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文秀英
文秀英

文秀英,二级教授、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先后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曾在美国贝勒医学院和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作研究学者。在著名的同济医学院附属三甲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为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担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持科研项目16项,获得2项科研成果,在SCI和核心权威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著书3本;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1.内分泌代谢病: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心脏和肾脏病变)、肥胖、多囊卵巢综合症、痛风、高血脂、脂肪肝、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骨质疏松; 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 3.风湿关节病:颈肩腰腿痛、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 4.各种肾病引起的蛋白尿, 以及内科疑难杂症;5.痤疮;6.肿瘤:肝癌、肺癌、乳腺癌。融通中医和西医理论,力求精准诊治疾病,颇具疗效;
段超
段超

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临床型硕士,曾跟随湖北省多位名老中医门诊抄方学习,熟练掌握中医药对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三甲医院)工作 10 年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多汗症(自汗盗汗、汗多、止汗),痛风(高尿酸血症、老年人痛风、痛风性关节炎、祛风止痛、祛风通络、温经通络),脂溢性脱发(脱发、秃头、斑秃、头皮屑、头皮感染、白发、养血生发),慢性胃炎(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病、胃脘痛、痞满、寒湿困脾、湿热蕴脾、纳呆、脾阳虚、胃阴虚、脾阴虚、脾气虚、心脾两虚、升清降浊、养胃生津、滋补脾胃、温胃散寒、温中和胃、滋阴益胃、消食导滞、消食止痛、化痰消食、温胃化饮)。肾虚(阳虚、阳虚体质、四肢厥冷、温补肾阳、滋阴潜阳、补阳益气、散寒止痛、温阳行气、温阳活血、温阳散寒、温肾散寒、补肾固冲)、湿气重(湿阻、下焦湿热、身热不扬、温热、神倦、潮热、祛湿消肿、温阳祛湿、利湿、化湿降浊、清热导滞)、气血亏虚(补气养血,健脾补血)、上火等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症、全身痛、虚劳、疲乏、营养不良、气血不足、阴虚、肾阳虚、脾虚、温补气血、温补肾精、益气固表、调补气血、补气生津)。
中医内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56244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响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505501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少翔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505059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晓梅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420964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399797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爱英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4485643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书钰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1714377283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超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4341385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龙军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4096232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江葵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3751095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中医内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中医内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平时我们去看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同一种病去看医生,医生开的药有时候却不同,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同病异治

    同样的疾病,根据不同人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在中医称为同病异治,为何需要同病异治呢?因为表面上看是同一种疾病,但对于不同人,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或具体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也需要不同。这种情况不仅仅见于中医,其实西医也是一样,就好比同是高血压,不同人去看医生,最后医生开的降压药也经常会不同。

    辨证论治

    中医同病异治,具体用药是以什么为依据呢?依据就是辨证论治,这个证就是所属的中医证型,证就所感受疾病的本质和根源。就好比腰痛,有的人是受凉或长期处于阴冷潮湿之地所致,这种情况就多属于寒湿影响气血运行、经络不通导致的疼痛,这时候治疗需要以疏通为主;有的人腰痛是太过劳累,房事过度,久病体虚所致,这种情况多是由于消耗过度导致的肾精亏虚,腰部经脉失去滋养所致,这时候治疗就需要以补益为主。如果不分寒热虚实,腰痛都用同样的方法治疗,往往难以有好的效果,甚至可能越治疗越严重。当然这里只是拿腰痛做了个简单的举例,所有疾病的治疗都是同样的道理,治疗用药都需要根据不同人的情况具体用药。所以没有任何一个药方,可以治疗某一种疾病的所有情况。

    辨证论治方法

    • 八纲辨证(以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为纲要)
    • 脏腑辨证
    • 六经辨证(医圣仲景的主要辨证方法)
    • 卫气营血辨证
    • 三焦辨证
    • 病因辨证
    • 气血津液辨证

    以上辨证论治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纲要和基础。只有准确的进行辨证用药才能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疗效,如果治疗方向都是错的,只能南辕北辙,治疗效果难以保证。

    强调同病异治

    强调同病异治,辨证论治,其实就是强调抓住疾病的根源和本质进行治疗,后面还会谈到异病同治,就是不同的疾病,为何有时候治疗方法和用药却是相同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 上一篇关于腰痛的文章谈到了导致腰痛的常见疾病和中医对腰痛的认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前面的文章,这篇文章谈谈寒湿、湿热、瘀血、肾虚腰痛的典型表现及调理方法。

    治疗腰痛当首辨虚实,中医认为疼痛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不通则痛,另外一方面是不荣则痛。实证主要有寒湿、湿热、瘀血所致;虚证主要为肾虚,肾虚又分肾阴虚、肾阳虚、肾精亏虚、肾气虚,关于四种肾虚的鉴别前面一篇关于肾虚的文章有详细的论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还有一些是虚实夹杂的体质,在肾虚的基础上又感受了寒湿或湿热或瘀血。

    1. 寒湿腰痛:

    分析:寒湿侵袭人体,阻滞腰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出现腰痛,多为腰部受凉、衣物打湿未及时更换、久居寒湿之地、大量进食生冷食物所致。

    典型表现:腰部冷痛且有沉重感或捆绑感,活动不利,阴雨天或天气寒冷时加重,休息后腰痛缓解不明显,或全身怕冷,或大便稀溏,或小便浑浊,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常用代表方:甘姜苓术汤加减。

    常用中药:炙甘草、干姜、茯苓、白术。寒重者可加肉桂、小茴香、制附子等;湿重者可加木瓜、炒薏苡仁、苍术、独活、法半夏等;合并肾虚者可加怀牛膝、炒杜仲、补骨脂等;合并瘀血者可加川牛膝、桃仁、红花、川芎、延胡索等;疼痛重者可加川乌;如为风寒表实证所致腰痛,可用麻黄汤加减。

    注意事项:制附子、川乌有一定毒性,用药需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入汤剂需久煎,需要在经验丰富医师指导下应用。

    2. 湿热腰痛:

    分析:湿热侵袭人体,或寒湿久郁化热,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出现腰痛,多为久居潮湿炎热之地、进食大量辛辣油腻食物或寒湿未及时治疗所致。

    典型表现:腰痛伴沉重感或捆绑感,局部发热或身体燥热,暑热天气或进食辛辣油腻食物加重,部分人活动后腰痛减轻,或大便粘腻、肛门灼热,或尿痛、小腹胀痛、小便灼热深黄浑浊,或口苦口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常用代表方:四妙丸加减。

    常用中药: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热重者加栀子、黄连、黄芩等;湿重者加白术、茯苓、泽泻、木瓜、萆薢、法半夏等;合并肾虚者加女贞子、山茱萸、生地黄等;合并瘀血者加桃仁、红花、丹参等;疼痛重者可加延胡索、制没药、秦艽。

    3. 瘀血腰痛:

    分析:瘀血阻滞经络,经络不通,出现腰痛,多由于扭伤或长时间姿势不当或久病所致。

    典型表现:腰痛如针刺,疼痛部位固定,用手按压疼痛加重,白天相对较轻夜间相对较重,活动受限,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常用代表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常用中药:五灵脂、当归、秦艽、川芎、香附、地龙、川牛膝、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经络不通明显者可加土鳖虫、全蝎、蜈蚣、乌梢蛇等;兼有湿气者,可加独活、木瓜、苍术等;兼有气滞者,可加柴胡、郁金;兼有肾虚者,可加桑寄生、炒杜仲、金毛狗脊、续断等。

    注意事项:土鳖虫、全蝎、蜈蚣、乌梢蛇药力峻猛,且全蝎、蜈蚣有一定毒性,用药需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需要在经验丰富医师指导下应用。

    4. 肾虚腰痛:

    分析:腰为肾之府,肾虚不能滋养局部经脉,从而出现不荣则痛,多由于劳累、熬夜、性生活或手淫过度、久病所致。

    ①肾阴虚:

    腰部隐痛或酸痛或空痛,腰部或下肢无力,时发时止,口干舌燥,心烦失眠,面色潮红,手足心发热,大便干燥,舌红少苔或舌苔剥脱,脉细数。

    常用代表方: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加减。

    常用中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子、龟板胶、鹿角胶、怀牛膝。如果肾阴虚重者,可加女贞子、生地黄、白芍、当归等;合并脾虚者,可加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等;合并湿气者,可加泽泻、萆薢、木瓜等;合并瘀血者,可加丹参、赤芍、桃仁等;肾精亏虚者以五子衍宗丸为主方加减;肾虚兼外感风寒湿以独活寄生汤加减。

    ②肾阳虚:

    腰部隐痛或酸痛或空痛,腰部或下肢无力,时发时止,腰部发凉,热敷或按揉疼痛缓解,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全身怕冷,或大便稀溏,或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或水滑,脉沉细无力。

    常用代表方:右归丸或青娥丸加减。

    常用中药:制附子、肉桂、炒杜仲、鹿角胶、菟丝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肾阳虚重者,可加鹿茸、补骨脂、续断、淫羊藿、巴戟天等;合并脾虚者,可加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升麻等;合并湿气者,可加泽泻、萆薢、木瓜等;合并瘀血者,可加红花、川芎、桃仁等。肾气虚者以金匮肾气丸或参芪地黄汤为主方加减。

    上面列举了中医对于腰痛的常规辨证论治思路,不过不同医生有不同经验,除了以上方剂外,还有很多方剂和中药也有治疗腰痛的作用,由于篇幅问题,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如果有比较好的治疗腰痛的药方和经验,也可在评论区留言,大家共同讨论,共同学习。

    由于每个人情况不同,用药和用药剂量也会不同,具体用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特别是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高龄老人、或有基础病者,切勿自行用药。

    除了药物治疗,还有一些锻炼和理疗的方法对改善腰痛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中药外敷、针灸、针刀、内热针、拔罐、刮痧、推拿、八段锦、太极、五禽戏、小燕飞、拱桥、靠墙深蹲等方法。

    后面还会介绍更多疾病防治、中医中药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 出汗既是人体的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同时汗出过多又会造成一系列病理性的改变。很多人被长期的出汗所困扰,但目前西医治疗出汗疗效虽肯定,但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副作用相对较小,且有全身调理的作用,很多病人出汗仅仅是一个表现,常同时伴有燥热、怕冷、心慌、失眠、烦躁、月经不调、腰酸腿软、神疲乏力、容易感冒等,中医不仅能治疗出汗,同时可以全面调理身体状况。但是由于很多人并没有中医基础,面对琳琅满目的中成药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且药店店员对中医中药知识也常是一知半解,经常容易推荐错药物,比如李女士因为长期出汗至药店购买止汗中成药,药店店员在简单询问李女士情况后认为她是太虚了,所以出汗,推荐了如玉屏风颗粒、黄芪精、补中益气丸等补气的药后,李女士不仅出汗没有缓解,反而出现了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干舌燥,烦躁失眠,大便干结等情况,原来李女士本来就是湿热体质,由于湿热熏蒸导致的出汗,用了这么多温补的药物,无异于火上浇油,所以出现了一系列上火的表现, 后推荐李女士用龙胆泻肝丸清泻湿热后出汗和上火的症状均有明显缓解,内热导致的出汗好比在火上煮沸的水,固表止汗的药就好比把水壶的盖子盖的死死的,开始能够短暂的防止水的外溢,但火不关,水只会在体内沸腾的越来越厉害,早晚是会沸腾而出的,温补的药就好比再加大火的力度,也只会使水沸腾的越来越厉害,这个时候只有把火关了才是让水不沸腾外溢最好的办法。对于多汗症,最重要且最先要弄清楚的是寒热虚实,究竟是寒证还是热证,是虚证还是实证,这个对用药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若是热证用了热药,寒证用了寒药,虚证用了泻药,实证用了补药,不但不会使病情缓解,反而会加重病情。所以下面会详细告诉大家出汗的寒热虚实如何区分,中医对出汗是如何分类的,这些分类对选择药物有什么意义,并介绍古代名医和现代中医大师们是如何认识多汗的,有哪些治疗多汗的著名方剂和现代中医大师的经验方,下面我们将详细论述。


    为了更好的反映古代历代名医对多汗症的认识和经验方,文章中引用了较多古代医籍原文,文章中会尽量用通俗的语句进行讲解,但对无中医基础者阅读本文可能仍有一定难度,请见谅,文章中会详细论述各证型间如何鉴别。

    关于西医对多汗的认识,多汗对人体的影响,多汗的原因,西医有哪些治疗多汗的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出汗过多对人体有什么影响?什么原因导致的?该如何治疗调理》


    1.中医对出汗的理解:

    《说文解字》对汗的定义是“汗,身液也”,提示汗是人体津液的一种,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记载:“阳加于阴,谓之汗。”可能这句话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人很难理解,清代的温病大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黄帝内经》这句话进一步解释:“汗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 ,形象一点说阴精就像水,阳气就像太阳,水在太阳的蒸发下会挥发,出汗就是阳气蒸化阴精使其从皮肤而出的过程。任何影响阳气蒸化阴精过程的因素都会导致出汗的异常。

    2.出汗过多对人体的影响:

    首先出汗过多容易导致身体有异味,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会让您在人群中倍感尴尬;其次汗液郁积于皮肤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生;且中医认为出汗过多会导致“津由汗脱”、“血因汗减”、“气随汗泄”,严重者会出现“汗出亡阳”等,即汗出过多会导致人体津液亏虚,气血亏虚,从而出现口干舌燥、容易疲劳、浑身无力、面色不佳、皮肤干燥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虚脱的表现。且《黄帝内经》记载“五藏化液,在心为汗”,就是五脏分别对应人体的五种津液,而汗对应是心,所以很多人出汗过多会出现心慌、胸闷、气短、失眠、烦躁等心阴虚的表现。且中医有“汗血同源”的说法,出汗过多会导致血虚,且历代名医均有“血虚者禁止发汗”的告诫,当下很流行汗蒸,听着似乎是一种很好的养生保健的方法,商家也宣传可以帮助人体排出多余湿气及毒素,对于湿气重的人确实比较适合,但对于气血亏虚的人汗蒸后只会加重气血亏虚,使病情加重,特别是产后妇女,生孩子和哺乳过程中本来就耗伤了人体很多气血,如果这个时候过度的汗蒸出汗会导致气血亏虚加重,从而出现以上所说的各种不舒服的症状。

    3.中医对出汗的分类:

    3.1自汗、盗汗:

    我们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是自汗和盗汗,古书中记载“无论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 或睡著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顿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明确的指出了自汗、盗汗以及生理性出汗的区别,即在人体清醒状态下的异常出汗称为自汗,睡着的状态下出汗过多称为盗汗(因为如强盗一般在夜间出现,所以形象的称为盗汗),盗汗又称为寝汗。还提出吃热食物、干重活、剧烈运动等情况导致的出汗为生理性的出汗,和自汗是有区别的。之所以将出汗分为自汗和盗汗,是因为他们的病因有区别,治疗方法一般也不相同,自汗多为气虚(或阳虚)不固、腠理开泄所致;盗汗多为阴虚内热、破津外泄所致。对于自汗、盗汗治疗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汗》中提出“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这句对于自汗、盗汗的治疗法则对于今天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常见的有“补气以卫外”的名方为玉屏风散(有成药);有“补阴以营内” 的名方为麦味地黄丸(有成药)。当然气虚自汗,阴虚盗汗是多数情况,并非所有人都如此,如明代名医张景岳就在《景岳全书·汗证》中提到“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所以气虚自汗、阴虚盗汗是常态,但也有少部分人并非如此,需要仔细辨别,以免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对自汗、盗汗的病理属性作了进一步概括,认为自汗多属气虚、血虚、痰湿、阳虚; 盗汗属血虚、阴虚。

    3.2黄汗、红汗:

    黄汗因汗液色黄,色如黄柏(中药名)汁而得名,出此汗者常将衣服染黄。关于黄汗的记载首见于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论述了风湿病、黄疸、水肿等疾病中可见黄汗。《金匾玉函要略辑义》注解到:“热逼于内,汗出于外,湿瘀乎热,汗出必黄,此又就汗出之色,以明湿热之理,名之曰黄汗。”隋代《诸病源侯论·黄汗候》记载:"黄汗......此由脾胃有热......",论述了其病因主要是脾胃湿热所致,治疗以清脾胃湿热为主,多数医家推荐用龙胆泻肝汤、甘露消毒丹等治疗黄汗。

    红汗,指汗出淡红如血,又称血汗,《惠直堂经验方》记载:"血汗,出汗红色也,血自毛孔中出。即肌衄,又名脉溢。乃虚弱极有火之症也",提出红汗为虚火所致,治疗以清虚火,凉血止血为主,多数医家推荐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治疗。

    3.3脱汗、战汗:

    脱汗,是在患者生命垂危或急危重症时出现的汗,类似于西医的休克状态,此时多冷汗淋漓或汗出如油,多为阳气大虚,阴阳隔离的危候,此时当回阳救逆,可用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

    战汗,多见于发热性疾病,正邪交争比较剧烈的时候,此时出汗多是疾病好转,正气祛邪外出的表现。医圣张仲景特别强调此时应“谨防风寒,亦可喝稀粥,以助胃气,强化汗源”,这时如调理得当则疾病易去,否认再次感染风寒则易复发。

    3.4不同部位的出汗

    ①头汗:指仅有头部的出汗,其他部位不出汗。《伤寒明理论·头汗》中记载:“头者,诸阳之会也。邪搏诸阳,津液上凑,则汗见于头也”,人体经脉仅有阳经从头部循行,所以头汗出多属于阳证,病因多为火热上攻,湿热熏蒸,热入血室,胆热气郁,饮热相结,产后血虚,寒湿郁遏、瘀血阻滞所致。

    ②胸前出汗:指仅有胸前出汗,其他部位不出汗。又称为心汗,《丹溪心法·汗》中记载: “别处无汗,独心头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名曰心汗”,指出了胸前出汗病位在心,多由于思虑过多劳心所致,治疗当补养心血,并嘱咐患者静心以养神。

    ③手足汗:指仅有手足出汗,其他部位不出汗。《伤寒明理论·手足汗第九》,其言: “四肢者,诸阳之本,而胃主四肢,手足汗出者,阳明之证也。阳经邪热,传并阳明,则手足为之汗出”。胃经全名为足阳明胃经,主四肢,手足心出汗多为胃经有热所致。《伤寒论》“阳明病,脉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提出了阳明经有实热、便秘、大便硬、手足汗出的经典方剂为大承气汤。《简明中医词典》中提到: “手足常潮湿多汗,多属脾胃湿蒸,旁达四肢。若手足心热者属阴亏血虚; 手足发凉者属中阳不足。”将手足心出汗分为三大类,手足潮湿多汗多为脾胃湿蒸,可用茵陈五苓散去脾胃湿热治疗;手足心热多为阴血亏虚,可用当归六黄汤滋阴降火治疗;手足发凉出汗多为中气不足,可用附子理中丸温补中气治疗。

    ④腹股沟和外阴出汗:《黄帝内经》提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性重浊,其性趋下,易袭阴位,腹股沟和外阴属于在下之阴位,故腹股沟和外阴出汗多为湿气重所致,又根据寒热不同分为湿热和寒湿。

    ⑤半身出汗:分为左右出汗或上下出汗,如仅左侧出汗而右侧无汗,或上侧出汗而下侧无汗,反之亦然。多因为气血不足、痰湿瘀血阻滞经络,导致局部组织得不到气血的滋养所致。

    4.中医分型论治、各型常用名方及现代名医经验方:

    虽然汗为心之液,但汗与其他四脏也有关系,古代医家提出根据不同脏腑的虚损可以导致不同部位的出汗,如清代《王氏医存》记载: “五脏皆有汗,不独心也:汗皆为虚,心虚则头汗,肝虚则脊汗,肾虚则囊汗,肺虚则胸汗,脾虚则手足汗,人弱而专一处之汗,久而不愈,即此经虚也。”对我们判断不同部位出汗对应不同脏腑虚损有着重要参考意义。《黄帝内经》也提出:“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提出了不同情况下汗出对应着不同的脏腑:饱食后出汗,汗于胃;惊吓后出汗,汗出于心;负重远行后出汗,汗出于肾;快速前行恐惧出汗,汗出于肝;干活劳累后出汗,汗出于脾。

    4.1阳气虚衰,失于固摄:开篇中就提到“阳加于阴,谓之汗”,可以知道阳气在出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阳气虚衰,腠理不固,津液外泄而汗出,正如《病源论·虚劳汗候》中提到的:“若阳气偏虚,则津液发泄,故为汗”。其中又根据阳气虚衰的程度不同分为气虚和阳虚的不同,中医有句名言叫“气虚为阳虚之渐”,意思就是说气虚较轻,阳虚较重,气虚进一步发展就会成为阳虚;其中又根据病变脏腑的不同分为肺气虚、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四个证型,其中以肺气虚最为常见。

    ①肺气虚证:以自汗为主,汗液清晰无味,多在吃饭或稍微活动后就明显出汗,伴有易疲劳,易感冒,乏力,面色无光泽,手足不温,出汗后怕风,舌质淡红,苔薄。经验方(加味玉屏风散)。

    ②心阳虚证:与肺气虚证的区别是本证多见于胸前出汗,但心慌、胸闷、睡眠不佳等症状较为明显。经验方(加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③脾阳虚证:与肺气虚证的区别是本证多见于手足多汗,常伴大便稀溏,消化不良,口但无味,舌边齿痕明显。经验方(加味理中丸)。

    ④肾阳虚证:与肺气虚证的区别是本证多见于阴囊出汗,常伴腰酸腿软,男性可见阳痿早泄性欲低下、精子含量低、尿频尿液清冷,女性可见宫冷不孕、月经量少、周期推迟、颜色淡等。经验方(加味真武汤)。

    4.2阴虚血亏,热破津泄:阴虚易生内热,内热迫使阴液外泄。金元四大名医李东垣在其《东垣十书·汗》中提到: “盗汗者, … …是属阴虚”。其中又根据阴虚部位的不同分为心阴虚和肾阴虚,且根据阴虚和内热所占比重的不同分为阴虚重内热轻和阴虚轻内热重,且出汗时间久了会导致“气随汗泄”,从而出现气阴两虚的情况。

    ①心阴虚证:本证出汗多以胸前区为主,盗汗多见,典型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烦躁不安,多伴全身潮热,手足心发热,口干舌燥,大便干燥,小便黄,舌质红,少苔。经验方(加味生脉饮)。

    ②肾阴虚证:与心阴虚证相比本证多以阴部出汗为主,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少见,本证典型表现为腰酸腿软,男性可见阳痿早泄遗精,女性可见月经量少,周期提前,颜色较深,其余表现与心阴虚证基本相同。经验方(加味麦味地黄丸)。

    ③阴虚轻内热重证:本证阴虚症状较轻,而内热症状较重,常口干明显,脸部发红,容易上火(如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疼痛、目赤肿痛等),大便干结,小便黄赤,或小便时有烧灼感,舌质红明显,少苔不明显。经验方(加味当归六黄汤):当归六黄汤被古代历代名医称为“治盗汗之圣药”。金元四大名医朱丹溪对本方有如下评价:“盗汗… …用当归六黄汤甚效,但药物寒人,虚者只用黄芪六一汤”,提出虽然当归六黄汤治疗盗汗的疗效非常好,但是药物比较寒凉,虚寒的人不能用,虚寒者只能用黄芪六一汤。

    ④气阴两虚证:此证多见于体质本虚之人,如大病之后、产后等,也可见于其他出汗之证时间久,导致的气阴随汗而脱所致。典型表现为汗液清晰无味,自汗、盗汗皆可见,伴有易疲劳,易感冒,出汗后怕风,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口干纳差,或燥热、手足心发热,舌淡少津,苔薄白。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芪萸止汗方)。

    4.3营卫不和,开阖失司:前已论述“汗为阳加于阴”所致,而汗的物质基础是营阴,而管理汗孔的开关的是阳中之卫气,营卫不和,则汗出。

    此证多汗以自汗多见,出汗后怕风,有肢体酸痛的表现,或忽冷忽热,或半身局部汗出(但无明显肢体麻木),舌质淡红,舌苔薄白。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医圣张仲景的桂枝汤从古至今一直被推崇为调和营卫的第一方,用于治疗营卫不和自汗效果显著。

    4.4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汗为心之液”,所以心血不足会导致出汗,同时出汗过多又会加重心血的亏虚,气虚不固也会导致出汗,“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会导致气血亏虚。

    此证自汗、盗汗均可见,多伴心慌、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等心血亏虚的表现,且这些表现多在出汗后加重,且有易疲劳,面色不佳,唇甲淡白,舌质淡,苔薄。此型人多由思虑过度所致,出汗以胸前出汗多见。此证在女性可见月经不调、月经量少、颜色淡。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加味归脾汤):归脾汤一直被历代医家奉为治疗心脾两虚的第一方。

    4.5痰湿阻滞,气化失常:中医将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此处所说之痰属于“无形之痰”,痰湿是身体里面病理性的代谢产物,痰湿停留在身体里的某一处,导致气的流通受阻,汗液的气化过程不能正常完成,所以出汗。《黄帝内经》记载: “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 …”,指出多汗且汗液较为粘稠,为湿气重导致的出汗;而且湿性黏滞,缠绵难愈,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容易蕴生内热,湿与热相结则汗出更明显,如《赤水玄珠·手足汗》记载:“手足汗乃脾胃湿热内郁所致”,提到脾胃湿热就会导致手足部出汗增多;再如《类证治裁·汗症论治》记载:“两腋汗… …为湿热流注”,可见湿热阻滞还可导致腋下出汗;再如《张氏医通·汗》记载:“阴间有汗,属下焦湿热”,提出阴部出汗为下焦湿热,可见湿热阻滞可导致多部位的出汗,湿热阻滞的部位不同则出汗的部位也会相应的不同。《张氏医通》还记载:“痰证汗自出,痰消汗自止”,提到了痰可以导致出汗,如果及时治疗痰去则多汗可愈。《景岳全书·汗证》记载:“湿气乘脾者,亦能作汗”,由于脾胃为运化营养物质的重要脏器,脾虚不能将饮食中营养物质完全吸收则生湿,脾虚夹湿也会导致出汗。所以本证主要分脾虚夹湿、湿热熏蒸(根据湿热停留位置不同而出汗部位不同)。

    ①脾虚湿阻证:多以自汗为主,因湿性驱下,多以身体下部出汗为主,湿气重者汗液多较为粘稠、口中黏腻感、身体沉重感、大便粘,脾虚明显者多口淡无味、神疲乏力、大便稀、面色萎黄,舌淡胖有齿印,苔白润或厚腻。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加味理气降痰汤):《证治准绳·自汗》记载: “痰证冷汗自出者,宜七气汤,或理气降痰汤,痰去则汗自止… …”,以上两方均为治疗痰证出汗的良方。

    ②湿热熏蒸证:此型自汗、盗汗均可见,出汗时全身冒热气,像蒸东西时一样,汗液粘稠,且汗液味道较重,或见黄汗,口干口苦,口中黏腻感,或口气重,头发、皮肤出油多,心烦易怒,面色发红,小便黄,腹部有胀满感,身体困重感,大便粘,多有喜欢吃辛辣、油腻食物的习惯,或居住在气候炎热、潮湿的地方,舌质红,苔黄厚腻。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加味龙胆泻肝汤)。

    4.6里热炽盛,迫津外泻:《类经》记载:“热蒸于表则津泄,故腠理开而汗出”,内热重会导致皮肤腠理开泄而多汗,并提到“饮食之火起于胃,劳倦之火起于脾,酒色之火起于肾,皆能令人自汗”,详细论述了内火的由来,饮食过于辛辣油腻、或温性食物摄入过多则胃火旺;若劳累太过则火起于脾;若饮酒、房事过度则火起于肾;其实除了胃火、脾火、肾火之外,心火、肝火也非常多见,心火、肝火多是由于情绪急躁、抑郁、失眠所致。

    ①心火旺证:此证的典型表现是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心开窍于舌),面色发红,口干舌燥,小便灼热疼痛,大便干燥难以排出,舌尖红明显,苔黄。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加味导赤散)。

    ②阳明热盛(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此证以手足大汗出为主要表现,又根据大便情况分为阳明经证(大便通畅)和阳明腑实证(大便干燥、难以排出、甚至腹胀拒按),多伴口渴明显,喜冷饮,烦躁,舌质红,苔黄燥。

    △阳明经证: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加味白虎汤)。

    △阳明腑实证: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加味大承气汤)。

    ③肝火旺证:此型人平时性情多急躁,出汗和情绪关系较为密切,多伴面红目赤,口舌干燥,口苦,大便干结,小便黄,或两胁胀痛,或腹胀,舌两边红,苔黄。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加味逍遥散)。

    4.7瘀血阻滞,热邪内伏:如清代《医林改错》记载:“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能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两付而汗止”,部分患者出汗用了以上各种常规治疗方法仍然无效,反而加重者,是瘀血阻滞,热邪内伏,迫津外泄所致。《证治汇补·汗》也记载:“头汗者,有瘀血内蓄”,《类证治裁》记载:“头汗,小便不利,渴而不饮,此血瘀膀胱也… …”。

    此证自汗、盗汗均可见,多伴持续低热,或手足心发热,夜间口干明显,大便秘结,心烦失眠,或手足不自主运动,皮肤可见瘀斑、皮疹,舌质暗红,舌上可见瘀斑。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犀角地黄汤+白虎汤加减)。

    由于多汗证的原因复杂,所以证型分布也较为繁杂,为全面反映古今名中医对多汗症的认识和治疗,本文尽可能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且对古今名医对本证的认识和经典名方、目前市面上常用中成药进行了系统总结,可能信息量较大,读起来可能需要耐心,但都是名医经验,有兴趣者可仔细阅读。

  •        前面几篇关于多汗症的文章已经从不同方面给大家介绍了多汗症(包括多汗症的危害;容易出现多汗症的九种体质和调理方法;现代医学对多汗症的认识;医圣张仲景治疗多汗症的九种治法;医圣张仲景及后世名医治疗头面部多汗症的认识和治疗妙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本文给大家介绍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对自汗、盗汗的认识和有哪些治疗的名方。

           朱丹溪是元代著名医家,原名朱震亨,因为他的家乡有条美丽的小溪,故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朱丹溪医术高明,经常患者服用几幅药就痊愈,所以被人称为“朱一贴”、“朱半仙”。代表著作包括:《丹溪心法》、《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其中《丹溪心法》里面记载了他对疾病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药。

            自汗,主要是白天醒是汗自出,超过了正常出汗量而言;盗汗是夜间人体睡着时不停出汗的表现,犹如强盗一般在夜间出现,所以形象的称为盗汗,那么朱丹溪如何认识自汗、盗汗的呢,又有哪些治疗自汗、盗汗的妙方,下面我们一一介绍。

     

           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丹溪心法》的“自汗篇”和“盗汗篇”,为了更好的反映朱丹溪的原义,文中会先给大家把原文列出来,然后再给大家分析一下。

    《丹溪心法》“自汗篇”:

    原文:“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东垣有法有方,人参、黄芪,少佐桂枝。阳虚,附子亦可少用,须小便煮。火气上蒸胃中之湿,亦能汗,凉膈散主之。痰证亦有汗。自汗大忌生姜,以其开腠理故也。”

    注解:首先朱丹溪介绍了自汗常见的原因,前面的文章我们介绍到自汗多见于气虚、阳虚,而朱丹溪对自汗的认识更为的全面,认为除了气虚和阳虚之外,血虚、湿、痰也是自汗的常见原因。东垣指的是在朱丹溪之前的另外一个金元四大名医李东垣,提出了气虚自汗首选人参、黄芪、桂枝,阳虚比较明显的可以加附子,当然这里指的是熟附子,前面文章也提到过医圣张仲景的桂枝加附子汤也是治疗阳虚自汗的常用方剂,文中提出附子需用小便煮,古代童便常被作为中药药引使用,不过现代很少用童便当药引了。对于体内火重的人,火蒸体内湿气,也可以导致自汗,用凉膈散清火泻热治疗,热去则汗止,前面文章中提到的仲景的栀子豉汤、白虎汤、大承气汤都是泻热止汗的方法。痰重的人也会有汗,这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提到过,这里所说的痰主要指的是无形之痰。文后说自汗大忌生姜,因为生姜有发汗开腠理的作用,不过这个不是绝对的,此处只是指的自汗的人平时不适合吃太多的生姜,但是很多治疗自汗的名方中都用了生姜,比如桂枝汤、小柴胡汤、就算朱丹溪治疗自汗的很多附方也有生姜,不过生姜只能少用,不能用太多,一般生姜配合大枣可以起到调和营卫、顾护脾胃的作用。

     

    原文:“(附录)或问湿之与汗,为阴乎,为阳乎?曰:西南,坤土也,在人则为脾胃也。人之汗犹天地之雨,阴滋其湿则为露,露为雨也。阴湿下行,地之气也。汗多则亡阳,阳去则阴胜。甚则寒中湿胜,则音声如从瓮中出,言其壅也,不出也,以明其湿审矣。《内经》曰:气虚则外寒。虽见热中蒸蒸为汗,终传大寒,知始为热中。表虚亡阳,不任外寒,终传寒中,成痹寒矣。色以候天,脉以候地。形者乃候地之阴阳也,故以脉气候之,皆有形无形可见者也。又云: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外者为汗,盖汗乃心之液,而自汗之证,未有不由心肾俱虚而得之者。故阴虚阳必凑,发热而自汗;阳虚阴必乘,发厥而自汗。故阴阳偏胜所致也。”

    注解:文章开头朱丹溪将出汗和体内湿气比作自然界的雨和露,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也提到阳加于阴谓之汗,和朱丹溪有类似的意思,大体意思是阴液为汗液的基础,阳气为运行、蒸化阴液的,阴阳调和则汗出如常,阴阳失调则汗出失常。文中提出汗出亡阳,阳气不足则阴相对偏胜,严重者可出现寒湿中阻的情况,气虚的人可以表现出外寒的症状,比如恶风、怕冷等,虽然内热重的人开始可以表现为蒸蒸出汗,但是时间长了阳气受伤,最终会变为体寒,这里提到了多汗导致的体质转变,因为大量出汗,阳气受伤,内热体质的人也会变成大寒的体质,由于阳气亏虚,导致肌表不固,外寒侵袭,最终变为内寒、痹寒。人的体质可以通过气色、脉象等来判断。中医素有汗为心之液的说法,所以在内为心血,在外则为汗,提到了心血与汗的密切关系,还提出自汗多由于心肾亏虚所致。最后提到阴虚则燥热自汗,阳虚则手足冰凉而自汗,提出了阴虚阳虚失调导致自汗,且阴虚、阳虚自汗的基本区别。

    原文:“玉屏风散:治自汗。防风 黄芪(各一两) 白术(二两)上每服三钱,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

    注解:玉屏风散是朱丹溪首创,后被后世医家奉为治疗气虚肌表不固出汗的首选方剂。朱丹溪以白术量最大,白术补气固表,健脾化湿,现在很多医家也喜欢以黄芪为主要,黄芪也有很汗的补气固表的作用。这里也验证了前面文章中关于生姜的认识,前面说自汗大忌生姜,但此处还是用了生姜,说明生姜只是不适合大量服用,作为方中佐药还是有治疗自汗的作用的。实证者不适合使用本方。

    原文:“治自汗,虚弱之人可服。黄芪(蜜炙)防风 川芎 山茱萸肉 当归 炒白术 肉桂 炙甘草 五味子 人参(各一两)白茯苓(一两半)熟地(二两)肉苁蓉(三两)上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注解:本方与补气血的名方人参养荣汤比较类似,但本方相比人参养荣汤更适合于自汗病人,因为方中加了防风遇收于散,山茱萸肉补肾阴、收敛止汗,本方补气血、补肾阴、收敛止汗的方剂,适用于体虚、气血亏虚、肾阴亏虚的自汗者。方中以肉苁蓉用量最大,肉苁蓉虽说温补肾阳,但温而不燥,为平补之良药,适合于肾虚自汗者。实证者不适合本方。

    原文:“调卫汤:治湿胜自汗,补卫气虚弱,表虚不任风寒。麻黄根 黄芪(各一钱)羌活(七分)生甘草 当归梢 生黄芩 半夏(各五分)麦门冬 生地(各三分)猪苓(二分)苏木 红花(各二分)五味子(七个)上作一服,水煎热服。”

    注解:上次讲到头面部多汗的时候谈到过本方,自汗多由于卫气不固所致,本方名为调卫汤,专为调理卫气虚弱而设,文中提到本方主要治疗湿气重、表虚不能耐受风寒的自汗者。方中羌活发散在表的风寒湿,古代名医治疗多汗症常常不是单纯的止汗,而是发汗与止汗并用,使在表的湿气发散出去了,卫气才能调和,本方集补气固表、收敛止汗、化湿、清热滋阴、活血通络于一方,以起到调和卫气的作用。方中以黄芪、麻黄根用量最大,提示本方还是以补气固表止汗为主要的作用,而且黄芪为补卫气的首选药物。本方有活血药物,孕妇、备孕或凝血功能异常、胃溃疡者不适合使用本方。

    原文:“温粉:牡蛎 青皮 麻黄根 藁本 糯米 防风 白芷。上为末,周身扑之。”

    注解:此处朱丹溪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外用治疗自汗的中药粉剂,本方牡蛎、麻黄根止汗,藁本、防风、白芷发散在表的风寒湿,青皮舒肝行气,糯米有条理脾胃的作用。诸药合用,外用止自汗。

    原文:“何首乌末,津调封脐妙。”

    注解:何首乌为补肝肾之阴,乌发的常用药物,生首乌还有通便的作用,此处记载何首乌外用封脐治疗自汗效果妙。根据何首乌的功效一般还是主要用于阴虚体质者。

    原文:“黄芪建中汤:黄芪 肉桂(各三两)甘草(二两)白芍(六两)。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一个,入汤少许,水煎服。”

    注解:黄芪建中汤为医圣张仲景的名方,但仲景方用的是桂枝,此处改为肉桂,桂枝为治疗自汗的常用药物,配合白芍为调和营卫的著名药对,此处改为肉桂一般多用于阳虚所致的自汗;仲景方本有饴糖的,主要起缓急止痛的功效,此处主要用于治疗自汗,故去饴糖。本方为治疗气虚兼有营卫不调自汗的首选方剂。本方白芍用量最大,可以起敛阴止汗的作用。内热重者不适合用本方。

    原文:“凉膈散:连翘(一两)山栀 大黄 黄芩 薄荷叶(各半两)甘草(一两半)芒硝(一分)上以水煎服。”

    注解:本方为以泻代清的一代名方,为后世医家广泛使用,适用于上中二焦火旺兼有大便不通者,内热去,则自汗止。本方为寒凉之药,若阳气、脾胃虚寒者不适合。

    《丹溪心法》“盗汗篇”:

    原文:“盗汗属血虚阴虚,小儿不须治。忌用生姜。东垣有方,用当归六黄汤,甚效。但药性寒。人虚者,只用黄芪六一汤。盗汗发热,因阴虚,用四物加黄柏;兼气虚,加人参、黄芪、白术。”

    注解:本文提出了盗汗属于血虚、阴虚,相比自汗,盗汗的原因相对单一点,并且提出小儿盗汗不需治疗,因为小儿为纯阳之体,容易盗汗是正常的。同样提出了盗汗忌用生姜,生姜有散寒开腠理的功效。东垣指的是在朱丹溪之前的另外一个金元四大名医李东垣,朱丹溪治疗自汗、盗汗的学术思想是继承了李东垣治疗自汗、盗汗的学术思想,当归六黄汤是治疗盗汗的名方,文中提出此方治疗盗汗效果非常好,但是本方药性寒凉,对于体虚之人,只能用黄芪六一汤。盗汗兼有燥热、潮热者,属于阴虚体质的,可用四物汤加黄柏,四物汤是补肝血的名方由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组成,黄柏为降虚火、退潮热的重要药物,所以四物汤加黄柏可以养血清虚热。兼有气虚的人,可以在滋阴药的基础上加人参、黄芪、白术,这几个要是补气固表止汗的常用药。

    原文:“盗汗者,谓睡而汗出也。不睡则不能汗出。方其睡熟也,凑凑然出焉,觉则止而不复出矣,非若自汗而自出也。杂病盗汗,责其阳虚。伤寒盗汗非比,亦是心虚所致。宜敛心气,益肾水,使阴阳调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

    注解:此处详细介绍了什么是盗汗,睡觉时候汗出为盗汗,不睡的时候就没有汗出,当人体熟睡时,汗液自出,醒来即止,和自汗醒时自出不同。杂病指的未感外邪,由于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疾病,杂病盗汗主要是阳虚有关。伤寒主要指的是感受外邪(特别是寒邪)所致的疾病,伤寒盗汗主要是心虚所致,提出了伤寒盗汗治疗主要以收敛心气、补益肾阴为主,此处主要提出的使心肾调和、阴阳调和,盗汗自止。关于水火升降,因为中医认为心属火,肾主水,心火和肾水相互交通,则阴阳调和,若心肾不交,则阴阳失调,故盗汗。

     

    原文:“当归六黄汤:治盗汗之神剂。当归、生地、熟地、黄连、黄芩、黄柏、黄芪(加倍)上用五钱,水煎服。或加甘草、麻黄根、炒栀子、去归。”

    注解:朱丹溪将当归六黄汤作为治盗汗之神剂,足见本方疗效,临床用此方治疗盗汗效果确实非常好,但上面也提到了本方药物比较寒凉,只适合阴虚内热的人,如果患者兼有脾胃虚弱或阳虚切忌不能用本方,以免加重脾胃亏虚以及阳虚,对于体虚盗汗朱丹溪提出可以用黄芪六一汤,本方下面会给大家介绍。而且本方的要点是黄芪的量是其他药的两倍,可见盗汗虽然是阴虚内热为主,但是为防药物过于寒凉,所以用大量温性的黄芪防止药物过于寒凉,且黄芪是补气固表止汗的要药,不仅对于自汗,而且对于盗汗黄芪都是常用的药物。方后还提出了本方的加减方法,对于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加甘草顾护脾胃,对于汗出较多的可以加麻黄根止汗,对于内热明显者可以加炒栀子,对于血虚不明显者可以去当归。

    原文:“黄芪六一汤:黄芪六两、甘草一两。上各用蜜炙十数次,出火毒。每服一两,水煎。”

    注解:对于盗汗且脾胃虚弱者可以用黄芪六一汤,本方补气固表止汗,药物偏温,适合脾胃气虚所致盗汗者。如果典型的阴虚内热体质还是建议用当归六黄汤。

    原文:“白术四两,分作四分,一分用黄芪同炒,一分用石斛同炒,一分用牡蛎同炒,一分用麸皮同炒。上各微炒黄色,去余药,只用白术研细。每服三钱,粟米汤调下,尽四两妙。”

    注解:本方以白术为主药,健脾补气固表,然后分成四份和其他药同炒,与黄芪同炒主药加强补气固表止汗的作用,与石斛同炒加强可以增加滋阴的作用,与牡蛎同炒增加滋阴潜阳止汗的作用。麸皮为小麦最外层的表皮,为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常用药,麸皮炒白术可以增强白术健脾的作用。粟米汤可以增强调和脾胃的作用,全方主药作用是健脾补气固表止汗,兼有滋阴、潜阳的作用,适用于气虚表虚不固兼有阴虚阳浮的盗汗。

    原文:“正气汤 黄柏(炒)知母(炒,各一钱半)甘草(炙,五分)。上作一服,水煎。食前热服。”

    注解:本方主要治疗阴虚内热所致的出汗,黄柏、知母为滋阴清热的常用药对,比如滋阴清热的名方知柏地黄丸就是六味地黄丸加上知母、黄柏,本方加炙甘草主要怕黄柏、知母太多寒凉,所以加炙甘草顾护脾胃,所以盗汗虽为阴虚内热所致,但是由于滋阴清热药易伤脾胃,所以朱丹溪处处注意顾护脾胃,从论述当归六黄汤太过寒凉,到正气汤的加炙甘草,都体现了顾护脾胃的重要性。虽然本方加了炙甘草顾护脾胃,但本方仍偏于寒凉,对于脾胃亏虚或阳虚者慎用。

    原文:“麦煎散:治营卫不调,夜多盗汗,四肢烦疼,肌肉消瘦。知母 石膏 炙甘草 滑石 地骨皮 赤芍 葶苈 杏仁(炒,去皮尖) 人参 白茯苓 麻黄根上为末,每服一钱,煎浮小麦汤调下。”

    注解:本方为治疗营卫不调所致的盗汗证,营卫不调、血脉不通,湿热内阻,故四肢疼痛;阴虚内热,故烦躁;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记载:“阳化气,阴成形”,阴虚所以肌肉消瘦。方中知母、石膏、炙甘草主要是白虎汤,白虎汤中有粳米,此处未用,白虎汤清肺胃实热效果较好;配合滑石清利湿热;赤芍活血凉血、地骨皮凉血退热,配合白虎汤清热凉血;葶苈子、杏仁调理肺气;人参补气健脾,茯苓健脾化湿,此二药也有顾护脾胃之义;麻黄根、浮小麦收敛止汗。诸药合用,清热凉血、清利湿热、调理肺气而不伤脾胃,肺气不利,则卫气不调,营血有热,则营血不调,所以称为营卫不调所致盗汗。肺气调则卫气调,营热清则营血调,所以本方可以治疗营卫不和所致的盗汗。因为本方以浮小麦煎汤调下,所以称为麦煎汤,本方总体偏于寒凉,虽加人参、茯苓顾护脾胃,但是对于脾胃亏虚或阳虚者还是慎用,药物中有活血及滑利之品,备孕女性及孕妇禁用。

    原文:“治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以艾煎,调茯苓末一钱服之,名曰心汗。又青桑第二叶(指嫩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调服,最止盗汗。”

    注解:本段论述心前区汗出称为心汗,多是思虑过多,耗伤心血所致,治疗以艾叶煎汤,冲服茯苓粉治疗,艾叶温阳散寒,茯苓宁心安神,温通心阳而安心神。《本草纲目》也记载治疗盗汗不止:用熟艾三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时服。和朱丹溪治疗心前区盗汗的方法异曲同工。且《本草纲目》将茯苓换成了茯神,安神的效果更好,且加了乌梅,可以养心阴,收敛止汗。青桑第二叶指的是嫩桑叶,将嫩桑叶烘焙干为粉末,用米汤调服,有很好的止盗汗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朱丹溪对于自汗、盗汗的认识和常用方药,由于古文文义深奥,所以每段条文都给大家逐一注解,但不一定能完全反应朱丹溪的原义,所以把原文附上,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里面留言,以供大家学习参考,以上方药所标注的剂量均为原书剂量(如果使用需要按照现代剂量换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儿童、孕妇、备孕女性慎用,合并其他疾病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后面会给大家介绍更多名医对于多汗症的认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 点击查看
    å

    现在常有人说自己湿气很重,那到底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湿气重呢?湿气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该如何调理呢?下面就来讲一讲这几个问题
    一、如何判断自己湿气是否重
    1.首先看精神状态,湿气重的人会表现为身体困重感,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中对湿气重有一句很形象描述就是首如裹,就是好像有什么东西包裹在头上一样,而出现头部沉重的感觉,其实湿气重不光表现为头部的沉重感,根据湿气停留的部位不同可以表现为全身各个部位的困重感,好像有什么东西裹着自己一样,精神不振,神疲思睡。
    2.看身体出油情况,湿气重的人多表现为头发油腻,脸上出油较多,容易长痘痘,肥胖中医也认为多为痰湿所致,所以爱美的朋友首先要去除体内的湿气。
    3.看大便的情况,湿气重的人大便多不成形,长期大便偏稀,且湿气重的人大便很黏,有的朋友会出现大便黏在马桶上冲不下去,这也是湿气重的表现。
    4.看舌苔,湿气重的人舌苔多较为厚腻,正常人的舌苔为淡红舌,薄白苔,如果舌苔厚腻就提示湿气重,一般黄腻为湿热,白腻为寒湿,根据舌苔的厚薄程度可以判断体内湿气的轻重程度。
    二、湿气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湿气主要是代谢废物的堆积,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如果脾胃的功能正常,吃进去的食物大多数都能转化为人体有用的物质,则一般很少产生痰湿,如果人的脾胃功能不好,那么吃进去的食物就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而产生了痰湿。还有就是油腻食物本身就比较难吸收,脾胃功能较差的病人吃了就容易产生痰湿。生冷食物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如果脾胃不好或湿气太重的人都应该少喝冷饮或生冷的食物。在就是有些疾病或药物损伤脾胃或生痰湿,比如脾胃不好的人服用太滋腻的药物就会生痰湿。

  • 点击查看
    å

            脱发人人都会有,正常情况下头发的脱落和生长会处于一个动态平衡,只有当头发脱落的数量超过了头发生长的数量时才会出现头发的变少。肾虚型脱发是中医的说法,西医并无此说法,中医认为“肾藏精,其华在发”,头发的生长、滋养主要依靠肾精,所以肾虚确实可以导致脱发,所以很多脱发的病人都有一个疑问“自己的脱发是不是肾虚引起的,吃补肾的中药比如何首乌、黑芝麻、核桃、桑葚子、黑豆是否有用”,本文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肾虚的常见原因,什么是肾虚型脱发,肾虚型脱发到底有哪些表现,肾虚型脱发的治疗调理方法。

            首先肾为先天之本,肾精、肾气是否充足很大一部分是出生时就决定的,也就是现代说的遗传所决定,所以肾虚型脱发一部分是遗传性的脱发,这类脱发患者多有家族史,现代研究也发现一部分的脱发是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其次,就是先天肾经、肾气充足,后天自身调理失当也会导致肾虚,出现脱发。“肾藏精,主生殖,为封藏之本”,如果后天纵欲过度,也会导致肾虚,比如部分青少年频繁的手淫或性生活过于频繁,导致肾精被过度的消耗,出现肾虚脱发;再就是中医有“久病及肾”的说法,所以大病久病之后可能出现肾虚的情况。最后就是肾精、肾气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记载“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落齿枯”,提示从儿童到青少年时期肾气是逐渐充盛的,但人到中年,肾气便开始走下坡路,所以一般中老年人肾虚脱发较多,年轻人除非先天肾虚或纵欲太过、大病久病,不然一般很少出现肾虚脱发,青少年脂溢性脱发相对多见,脂溢性脱发西医来说多为体内雄激素分泌增多或代谢紊乱所致,中医来说脂溢性脱发青少年湿热熏蒸证多见,其次是血热风燥证,最少见的是肾虚证,所以青少年脱发补肾需慎重,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补肾。

            上面谈到了肾虚脱发的常见原因以及不同年龄段脱发原因不同,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肾虚脱发的典型表现有哪些,以便大家能够先自我简单判断一下自己是否肾虚:①肾虚多有相应病史:比如上面说的先天不足、纵欲过度、大病久病、年龄较大或患病时间较长;②一般头发干枯无光泽、油脂分泌少、头发稀疏、发际线上移或见斑状脱发(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称为斑秃);③多有肾虚的全身症状:比如头晕乏力、神疲嗜睡、腰酸腿软、记忆力减退,男性可见性功能减退、少精,女性可见月经量少。肾阴虚还可见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心烦失眠、潮热盗汗等;肾阳虚可见口淡无味、大便稀溏、四肢冰凉、怕冷自汗等。肾虚性脱发在西医来说多见于慢性雄激素性脱发、部分的休止性脱发(比如某些药物或疾病所致)、部分斑秃和部分营养性脱发者。

            最后,谈谈肾虚型脱发的治疗,肾虚型脱发根据肾阴虚和肾阳虚的不同治疗不同,肾阴虚脱发可以用七宝美髯丹、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加减治疗;肾阳虚脱发可以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加减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之外,生活方面的调理也比较重要,肾虚型脱发需要保证充足睡眠时间、保持一个放松积极的心态、适当锻炼、手淫及房事的频率适度、饮食营养充足(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适当补充牛奶、鸡蛋、瘦肉、鱼肉、黑芝麻、黑豆、桑葚子、核桃、海带、黑木耳、花生、蘑菇等)。

  • 前面两篇文章谈到了尿频的常见病因,包括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于尿频病因的认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今天谈谈哪些体质的人容易尿频,每种体质的人具体有哪些表现,该如何调理。

     

    1.  下焦湿热:

    分析:下焦有湿热,会影响膀胱正常的气化功能,导致尿频的出现;且湿热久留,未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影响气血运行和伤及正气,出现瘀血和体虚的情况,从而出现湿热夹瘀、夹虚的复杂情况。

    典型表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尿灼热感,或小腹胀痛,或排尿不畅,且多伴有口苦、口粘、口臭,久则伴口干舌燥,或口渴但不想喝水,或大便粘滞不畅,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

    常用代表方:八正散加减治疗。

    常用中药:瞿麦、萹蓄、灯芯草、大黄、车前子、栀子、蛇舌草、败酱草、泽泻、滑石、蒲公英、土茯苓、苦参等;若夹瘀可以加丹皮、赤芍、丹参、川牛膝、桃仁、泽兰、王不留行等;若夹气虚可加黄芪、党参、白术;若夹阴虚可加熟地、山茱萸;若夹血虚可加当归、白芍;若夹阳虚可加淫羊藿、肉苁蓉等。

    2.  肾气亏虚:

    分析:肾主水液,助膀胱气化,如果肾气亏虚,则气化无力,从而出现尿频。

    典型表现:尿频,尿不尽,尿无力,严重者尿失禁,小便清亮,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或性功能减退,或面色无光泽,或记忆力减退,或头晕目眩,或耳鸣,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尺脉弱。

    治疗原则:温补肾气。

    常用代表方:金匮肾气丸、缩泉丸加减。

    常用中药:制附子、肉桂或桂枝、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益智仁、乌药、桑螵蛸、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补骨脂等;合并湿气可加车前子、猪苓、薏苡仁等。

    3.  肾阴虚火旺:

    分析:肾阴不足,同样气化功能会减弱,虚火下扰,也容易出现尿频。

    典型表现:尿频,尿黄,或尿无力,或尿灼热感,或尿痛,腰膝酸软,或口干舌燥,或大便干结,或手足心发热,或身体燥热,或心烦失眠,或口腔溃疡,舌红少苔,或舌苔剥脱,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补肾阴,清降虚火。

    常用代表方:知柏地黄汤加减。

    常用中药:熟地、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知母、黄柏、淡竹叶、女贞子、五味子等。

    4.  中气不足:

    分析: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同样会出现气化不利而出现尿频。

    典型表现:尿频,尿不尽,尿无力,小便清亮,气短乏力,容易犯困,或小腹下坠感,或食欲减退,或大便稀溏,或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疗原则:补益中气。

    常用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中药: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菟丝子、益智仁、山药等。

    5.  肝气郁滞:

    分析:肝经巡行于阴部,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异常也容易导致尿频。肝气郁滞时间久容易合并瘀血。

    典型表现:尿频尿急,小腹胀满,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或胸闷,或胁肋胀满疼痛,或口苦,或喜欢叹息,或食欲不振,或失眠多梦,脉弦。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

    常用代表方:柴胡疏肝散或柴胡桂枝干姜汤或逍遥散加减。

    常用中药:柴胡、白芍、枳实、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茯神、桂枝、干姜、黄芩、牡蛎、五味子等。如果合并瘀血可加王不留行、桃仁、川牛膝、丹参、赤芍、丹皮、泽兰等。

     

    以上仅列举了5种常见导致尿频的体质和证型,临床遇到的问题不都是典型病例,经常会出现多个证型兼夹出现的情况,所以具体诊断和运用中药调理需要在中医指导下进行。

     

    后面还会继续分享尿频的常用中药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   前面一篇文章谈到了肾虚和肾功能异常的区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前面的文章,今天这篇文章探讨一下肾虚具体如何分类,不同肾虚分别如何调理。

    由于肾虚是中医的说法,现代医学并无肾虚的说法,所以必须得先了解中医肾脏具体有哪些功能,才能进一步区分不同的肾虚。中医认为肾脏主要有以下功能:

    1. 肾有藏精的功能,精是人体很重要的物质基础,可以起到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滋养多个脏腑的功能,且精血同源,所以肾精不足的人常常会合并血虚;

    2.肾其华在发,头发的生长同样离不开肾精的滋养,所以肾虚的人容易出现头发干枯、脱发;

    3.肾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所以如果肾虚,会出现耳鸣、耳聋、大小便失调(如腹泻、便秘、尿频、尿不尽、尿无力等)的情况;

    4.肾主骨生髓:所以肾虚会出现骨痛、骨质疏松、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脑为髓海,肾虚同样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反应变慢等情况;

    5.肾主生长发育:从出生至青少年阶段,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都和肾精是否充足息息相关,所以肾虚会出现生长发育的迟缓;

    6.肾主生殖:男性肾虚会出现性功能减退、精子质量下降甚至不育;女性肾虚会出现月经不调,甚至不孕;

    7.肾主水:肾脏和体内水液代谢有很重要的关系,肾虚会出现水肿和痰湿的生成;

    8.肾主纳气:肾虚会出现气短,呼多吸少的情况;

    9.肾内寄元阴元阳,为脏腑阴阳之根本:故将肾脏称为先天之本,如果肾阴肾阳亏虚,会导致体内多个脏腑出现阴阳失调的情况;

    10.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与膀胱互为表里经脉,通过经脉紧密联系,膀胱有贮存和排泄尿液的功能,所以肾虚会出现小便异常,如多尿、少尿、尿频、尿不尽、尿无力、遗尿、尿失禁等;

    11.腰为肾之府:肾虚多会出现腰部不适,如腰酸、腰空无力、腰隐痛等。

    肾病以虚证多见,实证少见,常见的肾虚可以分为4种证型,分别是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亏虚、肾气虚。下面就来讲讲这4种证型的典型症状和常用治疗方药有哪些:

    1.肾阳虚证:

    分析:肾阳为一身阳气的根基,有温煦全身的作用,肾阳虚多由于先天体质不足、年高久病、房事过度、长期熬夜、劳累过度、过服寒凉药物或食物、久居阴冷之地所致。

    典型表现:腰膝酸软无力,畏寒肢冷,下肢更明显,容易疲乏;或肢体冷痛,或腰隐痛;或尿频而清,夜尿多,或小便无力,或小便量少;或颜面、四肢浮肿;或大便稀溏甚至腹泻、腹胀;或心慌气短,喘咳痰鸣;面色苍白或发黑;舌质淡或胖,苔白或水滑;脉沉迟无力,尺脉尤弱。或性欲减退;男性可见勃起不好、早泄、滑精;女性可见月经不调、宫寒不孕、白带清稀量多。

    常用代表方:右归丸加减。

    常用中药:制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等;如果腰膝酸软明显,可加炒杜仲、续断、补骨脂等;疲乏明显可加红参、黄芪、炒白术等;尿频、夜尿明显可加益智仁、乌药、桑螵蛸、覆盆子、五味子等;浮肿明显,可加车前子、茯苓、猪苓、泽泻等;大便稀溏或腹泻,可加补骨脂、炒扁豆、炒白术、茯苓、莲子、煨肉豆蔻、芡实等;气短明显,可加补骨脂、五味子、红景天、黄芪、党参等;喘咳痰鸣可加橘红、苦杏仁、厚朴等;性欲减退或男子性功能减退,可加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女子月经不调,可加艾叶、当归、川芎等。


    2.肾阴虚证:

    分析:肾阴是人体一身阴液的根基,具有滋养、濡润全身多个脏腑的功能,如果肾阴亏虚会出现多个脏腑出现滋养的情况,而且肾阴还有制约阳气的作用,如果阴虚不能潜藏阳气,就会出现阳气过于亢盛的表现。肾阴虚多由于先天体质不足、年高久病、房事过度、长期熬夜、劳累过度、过服辛辣温燥药物或食物、久居干燥炎热之地所致。

    典型表现:腰膝酸软无力,口干舌燥,喜欢喝凉水,或腰酸痛;或燥热,手足心发热,烦躁失眠;或形体消瘦;或盗汗;或面红;或大便干结;或小便短少;或头发干枯、脱发;舌质红少苔,或舌苔剥脱,脉细,尺脉尤弱;男性可见性欲增强,容易勃起,遗精,早泄;女性可见月经量少甚至闭经,或崩漏。

    常用代表方: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加减。

    常用中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子、龟甲、鳖甲、女贞子等;如果腰酸腰痛明显,可加怀牛膝、桑寄生等;口干舌燥明显可加麦冬、天花粉等;燥热、手足心发热明显,可加知母、黄柏、地骨皮等;盗汗明显者可加桑叶、龙骨、牡蛎、浮小麦等;大便干结明显者,可加生地黄、玄参、麦冬等;烦躁失眠明显者,可加栀子、炒酸枣仁、柏子仁、龙齿等;脱发明显者,可加墨旱莲、侧柏叶、松针等;性欲太旺,可加知母、黄柏、莲子心等;遗精、早泄,可加芡实、金樱子、龙骨、牡蛎等;月经量少可加当归、白芍、川芎等。


    3.肾精亏虚证:

    分析:肾精主要和人体生长发育、生育功能有关,所以肾精亏虚会出现骨、脑、头发等失去滋养,生长发育迟缓,生育机能下降,成人早衰等。肾精亏虚多由于先天体质不足、年高久病、房事过度、长期熬夜、劳累过度所致。

    典型表现: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高较同龄小孩矮,囟门闭合较同龄小孩迟,骨骼萎软无力,智力较同龄小孩差。成人可表现为腰膝酸软,疲乏无力;或健忘,容易发呆,动作迟缓;或脱发,头发干枯;或耳聋、耳鸣;或牙齿松动;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尺脉尤弱。或性欲减退;男性可见精子质量下降,甚至不育;女性可见闭经,不孕。

    常用代表方:五子衍宗丸加减。

    常用中药: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肉苁蓉、熟地黄、黄精、龟甲等;腰膝酸软明显者可加炒杜仲、续断、怀牛膝;疲乏无力明显者可加黄芪、党参、白术等;脱发,加女贞子、墨旱莲、桑葚子等;耳鸣加磁石、山茱萸等。


    4.肾气虚证:

    分析:肾气有固摄的作用,如果肾气亏虚,会出现小便、精液、月经、白带、胎儿不能固摄的表现。肾气亏虚多由于先天体质不足、年高久病、房事过度、长期熬夜、劳累过度所致。

    典型表现:腰膝酸软,乏力倦怠;或耳鸣耳聋;或尿频而清,夜尿多,或遗尿,或尿无力、尿不尽;或气短、呼多吸少;或自汗;舌质淡,苔薄白或水滑,脉弱,尺脉尤弱。男子可见滑精、早泄;女子可见月经淋漓不尽,白带清稀量多,或容易滑胎。

    常用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常用中药:制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等;如果腰膝酸软明显,可加炒杜仲、续断、补骨脂;如果乏力倦怠明显,可加黄芪、党参、白术、升麻等;如果耳鸣明显,可加五味子、磁石等;如果尿频明显,可加桑螵蛸、益智仁、乌药;如果气短明显,可加黄芪、党参、红景天、五味子、补骨脂等;如果自汗明显,可加黄芪、白术、龙骨、牡蛎等;滑精、早泄,可加龙骨、牡蛎、金樱子、芡实、沙苑子等;月经淋漓不尽,可加黄芪、白术、海螵蛸等。


    上面详细介绍了肾虚四种常见证型的典型表现、常用代表方和常用中药。不过临床常常遇到多个证型兼夹存在的情况,单一典型证型的人比较少见,所以具体诊断和用药还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特别对于基础病较多、高龄、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切勿自行用药。


    后面还会介绍更多肾虚方面的知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         手淫是当下一个比较热门的词汇,很多年轻人对它又爱又恨,爱的是手淫能够给人带来快感,恨的是手淫过度会导致阳痿、早泄、尿频尿急、小腹不适等症状,那么我们该怎么正确认识手淫,手淫真的对人体有那么大危害吗?以及手淫导致的肾阳虚该如何调理。下面我们就上面三个问题和大家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给大家讲讲什么是手淫?手淫是指用手或其他东西摩擦、刺激性器官以获得性快感,而非通过性交的方式。那么手淫真的对人体有那么大的危害吗?其实适度的手淫不但对身体没有危害,反而有好处,青少年由于受体内激素的影响正处于性欲比较旺盛和对性比较渴望的时期,但由于各种原因限制(比如未婚、夫妻两地分居、夫妻感情不和等)这种性需求很难完全通过正常的性交来解决,这时候手淫可能成为很多人解决性需求的方式。但是对于手淫的频率多少次合适以及手淫对人体利弊目前医学界仍有争论,一般来说手淫每周 1 次左右算比较适度的,美国和西方学者发现适度的手淫和射精可以降低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并可一定程度的缓解男性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但过度的手淫会引发和加重前列腺炎(手淫频繁会导致前列腺和尿道过度充血、水肿,且容易导致病原体逆行感染),并且会导致人体整体体质变差,并可能导致性功能下降、性反射不应期延长、或腰背部肌肉劳损等,而且很多人会因为手淫产生愧疚、焦虑的心理,因为愧疚、焦虑等心理变化可能导致失眠,甚至可能加重勃起不坚和早泄。对于没有性生活的女性,手淫还可能导致处女膜的破损。

     

            中医来说过度手淫会耗伤肾精,时间久了会出现“阴损及阳”,出现肾阳虚,肾阳虚常可表现为性欲降低,阳痿、早泄、遗精,畏寒怕冷,精神疲乏,口淡无味,睡眠不佳,大便稀溏,尿频、小便清长,自汗,头昏心慌,腰酸腿软等表现。

     

             对于手淫导致的肾阳虚首先需要改善生活习惯,需要控制手淫的频率、适当运动(研究显示运动可以宣泄压力和欲望,可以在改善体质的同时减少对手淫的依赖)、不要忍精不射和憋尿(容易加重前列腺炎)、射精后排尿并清洁阴部(射精后排尿可以帮助清洁尿道,排出残余精液,防止精液反流产生刺激性物质导致前列腺炎;清洁阴部可以防止病原体感染)、不要熬夜(熬夜会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会加重前列腺炎)、避免久坐(容易造成局部血流不畅,前列腺充血水肿而加重前列腺炎)。

     

             对于轻度肾阳虚通过以上生活调理加上食疗即可,对于中、重度肾阳虚需要配合温补肾阳的药物治疗。食疗可采用枸杞、榴莲、肉桂、海参、鲍鱼、虾、贝、韭菜、羊肉、动物肾脏及睾丸等。中成药方可选择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复方玄驹胶囊、还少胶囊、八味肾气丸等治疗。以上药物虽然都是温补肾阳的药物,但是作用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且手淫导致的问题也不一定都是肾阳虚所致,也可能出现肾阴虚或下焦湿热等问题,所以用药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运用。

  • 在季节交替,天气变化,或某种病毒、细菌流行的时候,比较容易感冒,特别对于抵抗力弱的人,经常容易出现感冒的情况,今天这篇文章谈谈到底什么情况算感冒,如何区分是哪种类型的感冒。

    感冒是中医的病名,指的是感受外邪后出现以发热恶寒,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头痛头晕,肌肉酸痛,浑身乏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感冒多属于西医上呼吸道感染的范畴,是鼻腔、咽部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感冒多数为病毒感染所致,少数是细菌感染所致,所以普通感冒一般没必要吃抗菌药,如果血象等有明显细菌感染表现者才建议加抗菌药。

    下面谈谈感冒的中医分型论治:

    1.  风寒感冒:

    典型表现:恶寒重,发热轻,咳嗽痰白清稀,鼻塞流清鼻涕,肌肉疼痛,头痛,无明显口干,喜欢喝温水,大便正常或大便稀溏,小便清,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分析:风寒感冒又分为风寒表实证和风寒表虚证,风寒表实证一般恶寒发热、头痛、身体疼痛症状更明显,且无汗、脉浮紧;风寒表虚证一般恶寒发热、头痛、身体疼痛症状相对轻一些,且有汗或汗出较多,脉浮缓。

    常用代表方:风寒表实证用麻黄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风寒表虚证用桂枝汤加减;风寒兼内有寒饮咳喘明显者,用小青龙汤加减;风寒表实重兼有烦躁者大青龙汤加减;颈项僵痛明显者葛根汤或桂枝加葛根汤加减;头痛明显者川芎茶调散加减;外感风寒湿兼内有里热者,九味羌活汤加减;外有风寒内有寒湿,胃肠道表现明显者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2.  风热感冒:

    典型表现:发热明显,略怕风或无怕风,头胀痛,面红目赤,咳嗽痰黄黏稠,流黄色黏稠鼻涕,咽喉干燥或肿痛,口干舌燥,喜欢喝凉水,大便正常或便秘,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

    常用代表方:风热轻症兼咳嗽者用桑菊饮加减;普通风热感冒用银翘散加减;风热感冒兼咳喘明显者用桑菊饮配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3.  暑湿感冒:

    典型表现:多出现在炎热的夏天,表现为发热,轻微怕风,肢体酸重或疼痛,头胀痛且沉重,咳嗽痰黏稠,鼻涕黏稠,心烦,口粘,或口渴但不想多喝水,胸闷腹胀满,或伴恶心,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小便短赤,舌苔黄而腻,脉濡数。

    常用代表方: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

    典型表现:经常反复感冒,稍微吹风或受凉就出现感冒,恶寒怕冷明显,伴发热,乏力困倦明显,气短,可伴咳嗽、咽喉不适、鼻塞流涕等表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

    常用代表方:参苏饮加减;气虚明显,多汗者,可参苏饮配合玉屏风散加减;如果恶寒怕冷严重,属于阳虚感冒者用再造散加减。

    5.  阴虚感冒:

    典型表现:身体热明显,无恶寒或微恶寒,口鼻干燥,咽干咽痛,干咳,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脉细数。

    常用代表方:加减葳蕤汤化裁。

    感冒多数较轻,一般 3-7 天可治愈,轻微的感冒不服药多数也可自愈,对于感冒较重或抵抗力较差者需要及时用药治疗。虽然感冒多数比较轻微,但还是有少数重症,特别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惊厥抽搐,频繁呕吐,心慌胸闷胸痛喘气明显,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血压、心率较平时明显升高或降低等情况,需要及时至医院诊治。

    本文主要教大家一些感冒的常识和中医对感冒的分型,具体如何用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特别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基础病较多者,切勿自行用药。

    后面还会介绍一些其他疾病和中药的知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 我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者,生活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不舒服。最近因为前列腺炎的问题,我选择了线上问诊,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在问诊开始的时候,医生助理提醒我,医生可能会需要了解更多的病情,以便更快地给予诊疗建议。我心里暖暖的,感谢着医生们的辛勤工作。

    医生询问我的症状,让我尽量详细地描述所有的不适感。我坦诚地回答了所有问题,因为我知道只有真实的描述才能得到准确的诊断。

    经过医生的详细询问和分析,我得知自己目前的症状可能是前列腺炎引起的,医生建议我吃中药调理,并且加上西药进行治疗。对于中药和西药的选择,我有些犹豫,但医生给予了我详细的建议和解释,让我觉得很安心。

    最后,医生叮嘱我要注意生活习惯,保持乐观心态,不要熬夜,忌生冷寒凉,忌辛辣刺激油腻。服务结束后,我对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感受到了医生们的良苦用心,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医疗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患者的关心和负责。

  • 在这段时间里,我遇到了一位医生,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我是一位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57岁男性患者,平时都是通过服用西药坎地沙坦来控制血压。最近我对中药治疗产生了兴趣,并向医生咨询了相关信息。我向医生提出了关于中药治疗的问题,并希望能够电话或微信联系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并建议我避免饮食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尤其是晚餐。医生还询问了我的睡眠情况和饮酒情况,并为我开具了中药处方。在接诊过程中,医生还特别关注了我的舌相,并根据舌相判断出了我的病情类型。最后,医生为我开具了处方,并提醒我在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要及时就诊。

  • 我在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询问医生是否可以开点阿魏。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需求,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决定选择中药颗粒剂型,医生还特别提醒我可以一键预约药品并在用药期间如有不适可以及时线下就诊。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在结束时还特别提醒我留好处方,方便下次免费复诊和沟通,同时希望我能对本次诊疗服务做一个简短的文字评价。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沟通深表感谢,感觉得到了很好的医疗服务。

  • 我在北京博爱堂中医门诊部进行了线上问诊,专家给了我很多专业的医学咨询服务。这次问诊非常顺利,医生主任孙炳春教授非常细心地收集了我的病情信息,他给了我很多专业的建议。通过上传舌苔和详细描述症状,医生很快就分析出了我的病情,他告诉我是肝郁脾虚气血不足的情况,让我明白了病情的原因。

    医生给我开了七天的药方,并告诉我药物会有一个阶段性的改善,让我第六天复诊。而且他还为我选择了中药颗粒剂型,让我服药更加方便。他还提醒我在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要及时就诊,这让我感到非常贴心。

    在问诊结束后,医生还给我发了微信复诊二维码,方便我随时复诊和与他沟通。而且他还在问诊中购买了便捷复诊,这让我感到非常方便。在医生的帮助下,我对我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治疗有了更多的信心。

  • 最近身体感觉比较虚弱,想要购买一些阿胶、石斛、西洋参等补品,于是决定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医生助理提醒我,医生可能会通过问诊了解我的病情,方便给予诊疗建议,所以我需要配合医生的工作。问诊开始后,保定市中医院主任杨红艳医生很友善地和我沟通,先是询问了我的病情信息,然后为我开具了处方,为了我的用药安全,医生还询问了我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和其他疾病史。最终,医生为我开具了包括阿胶、石斛、西洋参等药物的处方,并建议我选择中药颗粒剂型,以便服药更加方便。

    在结束服务时,医生还赠送了追问包,并提醒我及时沟通。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始终耐心细致地为我提供专业的医学咨询服务,让我在互联网医院也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品质和关怀。

  • 我26岁,最近口臭问题严重困扰了我的生活。我在网上找到了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在线问诊。

    医生助理在开场阶段向我解释了医生助理的作用,并告诉我问诊会持续2天,让我对整个问诊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第一天,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李医生在问诊开始时,友善地向我介绍了自己。他询问了我的主诉,我描述了我的口臭问题。李医生向我解释了口臭可能的原因和病机,然后询问了一些与口臭相关的细节症状,如胃镜情况、便秘、抽烟喝酒等。

    我回答了他的问题,向他描述了我的症状,包括鼻窦炎、便秘、口臭等。李医生请求我回答了一些更具体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了解我的病情。

    在随后的交流中,我向李医生描述了我的鼻子出油严重、口臭、大便粘黏、小便颜色深等情况。李医生根据我的描述,初步判断我可能有湿热体质和肺热的情况。

    李医生建议我尽量避免熬夜、喝酒和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他还为我开具了中药处方,并告诉我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我收到了处方,并计划在第八天复诊调药。我向李医生咨询了一些关于我的症状的问题,他建议我尝试服用中药,并希望我在复诊时能告诉他服药的效果。

    整个问诊过程结束后,我感到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治疗方案有了更明确的了解。我对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和服务都感到非常满意。

  • 我最近感觉手脚有点冷,有时候看见女性没有感觉,腰膝酸软,总觉得身体不太对劲。为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我决定在网上寻求医学咨询服务。

    我找到了一个医生,他非常专业和耐心。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生活习惯,然后给出了中医诊断:肝郁脾肾两虚的情况。医生为我开具了一份中药调理处方,并且解释了服药注意事项。我对这种中医调理治疗方法感到很满意,医生也很贴心地为我提供了便捷复诊服务。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服用中药,并且在服药期间遵守医生的建议,少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保持心态平和,规律同房,避免劳累和饮酒后同房。医生还为我提供了一些生活保健方法,帮我清理肾经虚火,让我感到很贴心。

    我对这次的医学咨询服务感到非常满意,医生给予了我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让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的身体状况会有所改善。

  • 我最近感觉上火严重,找了***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很耐心地询问我的症状和情况,他先是提醒了我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开始了诊疗。医生很友善地问候了我,询问了我的症状,我描述了最近一周左右的感冒状况。医生询问了感冒的原因和情况,我回答了工作时间长和感冒未痊愈的情况。医生给出了专业的建议,暂停了之前的用药,并给我开了一些新的药品。他还询问了我感冒的其他症状,耐心地倾听了我的描述。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医生给出了复杂的诊疗建议,让我暂停调理用药,然后给出了新的用药和调摄建议。最后,医生还提醒了我感冒恢复期的日常调养方法,并询问了我是否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问题。整个问诊过程非常愉快和专业,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深刻。

  • 我在一个寒冷的秋季,突然感到脚特别冷,甚至不敢穿拖鞋。于是我选择了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建议和帮助。

    开始时,医生提醒我必须完整查看患者病例后开始诊疗行为,并告知了一些开具处方的注意事项。医生还很快接诊,让我感到了他们的专业和负责。

    在与医生的沟通中,他给予了我充分的倾听和支持。他询问了我的症状持续时间、是否有过敏史以及平时的生活习惯等,并且都能够耐心地听取我的回答。这让我感到很舒心,因为医生的细心和关心让我觉得自己被重视。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客观评价了我的病情,并为我提供了一些生活调理的建议。他不仅给出了饮食调整的建议,还建议我适当进行一些运动,以及注意起居习惯。这些建议既贴近我的实际情况,又有针对性,让我觉得很受用。

    最后,医生还提醒我,如果后期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留言给他,他会及时回复。这种贴心的服务让我感到很满意,也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产生了信任。

    总的来说,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也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产生了信心。我相信,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症状会有所缓解,我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 我最近睡眠不太好,每天晚上总是难以入睡,醒来后总觉得没有充分的休息。我决定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希望能够得到一些专业的建议。在问诊的过程中,医生非常耐心地与我沟通,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生活习惯。他准确评估了我的病情,并给出了一些中医药的建议。他告诉我,我可能是湿热体质,还指出了喝完水就频繁上厕所的现象。医生为我开具了中药处方,并提供了详细的用药建议。

    感谢医生的专业建议,我决定按照他的指导进行调理。我对医生的耐心和细心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让我在线上问诊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安心。希望我的调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通过线上问诊获得专业的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