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成都爱尔眼科医院

成都爱尔眼科医院

简称:

非公立 三级其他医院
医院介绍

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代,全省卫健系统正以不畏浮云遮望眼、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责任情怀,奋力推动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置身其中,成都爱尔眼科医院与时代同频奔跑,以奋斗逐梦圆梦,在思想上勇于担当、行动上注重实干、方法上善于攻坚,凝聚成“头雁效应”,奋力为实现全民眼健康梦想镌刻下现实注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开百年波澜壮阔画卷,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是鲜明底色;回望艰辛创业历程,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初心历久弥坚。成都爱尔自建院以来便成立了党支部,20年来,在党的鲜明旗帜引领下,医院以打造强有力的党支部成员队伍为"着力点",以开展高质量社会服务为"着重点",助力眼健康事业高效发展,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党员志愿者带头入藏,高原上响起了“传帮带”医疗扶贫的赞歌;基层党建共建协议的签约,切实把眼健康服务送到了基层;积极开展退休民警、环卫工人的眼健康体检工作,为“平凡”的英雄们擦亮了眼睛。科研发展是医院的“强弩”,只有不断科研创新,才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力量;只有不断推动科研创新,才能在医疗领域为人民健康事业奋斗!一方面,医院高度重视科研、教学工作,加大对科研的规范化投入,在全院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另一方面,爱尔眼科的国际化平台对科研学术强有力的支撑,也让眼科医生也拥有更多可能和机会。过去3年,医院共发表、交流论文超过26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超过20篇。2019年10月,医院顺利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资格认定;2020年10月获批成都市眼科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研学术发展再上新台阶!医院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践行公益使命,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号召,组建援藏医疗队伍深入藏区,开展多次高原光明行活动,为贫困群体提供公益慈善医疗服务,并通过“传帮带”传递先进眼科医疗技术,在甘孜白玉地区打造了一支支“带不走”的眼科医疗队伍。同时,通过“光明四川-爱眼公益行”“守护英雄明亮警眸”“盟爱光明行”“青羊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等大型公益活动,构建多方参与、合力并举的公益服务格局,把爱尔的眼健康公益服务“责任田”打造成“医疗政策落地、医疗普惠实现、医疗水平提升”的“示范田”。作为“湄公河光明行”、“一带一路·眼科光明行”等国际公益项目的指定援助医疗机构,医院的足迹遍布湄公河、柬埔寨、老挝、缅甸、尼泊尔等地,将光明的种子洒向国际。20年公益救助的坚持,爱尔眼科已累计开展政府和社会公益服务与救助10万+人次。扎根服务四川20年,成都爱尔眼科医院被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2019年-2020年连续2年被成都马拉松官方指定为眼部外伤收治医院。在新冠肺炎的防控中,医院有序、规范管理,各项防控措施全面落实。医院积极应对、设置了规范化的发热观察点,广大医务人员主动请战,有76名医务人员递交了请战书,全体员工积极捐款、捐物,支持基层防控工作,在大疫面前彰显了医务人员的医者仁心,为表彰先进,四川省医院协会授予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当疫情防控时期遇上“献血淡季”,成都爱尔眼科医院组织了“汇滴血之情,集大爱无声”无偿献血活动,用热血来守护生命。医院等级评审是对医院硬件、软件等综合实力的全面检验,也是衡量一家医院管理水平、业务技能、专业人才、设备设施的重要标准。2021年,成都爱尔眼科医院作为四川非公医疗机构代表之一顺利通过国家三级眼科医院评审,一方面更好地满足了四川省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眼科医疗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对于促进四川省医疗卫生事业高水平、多样化发展亦有重要意义。多渠道选聘人才,充实人才队伍,医院全面构建起全球眼科医疗人才引进新格局。通过逐年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国内外硕、博士研究生、学科带头人,并积极创建条件,鼓励职工晋升职称。集产、学、研于一体,成都爱尔眼科长期致力于推广国际一流的眼科技术与眼科人才管理理念,凝聚和培养了包括硕士生导师、博士、博士后在内的经验丰富、技术精良、治学严谨、开拓创新的专家团队和管理团队。医院通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平台之间的互动,不断推动眼科人才的发展,促进眼科事业的进步,让川蜀乃至西南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同步国际的眼科诊疗技术,从而实现“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的使命!医院把数字化医院建设纳入重点工作,成立了数字化医院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完善规章制度,为医院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展数字化医院建设,2016年成功上线全新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临床检验信息系统(LIS)、2019年上线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系统(PACS),建立了依托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一体化医院信息管理平台临床路径系统、单病种系统、手术麻醉管理系统、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人力资源管理系统(EHR)等已正式上线。2002年12月18日,作为爱尔眼科集团的首批医院,同时也是西南地区较早成立的专业眼科医院之一,成都爱尔眼科正式成立,给西南眼健康事业埋下第一次布局。防盲治盲,使人人享有眼健康的权利;构建国际化、高科技、产学研一体,将眼科事业推向国际舞台。20年来,成都爱尔眼科医院一步一个脚印,在探索中,向光明的目标前行。从初入蓉城,到扎根川蜀,目前爱尔眼科四川省区“1省28院5诊所”的眼科诊疗新格局俨然形成,让优质的眼科医疗服务不再高不可攀!成都爱尔眼科医院步履坚实,至今已走过20个春秋。一代又一代爱尔人,用医者仁心守护着西南人民的眼健康;未来,医院将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再创辉煌!

成都市万和路86号
028-87010707-8816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黄山川
黄山川

主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近视防控、弱视诊疗、眼表角结膜疾病、眼眶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眼肿瘤等)、泪道病、干眼症、眼部美容整形
患者评价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涛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淑仪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functions/format.html
    图文问诊
  • *锦奕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纾涵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亦轩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凤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懿晨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世超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问诊记录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单眼或双眼发病,一天到晚眼泪汪汪、眼屎糊满眼睛,这是婴幼儿泪道阻塞性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但有时急性结膜炎和倒睫也会有类似的症状和体征,鉴别的要点主要在病史病程和体征。急性结膜炎往往某一天突然开始起病,病程较短,多数病例结膜充血体征明显;而很多泪道阻塞性疾病患儿的家长则不能说出开始出现症状的确切时间,病程也相对较长,结膜充血不明显或仅局限于鼻侧;倒睫常见双眼发病,在裂隙灯或肉眼下可明显查见睫毛贴附眼球,但泪道阻塞,泪液潴留时也可濡湿睫毛而造成假性倒睫外观,需仔细甄别。判断困难时,泪道冲洗可帮助鉴别。需要指出的是,泪道阻塞可能是结膜炎反复发作的深层诱因,而结膜的炎性物质或上皮碎屑也可能成为泪道阻塞的罪魁祸首,两者可以互为因果,临床判断时需结合病史体征,综合分析。

    本病的治疗理念是尊重自然发育特点,遵循渐进的,阶梯式、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力求以最小的损伤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 <4 月龄患儿,因自愈率很高,建议观察为主,可辅以泪囊按压,眼屎多的话可以短期应用抗菌药物滴眼液(如托百士);
    • >6 月龄患儿,自愈率明显降低,经泪道冲洗证实泪道阻塞后,首选泪道探通治疗;
     
    4-6 月龄患儿,经泪道冲洗证实泪道阻塞后,根据患儿症状的轻重及家属的治疗意愿综合拟定治疗方案。
     
    综合分析近年笔者探通的 5 月龄~8+岁泪道阻塞患儿(均经泪道冲洗证实)近千例,表面麻醉后在家属按压束缚下完成,治愈率约为百分之九十。随着鼻内窥镜的应用及对局部解剖认知理解的加深,推论教科书及文献报道中的“泪道骨性阻塞”可能是下鼻甲紧紧贴附于鼻泪管在下鼻道的开口,而真正鼻泪管下段骨性通道未发育的病例其实非常罕见(当然这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如果这个推论成立,这部分病人全麻后在鼻内窥镜下扩张推开下鼻甲,则可恢复泪道通畅度,将进一步提高泪道探通的成功率。
     
    • 对于探通失败或不适宜行泪道探通的病例(如急性泪囊炎),可选择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泪道置管术虽然损伤更小,但成功率不如鼻腔泪囊吻合术,且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婴幼儿,容易因揉眼而使置管移位或脱出,不建议常规选择。而泪道激光因无法解决高热能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而造成的后续并发症问题,严重制约着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如果能研发出一种不发热的“冷激光”,则前景可期。

  • 原文发在笔者微信公众号“眼里山川”,另附有具体病例分析,有需要的朋友可至公众号阅读。

    屈光不正包括远视、近视和散光,近年来我国的近视发病率不断上升,大众对眼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逐年提高,在儿保、幼儿园及中小学都常规开展了眼健康筛查,随着眼健康知识的普及,“真、假性近视”“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远视储备”等较专业的词汇也逐渐为大众所熟知。然而还是经常有初次带孩子去检查被要求做“散瞳验光”的宝爸宝妈们对这项未知的检查充满疑惑:必须要散瞳吗?有没有什么危害?有没有其他可替代的检查方法?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散瞳验光”。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个名词——调节,人眼通过睫状肌-悬韧带-晶状体的联动来调整屈光力,使处于眼前不同距离的物体能够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能力称为调节,可以类比于照相机的调焦。调节幅度与年龄的关系可以大致用公式表达为:最小调节幅度(D)=15-0.25×年龄,平均调节幅度(D)=18-0.3×年龄,这两个公式都默认到 60 岁时调节幅度降为 0,即晶状体完全硬化无法伸缩变形,呈完全老花状态。

    从上述公式可以推算,一个 8 岁小孩最小调节幅度为 13D 即 1300 度,当有需要时,他能轻易地应用调节幅度的一半即 600-700 度的调节,正常情况下 8 岁小孩多数生理状态为远视,调节松弛情况下远近的物体都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因此无论看远看近都需动用调节以增加屈光度,将物象拉回视网膜上。因为自出生后一直是远视状态(逐渐发育到正视),看远看近时都一直使用着调节不放松,未近视的小孩一般都是调节紧张状态。这里我们要单独提一下散光,散光是因为各条子午线屈光力度不同,平行光线经折射后无法形成焦点,而是形成一个 Sturm 光锥,此时也需要我们动用调节将光锥中的最小弥散圆成像在视网膜上,因此,未经矫正的散光眼一般也是调节紧张状态。所以,当我们想了解真实度数时,必须要尽量使调节放松从而排除调节性的度数干扰,而放松调节简单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以药物麻痹睫状肌。药物麻痹睫状肌时,瞳孔括约肌也会同时被麻痹而出现瞳孔散大的表现,因此,“散瞳验光”的“散瞳”其实只是表象,而我们真正想达到的目的是麻痹睫状肌,所以“散瞳验光”更专业的称谓是“睫状肌麻痹验光”。

    多数学者认为,12 岁以下一般常规散瞳验光,15 岁以下首次配镜,40 岁以下远视或较大散光者,均应散瞳验光。除了年龄及屈光状态外,还可参考视功能检查及生物学测量。比如 Bcc 显示调节超前,负相对调节 NRA 减低,调节灵敏度下降(正镜下降)等均提示调节紧张可能,是散瞳验光的指征。目前光学的眼轴、角膜曲率等生物学测量仪器逐渐普及,检查方便快捷,准确度也越来越高,可以根据测量结果与小瞳验光结果的符合程度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散瞳验光。

  • 原文发表在我微信公众号“眼里山川”,并配有图片解读,有需要的朋友可至微信公众号搜索“眼里山川”查询阅读。

    先复习弱视的定义:在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的视觉经验,比如形觉剥夺、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等原因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该年龄段的正常视力,且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称为弱视。

    对于各年龄段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限:

    • 3 岁儿童最佳矫正视力不低于 0.5
    • 4 岁儿童最佳矫正视力不低于 0.6
    • 5 岁儿童最佳矫正视力不低于 0.7
    • 6 岁儿童最佳矫正视力不低于 0.8

    需要说明的是,视力的发育如同身高和体重的发育,个体差异颇大,任何指标只能作为参考,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值,还要结合相关检查及动态的发展趋势综合评判。双眼视力发育应相对平衡,双眼矫正视力在视力表上相差两行以上亦属于异常信号。

    对于弱视的定义我们需明确两点以帮助理解:

    1. 首先,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期内形成的,视觉发育期一般认为是自出生到 12 周岁,关键期为 0-3 岁,敏感期为 0-12 岁(具体因人种及个体差异而有不同)。影响因素出现越早,越容易导致弱视,比如对新生儿完全遮盖单眼持续 1-2 周以上即有可能导致弱视,而对 12 岁以上视觉发育基本成熟,(矫正)视力≥1.0 的人,无论多长时间的持续遮盖都不会导致弱视。同样,越早发现,越早开始规范治疗的弱视越容易得到治愈,而 12 周岁以后弱视的治疗将变得非常困难。
    2. 其次,弱视的形成往往有形觉剥夺、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这四个因素中的一项或多项,如果找不到合理的原因,考虑弱视诊断时需更加慎重。

    下面我们详细说说这四大因素:

    1. 形觉剥夺:从眼前到视网膜之间的任何不透明遮挡都会影响光线入射眼内,剥夺了视网膜(主要是黄斑区)接受清晰物像形觉刺激的机会,因为缺乏正常的生理刺激,视力发育不良或停滞,形成弱视。常见的形觉剥夺自眼前向后依次有:眼前衣物、帽子等外物长期遮挡,重度上睑下垂完全遮挡视轴,累及瞳孔区的角膜混浊(白斑、营养不良等),完全性瞳孔残膜,明显遮挡中央光路的白内障(先天性),重度玻璃体混浊等。对于形觉剥夺性弱视,首先要解除遮挡(多通过手术方式),建立起正常的光线通路,然后系统弱视治疗。
    2. 单眼斜视:双眼交替性斜视或间歇性斜视一般不会造成弱视,造成弱视的往往是单眼恒定性持续性斜视,因偏斜眼的视觉信号一直被抑制,时间久了就形成弱视。对这类弱视,需遮盖健眼,迫使偏斜眼转到正前方注视,然后在屈光矫正(戴眼镜)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当偏斜眼视力上升到和健眼差距不大时再行斜视矫正手术,能降低术后斜视复发几率。
    3. 屈光参差:即双眼屈光度存在差异,双眼柱镜(散光)差值>1.0DC(100 度)或球镜差值>1.5DS(150 度)即可能使度数较高的眼形成弱视。治疗上主要是在规范屈光矫正的前提下,间断遮盖优势眼,对弱视眼进行训练,使双眼矫正视力逐渐达到平衡。
    4. 高度屈光不正:多见于高度远视或散光,常为双侧性,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近。一般认为远视>5DS(500 度),散光>2DC(200 度)即可能导致弱视,而近视一般不会导致弱视(常规度数近视近点以内物像清晰,可刺激视觉发育,3 岁以内的超高度近视非常罕见,且多合并眼部器质性病变)。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在各型弱视中相对简单,原则就是正确的屈光矫正并坚持戴眼镜。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小儿绝大多数为远视,需要(阿托品)睫状肌麻痹验光(散瞳验光)得出准确度数,再根据眼位情况选择予足度矫正或适当欠矫(保留一定的生理性远视度数)。

    弱视诊疗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排除器质性病变,也就是说弱视是一个排除性诊断,对于弱视的诊断一定要慎重,不要一看视力不达标就诊断弱视,那样可能漏诊了重要的器质性病变而延误其治疗。弱视的诊断思路应该是:发现视力不佳+有导致弱视的危险因素(上述四种因素中的一项或多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拟诊弱视,去除病因,正确屈光矫正后规范弱视训练,定期复查。如视力提升则进一步证实弱视诊断,继续坚持治疗随访;如视力未提升甚至下降,则要再次系统检查以寻找原因,或调整弱视治疗方案。

    “弱”则需锻炼以加强,体弱多病需要加强身体锻炼,弱视的治疗原则亦是如此,在去除病因,正确屈光矫正的基础上予针对性训练。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方法得当,大多数弱视都可以治愈。

  • 原文发在笔者微信公众号“眼里山川”,并附有详细图片解读,有需要的朋友可至微信公众号搜索“眼里山川”查询阅读。

    麦粒肿民间俗称“针眼”,现代医学名为“睑腺炎”,所谓“麦粒肿”是形象地特指病变发展成熟过程中形成的黄白色脓点,形似麦粒。其病理学本质是急性化脓性炎,有急性炎症特有的“红、肿、热、痛”等表现。发病直接原因是细菌感染,儿童及青少年常见,成人麦粒肿往往有脏手揉眼或熬夜等诱发因素。治疗上主要是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或眼膏,严重病例可结合全身抗菌药物(口服或输液),适当热敷促进化脓成熟或炎症吸收,成熟后可切开引流,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霰(xian,四声)粒肿现代医学名为“睑板腺囊肿”,“霰粒”是指类圆形的小雪团,形象地指睑板腺囊肿可扪及小包块,其病理学本质是慢性肉芽肿性炎,临床表现为睑板区无痛性硬结(没有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发病原因是睑板腺管堵塞,分泌物潴留,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腺管扩张,囊肿形成,不健康的生活作息和高糖高脂饮食是重要诱发因素。治疗上主要是局部热敷,较小的囊肿可逐渐吸收消散,但大的囊肿常不易消散,需手术刮除。

    麦粒肿和霰粒肿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部分麦粒肿在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消退后可遗留机化硬结并长期存在,就变成了霰粒肿;而相对稳定霰粒肿在免疫力下降或受到刺激(如熬夜,进食辛辣食物)后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变成麦粒肿。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40 岁以上人群,同一位置反复发作的“麦粒肿”或“霰粒肿”,需警惕恶性病变的可能,应在专业医疗机构手术并采取活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 近视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其中遗传是既定因素,我们能够去影响和改变的主要是环境因素。而环境因素中对近视的形成和进展影响较大的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疲劳用眼和不适宜的环境光线等,是否戴眼镜对近视发展的影响较小。

    关于近视形成及加深的深层原因目前还未完全厘清,各种学说百家争鸣,各有道理,此处不作赘述。目前研究最热,被广泛认为较接近近视本质的学说是光学离焦学说,其基本理论认为眼轴增长的动力是视网膜周边后离焦(即远视性离焦),引导视网膜向着光学离焦的方向生长。

    近视眼看远处时,物象落在视网膜前,导致视物模糊,凹透镜(近视眼镜)将光线发散后使物象正好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让我们能看到清晰的物象,但此时周边物象却位于视网膜后,形成周边远视性离焦,诱导视网膜向后生长,导致眼轴增长,近视度数加深。目前主流防控近视的光学产品如角膜塑形镜、多焦点软镜、“新乐学”、“星趣控”等框架眼镜均基于周边离焦理论设计和制造,利用光学特性将周边远视性离焦变为近视性离焦,从而延缓近视度数增长。

     

    按此理论,近视而不戴眼镜,非但不会加速近视发展,还会因其视网膜前离焦(近视性离焦)而有一定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但医生并不建议这么做,因为真性近视目前不可逆转,而不戴眼镜矫正,会导致孩子看不清黑板,影响学习和专注力,孩子代偿性眯眼、歪头视物,会养成不良用眼习惯,加重视疲劳,还可能因调节集合紊乱而诱发或加重外(隐)斜视,可以说弊多利少,得不偿失。

     

    综上所述,近视了却不戴眼镜,或者配了眼镜却不常戴,并不会直接导致度数长的更快,2019 年温州医科大学一篇名为《初发近视儿童屈光矫正状态对近视进展的影响》的学位论文也印证了这个观点。但戴镜能获得更清晰的视觉体验,且有利于调节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所以对于裸眼视力低于 0.6,或合并外(隐)斜视的青少年真性近视者,仍建议规范配戴眼镜。

  • 原文发在笔者微信公众号“眼里山川”,并附有详细图片解读,有需要的朋友可至微信公众号搜索“眼里山川”查询阅读。

    一、倒睫

    面部发育是一个轮廓逐渐立体,逐渐“长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小孩,尤其是睑裂较小、单睑、面颊脂肪较多(肉嘟嘟型)、合并明显内眦赘皮者容易发生眼睑向内卷曲,将睫毛压向眼球,扫刺角膜结膜,临床上称为眼睑内翻倒睫,以下睑内翻倒睫更常见。睫毛内倒,刺激角膜结膜,引起各种损伤、炎症和刺激症状,孩子因自觉不适而不自主地频繁眨眼或揉眼。睑内翻倒睫大多体征明显,大部分病例肉眼即可判断,从侧面能更直观地观察到睫毛与眼球的空间关系。

    根据倒睫的部位、程度、患者年龄,结合角膜损伤情况和伴随症状的轻重,综合制定治疗方案(随访观察、使用眼贴或胶布暂时矫正眼睑内翻状态、拔除倒睫、电解倒睫、手术矫正等)。

    二、结膜炎

    最常见为慢性过敏性结膜炎,食物或周围环境中的过敏源刺激结膜角膜,导致相应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往往表现为慢性病程,但会在过敏源浓度升高或机体免疫紊乱时阶段性加重,出现红、痒、粘丝状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结膜可见滤泡或乳头增生。部分病例症状不典型,患儿可无明显自觉症状,仅表现为不自觉地频繁眨眼或下意识地揉眼。

    因结膜与鼻腔通过泪道相连通,致敏因子常同源,组织学上又同为粘膜,因此过敏性结膜炎与鼻炎有一定共通性,常同时发作或互为因果,临床上经常见到鼻炎发作后诱发结膜炎从而出现眨眼揉眼等眼部症状的病例。近年来过敏源检测逐渐在临床推广,对部分病例有一定意义,明晰过敏源后可通过减少接触或脱敏治疗以缓解症状。过敏性结膜炎易反复发作,发作期可采用冷敷,局部或全身应用抗过敏药物以减轻症状,症状严重或普通药物效果不佳时可短期应用含激素的滴眼液,另外,他克莫司滴眼液和目前用于治疗干眼症的低浓度环孢素滴眼液也表现出确切的抗炎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可酌情使用。

    三、干眼症

    随着视频终端在生活中的普及、过度用眼以及环境的持续恶化,干眼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逐渐呈现出低龄化趋势。睑板腺功能障碍、泪膜不稳定导致眼睛滋润度下降,不得不通过更频繁更用力地眨眼来增加睑脂排出,重新涂布以修复不稳定易破裂的泪膜。

    四、视觉功能异常

    屈光不正包括远视、近视和散光,人眼屈光发育的一般趋势是从远视到正视,当近距离用眼过多或受近视基因影响时则过度发育形成近视。大多数人的角膜并不是绝对规则的曲面,每个子午线上的曲率不同就形成散光(此指角膜散光,总散光亦同理)。当有远视或散光,或正视眼看近处时,都需要使用调节以使物像更加清晰地落在视网膜上,过度或持续过久的调节可造成视疲劳。双眼视功能异常也会造成或加重视疲劳。而未戴镜矫正的近视或散光眼,常会眯缝着眼看东西,利用小孔增视的原理增加景深,减小模糊斑,以改善物像清晰度。这些不良用眼习惯可扰乱正常的瞬目频率,出现频繁眨眼、揉眼等症状。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正确合理的屈光矫正,必要时结合视功能训练)可缓解症状,避免或减轻其对眼健康的危害。

    五、抽动症

    因为这不属于眼科范畴,我专门查阅了相关文献和专家共识,总结如下:抽动症也叫抽动障碍,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均不太明晰的症候,一般起病于儿童时期,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多样化,多伴随不自主异常发声(发声性抽动)及其他异常,部分病例可仅有不自主地频繁眨眼等眼部表现或以此为首发症状。因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准,抽动症的诊断往往是一个排他性过程,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儿童抽动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2017》诊断标准第四条为:排除某些药物或内科疾病所致;而在《中国抽动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解读》(基于 2020 年英文版专家共识)中,诊断标准第四条为:抽动症状不由某些药物或物质或其他医疗事件引起。所以,当有且仅有频繁眨眼、揉眼等眼部症状时,应首先考虑更常见、更多发的眼局部原因而非抽动症。

    总体来说,结膜炎和倒睫是小孩频繁眨眼揉眼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干眼症和视觉功能异常引起者渐呈上升趋势。在眼局部因素得到有效干预和治疗后,如症状仍未减轻,或出现符合抽动症诊断的其他症状或共患病时,才考虑抽动症的可能。

  •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电子屏幕、近距离疲劳用眼增加,青少年近视成为困扰广大家长的难题。全社会都在谈论近视防控,没有近视的,希望预防近视发生,已经近视的,希望控制(延缓)度数增长。

    防控防控,既然防不住,或者说无暇于防,防不胜防,那就只能寄望于以医学手段控制、延缓近视度数的增长,于是如何延缓近视发展成为当今眼科的重要课题。目前临床近视控制手段主要有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角膜塑形镜、日戴的基于周边离焦原理的功能性镜片(包括多焦角膜接触软镜和以“豪雅新乐学”“依视路星趣控”为代表的依托框架的眼镜片)、红光哺光仪(哺光仪在医学界尚有争议,但支持者认为其控制效果好,近来已有专家共识,潜力巨大)、双光镜片或渐进片等。还有一些视觉功能训练,但个性化较强,只适于有相应视功能问题的人(比如对调节异常的患者进行调节训练)。

    低浓度阿托品

    1、低浓度阿托品。阿托品滴眼液是目前文献报道的效果最强的近视控制手段,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近视控制效果与浓度成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阿托品浓度越大,近视控制作用越强,但随着浓度的升高,其副作用发生的风险也相应增加。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 0.01%阿托品滴眼液用于近视控制,国内沈阳兴齐生产的 0.01%阿托品滴眼液尚未最后获批,目前仅做为院内制剂在其网上医院销售。有研究显示,较高浓度的 0.05%阿托品滴眼液近视控制效果强于 0.01%阿托品,但其远期效果、副作用,尤其是远期、累积性副作用尚待进一步观察。

    角膜塑形镜

    2、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也称 OK 镜,是一种基于周边离焦原理设计的高透氧性硬质角膜接触镜。通过夜间 8-10 小时的的连续配戴,使角膜表面形态出现暂时性、可逆性的变化,具体为使中央光学区变得平坦,曲率降低,从而暂时性降低(抵消)近视度数,提升裸眼视力;而中周部局部变得陡峭,该区域曲率升高,屈光力增强,形成视网膜前离焦(即近视性离焦),以延缓近视发展。可以形象地近似理解为:我们的角膜像一口传统的曲面锅,塑形后暂时变成了平底锅,中央变平的区域有助于清晰视物,而中周部变陡的区域则产生周边视网膜前离焦,从而延缓近视发展。

    角膜塑形镜是时下非常流行的近视控制产品,只需要夜间配戴,即可在接下来的一整个白天获得清晰的裸眼视力,兼具美观(不用戴框架眼镜)与近视控制效果,文献报道其近视控制力仅略逊于阿托品,且二者可联合应用,进一步增强近视控制效果。但角膜塑形镜也并非人人适用,严格把控适应症和禁忌症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近视控制效力。角膜塑形能力有瓶颈上限,大多数角膜塑形镜的近视适配度数在-1D(100 度)~-6D(600 度)之间,要求角膜曲率在 40D-47D 之间,如果本身角膜曲率在这个范围内中等或偏高,则可塑性较强,能适配较高的度数(600 度以内);反之,如果本身角膜扁平,曲率低,则可塑性较弱,如初始曲率为 40D,则可塑范围可能小于 200 度,如该患者近视 400 度,则不是角膜塑形镜的理想适配对象。当然,如果角膜曲率过高,则要考虑圆锥角膜可能,有的需要在自然状态下动态随访,也不适配角膜塑形镜。另外,散光太大,角膜不规则,塑形效果会受影响,所以,散光较小的中低度近视为角膜塑形镜最理想的适配对象,具体适配尚需结合角膜曲率等参数综合分析。

    青少年常见过敏性结膜炎、干眼症等慢性眼表疾病,经常反复发作的结膜炎和中重度干眼症也不适合配戴角膜塑形镜,因为角膜塑形镜可能会刺激或加重原有的症状和体征,且停停戴戴也会影响近视控制效果。

    日戴的基于周边离焦原理的功能性镜片

    3、日戴的基于周边离焦原理的功能性镜片。主要包括多焦软镜和以“豪雅新乐学”“依视路星趣控”为代表的依托框架的眼镜片,其近视控制原理类同角膜塑形镜,都是利用中央光学区的足度矫正以达到清晰的视觉,利用中周部屈光力增加的区间形成视网膜前离焦(即近视性离焦),以控制或延缓近视度数增长。多焦软镜和角膜塑形镜的区别在于:硬质的角膜塑形镜的后表面(与角膜接触的面)是“平底锅”样式的功能面,能将角膜前表面暂时压塑成形,而多焦软镜的前表面是其功能面。因为多焦软镜在眼球表面有一定活动度,框架眼镜片与眼球也有相对活动(镜架活动,眼球转动),当角膜与镜片的相对位置改变,会使光学区出现偏移,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视觉质量和近视控制效果,因此这些产品的近视控制效力均弱于角膜塑形镜。

    多焦软镜和功能性框架眼镜适配的近视度数范围比角膜塑形镜更广,可以满足更高度数近视患者的需求,但亦不适配过高的散光,多焦软镜对散光的耐受阈值更低,最适配纯近视患者,散光过高或不规则散光者可考虑 RGP。多焦软镜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与普通软性隐形眼镜基本相同,而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的适应范围更广,可做为不适合或不愿佩戴角膜接触镜的近视患者的选择。蔡司成长乐是第一代周边离焦框架镜片的代表,其设计没有充分考虑眼球与镜片相对位置的变化,镜片上的中央光学区和中周部离焦区固定于镜架上,不会随眼球转动而动,当我们较大幅度转动眼球时,视轴可能越过中央光学区,导致视物模糊,近视控制效力降低。豪雅新乐学通过在镜片中周部设数百个微透镜,即使在眼球转动时,也能保证清晰的视力和离焦控制效果,文献报道其近视控制效力高于成长乐。依视路星趣控在此基础上将中周部微透镜区域拓宽,数量增加至上千个。

    双光镜片与渐进片

    4、双光镜片与渐进片。双光镜片上下度数不同,上半部分足度矫正近视,保障清晰的远视力,下半部分有正附加,看近时减少调节,可缓解视疲劳,也有一定的减轻远视性视网膜离焦的作用(尤其对调节明显滞后者)。渐进片原理同双光镜,只是下方度数有渐变区间,适应性更好。两者都是用于近视伴老花眼的经典适配方案,近年曾被部分学者用于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这些方案仍有争议,2003 年美国的 COMET 课题小组发表的纳入四百多名受试者的多中心研究报告和国内同仁医院王宁利团队发表于 2011 年的 Meta 分析均显示其近视控制效果并不明显。有学者认为双光镜或渐进片仅适用于高 AC/A 和内隐斜的近视患者,然而现实中大部分近视患者都是外隐斜,这部分人群长期配戴双光镜或渐进片不但达不到理想的近视控制效果,反而会抑制调节,打乱调节-集合联动,从而诱发或加重外隐斜,增加显性外斜的风险。

    哺光仪

    5、哺光仪。对于哺光仪的了解和认知主要来自网络上的科普文章和视频,专业文献报道较少,查询到一篇 2018 年发表于《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的文章分享于下:

    单从上述结果数据来看,哺光仪控制近视的效力堪称卓越,但该研究存在样本量小、分组不科学、观察时间短、观察指标少(没有黄斑中心凹形态与厚度、视细胞密度等监测副作用的量化指标)等问题,尚需更大样本,更长时间随访的观察研究以进一步印证其效果和安全性。

    哺光仪的工作原理被描述为:通过波长 650 纳米的红光直接照射眼部,增加多巴胺含量,促进脉络膜增厚,改善血供,阻止巩膜变薄和延长,从而控制近视发展。然而,任晔、严宏等在其综述《红光对视觉发育的影响》中指出:红光照射可使眼轴增长,RPE 细胞分泌生长因子以及引起巩膜胶原代谢的动态变化,使眼球发育向近视化发展。这与陈冬红、褚仁远等在《不同波长有色光对豚鼠眼球生长发育的影响》中描述一致。刘睿的学位论文《单色光对豚鼠和恒河猴眼屈光发育及光谱敏感性作用的研究》(导师褚仁远)与熊士波的学位论文《不同波长单色光对豚鼠屈光发育的影响》(导师瞿佳)均得出基于动物研究的结论:长波长单色光诱导玻璃体腔延长加速(眼轴增长),使屈光状态向近视方向发展。王红等在其论著《频闪光对发育期豚鼠近视的影响》中也发现:不同波长的闪烁光所形成近视程度不同,其中红色(750 nm )>黄色(550nm )>白色(500nm ) >绿色(480nm )。上述基于动物的研究结果均与哺光仪的工作原理相矛盾,可能因为这些研究均为长时间持续照射,而哺光仪照射时长被严格控制(每天两次,每次 3 分钟)。总的来说,哺光仪目前仍是有争议的存在,但其接受度正越来越高,它可能成为近视防控的新惊喜,其效果和副作用到底如何,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研究来回答。

    视功能训练

    6、视功能训练。视功能训练个性化较强,只针对有相应视功能问题的人,比如对调节异常的人进行针对性调节训练,没有一种万金油的视功能训练,更不能胡乱训练。视功能检查项目较多,且需要受检者较好的配合和较强的理解能力,一般 8-10 岁以上,检查结果才有较高可信度和较强的可重复性。

    机体会对环境表现出适应性变化,并将这种变化遗传下去,原始社会和农耕时代,不管是狩猎、采集还是农业生产,对远视力的要求都非常高,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下近视发生率很低,而少有的近视者,尤其是高度近视者,若非生在官宦大户之家,则会面临因劳动能力低下或丧失而造成的残酷的自然淘汰。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高效性带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体验,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是这样:足不出户,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够完成所有的学习、工作和社交。然而,在享受便捷的同时,我们的眼睛也会向着只适于看近的方向发展变化,超高的近视罹患率已现端倪。目前的医学水平尚无法从根本上逆转和治愈近视,以防为主,防控结合才是最科学的近视防控方案。不管是为自身考虑,还是着眼于子孙后代,希望大家身体力行,践行爱眼护眼理论,工作学习劳逸结合,日常用眼张弛有度,出户有益,多到户外去沐浴自然的光线,去看看远处的树木和山川。

  • 脂膜炎一般无法被完全治愈,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目前的医学技术和治疗手段,脂膜炎无法彻底治愈,但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来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于脂膜炎的治疗,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是脂膜炎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同时,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物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如局部冷敷、抬高患肢、控制饮食等。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注意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脂膜炎患者及时就医,避免耽误治疗,加重病情。

  • 手术后有钢钉的那条腿,会比没有钢钉的那条腿高一点窄一点的原因,首先是骨折以后放了钢板,钢板一进去体内,会有轮廓效应,可以使这地方凸起一点,或者形态没有正常的那么美,是有这方面影响的。 其次钢板放进去的早期,肌肉会萎缩一段时间,因为毕竟不是原配组织,所以骨折了可能就要接受这些不舒服的感觉,要容忍一段时间。

  • 经皮肾镜取石术式直接从肾内取出大结石的手术。其优势是即使很大的结石也能通过单词手术取出。(图1a,1b)

    然而,与冲击波碎石术和输尿管镜检查术相比,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创伤更大,且患并发症的风险更高。经皮肾镜取石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和发热。

    我应在合适考虑做经皮肾镜取石术?

    当您的结石很大(大于2厘米)、且尚未下降至输尿管,则应考虑做经皮肾镜取石术。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医生也会与您讨论将经皮肾镜取石术作为治疗方案:

        》您不不止一颗结石

        》您的结石非常坚硬

    经皮肾镜取石术是如何进行的?

    经皮肾镜取石手术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进行。当您处于麻醉状态时,医生用一根穿刺针经过您的皮肤刺入肾脏。医生讲穿刺通道逐步扩张,以便插入肾镜。根据结石的尺寸,要么将其完整取出,要么击碎成碎块。通常会放置双J支架管或经皮肾造瘘管,以确保将尿液从肾脏引流出来。

    何时不建议进行经皮肾镜取石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但由于是经过皮肤将结石取出,有一定禁忌症。如果您正在服用防止血液凝固的药物,应在手术前停服。然而,移植都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跟医生讨论您的个人情况。此外,如果您怀孕了,或因您的体型难以通过经皮肾镜取石术进入肾脏怎不建议此手术。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