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汝州市风穴路街道卫生院

汝州市风穴路街道卫生院

简称:

公立 三级其他医院
医院介绍

汝州市朝阳路与东环路交叉口东北角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李冰
李冰

主治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待补充
患者评价

展开更多

问诊记录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根尖周炎的病因有细菌感染、物理因素、肿瘤因素、化学因素、医源性因素及免疫因素。本病好发于日常不注意口腔卫生者、有牙髓病史者、妊娠女性、患有糖尿病、白血病、艾滋病及营养不良人群。

     

     

    一、根尖周炎的主要病因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根尖周炎最常见的原因,而且最常见的感染多来自于牙髓病,其次是牙周炎症通过根尖孔、侧副根管及牙本质小管而继发。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急性牙外伤和慢性咬合创伤,如牙遭受外力打击、碰撞等以及咬砂子、核桃、瓶盖儿等硬物。前者可引起根尖血管的挫伤或断裂及根尖周组织的损伤;后者由于先天牙列不齐、各种原因所致牙不均匀磨耗、充填体或修复体过高等原因,影响牙髓血液循环,导致牙髓病变,进而引起根尖周组织损伤。
    肿瘤因素:波及根尖周炎的肿瘤有鳞癌、肺癌及乳腺癌转移、颌骨肉瘤、骨髓瘤和造釉细胞瘤。
    化学因素:常因在牙髓炎和根尖周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不当造成。年轻恒牙根尖孔粗大或乳牙根尖部已发生吸收的患牙,如行根管封药,更易造成根尖周组织的化学性炎症。
    医源性因素:根管封药过量、根管器械及根充材料穿出根尖、正畸用力不当、快速分离牙及拔牙不慎损伤邻牙等,均可能引起根尖周损伤。
    免疫因素:根管内的抗原物质,如细菌及其毒素、感染变性的牙髓组织、牙髓治疗所使用的药物中的半抗原物质与体内蛋白结合形成抗原,通过根尖孔进人根尖周组织,产生变态反应。

     


    二、哪些人群好发根尖周炎?

     

    日常不注意口腔卫生者,容易引起细菌感染。有牙髓病史者发生龋病没有及时填充,龋病发展到牙髓炎也未及时治疗,更易导致细菌感染。部分女性怀孕前就有龋齿,但由于神经坏死,就没有疼痛症状,怀孕后随着生理改变,加上女性多喜欢吃甜食,可能突发急性牙周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时,血液和口腔黏膜内糖分增加,糖是病菌滋生的培养基。再加上糖尿病引发的糖脂代谢紊乱可使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免疫机能下降,唾液分泌量减少,可导致寄生在口腔中的细菌大量繁殖而致根尖周炎。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中产生了过多的异常白细胞,骨髓无法正常发挥造血功能,患者就容易出血或淤血,感染的几率就增加。艾滋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引起口腔的细菌感染。营养不良者可出现免疫系统的紊乱,容易引起口腔感染。

  • 对于中医而言,更加关注得病的“人”,不是疾病本身,这点与西医完全不同。

    中医认为,人生病必定是阴阳气血的失衡,不论是外邪入侵,还是内脏失和,通过四诊和参,辨证论治,经过药物或非药物疗法,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 3.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该测定在临床上已作为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可显著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它与血糖浓度成正比,能反映患者既往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测定时患者不用空腹,也没有采血、进餐时间的限制,不易受短期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但结果存在“延迟效应”,不能精确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风险,也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的建议,在治疗之初糖友至少每3个月检测一次,一旦稳定达到治疗目标可每半年检测一次。

     

     

  • 以前我们经常听到流言说,速冻食物都是没有营养的,吃了对人一点好处都没有,就是因为吃速冻产品太多,才导致了我们容易出现营养摄入不够,营养不良的样子。

     

     

    然而真相却是,尽管很多人认为速冻饺子、汤圆、肉丸、冷冻蔬菜等超市里的各类速冻食品都是没有营养的,但其实速冻食品的营养价值一点都不低,冷冻肉类营养一点也不比新鲜肉类差,肉类主要为人体提供的是蛋白质和矿物质,在低温的条件下,肉类所含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并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也不会流失掉,所以冷冻肉类即可放心食用,它的营养可全都没丢。唯一相差的地方可能就在于冷冻肉时间过长会导致水分流失,口感自然没有鲜肉来的嫩。

     

    冷冻果蔬反而有助于其营养的保留,冷冻果蔬从采摘下来开始,很快就会在零下十八度的条件下储存,在这个温度条件下,蔬果的呼吸作用几乎停滞,微生物也基本无法繁殖,理论上来讲,冷冻的条件跟利于果蔬营养的保留。经过数据调查,冷冻果蔬与新鲜果蔬相比,再营养素含量上的差异基本没有,甚至在这样的情况下,维生素C、B族、类胡萝卜素的保存效果超过了新鲜果蔬。

     

    就是因为这样,国际上的很多健康机构,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都认为,速冻食品和新鲜食品在营养上的差异几乎没有,都能做为健康膳食的一部分。

     

    不过尽管如此,平时在家食用的速冻食品仍然需要注意很多方面:

     

    1. 在你挑选速冻产品时,仔细看看食品标签,尽量还是去挑选少脂肪少盐的产品,如果本身就是盐多有多的食品那就控制食量,少吃一点。

     

    2. 注意速冻食品的荤素搭配,例如本来要吃一袋素饺子,那么可以改成吃半袋素饺子加上半袋肉饺子。

     

    3. 千万避免速冻食品的反复解冻,速冻食品的反复解冻才是造成速冻食品营养大量流失的罪魁祸首,同时也更容易让速冻食品滋生细菌,。如果在家里食用的话,可选择用微波炉来解冻,也可以提前把食品放入冷藏室来解冻。

     

     

    速冻食品提前分装好再放入冰箱也是一个很好的小窍门哦。

  • 分享嘉宾:何学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任医师
    出品方:医生教育培训部 名医拓展运营部

    系列视频:1.【标杆医生-何学酉】什么是医生合伙人?点击观看视频

                      2.【标杆医生-何学酉】合伙人模式有哪些优势?点击观看视频

  •  

    1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与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主要疾病负担的病种构成已发生转移,以脑卒中与缺血性心脏病为主的心血管病高居致死性疾病首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快,心血管病在未来对我国形成巨大的负担。我国约有2.45亿高血压患者,庞大的患病基数使其成为我国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130~139/85~89mmHg血压水平作为心血管病风险分层的新增标准,以期通过更好的血压控制和血脂管理改善我国心脑血管病高发现状。高血压患者如合并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心血管病发生与死亡风险倍增,单纯降压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病风险管理存在局限性。

    荟萃分析显示,降压治疗后的剩余风险随心血管病风险分层升高而递增;即便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其心血管病风险仍随着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因此,以降压为基础,进行多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已成为我国心血管病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如能在未来15年间进行积极地降压、降胆固醇治疗并实现达标,可避免100万~165万例急性心肌梗死、 140万~250万例脑卒中的发病与45万~85万例心血管病死亡的发生。本共识基于我国调研数据和参考指南诊疗理念,旨在为我国医生提供更具实践意义、更符合国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管理建议。

    2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及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攀升。 调查显示,年 龄 ≥18 岁成年人血压 ≥140/

    90mm Hg的患病率高达27.9%。我国高血压与血脂异常合并发生率高,高血压患者中合并至少一种血脂异常的患者占81.2%,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占61%。中国降脂药治疗患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的研究发现,在接受降脂治疗的血脂异常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比例为65.8%。2012-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调查显示,人群筛查的高血压患者中合并至少一种血脂异常的患者占41.3%。

    合并高总胆固醇、高三酰甘油、高LDL-C和低HDL-C血症的患者分别占9.9%、18.0%、7.8%和20.6%。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高血压合并各种血脂异常患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75%并同型半胱氨酸升高,56%合并肥胖;合并危险因素越多,心脑血管病的风险也越高。危险因素越多的高血压伴高血脂症患者应积极管理危险因素,特别是血压和血脂的达标。然而,全国调研结果呈现出的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2012-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调查发现,我国年龄≥35岁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34.7%,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患病率分别为33.8%、34.9%和35.8%,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高总胆固醇、高三酰甘油、低 HDL-C和L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7.5%、 14.1%、19.2%和6.0%。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16.1%、7.8%和4.0%。

    研究发现我国血脂异常患病率不断升高,主要以低HDL-C血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为主。 基于我国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的高伴发率,以及高血压、血脂异常的低治疗率、低控制率,提升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双达标率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任务。

    3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和临床研究

    3.1 高血压导致动脉硬化的病理生理特点 高血压导致动脉硬化除了压力负荷外,还可启动炎症反应;其中合并多重危险因素患者最突出的特点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

    (1) 这种内在机制的变化对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如引起血管收缩、组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钙拮抗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都具有较好的抗动脉硬化效应,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降低AngⅡ、升高缓激肽、重建RAAS-胰舒血管素-激肽系统-平衡,而钙拮抗剂可改善内皮功能异常,他们在降压的同时部分改善上述不良的病理生理。

    3.2 高血压与高血脂症在AS发病中的作用 

       AS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高血压与高胆固醇血症相互作用,促进AS的发生发展。高血压导致血流紊乱,剪切力增加,内皮功能异常,造成内皮损伤。随着年龄增长,在高血压的作用下,动脉弹性下降,血管僵硬度增加,进一步加剧内皮功能异常;促进LDL-C在血管壁的沉积;内皮下的LDL-C被巨噬细胞吞噬成为泡沫细胞,进一步介导内皮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在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的相互作用下,AS病变最终进展为具有临床意义的ASCVD。

    3.3 降压联合降胆固醇治疗的抗AS机制 

         针对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在 ASCVD发生与发展中的机制,联合干预对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钙拮抗剂与他汀类药联用,可在诸多层面和临床治疗等多项指标中产生获益。 他汀类药可上调血管平滑肌的 L 型钙通道,因而与钙拮抗剂联可发挥协同降压作用。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抑制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逆转病理性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在 AS病变方面,氨氯地平联用阿托伐他汀不仅可延缓AS的发生,可缩小斑块面积,改善动脉顺应性,缓解动脉硬化。

    3.4 临床研究与循证证据

    3.4.1 高血压患者降胆固醇治疗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合并高血压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总体心血管病风险高于未合并高血压人群,无论是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或二级预防,他汀类药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3.4.2 高血压患者降压、降胆固醇治疗临床研究 

    ASCOT研究发现氨氯地平/培哚普利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血压进一步降低2.7/1.9mmHg,心血管病死亡风险降低24%。 10305例患者在降压同时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与安慰剂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 LDL-C水平降低19%,致死性与非致死性脑卒中风险降低27%。2015年高润霖教授等对于全国15个省市约3万例患者的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发现,假设全部人口均可接受治疗,预测在2016-2030年,控制LDL-C每年可防止45万~85万例急性心肌梗死、35万~70万例脑卒中和15万~30万心血管病死亡。优化降压治疗可每年避免60万~100万例急性心肌梗死、120万~200万脑卒中和35万~60万例心血管病死亡。如血压和血脂同时控制,每年可避免100万~165万例急性心肌梗死、140万~250万例脑卒中和45万~85万例心血管病死亡。可见血压血脂同时管理对于人群中主要心血管事件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4 高血压多重危险因素患者的血压血脂管理目标

    4.1 血压管理目标 

    4.1.1 目的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根据患者的总体风险决定给予降压和调脂的双达标策略,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不仅要基于血压和血脂的水平,更要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综合风险的评估

    4.1.2治疗目标值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140/90mm Hg;能耐受者可降至<130/80 mm Hg。 

    4.2高血压患者降胆固醇治疗目的 

    4.2.1 ASCVD一级预防人群识别、明确需要降胆固醇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尽早启动他汀类药治疗,在血压达标的基础上实现LDL-C达标。

    4.2.2 ASCVD 二级预防人群所有ASCVD患者须在降压达标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将 LDL-C 降低至<1.8mmol/L,延缓 ASCVD疾病进展。 

    4.3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ASCVD 危险分层评估ASCVD的发生风险取决于危险因素的综合效应。在高血压患者开始降胆固醇治疗前,进行心血管病风险水平评估。基于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危险因素分层标准:ASCVD患者均为极高危患者(二级预防)。对非ASCVD患者(一级预防)须基将LDL-C水平、有无高血压,以及其他危险因素进行10年 ASCVD风险评估。

    4.4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 LDL-C为首要治疗靶标。他汀类药为治疗的基石。极高危患者,将 LDL-C 降至<1.8mmol/L;

    5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5.1限盐和合理膳食 氯化钠<6g/d;推荐全谷物、豆类和新鲜蔬菜水果等食品,限制摄入高热量食品。 

    5.2戒烟 所有患者严格戒烟并避免接触二手烟。 

    5.3减重 控制体质量正常、腹围正常。 

    5.4增加身体活动 推荐进行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如步行、慢跑等),4~7d/周,累计30~60min/d。 

    5.5 应限制白酒、葡萄酒、啤酒摄入量分别<50、100、300mL/d。

    5.6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6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药物选择

     6.1降压药物选择 

    6.1.1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的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根据危险因素及合并症选择降压药物以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联合治疗时降压药物的具体选择,一方面是根据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临床特征,另一方面是降压药物与降脂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6.1.2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优先推荐钙拮抗剂和RASI。

    五类常用的降压药均可与他汀类药联合使用。 

    6.1.3以SPC为基础的联合方案 如果降压降脂治疗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SPC为基础,当血压不达标时联合用药。 

    6.1.4 避免降压与降脂药物之间的相互不良作用 钙拮抗剂与他汀类药:高脂溶性他汀类药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在体内主要依赖细胞色素P450酶中的CYP3A4代谢,氨氯地平能够抑制CYP3A4而减慢这两种他汀类药的代谢,导致它们的血药浓度升高,增加了肌病的发生风险。因此,氨氯地平与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合用时两药的剂量均应≤20mg/d。

    6.2 调脂治疗药物选择 

    6.2.1注意:①初诊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采用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治疗,4~6周后复查血脂。他汀类药未能使 LDL-C达标,联合用药。②对他汀类药治疗后 LDL-C达标、而非HDL-C(总胆固醇-HDL-C )未达标的患者,推荐生活方式改善。老年患者避免大剂量他汀类药与贝特类联合。③ SPC(如阿托伐他汀10mg+氨氯地平)适用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降脂治疗。④初始给药6周复查血脂谱。⑤长期用他汀类药可能引起血糖异常,他汀类药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远大于新发糖尿病风险。

    6.3 联合治疗 降压药与他汀类联用是高血压患者降胆固醇治疗的基本思路,降压、降脂同时启动,有利于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和血压血脂双达标。 

    6.3.1 双达标概念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治疗的目的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体危险,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所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在;控制ASCVD的发生上需血压、 LDL-C双达标。

    6.3.2治疗依从性 影响依从性最为重要的三方面因素依次为:①服药负担:体现为降压、降脂治疗前开具的药物个数,患者服用药物个数越少,依从性越好。②患者年龄:55~<65岁患者依从性最好,65~<75、45~<55岁年龄段患者次之。 ③治疗时机:降脂与降压两者启动的时间间隔越短,则治疗依从性越好;降压、降脂治疗同时启动,有利于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对于有需求的患者应尽早启动降压联合他汀类药治疗的时间。

    6.3.3 SPC 在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双达标中具有优势 wald等研究发现SPC可降低80%的缺血性心脏病与脑卒中风险。

    6.3.4 SPC的临床证据 我国使用的降压药联合他汀类药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片。

    7 临床治疗建议 

    7.1风险评估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脂检验,根据血清胆固醇水平及危险因素进行分层,确定血压目标值、LDL-C目标值。尽早降压、调脂治疗,并进行综合管理。

    7.2 生活方式干预 适合所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并存的患者。 

    7.3药物选择 降压药物应优先选择钙拮抗剂或RASI。生活方式干预后 LDL-C仍超标的高血压患者立即启动他汀类药治疗。伴高胆固醇血症的高血压患者,采用降压药与他汀类药组成的 SPC(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 

    7.4 疗效评估 血压达标应<140/90mmHg,初始治疗4周评价疗效,他汀类药治疗6周复查血脂。

    7.5不良反应监测 用药6周复查血脂,注意不良反应。 

    7.6长期治疗 高血压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需长期治疗,维持双达标。

     

  • 胃肠型荨麻疹一般也分两种情况,荨麻疹的症状周身大片红斑丘疹、风团可以存在,但是同时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有的人单纯有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周身红斑一点都不明显。

    这个就要和普通的腹泻、细菌性腹泻或者是病毒性腹泻鉴别一下。

    有的人除了病毒性和细菌性的就是单纯的腹泻,它也没有出现荨麻疹的一些疹子、风团症状,这就属于胃肠型的荨麻疹。

    所以得了单纯性胃肠型荨麻疹一定要弄明白原因,是不是过敏引起的,是不是其它的腹泻,鉴别后对症治疗就可以了。

  • 长期喝冷饮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你知道我看到很多的临床的病人是什么样的,就是3.40岁的小伙子, 就是年轻的男病人,他们到了这个年龄很多的人是脾虚,就说他是腹胀,然后就成便溏,就大便次数一天就是4、5次啊3、4次,而且特别不成型,稍微吃点凉的是干什么的就拉肚子,后来问他们情况是,都是年轻时候贪凉引起的。就是夏天的时候喝冰镇啤酒,冰箱里拿的那个冰镇饮料,咣咣咣就喝进去了,恨不得就是一到了夏天,热的东西就不喝了,什么热水热汤的这个都不喝了,全是吃凉的,次数多了, 时间长了之后都伤了脾胃了,到了你三十四十岁左右的时候,那个不良后果就显现出来了,真的是脾虚,这样的特别多见#医学科普 #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中医耳鼻喉王颖

  •  

    近日,社交媒体上不断有朋友提问「如何不把病毒带回家」,这也是我们共同关心的的问题。守护好自己的健康、关心家人的健康,请存好这份健康攻略。

     

    消毒杀菌怎么做?

     

    疫情蔓延,很多人都担心居住环境和物资消杀不彻底,市面上那么多消毒用品怎么使用才是安全正确呢?

     

     

    日常防护怎么做?

     

    不管疫情防控的路怎么走,我们日常都应该做好防护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怎么做一起来看看吧!

     

     

    家人、室友感染新冠怎么办?

     

    一人感染,全家人心惶惶,如果家人/室友患病,该如何有效防护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2,15(2):81-89.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2.02.001.
    [2]张文福,何俊美,帖金凤,等. 冠状病毒的抵抗力与消毒[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20,37(1):63-67. DOI: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1.020.
    [3] Zhao J, Zhao S, Ou J, et al. COVID-19: Coronavirus Vaccine Development Updates. Front Immunol. 2020;11:602256. Published 2020 Dec 23. doi:10.3389/fimmu.2020.602256
    [4]  中国药师协会居家药学服务药师分会,健康中国研究中心药品与健康产品专家委员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医药知识管理专项基金专家委员会,等. 疫情期间百姓居家药物治疗合理用药管理与指导专家共识[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20,22(3):130-138. DOI:10.3760/cma.j.cn114015-20200223-00152.
    [5] 国家卫健委. 关于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的通知. http://www.nhc.gov.cn/xcs/gzzcwj/202211/9bb71c9c7d664fb0bbcd2b3eaaefcf84.shtml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