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
维生素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它们对于我们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维生素的长期使用安全性,很多人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有些人认为,维生素是“越多越好”,长期大量服用可以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维生素分为两类: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群和维生素C,这些维生素体内不能储存,多余的会随尿液排出体外。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这些维生素可以在体内储存,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体内积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对于水溶性维生素,虽然体内不能储存,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摄入。过量的维生素C可能会导致腹泻、皮疹等症状;过量的维生素B群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如手脚麻木、走路不稳等。
而对于脂溶性维生素,长期过量摄入则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例如,维生素A的过量摄入可能导致皮肤干燥、脱发、肝损伤等;维生素D的过量摄入可能导致高钙血症,出现恶心、呕吐、心脏病等症状;维生素E的过量摄入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风险;维生素K的过量摄入可能影响抗凝血药物的效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使用维生素呢?
首先,我们应该从饮食中获取维生素。均衡的饮食可以提供我们所需的各种维生素,而且不容易出现过量摄入的情况。例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肉类和全谷物是维生素B群的良好来源;鱼类和奶制品是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
其次,如果需要补充维生素,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同的人群,如孕妇、老人、患病者,他们的维生素需求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补充维生素。
总的来说,维生素是必需的营养素,对我们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也需要明白,维生素并非“越多越好”,长期过量服用可能会带来一些健康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饮食中获取维生素,如果需要补充维生素,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便血,医学上将肉眼能见到的便中带血称为显性便血,肉眼见不到的则称为大便潜血。便血可能是消化道癌症的一个征象,有时还是早期癌的唯一的征象。
看得见的:黑便
除滴在大便表面的血液之外,便血最常见的形式是黑便。消化道出血后,流出的血液在食管、胃至肠道内分解出铁,与细菌产生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而呈黑色。当出血量在 50~70 毫升(一小茶杯)以上时就可出现黑便;而大便黑亮像铺马路用的那种柏油时,说明出血量在 100~500 毫升(一碗至一瓶)左右,如果连续 3~4 天解柏油样大便,说明出血量可能达到 1000 毫升以上,即血液总量的 1/4 左右,病人也许开始出现休克了,需要立即送医院急诊。
看不见的:潜血
潜血是失血量过小或血液已被分解而无法肉眼辨别的便血,必须通过“大便潜血实验”才能发现,但潜血不代表出血量少,一些上消化道(比如胃、胆道)大出血的病人,虽然出血量很多,但血液在从食道到肛门这个长途旅程中已经被消化液分解成各种碎片了,只有通过潜血实验才能找到它的蛛丝马迹。
一般来说,1 天的消化道出血量在 5 毫升(一试管)以上,潜血即可呈阳性,而大便颜色可毫无改变。 需要提醒的是,潜血实验弱阳性(检验单上一个“+”),并不一定是便血,饮食中的动物肉(主要是红肉)、血(肉、血中的铁同样可以在人体肠道内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或服用含铁的药物,也可以造成潜血的假象。此外这些食物或药物服用过多时,还有可能造成“假黑便”,多呈暗灰、暗黑色,不会伴发其他任何不适症状。
现代人饮食规律,匆忙解决的早餐,必点外卖的午餐,大鱼大肉的晚餐。一个疫情让大家本不规律的饮食和膳食结构,变得更加糟糕。很多人选择在晚上吃很多高油高脂的东西,忽略自己一天内的前两餐。并且根据调查,平均每天摄入最多的,就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每天喝和奶或者吃奶制品的人,没有达到推荐量,并且优质蛋白的摄入,更是质量不过关和量不够的。
膳食不均衡,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肠胃受损
首先饮食上不注意规律,饥一顿饱一顿,打乱肠胃的生物节律。其次,长期养成的不吃早餐的习惯,会让胃酸分泌过多,损害胃黏膜。若是在食物上还没有注意健康卫生,感染细菌,极易诱发炎症和胃部溃疡,
另外,减肥的人群最忌暴饮暴食,不仅会让胃扩张,还会伤害肠道功能。
营养不均衡
膳食结构没有合理安排,就会造成身体的营养补充不完全,身体没有得到足够的能量,不仅会造成内部器官的损伤,还会影响外观上的颜值,皮肤变得干燥黯淡,经常性的贫血和细胞逐渐老化,缩减寿命。
调查也显示,膳食结构不当的人,骨骼的密度偏低,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现象。
便秘痤疮
正常规律的饮食情况下,人才会自然的排便,但若是体内没有食物排出或是进食混乱,则就会让身体代谢下降,结肠映射作用失调,导致便秘。长期的便秘,身体的宿便产生的有害物质,危害到皮肤,诱发痤疮。
肥胖或消瘦
长期的油腻食物,像烧烤火锅这样的饮食,吃完就躺或者就坐下,就会导致腹部堆积脂肪。消化能力日渐下降,脂肪堆积,体型逐渐就失去控制,发胖。
而若是长期不摄入蛋白质,吃很少的肉类或者蛋奶,则会导致营养失衡,能量逐渐不足,消耗身体的其他营养物质,身材逐渐消瘦。免疫力下降,更容易低血糖。
蛋白质对身体的三大益处
益处一:帮助增加免疫细胞,抵抗外来物质的侵袭。
益处二:蛋白质可以增进代谢,运动后有利于增加肌肉含量,消耗脂肪,减轻体重。
益处三:降低中心肥胖,缓解心血管健康。
蛋白质没吃够,4招科学补充:
优质的蛋白质
在优质的蛋白质里,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种类,并且和人体的蛋白质相似,更容易吸收和利用。可以经常多吃鸡肉、鸡蛋、奶制品和虾鱼类食物。
足够的蛋白质
每个成人,每天最好摄入优质蛋白的含量,是自己体重公斤数乘1克的量,优质蛋白的量,占到自己蛋白摄入的40%左右,老人的话则建议50%。每天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持正常的身体代谢水平。
简单的蛋白质来源
同样的食物,不同的制作方式,就可以让其的热量不同。同样的优质蛋白,加了糖和油就会破坏营养,并且容易长胖。比如糖醋排骨和炸鸡,并不是恰当的摄取蛋白质的来源。
择优吃蛋白质
先吃优质的蛋白质,再摄入非优质的蛋白质,足量和质量好的蛋白质更能补充身体的营养,让饮食更加均衡,并且更容易饱腹。
按照上面的标准,蛋白质中的优质来源则是热量低,营养高的蛋白质,更适合补充身体的营养。因此。平常要少油多蒸煮的方式,吃水产品或瘦肉,来满足身体需要。正确的饮食结构,才是帮助身体健康的基础,日常很难改变饮食结构的人,也可以选择蛋白类补充剂。
医生会分身术,你受得了吗?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的天气由寒转暖。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升发,同时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升发,在此时特别应该注意养护好我们体内的阳气。晒太阳正是补充阳气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黄帝内经》很早就告诉我们春天要养阳气。中医认为,晒太阳不仅可以温煦体内的阳气,强健骨骼,同时还可以降低某些疾病的发病率。晒那里、什么时间晒效果更好呢?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全身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是百脉会聚之处。晒太阳时,一定要让阳光晒过头顶,最好能晒到正午的阳光,也就是 11 点到 13 点之间。我们平时可以选择在午饭后,到室外让阳光洒满头顶,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民间有句俗语“养背就是养全身”。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背部分布的基本都是人体的阳经,避风晒背,能暖背通阳,疏通背部经络,对心肺大有裨益,还可起到补充人体阳气的作用。如果背部受冷,则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经络入侵,伤及阳气而致病,年老体弱或久病虚损之人易旧病复发,并加重病情。
我们可以选择在上午 10 点至 15 点晒背。初春天气比较凉,晒背时一定要避风,做好防寒保暖。晒背的时间可长可短,一般每次半小时即可。
人体内正常的脏腑功能靠阳气来支撑,平日空闲的时候,我们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多晒晒太阳,使阳气充盈,抵抗疾病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由于缺乏凝血因子,血液就不容易凝固,从而引起出血性疾病。包括甲、乙、丙型,在我国最常见的类型为甲型,乙型次之,丙型很少见。4月17日为每年一次的“世界血友病日”。血友病是一个值得准父母重视的疾病,只有了解它,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防治。
一、血友病的遗传方式
首先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特征就是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有一个出血的倾向,重症的患者没有明显外伤也可以出现自发性出血。他是一种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先天性凝血因子八缺乏是典型的性联隐性遗传,有女性传递,男性发病,控制因子八凝血成分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患病的男性与正常的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均是正常的,女性为传递者。正常男性与传递性的女性婚配,其子女中男性有一半就是患者,女性半数为传递者,患者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所生的男孩有半数都是血友病,所生的女孩半数为血友病,半数为传递者,30%的患者没有家族史,其发病可能与基因突变是有关系的。
二、血友病影响正常生活吗?
血友病的主要表现是出血,患者终身有轻微损伤或手术后长时间出血的倾向。根据出血轻重与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的水平,将本病分为4型:重型、中间型、轻型和亚临床型。其中重型常在2岁以前就出血,在婴儿开始学爬、学走后出现出血症状,甚至结扎脐带时出血不止。出血部位多且严重,常有皮下、肌肉及关节等部位的反复出血,关节内血肿畸形多见。中间型起病在童年时期以后,以皮下及肌肉出血居多,亦有关节出血,但反复次数较少,严重程度也轻于重型。轻型出血多在青年期,由于运动、拔牙或外科手术后出血不止而被发现,出血轻微,可以正常生活,参加运动,偶尔发生关节血肿。亚临床型只有大手术后才发生出血,实验室检查可以证实为本病。
一般而言,凡出血症状出现越早,病情越重,随年龄的增长,出血症状可逐渐减轻,有时可出现无出血症状的缓解期。出血可在创伤后数小时或数天后发生,也可在创伤或手术后即渗血不止。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