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医药在国内外都备受关注。许多传统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一项来自巴塞尔大学、维也纳大学和乌得勒支大学的研究指出,一种常见的中药——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中可能含有诱发心律失常的天然物质。吴茱萸在中医药中常用于治疗头痛、恶心、呕吐、口腔溃疡和痛经等症状。然而,研究发现,吴茱萸中的去氢吴茱萸碱(dehydroevodiamine,DHE)和荷蒂芸香胺等物质可能会抑制心肌中的钾离子通道,从而引发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型室速(TdP)和心室颤动,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心脏性猝死。研究团队对狗进行了心电图研究,发现摄入DHE后,狗会出现严重的TdP心率失常。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些物质在极低水平下即可诱发心律失常,例如吴茱萸果实制成的茶叶中就可能含有这些物质。由于目前尚无针对人体摄入吴茱萸后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临床研究,研究人员呼吁对吴茱萸产品进行安全性评估,并加强对潜在风险的关注。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使用中医药时,需要谨慎,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对于心脏病高风险人群而言,使用含有吴茱萸的中药时,更应谨慎,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外,为了保障中医药的安全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中药材的监管,确保中药材的质量。总之,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使用中医药时,我们应充分了解其作用和风险,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