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汤原县中心医院

汤原县中心医院

简称:

公立 三级其他医院
医院介绍

汤原县中心医院始建于1950年10月,是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82平方米,开放床位240张。一、二楼层有通透的阳光大厅,楼内安装两部电梯,设有监控系统,院内外分设网络系统和局域电话控制系统,住院处设有供氧、负压、呼叫系统,病房分高、中、低档,内设有卫生间、空调、电视等。手术室开设4个手术间,为全封闭的层流净化手术室,能够承担各种常见手术。为加快医院发展步伐,加大了医疗设备投入,填置了1.5T磁共振、全身CT机、数字化DR机、彩色超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功能麻醉呼吸机、膀胱镜、阴道镜、电子胃肠镜、多参数分析仪、五分类血球分析仪、肺功能检测仪、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机、细菌检测仪、动态血压监护仪、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肌钙蛋白检测仪等多个医疗设备。在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医院还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聘请高年资医师长期出诊,邀请上级医院专家讲座、义诊,派科室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现有高级职称31人,中级职称73人,初级职称220人。医院曾荣获省卫生先进单位、省卫生系统创建群众满意医院先进集体、省巾帼建功先进单位、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汤原县汤原镇京抚路民政桥东侧
0454-7622642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顾秀彬
顾秀彬

主治医师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皮肤方面各种常见病多发病 特别擅长痤疮 湿疹的诊断及治疗
患者评价
  • *秋明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红军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宇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晶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进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庆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先利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贤锋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键豪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安亮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问诊记录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骨质疏松的压缩骨折做不做手术,要综合看,有些病人压缩不多,比如压缩1/4,可能建议可以保守躺一躺,比如躺2-4周,或者戴个腰围起来。但是有些病人在床上完全翻身都很困难,压缩一点,表面上看X光好像不厉害,后来发现痛得不得了,查磁共振,里面骨折是一条明显的裂缝,而且里面是空的。这种情况,确实病人疼痛比较剧烈,可以给病人做微创。就是打点骨髓泥把骨折这些缝给稳定住,没有一个活动,骨折比较稳定,就基本上不痛,所以这种效果也很好。70-80岁以上的,或者90岁的,我们都做过很多种病人,效果还是不错。

  • 在门诊和线上问诊经常碰到因前列腺钙化前来咨询的男性病友,他们都是通过泌尿系彩超发现,咨询的时候部分人表现得很紧张,生怕自己得了癌症,经过耐心地讲解,最后都消除了内心的恐惧,下面我将简要谈谈前列腺钙化相关的问题。

    1.前列腺钙化灶是如何形成的?

    多发生在 40 到 60 岁,它主要是前列腺曾经有过慢性炎症,发生炎症反应后局部有钙盐沉着形成的钙盐沉积,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就像是皮肤伤口愈合形成的瘢痕一样。

    2.前列腺钙化灶是否需要治疗?

    前列腺钙化灶没有任何临床意义,不需要治疗,有钙化灶不会造成排尿困难等其它症状。如果有前列腺炎的症状,可以进行生活的指导,平时辛辣、刺激性东西不要吃,不要长时间骑自行车,尤其是不能饮酒,因为前列腺炎跟上述症状密切相关。另外性生活也不能过度,过度性生活会引起前列腺充血,引起前列腺炎症,最终可能也会导致前列腺钙化,总而言之,前列腺钙化不需要治疗。

    3.前列腺钙化会导致前列腺癌吗?

    不会,前面已经提到,前列腺钙化是炎症后钙盐沉积的一种生理现象,而前列腺癌是前列腺组织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形成的恶性肿瘤,就是通常所说的癌症,尽管癌症的形成初期多有炎症等诱发因素参与,但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4.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 前列腺钙化多因慢性炎症引起,引起慢性炎症的因素均可导致钙化加重。
    • 生活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 保持规律性生活:适当排泄前列腺液有益于炎症消除,改善局部循环,利于钙化灶的吸收;
      • 尽量减少饮酒:饮酒可使慢性炎症加重;
      • 调整饮食结构:切勿食用过多辛辣、脂肪类、海鲜类食物,可促进炎症加重;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久坐、长期开车、骑自行车等。

  • 与结直肠癌相关的癌前病变包括结直肠腺瘤、结直肠息肉、结直肠息肉病和炎症性肠病,认识这些癌前病变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结直肠癌的危险性评估以及结直肠癌的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结直肠腺瘤

    结直肠腺瘤也可称为上皮内瘤变,具有组织结构和细胞学上的异型性,即没有组织结构和细胞学上的异型性是不能诊断为腺瘤的。结直肠腺瘤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密切关系,40 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为 20%一 30% ,而 40 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则上升为 40%一 50%。结直肠腺瘤患者的直系亲属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的 4 倍。近年报道,80%的结直肠癌起源于结直肠腺瘤,结直肠腺瘤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的 4 倍。结直肠腺瘤在肉眼上可以为隆起的息肉状(63%)、平坦型(占 36%)或凹陷型(占 0,9%)。

    结直肠腺瘤在组织学上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管状和绒毛状结构均小于 80%)和锯齿状腺瘤。

    二、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指高出于黏膜、突向肠腔的赘生物,可以有蒂,也可以为广基无蒂。结直肠息肉在病理学上包括:肿瘤性息肉(即腺瘤,或称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Peutz-Jeghers 息肉等)和炎症性息肉(血吸虫性息肉、炎症性假息肉等)。病理检查出具的报告不能笼统地诊断为结直肠息肉,应具体地诊断为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Peutz-Jeghers 息肉、或炎症性息肉等。这样临床医生和患者才能明了该结直肠息肉的确切性质(是肿瘤性息肉还是非肿瘤性息肉)、与结直肠癌是否有联系、是否需要复查或随访。

    三、结直肠息肉病

    结直肠息肉病与结直肠息肉的区别在于息肉数目的多少。结直肠息肉数目 100 个以上属息肉病范畴。结直肠息肉病又分为错构瘤型与腺瘤型。

    (一)、错构瘤型

    1、幼年性息肉病是以胃肠道多发性息肉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疾病。结肠/直肠息肉在 5 枚及以上;全胃肠道有息肉:不论息肉数目,但有错构瘤型家族史。此病多见于儿童,其中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最多见,成人仅占 15%,平均年龄 6.2~7.3 岁。

    2、Peutz—Jeghers 综合征是一种家族性非肿瘤性胃肠息肉病,黑色素斑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多见于口唇、口腔黏膜和手足掌侧等处,少见于龟头、阴唇等处,多呈褐色,也可呈蓝黑色,不高出皮肤。黑色素斑常见于 10 岁以前的儿童。本病另一特征是多发性胃肠道息肉.息肉可以发生在胃至直肠的任何部位,而以空肠和回肠最为多见.其次为十二指肠,有约 1/3 的病例累及结肠和直肠。约 1/4 的病例累及胃。多引起腹痛、消化道出血、肠套叠、肠梗阻。

    本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很高的外显率。男性和女性均可携带因子,家族中数人发病者并不少见.约有 30%~5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PJS 患者为典型的恶性肿瘤高发人群.恶性肿瘤发生率 20% ,病理类型以低分化黏液腺癌为多,平均确诊年龄为 32.2 岁。

    3、Cronkhite.Canada 综合征即“胃肠道息肉病、皮肤色素沉着、脱发、指(趾)甲萎缩综合征”。本病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多数在 50—76 岁间。临床表现有胃肠道多发性息肉、指(趾)甲萎缩、脱发、皮肤色素增多、慢性腹泻、体重减轻和营养不良等。

    (二)、腺瘤型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又称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或腺瘤性结肠息肉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于定位于染色体 5q21 上的 APC 基因发生胚系突变引起的。男女患者具有相同遗传性,75%-80%的 FAP 有家族史。20%-25%的 FAP 无家族史而为基因突变的新患者,其后代仍延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FAP 发病罕见,每 10000 个新生儿中大约有 1 人或每 30000 人群中有 1 人患 FAP。

    本病患者的结直肠一般在 5—10 岁开始出现腺瘤.至 25 岁时约 90%已有腺瘤发生。息肉一旦出现,数目增加很快,可长满结直肠.如不治疗,几乎所有患者都将发展为结直肠癌(20 岁时约 50%,至 45 岁约 90%恶变),占所有结直肠癌的 1%。从息肉出现到癌变的平均时间为 15 年。FAP 平均癌变年龄 39(34—43 )岁,平均死亡年龄 40 岁。

    手术是预防和治疗 FAP 及其癌变的首选和最有效的手段。因为其腺瘤都有发生癌变的危险,所以治疗的原则就是要尽可能把结直肠内所有的腺瘤切除,阻断结直肠癌的发生,并且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尽量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认为,预防性手术应在 20 岁之前进行。对息肉密集、数量多于 1000 个、或有单个息肉大于 1cm、或已有腺瘤恶变的 FAP,应在诊断后尽快手术,对不愿立即接受手术者应严密监测,定期行结肠镜检查,以免延误治疗;发生癌变,治疗时间最好不要超过 30 岁。

    3、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一)、溃疡性结肠

    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统计资料,发病高峰年龄为 20-49 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 1.0-1.3: 1 周以上。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和肝胆等的肠外表现。黏液血便是最常见症状。超过远周的腹泻病程可与多数感染性肠炎鉴别。

    (二)克罗恩病

    是一种可以累及消化道任意部位的慢性复发性肉芽肿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环境、遗传、微生物、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国内克罗恩病患者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以青中年为主,女性略多于男性。病变侵犯胃肠道任一部位,并往往同时累及多个部位。结肠被侵犯最多,次为小肠。临床症状多样化,但以腹痛与腹泻为主要肠道症状。克罗恩病患者的病程长短与并发症的发生直接相关。病程越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越高。有研究结果表明:超过 40%的克罗恩病患者 10 年内需接受手术治疗。克罗恩患者常合并结直肠癌、小肠癌、肠外肿瘤、淋巴瘤和皮肤癌,总体上肿瘤发病率低于普通人群,但小肠癌、结肠癌和皮肤癌发病率增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克罗恩病患者肠道癌变的相对危险度较普通人群高 15~20 倍,溃结和克罗恩患者结直肠肿瘤的发生率接近。肠镜筛查和减少日照是减轻肿瘤发生的重要途径。

  • 加速康复理论兴起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其内涵为:将维护患者围术期病理生理的相对稳定作为出发点,采取一系列成熟的临床技术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和脏器功能障碍,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大大缩短患者完全康复所需的时间。这些综合措施包括:

    • 术前不完全严格禁食,术前 2 小时可进糖水;
    • 最优化的麻醉和术后镇痛技术,尽量少用阿片类镇痛药;
    • 外科微创技术,减少失血;
    • 不常规放置引流管或其他导管;
    • 控制输液;
    • 针对应激反应的药物调理;
    • 鼓励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食。

    加速康复理念最初由美国的 Krohn 医师应用于心脏外科搭桥手术中,后来得到 Engelman 等同行的推广。

    1997 年,丹麦腹部外科医师 Henrik Kehlet 提出加速康复外科概念,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论的成熟,该理论逐步被推广应用于骨科、泌尿外科、妇科及普通外科中。

    IsaacD等于 2005 年首先报道了加速康复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通过术前、术中、术后一系列促进快速康复的措施,平均住院日从 10.5 天减少到 3.6 天;与对照组相比,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经过 10 年的发展,加速康复理论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逐渐被广大医师及患者所接受。国内的加速康复康复关节外科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多学科协作、医护患的共同参与,不仅能减少住院时间,增加患者满意度,未来的日间关节置换术也必将成为现实。

  • 有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25.2%,大约有 2.7 亿人,而这其中约有 80.3%的是 H 型高血压,一种被称为最容易导致脑卒中的高血压。

    此类高血压患者的中风几率比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大 5-8 倍,比正常人高 28 倍!

    那到底什么是 H 型高血压?又该如何减小其危害性?

    什么是 H 型高血压?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很多高血压患者有一个颇为突出的特点——叶酸水平整体偏低,而致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在 2008 年,我国学者将“伴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高血压命名为“H 型高血压”。

    1.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正常情况下,机体能快速将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转化为谷胱甘肽等其它物质,也就是说,健康人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非常少。

    在理想状态下,血液中 Hcy 含量平均只有 10μmol/L 左右,正常不超过 15 个单位,最佳不超过 6 个单位。

    但当机体发生功能障碍,同型半胱氨酸无法顺利代谢时,就会在体内越积越多,一旦超过 15 个单位就要进行干预了。

    2.Hcy 与高血压的关系

    ①当人体内的 Hcy 水平升高时,可导致血小板凝聚力增强,血液容易凝结在血管壁上,形成血管斑块,导致血管功能障碍。

    ②Hcy 还能增强氧化应激作用,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增加自由基产生;同时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加速平滑肌老化,降低血管弹性,推动高血压的发生。

    ③Hcy 会导致脂肪、糖、蛋白代谢紊乱,促进脂质沉积于动脉壁,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维化结构,促进斑块钙化,进而可出现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由此可见,Hcy 升高,不只是升高血压,也推动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其还直接与糖尿病并发症、帕金森综合症、恶性肿瘤等 50 多种疾病相关。

    据多项数据显示:血浆中的 Hcy 每增加 5μmol/L,死于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加 50%,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49%,死于癌症的风险增加 26%!不得不引起注意。

    Hcy 与叶酸什么关系?

    血液 Hcy 水平升高可能反映了缺乏叶酸、维生素 B6 和/或维生素 B12 。Hcy  水平与叶酸的消耗呈负相关,在叶酸摄入量超过 400 µg/d 时达到稳定基线水平,维生素 B6 是一个较弱的决定因素。

    除此之外,MTHFR 基因活性降低、代谢酶的遗传缺陷、高胆固醇血症治疗药物(如贝特类、烟酸)、吸烟都会导致 Hcy 水平的升高 。

    高血压患者,要做 Hcy 筛查吗?

    《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该进行血 Hcy 的检测。

    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版)》建议:把血同型半胱氨酸检查作为推荐项目,而非基本项目。

    在美国,几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正在进行,在这些研究得出结果之前,以及鉴于采用补充疗法对二级预防的阴性结果,推荐不对高 Hcy 血症进行筛查。

    高血压患者,要不要补叶酸?

    一般治疗 H 型高血压除了一般的生活方式干预外,应尽量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肝、绿叶蔬菜、豆类谷类等。

    上文提及,国内指南推荐 Hcy 升高(≥ 10 μmol/L)可作为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它似乎不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重要(如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和高血压)。

    1. 什么人要补叶酸?

    (1)对于居住在膳食叶酸强化环境(膳食叶酸充足 )的患者

    不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为降低 Hcy 水平采用维生素补充治疗(Grade 1B)。

    不建议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一般人群为降低 Hcy 水平采用维生素补充治疗 (Grade 2B)。

    (2)对于居住在膳食叶酸不足环境的患者

    膳食叶酸摄入量不足者(如严重酒瘾),补充维生素 B 可能是恰当的做法。

    脑卒中风险较高(如高血压患者)且没有在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似乎可获益于叶酸补充。

    2. 叶酸治疗的剂量与疗程

    国外的推荐为:

    《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认为: 0.8 mg/d 的叶酸具有最佳的降低 Hcy 的作用。更大剂量的叶酸长期使用,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没有证据,而且,其安全性值得关注。

    对于补充的时间,荟萃分析的结果提示补充 >3年才可以降低脑卒中风险。

    国外有人建议使用叶酸 (1 mg/d)、维生素 B6(10 mg/d)和维生素 B12(0.4 mg/d)进行治疗。报道称 Hcy 浓度在 2 周内正常化,在 6 周内还可能进一步降低。对于 Hcy 浓度高于 30 μmol/L 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叶酸初始剂量为 5 mg/d。

    国内目前尚存争议。

    总结来看,国内心血管领域的专家仍然对 H 型高血压相关问题进行学术争论,期待有更多的循证证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 -吸烟者必须戒烟。戒烟是管理的关键,对于进展缓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戒烟是唯一的治疗,应考虑尼古丁替代疗法。

    -避免接触空气污染的地方和其他刺激物,如吸烟、油漆气体和粉尘。

    -在干净、新鲜空气的地方散步。

    -温暖干燥的气候比寒冷、潮湿的地方更好(如果容易感染的话)。

    -充足的休息。

    -避免与感冒或流感患者接触。

    -调整日常饮食。如有必要,应减少体重。

    -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每 5 年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 1、忌盲目补充钙质

    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科学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于长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对钙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肾小管对钙的重 吸收增加的结果。所以,对于骨折病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骨折的愈合。尤其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目地补充钙质,并无益处,还可能有害。

    2、 忌多吃肉喝骨头汤

    有些人认为,骨折后多吃肉骨头,多喝骨头汤,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实不然,现代医学经过多次实践证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究其原因,是因为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钙。若骨折后大量摄入,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所以,就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但新鲜的肉骨头汤味道鲜美,有刺激食欲作用,适量食用有益。

    3、忌偏食

    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而机体修复组织,长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肿的原料就是靠各种营养素,由此可知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在饮食上要做到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能刺激食欲。适当多吃一些西红柿、苋菜、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 C 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4、忌饮酒,尤其是大量饮酒。对骨折愈合有影响,造成骨折延迟愈合。

  • 甲分离,甲分离是夹板自发性分离,常开始于游离缘,再向近端延伸,极少累及两侧边缘。少数情况下,甲分离可由近端向游离缘蔓延。甲分离可产生甲下空隙而积聚灰尘和角质碎屑,因存在空气而呈黄白色至褐色。甲分离多见于女性,常无症状,急性发病多由外伤(主要来源于职业因素)及化学刺激所致;服用四环素、去甲金霉素、氟喹诺酮或氯霉素后暴露于阳光下可出现光化性甲分离,此外,过度修甲、剔甲癖也可引起甲分离。在某些皮肤病也可出现甲分离,包括引起甲下角化过度的皮肤病、特应性皮炎、扁平苔癣,甲真菌病、银屑病、细菌和病毒感染也可引起甲分离。

    甲肥厚,这类甲较正常厚,但外形不变,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外伤、银屑病、毛发红糠疹、毛囊角化病、真菌感染等均可引起厚甲。先天性者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在一岁以内发病,以厚甲、掌趾角化、多汗、毛囊角化为特征,全部指(趾)甲变黄增厚,随年龄增长颜色逐渐变为褐色,甲远端翘起,甲下有硬性角质样物充填,有明显的甲横沟,严重时可引起甲脱落。

    纵向黑甲,甲板出现黑素,可能由于甲母痣黑素细胞活跃或增生、甲母质痣或甲母痣黑素瘤所致。临床上黑甲表现为一个或多个纵向色素带从甲近端皱褶延伸至远端,黑甲色带的的颜色不同,有浅棕至黑色,其宽度从数毫米至整个甲宽度,多条色带是因为黑素细胞活跃。

  • 在临床中,做 CT 检查还是可以排除脊髓型颈椎病方面的问题,当然,如果要检查的更清晰做颈椎磁共振检查就更好了。

    如果出现了疑似脊髓型颈椎病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需要做颈椎 CT 或者磁共振,详细的了解一下颈椎方面的情况,根据检查的结果看是药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当然即使做了手术以后相关的药物治疗也是不能够少了,药物治疗是基础。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病情稳定了就需要尽早介入康复治疗,比如说针灸,推拿,穴位注射,中频,超短波的治疗,综合性的处理,这样治疗才有效果。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减少伏案工作学习的时间,枕头不要太高了,少用手机电脑。

    出现了颈椎病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到当地三甲院的康复科或者是骨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 美国和欧洲的研究数据显示,高达 1/3 的住院患者在入院时存在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的风险。此外,患者的营养状况在住院期间往往容易恶化,原因包括与疾病有关的食欲不振、与药物有关的副作用、禁食、损害消化系统正常功能的疾病、住院患者营养管理不理想,以及疾病有关的消瘦。患者有时会觉得在医院治疗期间食欲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患者和医务人员都会认为治疗是主要的,饮食是次要的。

    营养不良和患者不良结局风险增加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关联,包括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功能下降和延长住院时间。有研究者认为,在入院时通过积极的营养筛查、营养评估和适当的治疗来早期识别营养不良是患者管理的重要内容。既往鼓励营养干预的证据是不充分的,主要依靠观察性研究。近年来,一些研究住院患者营养疗法的试验转变了对营养不良管理的理解,并确定了营养不良是一个重要的干预目标。

    2021 年 10 月 14 日,著名期刊《柳叶刀》最新刊登了一篇文章,为目前在医院接受治疗(没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成年患者,提供了最好地识别和管理与疾病相关营养不良的方法。包括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营养不良风险的筛查,营养评估和营养不良诊断标准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营养护理,选择最有可能从营养干预中获益的患者,以及出院后的营养考虑。

    营养干预可改善临床结局

    关于营养干预可以改善临床结局的最新最大的试验是 EFFORT 研究,这是一项在瑞士进行的随机对照多中心试验,纳入了 2000 多名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总分≥3)。EFFORT 分析了旨在为达到能量、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要求的个性化营养疗法与标准医院饮食对比的疗效。该试验的主要综合终点是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入住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和胃肠道并发症、功能下降和再住院。这项试验结果显示,营养干预有效地降低了死亡风险。

    第二大的安慰剂对照试验 NOURISH 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对死亡风险的有益影响。NOURISH 比较了在美国多个中心的 652 名患者中使用专门的富含蛋白质的口服补充剂与安慰剂对临床结果的影响。尽管该试验的主要综合终点(出院后 90 天的死亡或非选择性再入院发生率)是阴性的,但在服用富含蛋白质的口服补充剂的组别中,90 天死亡率明显下降。

    一项研究急性心力衰竭入院患者营养干预的试验中,与标准诊疗组相比,营养干预组的死亡率和再入院率都有所下降。另一项研究纳入了住院的肺炎患者,发现营养干预降低了疾病特异性再入院率的风险,但没有显著改善死亡率。同样,在两个小型试验中,给予个体化营养计划的患者的死亡率没有明显降低,但与给予标准诊疗的患者相比,其住院时间更短。

    再喂养综合征

    尽管营养治疗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并发症风险低,但应特别注意再喂养综合征。再喂养综合征是一种威胁生命的代谢并发症,它是由快速进食加上微量营养素和电解质(例如,磷酸盐、钾、镁和维生素 B1)供应不足引起。口服、肠内或肠外营养都可能发生再喂养综合征,它往往没有被意识到,因此也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由于肠促胰素效应,口服和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有更高的再喂养综合征风险。

    在一项对口服、肠外或通过鼻胃途径喂养的患者进行的营养试验中,15%的患者发生了再喂养综合征,这与 180 天死亡率、180 天重症监护室入住率和住院时间增加相关。在一份共识文件中,即将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定义为在开始营养治疗的 72 小时内,电解质浓度下降,即比基线下降>30%或磷酸盐浓度的绝对值≤0.6mmol/L,或任何其他电解质(如镁或钾)低于正常范围。此外,如果任何电解质转变与典型的临床症状(如水肿、心动过速和呼吸急促)同时发生,则被认为是明显的再喂养综合征。

    美国肠外和肠内营养学会(ASPEN)的一个工作组对再喂养综合征的定义与以上共识文件中列出的表述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没有区分即将发生和已有临床情况。风险评估、建立护理计划以及在整个营养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监测,对于减少再喂养综合征有关的发病率非常重要。

    英国国家健康和护理卓越研究所(NICE)的标准有助于识别有再喂养综合征高风险的患者:低 BMI;大量体重下降;营养摄入不足;喂食前钾、磷酸盐或镁的浓度低;或有饮酒或药物史,包括胰岛素、化疗、抗酸剂或利尿剂。饥饿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

    除非血浆中的电解质浓度很高,否则有再喂养综合征风险的患者应该接受预防性电解质补充(例如,每天 2-4mmol/kg 的钾,每天 0.3-0.6mmol/kg 的磷酸盐,以及每天 0.2-0.4mmol/kg 的镁)。对于饥饿的患者,血浆电解质浓度不能反映全身状况,可能有大量的细胞内消耗,特别是 98%的钾在细胞内。患者应在进食前和进食的头 10 天进行维生素 B1(200-300mg/天)和多种维生素的补充。

    对于有再喂养综合征风险的患者,过量的钠和液体也可能是危险的,建议在再进食的早期阶段,钠的摄入量低于 1mmol/kg,液体的摄入量低于 20ml/kg。营养治疗应该从降低能量目标开始,在 5-10 天内慢慢增加到全部热量需求,根据再喂养综合征的个人风险分类。在患者怀疑有再喂养综合征的期间,应该每天监测电解质浓度,同时进行额外的临床检查,特别注意水合状态和相关指标,以及时发现液体超负荷或微量营养素缺乏的迹象和症状。

    出院后的长期营养治疗

    从长远来看,营养不良的患者有很高的疾病相关死亡风险。对已出院患者的试验进行的 Meta 分析显示,持续的营养治疗对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以及体重有好处,但对死亡率没有影响。但一些在出院后继续在门诊提供营养治疗的试验(如 NOURISH 试验),报告了营养治疗对死亡率的显著有利影响。因此,有证据支持对已有营养不良风险(或表现)的患者在出院后继续进行个性化的营养治疗,然而,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支持这一假设。

    参考文献:
    The Lancet,2021,October 14. doi: 10.1016/S0140-6736(21 )01451-3.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梁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病流行病学。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