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以前我们经常听到流言说,速冻食物都是没有营养的,吃了对人一点好处都没有,就是因为吃速冻产品太多,才导致了我们容易出现营养摄入不够,营养不良的样子。
然而真相却是,尽管很多人认为速冻饺子、汤圆、肉丸、冷冻蔬菜等超市里的各类速冻食品都是没有营养的,但其实速冻食品的营养价值一点都不低,冷冻肉类营养一点也不比新鲜肉类差,肉类主要为人体提供的是蛋白质和矿物质,在低温的条件下,肉类所含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并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也不会流失掉,所以冷冻肉类即可放心食用,它的营养可全都没丢。唯一相差的地方可能就在于冷冻肉时间过长会导致水分流失,口感自然没有鲜肉来的嫩。
冷冻果蔬反而有助于其营养的保留,冷冻果蔬从采摘下来开始,很快就会在零下十八度的条件下储存,在这个温度条件下,蔬果的呼吸作用几乎停滞,微生物也基本无法繁殖,理论上来讲,冷冻的条件跟利于果蔬营养的保留。经过数据调查,冷冻果蔬与新鲜果蔬相比,再营养素含量上的差异基本没有,甚至在这样的情况下,维生素C、B族、类胡萝卜素的保存效果超过了新鲜果蔬。
就是因为这样,国际上的很多健康机构,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都认为,速冻食品和新鲜食品在营养上的差异几乎没有,都能做为健康膳食的一部分。
不过尽管如此,平时在家食用的速冻食品仍然需要注意很多方面:
1. 在你挑选速冻产品时,仔细看看食品标签,尽量还是去挑选少脂肪少盐的产品,如果本身就是盐多有多的食品那就控制食量,少吃一点。
2. 注意速冻食品的荤素搭配,例如本来要吃一袋素饺子,那么可以改成吃半袋素饺子加上半袋肉饺子。
3. 千万避免速冻食品的反复解冻,速冻食品的反复解冻才是造成速冻食品营养大量流失的罪魁祸首,同时也更容易让速冻食品滋生细菌,。如果在家里食用的话,可选择用微波炉来解冻,也可以提前把食品放入冷藏室来解冻。
速冻食品提前分装好再放入冰箱也是一个很好的小窍门哦。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每天清晨,便利店里面的包子、馒头总是热腾腾的,向着饥饿的人们招手!到了晚上,疲惫的人们无心做饭,速冻水饺、速冻馄饨就成了餐桌上的主餐。周末不愿意做饭又嘴馋,很多朋友就会买点鱼丸、虾丸,回家来涮火锅。
然而,速冻食品真的是方便又营养吗?
不!顿顿吃也会“营养不良”
由于速冻会影响食品的口感,因此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去除掉部分天然食物中的物质,或者加入一部分天然食物中没有的物质。这样处理的目的在于保持速冻食品的口感、味道,并且保证食品复热之后的效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家里蒸出来的馒头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加热,味道大不如从前。而从超市买回来的速冻馒头,蒸出来却非常松软,如同现蒸出来的一样。
这是因为速冻馒头在面粉上作了一些处理,具体来说就是把纤维做了一下筛选,去除掉一部分影响食品复热后感官效果的纤维。
再加入一些盐或脂类食品,因为高盐、高脂可以增加食品复热之后的口感,“重灾区”当属鱼丸、蟹肉棒等火锅必备食品。
因此从营养素的角度讲,速冻食品一些特殊的处理工艺可能会造成营养素的缺乏和过量。
当然,并不是所有速冻食品都通过添加高盐、高脂获得好的口感。[1]
那“一锤子打死”速冻食品吗?
但是,要说速冻食品“一无是处”,这也不太对!有2类速冻食品,营养就与新鲜食材没什么差别!
1)冷冻肉:
肉类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和矿物质。在温度极低的条件下,肉类中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含量几乎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冷冻肉类的营养价值和新鲜肉类差别不大。
但在口感上,冷冻肉类解冻后会存在汁液流失等情况,导致肉中的水分与风味物质减少,导致其口感比较干柴、寡淡。
2)冷冻果蔬:
超市里常见的冷冻果蔬,包括冷冻玉米、青豆、胡萝卜、豇豆、草莓、蓝莓等。
大多数人认为,新鲜的蔬菜水果营养价值更高,其实也不然。采摘下来的水果和蔬菜,依然进行着呼吸作用等生化活动,在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往往需要经过运输、贮藏、超市或农贸市场中售卖等多个环节,营养成分流失在所难免。
也就是说,新鲜果蔬和冷冻果蔬的营养价值都会部分流失。通常冷冻果蔬在采摘下来后,很快就会被放置于低温环境中进行冷冻,果蔬的呼吸作用几乎停滞,微生物也无法生长繁殖,反而有助于锁住果蔬中的营养成分。
冷冻果蔬还有自己的优势
美国农业部曾对市面上常见果蔬中维生素C、B族维生素、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营养素的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显示:冷冻蔬菜和新鲜蔬菜的营养素含量整体上未呈现明显差异。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冷冻果蔬中维生素C、B族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等营养素的保存率高于新鲜蔬菜。
英国谢菲尔德哈莱姆大学的科学家在对37种产品研究后发现:新鲜食品和冷冻食品没有太大的营养差别,甚至冷冻青豆和新鲜青豆经过烹饪后,冷冻青豆中所含的B胡萝卜素更高。[2]
这就对冷冻的温度有一定的要求了!
冷冻的温度有学问
通俗地讲,速冻食品就是在零下30至35度的环境下,在15分钟左右完成冻结过程,使被冻的食品达到零下18度。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用冷库、冰箱处理的食品,冷冻的时间往往要90分钟,叫缓冻食品。
速冻食品和缓冻食品的差别在于速冻食品的细胞更不易变形,食品组织中的水分、汁液不流失。
速冻处理避免了缓冻食品长时间冻结过程中造成的食品品质下降。
速冻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对温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保持在零下18度进行。因为只有在零下18度以下,细菌和各种酶才会处于完全的抑制状态,防止食品变质,保持食品原有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不流失。
营养专家认为,速冻食品除了保持传统小吃的风味外,在保持营养方面,目前来讲是最好的,与其他储藏食品的方式比较,除蛋白质、脂肪不会有变化外,包括微量元素、常量元素、维生素都会保留。[3]
选购速冻食品:做到“3看1摸”
1) 看日期:
购买速冻食品,要看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尽量选择刚出场的速冻食品。
2) 看冰霜:
速冻食品是通过急速低温加工而成,如果储存时间久了,食物表面会出现冰霜,因此不要购买食品包装袋内有较多冰霜的速冻食品。
3) 看包装:
挑选时应选择有独立包装的速冻食品。
4) 摸产品:
购买速冻食品时,应选择形状完整而且触摸坚硬的商品,若-18℃的恒温冷藏条件达不到,或者放置时间过长,速冻食品就会出现变形、变软或粘连的情况。
参考资料:
[1]于新怡.揭秘速冻食品[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12:30-31.
[2]阮光锋.速冻食品营养“不打折”[N].中国医药报,2020-4-8(003).
[3]佚名.如何挑选购买速冻食品[J].中国防伪报道,2015,03:121.
作者 |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营养科 主治医师 王莎莎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快节奏的生活让现代人时时刻刻都处于忙碌和紧张的状态。一些学生和工作繁忙的人群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就会选择食用“非天然食品”:超市里所卖的卤菜,还有一些速冻产品。这些二次加工的食物,买回家以后只需要加热一下就可以食用了,真的是非常方便快捷,又省时又省力。
但是你知道吗?长期食用二次加工过的食品对身体是有极大的危害的,尤其是冰箱中的速冻食物,这些速冻食物在冰箱里进行低温保存,从而抑制了细菌的滋生,这样就可以延长保质期,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些速冻食物究竟是什么时候制作的,可能一周也可能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比如说大家最常购买的速冻饺子,吃多了对身体会有哪些影响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医生是怎么回答的吧!
超市里的“速冻饺子”吃多了对身体有影响吗?医生的回答很中肯
速冻饺子的原材料看不见也摸不着
超市冷冻柜里的速冻饺子有散装和袋装两种分类,袋装的有品牌名称的看起来正规一些,但是价格略有些昂贵,而且一下子买一袋子也吃不完。所以很多人就会选择购买散称的速冻水饺,好处就在于可以根据自己的食量来购买合适的数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超市所卖的速冻饺子与家中自己包的饺子馅料有明显的差别。
一般家中自己包的饺子馅料都是比较松散,而超市的馅料(尤其是肉馅儿)会特别的紧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主要还是原材料选择的问题。有些卖水饺的商家为了节约成本,他们会选择价格比较低廉的肉来制作馅料,这些肉制品很可能是放置的时间过长不新鲜了,也有可能肉的色泽和质量本身就越差,但是当这些劣质的肉被绞成肉馅以后就很难再用肉眼进行分辨了。
常吃速冻水饺会影响肠胃功能
速冻水饺在包装销售过程中无法避免与外界空气接触,在这样一道道的运输程序中就会受到细菌的污染。经常吃速冻水饺对肠胃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都有影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胃病。除此之外,常吃速冻水饺很有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虽然说饺子的馅料有蔬菜也有肉制品,但是这些馅料的组合还是比较单一的,况且他们冷冻的时间过长也不新鲜了,所以说营养价值肯定比不上新鲜的蔬菜水果和肉类。
尽量少吃速冻产品,生活中总是吃这几类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和危害也不小!
火腿肠
一提到火腿肠,大家是不是都流口水了呢?火腿肠吃起来的口感是咸鲜相融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每次在吃泡面的时候都少不了火腿肠的原因。除此之外,火腿肠在烹饪各种菜肴中的使用频率也比较高,这种肉制品是非常方便快捷的,直接撕开包装袋就可以食用也可以成为家常菜肴中画龙点睛之笔。但是火腿肠在加工的过程中会添加大量的防腐剂,对身体是有极大危害的。
罐头
罐头的种类多种多样,有水果罐头,午餐肉罐头,还有蔬菜类罐头等等。不论是哪一类罐头一定添加了延长保质期的防腐剂。而且罐头中的蔬菜水果还有肉制品,无法给人体带来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因为它们在二次加工的过程中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都被破坏和流失掉了。
不论是速冻产品还是火腿肠罐头都是属于现代生活中比较流行且受到大家追捧的快捷食物。这些食物虽然省时又省力,既减少了烹饪的时间也不用废脑筋思考该如何制作菜肴。但是什么事情都是有利也有弊,长期吃这些快餐式食品可以节省时间,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着自己的身体健康。
现在市场上的牛奶种类越来越多,但是不是所有的奶都是真奶呢?揭秘一下市场上常见的“牛奶”!
1 乳饮料
真相:这个真的只是饮料,跟牛奶任何没关系,不信的话可以看看配料表,配料表的第一位并不是牛乳,而是饮用水,乳饮料是以水为主,加入牛奶或乳制品、糖或甜味剂添加剂调制而成的。
建议:如果想要从牛奶中吸收到营养,那就不要选择这类乳饮料啦。
2 儿童奶
真相:这种牛奶加入较多的糖或蜂蜜等,让孩子一喝就上瘾,想要再换成普通奶就难啦。会让孩子摄入的能量超标,增加发胖的可能哦,至于配料表中显示的益生元、鱼油等,只是杯水车薪啊,含量少之又少。
建议:并不是孩子一定要喝儿童牛奶,只要好好吃饭,喝点普通奶或优格乳,这样的营养成分足以满足孩子的发育啦。
3 红枣奶、巧克力奶、核桃奶、麦香奶
真相:这是用了添加剂的调制奶,所谓的核桃、红枣、麦香、巧克力等,都属调味奶,牛奶添加量非常少,喝出来的香浓奶味,一般都是香精的作用哦。
建议:实在需要,那就直接吃红枣核桃巧克力吧。
4 早餐奶
真相:这种牛奶虽然比乳制品好一点,但是营养还是不及纯牛奶,一般是由鲜牛奶、麦芽粉、白砂糖、果蔬纤维等制成,所以味道稍稍香甜一些,味道虽然不错,却把牛奶稀释了降低牛奶其中的蛋白质含量。
建议:选择纯牛奶搭配果蔬、坚果等其它配菜,搭配出更全面的营养。如果时间太急,那就选择早餐奶,饱腹感比较强。
5 高钙奶
真相:牛奶或优格乳本身含钙量就比较高,说实在的,高钙奶的钙含量并没有比它们高出多少。此外,高钙奶中所含的钙多为碳酸钙、乳钙等,人体的吸收利用率也是有限的。
建议:牛奶本身的蛋白质和钙是平衡的,过多的添加钙,反而会影响口感及品质哦。
6 复原乳
真相:复原乳是先把牛奶浓缩成奶粉,再还原成液态奶的过程。变成奶粉容易储存,再还原成液态奶价格会稍微便宜些。复原乳往往加了糖,口感会变甜。但这样反复加工后,营养势必会流失一些。
建议:对于复原乳,一看糖量,二看口感。对于牛奶,只喝正常的纯牛奶就好了,毕竟我们喝牛奶主要想获取的是优质蛋白和钙!
欢迎关注不药博士!
“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相必这句广告语已经深入人心,各位家长朋友也是耳熟能详了。市面上还有更多的深海鱼油类功能性食品补充剂,对于益智的宣传也可谓铺天盖地。对于家有学子的您,是否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呢?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怎样帮助孩子补脑益智才是您最明智的选择。
DHA是大脑成长发育的重要物质之一,对维持脑的功能,延缓脑的衰老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大脑细胞中大量存在DHA物质,在神经原表层高度富集,约占脑细胞脂肪酸的10%,对脑神经传导和突触的生长发育有极重要的作用,对维持细胞形态和生理功能的作用不容忽视。DHA在胎儿大脑形成及心血管系统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说到这里,您想必是已经明白了,益智健脑,离不开DHA这种物质。
DHA是什么物质呢?DHA(Docosahexa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是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营养成分,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对人类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重要作用。市场上很多益智健脑的产品如鱼油制品、保健食品等都是以这种物质为主要营养成分,并以其功能展开健康功效宣传的。
如果您想让自己的孩子智力更高,该给孩子补充多少DHA呢?说到底,功效和剂量是相辅相成的,过犹不及的道理在这里也适宜。想让孩子智力更高的想法本没有错,但您千万不要盲目的给孩子吃各种补脑产品!
抛开这些膳食补充剂的安全性不讲,DHA大量摄入会产生出血倾向,因此有凝血功能障碍和严重高血压的患者应慎用DHA产品。此外,大量服用不饱和脂肪酸产品时对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的要求会更高,有可能引起维生素E的缺乏。如果抗氧化剂不足,DHA极易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对于孩子,最安全的补脑方式还是通过多样化的食物来获取。
某些功能性饮料中,也宣称了DHA的添加或者原料富含DHA,如核桃等食物中,的确含有一定量的DHA,但是这些功能饮料中,同样添加了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和糖,若想通过饮用饮料达到健脑益智的效果,您需要多少DHA?而这个剂量的DHA又需要折合多少罐饮料一次性摄入?在摄入这样多数量的饮料的同时,您又给孩子喝进去多少的食品添加剂和添加糖?这些食品添加剂和添加糖对孩子的身体又会造成多大伤害?此中利弊,您要仔细权衡。所有这一系列的问题,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可以告诉您答案。另外,配料表是按照添加多少的顺序写的,在购买此类产品时,您也要擦亮慧眼,不要被广告词忽悠了。
想给孩子益智补脑,您最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健康素养,给孩子一个营养均衡的膳食补充。补脑要科学,益智需理智。DHA主要在于冷水域的水生物种,特别是单细胞藻类中合成,三文鱼、鲱鱼、凤尾鱼等以单细胞藻类为食的深海鱼在其脂肪中含有较多的DHA,家长朋友们可以每周给家中学子吃一次深海鱼,这对于孩子益智补脑就已经足够了。
另外,少数的植物油,如亚麻籽油、紫苏油、核桃油中也含有较多的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家长朋友们也可以定期更换家里的食用油品种,适量的补充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
也要注意谷物,尤其是全谷物食物的补充,谷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可长时间缓慢为大脑提供能量,且全谷物,如全麦、糙米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营养素,对于保持认知能力至关重要。
1. 补脑要科学,益智需理智。切不可盲目补充,以免造成伤害
2. 鼓励孩子多运动,通过食物多样化,全面均衡补充营养;
3. 每周吃一次深海鱼,增加全谷物食物摄入,有益大脑健康。
冬天将至,气温骤降。很多小伙伴都会出现一个十分烦心的情况,那就是长冻疮。
无论是上学还是上班的时候,手上或脚上又冷又痒,怎么捂都捂不热。有些皮肤娇嫩的人,尤其是小孩子,甚至脸上也会红肿又粗糙,非常影响美观。这就是冻疮。
冻疮,是由于气候过于寒冷所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该病症常发生于冬季,患处大多位于耳朵、手脚等位置。
那么,患上冻疮会有哪些症状呢?
(1)皮肤发痒
冻疮最明显的一个症状就是局部皮肤会奇痒难耐。
是因为皮肤在受到寒冷的刺激后,血管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等到了温暖的环境中,血管慢慢发热重新扩张开,皮肤就会极度发痒。
(2)皮肤冰冷
一般来说,如果某一处皮肤总是很冰冷,这意味着这一片的皮肤血液循环不畅,无法自己发热,就很容易出现冻疮。
(3)皮肤表面发黑
皮下血管在受到寒冷刺激后收缩,局部皮肤无法正常进行血液循环,就会直接导致淤血。肉眼看上去,这一块的皮肤色泽较黑。出现这一症状的时候,意味着冻疮已经要出现了,需要及时预防和治疗。
此外,冻疮严重者,还有可能出现水疱、溃疡等等。
千万不要小瞧冻疮,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可能会“折磨”你一整个冬天,而且长此以往,每年一到冬天就会复发,简直是“阴魂不散”。
趁现在还来得及,教你几招提前预防冻疮找上门!
1、取一盆15度的水和一盆45度的水。将手脚先浸泡在15度低温的水中,五分钟后再浸泡在45度的高温水中,一天三次。
这一办法可以在冬天锻炼四肢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2、用新鲜的生姜片涂抹经常患冻疮的局部皮肤,连搽数日可以有效防止冻疮再生。
如果是已经长了冻疮的情况,可将鲜姜汁加热熬成糊状,将其放凉后涂抹到冻疮患处,每日两次,连涂三天,情况会缓解不少。
3、将长冻疮的地方洗干净,涂抹少量的风油精。然后用指腹轻轻揉搓,直至局部皮肤开始发热,每日3次,坚持3周。
不过,该法只适用于冻疮初期患者,仅仅只有局部皮肤红肿硬痛的情况。如果是冻疮严重,甚至皮肤破溃的患者不宜使用该方法。
4、用“十滴水”外擦冻疮患处。每日6-10次,这种办法也更适合冻疮初期患者。如果是皮肤破溃糜烂,可以先使用红霉素软膏涂擦,等到炎症好了之后再使用“十滴水”。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冻疮方法,不过,如果情况过于严重,还是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引起更严重的皮肤疾病~
老年人术后营养不良的问题是很常见的,尤其是不吃肉类、鱼类的老人。我负责的病区患者基本都是老年人,老年人最大的饮食问题主要有长年患有“四高”慢病、肝肾疾病、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卧床、肿瘤、术后的饮食问题,这是老年人除了医疗和情感关爱之外提高生活品质、尽早康复的重点。
老年人蛋白质需要量不能低于中青年人(这也许与很多人的传统观念相悖),其实即使老年人不吃肉(先默认为畜肉)不吃鱼,饮食中还有很多可以选择的措施。
鸡鸭肉的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脂肪含量比猪牛羊肉要低得多,并且饱和脂肪酸含量远低于畜肉。所以术后吃炒的鸡丁、包的鸡肉馄饨、鸡肉丸子都不错,只是鸡汤中的蛋白质含量偏低,不适合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很多人不吃鱼虾,主要担心的是“发物”的问题,其实除了吃中药时中医提到的禁忌,其他的食物都可以放心的吃。虾是非常好的优质蛋白类食物来源,而且富含有助于伤口愈合的锌硒等微量元素。虾肉肌球蛋白含量高,受热后可以快速成熟,尤其适合老年人食用。
豆制品的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南北豆腐的蛋白质含量虽然偏低与肉类和鱼虾,但其中富含钾、镁、钙、B族维生素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伤口愈合。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丝、腐竹等豆制品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的营养密度高于肉类,也可以经常食用。
蛋奶类是高品质的蛋白质来源,而且富含维生素A、钙质(奶类)、磷脂,是术后制作各种营养食品的重要食材,也是制作流食、半流食、软食的主要食物。比如蛋花汤、蛋花热奶、牛奶蒸蛋羹、牛奶西米露、酸奶等等。
对于术后明显蛋白质营养不良的人来说,乳清蛋白粉可以作为肠内营养组件或者单独作为膳食营养补充是比较合适的。乳清蛋白来自于牛奶中的蛋白质,其吸收率较高,只需要温水冲泡即可。前面的文章写过,很多肿瘤患者或老人术后只是吃粥、面类食物,很少吃肉和蔬菜水果,膳食营养结构不合理会明显影响术后康复的。
如果出于对食物中所谓发物的担心,其实营养不良的害处更大;如果是肠胃消化功能不好,可以选择更容易咀嚼和消化的蛋白质类食物(如鱼肉、豆腐、鸡蛋、奶类),而蔬菜中的嫩菜叶、瓜菜也都是很好加工和咀嚼的;如果对牛奶有乳糖不耐受,可以选择无乳糖牛奶和酸奶.......办法总比困难多。
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渐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速度的减慢,不知不觉间很多朋友就“发福”了起来,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便接踵而至。如果你体内的血液循环不通畅,血液粘稠,就会对血液循环造成影响,也导致了血管壁上沉淀了过多物质,为血管带来了过高负担,增加了自身心脑血管疾病爆发的风险。如果你已经处于这个阶段,想要为自己的身体带来改变,就一定要从科学合理的饮食开始,这也大部分三高、糖尿病患者所采用的方法。没有这种情况的朋友也要看完哦,可以做到很好的预防效果。那什么样的食物可以做到降脂还刮油呢?你知道吗?
很多人都知道,引发高血脂的的元凶有不少,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胆固醇、甘油三酯。如果你的血脂异常不是特别明显,那么通过科学合理的健康饮食是可以改善的。而能帮我们控制预防血脂异常的就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因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与我们身体内的脂肪相结合,从而减少了我们肠胃对其的吸收。据研究,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摄入5克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就能够使我们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8%,所以可溶性膳食纤维也有着帮你刮油瘦身的效果哦,当然过犹不及,也不可每日摄入过多的量。
是不是经常感觉到,在饭后你的饱腹感坚持不了很久,有些人饱腹感一旦过去就想继续吃点东西,因为普通食物进入你的胃里后,很快就会被你的胃消化吸收,但是可溶性膳食纤维不会,它可以延长你的饱腹感,它在你胃里遇水膨胀之后就不会轻易被胃酸破坏,你饱腹感延续的时间越久,你的食欲就会越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抑制了你摄入过多能量的可能。
可溶性膳食纤维可被益生菌很容易的分解,它产生的代谢也能阻止我们的肠道对胆固醇的过分吸收。且可溶性膳食纤维在被分解以后都会产生大量的气体,能有效的刺激我们的肠胃蠕动。能提高我们每天排便的次数,有利于我们每天身体的排毒顺畅。
那么说了这么多,到底有哪些食物中是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呢?如薯类、燕麦大麦、各类豆制品等,洋葱萝卜卷心菜中也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如果都不喜欢的话可以去试试桃子香蕉、菠萝等水果。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的表现越来越突出。饮食文化也成为了交流的一种时尚的行为,国人的饮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盛景。
寿司是日本饮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中国也越来越受到了国人的喜爱。
寿司也是一种有历史的食物,简约不简单是寿司的主要特点。寿司起源于7世纪的日本,最初是作为保存鱼类的一种方式。将清洗后的鱼压在米饭和盐之间,使其发酵数周,直到可以使用为止。在17世纪左右,大米中加入了醋,以减少发酵时间并改善其口感。19世纪后放弃了发酵的过程,在寿司中直接加入鲜鱼,这就是早期版本的寿司。
寿司具有营养价值主要是因为其所卷的材料做了突出贡献。人们日常在寿司中所卷食材主要有:
鱼肉是人体摄入蛋白质、碘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重要来源。最重要的是鱼是天然含有维生素D的少数食物之一。鱼肉中含有的omega-3脂肪能帮助人体的大脑和身体发挥最佳功能,还有助于抵抗心脏病和中风等疾病。鱼肉的摄入可降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芥末酱是寿司的标配,口味辛辣浓郁富含多种抗菌性物质,还有抗癌和消炎的作用。芥末植物具有稀缺性,所以不少餐馆都由辣根、芥末粉和绿色染料混合制成仿制的糊状物,由此芥末的营养价值就降低了。
紫菜是一种包含许多营养物质的食材,其中44%的含量是蛋白质,其含量可与大豆等高蛋白质植物食品媲美。不过寿司所用的紫菜较少,所以不会提供太多的营养物质。
生姜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某些有助于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特性。经研究表明,生姜可以改善记忆力、减轻恶心、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的作用。
所以说寿司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是寿司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
寿司的主要成分是白米饭,白米饭经过了精制之后就去除了几乎所有对人体有益的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会致使人体血糖值的提高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
寿司常被当成减脂餐,但是要搭配高热量的油炸天妇罗会使热量增加。此外寿司中蔬菜和鱼肉较少,导致低蛋白、低纤维的食物了所以说不仅是饱腹感弱,营养也不丰富。吃寿司时搭配蔬菜会更健康。
寿司既简约又简单,尽管会有一点不健康的小插曲存在,只要多注意野了、是很健康的。
很多人烹饪菜肴时,喜欢放入点味精或鸡精,让食物更加美味。不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这种说法:放入味精的菜肴好像就意味着是不健康的食物。这是因为很多人觉得,味精是用化学方法所合成的物质,并没有什么营养,长期吃的话还有害身体健康,甚至可以致癌、导致高血压。但是鸡精就大不相同了,是用鸡肉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不仅营养丰富,而且非常安全。有人甚至说,味精是害人精,鸡精才是安全营养的调味品?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给出答案:味精不是害人精,它和鸡精都不是什么有害调料,相对而言味精含钠量稍多而已。
什么是味精和鸡精?
味精据说最早是日本的化学家池田菊苗发明的,必须说,这位化学家的这个发明应该是吃货们的福音。100多年前,池田菊苗酷爱高汤的鲜美,他灵机一动,从海带汤里浓缩提取出了一些晶体,可以提供高汤的「鲜」味,这种晶体就是谷氨酸钠,味精于是诞生了。
今天,味精的生产多以以含蛋白质较多的原料(如小麦、大豆等)经过水解法制作而成或以淀粉为原料经过发酵方法制作而成,呈粉末状或结晶状,其主要成分依然为谷氨酸钠。
而鸡精是以谷氨酸钠、食用盐、鸡肉(或鸡骨)的粉末或其浓缩抽提物、呈味核苷酸二钠以及其他可食用辅料为原料,添加或者不添加香辛料和食用香料等增香剂,经过混合、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的,为具有鸡的鲜味以及香味的复合型调味料。所以,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钠,而鸡精的主要成分其实就是味精(谷氨酸钠)加食用盐。
味精是害人精,可以致癌、导致高血压?
有些人不喜欢味精,觉得味精是经过化工合成的因而对我们身体健康有害,而鸡精由于更具有天然性而更安全。这种认识其实就是一种很大的误解,也是不科学的。味精是利用擅长分泌谷氨酸的细菌发酵得到的,一般的原料就是玉米淀粉,所以味精也算得上是一种天然的食品,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而言是安全的。
有很多人说,在高温下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可转变成焦谷氨酸钠,而焦谷氨酸可致癌。这又是什么回事呢?然而经实验证明,味精在一百摄氏度下加热半小时,仅仅有0.3%的谷氨酸钠转化为焦谷氨酸钠,这个量非常微小,几乎可以忽略。而且有研究表明,焦谷氨酸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并没有损害。
还有一些人说,味精摄入过多会导致钠摄入量增加,从而导致高血压。这种说法让不少人对味精望而止步。摄入大量的钠盐确实可能导致高血压、心脏病以及脑卒中等疾病,但是味精的钠含量只有百分之十二,仅仅是食用盐的钠含量(百分之三十九)的三分之一,而且只需要加入少量味精就可以大大改善低盐食物的口味。因此,味精并没有比食用盐更容易导致高血压。不过,我们为了健康起见,我们在烹饪时,如果已经放了味精,应该减少食用盐的使用量。
相较于味精,鸡精才是安全营养的调味品?
鸡精调出的味道之所以鲜美,主要还是因由于含有味精之故。另外,鸡精中的一些助鲜剂,也有着调味之功效,与谷氨酸钠结合,可使鸡精调出来的味道更加鲜美。至于鸡精中的鸡肉味道,是因为含有鸡肉或鸡骨粉的原因。鸡精的成分虽然比味精复杂一些,营养价值也更加全面一点。但鸡精和味精一样,在食物中只是起到增鲜和调味目的,用量非常少,只有食物量的千分之几。因此,笔者认为比较味精和鸡精的营养价值以及安全性,其实意义并不大。
结语
总之,味精和鸡精都是比较安全营养的调味品,都不是害人精。当然,凡事过犹不及,使用味精和鸡精时应控制好用量,不要以为多多益善,放得太多反而不好。
隔壁邻居前段时间囤粮时,趁机囤了两大桶花生油,一时也吃不着就放在地下室了,前几天去地下室取东西,发现两桶油变了色,很是担心,是不是油桶密封有问题导致变质了?
其实,这是一个低温条件下经常发生的事儿。
花生油凝固是物理变化
花生油凝固通常在北方冬天(低温情况下)发生,主要是与其脂肪酸的组成有关。像猪大油、黄油、椰子油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在常温下(大约25℃)就变成固态状了。花生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在20%左右(不是一个固定值),当温度低于12℃时,很多花生油会逐渐出现淡黄色或乳白色的絮状物,一般会从瓶底开始逐渐凝固,当温度达到4℃时,基本会完全凝固,呈乳白色固态状。当温度逐渐升高,凝固的花生油又逐渐溶解为液态。
凝固之后的花生油并不会对健康产生害处,纯粹是一种物理现象,跟水到了冰点会结冰,冰在0℃以上融化成水的道理是一样的,花生油低温凝固不会影响油的品质。
由于,花生油的凝固点不是一个固定值,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不是一个固定值,都是一个范围,这就导致了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即使是同一批次花生油呈现的状态也不同,有的出现凝固状态,有的呈现液态。只要是大品牌的花生油,品质都比较靠谱,可以放心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花生最容易污染黄曲霉,其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有强烈的致癌作用,所以购买花生油一定要选择大厂家大品牌信誉较好的产品,以确保毒素量低于国家标准。千万不要选购散装的花生油及花生调和油,掺假的几率比较大、毒素量也容易超标。
食用油经常换着吃营养更全面
花生油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油,有花生的香味(当然也有些人不喜欢花生油的味道),但营养比较单一,尤其是严重缺乏必须脂肪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长期以花生油为主要食用油的人群,要注意补充一些富含亚麻酸的植物油,比如亚麻籽油、紫苏油等。
亚麻籽油、紫苏油不适合高温加热,通常在调馅、拌菜等低温加热的烹调方式时使用。
花生油可以用于炒菜、煎炸等烹调方式,不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食用油的推荐摄入量25~30克,使用油炸的烹调方式势必会摄入过量的油脂,导致能量过剩。为了身体健康,不推荐经常使用油炸的烹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