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
复发性流产一般是指习惯性流产。习惯性流产的原因可能是遗传因素,也有可能是内分泌异常或子宫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所致。
1.遗传因素:若夫妇染色体异常或胚胎染色体异常,均可导致机体出现习惯性流产的现象。
2.内分泌异常:内分泌轴出现病变会导致内分泌紊乱,从而可能会出现习惯性流产的现象,如黄体功能不全、高泌乳素血症等。
3.子宫解剖结构异常:解剖因素所致的习惯性流产多为晚期流产或早产,如子宫先天性畸形、子宫颈机能不全等。
除此之外,滥用药物、年龄因素也可导致上述状况发生。建议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以便怀孕。
原创作者:范书英 京东健康 心脏中心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
心衰患者明确诊断时常常已接近晚期,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治疗依从性差、预后更差,这一情况在年轻的心衰患者更是明显。慢性心衰死亡率堪比恶性肿瘤,心功能三级的五年死亡率达50%,心功能四级的一年死亡率高达60-70%。因此早期识别心衰,尽早治疗,增强患者对心衰治疗的依从性,延缓心衰持续进展显得格外重要。
基层医生因为工作在抗击心衰的第一线,有机会第一时间接触病人,因此其在心衰接诊过程地位尤为重要。心衰诊治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如何早期发现心衰,二是如何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以下就这两点分别叙述基层医生在诊治心衰过程中常见的误区及注意事项。
1. 早期发现心衰:
早期发现心衰是延缓心脏重构,改善预后的最佳手段,对心衰而言,时间就是心肌。问题是怎么做到“早期发现”?
1. 1 重视不典型症状
心脏强大的代偿能力使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尽管存在较为明显的心脏结构异常,但心脏功能尚能维持,因此症状并不明显;而缺乏明显的症状使得早期发现心衰变得极为困难,年轻人这一情况更为严重。医者也容易被年龄欺骗,时不时会将年轻和健康划等号,尤其是当心衰症状不够典型时,容易将症状归结于常见病,而忽略其它重要线索,丧失早期发现心衰的机会,导致临床误诊误治。因此,早期发现心衰首先要重视心衰的不典型症状,对青年患者出现不典型症状时更要引起重视。
典型的心衰症状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因典型心衰症状来就诊的患者很容易正确诊断,但典型症状出现时病情常常已经比较严重。若能对心衰早期的一些不典型症状提高警惕,则有可能早期发现心衰。
工作中发现容易导致心衰漏诊的常见症状之一是咳嗽。被误诊为呼吸道疾病的心源性咳嗽比比皆是,有时误诊时长达数年左右。
56岁的孙先生是一位公交司机,咳嗽反复发作1年之久,始终被认为是呼吸道感染,间断应用抗生素和中药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后来发现是无症状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衰所致。
72岁的陈先生在京城飘柳絮的季节开始咳嗽,被认为是过敏性咳嗽,甚至南下广州躲避柳絮,但咳嗽越发严重,最后发现病因是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心脏肥大、心衰。
35岁的乔先生也一直被诊断呼吸道感染,因为第一时间没有怀疑到心衰以至于胸片提示的心胸比例增大这么重要的诊断线索都被轻易忽略,直到出现典型的劳力性呼吸困难才明确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心衰。不幸的是短短5年就已经发展到了等待移植的地步。倘若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虽然咳嗽常见于呼吸科疾病,但不得不说咳嗽是一个多因素疾病,尤其对因反复咳嗽来就诊的患者要仔细甄别,不要只想到呼吸科疾病,还要想到咳嗽另一个原因是心衰。呼吸道疾病引发的咳嗽多与运动无关,与体位无关,这一点不同于心源性咳嗽,后者通常与运动有关,劳累后加重;与体位有关,夜间咳嗽较日间多见,夜间平卧时易发咳嗽,坐起后减轻。
咳嗽的症状看似简单,但背后原因不简单,任何能引起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的疾病都可以引起咳嗽,炎症、过敏、心衰都可以。因此探究咳嗽背后的原因非常重要。以症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核心进行推理分析才能在纷繁的临床表现中抓住关键信息,推到出症状背后的病因。
除了咳嗽以外,另一个容易导致心衰漏诊的常见症状之一是乏力,这一点也很容易被忽视。64岁的孔先生酷爱游泳,有段时间游泳时老觉得乏力,接诊医师因觉得他生活方式良好,又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脏病危险因素,未能意识到乏力可能是早期心衰的表现,导致诊断推后数年之久,明确诊断为扩张性心肌时心脏扩大、心衰已经非常明显。
由上可见,当遇到反复发作的咳嗽和乏力等不典型症状时,要敢于临床怀疑,有了临床怀疑才有可能去寻找临床证据,走向正确诊断的路径。对症状来源的病因学思考、必要的查体和对异常检查结果的警惕是早期发现心脏结构异常和功能异常的基础。
1.2.重视心脏重构筛查
心脏结构异常总是先于心脏功能异常,心衰症状出现前一定先有结构异常,对重点人群进行心脏重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衰。
心血管高风险评估中高危的患者都是左室重构的易患群体,因此要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存在多项危险因素比如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久坐、抽烟、饮酒、习惯性熬夜等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重视左室重构的筛查。心血管风险越高,筛查的必要性越强,避免进展到终末期才被发现。对糖尿病患者病程在10年以上者更要提高警惕,因其容易发生糖尿病心肌病或者缺血性心肌病,但由于缺乏明显的症状常常被漏诊和误诊。
心脏重构筛查手段包括查体、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视、触、叩、听能判断是否存在抬举样心尖波动、心界扩大、异常心音、心率和心律、病理性杂音等可能提示左室重构的征象,但查体不够敏感,其在诊断左室重构中的地位常常被忽略。
心电图操作简单易行,从中可以直接发现心脏重构的征象比如心室肥厚、心房扩大表现,也可以间接推断左室重构可能性,因为心电图可以发现明显的心率和心律失常以及陈旧心肌梗死,而陈旧心肌梗死是引发心脏重构的重要病因,明显的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是引发心动过速心肌病的重要病因。但心电图在左室重构中的诊断价值同样被低估,因心电图解读的复杂性也容易被忽视。
心脏彩超是应用最广泛的筛查左室重构的方法,也是最佳方法,较查体较心电图能更加直观清楚地展示各心腔大小、瓣膜流速及有无反流、反流量大小、室壁的运动、心脏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和下腔静脉宽度等,用于判断心脏结构和功能,明确左室重构的严重程度。但基层医生在解读心脏彩超时存在着误区,常常拘泥于数字本身的异常而忽略数字间的关联,而数字之间的因果关联才是正确解读的关键,只有明白各数字之间的因果关联,才能从心脏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病理生理过程理解这些数字,才能对心脏彩超有更清楚的认识和解读。
由上可见,基层医生在门诊工作中要重视非典型症状、重视左室重构的筛查、更要学会解读心电图和心超结果才能早期发现心衰。
2. 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患者对治疗依从性查的主要原因在于疗效欠佳,前面提到的35岁乔姓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在标准抗心衰治疗一个月后因效果不佳自行停药,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心功能NYHA分级从2级发展到了4级,因此必须重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做到这一点重要的就要提升治疗效果。
治疗心衰的药物有两大类,一是利尿剂,二是神经内分泌活性拮抗剂。标准的“金三角”抗心衰方案主要是神经内分泌活性拮抗剂,其目的是通过改善左室重构从根本上改善心脏功能。而改善心衰症状的药物主要是利尿剂。两者在起效时间上存在明显区别:神经内分泌激活剂不能即刻起效,要等待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较明显效果,而利尿剂起效迅速,缓解症状效果明显。
心衰治疗过程中,基层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这两类药物的治疗剂量使用不足,导致疗效不佳,病人依从性下降。
2.1利尿剂剂量不足
容量管理对心衰患者至关重要。心衰病人对容量耐受能力很低,没有心脏结构异常的人尚且在容量管理不善的时候(比如短期内大量输液)发生心衰,更何况已经有心衰的病人。但由于对利尿剂副作用的担心,基层医生在用利尿剂时剂量一般偏小,导致容量蓄积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因而心衰症状缓解不明显,同时也使得神经内分泌激活剂的剂量难以上调。
用好利尿剂要做到:一嘱咐患者控制入量和出量,每日记录出入量,监测体重,力求达到负平衡,保证24小时出量比入量多出1000-2000ml,若不能达到负平衡或负平衡程度不够,则要寻找原因:是因入量过多还是因利尿剂量不足,避免容量蓄积进一步加重;二要注意离子补充,尤其钾离子补充,补充量大小取决于利尿剂剂量、负平衡程度和患者肾功能状况,根据情况不同做出相应调整;三要注意监测,第一次应用利尿剂,用药3-5天要监测肾功和离子以及时发现不良反应,优化治疗方案;四要进行必要的宣教,告知患者利尿剂的作用,在水肿加重体重增加时适当增加剂量,并及时就诊以减少急性心衰发作。
2.2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剂量不足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是导致左室重构进的基础,只有阻断其过度激活才能获益,获益的程度与被阻断的程度呈正相关,因此抗心衰方案中不仅要有神经内分泌激活剂,还要追求足量。要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一般2-4周调整一次,若调整条件不具备,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心中要有这根弦,不能长期给予低剂量。基层医生治疗的大多数心衰患者常常由于未能足量使用神经内分泌激活剂或者加量时间过长导致左室重构改善不明显,疗效和预后自然欠佳。
但另一方面,并不是每一个病人都能将药物剂量加到足量,加量过程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因为神经内分泌的激活也是机体为应对疾病所做出的自然反应,是维持血压和心率保证重要脏器血液供应的手段,加量会对血压、肾功能和电解质产生影响。加量的过程不仅脑子要有“弦”,心中也有有“底”,增减药量是个细致活儿,对基层医生是个挑战,不能只考虑安全性而无视加量机会,也不能只想加量而遑论安全性。临床实践中,既不能在条件不具备时盲目加量,也不要因恐惧加量的不良反应而选择低剂量治疗。要创造加量条件、在条件许可时及时加量、加量后做好随访和监测,这是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及时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不良反应,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避免造成不可逆损伤,也避免因由此带来的恐慌。对于难以加到足量的患者也要尽可能将药物加至最大可耐受剂量以改善预后。
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结果,一旦出现通常意味着左室重构已经比较明显,而左室重构过程一旦启动,几乎没有任何措施能完全阻断这一过程,所有的治疗都不过是延缓其进程而已。作为心衰诊治中的一线人员,基层医生要注意从早期发现和治疗足量上下功夫,以促使病情稳定,减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2020年6月6日,第25个全国“爱眼日”
主题为: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注眼部健康,面对世界排名第一的视力杀手,也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友应如何应对?
其实董女士不是个例,在我国20-79岁人群中就有9800万糖尿病患者。糖网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疾病。
据数据统计,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的患病率有24.7%-37.5%,因此糖尿病人的失明风险比正常人高出25倍。(数据来自:钱江晚报)相当于每3个糖友中有1人有视网膜病变;此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是造成中老年人失明最主要的原因。
什么是糖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典型病变,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其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病程较长的糖尿病者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血管病变。
如何预防?
1、及时筛查,规范治疗
糖网虽可怕,但糖友要知道,如果能及时筛查并且获得规范的治疗,将超过95%的患者可以维持有用视力,摆脱失明的危险,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最大限度的保障。
根据国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分类,随访建议如下表所示:
饮食指导
(一)主食
最好选用低血糖指数加入调节糖代谢、保肝护肾、对胰岛有滋养作用的糖尿病专业食品。多种粗杂粮比精制食品要好。
(二)副食
不可超过主食量。
1、肉类——每日50-100克,只吃瘦肉、筋腱2个部位,其它部位均不宜食。水产品最优,禽类次之,牛、羊、狗、兔等畜肉类也宜。而瘦猪肉含脂肪高达28%以上,故要限制食量。
2、豆制品——如常人食量,重度肾病宜限量。
3、蛋类——只控制蛋黄食用量,以鸡蛋为例,每天应少于一个蛋黄,因其胆固醇含量高之故。4、奶类—鲜奶每天250克,饮用有降糖作用的奶最好。
4、食油—以色拉油为佳,普通植物油用量每日不宜超过25克。
(三)蔬菜类
与主食配合,不可取代主食。
1、宜多食着—苦瓜、冬瓜、洋葱、芹菜、嫩南瓜、黄瓜、西红柿、豆芽、大蒜、菠菜(带根)、海带、紫菜及食用菌类(银耳、木耳、香菇、蘑菇等)。
2.舒糖酵母粉降糖降脂的效果很好,可以长期食用,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疾病指导
一定要遵循“五驾马车”的原则。这五大关键因素分别是药物、饮食、运动、监测、教育管理。
1、合理安排生活适当休息,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2、饮食护理:合理安排饮食是控制糖尿病的一个主要方面,合理的控制饮食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
3、做好心理护理:有些糖友十分畏惧糖尿病,通过调查得知,紧张的心理可导致许多糖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进一步升高,调节情绪很关键。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有剧烈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和呕吐、心悸或心动过速等症状。
1.剧烈胸痛:急性心房心肌梗死常见症状是剧烈而持续的胸痛,一般为压迫、紧缩或烧灼感,疼痛可能向左臂、颈部、下颚或背部放射。
2.呼吸困难:急性心房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和肺循环淤血,会出现呼吸急促、气喘、窒息等症状。
3.恶心和呕吐: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导致胃肠道供血不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的症状。
4.心悸或心动过速:心房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患者感觉心跳加快、心悸、心动过速等不适。
以上症状不一定同时出现,不同患者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比如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症状可能不明显或不典型,出现不舒服及时的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发生颅脑外伤时容易并发颅底骨折,而颅底骨折如何进行临床护理呢?
1. 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最好将病人安排在单人病室,同时限制、减少探视陪护人员,病室要早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新,每日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 30 分钟。
2. 保证正确卧位,促进漏口早期闭合有脑脊液外漏时,要维持特定的体位,其目的是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硬膜破损处,有助于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病人要绝对卧床休息,前颅窝骨折且神志清醒者给予半卧位,昏迷者抬高床头 30 度,患侧卧位;中、后颅窝骨折者卧于患侧。维持特定的体位至停止漏液后 3 日。绝大部分病人在伤后 1 周内漏口常能自行愈合。
3. 加强耳鼻、呼吸道护理,预防颅内感染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漏时,属隐性开放性骨折,护理不当可引起颅内感染。要及时清除鼻前庭或外耳道内的血迹和污垢,防止液体引流受阻而逆流。于鼻孔处或外耳道口松松放置一消毒干棉球,浸湿后及时更换,并根据浸湿的棉球数估计漏液的多少。擤鼻涕、打喷嚏、用力咳嗽、屏气排便等动作均可增加颅内压,加重脑脊液外漏或引起气颅,所以颅底骨折病人要注意避免上述动作。禁止抠鼻、挖耳,严禁鼻腔吸痰或插胃管、耳鼻滴药、冲洗和填塞等。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多的病人,可让病人深呼吸、浅咳,配合雾化吸入、应用祛痰药物,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必要时可经口吸痰。加强口腔护理,遵医嘱静脉应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4. 饮食护理颅底骨折病人的饮食要营养丰富、易消化。不宜进食刺激性和坚硬、需用力咀嚼的食物,饮食要富含高蛋白和丰富的维生素,多吃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必要时应用开塞露或灌肠,以免用力大便增高颅内压。
5. 确定漏出液是否为脑脊液的方法正常脑脊液为清水样,无色透亮。脑外伤时,血性脑脊液易与耳鼻道损伤所致的出血混淆。当不能确定漏出液是否为脑脊液时,可通过下列方法鉴别:
6. 观察有无脑损伤和颅内感染症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注意病人有无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情况;对病情做好记录。一般对于脑外伤病人,护士往往警惕高颅压的症状和体征,而对于低颅压的重视不够,值得注意的是,当大量的脑脊液外漏时,可导致低颅压,病人表现为意识淡漠、头痛、头昏、视力模糊、尿量减少等症状。发生低颅压时,应取平卧位,减少脑脊液流失,同时静脉补液。
7.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颅底骨折病人一般表现为两种心理状态:出现脑脊液外漏、颅神经损伤等症状时,病人大都十分恐惧;而轻症病人对疾病缺乏足够的重视,表现为不以为然。在住院治疗期间,需长时间卧床,日常活动受到限制,治疗费用高,病人往往出现焦虑、烦躁情绪,护士要做好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使病人了解颅底骨折的相关知识,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气郁质是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类型。
其形成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先天禀赋,如父母一方或双方为气郁质,可遗传给子女,或母亲在怀孕期受到强烈的惊吓,或遇到重大的心灵创伤,引起母亲的气机失调,进而引起腹中胎儿气机郁滞,形成先天性气郁质;
二是后天失养,如长期不良情志刺激也是形成气郁质的主要因素。
形体偏瘦是气郁质的辨识要点之一,是由于日久气郁化火,耗伤气阴,机体失养而致形体偏瘦。
敏感、多疑、脆弱而又有不爱吃饭、食欲减退的症状,也是气郁质在饮食方面的表现,气机郁滞,运化失司,故见食欲减退,不爱吃饭。
睡眠不好究其根本是气郁质导致的,气郁化火,热扰神魂,则睡眠较差。
气机郁滞,经气不利,故伴有胸闷胁胀,或走窜疼痛,喜欢常舒气;气郁不能行津,津聚为痰,或气郁化火,灼津为痰,搏结于咽喉,可自觉咽间有异物感,痰多。
气机郁滞,肠道动力不足,肠蠕动变慢所致,打嗝、食欲不振也因气机郁滞,胃蠕动变慢所致。
肺炎球菌性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治疗包括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支持治疗:肺炎患者应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适当增加饮水量,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防止休克。
2.药物治疗:肺炎球菌性肺炎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首选青霉素G类药物如苄星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或感染耐青霉素菌株者,还可选用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等药物。
3.手术治疗:并发脓胸的患者还可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必要时可静脉补液。肺炎球菌性肺炎患者平时要注意多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