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如果有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说明糖尿病离你不远了

如果有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说明糖尿病离你不远了
发表人:听我说健康

现在糖尿病年轻化越来越严重,经常有二三十岁小伙体检检查出糖尿病,很多人还质疑,是不是弄错了,这么年轻怎么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可不管你年龄多大,该找上门的时候,谁也逃脱不了。今天咱们就来唠唠糖尿病的病因这个话题,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朋友对糖尿病的关注,远离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是因为机体无法有效利用糖分导致的。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促进血糖利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就是胰岛素。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是胰岛素出了问题。

胰岛素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分泌不足,一种是作用不足。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导致的被称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内产生了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由于这些抗体的存在,胰岛B细胞受到损害,不能有效地分泌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则是因为周围组织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或者发生了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即使分泌,也无法起到作用。

那么导致胰岛素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1、遗传因素

主要是针对一型糖尿病。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但这种遗传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 感染等。

2、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发2型糖尿病。 特别是腹型肥胖者。其机理主要在于肥胖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受阻,引发胰岛素抵抗。这就需要胰岛β- 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又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如此呈糖代谢紊乱与β- 细胞功能不足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β-细胞功能严重缺陷,引发2型糖尿病。

3、活动不足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 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因此体力活动减少已成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4、饮食结构

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发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5、精神神经因素

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神经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因为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这些激素长期大量的释放,势必造成内分泌代谢调节紊乱,引起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所以说,尽管你很年轻,如果你不幸有家族糖尿病遗传史,或者你生活中特别不爱运动、偏爱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饮食习惯、年纪轻轻就体重严重超标等问题,那离糖尿病就不远了,光年轻有啥用啊!

要想预防糖尿病,就得从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入手,有专家总结了6个一点,好记又实用:

1. 杂一点儿

减少白米白面主食,用全谷杂粮、薯类蔬菜替代一半,适量蛋白质,大量蔬菜,混合饮食控血糖。

2. 粗一点儿

主食粗点好,千万不要细,选择全麦,不选白面,选择糙米,不选精米。少白米白面主食,用全谷杂粮、薯类蔬菜替代一半,适量蛋白质,大量蔬菜,混合饮食控血糖。

3. 瘦一点儿

肉不能少,但要选瘦弃肥 。吃鸡鸭鹅,不吃皮,鱼肉脂肪含量低,就很好

4. 懒一点儿

蔬菜能不切细就不切细,豆子能整粒吃就不煮烂,水果能吃整个就不榨汁,土豆整个比土豆泥好。

5. 淡一点儿

油盐都要少一点,可以适当加点醋。

6.狠一点儿

不抽烟,不喝酒,不久坐,不要向坏的生活习惯低头。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疾病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可怕吗?既可怕又不可怕。


    经常在后台看到糖尿病友留言说,科技这么发达,为啥就没有治愈糖尿病的技术呢?


    其实糖友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跟他们对糖尿病的了解太少有关,如果清楚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发症等相关的知识,一般就能了解其中的缘由,了解治愈糖尿病的难度,了解并发症的可怕。


    大部分的糖尿病友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何谓慢性病?通俗点说,就是长期患有而且很不容易治愈的疾病,比如我们很熟悉的高血压、冠心病等等,都是需要长期用药,终身调理的疾病。


    虽然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危害也很大,但跟糖尿病相比,似乎就显得没有“突出”了。

     


    糖尿病可怕吗?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它基本不会像癌症一样,等到发现的时候,大多是中晚期,生命就只剩下了倒计时。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胰岛功能受损,身体存在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对于血糖的调节能力变差,身体各个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


    正常人因为胰岛功能正常,血糖总是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但糖尿病人因为胰岛功能受损,与正常人相比,很可能会出现高血糖、低血糖等等血糖波动大的情况。


    而过高或者过低的血糖,对于身体的伤害都是比较大的,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那么就会导致病情加重,引起各种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重时可以危及生命,而慢性并发症严重时可以致残!


    目前已知的,糖尿病的并发症多达一百多种!对心脏、脑部、眼部、肾脏、脚部和身体其它各个器官都会造成损害。


    像大家比较熟悉的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等等。


    慢性并发症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等。


    所以可以说,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血糖控制不好,可怕的是各种并发症!

     


    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不论您是否已经确诊糖尿病,都是可以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来防治糖尿病的。


    预防糖尿病,不妨做好以下几点: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清淡饮食,均衡营养,坚持低脂低糖低盐饮食,控制蛋白质、脂肪、糖分的摄入。


    保持运动的好习惯,运动对于身体的益处不用多说,不仅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平日要避免久坐不动,要控制体重,每周至少坚持5次左右的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走路、慢跑、打球等等都是可以的,选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就好。


    保持精神愉悦,现在的人压力大,加班也多,难免会比较浮躁郁闷,要学会劳逸结合,多给自己找一点小乐趣,积极乐观的情绪对于身体也是很有益处的。

     

    建议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的患者,要定期监测血糖,一年最少监测2-3次血糖。对于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比如肥胖、久坐不动等等人群,也可以定期监测一下血糖。


    总之,健康正常人群及糖尿病前期人群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等方式预防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则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控制好血糖,稳定病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并不可怕,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预防糖尿病,也可以降低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到来时间。


    但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那么,糖尿病就是很可怕的一种疾病,它会引起多种急性、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身心的伤害。

  • 大自然界的生物千千万,但是只有人类真正做到了通过发展技术的方式延长了寿命,我们生活的环境内充满着各种隐患,首先是空气质量长期受到污染,这必定会给人类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还有就是我们吃的食物也没有卫生保证,所以也导致肠胃、肝脏等多个器官功能越来越差,自然生病也就成了任何人无法躲避的事情,可好在我们有着比较发达的医疗水平,大部分健康隐患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

     

     

     

    在所有的疾病中,分为慢性病和急性病两种,急性病主要就是指那些病情发展迅速,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威胁生命安全的疾病,比如血管破裂以及阑尾炎等等,一旦发病,必须马上进行救治;不过更多的还是慢性,它们发病周期非常长,甚至可以长达数十年,可慢性病却最难防。

     

    在所有的慢性病里边,血管疾病最常见,尤其是高血糖,有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目前的高血糖人数已经超过了7亿,但是却有三分之一的人还处于完全不知情的状况下,其实只要身体出现下面这些反常情况,就在提醒你该控制血糖了。


    光吃不胖

     

    这些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人都养成了大量的不良习惯,所以也就导致很多人出现了过度肥胖的问题,而过度肥胖不仅会影响个人外在形象,而且还可能引发各种健康隐患,而想要减肥,就必须控制食欲,所以很多人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光吃不胖的人,可是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平时一日三餐都摄入大量食物,可是体重却没有任何的增长,反而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不要高兴,这很可能是血糖升高的标致,因为糖尿病患者通常都会有“三多一少”的症状,那就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但是体重变少的问题,遇到这种反常,务必及时采取措施调控血糖。

     

    皮肤奇痒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高血糖只会伤害血管,其实它还会对皮肤造成不良影响,当血糖升高后,皮肤的敏感性会越来越强,自然也就很容易成为细菌以及真菌的聚集地,血糖越高,皮肤产生的瘙痒感就会越强烈。

     

    如果每天都坚持洗澡,但是皮肤依然会有明显的瘙痒感,那就要提高警惕,这很可能是血糖升高的表现。

     

    反应速度变慢

     

    一般情况下,我们身体做出的任何动作,都是大脑下达指令,然后血液通过循环,将指令传递到身体指定的部位,可一旦血糖升高,血液黏度增加,自然血液循环的速度也就会减慢,传递大脑动作指令的时间也会延长,从而就很容易导致反应速度变慢。

  • 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出现慢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糖尿病就算其中一个。并且这些糖尿病的人群里,他们的饮食习惯也各不相同,很多错误的吃饭习惯。不良的饮食结构是他们的通病,并不是吃了太多的甜食和油脂导致的疾病产生,而是不懂一些吃饭中的技巧。同样的一天三顿饭,但是患上糖尿病的人血糖就越来越高,而很多人却很健康。

     

     

    营养师总结三大吃饭的习惯影响着血糖,让更多的人增加疾病危害的风险

     

    饮食中钠元素很多

     

    少摄入钠元素,并不是代表就只是减少摄入盐的含量就可以了,平常我们的吃的蚝油、酱油和酱类调料,包括鸡精味精,还有腌制的食物里面都会有盐分,都有钠元素,这些是隐藏在我们食物里面的盐分。摄入太多的盐就会导致血糖只升不降,增加疾病危害身体的风险。

     

    每天把盐量控制在6g以内,少吃一点盐,可以把其他调料换成天然的材料,比如辣椒酱换成辣椒,胡椒粉换成真胡椒、花椒等。能接受酸味的人群,也可以突出酸味来代替咸味,也可以把陈醋换成白醋或者柠檬、番茄等食物来替代。

     

     

    并且烹饪的方式尽量简单,不要选择高油脂和大爆炒。还原蔬菜本身的味道,尽量选择蒸或者煮的方式。

     

    饮食中没有五谷杂粮

     

    在我们日常多饮食中,把吃粗粮的比例增加,可以让我们的血糖慢慢变得平稳。主食也影响着血糖的的升高和降低,杂粮中的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都是对血糖波动比较小的,因此吃这样的食物不容易让血糖变得越来越高。

     

    但也不是任意的粗粮都有对血糖的稳定有帮助,对于精致的米面来说,香糯的小米饭和糯玉米这样黏糯的食物更加提高餐后的血糖,因此也是不建议食用的。


    比如同样的杂粮,不要做成糊状和软烂的形态就更利于血糖的稳定。煮的时间长的食物,淀粉更容易被消化,血糖容易被加快。

     

    两餐之间吃很多水果

     

    有研究发现,低升糖指数的水果更适合血糖容易波动的人,两餐之间吃一些水果帮助稳定血糖,但是当日要吃的主食量就要减少,不然还容易长胖。

     

    很多人觉得水果补充维生素,天然健康。没挑没选的吃,吃一些容易升高血糖的水果,三餐还照样摄入精致的主食,导致血糖不断飙升。还有各种干果,吃起来口感丰富,但是升糖指数很高,还不容易控制摄入的份量。


    若是糖尿病患者,为了不升高血糖,应该在吃水果的时候测试下自己的血糖,实时监测,吃升糖指数低的苹果、桃子、梨、猕猴桃这样的水果,少吃蜜枣、柿饼、枣干、果脯这样的水果。并且注意一下份量的摄入。

     

    对于需要稳定血糖的人来说,日常还要注意以下习惯

     

    参加运动

     

    平常不参加聚会社交,封闭自己,还不爱运动的人。整天宅在家里打游戏,玩手机,饿了点外卖。这样的人更容易发胖导致出现糖尿病,因为动的太少,并且热量摄入还多,血糖不断升高,脂肪不断堆积。


    平常要多参加社交活动,进行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保证每周5次以上的半小时左右的运动,帮助稳定血糖。

     

    调节情绪

     

    平常情绪的不稳定,生气,胰岛素分泌就会导致血糖出现波动,影响神经功能。

     

    平常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耐心平和,不要为了一点小事着急上火,把爱惜自己放在第一位。释放自己的压力,调节良好的情绪。


    抽烟喝酒

     

    这种行为也是导致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关键原因之一。很多的患者都是因为长期的 抽烟喝酒患上的疾病,并且女性若是吸烟患上这种疾病的概率更高。

     

    因此,平常要注意减少喝酒的次数,最好把烟给戒掉,把血糖维持好,远离疾病对健康的威胁。

  •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导致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出现的症状有视力下降,四肢麻木疼痛,餐后低血糖,白内障等。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注意调养,预防并发症。首先,控制饮食。其次,戒烟戒酒。锻炼运动,严格控制血糖,最后,做好筛查。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一般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缺陷,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导致的。常见的症状有视力下降,白内障,四肢麻木疼痛,餐后低血糖等等。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生活中也需要多加注意,仔细调养,预防并发症,接下来就为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预防并发症的几个方法吧。

     


    1、饮食控制


    饮食疗法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常用方法。应遵循饮食原则,低糖,低脂肪,低盐,中等蛋白质,高纤维,少量的膳食。平衡指的是热量的摄入和消耗的平衡,病人需要根据体力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每天摄入的总热量。


    2、戒烟喝酒


    戒烟应该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吸烟可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加血糖,导致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冠心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戒烟。此外,酒精的控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清除自由基,促进血液循环。


    3、锻炼运动


    日常运动不是辅助疗法,它是治疗肥胖症的主要方法。运动后必须在饭后半小时内进行,锻炼效果在24小时后消失,所以每天必须锻炼半小时。锻炼达到中等强度,运动可以选择走,上下楼梯,游泳,乒乓球等,可以因人而异。

     


    4、严格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因此,患者应及时监测血糖、饮食、运动或用药,最终控制血糖。如果觉得眼睛不舒服必须定期做眼部检查。


    5、做好筛查工作


    对于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是要了解糖尿病的具体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一般来说,这些并发症会发生在1型糖尿病确诊5年后,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5年后及时筛查。糖尿病会加重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展,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应立即筛查心血管疾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糖尿病前期不可小觑,否则后患无穷

    糖尿病前期处于一种沉默的状态,会对你的身体造成损害——即使你感觉你很正常、健康。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绝大部分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虽然糖尿病前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一旦确诊,它往往会给大多数人当头一棒。 患有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但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仍然有能力改变病情。

     

    确定你患糖尿病前期的风险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水平,但不足以被视为糖尿病的阶段。当你的身体无法使用胰岛素时,这种情况就会出现。胰岛素通过你的血液将葡萄糖(你的身体用来获取能量的东西)输送到细胞中。对于糖尿病前期,你的身体要么没有制造足够的胰岛素,要么没有正确使用胰岛素。 

     

     

    糖尿病前期没有明确的症状,但风险因素包括: 

     

    超重:如果你的体重指数高于25,你就被认为超重了。如果你腹部超重,你可能会患上糖尿病前期。 

     

    45岁或以上:45岁时患糖尿病前期的风险增加;65岁以后,你的风险会增加得更多。 

     

    家族史:父母、兄弟或姐妹患有2型糖尿病会增加你自己患这种疾病的风险。 

     

    缺乏锻炼:每周锻炼少于三次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病史:妊娠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生下体重超过9磅的婴儿或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都增加了妇女患糖尿病的风险。 

    预防严重的健康问题 

    糖尿病前期可以通过简单的血糖测试来诊断。在进行糖尿病前期诊断之前,确认血糖水平很重要,糖化血红蛋白检查测试有助于诊断。测试会显示你过去两到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这项测试测量你的红细胞中有多少百分比的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检查水平超标与糖尿病并发症有关。

     

    如果你知道你有这种情况,在尝试药物治疗之前,治疗首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活方式的改变上。你可以通过减肥和定期锻炼来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根据疾控中心的说法,减掉5%到7%的体重会有所帮助。建议一周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 如果你现在采取措施保护你的健康,糖尿病前期是可以治疗和逆转的,如果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减肥和变得更加活跃,那么许多糖尿病前期患者将会在五年内患上2型糖尿病。

  •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或者你亲友是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常常听到:

     

    我这不是糖尿病,尿里没糖就没病;

    咋可能得糖尿病,年纪轻轻不生病;

    不吃糖哪来的病?我就不得糖尿病;

    就算我有糖尿病,不痛不痒不算病;

    已经得了糖尿病,无奈遗传天注定……

     

    这些总被糖尿病患者挂在嘴边的话都是些误区,所反映的生活行为,更是影响对糖尿病病情的判断和控制水平,甚至加重病情。

     

    那么哪些以为的常识其实是误区呢?它们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认识真相,走出误区

     

     

    如何科学健康的管理糖尿病?

     

    血糖监测

     

    便携式血糖仪是糖尿病患者家中必备测量仪器,测量的是指尖全血血糖。

     

     

    而医院检测的是静脉血浆血糖。血浆去除了红细胞,而红细胞的葡萄糖含量较低,二者差异由此可见。根据国家标准规定,血糖仪允许偏差上下浮动20%。

     

    家庭常用的血糖仪有很多,给家中老人准备时优先考虑以下几种。

     

     

    血糖测量有技巧

     

    空腹血糖是指禁食和休息8~10小时之后,次日早晨8点之前采血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算起的2个小时。

     


     

    1. 血糖测量前2小时避免服用维生素C类药物,可能造成血糖测量结果异常偏低。

    2. 采血前按揉指尖,保持血流通畅。

    3. 75%酒精消毒,不使用碘酒或碘伏消毒。

    4. 不要用力按压手指,避免组织液干扰。

     

    如果觉得扎血太疼,可以选择瞬感动态扫描式血糖仪,只需在胳膊上贴一个传感器,无针采血、操作便捷,拿手机轻轻一扫,血糖明了。

     

    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应以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为基础,首先做到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尤其是腹型肥胖患者,减少久坐,控制体重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

     

    降糖药物种类繁多,注意事项也不少。

     

     

    预防糖尿病,即刻开始

     

    控制体重、减轻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改善糖耐量异常的重要手段。

     


     

    要做到这点,需要在饮食和运动方面双管齐下:

     

    1. 控制碳水摄入量,避免重油、重糖、重盐食物。

    2.  避免吃夜宵,晚上8点后尽量避免进食。

    3.  规律饮食,不饥一顿饱一顿。

    4.  避免熬夜,作息规律。

    5.  避免久坐,增强运动,包括每周一定运动量的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6.  保持心情愉悦,减少心理压力等。

     

    总而言之,管住嘴、迈开腿是预防糖尿病的法宝。看了本期小贴士,希望大家走出误区,正确抗「糖」!

     

     

  • 高血压是一种近年来非常多见的血管类疾病,高血压指的是血管中的压力值,比正常值要持续升高的一种现象。当刚刚进入高血压初期的时候,往往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只有在偶尔监测血压的时候才会发现。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与治疗的话,可能会出现一些头晕头痛、头部胀痛,以及心律失常。严重时,还可能会引起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地出现,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

     

     

    总的来说,高血压普遍发现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群。但是,最近几年,高血压竟然也在“年轻化”,有很多年轻人也会患上高血压。所以很多人想知道,引发高血压的原因是什么?在生活里,如果你常常出现这5种行为,那么你就要小心了,你离高血压已经不远了。

     

    1. 摄入食盐过多

     

    对于现代人来说,大多喜欢吃一些口味很重的食物,如烧烤、火锅之类的美食,也就造成了每天都在摄入大量的盐分,就会使人体内出现一些高纳现象,摄入的盐分过多就会使血压增高,进而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2. 吃了过多油脂食物 

     

    油脂和盐分一样,如果摄入了过多的油脂,也会使血压快速升高,如果摄入了过多的油脂,那血液中的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便会造成血管堵塞,加之血压升高,就特别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3. 长期缺觉

     

    长期睡眠不足的人,交感神经就会特别活跃,后果就是肾上腺素加快分泌,而过多的肾上腺素便会让人心律紊乱,呼吸急促,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4. 精神和压力

     

    如果时常陷入心里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的状态也会引起血压的上升,长期处在高压状态下的人,神经活动大于常人,时间一久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紊乱,连带就会使人小动脉痉挛,就造成了一系列引发高血压的诱因。

     

    5. 烟与二手烟

     

    经常抽烟的人,往往都离高血压不远了,烟丝里所含的尼古丁会使人的大脑中枢神经已经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让身体开始快速产生肾上腺素以及儿茶酚胺,也就是导致小动脉痉挛收缩的元凶,最后的结果就是血压升高。

     

     

    以上便是五个特别容易让人患上高血压的坏习惯,如果这几点都占了,一定要及时地到正规医院监测血压,提前做好预防、控制的准备!

  • 在医院内分泌科,每天都会收治不少因血糖控制不好,或者糖尿病加重而住院治疗的患者,他们的病情轻重不一,入院的主诉也各不相同。

     

    但可以归纳起来看看有哪些是糖尿病加重的危险信号。

     

     

    糖友注意,以下5个症状或提醒病情加重

     

    1. 嗜睡或昏迷

     

    这个是最严重且最危险的信号,无论是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还是高渗性状态,都会引起昏迷。许多患者入院时测血糖大多数都在20以上甚至更高,并且可能合并有恶心、呕吐、腹痛、烦躁、嗜睡甚至昏迷,呼出的气体可闻到烂苹果味,病程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血压下降,危及生命。

     

    2. “三多一少”症状加重

     

    许多糖尿病患者都会有“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症状,但如果血糖控制好了,病情减轻了,一段时间后这些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但反过来如果这些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也说明糖尿病的病情在加重。

     

    3. 四肢麻木或疼痛加重

     

    这是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患者会感觉到双侧肢体的麻木、疼痛和感觉异常,这些症状在糖尿病病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减轻,但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那么也说明病情加重了。

     

    4. 双下肢疼痛或溃疡

     

    这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表现,主要病因是糖尿病引起下肢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如果病情加重,会导致下肢血管堵塞,引起缺血、溃疡甚至坏死,最后的结局可能是截肢或者并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5. 出现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一般都出现在长期血糖控制欠佳,糖尿病病情加重的患者身上。其治疗非常困难,会导致足部畸形、溃疡、皮肤颜色改变或者坏死,糖尿病足一旦出现便难以痊愈,严重时可能需要截肢或者因继发全身细菌感染而危及生命。

     

     

    其他还有诸如蛋白尿、头晕头痛、血压升高等都可能是糖尿病加重的危险信号,所以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好血糖,平时加强血糖监测,一旦出现这些危险信号都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切勿耽误了病情。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 既然是正常人,在短期内吃大量的糖,是不会得糖尿病的。当正常人进食大量糖后,会出现一过性的血糖升高以及尿糖阳性,也就是尿检会发现尿中出现葡萄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是糖尿病患者了。

     

     

    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糖在我们机体是怎么被利用的。食物被我们摄入后,会进入胃肠道,然后被研磨、粉碎、分解,转化成葡萄糖等微小物质,大部分被小肠黏膜吸收,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再然后就会被胰岛素这个“搬运工”运送至组织细胞中。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转化为能量为我们机体供能。

     

    当我们进食过多高糖物质,导致血糖过高,超过细胞的代谢利用时,多余的糖会被分配到别的地儿被储存起来,例如转化为肝糖原,这样等下次血糖不够的时候,肝糖原会“身先士卒”------“燃烧自己,供能大家”。除此之外,依旧多余的糖会以脂肪形式被储存下来,久而久之你就是个胖子了。

     

    之所以出现尿糖,也是因为我们机体对高糖的一种代偿机制。我们应该明确糖对于我们机体就像是汽油,没有糖我们是无法生存的。由此看来,糖是好东西,对于此等好东西,机体自然是不会浪费,所以正常人肾小管会将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再次进入血液循环被机体利用。但是当体内血糖水平短期内大幅度升高时,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限度。

     

     

    要知道,所有的东西都是有极限的,肾小管的这个极限值就是肾糖阈,也就是说一旦血糖水平超过肾糖阈,肾脏就不再重吸收这些超标的葡萄糖了,而是让这些多余的糖份从尿中排出,从而保证我们机体的血糖处正常水平范围,便出现了“糖尿”,但这种情况只能称之为一过性尿糖,所以并不能称之为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长期进食大量高糖物质,血糖水平持续高水平状态,我们体内有限的胰岛素会在“巨大的工作量”面前“过劳----加班----罢工”,最后血糖就会真的“失控”,蹭蹭地上涨,这样离糖尿病也就不远了。

  • 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疾病的发生。其中糖尿病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类常见疾病。

     

     

    昨日刚刚入院一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该患者因为频繁的出现心慌、气短的表现而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入院常规检查空腹血糖,患者空腹血糖为7.3mmol/l,基于此又予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的测定,该检测值均高于正常但又不是很高,患者平素喜食甜食,好吃油腻食物且平素不爱好运动,便嘱患者先予饮食控制并且加强运动。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础管理措施,对于糖尿病一级、二级、以及三级预防均有显著的效果;对于有糖耐量受损的患者而言,可降低50%患糖尿病的风险。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应该教育其定期监测血糖,教会其如何正确的测定血糖,目的在于可以可以知道患者的用药,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的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因为低血糖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生活方式的调节与控制是最基本的管理措施,其目的是为了纠正患者的代谢紊乱提供最佳营养,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在饮食方面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1、糖尿病患者每天要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量不应当低于130g,因为对于大脑而言葡萄糖是其唯一的能量来源。

     

    2、建议脂肪的供能比不宜超过30%,应当增加植物脂肪的比例,并且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

     

    3、对于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其蛋白质的适宜摄入量应在总能量的15%-20%。

     

     

    4、糖尿病患者联合补充钙以及维生素D可以有效的改善糖代谢,补充锌可以降低空腹的血糖水平。

     

    5、糖尿病患者饮食中全谷物、杂豆类可以占到1/3的比例;在吃主食前可以多吃点儿蔬菜以及水果,种类可以多样,而且强调患者必须食入主食;患者可以常吃鱼禽,蛋类食物,对于加工的肉类要限制摄入;每天都要食用奶类和豆类食物,每日可少量食入坚果。

     

    糖尿病患者要进行运动疗法,该治疗方法对于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尤为重要,患者要制定安全、科学、有效以及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在运动中要以中等强度以及有氧训练为主,运动强度要因人而异,要循序渐进的进行。

     

    当这些基础治疗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就应让医生为你制定适合你的降糖方案,积极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