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六地已确诊10例猴痘病例!普通人会感染吗?是否应该引起警惕?

六地已确诊10例猴痘病例!普通人会感染吗?是否应该引起警惕?
发表人:京东健康

近日,我国多地相继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截至7月10日,我国境内已报告的猴痘感染病例数量已增至10例。

 

北京:2例

6月6日,北京市医疗机构报告2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两名病例均是通过亲密接触感染。

 

广东广州:2例

6月10日,广东省广州市监测发现2例猴痘病例。

 

辽宁沈阳:1例

6月29日,辽宁省沈阳市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7月3日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

 

湖南长沙:3例

7月5日,湖南省长沙市监测发现3例猴痘确诊病例。

 

天津:1例

7月6日,天津市通过监测发现并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7月7日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

 

陕西:1例

7月10日,陕西省发现1例猴痘病例。

 

 

猴痘病例为何突然增多?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国多地相继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猴痘病例为何突然增多?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病例当中可能已经出现了本土传播,而不仅仅是境外输入病例。

 

2022年猴痘疫情在全球范围暴发后,世卫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今年5月,世卫组织宣布终结猴痘疫情紧急状态。尽管全球猴痘病例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期一些国家和地区报告的病例有所增加,特别是在亚太地区。

 

对此,专家呼吁保持冷静,称这种疾病不太可能导致大规模传播,因为猴痘病毒相对容易检测、控制和治疗。

 

“虽然我国的猴痘病例有所增加,但这不会造成病毒大规模的传播,这主要是由于有快速检测试剂盒以及有效的隔离措施,猴痘传播的风险相对容易控制。”一位猴痘病毒专家7月10日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猴痘感染基本上不会出现无症状。”

 

专家还表示,频繁和无保护的性行为是猴痘感染的主要原因,这种行为也会导致其他性疾病的传播,但普通人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较低。专家补充称,我国近期病例数的增多主要与人员的流动性增加有关。

 

普通人群感染猴痘的 可能性极低

 

猴痘病例增多是否应该引起警惕?多位临床感染科专家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均表示:普通人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低,无需恐慌。

 

“基于现有的研究,感染动物和感染患者是猴痘传染源,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猴痘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普通人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低。”7月8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普通人群日常外出,正常工作、生活感染猴痘的可能性极低。且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可能持续2至4周,临床症状普遍较轻。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猴痘形成规模传播的三大途径。随着确诊病例的增多,不排除接下来接触者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零星关联确诊病例,但形成流行的可能性很小。此外,目前没有证据证明病毒传播跟温度有关,普通人群只要注意做好防范,感染风险极低。”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

 

李侗曾建议,接触者中如出现发烧、淋巴结肿大、疱疹等,应该及时到医院的皮肤科或感染科就诊,由专业的医务人员通过各种检测方法进行诊断;普通人群则要避免和猴痘患者、接触者密切接触,同时主动学习猴痘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月11日,李侗曾医生在其个人微博发文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批准暴露后预防的疫苗和药物,猴痘病例发病后症状比较明显,但是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的时候已经有传染性了,高风险人群需要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

 

本文综合自:
①2023-07-10第一财经《科普|中国大陆猴痘病例已达10例,为何突然增多?》(钱童心)
②2023-07-08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五天三地确诊猴痘病例!医生:普通人群感染猴痘的可能性极低》(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谭琪欣)
③2023-7-11微博@感染科李侗曾

本内容转载自健康时报,京东健康已获授权,未经授权,不可二次转载。如涉侵权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以前皮肤上长红包只是看着心烦,现在却心惊——我不会是长猴痘了吧? 别慌,先把痘分清! 身上长红包了,是猴痘吗?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一种皮肤疾病,为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这意味着感染猴痘的动物也具有传染性。 猴痘最初被发现于一个研究猴群的实验室中并被命名,至今已表明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草原犬、灵长类等动物易感。 传播途径 猴痘病毒可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如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目前而言,猴痘的传播途经主要是性传播,其它传播途径是通过密切接触、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猴痘的特征及症状 猴痘的皮损呈进展性,皮损形态为深在性且边界清楚的皮损,中央常有脐凹。 进展规律遵循着「斑疹-丘疹-水疱-脓疱-结痂」的顺序,并伴有瘙痒感,通常集中在面部和四肢。 多数患者发病前21天内,有境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居史。 得了猴痘别慌,战「痘」指南在此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猴痘病程 1. 猴痘病毒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2. 潜伏期结束后,首先出现的临床表现多为寒战、发热(多在38.5℃以上),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 3.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多见于面部和四肢,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和角膜等。皮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 4. 2~4周后结痂脱落,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 治疗方法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安置在隔离病房,疑似病例单间隔离。 目前对于猴痘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方案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需要注意多休息、补充水分和营养。 预后情况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更易出现严重病例。 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在2~4周内自行消失,但会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重则留下瘢痕。 这样预防,猴痘退、退、退! 注意事项 1. 避免与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 2. 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或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3.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4.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和暴露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虽然猴痘是一种令人不安的皮肤疾病,但只要我们积极预防和治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够有效避免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 近日,北京、广州等地, 接连监测发现猴痘病毒感染病例。 猴痘严重吗?有哪些临床表现? 有哪些传染源? 治疗效果如何?能自愈吗? 6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 关于猴痘病毒的健康提示。 ↓↓ 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有哪些? 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 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哪些是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临床表现有哪些? 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 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 从发病至结痂脱落2~4周。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 如何治疗? 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体温高者,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予解热镇痛药退热,但要注意防止大量出汗引发虚脱。 保持皮肤、口腔、眼及鼻等部位清洁及湿润,避免搔抓皮疹部位皮肤,以免继发感染。皮疹部位疼痛严重时可予镇痛药物。 并发症治疗 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结果加以调整。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出现角膜病变时,可应用滴眼液,辅以维生素A等治疗。出现脑炎时给予镇静、脱水降颅压、保护气道等治疗。 预后良好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 中国疾控中心昨日(14日)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绝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三是大部分病例就诊时发现,少数病例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密切接触传播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是否会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国家疾控局今天邀请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我国内地6月份报告的106例病例均为男性,101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其中96例明确发病前21天有男男性接触史,猴痘主要局限于男男性行为人群和通过性接触传播,与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相比,猴痘的传播速度比较慢,但也可能出现局部的聚集性疫情。根据6月份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流调结果,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370多人,其中仅有一个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居住感染,所以提示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较低。 专家介绍,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通过广泛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及时有效采取预防措施,能极大地减少感染风险,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原则上应及时转运到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病人的临床表现好转,病变部位结痂,经过评估可以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这个结痂部位自然脱落解除隔离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且具有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患者,经过临床和疾控机构的共同评估可以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的方式。居家隔离期间病人要单人单间居住,要避免与家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要对污染物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的话,要穿上长衣长裤,戴上口罩,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不要与其他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不需要集中隔离,疾控机构判定密切接触者后 ,会指导他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要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从境外回国不需要提供(猴痘)核酸检测的证明,预防控制主要是采取健康教育宣传干预,加强重点人员出入境人员医疗机构的监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病例,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他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管理。 专家:猴痘重症率低 多数可痊愈 有公众担心猴痘感染后出现的疱疹是否会留下永久疤痕,国家疾控局邀请的专家表示,目前从全球来看,总体上重症率低,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疱疹多数可以痊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一种传染病,它的病毒叫猴痘病毒,属于正痘病毒,和以前的天花病毒、牛痘病毒、制作天花疫苗的痘苗病毒都是同一个属,它引起的症状主要是发热、皮疹、疱疹、淋巴结肿大,这些皮疹疱疹有可能会痒痛。如果我们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和曾经有类似症状的人密切接触以后,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专家表示,目前国外已有猴痘疫苗上市使用,国内猴痘疫苗正在研发中,目前尚无可用于预防猴痘的疫苗,在治疗上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防治继发感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从2022年5月份开始以来的全球的猴痘病例,发现他的重症率死亡率还是非常低的,目前来看需要住院的比例大概在6左右,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大概在1‰左右。猴痘病例绝大多数是可以痊愈的,但是如果他的疱疹比较深,比较大,治疗又不及时,有可能会留下瘢痕,或者在一定时间内会有色素沉着。对于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在(猴痘)一阳之后他会获得一个持久的免疫力,通常是不会发生二次感染的。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避免与猴痘样密切症状者密切接触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戴口罩有用吗?专家对公众做出提示。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猴痘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皮肤或者黏膜以及病例的污染物,猴痘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外出时需要戴口罩,其他人群无需戴口罩,不要与猴痘样症状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直接接触,要加强个人的手卫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首先是尽量避免和有皮疹、疱疹症状的人发生密切的皮肤接触。另外我们如果是说像医护人员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接触,尤其是采集标本的时候,还是要戴上口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有鼻炎,有人形容鼻炎的感受是这样的: 这感觉好像是世界末日似的! 每一个季节都会有严重的呼吸困难; 沉睡不醒!鼻子、喉咙肿到无法吞咽东西; 鼻子常挂两行清鼻,鼻涕不由自主地往下流,白天还会眼睛发酸,难受时脑壳也会痛…… 3、过敏性鼻炎到底有哪些典型症状? 1、喷嚏:每天阵发性发作数次,每位多于3次,多在早晨或夜间或接触过敏原后立即发作; 2、清涕:清水样的鼻涕不受控制地往下流,有时还尴尬的从鼻孔滴下; 3、鼻塞:间歇或持续,一侧或两侧,每次的程度都不一样; 4、鼻痒:多数患者鼻腔内非常痒,还有一些对花粉过敏的人,同时还有眼痒、耳痒、咽痒等症状; 4、过敏性鼻炎中医治疗效果好吗? 许多朋友都关心过敏性鼻炎到底怎么治?过敏性鼻炎能不能用中医的方法治疗? 其实答案是很明确的,不仅能用中医的方法去治疗,还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并且根治的几率非常大,但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对于具体的治疗方法:就是补益正气,化寒湿,固表止痛。 这样的话,我们体内的寒湿邪气就会被根除,只有体内正气足了,我们的鼻腔的黏膜也就有了正气,就算再怎么接触过敏原,也不会有打喷嚏,流鼻涕那样的效果,这也是中医治疗的优势,是从调理人体的正气着手。 而且,要想治疗鼻炎,最好不要错过夏天,因为夏天是我们人体阳气最充足的季节,我们体内气血通畅,经络也通,这时候治疗效果最好,中医也有冬病夏治的说法。 鼻炎“最怕”1种水?你若正好爱喝,鼻子通畅,缓解鼻炎效果好 中医给大家推荐一个,精心研制的,专门对付鼻炎的小茶方:草本通窍茶,对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效果非常好; 适用于: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坚持喝一个月,效果有明显改善; 制作方法:白芷,鱼腥草,杭白菊,甘草,薄荷,百合,金银花,做成泡茶,沸水冲泡5分钟,每天两杯。 中药通窍茶,就是用上述材料制成的,每天2杯,祛风止痛,通鼻,缓解鼻炎不适症状,坚持1个月,等待你的喜讯。

  • 没有人喜欢漫长又难熬的夜! 沾枕头就睡的状态,是体力劳动年代的常态。 现代人经历着繁忙的白日,本该好好休息的。但晚上躺下就想娱乐会儿,“某音,某某视频,某站”一打开,翻起来就没完没了,慢慢发展成了“报复性熬夜”。 久而久之,这些人白天醒不了,晚上却睡不着,不得不靠传说中的“安眠药”来维持。 但是,安眠药用不对,不但会成瘾,还会有损健康… 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张卫华老师,为大家讲讲安眠药的那些事儿。 不是安眠药,是催眠药! 在医学专业里,治疗失眠改善睡眠状况的药物被称为“催眠药”。 而不是更被人熟知的“安眠药”,一字之差的专业含义却是大不相同的。 这类药物的基本作用是加快入睡,也就是缩短睡眠潜伏期,同时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的主观感受。 但是大家应该对催眠药的效果有合理的预期,避免因过于依赖或者“成瘾”。 “任性吃”,不可以 首先,催眠药都是处方药物,任何处方药物的使用,都有复杂性,都需要配合医嘱。 其次,我们目前使用的催眠药都有一定药物依赖性,存在发生药物依赖的潜在风险,属于“第二类精神药品”,国家对这类药物进行较严格的管理控制,只允许凭处方在医院购买。 第三,失眠非常常见,但也很复杂,它首先是一种临床症状或综合征,患者都说是失眠,背后的疾病却不尽相同。 催眠药是帮助病人入睡并延长睡眠时间,但对其他的疾病,比如焦虑、抑郁情绪,就没有治疗作用了。 用催眠药,有3大原则 催眠药服用的原则有3个: 1. 按需: 只有在超过平时入睡时间仍不能入睡的情况下再用,服用3-10分钟后去卧床,不论能否入睡,当晚不再加服药量或其他催眠药。 2. 间断: 在连续使用2-3晚,睡眠基本满意后,就停一次,决定停用的当天,有可能出现难以入睡的情况,此时也不要轻易服用,要带着“大不了熬一夜”的决心按时卧床、按时起床。 睡眠对人健康的意义和食物很类似,即总体上虽然不可或缺,但偶尔一天不睡觉,就像一天不吃饭一样,虽然会有一些不舒服的体验,但不会对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损害。 3. 足量: 足量的意思是一次性服足剂量,但不要自行加量,甚至服用超过说明书规定的最高剂量。 哪种失眠才能用药? 催眠药治疗基本上是对症治疗,患者只要是说“就是单纯的失眠”了,原则上就可以使用催眠药了。 但要强调3点: 1) 催眠药是处方药,属于比一般处方药管理更严格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因此要在医生处方、观察下使用,尤其是第一次使用一种催眠药。 2) 使用后,要及时向医生反馈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情况,便于医生评估,一定要按照正确服药方法来服用。 3) 单纯的使用催眠药,或者换用其他催眠药,甚至是效果不满意时,都要及时复诊,请医生对病情进行下一步评估,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方案。 如何避免催眠药依赖? 催眠药虽然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和不良反应的风险,但正常使用这种风险并不高,因此不必过分担心。 避免催眠药依赖,关键在于不自行增加服药剂量,包括自行超剂量范围服用一种或者同时服用两种或以上的药物,避免与酒等其他精神活性物质联合服用。 但有种情况,患者表述“离开”药就不能睡的“依赖”,哪怕吃很少剂量的催眠药就能入睡,不吃那一点药就睡不着,这种情况不是真正的药物依赖的表现。 如果是吃那么“一点药”就能保持满意睡眠,是可以继续服用的;但如果情况出现了变化,吃药后的睡眠不能保持满意,就应该及时复诊。 最后,祝广大读者都能“一夜好眠”,安心入睡。

  • 口腔溃疡也叫“口疮”,它和口腔疱疹还有所不同。口腔疱疹通常是病毒引起的,表现为一个一个的水泡,而口腔溃疡则是一个创面,面积比疱疹更大一些。 4. 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不刷牙、饭后不漱口,那食物残渣会不断在口腔里堆积、发酵,引起各种感染和溃疡也就是小事一桩了。 5. 内分泌影响 女性在月经期前后和更年期都很容易出现口腔溃疡,因为当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出现内分泌失调时,皮肤黏膜的保护作用就会下降,引起口腔溃疡。

  • 心肌缺血引起的胸闷气短不适,可以被我们称之为心绞痛,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心绞痛是心脏缺血反射到身体表面所感觉的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对于心绞痛的缓解,我们有很多方法,今天,咱们就一起讨论一下,怎样缓解心绞痛? 一、冠状动脉扩张 心绞痛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进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的常见病!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窦内,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既然是冠状动脉狭窄,那么使用冠状动脉扩张药物,就可以有效的缓解供血不足,进而缓解症状! 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方法有有很多,但所有的治疗措施中,血运重建是最后的杀手锏!因为当所有的治疗措施都无计可施的时候,血运重建或者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曙光……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中老年群体中,患心血管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这类疾病又患病率和致死率很高,很多家庭深受其害。尤其是比较典型的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心脏病等。 这些疾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生活习惯、饮食、情绪、气候等,一旦患上,有的人前期表现不明显,有的人表现较为明显。那些表现明显的人,能够及时进行调理,尽可能减少发病率,而那些不明显的人,往往发病时,时间已经很晚了. 该如何自我判断呢? 身体经常性突然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睡觉时手脚冰凉,难以暖热;经常下肢浮肿,水肿一时间难以消除;皮肤出现一些黄色脂肪瘤;经常身体疲倦,乏力没有精神等等,如果身体出现了这些症状,就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去检查一下。 中老年心血管病多发,专家给出“4忠告”,降血脂通血管,防堵塞 忠告一,补充充足水分。相比于夏天,冬季水分蒸发相对较慢,所以人们的补水意识也低。但是事实证明,冬季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夏季。因为活动较少,血液的循环代谢慢,血液流动速度也慢,垃圾脂肪容易堆积,血脂容易升高,如果再不充足水分,则血液得不到稀释,粘稠度难以下降,堆积久了就会堵塞血管,人体便会发病。 忠告二,凡事慢一点,不要猛起猛坐猛回头。中老年人,血脂稠的情况很多,血内斑块多。对于一些血管存在部分堵塞情况的人来说,如果行事再过于着急,不注意节奏,猛地起身,则会导致血液流动速度短期内迅速加快,出现难以挽回的后果,尤其是心梗、脑梗死等,容易引发意外。而日常注意保养,则能尽可能地减少这种意外发生。 忠告三,适当运动,但不要过量运动。一些人上班日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运动锻炼,到了周末,想着抽出时间锻炼锻炼,于是就突然做了超负荷的运动,给心脏带来很大压力,到了上班时间,又是整日整日不运动,锻炼完之后第二天也是腰酸背痛。这种锻炼模式,很不健康,不仅容易带来意外,也起不到很好的运动保养效果。 忠告四,少待在空调屋,避免冷热过度太快。冬季和夏季,都是温度较为极端的季节。尤其是冬季,气温较低,很多人习惯待在空调屋,但是突然从室内出来,体表温度急速下降,直接影响到血液循环,进而导致血管收缩,容易诱发心梗或猝死等,十分危险。所以,中老年人没事尽量少待在空调屋,可以通过适当运动来活血化瘀保暖,提高身体温度。 中老年人要尤其注意日常保养,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定时体检,及早发现,及早调理。那本期内容就是这些,感谢大家观看,祝大家都能有一个健康身体!

  • 今天谈的是,其水在肝。 芫花:苦,辛,温,有毒 比较起来,芫花温,甘遂寒,大戟寒,大枣温,十枣汤,可去寒饮,亦可去热饮;而大陷胸丸/汤,其中一派寒凉之物,所以用于热饮,即结胸热结,发热,胸胁疼痛,呼吸短气,大便秘结,舌苔燥,脉弦数,或脉沉而紧者。 但是,无论十枣汤,还是大陷胸汤,大陷胸丸都不是今天的重点,病情发展到用上面三个方子,已经接近了病入膏肓的时候,此时病情甚难逆转,还不如病情初期时及时干预。 疾病初起该用何方呢?这就是今天的重点: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其组成为: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三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炙甘草二两。 用法是,用水一斗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每日服用三次,每次服用一升。在实际使用时,原方柴胡用量较大,将其折为桂枝剂量的2-2.5倍即可。第一次服用时,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烦躁,再服,出汗后,便不会出现这种情形了。 使用的指针是:胸胁微满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 少阳病初期,会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导致肝气疏泄不利,继发胸胁部水饮内停。少阳病本为心烦喜呕,但水饮内停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所变化,变成了“渴而不呕”。水饮内停,津液不布,故既见胸胁满微结,又见口渴。水饮内停的另外一个后果则是小便量少,小便不利。一般认为水饮内停会导致相火内郁,故可见头汗,烦躁。 此时,少阳未和,水饮未多,当和解少阳,温化水饮,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此方中用柴胡,黄芩运转枢机,清泻相火,和解少阳。瓜蒌此物甚妙,全瓜蒌可清热化痰,宽胸降浊,消肿散解,瓜蒌根可生津清热。所以此方还可以在重用瓜蒌根的同时,再用全瓜蒌或者瓜蒌仁。干姜,桂枝,两物辛,温,热,可温阳化饮。重用牡蛎可软坚散结,改善前膈的出入状态,治肋下痞硬,类似的药物还有鳖甲。炙甘草守护胃气。 此方暗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理,适于其水在肝,水饮未多时选用,也是治疗肝病早期值得研究的方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以下内容选自京东互联网医院医患问答,为保护患者的隐私,相关信息已隐去。 “名医问诊”是为了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推出的功能,帮助全国各地的患者解决医疗难题。 如果你经常感到焦虑,不妨试试以下方法来帮你缓解紧张情绪。 1. 和你信任的人倾诉 和你信任的人讨论你焦虑成因可以平复你紧张的情绪。在交谈当中, 你可能会发现他们也遇过类似的问题。他们对此问题的应对方法可能会对你有所启发。他们的关心也可以成为你克服心理障碍的动力。 2. 呼吸练习 尝试深呼吸放松练习——注意每个吸入呼出的动作,这是处理焦虑最简单却常被忽略的方法。 呼吸练习可以帮助你控制焦虑的情绪和平复心情。尝试轻轻的从鼻孔吸入空气,然后缓缓地从嘴巴呼出,注意频率要缓慢和有规律。从脚趾到头顶慢慢收紧和放松全身肌肉,再保持身体静止,留意身体感受到的所有感觉。 3. 合理运动 运动可以减少或降低你的焦虑。出外散步或跑步可以给你自己更多思考的空间,以及暂时远离日常的烦恼。如果你不能进行户外运动,那你可以尝试做一些能在室内进行的运动,例如手部和脚部的运动。 4. 写日记 记录每次失眠、焦虑来袭时的详情,有助你探究当中的规律和成因。这可以令你更容易有效地处理往后的焦虑。你也可以记录一些有效减轻焦虑的方法,这可以增强你对控制情绪的信心。 5. 其他放松方式 瑜珈、冥想、芳香疗法、按摩等都是一些有效减低焦虑的放松方法。 尝试一下你可能会发现总有一项可以帮助你放松下来,改善睡眠质量,从而减轻焦虑对你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