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肿瘤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中医肿瘤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中医肿瘤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胰岛素,开处方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日期什么时候的啊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你好,60多岁老人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一喝水就尿多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胃胀,消化不好,没有胃口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精子不液化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两周岁,**三段,有吗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请老师结合我的测评结果,给我提供专业的建议。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心身科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近两周的抑郁情况为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中度发作,伴躯体症状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展开更多

中医肿瘤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止痛药大致可分为 4 类:

    第一类是治疗感冒发烧的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该类药物主要用于头痛、牙痛、神经痛等,对外伤没用,对内脏的绞痛也没用。

    该类药物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主要是通过阻碍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功能减弱。

    同时还可引起胃酸合成增加,激活胃蛋白酶,使胃黏膜易于受到胃酸、胃蛋白酶的攻击,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出血甚至穿孔。

    该类药物包括心血管内科常用于治疗冠心病的抗血小板的阿司匹林;

    也包括常用于治疗发热、头痛、关节痛、风湿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退热、止痛、抗炎药物,如布洛芬、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头痛散、阿咖分散、尼美舒利、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吲哚美辛等。

    第二类是中枢性镇痛药

    曲马多为代表,是人工合成的中枢性止痛药,止痛作用比一般的解热止痛药要强,其止痛效果是吗啡的 1/10。

    主要用于中等程度的各种急性疼痛及手术后疼痛等。

    第三类:麻醉性止痛药

    以吗啡、杜冷丁等阿片类药为代表。这类药物止痛作用很强,主要用于晚期癌症病人。这类药物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正确使用。

    第四类:解痉止痛药

    主要用于治疗胃肠和其它平滑肌的痉挛性疼痛,比如胃肠、胆道、泌尿道的绞痛代表性药物有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片、山莨菪碱等。

    滥用止痛药可能带来的危害

    临床上造成严重后果的大多是第一类镇痛药,即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1、肾损伤

    止痛药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不全等。这是由于止痛药 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所致。以吲哚美辛较多见。

    2、胃损伤

    水杨酸类、阿斯匹林、吲哚美辛等药物可刺激胃粘膜,引起严重胃肠反应, 诱发胃溃疡,甚至胃出血及穿孔。

    可加速慢性胃炎的进程,导致不典型增生、甚至胃癌的发生。

    3、出血

    水杨酸、阿斯匹林等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内的形成,使凝血酶原在血中含量下降,还能影响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使凝血时间延长,凝血功能受影响,引起出血倾向。

    4、白细胞减少

    安乃近、保泰松、吲哚美辛可抑制骨髓而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甚至导致粒细胞缺乏症。

    5、肝损害

    阿斯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可引起肝损害而出现肝大、肝区不适。转氨酶升高等症状。

    6、过敏反应

    安乃近、扑热息敏可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药物热或加重哮喘。

    7、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使用吲哚美辛可出现,如头痛、眩晕等。

    8、掩盖症状

    有些疼痛,特别是内脏器官的疼痛,暂时的止痛可掩盖病情,贻误诊断,耽误治疗时机。

    9、诱发肿瘤

    一些止痛药长期过量服用,有可能诱发肾乳头瘤。

    如何避免上述药物带来的伤害?

    一旦出现疾病引起的疼痛或不明原因疼痛,应选择正规医院就诊,查出疼痛原因。

    长期反复用同一种止痛药物,身体可能会产生耐药性,不能依靠增加剂量来实现止痛效果,可以更换其他的止痛药物。

    不滥用药物

    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能擅自买药服用!

    出现疼痛,要找出病因,治疗原发病为主。

    比如胃痛应用胃药治,而不是服用头痛粉、布洛芬等止痛药;

    不能急功近利,为了快速止痛,服用大剂量或多种非甾体类抗炎药。

    寻找替代药物

    一种药物长期服用会降低疗效,可以选择替换药物,或以中药制剂替代;

    同时服用抑酸、护胃药物

    如冠心病患者有胃病病史,又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这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同时服用抑酸、护胃药物治疗。

    留心身体反应

    服用上述药物期间,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液指标;

    如突然出现腹痛、腹胀、黑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 卒中以后抑郁的情况较普遍,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较高,大部分发生在卒中后 1-6 个月期间,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会逐渐增高,可以达到 20%-60%。

    抑郁的发生有时非常隐匿,患者突然发生脑血管意外丧失部分神经功能心情不佳,而且有的患者影响到言语功能失去表达能力,发生抑郁就更不容易被发现。医护人员以及家属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发现患者出现情绪抑郁甚至轻生厌世一定要及时就诊,对于脑卒中后的抑郁主张足剂量、足疗程的治疗,可以选择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疗程要达到 3-6 个月,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撤药。

  • 我量血压的时候我翘个腿,或者我特别紧张,我脚使劲的扒着地脚扒地,这些你腿没放好都会影响到我们血压值的,都会影响到。

  • 大多数病情较轻者停药可逆转,偶可出现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和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在应用下列药物时应重视药源性高血压的发生,在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无效时也应注意是否有应用这些药物。

    激素类药物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去氧皮质酮等盐皮质激素可促进远端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致低钾性高血压,而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水钠潴留,促进肝脏合成血管紧张素原,增加 RAAS 活性,导致血压升高。

    临床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对于这类药物引起的血压升高,可选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降压治疗。使用降压药物期间,应密切监测血清钾指标,避免出现低钾血症的情况。

    性激素

    雌激素、孕激素及口服避孕药均可引起血压升高。其中雌激素最易引起高血压,主要是促进水钠潴留,使血管内液体向组织间隙转移,减少循环血量从而兴奋交感神经所致。除此之外,雌激素还可使血浆肝源性和肾源性血管原浓度增加,从而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

    因此对血压高者应尽量避免口服避孕药,对于口服避孕药引起的血压升高,建议立即停药,一般停药 3~6 个月血压会慢慢恢复。如果 3~6 个月后血压未见好转,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 降压。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NSAIDs 引起血压明显升高主要见于服用 NSAIDs 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者在服用 NSAIDs 期间引起血压升高的情况较多,对于血压正常者影响较小。

    机制是 NSAIDs 能够抑制环氧化酶活性,阻碍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导致血管收缩和水钠潴留。另外还可以拮抗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 ACEI 等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

    不同种类的 NSAIDs 对血压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选择性 NSAIDs 升压作用比非选择性 NSAIDs 强,以罗非昔布升高血压的作用最明显,非选择性 NSAIDs 以萘普生、吲哚美辛和吡罗昔康对血压影响最大。

    大剂量使用 NSAIDs 期间,必须监测血压,并根据对血压影响的程度酌情选用。对于这类药物引起的血压升高,通常情况下停药后血压会慢慢恢复。因可拮抗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 ACEI 等药物的降压作用,故不宜联用。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以环孢素最易引起血压升高,主要是由于升高肾脏血管内皮素水平,降低肾小球滤过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促进血管收缩所致。

    环孢素导致的血压升高可以导致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容易失去正常夜间血压下降规律或出现夜间血压升高的情况。

    对于环孢素引起的血压升高,首先建议减量使用,观察血压变化,如减量后血压未见好转,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CCB)降压治疗。

    抗抑郁药

    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最易引起血压升高。苯乙肼、异唑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使儿茶酚胺类物质和 5-羟色胺蓄积引起血压升高,而丙米嗪、阿米替林等三环类抗抑郁药则是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 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增加突触间隙的浓度,起到拟交感的作用,促使血压升高。

    对于这两类药物引起的血压升高,通常减量使用后血压会得到一定控制,如果减量后血压未见好转,建议停药或选用β受体阻滞剂降压。

    麻醉药

    氯胺酮、丙泊酚等麻醉药可阻断迷走神经和兴奋交感神经而使血压升高,大剂量应用利多卡因可使血压一过性升高。

    对于这类药物引起的血压升高,一般停药 24 小时内血压会逐渐恢复,如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可选用 CCB 降压治疗。

    抗肿瘤药物

    贝伐珠单抗、紫杉醇、顺铂是最易引起血压升高的抗肿瘤药物,通过使 NO 生成减少,激活内皮肽-1 系统,致急性肾衰竭,使肾素水平升高促使血压升高。

    对于这类药物引起的血压升高,建议选用 ACEI、β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

    除上述药物易引起血压升高外,苯妥英钠、山莨菪碱、氯氮平、奥利司他、左甲状腺素、甲氧氯普胺及某些抗感染药物等也可引起血压升高,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应用中也应格外注意。

    药源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也是引起难治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选用药物时应询问患者既往用药情况以及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尽量避免使用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的药物。

    一旦诊断为药物性高血压,应立即减量或停用可能引起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并根据不同药物所致的高血压结合患者情况选用合适药物进行治疗。对降压药物引起的反常性高血压要仔细查找基础疾病并积极治疗,同时可换用其他降压药物。

    另外,药源性高血压可出现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和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积极处理。

  • 肾病综合征有哪些病理类型?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有多种,常见的有下面四种,而比较常见的是前面三种,虽然临床表现相类似,但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病变是非常不同的,治疗效果也预后也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对首次诊断的肾病综合征常常建议病人做肾活检的原因。

    • 微小病变型肾病:这是一种比较轻的病理改变。儿童及青少年多见,60 岁以上的患者发生率也比较高。绝大部分使用激素有效,但易复发,复发率可以高达 50%。对于经常复发或呈激素依赖型患者,必要时需要用环磷酰胺或其它免疫抑制剂治疗。
    • 特发性膜性肾病:40 岁以上中老年人多见,起病隐匿,肾功能损害的进展慢,但非常容易出现血栓栓塞的并发症。治疗方面,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有效,单独应用激素常无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能使部分患者达到临床缓解。对于治疗效果的判断,则不一定追求尿蛋白完全转阴,即达到完全缓解(尿蛋白量≤0.3g/天),部分缓解(尿蛋白≤3.5g/天或尿蛋白下降>50%,血清白蛋白>30g/L)同样能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男多于女。多数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呈慢性进展,最终出现肾衰竭,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较快,较早出现肾衰竭。治疗上不主张单用激素,激素+环磷酰胺或环孢素 A 或霉酚酸酯治疗,能使部分患者达到临床缓解。
    •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本病理类型比较少见,主要见于少儿及青年,部分患者可起病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常伴较严重的贫血和肾功能减退,大多数病人预后差。病情常进展迅速,约 50%的病人在 10 年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一旦发生,及时找专科医师诊治至关重要。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或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 ),过去曾称之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of the hip,CDH ),是小儿四肢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以往对此病重视不够,往往在小儿会走路时才发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尚不清楚,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后天性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新生儿的超声波普查表明其发病率在我国为 1%~4%,男女之比为 1: 4.75,单侧、双侧发生比为 1.5: 1。根据其病变程度不同可分为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和髋关节脱位。

    其病理改变有以下几个方面:

    • 髋臼:浅而平、狭小,髋臼指数增大,可由正常的 25°以下增加到 40°甚至更大,其中有软组织充填。股骨头脱位后常向后外上移位而到达髂骨翼,有时可见该处髂骨凹陷形成假髋臼。
    • 股骨头:除位置改变外,骨骺中心出现较对侧迟缓、发育较小且失去球形而变扁、股骨之颈干角、前倾角均增大,其前倾角可达 50°~90°,而正常仅为 15°。
    • 关节囊:可随股骨头移位而被牵拉变长、增厚,甚至与髂骨粘连,关节囊呈葫芦形或哑铃形,影响手法复位的成功率。
    • 其他:可继发引起骨盆前倾及脊柱前凸,臀部及髂腰肌等处肌肉挛缩。
  • #青光眼 #医学科普 #眼科医生聂红平

  • 概述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系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甲亢妇女常表现为月经紊乱、减少或闭经,生育力低。但在治疗后或未经治疗的甲亢妇女中,怀孕者亦不少,其发生率约为1∶1000~2500次妊娠。妊娠期甲亢大多数是Graves病,这是一种主要由自身免疫和精神刺激引起,特征有弥漫性甲状腺肿和突眼。

    临床表现】

      正常妊娠由于母体甲状腺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在许多方面类似于甲亢的临床表现,例如心动过速、心输出量增加、甲状腺增大、皮肤温暖、多汗、畏热、食欲亢进等,在妊娠和甲亢中都常见。

      轻度甲亢对妊娠无明显影响,但中、重度甲亢以及症状未控制者的流产率、妊高征发生率、早产率、足月小样儿发生率以及围生儿死亡率增高。甲亢对妊娠的影响原因尚不清楚,可能因甲亢使营养要素消耗过多,以及妊高征发生率高,而影响胎盘功能所致。

      妊娠期因胎盘屏障,仅有少量T3、T4能透过胎盘,故不致引起新生儿甲亢。妊娠对甲亢影响不大,相反妊娠时往往会使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情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妊娠合并重度甲亢,由于妊娠可加重心脏的负担,而加重了甲亢患者原有的心脏病变。个别患者因分娩、产后流血、感染可诱发甲亢危象。

    诊断】

      正常妊娠由于母体甲状腺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在许多方面类似于甲亢的临床表现,例如心动过速、心输出量增加、甲状腺增大、皮肤温暖、多汗、畏热、食欲亢进等,在妊娠和甲亢中都常见,故使妊娠合并甲亢诊断有一定困难。在产前检查时发现有甲亢的症状和体征时,应进一步做甲状腺的功能测定以明确诊断。妊娠期甲亢的诊断标准为:有高代谢症群,血清总甲状腺素(TT4)≥180.6nmol/L(14μg/dl),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3.54nmol/L(230ng/dl),游离甲状腺素指数(FT4I)≥12.8。甲亢的病情以TT4最高水平<1.4倍正常值上限者为轻度甲亢;>1.4倍正常值上限为中度甲亢;有危象、甲亢性心脏病以及心力衰竭、肌病等为重度甲亢。 

    治疗措施】

      (1)孕前:因甲亢对胎儿有一系列不良影响,如确诊甲亢,应待病情稳定1~3年后怀孕为妥,用药(抗甲状腺药物或放射性碘)期间,不应怀孕,应采取避孕措施。

      (2)孕期处理

      1)甲亢孕妇应在高危门诊检查与随访,注意胎儿宫内生长速度,积极控制妊高征。

      2)妊娠期可以耐受轻度甲亢,故病情轻者,一般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因抗甲状腺药物能透过胎盘影响胎儿甲状腺功能。但病情重者,仍应继续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在妊娠中、后期抗甲状腺药物剂量不宜过大,一般以维持母血TT4水平不超过正常上限的1.4倍为度,也即可有轻度甲亢。>1.4倍正常上限时才用抗甲状腺药物。抗甲状腺药物中,丙基硫氧嘧啶不但可阻断甲状腺激素合成,且阻断T4在周围组织中转化成发挥效能的T3,使血清T3水平迅速下降。常用剂量丙基硫氧嘧啶150~300mg/d,或他巴唑15~30mg/d,甲亢控制后可逐渐减量。在预产期前2~3周不用药,或使用控制甲亢的最小有效量。丙基硫氧嘧啶用量每天保持在200mg以下,他巴唑在20mg以下,胎儿发生甲状腺肿的可能性极小。对于在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是否加用甲状腺激素的问题有争论,因甲状腺激素不易通过胎盘,使用后反而加大抗甲状腺药物的剂量,但联合应用能消除由于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和预防胎儿由于抗甲状腺药物的影响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腺肿大。

      3)由于抗甲状腺药物能迅速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甲状腺功能,有人主张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并取得良好效果,但目前一般意见认为妊娠期应避免甲状腺切除术,因妊娠期甲亢手术难度较大,术后母体易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并且手术易引起流产和早产。

      4)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心得安)的应用,剂量10~20mg,每日3次。普萘洛尔对甲亢孕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能缓解由于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引起的全身性症状。普萘洛尔作用较快,效果较好,适用于甲亢危象和施行紧急甲状腺手术的快速准备。但β受体阻滞剂在早期心力衰竭或代谢性酸中毒病人中会促使急性心力衰竭,在全身麻醉下会引起严重低血压,长期应用普萘洛尔可使子宫肌肉张力增高,导致胎盘发育不良,以及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故在妊娠期甲亢中不宜作为首选药物。

      5)产科处理:妊娠合并甲亢,治疗得当,妊娠能达足月,经阴道分娩和得到活婴。甲亢不是剖宫产的指征,妊娠合并重度甲亢,早产和围生儿的死亡率较高,并有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可能,故孕期要加强对甲亢的观察和控制,定期随访胎儿胎盘功能和防止早产。

      6)产褥期处理:产后甲亢有复发倾向,产后宜加大抗甲状腺药物剂量。关于产后哺乳问题,虽抗甲状腺药物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甲状腺功能,但我们认为应结合产妇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的剂量来考虑是否哺乳。

      7)甲亢危象的处理:妊娠期甲亢未控制而停止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行产科手术以及产后感染和产后流血会诱发甲亢危象,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高热、频脉、心力衰竭、失神、昏迷。治疗应给以大量抗甲状腺药物,如丙基或甲基硫氧嘧啶,每次100~200mg,每6小时一次口服;他巴唑或甲亢平10~20mg,每6小时一次口服。神志不清不能口服者,可经鼻饲管注入。口服复方碘溶液,每日30滴左右。普萘洛尔20~40mg,每4~6小时一次口服,或0.5~1mg静脉注射,应用时注意心脏功能。利血平1~2mg,肌内注射,每6小时一次。氢化可的松每日200~400mg,静脉滴注;并予以广谱抗生素、吸氧、冷敷及镇静解热剂,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心力衰竭。

      8)新生儿管理:对甲亢孕妇分娩的新生儿,需注意检查有无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肿或甲亢,并作甲状腺功能检查。

      母体TSH、T4与T3很难通过胎盘屏障,但长效甲状腺刺激素(LATS)很容易通过胎盘屏障,因此患甲亢母亲的婴儿有可能发生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这些新生儿可以出现明显的眼球突出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体征,脐血测定T4和TSH浓度可估价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新生儿甲亢可在出生后立即出现,或1周后才出现。新生儿甲亢的治疗,包括他巴唑每日0.5~1mg/kg,或丙基硫氧嘧啶每日5~10mg/kg,分次服用,并加用复方碘溶液,每次1滴,每日3次;有心力衰竭者应用洋地黄,激动者应用镇静剂。

      妊娠期母亲服用过抗甲状腺药物者,新生儿有可能出现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应加以注意。

  • 慢性咽炎,要少吃这三种食物。

  • 点击查看
    å

    #耳鼻喉王林娥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