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
展开更多
平台服务指南-京东互联网医院
你想成为“品牌医生”,传递个人的价值主张吗?想创作健康科普知识,让更多的人认识你吗?
参与京东医生IP打造项目,免费为您更好地在新媒体平台打造个人IP。第一期我们开放100个免费名额,为您点对点,手把手的帮您生产内容,打造个人形象。优异者还有机会获得平台的优先曝光及赞助。
一、为什么要打造医生个人IP?
打造医生个人IP可以为医生带来流量,增加行业竞争力。
在体制内也可以增加医生话语权,在体制外医生也会更受市场的欢迎。
对于“网红”医生,各地患者会慕名而来寻求问诊,逐渐突破地域限制,服务更多患者。
二、加入京东医生IP打造,解决您的后顾之忧
1. 京东健康具有多个内容展现渠道,京东商城内资源位、京东直播间、快手、B站、今日头条、公众号等多渠道部署,累计粉丝数千万;与北京电视台《我是大医生》栏目长期合作,合作医生有机会参与节目录制,全方位打造医生形象。表现优异者,平台择优给予各类型内容/商业合作机会。
京东
快手
More
2. 京东健康与快手健康达成官方战略独家合作,扶持力度大, 可在医生的视频等处植入医生的个人诊室链接,为医生合规合理地转化您的个人患者资源。
3. 在医生IP打造过程中,无硬性要求,不推产品,不做植入,不参与分成,医生无后顾之忧。同时,有机会为医生推荐靠谱的平台、药企合作项目,帮助医生获得合理的阳光收入。
三、京东医生打造计划可以为你做什么?
全媒体多渠道传播
医生IP以全媒体多渠道进行投放,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
高质量的内容
根据医生喜好及专业方向,全方位把控内容质量,避免流于形式,呈现出一个有维度有温度的医生形象。
专业的团队指导
无论是视频录制剪辑,还是文章后台推送,我们会提供专业指导及专人维护服务。
最重要的是,
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
四、期望符合以下条件的医生加入我们!
招募对象
公立医院医生
招募科室
不限(倾向科室:心理科、儿科、妇产科、男科、皮肤与性病科、中医科)
需要有粉丝基础吗?
不需要,只要您从现在有时间、也有意愿进行主题视频拍摄,无论您是否有粉丝基础,甚至是还未开通账号,都可以加入我们!
如果您已经运营一段时间账号,苦于没有思路拍摄新题材或者播放量迟迟涨不上去,都欢迎加入我们!
快来报名京东医生IP打造计划,
实现从0-10的突破!
填写报名表后,大约在48小时内会有工作人员加您的微信,请注意通过。
接受强化骨髓抑制化疗的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以及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儿童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生风险增加,在这些患者中,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最常见。侵袭性真菌病会造成癌症治疗延迟以及治疗相关死亡风险增加。系统性抗真菌预防是降低侵袭性真菌病发生风险的有效途径。
近日,国外肿瘤科相关专家小组制定了系统性抗真菌预防治疗的临床指南,针对的目标患者是正在接受化疗的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0-18岁),或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儿童和青少年。
建议1
正在接受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儿童和青少年,预计会有持续性的显著中性粒细胞减少,应接受系统性抗真菌预防。基于证据发现,侵袭性真菌病(IFD)发生风险较高的患者,系统性抗真菌预防的益处更大。
建议2
对于IFD发生风险高的新诊断和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和青少年,可考虑进行系统性抗真菌预防。
建议理由: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IFD发生风险受到治疗方案和治疗阶段的影响,也受到疾病缓解状态、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糖皮质激素剂量和给药时间的影响。专家组认为可能存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儿童患者亚组,这一亚组更能受益于系统性抗真菌预防。然而,专家组无法确定不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人群的IFD基线发病率数据,从而无法得出更具体的建议。专家组同时认为,高风险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策略正在发生改变,例如,免疫疗法正在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与传统的骨髓抑制化疗相比,免疫疗法相关的IFD发生风险可能更低。
建议3
对于IFD风险低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和青少年,不建议常规进行系统性抗真菌预防。
建议理由:
对于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儿童和青少年,可以根据以下情况推断IFD是否为低风险:无相关风险因素(如持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不同治疗方案和治疗阶段观察到的IFD发生率。举个例子,这类患者可能包括正在接受维持化疗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建议4
对于IFD风险低的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如大多数的淋巴瘤和实体瘤儿童患者,不应常规进行系统性抗真菌预防。
建议理由:
在IFD发生风险低的儿童患者中,系统性抗真菌预防的益处很小,而且副作用、费用和治疗不便等风险超过了益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应常规进行系统性抗真菌预防。需要强调的是,某些淋巴瘤和实体瘤患者是IFD高风险患者,如 晚期Burkitt淋巴瘤和一些脑瘤婴儿患者。因此,在决定哪些人群应进行抗真菌预防时,必须考虑到患者和治疗的个性化危险因素,而不能仅依靠是哪一种疾病。
建议5
接受异体HSCT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因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采用全身免疫抑制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应进行系统性抗真菌预防。
建议理由:
专家组认为,异体HSCT植入前和GVHD全身免疫抑制治疗期间,是两个不同的时期,IFD的风险都会增加。证据显示,采用系统性抗真菌预防, HSCT受者的IFD风险降低获益要大于化疗患者。亚组分析显示,在HSCT受者中,抗真菌预防可显著降低真菌感染相关死亡率。不过要注意的是,成人患者的数据比较清楚,但由于移植方法不同,这些证据可能不太适用于儿科患者。
建议6
在接受自体HSCT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不应常规进行系统性抗真菌预防。基于证据可以推断出自体HSCT的IFD风险较低,因此,不建议对这一人群进行系统性抗真菌预防。
建议7
如果有必要进行系统性抗真菌预防,应使用针对霉菌的活性药物。
建议理由:
试验显示,霉菌活性药物相比氟康唑,显著降低IFD和霉菌感染的发生,并降低真菌感染相关死亡率,虽然霉菌活性药物的副作用更多,但专家组认为益处大于副作用风险。在霉菌风险足够低的情况下,氟康唑可能是一种合适的预防选择。
建议8
在选择霉菌活性药物时,可以选择棘白菌素类或针对霉菌的唑类抗真菌药。
建议理由:
对于13岁以下的儿童,建议使用 棘白菌素、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可基于疗效、不良反应和儿科用药信息来选择。在所有药物都可用的情况下,根据副作用特征,棘白菌素或伏立康唑更优,当这两类药物都不可用时,可以使用伊曲康唑。泊沙康唑也可用于13岁及以上的患者。使用唑类抗真菌药时,应同时对治疗药物进行监测。
建议9
不要常规使用两性霉素作为系统性抗真菌预防药物。研究显示,两性霉素在降低IFD发生风险方面,疗效不如氟康唑,而且会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此外,两性霉素的不同给药方式(每日 vs非每日),疗效也没有差异。
建议10
如果有必要进行系统性抗真菌预防,可考虑在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期间(或预期发生时)给药。对于异体HSCT受者,可考虑在GVHD全身免疫抑制治疗期间给药。
总结
系统性抗真菌预防非常重要,因为IFD会对儿童癌症患者和HSCT受者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如果有必要进行系统性抗真菌预防,专家组建议使用霉菌活性药物(棘白菌素类或针对霉菌的唑类)。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到当地真菌流行情况、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如果上述药物都可用,棘白菌素在副作用和肝毒性方面可能更有优势。但是当考虑到口服和方便性时,唑类药物更受欢迎。
参考文献:
J Clin Oncol. 2020;38(27):3205-3216.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卢秀玲,毕业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在某知名医学网站担任医学总编辑,负责过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多个频道的内容产出。
自1946年以来,腹膜透析(PD)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性肾损伤(AKI)。近年来,随着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引入体外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导致腹膜透析的使用迅速减少,但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CRRT在腹膜透析上有绝对的优势,即使与常见的间歇性血液透析相比(IHD),腹膜透析仍被许多临床医生认为是治疗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合适方式。最近的研究表明,与其他体外方式相比,使用腹膜透析的存活率相当。除此之外,急性腹膜透析不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操作,心血管疾病患者血压的稳定性也更好。以下就腹膜透析常见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问题1: PD是治疗急性肾损伤的合适方法吗?
PD应被视为在所有情况下治疗急性肾损伤的合适方式(1B)。在治疗急性肾损伤方面,腹膜透析比体外治疗更有优势。但是,临床上一直认为腹膜透析不能获得足够的清除率,常担心接受PD治疗的患者的预后不佳。近期的指南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并列为1B建议,即急性腹膜透析是治疗AKI的合适方式。指南中还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将腹膜透析与危重患者的连续静脉血液透析滤过进行比较,并显示出改善腹膜透析生存率的趋势。并得出以下结论,不论是基于中度(死亡率、肾功能恢复)、低度(感染性并发症)或非常低的确定性证据(纠正酸中毒),腹膜透析和体外治疗AKI之间可能几乎没有或没有区别。体外治疗的液体清除率和每周输送的Kt/V可能更高。
问题2 : PD导管如何选择?
近年来,开发了很多新型的腹膜透析导管用于预防腹膜透析导管并发症,如导管尖端移位、腹膜渗漏、腹膜炎、出口部位感染和导管卡塞。尽管有许多创新的设计,目前临床上仍最常用Tenck-hoff导管,放置在骨盆深处,远离大网膜,并提供一个容易看出口位置。
Tenck-hoff导管优于刚性导管,其有更大的内腔直径和侧孔,从而达到更好的透析液流速和减少阻塞,另外其泄漏和腹膜炎的发生率也较低。如果患者急性治疗过后仍没有恢复肾功能,Tenk-hoff导管也可用于慢性透析,不需要新的植入管。
当Tenck-hoff无法应用时,可以选择刚性替代导管,但是其腹膜炎、出血、肠或膀胱穿孔、阻塞以及透析液泄漏的概率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具体优缺点见图1),因此建议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使用。
图1(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
问题3 如何选择导管的置入方法
PD导管的经皮置管手术与腹腔镜和开放的外科手术技术相比(具体见图2),创伤更小,费用更低,但需要术者有更高的技术水平。经皮置管肠穿孔的风险增加,肥胖患者成功率也会降低,如考虑手术难度较大,应考虑外科手术插入。有文献记载,283经皮与104个手术插入导管相比,两种方法之间的泄漏发生率(6%vs10%,p=0.18)和引流不畅率(21%vs.23%,NS),腹膜炎发生率(4%对13%,P = 0.009),从数据对比看,经皮置管术有一定的优势。
腹腔镜置管术优于开腹手术的优点是所需切口相对较小,并且能够缝合端口部位,从而降低急性腹膜透析患者的渗漏风险。
建议临床上首选经皮插入腹膜透析导管,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实际原因,急性AKI的患者透析开始时间应越短越好,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往往准备时间过长,对后续的肾功能保护有不利影响。
图2(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
问题4 抗生素如何应用?
无论何种置管术,都增加了后续腹膜炎的风险,在患有多器官衰竭和休克的患者中,往往需要在重症监护室的床边进行置管,虽然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但床边插入,仍有一定的风险会导致腹膜炎的出现,首选预防性抗生素为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类,具体还要根据局部细菌敏感性、手术时间和可用性来选择。
问题5 是否采用自动循环设备辅助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自动循环机已广泛用于急性肾损伤的腹膜透析,然而,循环机器价格较贵,不能广泛应用于所有患者,同时,自动体外循环仪的固定液压抽吸可能会加重导管中的机械阻塞,降低流速,而且统计数据显示其与手动系统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问题6 选择成品透析液还是配置透析液?
商用成品透析液按照较高标准生产,严格无菌,并有一套监控细菌和污染的方法。本地制备的透析液具有潜在的污染和混合错误风险,可能会危及生命。所以如果有条件,建议采用成品的透析液,可避免潜在风险,如必须制备,应严格无菌并采取至少双人操作,可减少混合错误及污染风险。
图3(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
问题7 如何确定透析剂量?
对于急性肾损伤患者最合适的腹膜透析剂量仍有争议,到目前为止,所有结果研究都测量了每日/每周Kt/V评估充分性(图3)。尿素是一种小分子,因此快速平衡,快速循环会给人以足够清除的印象。较大分子(磷酸盐、细胞因子等)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达到平衡,因此需要更长的停留时间来达到平衡,如钾和碳酸氢盐水平提高到不危及生命的水平,就需要优化停留时间,使停留时间接近4小时。
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对比了大容量腹膜透析与长期间歇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预后进行了比较。长期腹膜透析组和大容量腹膜透析组在急性肾损伤的性别、严重程度评分和病因方面相似。脓毒症的出现有统计学差异的趋势(PHD组为62.3%,而HVPD组为44.9%;p=0.054)。
图4(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
总的来说,在初始24-48小时的急性Pd期间,需要基于临床环境确定循环时间的持续时间(图4)。在前24-48小时内可能需要短循环时间,循环时间为1-2小时,以纠正尿血症,高钙血症,流体过载和/或代谢酸中毒。此后,根据临床环境,循环时间可以增加到4-6小时。为了治疗或避免液体过载,可以通过提高葡萄糖浓度和/或缩短循环时间来增加超滤。当患者处于正常容量时,应调整葡萄糖浓度和循环时间,以确保中性体液平衡。
参考文献:Perit Dial Int . 2020 Dec 3 ISPD guidelines for peritoneal dialysis in acute kidney injury: 2020 update (adults)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简介:
陈刚,郑州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主攻慢性肾病相关基础理论,对急慢性肾衰、肾炎、自身免疫病均有较深入的研究,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
降血脂是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通过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或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9型抑制剂(PCSK9i)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临床获益已被充分证实。
胆固醇治疗研究者协作组(CTT)通过系统综述的方法评估了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的临床获益1。21篇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使LDL-C降低1.07mmol/L,每降低1.0mmol/L LDL-C 可使主要心血管事件降低21% (95% CI 19-23; p<0.0001)。CTT进一步评估了强化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发现:强化他汀治疗可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降低LDL-C 0.51mmol/L,每降低1.0mmol/L LDL-C可进一步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28%(95% CI 22-34; p<0.0001)(见下图)。
图源:Efficacy and safety of more intensive lowering of LDL cholesterol: a meta-analysis of data from 170 000 participants in 26 randomised trials
依折麦布是一种非他汀类的降脂药物,通过靶向作用于 Niemann-Pick C1-like 1 (NPC1L1) 蛋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可进一步降低 LDL-C 23%-24%。为了考察依折麦布能否能否降低心血管事件,IMPROVE-IT研究2纳入18,144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阿托伐他汀40mg联合依折麦布10mg)和他汀单药治疗组(阿托伐他汀40mg联合安慰剂)。治疗期间,联合用药组LDL-C控制水平为53.7mg/dL,而他汀单药治疗组为69.6 mg/dL。随访7年后,联合用药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2.7%,而辛伐他汀单药治疗组为 34.7%(HR 0.936,95% CI 0.89-0.99)(Kaplan–Meier曲线见下图)。两组间肌肉、胆囊和肝脏系统不良反应及癌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图源:Ezetimibe Added to Statin Therapy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依洛尤单抗是一种已在我国上市的PCSK9i。在FOURIER研究3中 ,27,564 名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且LDL-C≥70mg/dL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被随机分为依洛尤单抗组(每两周 140 mg或每月420 mg)或安慰剂组。主要研究终点是由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因不稳定心绞痛或冠脉血运重建住院的复合终点。次要研究终点是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中风的复合终点。
经过48周的治疗,依洛尤单抗组LDL-C水平从92mg/dL降至30mg/dL(中位数),与安慰剂相比下降59%(P<0.001),同时,依洛尤单抗显着降低了主要研究终点(9.8% vs. 11.3%;HR 0.85;95% CI 0.79-0.92; P<0.001)和次要研究终点(5.9% vs.7.4%; HR 0.80;95% CI,0.73 - 0.88;P<0.001)发生率(见下图)。
图源:FOURIER Steering Committee and Investigators. Evolocumab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为了了解美国ASCVD患者LDL-C控制情况,Cannon CP等人开展了前瞻性的观察性研究GOULD4。该研究共纳入2016.12-2018.07期间符合纳排标准的ASCVD患者5006名,依据患者情况,将其分为三组:(1)PCSK9i组(接受了PCSK9i治疗);(2)LDL-C≥100mg/dL且未接受PCSK9i组;以及(3)LDL-C水平70-99mg/dL且未接受PCSK9i组。经过2年的治疗,仅有17.1%的患者接受了强化降脂治疗。在LDL-C≥100mg/dL及70-99mg/dL患者中,分别有22.4%和14.4%的患者接受了强化降脂治疗,6.4%和6.3% 的患者增加了他汀的使用剂量;6.8%和4.5%的患者加用了依折麦布;6.3%和2.2%的患者加用了PCSK9i。91.7%的PCSK9i的患者在两年后仍然接受PCSK9i治疗。在接受了血脂检测的患者中,LDL-C≥100mg/dL,70-99mg/dL以及PCSK9i组分别有21.0%、33.9%、52.4%的患者达到了LDL-C<70mg/dL的治疗目标。
虽然2018美国心脏病学会指南以及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最新指南均强调了ASCVD患者血脂达标的意义,但大部分血脂>70mg/dL的患者并未得到强化降脂治疗,三分之二的患者血脂仍然高于控制目标。相信这种情况在我国也同样存在,血脂达标仍将是未来我国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Baigent C, Blackwell L, Emberson J, et al. Cholesterol Treatment Trialists’ (CTT) Collaborati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ore intensive lowering of LDL cholesterol: ameta-analysis of data from 170,000 participants in 26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2010;376(9753):1670-1681.
2. Cannon CP, BlazingMA, Giugliano RP, et al. IMPROVE-IT Investigators. Ezetimibe added to statin therapy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N Engl J Med 2015;372(25):2387-2397.
3. Sabatine MS, Giugliano RP, Keech AC, et al. FOURIER Steering Committee and Investigators. Evolocumab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7;376(18): 1713-1722.
4. Cannon CP, Lemos JA, Rosenson RS, et al. Use of Lipid-Lowering Therapies Over 2 Years in GOULD, a Registry of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US. JAMA Cardiol 2020. doi: 10.1001/jamacardio.2021.1810. Online ahead of print.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简介:李丹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研究方向为循证药学。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同时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最佳用药参考。
新生儿双侧永久性严重听力下降的患病率约为1.1例/1000新生儿;每1000名新生儿中可能还有1-2名发生双侧轻至中度听力下降或单侧听力下降。由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策略的实施,目前听力下降检测出的年龄已大大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还会因多种病因失去听力,例如颞骨骨折、耳毒性药物、遗传性听力损失的延迟发作等,据估计,18岁以前儿童的听力下降患病率高达18%。早期识别儿童听力下降,进行早期干预,包括使用助听器和强化言语治疗,可带来更好的结局。
先天性听力下降
永久性先天感觉神经性和混合性听力下降的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颞骨结构异常和遗传原因。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导致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也很常见。先天性感染,包括梅毒和风疹,也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风疹曾经是先天性感觉神经性耳聋的最常见病毒原因,现在由于孕妇接种疫苗而变得罕见。
许多解剖异常也与遗传原因有关,包括腮-耳-肾综合征和CHARGE综合征。腮-耳-肾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前瘘管、鳃裂发育异常、肾发育不良等。CHARGE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眼残缺、心脏病变、后鼻孔闭锁、生长发育障碍和/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性腺发育不良、耳畸形和/或耳聋。
听力下降的发生率在早产儿中有所增加,并随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而发生率下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1.2%至7.5%的婴儿会出现听力下降;出现以下情况时,NICU相关听力下降发生率会增加:高胆红素血症,败血症,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长时间机械通气,耳毒性药物,使用体外膜肺氧合等。
迟发性听力下降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听力、说话或交流有些问题,需考虑到迟发性听力下降的可能性。如果存在围产期危险因素,例如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或体外膜肺氧合,也可能发生迟发性听力下降。超过119个基因与感觉神经性或混合性听力下降有关。其中,综合征占所有遗传原因的30%,常与迟发性或进行性听力下降有关,包括Pendred综合征,Usher综合征和Alport综合征。
Pendred综合征是遗传性感觉神经性听力下降的最常见综合征,与甲状腺功能不全、甲状腺肿、前庭导水管增大和Mondini内耳发育不全有关。 Usher综合征也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3种临床类型,可基于听力下降程度、前庭功能障碍和视力丧失发病年龄进行分型。 Alport综合征通常在儿童晚期发现,可出现肾功能衰竭、眼部异常和进行性感觉神经性听力减退。
一些非综合征性隐性基因也与进行性感觉神经性听力下降有关,这些儿童可能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表现正常,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进行性耳聋。这些基因包括GJB2,MYO15A和STRC。进行性听力下降的常染色体显性基因包括TMC1和KCNQ4。
先天性感染后也可能发生迟发性听力下降。基于既往报道,产前暴露于弓形虫病、风疹、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梅毒等是先天性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但是,这些微生物的流行病学已经改变,在许多国家,已剩下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是造成迟发性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所有新生儿中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病率为0.4%至2.3%。在确诊为先天性听力下降的婴儿中,有6%至7%有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但是,高达43%的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正常,随后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出现感觉神经性听力下降。
前几年爆发了寨卡疫情,数据显示,先天性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听觉丧失。2019年对包含巴西、哥伦比亚和美国266名寨卡感染婴儿和儿童在内的10篇文章进行分析发现,听力下降发生率范围为6%至68%。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进行性听力下降的可能性,并更加明确听力下降的实际患病率。
获得性听力下降
出生后的获得性听力下降的原因包括创伤、感染、耳毒性药物使用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儿童听力下降中,大部分是由于获得性病因引起的。在导致儿童听力下降的可预防病因中,世界卫生组织将31%归因于感染,17%为产后并发症,4%为母婴使用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8%为其他原因。
创伤可能导致传导性、混合性或感觉神经性听力下降,具体取决于颞骨损伤的部位和类型。鼓膜穿孔或听骨链损伤可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颞骨骨折可损伤耳蜗、耳蜗神经或引起淋巴管瘘,这通常会导致严重的感觉神经性听力下降。颞骨震荡伤而没有骨折,也可能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感觉神经性听力下降。
感觉神经性听力下降的感染原因包括麻疹、腮腺炎、水痘带状疱疹、莱姆病、细菌性脑膜炎等。与接种疫苗的儿童相比,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更容易患麻疹和腮腺炎并伴有听力下降。莱姆病可导致听力下降,但较罕见且可以治疗。听力下降常见病因为细菌性脑膜炎,可能是进行性的,最常见的是肺炎链球菌感染。
已知具有耳毒性并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的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抗肿瘤药(尤其是顺铂)、袢利尿剂;其他药物,例如水杨酸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导致的听力损失通常是可逆的。密切监测药物剂量和血清水平可以减少内耳损伤的可能性。
自身免疫相关的听力下降原因包括局限于内耳的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或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例如Cogan综合征(间质性角膜炎、进行性听力损失和前庭功能障碍)。听力下降通常迅速进展,可能对免疫抑制剂有反应。
参考文献:
JAMA. 2020; 324(21):2195-2205.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李延龙,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专业方向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膝关节损伤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很常见,在与运动相关的损伤中,膝关节损伤是最常见的一种关节损伤类型。对高中运动员的研究发现,与男孩相比,青春期女孩的膝关节严重损伤的风险明显更高。
膝关节损伤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别:由急性、创伤性事件引起的损伤;由累积性、重复性微创伤引起的损伤,即所谓的过度使用所致损伤。询问病史通常可帮助临床医生确定患者是出现了急性损伤还是过度使用损伤。许多儿童和青少年的急性膝关节损伤是挫伤和撕裂伤,通常是自限性的,但有几种情况需要专门识别出来,以便正确治疗并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文总结了 儿童和青少年急性膝关节损伤诊断和处理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并强调了临床医生需要注意的特殊情况。
一般原则
在急性膝关节损伤中,体格检查时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应检查膝关节是否有明显的骨骼畸形或皮肤开口。是否存在膝关节积液是最重要的体格检查发现之一,膝关节积液代表有血肿,与单纯的软组织肿胀有明显的区别。 在急性损伤中,膝关节积液表明可能存在严重的损伤,包括骨折、半月板撕裂、韧带撕裂或关节脱位。
在有创伤性积液的9-14岁患者中,70%有严重的关节内损伤,最常见的三种损伤是髌骨外侧脱位、前交叉韧带撕裂和骨折。急性创伤性渗出物是进行放射检查和可能需进行更高级别影像学检查的指征。 高达56%的创伤性积液患者在普通X光片上可能没有明显的损伤表现,因此可能需要进行更高级的成像检查。
临床医生应评估患者的负重状态,并尽可能检查步态。如果患者不能负重,需要确认他们在仰卧时能否做直腿抬起的动作:证明有能力主动将直腿抬离手术台,就可以排除患者的伸腿机制被破坏的可能。应该对膝关节远端腿部进行全面的神经血管检查,如果神经功能不足或脉搏不可触及,应考虑到创伤性神经病变或急性腔隙综合征的可能,这两种疾病需要紧急转诊到骨科。
不同损伤类型的特殊考虑
股骨远端骨折
股骨远端骨骺骨折占所有小儿骨折病例的1%,但这类损伤带来的生长停滞风险很大,估计在40%到52%之间。在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患者中,高达22%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腿长差异超过1.5厘米。一项包含564例骨折病例的荟萃分析发现,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生长障碍的风险会增加:SH-I型骨折为36%,SH-II型骨折为58%,SH-III型骨折为49%,SH-IV型骨折为64%。 与非移位性骨折相比,移位性骨折导致生长停滞的风险显著增加,65%的移位性骨折被发现会导致生长障碍。
除了生长停滞外,股骨远端骨骺骨折还可能导致成角畸形、膝关节僵硬、创伤后关节炎,以及涉及腘绳肌和腓肠肌神经的神经血管损伤。这种生长的不平衡导致生长中的骨骼形成异常的角度,通常为外翻、内翻、屈曲畸形或反屈,这可能会导致明显残疾。
骨骺骨折通常需监测 6至12个月,以试图发现疾病进展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生长停止和成角畸形。如果怀疑生长停滞,磁共振成像是最敏感的工具,可以在早期发现骨骺线的形成。
胫骨近端骨折
胫骨近端骨骺骨折比股骨远端骨骺骨折少见。这些骨折可能会出现过伸性损伤,也可根据Salter-Harris (SH)分类系统进行分类,其中II、III、IV型骨折最为常见。这些损伤会使腘绳肌动脉和神经血管结构处于危险之中, 必须进行充分的体格检查确保神经血管状态完好。成角畸形和腿长不齐也是常见的并发症,胫骨骨折也 应随访观察6至12个月。
膝关节伸肌机制损伤
如果没有完整的膝关节伸肌机制,完成行走和站立在内的正常活动都将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做到。这一机制的组成部分包括髌骨、胫骨结节、股四头肌、股四头肌肌腱和髌骨肌腱。在骨骼不成熟的青少年中,也有骨化中心和未融合的骨骺,在受伤时膝关节周围产生的拉力作用下,可能会继发性失效。 伸肌机制损伤包括髋关节袖套状撕脱骨折、胫骨结节撕脱损伤和髌骨脱位。
髌骨袖套样骨折
这是儿童特有的髌骨骨折,有一广泛软骨呈袖套状自髌骨主体上拔出,一薄层骨组织同时被拔出。髌骨骨折总体上比较罕见,骨骼不成熟患者中的发生率范围为<1%到2%。如果骨质碎片没有与关节软骨的放射状碎片一起剥离,则很容易在影像学检查中漏掉这种损伤。
诊断时需要保持较高的怀疑度,可以根据损伤机制、渗出物是否存在和直腿抬高试验中伸直机制的受损来进行评估。当怀疑有这种损伤时,即使放射学检查正常, 磁共振成像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胫骨结节撕脱骨折
由于胫骨骨骺闭合,胫骨结节特别容易被股四头肌强力收缩撕脱。这一损伤应与 Osgood-Schlatter病或胫骨结节骨骺炎相区别,可以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区别。胫骨结节撕脱骨折很少见,但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高达10%的患者主要并发症是急性室间隔综合症,需要紧急进行筋膜切开术。 漏诊或延迟诊断可能导致严重残疾。
髌骨脱位
髌骨脱位有时会出现大量积液,通常是由于脱位或半脱位事件导致髌骨软骨骨折所致。在MRI上可以看到骨软骨碎片,但在X光片上往往看不到。 存在骨软骨碎片是转诊到骨科的一个指征。前交叉韧带撕裂通常也会出现积液,并可能出现与髌骨脱位类似的表现。 应注意通过体格检查或磁共振成像排除前交叉韧带断裂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JAMA Pediatr. 2021;175(6):624-630.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梁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疾病预防和流行病学。
酱油,是人们在烹调时最常用到的调味品之一,无论炒菜、做汤、又或者是凉拌等,各种菜品都离不开酱油的协同调味作用,可以说酱油是厨师们或者家庭掌勺者们离不开的好帮手,有着重要的增色、添鲜作用。但是,在市面上混的“风生水起”的食品谣言也来了,有传言说吃酱油会让皮肤变黑;有传言说受伤的人吃了酱油连伤口都会长成黑的。听了这些传言之后,酱油如果有眼泪,也应该是泪流满面了吧。好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重新认识一下感觉自己比窦娥还冤的酱油吧。
酱油的真相
酱油,是我国人民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传统调味品,颜色呈红褐色,且有特有的酱香,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酱油是由蛋白质、淀粉原料发酵而成,这些发酵原料一般包括大豆、豆粕、小麦、麸皮等,所以酱油中含有氨基酸、B族维生素、糖、有机酸、醇、酚以及棕红色素等多种物质,无论是炒菜,还是调拌饺子馅儿时放一点,既能起到调色的作用,又能增加香气和鲜味。市面上销售的酱油,除了上述的发酵原料外,还包括食盐,所以酱油中其实是含有一定量隐形盐的,在炒菜或者拌馅时,如果放了酱油可以少放一点食盐。
人的皮肤为什么会变黑
人的皮肤中存在一种黑色素细胞,其中含有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下,会产生一种叫“黑色素”的物质,这种黑色素产生的越多,人的皮肤的肤色就会越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皮肤变黑”。人们皮肤中黑色素量的多少,不但取决于酪氨酸的多少和酪氨酸酶的活性,还与人的遗传基因、太阳光的照射等情况关系密切。
之所以会有“吃酱油会让人的皮肤变黑”的传言,主要是因为酱油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当然也有一定量的酪氨酸。的确,酱油中含有部分酪氨酸,但是仅凭此点就断定“吃酱油会变黑”是不科学的,因为酪氨酸的含量再多,如果酪氨酸酶的活性不够,也不能产生黑色素,而酪氨酸酶的活性绝对不是吃酱油多少能够决定的。再者,含有酪氨酸的食物有很多,它是蛋白质的构成单位之一,所以几乎所有蛋白质食物都有这种氨基酸,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牛奶。牛奶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也是非常常见的食物,但也没见有人说喝牛奶会让人变黑,不是吗?
伤口变黑与酱油也没有半毛钱关系
皮肤变黑与酱油没有关系,伤口的颜色变深与酱油其实也没有什么关系。伤口的愈合其实是细胞的增生活动,人体内的细胞是有寿命的,在细胞不断的死亡和分裂增殖的过程中,人体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当身体因出现伤口而改变了那个身体部位原有的状态时,细胞就会不断增生,随之新的组织也会开始不断的分裂、愈合,从而对伤口除做着修复工作,直至其愈合。在伤口愈合的整个过程当中,会出现色素的沉淀,从而使伤口处的颜色表现的比较深沉,与吃不吃酱油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