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外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高喆
高喆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儿童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儿童神经外科,擅长颅脑损伤,儿童先天畸形,脑积水,脊膜膨出,儿童颅内肿瘤,颅面畸形颅缝早闭,儿童脑瘫神经外科治疗等儿童神经外科疾患
邸飞
邸飞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小儿神经外科疾病,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脑外伤,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神经鞘瘤,星形细胞瘤,脑积水,狭颅症,PEEK材料颅骨修补,脊膜瘤
陈伟
陈伟

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诊治各类型颅脑良恶性肿瘤、脑积水、神经系统先天畸形、颅脑重症感染、脑外伤。
宋云海
宋云海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脑积水、蛛网膜囊肿,各种脊柱裂、狭颅症、脑脊髓肿瘤,功能性神经外科治疗包括癫痫及脑瘫外科等
夏泽阳
夏泽阳

主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儿童神经外科,狭颅症,肿瘤,脊柱裂,脊髓栓系
徐城炎
徐城炎

主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婴幼儿喂养,发热,腹泻,呕吐,便秘,咳嗽,生长发育,意外伤害,脑外伤,脑积水,脊髓栓系等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钱静
钱静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儿童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功能神经外科以及小儿神经外科各种常见病
吴明星
吴明星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脑积水及蛛网膜囊肿的内镜治疗、烟雾病、脊髓栓系、脑血管畸形,颅缝早闭,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肿瘤
李继业
李继业

副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儿童胶质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动静脉畸形,脊髓栓系综合症,脑积水、脑外伤,狭颅症、癫痫外科治疗等
孙守庆
孙守庆

主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头皮肿物、头外伤、小儿脑积水、蛛网膜囊肿、狭颅症、儿童脑肿瘤、脊髓栓系
王永军
王永军

主治医师

天津市儿童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小儿神经外科相关疾病,颅脑创伤,颅内出血,颅骨骨折,颅骨缺损修补,颅内感染,脑肿瘤,蛛网膜囊肿,头皮肿物,颅缝早闭,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脑血管畸形,烟雾病,脑脊膜膨出,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损伤,椎管肿瘤,癫痫,脑瘫等
吴楠
吴楠

主治医师

天津市儿童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儿童神经外科的常见病诊治,尤其擅长儿童癫痫外科的术前评估及手术治疗
陈若平
陈若平

主任医师

上海市儿童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待补充从事神经外科和小儿神经外科工作32年,擅长以微侵袭手术技术诊治各类小儿神经外科疾患,尤其是高难度和复杂性疾病。擅长诊治各类肿瘤:大脑半球功能区域肿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三脑室肿瘤、松果体区肿瘤、颅咽管瘤、脑干肿瘤、颅底肿瘤、脊柱和脊髓肿瘤;擅长诊治各类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脑积水、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拴系综合征、小脑扁桃体下疝、颅缝早闭、各类颅颌面畸形。擅长以神经介入技术治疗各类脑和脊髓血管畸形;擅长立体定向手术技术治疗儿童癫痫等功能性疾病;擅长颅内压监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技术和儿童神经重症。
马鸣雷
马鸣雷

主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脑积水微创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肿瘤、脑外伤
晋艳勇
晋艳勇

副主任医师

厦门市儿童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小儿外科常见病的综合诊治,主治小儿神经外科相关疾病,擅长小儿腔镜操作,小儿微创专科,小儿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及微创相关诊治方案。门诊时间安排:周一,周三,周六上午 地点:门楼3楼外科9号诊室,小儿神经外科门诊。
李云林
李云林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儿童癫痫外科,头颅畸形,痉挛脑瘫手术,脑脊髓发育畸形,脑积水,脑肿瘤,脑外伤,儿童烟雾病
林锦荣
林锦荣

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小儿神经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如脑积水,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脑膨出,颅缝早闭,脑肿瘤,脑血管病,脑外伤,癫痫等。
吴水华
吴水华

主任医师

湖南省儿童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脑积水,脊膜膨出,脑膜膨出,脊髓栓系综合征,颅骨肿瘤,颅内肿瘤,脑外伤,蛛网膜囊肿,狭颅症
袁宏耀
袁宏耀

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脑积水,脊髓栓系,狭颅症,各种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颅内肿瘤。
余建忠
余建忠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儿童脑肿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癌、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脑干及丘脑等功能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及靶向治疗),脑积水,先天发育异常性疾病(蛛网膜囊肿、脊髓栓系、小脑扁桃体疝),脑血管病(烟雾病、海绵状血管瘤),病灶性癫痫(皮层发育不良FCD、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 (DNET) 、节细胞胶质瘤、下丘脑错构瘤)等疾病的诊疗。
小儿神经外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胰腺癌其实发病率并不高,大概在恶性肿瘤中排在6~7位,但是死亡率却位居榜首,5年生存率仅为5%。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 为什么胰腺癌的死亡率如此可怕呢,与胰腺癌发病隐匿,发现晚有很大关系。 胰腺体积很小,解剖位置比较深,又与胃及十二指肠、胆总管邻近。胰腺癌早期症状以反复上腹不适、胀满纳差、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为主,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也没有特异性的指标物,常规X线检查也很难发现,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病”。 胰腺癌有两种,一种是起于胰腺导管,一种是起于胰腺的内分泌细胞。前者五年生存率仅5%,后者进展较缓,也是乔布斯所患癌症,他确诊之后生存了8年。 那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到底有哪些呢?1 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腹痛 上腹疼痛是大多数胰腺癌患者的首发症状。位置多见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性质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轻。 这跟胰腺的位置有关,前面我们说胰腺比较深,它在胃的后面,我们第一、第二腰椎前面。所以疼痛会向腰背部放射,如果压迫可能会加剧疼痛。2 黄疸 如果是胰头癌肿黄疸较多见而且出现较早。3 体重突然明显下降 约90%的患者都出现体重减轻,我们回顾一下另一个因为胰腺癌去世的名人,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就可以发现这种消瘦是非常迅速而且显著的。 消瘦原因除了所有癌症都会带来的消耗,如食欲不振、焦虑、失眠之外,还有胰腺作为同时调控内分泌和外分泌的器官出现障碍导致的消化和吸收障碍。 如果出现饭量减少、没有胃口,饭后消化不好,总是想吐的话,就要高度警惕。消化不良 如果近期出现了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做钡餐检查了消化道一切正常的话,要马上去排查可能的胰腺问题。脂肪泻 胰腺的外分泌部分会负责我们脂肪的消化,如果胰腺出现问题,会导致大量的脂肪类物质无法在大便中消化吸收,从大便中排出,导致大便色淡,量多,油脂状或泡沫状,常浮于水面,并且恶臭无比。 注意,如果伴有出血症状的话,大便也可能是黑色的。4 血糖突然升高 突发糖尿病而又没有相应的高危因素时应该警惕,因为胰腺的内分泌部分就是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调控血糖的激素。如果突然发生血糖异常,可能是胰腺出了问题。 以下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胰腺癌的发病率:1 遗传因素 家族中1人患胰腺癌,其他人患癌几率会增至一般人群的4倍; 家族中2人患胰腺癌,其他人患癌几率会增至一般人群的12倍; 家族中3人患胰腺癌,其他人患癌几率会增至一般人群的40倍。2 不良的饮食习惯 高脂肪、高热量、高盐以及熏烤、煎炸、腌制类食品,不仅是心脑血管的高危因素,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3 长期接触致癌化学物质,如β-萘胺、苯等4 吸烟,吸烟将增加患胰腺癌的几率至一般人群的2~2.5倍5 内分泌紊乱 这个病因可能发生在年轻人、绝经期后的女性和有自然流产史的女性身上,导致他们的发病率增高。 如果伴有以上因素,而您又满足大于40岁,突然出现了上腹部的一些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或患有慢性胰腺炎,或者进行过部分胃切除,或者突发糖尿病,建议您去进行胰腺癌的筛查,并规律复查体检。有责任心地生活,才能更自由有问题,点我进入三甲名医专场

  • 中国疾控中心昨日(14日)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绝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三是大部分病例就诊时发现,少数病例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密切接触传播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是否会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国家疾控局今天邀请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我国内地6月份报告的106例病例均为男性,101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其中96例明确发病前21天有男男性接触史,猴痘主要局限于男男性行为人群和通过性接触传播,与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相比,猴痘的传播速度比较慢,但也可能出现局部的聚集性疫情。根据6月份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流调结果,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370多人,其中仅有一个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居住感染,所以提示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较低。   专家介绍,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通过广泛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及时有效采取预防措施,能极大地减少感染风险,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原则上应及时转运到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病人的临床表现好转,病变部位结痂,经过评估可以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这个结痂部位自然脱落解除隔离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且具有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患者,经过临床和疾控机构的共同评估可以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的方式。居家隔离期间病人要单人单间居住,要避免与家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要对污染物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的话,要穿上长衣长裤,戴上口罩,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不要与其他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不需要集中隔离,疾控机构判定密切接触者后 ,会指导他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要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从境外回国不需要提供(猴痘)核酸检测的证明,预防控制主要是采取健康教育宣传干预,加强重点人员出入境人员医疗机构的监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病例,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他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管理。   专家:猴痘重症率低 多数可痊愈   有公众担心猴痘感染后出现的疱疹是否会留下永久疤痕,国家疾控局邀请的专家表示,目前从全球来看,总体上重症率低,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疱疹多数可以痊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一种传染病,它的病毒叫猴痘病毒,属于正痘病毒,和以前的天花病毒、牛痘病毒、制作天花疫苗的痘苗病毒都是同一个属,它引起的症状主要是发热、皮疹、疱疹、淋巴结肿大,这些皮疹疱疹有可能会痒痛。如果我们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和曾经有类似症状的人密切接触以后,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专家表示,目前国外已有猴痘疫苗上市使用,国内猴痘疫苗正在研发中,目前尚无可用于预防猴痘的疫苗,在治疗上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防治继发感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从2022年5月份开始以来的全球的猴痘病例,发现他的重症率死亡率还是非常低的,目前来看需要住院的比例大概在6%左右,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大概在1‰左右。猴痘病例绝大多数是可以痊愈的,但是如果他的疱疹比较深,比较大,治疗又不及时,有可能会留下瘢痕,或者在一定时间内会有色素沉着。对于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在(猴痘)一阳之后他会获得一个持久的免疫力,通常是不会发生二次感染的。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避免与猴痘样密切症状者密切接触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戴口罩有用吗?专家对公众做出提示。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猴痘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皮肤或者黏膜以及病例的污染物,猴痘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外出时需要戴口罩,其他人群无需戴口罩,不要与猴痘样症状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直接接触,要加强个人的手卫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首先是尽量避免和有皮疹、疱疹症状的人发生密切的皮肤接触。另外我们如果是说像医护人员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接触,尤其是采集标本的时候,还是要戴上口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需留取24小时尿液,具体方法如下:   1、自备容器,通常选用带盖的塑料桶,或者大的矿泉水瓶。通常容量在4000ml左右,洗净后放置在常温的卫生间或者阴凉 处;   2、第1天早上起来的第一次尿液舍弃,从第二次开始所有的尿液,包括白天和夜间,以及第2天早上的第一次尿液,全部留在容器中;   3、留好24小时尿液后,用带刻度的量杯,量取24小时的尿液,明确记录24小时的尿量。用搅拌棒把24小时的尿液混匀,随后取10m送检。         留24小时尿液主要是准确留取24小时的尿液,准确测量24小时的尿液,混匀以后送检。同时留24小时尿液期问,正常饮水、正常饮食、正常活动,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情况。

  •   很多媒体都把冠心病写为“第一健康杀手”。确实,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而且80%的猝死都是冠心病所致。 但是如果进行规范的治疗,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万一有突发状况也指导如何正确的应对,是可以享受健康生活的。 以下这几个误区请大家注意避免哦。   误区一:急救药有用就不用就医  案例:赵女士经常出现心口疼等冠心病发作的症状,吃“速效救心丸”等药物有效。她认为是小毛病,忍忍就过去了,不用去医院看病。  疑似冠心病发作应立即就医。如果忽视冠心病发作症状,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心肌梗死患者服用急救药“速效救心丸”可以改善心肌缺血,为抢救争取更多时间。但服药后,也应该及时送到医院救治,以免耽误治疗,危及生命。   误区二:尽量不吃药经常吃会有抗药性  案例:钱先生最近心绞痛经常发作,只要自己能忍受,就尽量不吃药。他认为,药吃多了,会有耐药性,时间长了可能药对他就没效了。   心绞痛的急救用药如硝酸甘油等,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次数很多时,才有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不会形成耐药性。心绞痛发作时应该及早服药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病情,减轻心肌损伤,减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误区三:做了支架手术就不用再吃药了  案例:老孙平日里劳累、用力和情绪激动时会有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两天前,老王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大发雷霆,随后出现胸口剧烈疼痛、大汗、面色苍白的情况。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医生为老王进行了介入治疗,放置了支架。老王阻塞的血管已被支架撑开,症状消失了。老王觉得疾病已经治愈,就可以高枕无忧,不用再吃药了。   介入手术只是将局部血管撑开,不代表疾病治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并没有消失。不坚持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心梗有可能再发,支架有可能一放再放。因此,支架手术后,患者仍需继续治疗。   另外,支架治疗疏通了狭窄血管,但并未改变导致血管狭窄的基础病因,即高血脂、高血压等,仍可能再次出现冠脉狭窄,乃至冠心病。很多患者存在多处冠脉狭窄,相对不太重要的狭窄部位通常没有放支架。 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同高血压一样,冠心病也是一种慢性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其造成的动脉狭窄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患者症状减轻或消除并不表示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根除,如果此时未经医生建议擅自停药的话,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就会加速,使冠心病病情更加严重。 所以 支架手术后,患者应注意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控制体重。   误区四:血脂不高就可以不吃降血脂药   案例:李女士体检后,看到自己的血脂化验单发现血脂一点都不高,她觉得自己已经不需要服用降血脂药物。   血脂化验单通常检查以下四项。   总胆固醇(TC):血液中胆固醇总和,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甘油三酯(TG):轻、中度升高会使冠心病风险增加,极度升高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坏”胆固醇,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心血管疾病防治首要目标。 看化验单,可不能只看标准参考值,因为那个正常范围是针对一般人来说的。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坏”胆固醇LDL-C的目标值应小于1.8mmol/L。  另外,所有冠心病患者无论基线LDL-C水平高低,都应服用降血脂药物,降低“坏”胆固醇,进而稳定逆转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所以即使血脂达标了,也要继续服用降血脂药物。因为人体每天都在不断地通过自身合成和通过进食吸收胆固醇。停用药物后,“坏”胆固醇还会升高。中断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已经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进展,使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 2007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指出,降血脂治疗要长期坚持,直至终生。也许有些人担心药物对肝脏的副作用,其实有些好的药物已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即使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通常短期即可恢复正常,无需停药。点击医生卡片即可问诊张涓主任是医学博士,在北京三甲医院工作25年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H.pylori)高感染区,不同地区有50%-70%的人口受到感染。 H.pylori既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带菌者的唾液、呕吐物或粪便而传播,也可能通过被污染的食物、饮水、餐具而传播。由于一些中国文化特有的餐饮习惯,如不用公筷,为他人布菜,长辈为幼儿用嘴处理食物等,造成H.pylori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 2015年,京都共识强调了H.pylori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H.pylori相关消化不良是一种器质性疾病,根除H.pylori可作为胃癌一级预防措施。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开始了解到这种细菌的难缠和危险,多带着焦虑情绪寻求根除治疗。 在这里我们搜集了大家常见的问题予以解答。 -1- 有什么食物能够根除H.pylori?▼ 网络上一般主流的说法认为有四种食物能够帮助消灭H.pylori。 (1)酸奶 酸奶中含有丰富的益生菌,益生菌作为根除 HP 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案已被广泛研究。研究表明,某些益生菌如复方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抗H.pylori活性的作用,可以减低抗生素带来的不良反应,但是综合多个指南,益生菌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以及在根除 HP 治疗中发挥的作用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佐证。 (2)蜂蜜 网络观点认为蜂蜜具有抗菌作用,其中就包括幽门螺杆菌,只要每天饮用一杯蜂蜜水就足够。但实际情况是没有强有力的研究证据支撑这一说法,仅有少量体外实验证明部分蜂蜜有抑制H.pylori的作用,比如桉树蜜——并不是市场上主流的蜂蜜种类。 (3)大蒜、西兰花 花菜和大蒜都富含有机硫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一定程度上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但是所有食物要起到“疗效”,都有一个浓度问题。有研究认为有机硫化合物的浓度必须达到40μg/ml,基本比较难达到。注意浓度不是多吃少吃的问题,你可以吃一斤大蒜,如果大蒜中有机硫化合物的浓度没达标还是没有用。 不过西兰花确实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绿色经济的蔬菜,对预防动脉硬化和某些癌症都有益。 -2- 幽门螺旋杆菌需要根治吗?▼首先根治治疗对每个人的收益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决定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根治的。 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治指征: (1) 可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疾病,比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不明原因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 有可能患胃癌的高危人群,包括内镜下早期胃癌切除术患者、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等; (3) 有可能患消化性溃疡的高危人群,主要是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或者已经在长期服用NSAIDs的人群。 除以上三种类型,不一定非要进行根除治疗,患者尤其不要把根除幽门螺杆菌当成解决所有胃部症状的必由之路,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比如根除 HP 可降低胃癌发展的风险,但不能逆转胃窦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状态。 -3- 为什么我根治失败了?▼按照2014年发表在J Korean Med Sci的一项研究数据,即使规范使用根治Hp的治疗方案,仍有超过20%-30%的患者初次治疗Hp失败,在国内情况更不乐观,因为可能在医患双方都可能存在治疗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医生没有推荐联合用药,比如患者没有按照严格遵照医嘱服药。 排在前三的失败原因是细菌耐药,细菌定植在胃内的部位和细菌感染密度(临床常用的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值就能反映)。简单来说,如果感染的菌株特别耐药,或者在难以清除的部位,而且密度很高的话,会相对来说更难以清除一些。 特别是耐药问题,我国对抗生素的滥用对这个情况是雪上加霜的,而且如果治疗前短时间内曾服用过治疗所需药物的话,也会影响根除。 除此之外,吸烟饮酒、免疫功能差也不利于根治; PPI类胃酸抑制药物浓度不足导致胃内环境强酸性,酸敏感抗生素迅速分解,不能起到作用,也可能导致根治失败; 环境和卫生习惯差、甚至口腔牙菌斑都可能会造成反复感染,影响清除成功率。 -4- 根治失败以后怎么办?▼ 根除幽门螺杆菌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不管是新的序贯治疗,还是包含铋剂的四联治疗。 如果根治指征依然存在,首先可以考虑找到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规范检查、规范治疗,可以提前做抗生素药敏检测,有目的地选择最佳抗生素组合来提高根除率,此外还要注意两次治疗间隔最好超过3个月,否则连续的治疗也会让细菌变的更耐药。 如果有上述根治失败原因中生活方式等非药物因素的,也应及早改变。  参考文献:2017,《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2019,中华中医药学刊Vol.37 No.2,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指南系统评价》   点击链接即可问诊→: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181810136024贺慧鹏医生是京东互联网医院五星医生,患者对他的评价有“十分负责”、“细心”、“服务态度好”等等。他毕业于著名医学院校中南湘雅医学院,有全科医生素养和专科医生特长,主攻消化内科疾病的诊疗,现在是三甲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是我们平台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名医专家。

  • -1-「 患病治疗期间是否需要禁欲? 」▼禁欲不但违反人性,亦有碍健康,对前列腺炎的治疗和恢复不利。应该定时、规律的排出淤积的前列腺液,方有益于前列腺内积存相当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极其产生的毒素的排出,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禁欲者,前列腺犹如一潭死水,更加“臭气熏天”呀。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们主张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当有规律地进行性生活,注意是有规律地性生活,每周以1~2次为宜。 -2-「 会不会传染给伴侣? 」▼ 很多前列腺炎患者不敢过性生活,是怕会传染,实际上,这种炎症在夫妻之间不会传染。 首先要明确患者的前列腺炎是属于哪一种类型,临床上绝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是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查不出致病菌的,不具有传染性。 即使查出有细菌感染,这种类型一般只占前列腺炎的5%左右,由于女方阴道内有一定的自洁功能和较强的抵抗外来细菌感染的能力,因而也不必顾虑女方被传染上。  -3-「 对生育到底有没有影响? 」▼ 从理论上讲,前列腺是与生育密切相关的附属性腺,其分泌的前列腺液是精液的主要成分,约占精液总量的1/3,前列腺的炎性病变不同程度影响精液的组成成分,干扰精子的活动,从而影响男性生育力,理论上可能会对精子造成以下几种不利影响:1 精子活力下降。前列腺炎导致前列腺液分泌量减少,使精液量也减少,不利于精子的活动; 2 精子不液化。前列腺炎时,精液的粘稠度增加,精液排出后成胶冻状,延缓精液的液化时间,妨碍精子的正常活动。有人把精浆比喻为水,精子当做那水中游动的鱼,水质的好坏可能影响着鱼的质量; 3 精子存活率降低。前列腺炎往往会降低精液的酸碱度(pH值),造成酸性环境,导致精子死亡; 4 畸形精子增加。前列腺炎会刺激机体产生抗炎症的因子,这些抗体会同时使精子凝聚,影响精子活动及受精能力,导致畸形精子增加。  但是在实际临床调查中,我们发现前列腺炎患者的实际生育率并没有比正常人明显下降。 临床研究也发现,将“前列腺炎”作为男性不育的重要病因去费尽心机地给予治疗,经过数个正规疗程后,却并没有得到生育率的明显升高。 换言之,前列腺炎患者的精子质量下降也并不一定会发生不育,毕竟每次排精时有数千万乃至上亿个精子,只要有一个精子能最终与卵子结合,就可能生育。  -总之- 所以啊,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还是要排除睾丸发育不良、精子发育缺陷、输精管道阻塞、抗精子抗体形成、睾丸损害、精索静脉曲张及性功能障碍等疾病,不要死盯着“前列腺炎”治疗,将其与“不育”划上等号。 如果把所有罪名都扣在前列腺炎身上,忽视了真正的问题,就好比“捡个芝麻丢了西瓜”,心理和经济负担可想而知。   更多诊疗信息,请点击:https://pro.m.jd.com/mall/active/2oSiSvXAARmfi1t8Ndrd8BCMuCKi/index.html

  • 当患者的皮损处在接触有 HPV 病原体的物体,如内裤、毛巾、浴池、浴缸等卫生用品等,就会造成间接接触传染。一般来说,间接传染尖锐湿疣的几率并不高,因为湿疣病毒在人体外的存活时间很短,且需要病毒接触人体皮损处才可能会感染湿疣病毒。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间接传染的范围很广,患者容易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中招”,所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预防。 尖锐湿疣的预防方法: 注意个人卫生。每日清洗外阴、换洗内裤,个人的内裤单独清洗。即使家庭成员间也应该做到一人一盆,毛巾分用。而且洗脸洗脚的盆要分开使用,避免感染。 有正确的性生活习惯。一方患者从社会上染上此病,然后又通过性生活传染给对方;另一种可能就是通过生活中密切的接触传给家人、朋友,不仅生理上带来的痛苦,而且精神上也背负了一定的压力。 孕妇患尖锐湿疣后为了避免分娩时感染胎儿,可选择剖宫产,产后不要与婴儿同盆而浴。 早期尖锐湿疣症状多见于性生活活跃的青年男女。有不洁性生活史或间接接触感染和配偶尖锐湿疣病史。 疣体的形态多样,常见的有菜花状、乳头状、鸡冠状、蘑菇状、丘疹状。亦有呈现手指状、条带状、扁平状或不规则状。个别巨大尖锐湿疣可呈拳头状或袋状。一般疣体的基底较小、较窄。 男性多见于冠状沟、阴茎颈、龟头、包皮内侧;女性多见于阴道口小阴唇内侧、处女膜沟、尿道口两侧隐窝、阴唇后联合和大阴唇。

  • 近日,我国多地相继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截至7月10日,我国境内已报告的猴痘感染病例数量已增至10例。   北京:2例 6月6日,北京市医疗机构报告2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两名病例均是通过亲密接触感染。   广东广州:2例 6月10日,广东省广州市监测发现2例猴痘病例。   辽宁沈阳:1例 6月29日,辽宁省沈阳市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7月3日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   湖南长沙:3例 7月5日,湖南省长沙市监测发现3例猴痘确诊病例。   天津:1例 7月6日,天津市通过监测发现并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7月7日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   陕西:1例 7月10日,陕西省发现1例猴痘病例。     猴痘病例为何突然增多?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国多地相继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猴痘病例为何突然增多?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病例当中可能已经出现了本土传播,而不仅仅是境外输入病例。   2022年猴痘疫情在全球范围暴发后,世卫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今年5月,世卫组织宣布终结猴痘疫情紧急状态。尽管全球猴痘病例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期一些国家和地区报告的病例有所增加,特别是在亚太地区。   对此,专家呼吁保持冷静,称这种疾病不太可能导致大规模传播,因为猴痘病毒相对容易检测、控制和治疗。   “虽然我国的猴痘病例有所增加,但这不会造成病毒大规模的传播,这主要是由于有快速检测试剂盒以及有效的隔离措施,猴痘传播的风险相对容易控制。”一位猴痘病毒专家7月10日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猴痘感染基本上不会出现无症状。”   专家还表示,频繁和无保护的性行为是猴痘感染的主要原因,这种行为也会导致其他性疾病的传播,但普通人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较低。专家补充称,我国近期病例数的增多主要与人员的流动性增加有关。   普通人群感染猴痘的 可能性极低   猴痘病例增多是否应该引起警惕?多位临床感染科专家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均表示:普通人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低,无需恐慌。   “基于现有的研究,感染动物和感染患者是猴痘传染源,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猴痘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普通人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低。”7月8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普通人群日常外出,正常工作、生活感染猴痘的可能性极低。且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可能持续2至4周,临床症状普遍较轻。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猴痘形成规模传播的三大途径。随着确诊病例的增多,不排除接下来接触者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零星关联确诊病例,但形成流行的可能性很小。此外,目前没有证据证明病毒传播跟温度有关,普通人群只要注意做好防范,感染风险极低。”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   李侗曾建议,接触者中如出现发烧、淋巴结肿大、疱疹等,应该及时到医院的皮肤科或感染科就诊,由专业的医务人员通过各种检测方法进行诊断;普通人群则要避免和猴痘患者、接触者密切接触,同时主动学习猴痘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月11日,李侗曾医生在其个人微博发文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批准暴露后预防的疫苗和药物,猴痘病例发病后症状比较明显,但是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的时候已经有传染性了,高风险人群需要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   本文综合自: ①2023-07-10第一财经《科普|中国大陆猴痘病例已达10例,为何突然增多?》(钱童心) ②2023-07-08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五天三地确诊猴痘病例!医生:普通人群感染猴痘的可能性极低》(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谭琪欣) ③2023-7-11微博@感染科李侗曾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