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林口县古城镇中心卫生院

林口县古城镇中心卫生院

简称:

非公立 一级医院
医院介绍

林口县古城镇常新街中段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张庆文
张庆文

主治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
患者评价

展开更多

问诊记录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1、土豆祛痘法:
    土豆洗干净,切片敷在脸上。土豆是祛痘简单快捷的方法,因为土豆有消炎的功效。刚长出来的痘痘敷一下,隔天就会见效。
    2、洁面型面膜的使用:
    清洁性质的面膜有清除毛孔脏污,对去除痘痘有很大的功效,每周2次左右,有深层祛痘的功效。

  • 失眠有多种分类,常见的有按病程、病因、程度、发生时间等进行分类。

    (一)按病程分:

    • 短期失眠:病程<3 个月。
    • 慢性失眠:病程≥3 个月。

    (二)按病因分:

    • 原发性失眠:缺少明确病因,或在排除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后仍遗留失眠症状,主要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
    • 继发性失眠:由疾病、精神、情绪、药物等因素所致的失眠。

    (三)按程度分:

    • 轻度失眠:年轻人多见,主要是以多梦、易醒的浅睡眠为主。
    • 中度失眠:主要是睡眠时间明显不足,多由各种因素引起入睡困难、易早醒、醒后难以再睡。
    • 重度失眠:多见于中老年人,患失眠时间在 6 个月以上,入睡困难、早醒、易醒或彻夜不眠,睡眠时间严重减少。

    (四)按失眠发生时间分:

    • 开始性失眠(入睡困难性失眠、起始失眠)。
    • 持续性失眠(反复易醒性失眠、间断性失眠)。
    • 早醒性失眠(睡眠早醒性失眠、终点失眠)。
    • 通宵不眠(整夜性失眠)。

    (五)其他:

    • 药物性失眠
    • 心理性失眠
    • 生理性失眠
    • 饮食结构不当所导致的失眠
    • 短暂性失眠
    • 急性失眠
    • 亚急性失眠

  • 在临床中,脑瘫这种疾病的确诊是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相关的检查资料来综合判断的,所以要判断胎儿是否有脑瘫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

    但是怀孕期间定期的到医院去做相关的产检,比如说四维彩超检查,如果发现头部里面脑组织有明显的异常,或者是发育不良的话,那就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一下胎儿的头部,比如说头部磁共振。

    如果四维彩超检查和磁共振检查都发现小朋友头部里面有明显的异常,或者是发育不好,那这种情况小朋友出生以后有脑瘫这种疾病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最好能够中止妊娠,当然也应该多和主管医生再沟通交流一下,否则小朋友出生以后再治疗也是很困难的。

    所以说怀孕期间定期的到医院去做相关的产检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了解到小朋友身体里面各个器官发育的情况,如果发现有明显的异常,也可以对症处理。

  • 脱发是指头发脱落的现象。正常脱落的头发都是处于退行期及休止期的毛发,由于进入退行期与新进入生长期的毛发不断处于动态平衡,故能维持正常的头发。

    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其原因有很多:

    1.雄激素性脱发

    2.神经性脱发

    3.内分泌性脱发

    4.营养性脱发

    5.物理性脱发

    6.化学性脱发

    7.感染性脱发

    8.症状性脱发

    9.先天性脱发

    10.季节性脱发

  • 大部分人认为痔疮不是大病,得病后大多也不会立即危及人的生命,但实际上经常出血、肛门有肿物脱出,发炎肿痛,坠胀渗液等会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日久还会导致继发贫血、便秘、癌变等。那么我们平时口中所说的痔疮是什么呢?

    我们日常挂在嘴边的痔疮,其实包括了痔、肛隐窝炎、肛周脓肿、肛瘘、肛管脱垂、大肠息肉、肛裂、肛门直肠先天畸形、肛门皮肤病,甚至是肛门直肠癌等。而临床上我们医生最常见到的肛肠疾病可以归纳四大疾病: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

    生活中哪些症状被大家称为痔疮呢?

    • 便血:淡红,鲜红,红褐,黑色。带血,滴血,射血。血液与大便不相互混合,提示远端肠道出血,与大便不均匀混合,提示出血点在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暗红色血提示出血位置较高或者是不解大便时的出血,一般不是痔区、肛裂出血。
    • 疼痛:血栓外痔、肛裂、肛周脓肿、肛瘘、尾骨痛,盆底痛。
    • 肛门和肛周肿物:包括良恶性病变和皮肤病变。外痔、皮脂腺囊肿、脂肪瘤、肛乳头增生,内痔脱出,直肠脱出、疣。
    • 肛门潮湿:肛门失禁(手术后、老年)、系统性疾病(糖尿病、神经疾病)、卫生习惯、肛隐窝炎、肛瘘及脓肿。
    • 大便习惯改变:肠道肿瘤的早期症状之一。
    • 大便失禁:气体失禁、软便失禁、成形便失禁。大便崁塞也可引起失禁。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我们口中的痔疮包括了很多种疾病,有些仅仅是对人们的生活、生命造成轻微影响,但有些症状一旦忽略会使患者遗憾终生。那么,一旦我们出现上述表现,最好的办法还是及时到医院专科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把伤害和花费降到最低。

  • 婴儿湿疹的处理方法:

    • 穿全棉衣服: 给宝宝穿的衣服要是全棉质的,宽松舒适。
    • 室内保持适当的湿度: 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就不要铺地板,或者少养花草,也不要养宠物。
    • 湿疹部位用温水清洗: 宝宝湿疹的部位,不要用热水或者是肥皂液洗,可以用温水去清洗,时间控制在十分钟。
    • 查清楚过敏的原因: 另外要查清楚过敏的原因,比如说如果是牛奶蛋白过敏的,母乳喂养的话,妈妈就要限制乳制品了。如果是配方乳喂养的,就要改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者是氨基酸配方乳。
    • 涂抹保湿剂或者润肤乳: 由于湿疹是反复的发作,一定要注意保湿止痒,也就是说每隔 3 到 4 个小时,可以给宝宝涂抹保湿剂或者润肤乳。
    • 严重湿疹涂糖皮质激素软膏: 如果湿疹是严重的,可以局部的涂糖皮质激素软膏,短期合理的使用是安全的。爸爸妈妈不用太担心它的副作用。

  • 动脉瘤在破裂之前出现某些先兆性的特征,比如局部出现的扩张或少量漏血,动脉瘤一旦破裂就会造成全身的症状,血压明显上升,体温会明显升高,胃肠出现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导致患者意识出现障碍,引起呼吸困难。

     


    脑动脉瘤是比较常见的脑颅疾病,是因为颅内动脉管壁的先天性缺陷和颅内压力增高而引起的,只有了解了脑动脉瘤的症状,才能够使我们更加去了解这种疾病,能够及时的接受治疗。那么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症状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之前有某些先兆症状,这是因为动脉瘤在破裂前,往往有一个突然扩张或局部少量漏血的过程。80%到95%的患者,因为脑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种出血的症状是以自发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常见。


    颅内动脉瘤的破裂之前,因为重体力的劳动、咳嗽、用力排便、情绪过于激动、忧虑等因素导致的。部分的病人没有明显的诱发因素,甚至睡眠中也会引起疾病,出血会引起局灶性的神经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就会引起神经症状,表现为脑膜刺激的症状。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之后,引起全身性的表现,患者起病之后血压会突然的升高,常为暂时性的,一般数天或三周之后能够恢复正常,多数病人会出现体温升高的表现,多在38度左右,体温升高表现为起病后的两天之内,发病后的一到两天内引起脑心综合征,少数病人会出现消化道出血。

     


    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症状是什么?相信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一定有了了解,导致颅内动脉瘤的出现,主要是和生活的习惯有直接关系,比如经常熬夜的人就会容易诱发疾病,如果精神过度紧张,情绪过于激动,也会诱发疾病的发生,所以一定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感染性疾病对血管造成的损害。

  • 随着医疗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造影剂应用于临床(增强 CT、冠脉造影或血管造影等),由此产生的造影剂肾病也越来越多。所谓的造影剂肾病是指:血管内注射造影剂后 3 天血肌酐升高≥44.2umol/L 或较基础值升高≥25%,并且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急性肾损伤。

    造影剂肾病是仅次于肾脏灌注不足和肾毒性药物引起的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的第三大原因。其发生率与原有慢性肾脏病、糖尿病、注射造影剂前的水化程度以及造影剂的渗透压、粘度及剂量密切相关。

    造影剂肾病发生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其核心的发病机制是造影剂引起的肾髓质损伤,引起肾小管的直接细胞毒性的结果。由于肾髓质对缺氧比较敏感,所以损伤最重。而原有慢性肾脏病或高龄的患者,造影剂在肾脏滞留时间越长,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可能性越大。

    在打造影剂前 24 小时,停用非甾体消炎药、二甲双胍、襻利尿剂及其他肾毒性药物;充分的水化,术前给予 500ml 的等渗晶体液,术后给予 1200ml 等渗晶体液;采用等渗的造影剂,且限制造影剂的剂量(<100ml);对于存在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必要时可给予血液滤过清除造影剂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造影剂肾病的发生。若必须再次使用造影剂,建议间隔 2 周,可以减少造影剂肾脏的发生率。

    大多数应用造影剂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升高一过性,24--48 小时开始升高,3 天达到高峰,7--10 天内回落到基线水平,其预后与原有肾功能的水平及患者的整体状况密切相关。造影剂肾病需要透析的比例较小,一旦发生,预后不佳。

  • 2020年底,最新版的《美国膳食指南2020-2025》发布了。美国膳食指南每五年会更新一次,由美国农业部(USDA)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DHHS)联合发布。指南提出,每个年龄阶段的膳食模式对疾病风险都有独特的影响,因此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给出了健康膳食的建议。

     

    孕期和哺乳期

    孕期饮食

    有证据表明,妊娠前和妊娠期间的健康饮食可以适度降低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和早产的风险。证据还表明,孕前将海鲜作为健康饮食模式的一部分,尤其是摄入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可能降低妊娠糖尿病和妊娠高血压的风险,而怀孕期间的这种饮食模式也可能降低高血压和早产的风险,有限的证据表明,怀孕期间补充ω-3脂肪酸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育。因此,指南依然保留以下建议,即孕妇每周摄入8-12盎司不同种类的海鲜(1盎司等于28.35克),可从甲基汞含量低、ω-3脂肪酸含量高的海鲜中选择。怀孕期间食用常见的过敏食物,如鸡蛋和牛奶,看起来不会增加儿童食物过敏、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的风险,限制这些食物也不会降低这些疾病的风险。

     

    哺乳期饮食

    哺乳期间的营养需求是为了支持母亲的营养状况,并提供额外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由于缺乏证据,指南无法就哺乳期间的饮食模式或进食频率和产后体重减轻等方面给出结论。然而,专家经过审查指出,摄入海鲜类食物是健康饮食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最新指南依然保留以下建议,哺乳期女性应继续与怀孕期间所建议摄入量相同的海鲜。因为证据不足,无法得出哺乳期饮食模式与婴儿发育结局的关系、ω-3脂肪酸与婴儿发育的关系、食用或避免某些食物与过敏/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之间的关系。中等证据表明,与未服用叶酸补充剂相比,哺乳期女性补充叶酸会导致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浓度升高,但母乳中的叶酸浓度并没有差异。

     

    出生到24个月

    母乳喂养

    最有力的证据是,与从未母乳喂养相比,有过母乳喂养就可能会降低超重/肥胖、1型糖尿病和哮喘的风险。证据提示,母乳喂养时间较长,1型糖尿病和哮喘的风险会更低,但最佳母乳喂养时间仍不清楚。研究还表明,单纯母乳喂养与1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有关。委员会支持以下建议,即哺乳期女性可食用富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例如鱼类。这个领域许多问题的现有证据都不足以得出结论,突出了进行更多研究的重要性。

     

    添加辅食

    指南委员会研究了添加辅食的开始时间、辅食类型与儿童营养状况、生长、神经认知发育、骨骼健康、食物过敏、特应性疾病风险间的关系。仍支持现有的指南建议,即不应在婴儿4个月前添加辅食,指南委员会发现,与6个月添加辅食相比,在4-5个月时添加辅食对上述结局没有长期优势也无劣势。

     

    指南支持母乳喂养的婴儿在6个月之后可添加富含铁和锌的食物,需要摄入含有足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辅食。证据表明,在婴儿出生后一年内(4个月后)开始吃花生和鸡蛋可能会降低这些食物过敏的风险,对于其他类型的食物,这种保护作用的证据还不明确,但没有证据表明在出生后第一年避免吃这些食物对预防食物过敏有好处。

     

    2岁以下儿童应避免饮用含糖饮料(SSB),原因有几个。首先,这类饮料会导致潜在的营养缺口。第二,有限证据表明婴幼儿饮用含糖饮料与儿童超重风险有关。此外,在早期饮用含糖饮料可能为之后饮用更多的含糖饮料奠定基础,产生不利的健康后果。

     

    膳食补充剂

    证据显示,与未给予铁的婴儿相比,9个月以下的母乳喂养婴儿补充铁对生长没有正面影响,甚至可能有负面影响。然而,对于缺铁的儿童来说,补充铁(通过食物、补充剂或强化食品)对于减少缺铁性贫血及不良结局的风险(如神经行为发育受损)很重要。对婴儿或幼儿期维生素D和骨骼健康的审查显示,大于400IU的维生素D补充剂量对骨骼健康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因此,现有的证据并不能为婴儿期每天补充超过400IU的维生素D提供支持性依据

     

    2岁及以上

    膳食模式

    证据一致表明,某些饮食模式(如DASH饮食)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骨骼健康、癌症(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和肺癌)、神经认知健康的有益结果相关。常见的健康饮食模式特征包括摄入较多的蔬菜、水果、豆类、全谷物、低脂或脱脂乳制品、瘦肉和家禽、海鲜、坚果、不饱和植物油,减少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含糖食物和饮料、精制谷物。有害健康结局与更多红肉和加工肉类、含糖食品和饮料以及精制谷物为特征的饮食模式有关。

     

    膳食脂肪

    脂肪种类和来源对新陈代谢和健康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审查发现,用不饱和脂肪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来代替饱和脂肪,可以降低成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用不饱和脂肪替代饮食中的饱和脂肪,还可以降低所有成年人和部分儿童尤其是男孩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然而,用碳水化合物代替饱和脂肪的获益并不明显。

     

    进食频率

    个人的每日营养摄入和整体营养状况是由3个因素决定:食物类型、数量和频率。指南委员会检查了进食频率与生长、体型、超重和肥胖、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但没有充足的证据来回答进食频率与上述结局之间的关系,进食频率也因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学因素而异。也有研究发现自我报告的膳食频率从每天两餐增加到三餐时,饮食质量更高。尽管这个主题比较重要,但许多问题的可用证据不足以定论,突出了要做更多研究的迫切性。

     

    参考文献:

    Scientific Report of the 2020 Dietar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李延龙,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专业方向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