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
疾病定义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俗称“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和发育。最常见的异位着床部位为输卵管,也有少部分患者出现卵巢、宫颈、腹腔等部位的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引起的大出血是妊娠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正常育龄期女性,如果出现停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等症状,均须警惕本病发生。
严格来讲,异位妊娠不等于宫外孕,宫外孕指子宫外的妊娠,包括输卵管、卵巢、阔韧带、腹腔等部位的妊娠,而异位妊娠还包括子宫颈妊娠、子宫角妊娠及剖宫产瘢痕妊娠等。
流行病学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生率 2%~3%,是妊娠早期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异位妊娠患者可得到更早的诊断和处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育保留能力明显提高。
痫病在临床上可以治愈,医生所说的治愈是经过用药,可以控制发作。
对于有些病人,特别是青春期的痫病,随着在发育过程中,脑电活动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发生痫病。有的病人用药以后稳定,用药 2-4 年,控制症状以后会逐渐减药、停药,从而治愈。有的病人刚开始时,发作次数在 1-2 次,甚至不会用药,仅进行观察。
有些病人痫病反复发作,或者有明确病因,病因不能去除的痫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用最小剂量。根据不同痫病发作的类型,全面性发作,如肌阵挛发作、失神小发作、全面性大发作,或者局灶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选择不同的药物,服药治疗以后可以进行脑电图随访监测。因此对于有些病人来说可以治愈,对有些患者来说,可以服药完全控制症状。
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来自于食物,每天我们都会进食各种食物。而食物,也并非完全是安全的。有些食物,如果做法不正确或者是操作不当,不仅不能为身体提供营养物质,还可能变成危害身体的凶手。张女士前不久为在孩子生日的时候做的一道凉拌菜,儿女吃完后就陷入昏迷,肝脏也严重受损。
在这起食物中毒中的主角是木耳,木耳是一种菌类食物,口感筋道而备受消费者的喜爱。晒干后的木耳需要泡发后才能食用,因为如今的天气还不是特别暖和,张女士就在木耳放在常温下浸泡。等到想起要吃木耳的时候,木耳在水里已经浸泡了三四天。看着泡发好的木耳,张女士也没有多想,就把木耳做成了凉拌菜来吃。
木耳做成凉拌菜也是食用木耳的一种方法,但是这道菜却把张女士的两个孩子送进了医院,原因在于木耳浸泡的时间过长。泡发的过程中却容易滋生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尤其是在高温、闷热的夏季,木耳泡发的时间越长,产生的细菌或微生物就会越多,所谓的“毒性”也就越大。吃下这种滋生了细菌或微生物的木耳,轻者会引发急性的胃肠道炎症,从而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则可能会导致人出现中毒现象,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
木耳本身没有毒性,浸泡时间过长才导致了食用木耳出现的中毒现象。对于干木耳,浸泡的时候一般不宜超过6小时,而且尽量不要把木耳放在常温下浸泡。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在常温下浸泡木耳更要注意时间。泡发木耳,最好是把木耳和水盆一起放入冰箱冷藏室,低温下泡发木耳更安全一些。
大多数时候,您购买的木耳是晒干后的木耳,但是偶尔也会发现超市中有鲜木耳出售。鲜木耳在食用的时候要慎之又慎,稍不注意,可能也会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发生。鲜木耳含有一种卟啉的光感物质,人食用后经太阳照射可引起皮肤瘙痒、水肿,严重的可致皮肤坏死。
干木耳是经暴晒处理的成品,在暴晒过程中会分解大部分卟啉,而在食用前,干木耳又经水浸泡,其中含有的剩余卟啉会溶于水,因而水发的干木耳可安全食用。只不过木耳泡发的时间也一定要注意,常温下也就是两个小时。如果您喜欢吃木耳,可以在冷藏的条件下泡发木耳,泡发后的木耳一次吃不完,可以放到冰箱冷冻室保存,这样的方法也就能够避免食物中毒的情况发生。
食管癌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全世界每年因食管癌死亡的人数中,中国人约占50%。食管癌在太行山脉附近的省份明显高发,河南林州食管癌与贲门癌发病率最高,占当地全部肿瘤的 81.4%,致病因素有吸烟、咀嚼烟草、饮酒、水果摄入量低和体重指数过高,还有一些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等对食管造成的慢性刺激,可致食管黏膜炎症,进而导致上皮增生,久而癌变。除此之外,中国食管癌与烫食习惯有很大关系,2006 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表报告:饮用 65℃以上的热饮,或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图片来源:《The Lancet Oncology》
食管癌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属于中医“噎嗝”范畴,明代李中梓认为噎膈之发生主要因七情所伤,痰气交阻,痰瘀互结;宋代严用和则提出饮食不节,嗜酒无度,可致湿阻内生,津伤血燥,继而痰瘀相结,致于噎膈;赵献可则认为年老体弱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家周仲英教授提出了“癌毒”的理念。
对于食管癌的治疗,在没有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再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选择术后的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临床中,许多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如食管吻合口瘘、溃疡、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等,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很好的减轻不良反应,增强免疫力,加强抗癌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食管吻合口瘘、溃疡
食管吻合口瘘是指食管断端与切口吻合不严密或愈合不佳而形成的瘘。由于食管的解剖位置特殊,病变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手术可涉及颈、胸、腹三个部位,不仅创伤大,而且术后并发症也较多,容易发生食管吻合口瘘、溃疡。
中医认为,食管吻合口瘘及溃疡的发生,主要由于气血不足所致,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相互共存,相生相辅,相互为用,共同为人体各脏腑组织提供营养和动力。手术创伤,耗气伤血,肌肤失于充养则生新无力,导致创口不愈,又因创口极易感染出现化热现象,故治疗上以补气养血为主,辅以清热解毒。有医家给予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食管吻合口瘘的患者补中益气汤治疗 40 天后,患者症状改善,胸腔引流液变为淡黄色,胸痛消失,体温正常,行食管造影发现瘘口闭合。
也有学者从术后患者脏腑位置变化,气机升降不利的角度出发,选用四逆散联合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调理气机,另一方面又可改善吻合口血液循环,愈合吻合口,将 316 名胃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西药、中药、中西医结合三组,分别采用西药、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并观察 1 疗程后治愈率,结果发现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配合西药治疗效果明显。
胃肠功能紊乱
食管癌术后,可能因双侧迷走神经遭受损伤、胃上提至胸腔内使解剖位置改变影响身体功能,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腹胀、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等,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受阻或因气血亏虚等所致。治疗以行气活血,益气养血为主,以助正常脾胃运化。采用四君子汤作为基础方以益气补虚、顾护脾胃,针对噎膈“痰、气、瘀、毒”的病理特点,伍用生半夏、生南星胜湿化痰、破坚消肿,以山慈菇、石见穿增强软坚散结、化痰解毒之力。
若患者出现慢性腹泻,可以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增加山药、扁豆、升麻健脾助运、升阳止泻,黄精、淫羊藿、杜仲、续断补肾填精、脾肾同治,茯苓、薏苡仁化湿利水以助止泻,诃子以收敛涩肠,并配伍理气散结的八月札、木香等,达到止泻而不滞气的效果。患者术后脾胃虚弱,脾失运化,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水湿内困、土虚木乘、中阳下陷,出现腹泻的症状,可采用李东垣之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本病。
患者术后脾胃虚弱,气逆不降,痰热内阻,可表现为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烧心、吞咽疼痛、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选用麦门冬汤、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达到养阴益气和胃、清热降逆化痰之功。
中医除了内治法之外,外治法针灸、穴位贴敷、药熨法在减轻食管癌术后并发症方面有良好的疗效。中医外治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皮肤、腧穴、孔窍等刺激,发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调畅气机、扶正祛邪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病目的。总而言之,中医药可以多成分、多靶点、多系统的进行调节术后患者身体状况,减轻病痛,增强抗癌。
参考文献:
中医肿瘤学杂志,2020,2(03):94-98.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介绍:吴迪,博士,中医内科学,科研创新项目“中医药防治慢性肠道病 IBS 的研究”,通过临床双盲双模拟RCT研究方案,探讨痛泻安肠方对肝郁脾虚腹泻型IBS。和胃降逆方对 NERD 大鼠 PAR-2/TRPV1 信号通路的影响”,从内脏高敏角度探讨和胃降逆方治疗 NERD 的可能机制
说真的尤其是中青年女性,一憋尿之后很容易出现尿道膀胱炎,而且久了之后,如果一次尿道膀胱炎没治好,就变成慢性的,就会很麻烦。很多门诊病人都是便不好、小便异常来的。 老年男性就考虑前列腺增生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增生之后,压迫尿道导致小便出不来,有时候他也不想憋尿,小肚子像个球一样胀着。
现在糖尿病年轻化越来越严重,经常有二三十岁小伙体检检查出糖尿病,很多人还质疑,是不是弄错了,这么年轻怎么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可不管你年龄多大,该找上门的时候,谁也逃脱不了。今天咱们就来唠唠糖尿病的病因这个话题,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朋友对糖尿病的关注,远离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是因为机体无法有效利用糖分导致的。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促进血糖利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就是胰岛素。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是胰岛素出了问题。
胰岛素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分泌不足,一种是作用不足。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导致的被称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内产生了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由于这些抗体的存在,胰岛B细胞受到损害,不能有效地分泌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则是因为周围组织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或者发生了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即使分泌,也无法起到作用。
那么导致胰岛素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1、遗传因素
主要是针对一型糖尿病。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但这种遗传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 感染等。
2、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发2型糖尿病。 特别是腹型肥胖者。其机理主要在于肥胖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受阻,引发胰岛素抵抗。这就需要胰岛β- 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又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如此呈糖代谢紊乱与β- 细胞功能不足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β-细胞功能严重缺陷,引发2型糖尿病。
3、活动不足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 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因此体力活动减少已成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4、饮食结构
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发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5、精神神经因素
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神经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因为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这些激素长期大量的释放,势必造成内分泌代谢调节紊乱,引起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所以说,尽管你很年轻,如果你不幸有家族糖尿病遗传史,或者你生活中特别不爱运动、偏爱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饮食习惯、年纪轻轻就体重严重超标等问题,那离糖尿病就不远了,光年轻有啥用啊!
要想预防糖尿病,就得从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入手,有专家总结了6个一点,好记又实用:
1. 杂一点儿
减少白米白面主食,用全谷杂粮、薯类蔬菜替代一半,适量蛋白质,大量蔬菜,混合饮食控血糖。
2. 粗一点儿
主食粗点好,千万不要细,选择全麦,不选白面,选择糙米,不选精米。少白米白面主食,用全谷杂粮、薯类蔬菜替代一半,适量蛋白质,大量蔬菜,混合饮食控血糖。
3. 瘦一点儿
肉不能少,但要选瘦弃肥 。吃鸡鸭鹅,不吃皮,鱼肉脂肪含量低,就很好
4. 懒一点儿
蔬菜能不切细就不切细,豆子能整粒吃就不煮烂,水果能吃整个就不榨汁,土豆整个比土豆泥好。
5. 淡一点儿
油盐都要少一点,可以适当加点醋。
6.狠一点儿
不抽烟,不喝酒,不久坐,不要向坏的生活习惯低头。
剖宫产是全世界妇女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比例的手术分娩并没有转化为降低产妇或新生儿死亡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剖宫产率应该在10%到15%之间。然而,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和对即将出生的婴儿的担忧,正越来越普遍地导致女性选择剖宫产。实施剖宫产术后继发并发症的概率随着剖宫产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在全球范围内,围产期死亡每1000名儿童中就有19名,其中非洲国家23名新生儿中就有1名死于剖宫产。
图(来源于网络无版权图片)
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剖宫产分娩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如自闭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免疫相关疾病,如哮喘、特应性皮炎、幼年关节炎、乳糜泻、Ⅰ型糖尿病(T1D)等。
剖宫产对新生儿状态的影响
顺产可导致婴儿血液中儿茶酚胺和皮质醇的产生增加。这对肺部发育成熟和循环系统适应子宫外生活十分重要。一项研究发现,与剖宫产分娩的婴儿相比,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具有较高的皮质醇水平,并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对于剖宫产分娩的婴儿,脐带血中测得的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的新生儿或真空辅助分娩的新生儿,这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持续呼吸急促或肺动脉高压等。与分娩相关的应激可导致各种细胞因子的活性增加,因此这一过程中的变化可能会对发育中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在我国台湾地区的一项研究中,与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相比,剖宫产新生儿对TLR1-2刺激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反应显著降低。
研究发现,剖宫产患儿皮肤和消化道内细菌菌群定植紊乱是其免疫疾病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吞咽羊水,胃液的pH值变为中性,为吸入细菌的生存提供了条件。乳酸菌、双歧杆菌和类杆菌是产道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肠道细菌的优势种。细菌在调节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自然杀伤细胞的水平,调节T淋巴细胞的数量,分泌IgA抗体,以及在合成致炎细胞因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乳杆菌可以通过限制支气管周围组织中炎症细胞的存在来防止气道高反应性,而双歧杆菌可以防止肠道坏死,并在调节婴儿体重中发挥作用。许多作者强调,根据分娩完成的方式,肠道菌群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差异。
据报道,剖宫产新生儿的胎粪中乳酸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普氏杆菌数量较少,以医源性或皮肤定植的细菌种类葡萄球菌、链球菌、克雷伯氏菌、肠球菌和梭菌为主。其中双歧杆菌负责合成短链脂肪酸(SCFA),从剖宫产新生儿的消化道中清除相对较快。单链脂肪酸是微生物和免疫系统之间的一种通讯因子,有助于维持促炎和抗炎反应之间的平衡,例如,通过与一组G蛋白偶联受体(GPR)传递信号,G蛋白偶联受体不仅存在于胃肠系统的细胞中,而且存在于免疫和神经系统的细胞中。SCFAs可能通过刺激负责释放肽YY(PYY)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肠内分泌L细胞来调节体重和减少进食量。因此,它们可能会影响新生儿的体重。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的作者强调,在产前和出生后早期影响胎儿的环境因素与成年后循环系统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肿瘤和精神分裂症的发展之间存在相关性。儿童出生的表观遗传学影响(EPIIC)研究也表明,催产素、抗生素和剖宫产的使用可能导致长期的健康影响。
并发症数据检索数据
通过文献数据检索发现,在选择性剖宫产的情况下,妊娠37周时呼吸道并发症的风险达到10%,包括新生儿一过性呼吸急促(TTN)、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而阴道分娩的风险为2.8%,剖宫产婴儿在1岁时的呼吸系统顺应性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的婴儿。37周剖宫产后发生RDS的风险增加了4倍(odds ratio(OR)3.9,confidence interval 2.4 to 6.5),而在39周则低了一半(OR 1.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2 to 3.0)。因呼吸道疾病住院的新生儿在分娩的剖宫产中非常常见(5.2%比4.3%阴道分娩)。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剖宫产与患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这些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溃疡性结肠炎、Ⅰ型糖尿病、乳糜泻和肥胖症。一项研究在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情况下发生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风险的研究,作者报告说,剖宫产的孩子更容易患上哮喘和过敏性鼻炎。2018年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该分析显示,剖宫产儿童12岁以下患哮喘(OR 1.21,13 studies, n = 887960)和5岁以下肥胖(OR 1.59,95%CI 1.33-1.90;n=64,113;6 studies)的风险显著更高。比较紧急剖宫产和择期剖宫产,发现5岁时患哮喘和肥胖的风险没有显著差异。
在美国进行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包括超过22000名参与者,结果显示,剖宫产儿童患肥胖症的累积风险为13%。与阴道分娩的兄弟姐妹相比,剖宫产的儿童患肥胖症的风险高达64%。Mesquita等人研究表明,剖宫产分娩的儿童肥胖率比阴道分娩的同龄人高33%,在19岁的一组数据中,肥胖患病率增加到50%。另一项欧洲队列研究证实了剖宫产与3岁儿童肥胖风险的相关性。然而,这一事实只在一组急性剖宫产组中观察到(调整后的相对风险比(aRRR) = 1.23; 95% CI 1.04–1.44),而不是选择性剖宫产组(aRRR = 1.06; 95% CI 0.90–1.25)。PIAMA研究表明肥胖风险增加(OR=1.7),而在英国进行的一项长期前瞻性研究显示,选择性剖宫产与儿童的体重指数(BMI)和体脂百分比(BF%)没有显著相关性。
另一项在澳大利亚进行的研究表明,剖宫产的孩子明显更容易患上感染、湿疹或代谢性疾病。然而,发生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最高的是急性剖宫产(OR 2.63,95%CI 2.26-3.07)。美国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了33226名1946年至1964年出生的人群肥胖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并在2013-2015年随访周期结束时进行了跟踪,结果显示剖宫产女性患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相对风险更高(OR 1.11;95%CI 1.03-1.19和HR 1.46;95%CI 1.18-1.81)。
2019年发表的一项对手术分娩的神经学后果的荟萃分析证实,剖宫产分娩的儿童患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风险更高(OR 1.33;95%CI,1.25-1.41)和ADHD(OR 1.17;95%CI,1.07-1.26)。关于智力缺陷、强迫症、抽搐和进食障碍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
参考文献: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0, 17, 8031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简介:王媛,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间主要对月经不调、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对妇科围产期等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有良好的临床经验。
来源:丁荣晶教授团队 北医人民心脏康复公众号
根据2020年ACC.20/WCC的研究,对于一些心肌梗死(MI)幸存者来说,精神压力——相对于身体压力来说——可能是一个更强的引起心肌梗死复发或心源性死亡的预测因子。
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调查了精神压力导致的心肌缺血是否与心肌梗死幸存者的不良预后有关,以及这种压力测试与传统运动带来的压力有何不同。研究参与者中包括306名年龄在61岁或以下(平均年龄在50岁,从22- 61岁不等)的成年人,其中65%为非洲裔美国人,50%为女性。
所有的参与者均接受了两种类型的压力测试:一种是心理压力测试,即即兴带有感情色彩的演讲;另一种是传统的压力测试,使用药物或运动负荷试验。主要终点随访中位数为3年,终点指标包括再发心肌梗死或心血管死亡的复合终点,通过独立的医疗记录核查和死亡记录来判定。压力测试中的心肌缺血判定通过心脏核磁扫描进行评估。
总体而言,16%的患者出现了精神应激性心肌缺血,35%的患者出现了运动负荷诱发的心肌缺血,这表明传统的运动或药物负荷诱发的心肌缺血更为常见。经过3年的随访,10%的患者(28例)再次发生了心肌梗死,2例死于心脏相关问题。
心肌梗死或心血管相关死亡的发生率在精神应激性缺血患者中是无精神应激性缺血患者的2倍多,分别为10例(20%)和20例(8%)。即使在调整了临床危险因素和抑郁症状之后,急性精神压力与心肌梗死或死亡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相比之下,传统的运动负荷诱发的心肌缺血与主要终点无显著相关性。
“在我们的研究中,由精神压力引起的心肌缺血是一个比传统压力测试更好的风险指标,”首席研究员Viola Vaccarino医学博士说。
Vaccarino解释说,“这是在相对年轻的MI幸存者中进行的唯一同类研究。“这些数据指出心理压力对心脏和心脏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切实的证据证明心理压力是如何影响治疗结果的。目前的临床指南中并没有具体提到心理压力。”
研究还发现,精神应激和传统应激之间并没有很强的相关性,这表明了它们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发生的。事实也说明,与身体压力应激相比,由情绪引起的压力应激对心脏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有着独特的机制,”Vaccarino说。
参考链接:https://www.acc.org/latest-in-cardiology/articles/2020/03/18/15/42/can-stress-trigger-a-second-mi-yes-new-research-suggests-acc-2020
翻 译 | 范晓绵
校 正 | 丁荣晶
展开更多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