措施: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才是硬道理。宝宝多进行“阳光浴、空气浴”,体育锻炼不仅促进儿童肌肉和骨骼的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还能改善心理气质,培养热情向上的品格。

    下面情况不建议送入园

    • 感染性疾病不能入园
    • 如流行性感冒、水痘、湿疹、手足口病、腮腺炎等。幼儿园里孩子多,再加上这些疾病往往通过呼吸道和身体接触传染,建议孩子在家隔离治疗。
    • 咳嗽、发烧最好待在家里
    • 发烧时孩子在家中可以及时服药,利于病情的观察。长时间剧烈咳嗽应警惕疾病进展可能,孩子在家休息,方便第一时间控制病情。
    • 病好后观察一下再返园
    • 孩子康复后身体还很弱,不要急于送幼儿园,一是孩子可以在家得到更好的休息,二是避免交叉感染,影响其他孩子,造成恶性循环。

    勤洗手、多喝水、注意增减衣服,均衡饮食,加强锻炼,都是“全勤宝宝”的制胜法宝。

  • 治疗需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必须规范,不恰当的使用往往会造成抗生素的耐药和病情的迁延不愈。用药前需要做中段尿培养+药敏,针对病原体对症下药。抗生素起效的时间 48-72 小时,因此建议用药后 3 天就复查尿常规,如果症状和尿白细胞都没有好转,应该更换抗生素。如果确实是反复发作的尿感,抗生素疗程要足,必要时长程抑菌疗法(每天睡前口服小剂量抗生素, 2-4 周更换)。联合中成药、中药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很少影响肾功能:通常所说的尿路感染指的是下尿路(膀胱和尿道)的细菌感染(真菌、支原体、结核比较少见),因此一般不会影响肾脏,不会引起肾炎或者肾功能不全。因此不要过度担心,要有信心战胜尿感。

    是否有药物预防?临床研究证实蔓越莓胶囊对于反复尿路感染有预防作用。但是喝蔓越莓汁是没有效果的。

    注意生活方式:多饮水,不憋尿。尿感发作期间,需避免剧烈运动,避免久站,避免辛辣食物,避免性生活,避免熬夜等劳累,保持外阴清洁。尿感好转后,锻炼身体,增强自身抵抗力。尽量洗淋浴,不要盆浴,不用外阴清洗液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