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南京建邺爱庭医疗美容诊所

南京建邺爱庭医疗美容诊所

简称:

非公立 一级医院
医院介绍

南京苏文医疗美容有限公司(曾用名:南京爱庭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家以从事卫生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超过了58%的江苏省同行。

南京市建邺区尚元街88号5幢2室
13357735152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裴亮
裴亮

主任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榫卯结构肋软骨隆鼻、精细微创多维假体隆鼻、精致面部整形、360° 水动力形体雕刻、激光祛眼袋、魔法微创面部除皱等
患者评价

展开更多

问诊记录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参考文献:

    [1]丁盛玲.盆底重建术的术前与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14(04):445.

    [2]张志霞,顾雪敏,李怀芳.加速康复外科在盆底重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2(06):846-852.

    [3] 张园红.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盆底重建术后尿潴留的预防作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08):25-26+29.

    [4]石俊静,职梅,路萍.围术期护理对行盆底重建术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患者的干预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21,22(06):877-879.DOI:10.16440/j.cnki.1674-8166.2021.06.016.

    [5]张晓丽,陈海燕.中老年女性全盆底重建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13,43(12):41-42.

  • 你想成为“品牌医生”,传递个人的价值主张吗?想创作健康科普知识,让更多的人认识你吗?

     


    参与京东医生IP打造项目,免费为您更好地在新媒体平台打造个人IP。第一期我们开放100个免费名额,为您点对点,手把手的帮您生产内容,打造个人形象。优异者还有机会获得平台的优先曝光及赞助。

     

    一、为什么要打造医生个人IP?

    打造医生个人IP可以为医生带来流量,增加行业竞争力。

    在体制内也可以增加医生话语权,在体制外医生也会更受市场的欢迎。

    对于“网红”医生,各地患者会慕名而来寻求问诊,逐渐突破地域限制,服务更多患者。

     

     

     

    二、加入京东医生IP打造,解决您的后顾之忧

     

    1. 京东健康具有多个内容展现渠道,京东商城内资源位、京东直播间、快手、B站、今日头条、公众号等多渠道部署,累计粉丝数千万;与北京电视台《我是大医生》栏目长期合作,合作医生有机会参与节目录制,全方位打造医生形象。表现优异者,平台择优给予各类型内容/商业合作机会。

    京东

    快手

     

    More

     

    2. 京东健康与快手健康达成官方战略独家合作,扶持力度大, 可在医生的视频等处植入医生的个人诊室链接,为医生合规合理地转化您的个人患者资源。

    3. 在医生IP打造过程中,无硬性要求,不推产品,不做植入,不参与分成,医生无后顾之忧。同时,有机会为医生推荐靠谱的平台、药企合作项目,帮助医生获得合理的阳光收入。

     


    三、京东医生打造计划可以为你做什么

    全媒体多渠道传播

    医生IP以全媒体多渠道进行投放,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

    高质量的内容

    根据医生喜好及专业方向,全方位把控内容质量,避免流于形式,呈现出一个有维度有温度的医生形象。

    专业的团队指导

    无论是视频录制剪辑,还是文章后台推送,我们会提供专业指导及专人维护服务。

     


    最重要的是,

    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

     


    四、期望符合以下条件的医生加入我们!

    招募对象

    公立医院医生

     


    招募科室

    不限(倾向科室:心理科、儿科、妇产科、男科、皮肤与性病科、中医科)

     


    需要有粉丝基础吗?

    不需要,只要您从现在有时间、也有意愿进行主题视频拍摄,无论您是否有粉丝基础,甚至是还未开通账号,都可以加入我们!

    如果您已经运营一段时间账号,苦于没有思路拍摄新题材或者播放量迟迟涨不上去,都欢迎加入我们!

     

     

     

    快来报名京东医生IP打造计划,

    实现从0-10的突破!

     


    点击此处或扫二维码,即可报名

    填写报名表后,大约在48小时内会有工作人员加您的微信,请注意通过。

  • 急性肾损伤(AKI)最常见的内在原因是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损伤主要发生在肾脏内。管状坏死一词用词不太准确,因为真正的细胞坏死通常很少,而且改变不仅限于管状结构。急性肾小管坏死在住院患者中很常见,可发生于缺血、接触毒素或败血症后,与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损伤类型包括肾小管细胞损伤和死亡。

     

    流行病学

    PICARD(改善急性肾脏疾病护理计划)研究纳入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618名AKI患者。据报道, 50%的急性肾衰患者的病因是缺血性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还有25%是肾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导致肾功能衰竭。一项在13家三级医院进行的多中心研究发现,在45%的住院患者中,急性肾小管坏死是AKI最常见的原因。

     

    病史和体格检查

    病史和体格检查可为鉴别肾前病变和肾灌注减少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提供许多线索。 腹泻、呕吐、败血症、脱水或出血导致的组织缺氧可能提示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风险。低血压、败血症、术中事件、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放射造影剂或肾毒性抗生素)的住院患者有助于识别引起AKI和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临床表现。

     

    体格检查可能发现 心动过速、粘膜干燥、皮肤充盈减少和四肢冰凉等,都可能出现在容量不足和低血压的患者中。发热和低血压是败血症的常见表现。横纹肌溶解时出现肌肉压痛。腹腔内高血压导致腹腔室间隔综合征引起的腹胀也阻碍了肾灌注,需考虑到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可能。

     

    临床评估

    临床评估通常是为了区分急性肾小管坏死与肾前性AKI和其他原因的AKI。鉴别诊断的疾病包括:急性肾损伤、急性肾小球肾炎、氮血症、输卵管间质性肾炎、慢性肾病、药物诱发的肾脏毒性。 有助于鉴别诊断的主要检查包括尿液分析(UA)、对补液的反应、尿钠浓度、尿钠排泄分数( FENa)、使用利尿剂后的尿素排泄分数、新型生物标志物。

     

    尿液分析(UA)

    在肾前疾病中,尿液显微镜检查正常或可能包含透明管型。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尿液分析表现为 土棕色管型,或肾小管上皮细胞,是由于缺血或中毒性损伤导致的肾小管细胞进入管腔。

     

    尿钠排泄分数( FENa)

    这是很好的鉴别急性肾小管坏死和肾前病变的方法, FENa小于1%倾向于肾前病变,大于2%倾向于急性肾小管坏死。然而,这些值并不总是准确,因为在慢性肾前疾病中,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肝硬化,ATN和肾前AKI之间存在重叠。

     

    尿钠浓度

    值大于40-50 mEq/L提示急性肾小管坏死,小于20 mEq/L提示肾前疾病。

     

    新型生物标志物

    与血清肌酐相比,许多生物标志物已经成为早期检测AKI/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包括 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相比,它是肾脏损伤的早期和可靠的标志物,而血清肌酐通常是在初始损伤后48至72小时出现。其他标志物包括 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和用于检测近端小管损伤的 肾损伤分子1(KIM-1),用于区分ATN和慢性肾病的 尿白细胞介素-18(IL-18)、尿路感染(UTI)和肾前氮血症

     

    治疗

    患者管理的主要方法是降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生风险,需识别出接受了高风险手术的患者以及存在糖尿病、心力衰竭、晚期恶性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和慢性肾病等合并症的患者。 以下是一些高风险因素:心源性休克、出血性休克、胰腺炎、严重烧伤、败血症、低血容量症、大手术(心脏搭桥、血管外科手术、肝胆手术、紧急手术探查)。

     

    存在上述情况时, 降低急性肾小管坏死风险的干预措施包括:预防低血容量或低血压,包括,低血压患者停止使用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通过静脉输液优化血容量状态,如晶体液,以确保足够的肾灌注。 避免使用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肾毒性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如两性霉素B、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造影剂。

     

    利尿剂仅用于控制容量状态,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2012年指南中 不推荐将利尿剂用于治疗急性肾小管坏死。其他药物如多巴胺、非诺多泮、心房利钠肽等对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没有任何生存获益。

     

    肾脏替代疗法(RRT)具有相同的适应症,适用于利尿剂治疗无效的容量超负荷、低钾血症、尿毒症征象和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对于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重症患者,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首选方案

     

    预后

    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的死亡率取决于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基础疾病。这类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包括少尿症、营养不良、男性、需要机械通气、卒中、癫痫发作和急性心肌梗死。少尿患者的死亡率高于非少尿患者,这提示了坏死的严重程度。败血症和手术患者的死亡率很高(约60%),会导致多器官衰竭。

     

    并发症

    急性肾小管坏死相关并发症与AKI相同,包括酸碱和电解质紊乱,如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相关的高钾血症和高磷血症。容积超负荷与无尿症或少尿症有关。尿毒症并发症导致心包炎、出血性疾病和精神状态改变。

     

    重视多学科团队的协作

    ATN的诊断和治疗最好由一个多学科团队来完成,包括 肾脏科医生、药师、内科医生、心脏科医生和重症监护病房医生。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预防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生,识别进行高危手术的患者,以及有糖尿病、心力衰竭、晚期恶性肿瘤、动脉硬化、慢性肾病等合并症的患者。

     

    参考文献:

    Acute Renal Tubular Necrosis. StatPearls [Internet]. 2021 Mar 7.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杨超,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工作,研究方向为慢性肾脏病。

  • 酱油,是人们在烹调时最常用到的调味品之一,无论炒菜、做汤、又或者是凉拌等,各种菜品都离不开酱油的协同调味作用,可以说酱油是厨师们或者家庭掌勺者们离不开的好帮手,有着重要的增色、添鲜作用。但是,在市面上混的“风生水起”的食品谣言也来了,有传言说吃酱油会让皮肤变黑;有传言说受伤的人吃了酱油连伤口都会长成黑的。听了这些传言之后,酱油如果有眼泪,也应该是泪流满面了吧。好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重新认识一下感觉自己比窦娥还冤的酱油吧。

    酱油的真相

    酱油,是我国人民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传统调味品,颜色呈红褐色,且有特有的酱香,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酱油是由蛋白质、淀粉原料发酵而成,这些发酵原料一般包括大豆、豆粕、小麦、麸皮等,所以酱油中含有氨基酸、B族维生素、糖、有机酸、醇、酚以及棕红色素等多种物质,无论是炒菜,还是调拌饺子馅儿时放一点,既能起到调色的作用,又能增加香气和鲜味。市面上销售的酱油,除了上述的发酵原料外,还包括食盐,所以酱油中其实是含有一定量隐形盐的,在炒菜或者拌馅时,如果放了酱油可以少放一点食盐。

    人的皮肤为什么会变黑

    人的皮肤中存在一种黑色素细胞,其中含有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下,会产生一种叫“黑色素”的物质,这种黑色素产生的越多,人的皮肤的肤色就会越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皮肤变黑”。人们皮肤中黑色素量的多少,不但取决于酪氨酸的多少和酪氨酸酶的活性,还与人的遗传基因、太阳光的照射等情况关系密切。

    之所以会有“吃酱油会让人的皮肤变黑”的传言,主要是因为酱油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当然也有一定量的酪氨酸。的确,酱油中含有部分酪氨酸,但是仅凭此点就断定“吃酱油会变黑”是不科学的,因为酪氨酸的含量再多,如果酪氨酸酶的活性不够,也不能产生黑色素,而酪氨酸酶的活性绝对不是吃酱油多少能够决定的。再者,含有酪氨酸的食物有很多,它是蛋白质的构成单位之一,所以几乎所有蛋白质食物都有这种氨基酸,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牛奶。牛奶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也是非常常见的食物,但也没见有人说喝牛奶会让人变黑,不是吗?

    伤口变黑与酱油也没有半毛钱关系

    皮肤变黑与酱油没有关系,伤口的颜色变深与酱油其实也没有什么关系。伤口的愈合其实是细胞的增生活动,人体内的细胞是有寿命的,在细胞不断的死亡和分裂增殖的过程中,人体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当身体因出现伤口而改变了那个身体部位原有的状态时,细胞就会不断增生,随之新的组织也会开始不断的分裂、愈合,从而对伤口除做着修复工作,直至其愈合。在伤口愈合的整个过程当中,会出现色素的沉淀,从而使伤口处的颜色表现的比较深沉,与吃不吃酱油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

  • 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约有1.3亿慢性肾病患者,但由于大家对慢性肾病的认识不够及不重视,很多患者都是在出现肾衰竭、尿毒症之后才去医院就诊,因此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慢性肾脏病相关的知识。

    不少患者早期并没有任何症状,或有轻微的眼睑、脚踝部浮肿,即使有水肿、血尿症状,往往一周甚至几天就自行消失了。

    慢性肾脏病早期可能出现以下9类症状:

    1.乏力、容易疲劳、腰酸、腰痛;

    2.尿中出现泡沫增多且不易消退,尿蛋白排泄增多;

    3.血尿;

    4.夜尿增多;

    5.反复眼睑或下肢浮肿;

    6.血压增高;

    7.不明原因的贫血、皮肤瘙痒、抽筋、牙龈出血等;

    8.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9.尿量减少。

    慢性肾病患者该注意哪些问题:

    1、合理的膳食:肾病患者在补充蛋白质时,要少食豆制品等利用率较低的植物性蛋白,尽量吃肉、蛋、奶类等富含易于消化吸收的高质量蛋白的动物性蛋白。否则,容易加重肾功能的负担,影响疗效。当患者到达肾功用不全,并尿量减少时,不宜食用高蛋白质食品,以免引发尿毒症。伴发水肿和高血压、高血钠的患者也要控制钠盐的摄入量。

    2、避免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平时要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多参加体育锻炼。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心情愉悦。
    3、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不仅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愉快的心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进食量,对于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引起的肌肉萎缩,也有一定的改。

    4、预防细菌或病毒感染。

    多久体检一次?

    正常人最好每年定期做一次尿常规检查,有必要的话做B超及肾功能检查;而有糖尿病的患者,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微量白蛋白,适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并积极接受规范化的治疗。 

    哪些是肾脏疾病的高发人群呢?

    1、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加,肾脏功能自然衰老,对药物更敏感,动脉硬化也是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 

    2、高血压患者

    长期高血压也会引起肾动脉的硬化,影响肾功能。 

    3、高脂血症患者

    血脂沉积在血管中,会影响肾血管,使得肾动脉硬化;同时,肥胖的人除了血脂高影响肾功能外,机体的高代谢也使得肾脏功能受损。 

    4、乱吃药的人

    药物通过肾脏排泄,有些药物可能会对肾脏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5、家族中有慢性肾脏病的人

    有调查发现,家庭成员中有肾脏病史,其它成员患肾脏病的概率要升高5~8倍。 

    6、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血管炎等,都会引起肾脏病,这种情况相当多见,尤其在年轻女性。 

    7、某些慢性疾病患者:

    半数的糖尿病患者10年左右会发展为慢性肾脏病,肝炎病毒在损害肝脏的同时也可引起肾脏病。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介绍:袁群生,北京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肾内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副教授。1993研究生毕业至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工作,任住院医师,擅长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疾病、慢性肾衰各种并发症、高血压和糖尿病肾损害的诊治。

     

  • 提起慢性乙肝,不少人都是一脸愁容。因为慢性乙型肝炎最深入人心的特点可能就是难以根治了。
     
    抽血检查提示 HBsAg 和(或)乙肝病毒 DNA 阳性 6 个月以上即为慢性乙型肝炎。
     
    医学发展到现在还是没有办法完全清除乙肝病毒、治愈慢性乙型肝炎,这让慢性乙肝成了很多患者头顶挥之不去的阴霾。
     
    但是需要了解的一点是,根据病情及个体不同,慢性乙肝是可以控制的,甚至是可以携带病毒正常生活、终身不复发的。
     
    那么,面对慢性乙型肝炎该怎么办?
     
    不要轻信江湖偏方
    最重要的提醒放在前面,目前仅有的、经批准的正规抗病毒药物是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再加上还原型谷胱甘肽、联苯双酯滴丸和熊去氧胆酸等改善肝功能的药物。
     
    其他「秘方」,无论冠之多么高大上的名字,都是没有证据证明其有效的。
     
    工作中,没见过被这些神药控制住病情的,反倒是见过十好几个因为用了秘方,把自己整成药物性肝炎,甚至暴发性肝衰竭的病人。
     
    曾经流传过的「细胞疗法」等所谓高科技,所谓专家教师倒是也能头头是道的从病毒细胞讲到免疫系统,但大多即使能从理论上推理出疗效,也没有任何可靠文献和临床证据。更别说,其中多数药物的机制,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站不住脚,是在忽悠病人和家属。
     
    患上乙肝,去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才是正道。莫轻信广告。
     
    哪些人需要治疗?
    乙肝两对半中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时,代表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但不能仅凭这项指标来决定是否需要治疗。慢性乙肝的用药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如何治疗、怎么用药,医生会根据各项检查结果,综合考量。
     
    存在异常指标的乙肝患者自然是需要治疗的,其中除了常见的肝功能指标,HBV DNA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其中又根据具体病情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最常见的轻度肝功能异常,比如肝酶升高较多的,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测定病毒 DNA ,医生会根据病毒的活跃程度考虑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若发生乙肝病毒引起的重症肝炎,先稳定肝脏情况,度过危险期后再进行抗病毒治疗;
     
    当发现存在肝硬化时,如果同时乙肝病毒 DNA ≥ 2000IU/ml,那么无论肝酶数量多少都建议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
    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增多,维持正常的肝功能,减轻肝细胞炎症及纤维化,延缓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用药不宜过多过杂,因为药物都需要经过肝脏代谢,用药过多过杂,反而可能会增加肝脏负担。
     
    除此以外,虽然肝酶升高是乙肝治疗的指标,但是治疗乙肝的目的却不只是降低肝酶。护肝降酶的药物只是辅助治疗,控制乙肝病毒才是重点,可别舍本逐末追求降低血清转氨酶而忘了正规抗病毒了。
     
    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擅自加药、换药、停药。
     
     
    病毒携带者需要注意什么?
    肝功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严格来说并不是病人。
     
    乙肝病毒对肝脏的破坏并不是直接来自病毒本身,而是病毒感染后,使得自身免疫系统错乱,发动对自身肝脏的攻击。而这些携带者,虽然体内含有病毒,但被感染的肝细胞和自身的免疫系统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
     
    这类人群若盲目用药,有可能打破这种平衡,让肝脏状况变糟。所以通常是不用药,定期复查,监测病情。
     
    日常生活中,则需要从以下方面多加注意: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营养全面而均衡,拒绝吸烟酗酒;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并保证休息时间;
     
    提高对其他传染性疾病的警惕,积极预防感染;
     
    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让生活多一点乐趣;
     
    至少每六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和肝脏 B 超,对健康状况形成连续性的监测。
     
    正确面对慢性乙肝
    目前市场上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无论价格还是效果都称不上完美,而且抗病毒药物对肝细胞内已经感染的病毒也不能实现清除和痊愈。
     
    但是通过抗病毒治疗,以及必要时的护肝降酶治疗,大多数乙肝患者能够避免走上肝硬化、肝癌的道路,所以这其实也是一种预防。

  • 2018年5月份,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发布了一项最新指南[1],推荐意见指出,一般人群从45岁就可以开始结直肠癌的筛查(有条件推荐),50岁以上人群定期筛查结直肠癌是强推荐。指南还指出:① 身体健康、未来预期寿命超过10年的人群,应持续筛查至年龄75岁;② 针对76岁至85岁的人群,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意愿、预期寿命、健康状况和既往筛查情况,制定个体化筛查策略;③ 年龄大于85岁的人群,不推荐继续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结直肠癌筛查的方法有:每年进行粪便免疫化学检测;每年进行高灵敏度愈创木脂大便潜血测试;每三年进行一次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每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每5年进行一次CT结肠造影检查;每5年进行一次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

     

    ACS新指南引争议

    如果按照这个新指南提出的筛查建议,美国可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的人群数量增加了2200万,指南发布后也引起了关于筛查风险获益以及对医疗资源影响的讨论。

     

    50岁以下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直接有效性证据很少,大多数证明结直肠癌筛查益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证据都是针对50岁以上的人群。这次指南更新的内容是基于2017年一项对SEER数据库(注:美国权威的癌症统计数据库)的分析结果[2],显示从2000年到2013年,40-49岁人群结直肠癌(即早发结直肠癌)发病率相对增加了22%,从5.9例/10万人年增加到7.2例/10万人年。虽然看起来数字增加了,但是众多专家对提前筛查年龄持批评态度,因为50岁以下的人群发生结直肠癌的绝对风险依然非常低,而且缺乏支持这个年龄组进行筛查有效的有力证据。

     

    修订后的这一指南建议,并未考虑提早筛查年龄带来的社会成本增加,不论是医疗花费还是医疗资源都会从疾病风险更大的人群中分散出去,疾病风险更大的人群才是筛查的重点对象。

     

    年轻成人结直肠癌风险有多高?

    在上述背景下,《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内科学年鉴)期刊上近期发布了一项新报告[3],对SEER数据库进行一次更新、更全面的分析,描述了年轻成人的结直肠癌风险,包括20-29岁、30-39岁、40-49岁以及50-54岁年龄组的人群。

     

    2017年的SEER数据库研究将“结直肠癌”作为一个整体,而在近期的这项报告中,作者将结直肠癌腺癌(筛查的主要类型)和其他组织学类型的结直肠癌分割开来,后者包括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不推荐对这个类型进行筛查)。新报告的分析表明,既往研究中提到的结直肠癌,4%到20%不是腺癌,而是类癌。既往研究中早发结直肠癌中发病率增幅最大的部分,即直肠癌,多达34%是类癌而并非腺癌。

     

    针对癌症预防性干预措施(如癌症筛查)的指南建议,应基于癌症绝对风险和筛查后绝对风险降低的数据来制定。这项新报告给出的结果很有价值,因为它阐明了结直肠腺癌的风险要低于ACS指南中估计的风险,基于这项新数据,2018年ACS指南中估计的45岁至49岁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应下调。

     

    有必要对50岁以下人群进行筛查吗?

    40至49岁人群的结直肠癌绝对风险为7.2例/10万人年,约为50至59岁人群的三分之一,60岁及以上人群的十分之一。结肠镜检查相关的30天死亡率估计为3/10万检查。由于没有针对40至49岁人群的临床筛查试验,因此无法量化该年龄组筛查带来的获益,只能基于模型来估算。即使是乐观的情况,假设在40至49岁的人群中进行筛查可将CRC发病率降低达50%,计算一下,每10万例结肠镜检查导致3例死亡的危害,也超过了每10万人年可避免3.6例结直肠癌发生的收益。此外,对45至49岁年龄组筛查的成本也会很高。

     

    正如最新报告指出的那样,类癌不是结直肠癌筛查的目标,但这一发现还值得进一步思考。类癌通常为惰性,比大多数其他癌症类型的预后更好。这项新研究发现,类癌的发病率上升最快的人群是年龄在50至54岁之间的人群,这类人群的筛查已经很普遍了。因此,筛查确定了大多数类癌,代表了多数都是偶然发现的。实际上,很多可能是被过度诊断的肿瘤,这也增加了筛查的负担和危害。

     

    2020年10月,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了结直肠癌筛查建议的更新[4],该建议考虑将结直肠癌开始筛查的年龄降低到45岁。自2016年USPSTF指南更新以来,未出现任何新的有力证据可证明50岁以下人群进行筛查的有效性。和2018年ACS指南一样,工作组完全依赖模型估计。上述新报告提供的新数据应促使研究人员重新计算对筛查的益处和危害的估计。

     

    毫无疑问,早发性结直肠癌是一个重要但仍知之甚少的领域。但是,也不应该根据次优数据来制定筛查决策,尤其是当这一建议可能影响数百万人时。ACS在2018年指南中将该建议标记为有条件推荐(B级)。尽管这样看起来比较严谨,但在美国,45至49岁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已经增加了50%以上。一些患者不管其推荐强度如何,只会关注指南推荐的内容。许多医疗机构也在不完全了解数据或潜在影响的情况下,迅速遵循了新的指南建议。

     

    结合《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新报告的数据,并考虑到基于建模数据制定指南推荐意见的不确定性,评估50岁以下人群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的益处时,应格外谨慎。结直肠癌筛查在年轻成人中的功效,仍不确定,要求进行更严格的临床试验,而不是广泛实施指南推荐。

     

    参考文献:

    1. CA Cancer J Clin. 2018;68:250-81.

    2. CA Cancer J Clin. 2017;67:177-93.

    3. Ann Intern Med. 15 December 2020. doi:10.7326/M20-0068

    4.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Draft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5. Ann InternMed. doi:10.7326/M20-7244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梁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病流行病学。

  •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年以上男性多发,40~60岁高发,男女之比为3~4:1。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上并无胃癌专门的病名,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归属于“胃脘痛”、“噎膈”、“反胃”、“积聚”等范畴。早在2000多年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四时气篇》说到:“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

    胃癌的病因:

      中医认为胃癌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或邪毒外侵,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蕴,互结与胃,形成胃癌。长期饮食不节,情志不舒所致。病变由肝脾郁结、气机不畅,进而发展为气滞血瘀,痰凝食积,诸邪蕴久,蓄毒成癌,浸淫胃脘,损伤胃气,形成邪实正虚之证。认为脾胃虚寒、饮食不节、气滞郁结是主要发病因素;癌毒扩散与正气耗散是肿瘤转移的根本病因和主要病机。

    中医怎么治疗胃癌?

      胃癌虽属中医脾胃病,但不能以一般的脾胃疾患论治。胃癌大致分为癌前、术前、术后、放疗或化疗(中)后、终末等期。中医对于癌前病变一般针对湿、热、痰、郁、瘀、毒、虚等病理因素,予以辨证施治;

    1、术前治疗以消瘤抗癌、缩小肿块为目的。

    2、术后注重培补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健脾和胃,减少复发。

    3、放疗或化疗(中)后期的治疗侧重于益气养血,减轻毒性反应,并提高机体对放疗、化疗的敏感性,增加放疗、化疗的效果,同时可以适当配合消瘤抗癌。

    4、晚期胃癌患者全身机能衰弱,或者癌细胞已经广泛转移,甚至出现恶病质,这时虽然肿瘤负荷很大,但患者正气已虚。此时治疗的重点已不是消瘤抗癌,而应注重整体功能的维护,健脾养胃,益气养血,以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晚期胃癌,通过六君子汤扶正固本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兼化痰湿可以抑制肿瘤生长,配伍清热解毒的白花蛇舌草等药抗肿瘤。

      在治疗过程中应强调审证用药,积极调整患者的脏腑气血功能,有助于消除或缓解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预防胃癌的6个生活关键点:

    1、定时、定量饮食,切忌暴饮暴食、进食过烫的食物,以免刺激或损伤胃黏膜。 

    2、多吃含维生素A、B、E及β胡萝卜素的食品;适当增加蛋白质、豆制品,增强抵抗力。  

    3、被污染的水含多种致癌的金属离子,一定喝自来水或纯净水。  

    4、很多胃癌患者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中医认为,抑郁、郁闷的心情易致气滞血淤,形成癌肿。  

    5、腌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胃内适宜酸度或细菌作用下,可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属强致癌物质。油炸、烘烤、烧焦食物也含有此类致癌物质。

    6、患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多发性腺瘤性息肉、恶性贫血的人,需定期检查、及时治疗,消除癌前病变,预防胃癌发生。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建议定期体检,监测自身身体变化。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京东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介绍:徐晓丽,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对中医针灸、养生保健有独到见解。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