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泰来县人民医院>皮肤科>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 李先生72岁的老父亲刚查出了喉癌: 喉癌转移到淋巴,脖子左侧中间有鸡蛋大小硬肿块,肿块不痛。现在能正常饮食,就是嗓子疼,声音哑。 或许是出于试一试,问问第二意见的心态,在安顿下老父之后,晚上七点,李先生付了10元钱,咨询了我们平台上的边祥海医生。10分钟后,刚加完班的边医生立刻仔细看了患者的主诉和上传的报告,开始询问用户情况。 -1- 喉癌不常见,但这几种人要小心 喉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多种致癌因素共同作用引发,其中包括吸烟、饮酒、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环境污染、接触放射线、雄激素水平过高及微量元素缺乏等。 所以以下人群要格外注意一些早期症状:- 中老年男性如有长期大量吸烟饮酒- 家族中有恶性肿瘤患者- 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或有害空气等-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尤其是高危型 HPV16,HPV18 感染)- 成人喉部乳头状瘤病史- 声带曾有过白斑或红斑有发生恶变的可能性 早期症状:- 声带上方区域的喉癌早期主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吞咽不适等,容易误诊为咽炎;- 声带区域的喉癌早期主要表现为声音沙哑,有时可误诊为声带炎;- 声带下方区域的喉癌早期则没有明显症状,常常漏诊,当出现症状就诊时肿瘤已经局部晚期。如本例患者父亲的情况,除了声音嘶哑、咽部疼痛之外,还出现了淋巴结转移,就有可见的颈部肿大,就属于晚期的情况了。 所以上面提到的高危人群,咽喉不适要及时去医院耳鼻喉科检查。  -2 -癌症患者和家属一定要知道的三件事 (1)化疗不会导致病情恶化 本例家属主要考虑到父亲体质弱,脑萎缩,胃溃疡,肝硬化……老年病一大堆,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化疗会不耐受,会不会保守治疗更好? 我认为不治疗会比较可惜,治一治可以活2年,不治可能恶化很快,3个月不到人就没了。而且化疗方案都是因人而异去制定的。联合化疗方案效果最好,副作用也相对比较大;如果可能不能耐受,可以采取单药口服。 这些都是可以跟主管医生商讨的,这样他们会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化疗剂量和药物,达到控制病情,而副作用又不至于太大的效果。 虽然老人家70多岁不年轻了,但是一般化疗3周一次,中间又有恢复期,一般都是可以耐受的。 (2)治疗量力而行,基础治疗根本不贵 大部分的家庭希望好好治疗,不留下遗憾,对于这种没有治愈可能,只能延缓生命的情况,治疗方案就需要跟医生好好商量,量力而行,如果硬要上非常昂贵的靶向药物或者医保不能涵盖的项目,结果又不能长期维持,或者需要砸锅卖铁,举家欠债,导致活着的人无法生活,我个人是不建议的。 患者家属提到医生跟他说治疗要16万,而他一个月收入不到3000,家里还有一个中风卧床的母亲。 我就建议他跟主管医生交个底,把难题说一说,因为有口服化疗药,服用方便,价格不贵,副作用不大。每个医院都有的,替吉奥就可以用,是他们一家目前困境下可以考虑的治疗方案。 当然最好还是放化疗一起。医生说的贵的可能是靶向药,比如西妥昔单抗,就他最贵。但是治疗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便宜没好货。 很多人一听到治疗,就觉得非常昂贵,其实在现在的癌症报销额度下,真的不贵的。比如替吉奥一盒1000块左右,不到2盒一疗程,报销完以后自己也就付个请客吃饭钱。在大医院定好方案后,回当地治疗,费用上还能更加节省。 (3)不要相信偏方 家属还提到“试试偏方”问题,觉得吃中药副作用小,而“化疗死更快“。这其实是误解。 他们不了解中药,我也懂中医,但我不支持放弃正规治疗单纯靠中药,不科学,效果不大。口服化疗药比吃中药便宜,还效果好。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要相信科学,相信正规医院的医生,正规治疗。正规的中药中医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改善体质,但是“偏方“这种东西很多都是骗人的中医!我见过很多!耽误了身体,还浪费了钱!不要被身边不懂医学的人左一嘴右一嘴地干扰,不要相信所谓“偏方“和“民间名医“!最后患者说: 这样我就明白了,医院没有讲这么细,有很多进口疗程,一下就十几万,一听我就懵了,现在我听边医生,规划一下,给老人化疗,经济就还能过的去,也看到了希望。希望让老人家过得舒服点。 太谢谢您了边医生,没想到网上医生这么好,陪我解答这么久。其实,网上问诊问到我,我都觉得是一种缘分,癌症患者和家属都不容易,如果我独立的建议能够帮到他们就太好了。点击下方链接,即可问诊https://www.healthjd.com/teacher?id=201510323212

  • 原创:小脉     医脉通心内频道 导语: 上周末小编参加一年一度的长城会,无意间听到胡大一教授的两段话,被深深打动。好内容绝不好意思独享,整理在此与各位朋友,尤其是年轻的朋友分享。 10 月31日上午,胡大一教授在长城会“CNAHA@GW-ICC:郑宗锷教授荣誉讲座”专场讲话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非常浮躁、非常功利的社会,年轻一代可能只看到学科在蓬勃发展,而对学科的历史并不了解。不知道那个年代我们的技术、硬件是怎么样的,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导管室,当时的保护设施也都非常非常差。在那个年代,大家讲的更多的是理想、精神、情怀、奉献。也正是由于那时的理想主义,让一些难以实现,甚至大家都觉得不能实现的事情,最后变成了现实。 今天的设备、技术都很好的条件下,我们更应该重视理想、精神、情怀。马长生教授也说过,这几年技术忙忙碌碌,关键就是从来不谈理想。白岩松先生讲,我们大家都在拼命的路上奔跑,从来不去想想我们为什么出发。 回望我自己这么多年走过的路,也不是事事都愉快,但是我可以清楚的告诉大家,每一步往前走,我都知道自己为什么出发。所以我就坚持走路,非常坚定,不受任何人的干预和影响,因为我知道为什么出发! 10 月31日下午,胡大一教授在长城会“心脏康复监测评估技术”专场作报告 以下为报告节选: 昨天晚上我和一位美国专家坐一块聊天,他说他问过美国的年轻医生,你是为什么工作?美国医生回答说,为了工资工作。美国专家评价说,这样的回答很实在。 对的,为工资工作,本身没错。 问题是,做支架越多,工资越多?还是做支架越少、病人住院越少,发的工资越多? 如果我们的付费机制、激励政策不改,只是靠理想、靠精神,对雷锋可以,对每个人不行。我们必须让更多的钱来支持付费机制走向康复走向预防,才能使更合理的成本得到更大的健康收入。 现在我讲,为什么预防和康复会迎来春天?我们看国家政策的走向。“三股活水”是推动目前医疗卫生改革,也是推动我们预防、康复事业,甚至是医疗产业的最大动力。 * 民营资本投入:公立医院产权不明,讲毛收入;民营资本一定是要挣钱的,重效率。 * 医生多点职业:放活医生全盘走活,卡死医生全盘都死。 * 互联网+ 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的可运用资源,比如二级医院非常踊跃但没有病人,怎么转向4S店?还有体检中心、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特色,能不能更多转向预防、康复管理? 国务院颁发了系列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关于老年医养结合的文件,给大家介绍促进康复体制结合,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的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运动学、康复学,积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开办体质鉴定和运动康复,这都是国务院、中央政府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意见。 今年长城会的主题就是“弥合裂痕”,只要方向明确,机制模式逐渐清晰,政策到位,合力清楚,历经曲折后,曙光一定会出现。 我讲的心脏康复二级预防,是一个整合的模式,它架起了健康教育和行为改变的桥梁,把碎片化的医疗服务模式转为覆盖社会链全程的系列化医疗保健体系,将把生活方式治疗纳入到医疗服务的教育和医保支付范围,也融入医生的职业行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医学模式转型,也是重塑医学目的、价值体系,推动医学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推动医患关系和谐的落脚点,将推动社会医学模式落地。 我们都是医生,我们要改变社会,必须善用两个物理学的原理,这是我们长城会26年来一直在寻找的。 一是找到杠杆原理的支点。政府可以从面、从宏观、从大局上来做,我们一定从点上做,从一点来撬动全局。 二是大家合力,走平行四边形。政府、企业、公立医院、民营资本、医生,不可能让所有人采用“相加”的方式都走一条路!必然有一些不同的利益,不同的角度。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要走的是平行四边形,只要不落道就是我们的朋友,就是我们统一战线的对象。 但这里我强调一点,形成合力的过程需要多力的机制,你肯定不能说大家都是做奉献的。在保护全民健康、给民众给患者带来真正实惠的大前提下,大力保强项,使各方都能参与进来,才能做到“我参与,我奉献,我分享,我快乐”,才能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当年大家都跟着毛爷爷闹革命?我想那时候很多人根本没有共产主义理想,绝大部分的农民想法很现实,就是要分粮,要过“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所以你让大家跟你干,必须要看到东西才能做。 而今天我要做康复,立足要做的更长一点。 我觉得任何事情在0变成1的时候,最重要不是物质,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理想、精神、情怀和奉献。 只要大家努力,早晚面包会有的,总归大家为了人民健康奋斗,你想没有收获不大可能,所以我们总要做一点事情。

  •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抗病毒是关键。然而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许多患者对长期治疗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常常因为错误的认识而中断治疗,导致治疗失败或病情急转而下。那么抗病毒治疗中有哪四大常见误区呢?1 病毒抑制 ≠ 病毒清除乙肝抗病毒药物的首要目标是抑制病毒的复制。核苷(酸)类药物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乙肝病毒DNA 会下降,肝功能也恢复正常。这时候患者往往非常高兴。有些患者误认为病毒被清除了,疾病治好了,于是私自停药,或没有之前那么重视,造成漏服、减少服药剂量。 实际上,乙肝病毒侵入肝细胞后,DNA会钻入肝细胞核里“扎根”。用抗病毒药物只能暂时抑制病毒复制。而由于肝细胞核外面坚韧的膜,病毒的“根”很难被彻底清除。一旦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病毒的“根”就会重新“发芽”,复制出新的病毒。 因此,病毒抑制 ≠ 病毒清除。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必须有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保持耐心。 2 病毒耐药 ≠ 治疗白做抗病毒需要长线作战,但是长期服用核苷(酸)类药物(尤其是选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容易耐药的药物)往往会导致病毒变异,产生耐药性,表现为 HBV DNA 数量反弹,甚至再次出现肝功能异常。遇到耐药的患者常常非常沮丧,“治了那么多年,白治了!”其实这个治疗过程,能够防止反复炎症,从而防止肝脏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也能防止肝细胞过度增生诱发基因突变,导致肝癌。 所以,看似“回到原点”的治疗,实际上延缓了肝病的进展。 耐药后,改用其他有效药物,患者仍有可能获得恢复。 3 不能停药 ≠ 吃药成瘾病毒抑制后,停了抗病毒药物之后,病毒可能再度开始复制,并且伴随转氨酶升高,个别病人甚至会发生严重的肝病。这种情况叫做“停药后反弹”,一些患者误认为,这种“反弹”是抗病毒药物“吃上了瘾”,像吸毒的戒断反应一样。甚至因此不敢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事实上,毒品导致的成瘾是一种精神依赖,跟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由于病毒未能完全清除而复发的情况完全不同。 4 长期服药 ≠ 终生治疗“吃上药还能停吗?”“是不是就得终生服药了?”“天天吃药,什么时候是个头呀?”我们首先要有明确的阶段性。一期目标: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具体指标包括转氨酶指标趋于正常,病毒DNA下降。最终目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消失。只有实现最终目标,才能停药。 但是,最终目标的实现是有条件的。 一是要治的早。最终目标的实现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如果已经发展到肝硬化,则需要终生服药了。 二是要坚持。为了达到最终目标,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 在“抗战”的过程中,一定不能丧失信心,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也有益于病情恢复。病情判断,用药指导↓点击下图↓,三甲名医低至1元

  • 霉菌性阴道炎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是很陌生了,针对于不同霉菌性阴道炎人群治疗不同,发现霉菌性阴道炎症状,及时治疗成了大家一贯的做法,但是为了达到更多的效果,霉菌性阴道炎有怎么样的危害性? 霉菌性阴道炎的危害 1、造成不孕症 我们知道,阴道在正常情况下有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菌群比较平衡,酸碱度比较均衡。这种适宜精子暂时存留、通过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这种环境被破坏,就容易发生不孕。如果患了霉菌性阴道炎,阴道的酸碱度的改变会使精子的活动力受到抑制,且炎性细胞可吞噬精子,并使精子活动力减弱,白色念珠菌有凝集精子的作用,以及炎症发生时的性交痛和性欲减退等,均可影响怀孕。此种不孕经积极治疗后可很快恢复正常。但霉菌性阴道炎导致的不孕是暂时性的,疾病治愈后仍可受孕。 2、影响胎儿发育 孕妇患病后,极少数人阴道中的念珠菌能经宫颈上行,穿透胎膜感染胎儿,引起早产。另外,当胎儿经母亲阴道分娩时,也可能被念珠菌感染,多引起口腔念珠菌病,如通常所说的鹅口疮就是口腔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有些婴儿还可能出现肛门周围念珠菌性皮炎。由此可见,为了避免感染胎儿,孕妇患霉菌性阴道炎后应积极治疗。 3、引起其他严重妇科疾病 若霉菌性阴道炎长期不治疗的话,易造成炎症上行,引起宫颈炎和宫颈糜烂,如果病原体进入宫腔,则会引起输卵管卵巢炎症、盆腔炎等,最后影响怀孕。 为什么霉菌性阴道炎容易复发 长期使用抗生素,抑制乳杆菌生长,破坏了阴道生态环境,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的繁殖。 平时喜欢经常穿紧身化纤内裤,容易使会阴局部温度及湿度增加,从而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的滋长。 直接接触公共场所的坐便器、浴缸等都容易感染霉菌,导致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 孕妇及糖尿病患者,阴道组织内的糖原会相对增加,酸度增高,也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 因某种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类药,这类人群也容易复发。 不正确地长期使用各种阴道洗液或栓剂。 怎么预防霉菌性阴道炎不复发 多喝水:多喝水对身体各种小痛小病都是非常好的防治效果,霉菌性阴道炎也是一样。 少食高糖食物:阴道糖原含量和酸度偏高,容易被霉菌侵害,平时要少吃糖分过高的食物,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喝酸奶,有利于平衡阴道的酸碱度。 合理穿衣:不穿化纤内裤,穿棉质内裤,少穿过于紧身的裤子,保证阴部的透气性。 不要滥用抗生素: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会破坏阴道内细菌的制约关系,念珠菌过分滋生,进而引发疾病。清洗阴部:在没特殊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消毒洗剂、药物洗剂等,每天用温水清洁外阴,不要清洗阴道。 内裤要单独清洗:每天换洗内裤,且要单独清洗,使用专用的盆子,避免细菌交叉感染,洗好的要在阳光下晒干,至少要在通风处晾晒。 合理使用卫生护垫:不要经常使用卫生护垫,因为材质的透气性比较差,使用时要注意更换频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上厕所之前,就要将手清洗干净,不要使用那些粗制滥造的卫生纸,擦拭时应由前向后的方向擦拭,避免肛门周围的细菌感染外阴,使用公共厕所时尽量避免坐式马桶,不在消毒不严的泳池内游泳。 停止使用避孕药:如果反复发生霉菌性阴道炎,应该停止继续使用避孕药,改用其他的避孕方法。

  • 一般来说,湿疣复发最常发生于治疗后 3 个月内,随着时间的延长,病人传染性降低,复发的可能性亦降低。病人经治疗后 6 个月不复发,就算临床治好了。如果治疗后一年不复发,那么以后复发的可能性极小,传染的可能性也极小。因此,治疗后的第 3 个月是道“坎”,在这期间病人要随时去检测病情,公道用药,不要盲目地换药。 尖锐湿疣症状较轻的患者很快就可以治好,但一旦复发就得继续治疗下去,如果治疗之后 6-8 个月没有复发,那么很大机会不会再复发了,临床治好标准是一年。 中医治疗本病以清热利湿、活血、软坚、散瘀、解毒消疣的中药内服,清除体内血液中及组织细胞核内的病毒及治疗后残留的病毒,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且具有毒副作用小,不激光、不手术、不留疤痕、标本兼治、愈后不复发、治本除根的优势。 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科学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做到根治不复发,若是选择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只会导致尖锐湿疣的不断复发以及治疗费用也会越来越多。 激光和冷冻都属于物理疗法的一种,均属于小型手术,虽然能去除疣体,但复发率却很高,有的患者复发后甚至更严重,另外,激光丶冷冻去除的只是肉眼可见的病变组织,表皮细胞棘层、基底层的 HPV 病毒难以清除干净,所以复发是很正常的。 尖锐湿疣治疗期间,使用任何一种方法,如果出现疣体重新长出来的现象,那就说明这个治疗方法对你的尖锐湿疣没有起到效果,即使你多次使用同样的方法也还是会复发,所以遇到复发的情况下请及时更换治疗方法,不要自以为是的倔强。 国家纯中药专利配方的问世(2011101665723 ),使众多的湿疣患者重新见到了光明,尖锐湿疣患者在接受该疗法治疗后,无需冷冻、电灼、手术等物理治疗疣体便可自行脱落,不留疤痕,无痛苦,无副作用,不影响工作,随治疗随走。

  •      神经鞘瘤是一个常见的肿瘤,它会对于我们的身体产生局部的疼痛,患者需要及时的了解哪些部位会是产生这些疼痛的存在。我们在日常生活还可以及时的察觉运动的时候哪些部位出现了疼痛这些都是症状。脊椎管内神经鞘瘤影响着我们的脊椎健康和发展,脊椎的健康带动着我们的身体各个系统。  椎管内神经鞘瘤病程大多较长。胸段者病史最短,颈段和腰段者较长。有时病程可超过5年以上。肿瘤发生囊变或出血时呈急性过程。椎管神经鞘瘤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和括约肌功能紊乱。感觉异常的发生率达85%左右,疼痛的发生率近80%,首发症状最常见者为神经根痛,其次为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上颈段肿瘤的疼痛主要在颈项部,偶向肩部及上臂放射;颈胸段的肿瘤疼痛多位于颈后或上背部,并向一侧或双侧肩部、上肢及胸部放射,上胸段的肿瘤常表现为背痛,放射到肩或胸部;胸段肿瘤的疼痛多位于腰部,可放射到腹部、腹股沟及下肢。胸腰段肿瘤的疼痛位于腰部,可放射至腹股沟、臀部、大腿及小腿部。  腰骶段肿瘤的疼痛位腰骶部,臀部、会阴部和下肢,以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者占20%。其可分为感觉过敏和减退两类,前者表现为隐形感,发麻,发冷,酸胀感,灼热后者大多为痛、温及触觉的联合减退。  感觉障碍一般从远端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病人早期主观感觉异常,而检查无特殊发现,继之出现感觉减退。最后所有感觉伴同运动功能一起丧失。圆锥、马尾部已无脊髓实质,故感觉异常呈周围神经型分,典型的是肛门和会阴部皮肤呈现马鞍区麻木。  针对脊髓神经鞘瘤,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早发现、早治疗,目前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如果治疗及时,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作者:金铂 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我是大医生》推荐嘉宾诊室直达>>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235710657628

  • 李先生72岁的老父亲刚查出了喉癌:   喉癌转移到淋巴,脖子左侧中间有鸡蛋大小硬肿块,肿块不痛。现在能正常饮食,就是嗓子疼,声音哑。   或许是出于试一试,问问第二意见的心态,在安顿下老父之后,晚上七点,李先生付了10元钱,咨询了我们平台上的边祥海医生。10分钟后,刚加完班的边医生立刻仔细看了患者的主诉和上传的报告,开始询问用户情况。     -1-  喉癌不常见,但这几种人要小心   喉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多种致癌因素共同作用引发,其中包括吸烟、饮酒、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环境污染、接触放射线、雄激素水平过高及微量元素缺乏等。   所以以下人群要格外注意一些早期症状: - 中老年男性如有长期大量吸烟饮酒 - 家族中有恶性肿瘤患者 - 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或有害空气等 -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尤其是高危型 HPV16,HPV18 感染) - 成人喉部乳头状瘤病史 - 声带曾有过白斑或红斑有发生恶变的可能性   早期症状: - 声带上方区域的喉癌早期主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吞咽不适等,容易误诊为咽炎; - 声带区域的喉癌早期主要表现为声音沙哑,有时可误诊为声带炎; - 声带下方区域的喉癌早期则没有明显症状,常常漏诊,当出现症状就诊时肿瘤已经局部晚期。 如本例患者父亲的情况,除了声音嘶哑、咽部疼痛之外,还出现了淋巴结转移,就有可见的颈部肿大,就属于晚期的情况了。   所以上面提到的高危人群,咽喉不适要及时去医院耳鼻喉科检查。     -2 - 癌症患者和家属一定要知道的三件事   (1)化疗不会导致病情恶化   本例家属主要考虑到父亲体质弱,脑萎缩,胃溃疡,肝硬化……老年病一大堆,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化疗会不耐受,会不会保守治疗更好?   我认为不治疗会比较可惜,治一治可以活2年,不治可能恶化很快,3个月不到人就没了。而且化疗方案都是因人而异去制定的。联合化疗方案效果最好,副作用也相对比较大;如果可能不能耐受,可以采取单药口服。   这些都是可以跟主管医生商讨的,这样他们会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化疗剂量和药物,达到控制病情,而副作用又不至于太大的效果。   虽然老人家70多岁不年轻了,但是一般化疗3周一次,中间又有恢复期,一般都是可以耐受的。   (2)治疗量力而行,基础治疗根本不贵   大部分的家庭希望好好治疗,不留下遗憾,对于这种没有治愈可能,只能延缓生命的情况,治疗方案就需要跟医生好好商量,量力而行,如果硬要上非常昂贵的靶向药物或者医保不能涵盖的项目,结果又不能长期维持,或者需要砸锅卖铁,举家欠债,导致活着的人无法生活,我个人是不建议的。   患者家属提到医生跟他说治疗要16万,而他一个月收入不到3000,家里还有一个中风卧床的母亲。   我就建议他跟主管医生交个底,把难题说一说,因为有口服化疗药,服用方便,价格不贵,副作用不大。每个医院都有的,替吉奥就可以用,是他们一家目前困境下可以考虑的治疗方案。   当然最好还是放化疗一起。医生说的贵的可能是靶向药,比如西妥昔单抗,就他最贵。但是治疗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便宜没好货。   很多人一听到治疗,就觉得非常昂贵,其实在现在的癌症报销额度下,真的不贵的。比如替吉奥一盒1000块左右,不到2盒一疗程,报销完以后自己也就付个请客吃饭钱。在大医院定好方案后,回当地治疗,费用上还能更加节省。   (3)不要相信偏方   家属还提到“试试偏方”问题,觉得吃中药副作用小,而“化疗死更快“。这其实是误解。   他们不了解中药,我也懂中医,但我不支持放弃正规治疗单纯靠中药,不科学,效果不大。口服化疗药比吃中药便宜,还效果好。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要相信科学,相信正规医院的医生,正规治疗。正规的中药中医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改善体质,但是“偏方“这种东西很多都是骗人的中医!我见过很多!耽误了身体,还浪费了钱!不要被身边不懂医学的人左一嘴右一嘴地干扰,不要相信所谓“偏方“和“民间名医“!   最后患者说:   这样我就明白了,医院没有讲这么细,有很多进口疗程,一下就十几万,一听我就懵了,现在我听边医生,规划一下,给老人化疗,经济就还能过的去,也看到了希望。希望让老人家过得舒服点。   太谢谢您了边医生,没想到网上医生这么好,陪我解答这么久。     其实,网上问诊问到我,我都觉得是一种缘分,癌症患者和家属都不容易,如果我独立的建议能够帮到他们就太好了。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问诊 https://www.healthjd.com/teacher?id=201510323212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Chiari畸形是胚胎发育异常造成小脑扁桃/和部分小脑下端疝入枕骨大孔,并可伴发脑积水及脊髓空洞。男女均可发病,女性稍多,人种不限。起始症状可在各年龄段(1-60岁),高发年龄为35岁,65岁后发病的少。   症状 Chiari畸形本身的症状主要有两个症状群:一是头痛、颈项疼痛、上肢及/或肩膀麻木、无力、手笨拙无力、肌肉萎缩、感觉减退等;二是严重的症状,可伴有行走不稳、无力、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咽反射消失、舌萎缩、呛咳、耸肩无力、耳鸣、面部疼痛或麻木等;如伴有脊髓空洞则还会出现肢体疼痛、感觉异常、无力、二便异常等,主要原因为疝入枕大孔的正常小脑组织压迫脊髓/及脑干引起,不仅如此,这种先天发育异常还会引起脑脊液循环异常而造成脑积水、脊髓积水(即脊髓空洞)等。通常,小脑组织疝入越多或时间越长,症状也越严重,反之,出现症状部位越多,则疝入造成的压迫也越严重。Chiari畸形可造成严重后果:病人可在睡眠或体位改变时突发呼吸停止而死亡,故必须引起重视。   诊断 目前Chiari畸形的主要诊断方法是头颅和脊髓的核磁共振。此种畸形可分为5型,最常见的是1型(扁桃下缘疝入枕大孔5mm以上)。一般来说,最常见的伴发病是脊髓空洞,约40-75%的chiariⅠ型伴有脊髓空洞,而90%的脊髓空洞有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是脊髓的一种慢性病变,主要是脊髓中央有数个节段扩张的管腔,管腔可有分隔。 脊髓空洞最常见的部位是颈髓,其上端可延伸到颅内脑干,其尾端可至胸或腰段脊髓。症状主要看其累及范围:颈髓可有上肢、肩部疼痛、感觉及运动异常;胸髓则可有胸腹部的疼痛及感觉异常;腰部及圆锥则可有腰腿痛、会阴部感觉异常、二便异常等。   治疗 Chiari畸形的治疗目前存在争议,但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的是:没有症状的不需手术,有症状的最好的方法是行减压术。减压术的范围及标准目前无统一标准,但发展趋势向微创方向发展。 单纯的畸形行减压术症状会缓解或消失;如伴有脑积水,尤其是脊髓空洞,则术后后二者引起的症状有时不会改善,这也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主要难题之一。部分病人症状术后缓解,一段时期后会复发或加重,原因尚未明确。  

  • 近日,多地迎来高温天气。据中国天气,7月12日至14日,江南、华南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省份最高气温可超37℃,湿度较大,夜温也在27℃以上,或将24小时体验桑拿天。     白天温度高我们都知道注意避暑,但“夜晚高温”却往往被忽略。尤其是老年人不舍得使用空调、电扇,往往可能带来健康问题。   被忽略的“夜晚高温”或更凶险   1. 夜晚高温增加死亡风险   2022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团队联合多国研究学者发表在《柳叶刀》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夜间热量强度与居民死亡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即使是在日平均气温不变的情况下,与非高温夜晚相比,高温夜晚中居民的死亡风险仍要高出40%-50%,这说明夜间高温对健康的影响很有可能独立于日均气温。   研究截图   2. 夜晚高温干扰睡眠   夜间高温还会干扰睡眠。2022年刊发在《细胞》杂志子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人们热醒的次数正变得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夜间温度升高会使平均每人每年减少44小时的睡眠时间。   在气温超过30℃的夜晚,人均睡眠时间减少了约14分钟;哪怕夜晚气温只是超过了25℃,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可能性增加3.5%。尤其对老年人和女性来说,睡眠水平受温度上升影响更为明显。   研究截图   3.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夏季睡不好的危害性比其他季节更大,因为人体白天出汗较多,若晚上再失眠,会引起心肌缺血、血压增高,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容易引发心脏病。 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吴灵敏在7月4日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提示,高温天气更易诱发中风,而热夜会导致死亡风险增加40%-50%。需要随时警惕中风风险,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遇到“夜间高温”,我们该如何做?   1. 空调试试睡眠模式   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资环所所长黄荣2023年在接受楚天都市报采访时建议,夏天白天将空调温度设置在26℃,晚上设置在28℃,既省电,体感也舒适。   睡眠时可以使用睡眠模式,风速自动调到最小,防止晚上睡觉大风量导致感冒,同时内机的噪音也会降到最小。   2. 使用电扇别对着人吹   想要吹着舒服还降温凉快,应该把风扇对着窗外去吹,而不是直接对着人。这应用了“伯努利效应”。当然,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室外温度比室内温度低的情况。   3. 睡觉之前冲个热水澡   2019年《睡眠医学评论》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睡觉前1-2个小时洗澡,可以平均加快10分钟的入睡速度,而40℃-42.5℃温度左右的水洗澡是最佳的,可以显著改善整体睡眠质量。    研究截图   热水澡可以刺激身体的体温调节系统,增加从身体躯干到手、脚等外围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身体热量有效排出,所以洗热水澡后,体温反而会逐渐下降,而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2个小时。   4. 保持心理上的“凉爽”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杨可冰2016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一旦温度上升幅度增大,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对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以致出现情绪烦躁、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等现象。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与人交流放慢语速,不急不躁。遇到不顺心的事,学会情绪转移,看看情景喜剧,听听相声之类的。   5. 睡觉之前注意喝杯水   江苏连云港市中医院脑病科主治医师肖辉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老人晚上喝200毫升水,则可以使早晨血黏度下降。降低血黏度,维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   6. 日常试试喝杯助眠茶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孙丽红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可将莲子芯与绿茶同冲泡,夏季天气炎热,睡眠难安,心烦者,不妨常饮。至于常出差之人,可以将莲子芯20克、绿茶30克,分别分成10等份,装入茶包中,随身携带,时时冲饮。⑪此外,睡前尽量别喝浓茶和酒精类饮品,高温环境下更影响睡眠。   7. 高温天气提前拉窗帘   如果卧室下午或傍晚依旧阳光充足,则可在白天气温升高时提前拉上遮光窗帘,这样室内升温会慢下来,相对更加凉快。   本文综合自: ① He C, Kim H, Hashizume M, et al. The effects of night-time warming on mortality burden under futur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a modelling study. Lancet Planet Health. 2022 Aug;6(8):e648-e657. doi: 10.1016/S2542-5196(22)00139-5. PMID: 35932785. ② Minor K, Bjerre-Nielsen A, Jonasdottir S S, et al. Rising temperatures erode human sleep globally[J]. One Earth, 2022, 5(5): 534-549. ③ 2022-08-01  广州日报《三伏天热到失眠?试下按摩助眠穴》 ④ 2023-07-05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高温天气持续,夜间高温死亡风险更需提高警惕》(刘颖琪) ⑤ 2023-07-11 楚天都市报《空调应该开多少度 网友热议专家支招》 ⑥ 2023-06-27 科普中国《一个让风扇秒变“降温神器”的方法,你绝对想不到》 ⑦ Haghayegh S, Khoshnevis S, Smolensky M H, et al. Before-bedtime passive body heating by warm shower or bath to improve sleep: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Sleep Med Rev, 2019, 46: 124-135. ⑧ 2019-08-18 科普中国《万万没想到!睡前洗澡竟一直是错误的做法?很多人不知道真相…》 ⑨ 2016-08-09 健康时报《别让焦躁毁了这个夏天!》  ⑩ 2016-07-08 健康时报《睡前喝杯救命水》 ⑪2017-07-04  健康时报《饮助眠茶安度夏日》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