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
娄底市娄星区科源诊所(曾用名:娄底市娄星区之林大药房),成立于2011年,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是一家以从事卫生为主的企业。
主治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TWILIGHT研究的一项新分析表明,在参与研究的皮下冠状动脉介入(PCI)的高危人群中,早期停用阿司匹林并继续服用替格瑞洛单药治疗的益处在女性和男性中是相似的。
但是,在分析中有一些有趣的观察结果表明,这种策略对女性可能有额外的获益。
"这些数据支持在女性和男性中使用替格瑞洛单一疗法,重要的是表明,因为女性的出血率较高,女性出血的绝对风险降低更多,"纽约市西奈山伊坎医学院泽纳和迈克尔·维纳心血管研究所的资深作者罗克萨娜·梅兰(Roxana Mehran)说。
Mehran补充说:“这些数据也支持对女性进行前瞻性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降级研究的必要性。”
TWILIGHT研究的主要结果表明,在短时间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后,与持续的双抗治疗相比,替格瑞洛单药治疗策略可减少PCI术后出血或缺血事件高危患者的出血,但不增加缺血事件。
这项新的基于性别的分析由医学博士Birgit Vogel于5月15日在美国心脏病学院(ACC) 2021年线上科学会议上提出。该研究也发表在JAMA心脏病学网站上,与ACC的报告一致。
同样来自维纳心血管研究所的Vogel解释说,鉴于女性PCI术后出血风险高于男性,目前的分析是为了调查TWILIGHT研究的结果是否因性别而异。
“目前的分析表明,虽然女性的出血风险确实高于男性,但调整基线特征后,出血风险不再显著;缺血事件在两性之间是相似的,”她报告说。
她补充说:"结果显示,在经过3个月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后,在男性和女性中,停用阿司匹林而继续使用替格瑞洛与出血减少和缺血性获益均有关。”
TWILIGHT试验随机化了7119名有缺血性或出血事件高风险的患者,他们至少成功地接受了一个药物洗脱支架进行PCI治疗,并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阿司匹林或安慰剂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再加12个月的开标签替格瑞洛治疗。
主要结果显示,1年内BARC 2、3或5出血的主要终点在替格瑞洛单药治疗中几乎减半,发生率为4%,而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组为7.1%(风险比[HR],0.56)。两组的缺血事件相似。目前的分析集中在这些影响是否因性别而异。
Vogel指出,女性占研究人口的23.9%,年龄比男性大,更有可能患糖尿病、慢性肾病、贫血和高血压,而男性则更有可能是正在吸烟者。男性有冠心病病史比例更多,而女性有ACS的 PCI指征可能性更大。
未经调整的结果显示,1年barc2、3、5出血发生率女性(6.8%)高于男性(5.2%),HR为1.32 (95% CI, 1.06 - 1.64)。但在调整基线特征后,这变得不显著(HR, 1.20; 95% CI, 0.95 - 1.52)。
Vogel指出,最严重的出血类型(BARC 3和5)在调整基线特征后并没有明显减弱,HR从1.57降低到1.49。。
死亡/中风或心肌梗死的缺血终点在男性(4.0%)和女性(3.5%)中相似,并且在调整基线特征后没有变化。
在两个治疗组中,BARC 2、3或5出血在男性和女性的蒂卡格雷单一疗法中都得到了类似的程度的减少。这一终点从接受双反板治疗的妇女的8.6%下降到仅接受蒂卡格雷勒治疗的妇女的5.0%(经调整的人力资源,0.62),男子从6.6%下降到3.7%(调整后的人力资源,0.57)。但她指出,女性出血的绝对风险降低幅度更大(3.6%)与男性(2.9%)。
Vogel 评论道:"如果我们在出血方面有相对的风险降低,而阿司匹林的早期戒断在两性之间是相似的,但女性出血的风险总体较高,那么绝对风险就会降低得更大。
死亡/MI/中风的主要缺血终点在蒂卡格雷勒组与男性(调整后的人力资源,1.06)或女性的双反板组(调整后的HR,1.04)中没有增加。
妇女死亡率的进一步降低?
然而,Vogel报告说,与男性相比,女性使用替格瑞洛单药治疗更能降低全因死亡率。
“我们发现治疗效果和性别对全因死亡率(一个预先确定的终点)有显著的相互作用,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相比,接受替格瑞洛单药治疗的女性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但男性患者的情况并非如此。
然而,她补充说,这一观察是基于少数事件,不应该被认为是明确的。
Vogel指出,该研究的分析存在局限性,不能显示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而且该结果仅适用于PCI术后出血高危人群。
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医学副教授,Jacqueline Tamis-Holland医学博士在ACC会议上评论了这项研究,称报告“非常有趣”。
她说:“我们知道,众所周知,女性的出血风险高于男性,但这项特别的研究并没有显示出在调整其他混杂变量后出血风险的差异。”
她补充说:“事实上,人们会认为,旨在减少出血的治疗的相对好处将更有利于女性,但这项分析并没有显示出这一点。”
Vogel回答说,在对基线特征进行调整后,女性与男性中最严重出血类型(BARC 3和5)的HR仅得到最小程度的降低,她说:“这仍然让我们认为,还有其他重要因素可能会导致女性出血风险增加,尤其是更严重类型的出血。”
她指出,虽然男女的出血风险有类似的降低,但对女性的潜在死亡率有益。“问题是,这种死亡率受益是否是因为女性的出血减少可能比男性更多,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对此没有很多数据。”
Vogel补充说:“我们很清楚出血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但是性别对这方面的影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这值得进一步研究,以便为女性制定减少出血的策略,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 Sue Hughes. Early Aspirin Withdrawal After PCI: More Benefit for Women? - Medscape - May 20, 2021.
[2] Vogel B, Baber U, Cohen DJ, et al. Sex Differences Among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Receiving Ticagrelor With or Without Aspirin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Subgroup Analysis of the TWILIGH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Cardiol. Published online May 15, 2021.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介绍:安迪,硕士,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临床药师,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慢病管理,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同时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最佳用药参考。
血管堵塞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五大原因
本次课程时长大约1分钟。
课程简介:
在传统的观念里是以男性为主导,女性参与度低。在性生活当中40%没有达到性高潮,甚至有些女性终身都达不到性高潮。很多性生活仅仅是为了配合男性。
用吃名贵补品、偏方、秘方……为了养生,不少人想尽办法。实际上,养生并非一定要花大价钱,花了大价钱有时候不仅对健康无益,还会导致一身病。
有的人,花钱养病
1、胡乱进补吃出一身病
保健品、补品以前是许多人的选择。虽然对于特定人群或者部分有疾病困扰的人来说,吃保健品是必要的选择,但对于健康成人以及无特殊需求的老人而言,还可能给身体带来其他危害。滥用药物、保健品会增加肾脏负担,甚至是有毒性的。一些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比如马兜铃、广防己、关木通、天仙藤、细辛、追风藤等也有肾毒性,可能造成肾衰竭,服用时一定要遵医嘱。保健品也一样,所谓“是药三分毒”,滥用、过量服用保健品同样会加重肾脏负担,对肾脏造成损害。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郝希山院士曾在医学学术期刊《健康必读》杂志刊文中明确表示,“我坚决反对用营养品防癌。部分国人陷入‘营养品是抗癌关键’的误区,不少商家就以这种心理,打着抗癌防癌的旗号叫卖。但是目前为止,并没有营养品、保健品真正的通过循证医学的对照研究证明,在人的身体上确实能够防癌。”
2、听信偏方差点要了命
还有的朋友听信偏方来养生,比如生吃鱼胆可以明目,生吞泥鳅清除宿便等,但实际上不仅不能养生,还存在巨大的隐患。
2019 年 8 月 26 日楚天都市报报道,61 岁的李先生在网上看到一个“生吞泥鳅具有清除宿便、祛湿排毒”的偏方,便买来十几条活泥鳅,准备试试其功效。没想到的是他吞下一条活泥鳅没多久,腹部就出现剧烈疼痛,大汗淋漓、坐立不安,家人立即送到医院。医生诊查后发现是泥鳅导致了肠穿孔,手术时医生发现食管大面积损伤,腹腔已化脓感染,再晚一点送来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3、乱用石疗引病上身
夏天连续的高温天,专家们都在提醒防止“空调病”的时候却有一些大爷大妈躺在一个公园的地面上、石头雕塑上 “石疗”,称此做法能够让身体吸收能量,比按摩拔罐的效果还好。
天津市泰达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李青 2018 年 7 月在微博上表示,在如此高温下“热疗”,要么中暑,要么横纹肌溶解,危害多多。
因为人体在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丧失过多,非常容易产生口渴、头昏、多汗、虚弱、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等一系列轻度中暑症状。若一开始不重视,经发展后可能会出现名为热射病的重症中暑状况,严重者导致死亡!
聪明的人,养生不花钱
1、大笑是最好的养生补品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曾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大笑有益呼吸,它能使肺部扩张,胸肌兴奋,膈肌上升,加深呼吸运动,另外还能清理呼吸道。人每笑一次,横膈膜大约蠕动 18 次。此外,笑又能消除精神紧张,使肌肉放松,让人头脑清醒、精神振作。同时,笑还能促进食欲,辅助睡眠,通过增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道的活动,而使人胃口大开。
2、晒太阳是不花钱补钙法
晒太阳是补钙最好的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王新良刊文指出,晒太阳可以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 D,而维生素 D 可以帮助人体吸收钙。 阳光中帮助我们获得维生素 D 是紫外线,而它的穿透性比较差,薄薄的一张纸、甚至雾霾都能将紫外线隔绝开,因此,隔着玻璃晒太阳对皮肤合成维生素 D 完全没有作用。
3、运动是最好的防癌法
研究发现,运动处方确实是提高癌症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和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2016 年刊发的一项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发现,与运动最少的成人相比,运动最多的成人平均患癌概率降低 7%。 运动最多的人平均每天快走超过 1 小时,他们患食道癌的概率少 42%,肝癌概率少 27%,肾癌概率少 23%。患病概率降低超两成的还有胃癌、子宫内膜癌及骨髓性白血病。常运动还能将患骨髓瘤、结肠癌、头颈癌、直肠癌、胆囊癌和乳腺癌的概率减少一到两成,将烟民患肺癌的概率减少 26%。
4、清水洗脸是最好的护肤
国家级名老中医、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病研究所所长禤国维八十有余却面色红润,被问及他的护肤秘诀时,他表示,方法很简单,要想颜如玉,就用清水洗。护肤一定要自然,清水甚至是自来水就是最好的化妆品。禤老说,南方温热湿润,脸上油脂分泌多,因此洗脸一定要勤快。午睡后油脂分泌会更多,所以也要用清水洗一洗。若是从风尘比较大的户外回到家,感觉皮肤较脏时,再适当用些肥皂、洗面奶。
5、减盐是最简单的降压方
摄入钠过多、吃盐多是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甚至还是胃癌“伴侣”。2018 年,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在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举办的《中国食品工业减盐指南》研讨会上曾指出,减少食盐摄入是最廉价和简单的降压方。 杨月欣表示,“每人每天如果能减少 6 克盐,对我国而言,每年可以避免约 36 万人因脑卒中和冠心病而死亡,可以减少 150 亿元以上的直接医疗成本,而人群平均收缩压每下降 2 毫米汞柱,舒张压每下降 1 毫米汞柱,高血压的患病率就可以下降 3%。” 如此推算,全国高血压的患者数量可减少 3 千万人。
针对体育锻炼、吸烟、饮食及睡眠等关键可变生活方式因素在预防及治疗精神障碍中的作用,本项 meta-review 对现有证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评估。
体育锻炼已成为研究证据最多的生活方式因素。来自多项 P-MA 及 MR 研究的大量证据表明,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某些精神障碍的患病风险,即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此外,尽管仍需要在高质量的 RCT 中进一步复制,但 MA of RCT 已经发现,运动干预可作为抑郁、焦虑及应激相关障碍、精神病性障碍及 ADHD 的辅助治疗手段。
公共卫生指南建议每周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 75 分钟的高强度运动,或上述运动的某种组合,以降低成年人各种健康状况的风险。然而需要认识到,与慢性躯体疾病不同,大多数精神障碍首发于年轻人,而简单地建议年轻人「动起来」很难对其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要想实现体育锻炼的保护作用,或许需要将循证学证据系统地整合至环境改造中,辅以针对年轻人的身心健康促进计划。通过运动治疗精神障碍时,建议在有培训背景的运动专业人员的督导下完成。
现有推荐主要将有氧运动及心肺健康作为运动干预的重点。尽管这一点得到了文献的充分支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肺健康本身即可降低精神障碍的患病风险),但应指出,目前已有证据表明肌肉力量及阻抗训练也可以预防精神障碍,该效应甚至独立于一般意义上的锻炼。此外,力量训练可显著改善精神健康,这一效应可持续存在并超过有氧运动。
因此,未来有关体育锻炼的研究及指南应进一步考虑阻抗训练在精神障碍防治中的疗效及可行性。
大量证据表明,睡眠是另一个重要的可变生活方式因素。大规模 meta 分析显示,睡眠与各种精神疾病存在前瞻性联系,而 MR 研究则提示睡眠与双相障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除此之外,睡眠障碍可显著增加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风险。
MA of RCT 显示,睡眠干预可有效减轻抑郁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睡眠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亚临床抑郁症状,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的抑郁的效应量甚至更大。此外,近期一项 RCT 显示,睡眠在严重精神障碍中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可显著降低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年轻个体的幻觉及偏执严重度。
总体而言,睡眠差似乎在精神疾病的起病及恶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 CBT-I 或许提供了一种有吸引力的非药物干预手段(此类治疗也可采用数字化形式开展),以改善睡眠及精神健康的其他方面。明确 CBT-I 用于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吸烟是一系列精神障碍重要且可变的高危因素。尽管早期 MR 研究的结果不一致,但最新的统计效力更高的 GWAS 研究强烈提示,吸烟与抑郁症、双相障碍及精神分裂症的起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些发现与多项 meta 分析相吻合,后者提示吸烟与精神障碍前瞻性患病风险增加、发病提前及转归不良相关。
上述发现共同为公共卫生机构控烟措施的合理性提供了支持证据,而这些措施可有效覆盖易感、贫困及边缘化群体。迄今为止,精神障碍患者并未从西方社会一般人群的吸烟率下降中显著获益。
尽管本项研究未发现任何有关戒烟改善精神症状的 MA of RCT,但研究一致表明,戒烟并不会导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健康状况的恶化(「戒烟恶化精神健康」的假设可能成为临床干预的障碍),且事实上似乎可以改善这一人群的精神健康。
此外,基于躯体健康风险,精神科对戒烟的迫切需求也已经得到了认识——吸烟是导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预期寿命缩短 15-30 年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吸烟是导致精神疾病及健康状况不均的原因,促使人们进一步研究某些减害方法(如电子烟)的潜在收益。
饮食与常见及严重精神障碍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多项 meta 分析表明,健康的饮食习惯与抑郁症状风险显著降低有关,但与已确诊的抑郁症及其他精神障碍的前瞻性联系尚未得到建立。此外,目前尚无任何 MR 研究证据支持饮食模式在任何精神障碍发病中的因果作用。
此外,近期的一项四臂 RCT 中,研究者评估了营养干预措施预防亚临床抑郁患者(n=1,025)出现抑郁发作的效果,发现行为激活无助于促进受试者健康饮食。然而,考虑到受试者的饮食质量略有改善,阴性结果可能与受试者对干预手段依从性不佳有关。
有趣的是,本项 RCT 中另一个「活性干预」组的受试者每天补充多重营养素,其抑郁症状转归反而显著劣于安慰剂组。尽管看似自相矛盾,但上述与直觉相反的发现与 Choi 等的 MR 研究结果一致,即多重维生素补充剂可升高抑郁风险,而这也是膳食营养因素唯一的阳性因果关系。
显然,人们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以确定营养如何影响精神健康。然而,对于精神障碍患者而言,现有很多临床研究已经表明,饮食干预可以与标准治疗联用,以改善转归。除了支持 ADHD 特定饮食干预措施的初步证据外,近年来的一些 RCT 还报告了地中海饮食对临床抑郁症的疗效,且效应量较高。
尽管仍需进一步重复上述发现,但存在高水平的饮食高危因素与心血管代谢疾病有关,而后者又与精神障碍存在关联,上述事实已足以让人们考虑将饮食因素纳入精神障碍患者的多学科治疗计划中。
尖锐湿疣与艾滋病、淋病、梅毒一样,都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引起它的病毒是人乳头瘤病毒,即 HPV 病毒。该病毒主要侵犯的是具有鳞状上皮细胞的部位,比如男性的龟头、阴茎、包皮、尿道口、阴囊等;女性的外阴、会阴、大小阴唇、阴蒂、阴道及宫颈部位。
由于该病具有复发率高的特征,临床上很多患者都会遭遇很多复发经历,少的 1~3 次,甚至有的 4~5 次乃至 10 次以上。那么,在这些出现复发迹象的患者中,他们复发时都是什么症状,还会在原来的地方长出新的疣体吗?
一般情况下,感染上尖锐湿疣的患者复发时原来长疣体的地方,以及周围的皮肤黏膜上出现新的疣体。包括女性的阴道、宫颈等部位,出现复发时也是如此,往往在原来患病部位以及周围鳞状上皮细胞出现复发症状。
导致尖锐湿疣复发的原因有很多,多数是因为治疗方法不对,或者是日常护理不当所致。比如,有的人只是重复地去除疣体组织,反复地做治疗,疣体虽然给去除。但是,没有把引起尖锐湿疣的 HPV 病毒给清除干净,也就容易出现反复发作。也有一些患者因为日常护理不当,比如饮食睡眠上不规律,让自己的机体免疫力下降了,也就容易出现反复发作。
就目前而言,针对各类尖锐湿疣的患者群体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要数中医中药。其中,以获发明专利的中医组方效果更为显着,可以根据个人病情合理组方,通过口服和外用的方式结合给药,已达到去疣体、清病毒之功效,避免尖锐湿疣出现复发。
什么是疫苗?
疫苗能使身体做好准备以对抗感染性病原体,可预防某些严重或致命的感染,大幅减少了感染死亡人数(尤其是儿童),也减少了因脊髓灰质炎等感染所导致的终生残疾。
疫苗通常为注射剂,也有鼻腔喷雾剂或口服制剂。疫苗接种也称为“免疫接种”。
有的疫苗接种 1 剂即可,有的则需接种≥2 剂。疫苗通常需要数周才开始起效。
为何应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可预防自己和身边人患某些感染性疾病,也可防止患病者病情加重。
疫苗有何副作用?
一般无副作用,有时可引起:
疫苗有时还可导致重度过敏等较严重的副作用,但极为少见。
何时接种哪些疫苗?
不同年龄段的人需接种不同疫苗:
疫苗会导致孤独症吗?
不会。科学家经过大量细致的研究后,未发现疫苗和孤独症有关联。多年前的一项研究称疫苗和孤独症相关,但被证明是错误的,已撤稿。
蛋类过敏怎么办?
这有时令人担心,因为某些类型的流感疫苗含少量蛋类成分,但含量很少,不会造成过敏反应。故蛋类过敏者仍应接种流感疫苗。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