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 "我虽然血糖高,但没哪里不舒服,为什么要治疗?"在了解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之前,很多人这样想,也会这样去做。这就是对糖尿病的无知,70%的糖尿病患者患并发症就是被这句话给害的。4年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四期在门诊遇到这样一个32岁的小伙子,身高1米8左右,不瘦,也不胖。他推门进入诊室的时候,还拉着行李箱,看上去健健康康的,随时准备出差。问诊得知:小伙子确诊糖尿病4年,肌酐260umol/L,肾病四期,腿上水肿得厉害。患病4年,病情为何如此严重呢?原来,4年前小伙子体检发现高血糖,后来检查确诊了糖尿病。当时身体没有哪里不舒服,也没有重视治疗,依然生活不规律,经常出差,血糖控制得非常差。没想到,仅仅4年,糖尿病肾病就已经四期。糖尿病肾病四期是什么概念?肾脏疾病分五期,四期以后疾病很难逆转,会继续恶化进展,最终的结局就是肾衰竭。临床也有通过综合治疗,包括生活方式治疗,将这个过程减缓、甚至停止。但是这个小伙子工作强度太大,影响了饮食和运动处方的执行,只能药物控制,预后并不乐观。高血糖不筛查,会有什么后果单纯高血糖情况下,如果没有并发症情况,身体跟正常人一样,不会有哪不舒服。人们常常会忽视高血糖,不去控制和干预,也不重视。这也是糖尿病早期漏诊的主要原因。很多人等到出现了并发症,才查出血糖问题。对于糖尿病肾病来说,很多人出现了尿中大量泡沫、下肢水肿的情况,才去肾内科就诊,这时候通常都是肾病4-5期了。糖尿病为什么危害这么大?很多人听着糖尿病,不像失明、肾衰竭、截肢……听着可怕。但实际上,长期高血糖,血糖不受控制不达标,5-10年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将发生病变,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肾功能受损、神经病变、眼底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都会严重影响生活治疗,甚至致残、致死。而糖尿病并发症,基本上都不可逆,会给生活和家庭带来很大的麻烦和经济负担。如何正确对待高血糖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应该遵循"五驾马车"的原则:1. 均衡饮食定时定量进餐,保持食物多样化,均衡膳食,同时进行总热量控制。注意限盐、限酒、戒烟、少食多餐。2. 适宜运动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在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长度上量力而行,循序渐进。3. 合理用药遵医嘱合理用药,平稳降糖。不能私自调整药物,以免出现低血糖等问题。糖尿病需要综合治疗,血糖、血压、血脂均要治疗,且要达标。4.监测血糖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和病情变化。不同年龄和病情的人目标不同。就医时,一定要带上自己日常的血糖记录。5.学习糖尿病知识多学习糖尿病知识,科学地自我管理血糖;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6.并发症筛查不能省糖尿病患者每年都要去做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检查,对于并发症早发现早治疗,免受其害。对待高血糖,一定要重视!等到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后悔已经晚了。糖尿病不可怕,关键是预防并发症点击下图咨询详情

  •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很多人对于流感不以为然,以为跟普通感冒一样,发烧咳嗽流鼻涕嘛。SARS病毒,听闻和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感染后刚开始的症状也是发烧咳嗽,然而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流感发病起初,跟普通感冒一样——发烧咳嗽,但是,肺炎、呼吸衰竭,这些并发症却很严重,甚至可致命。再举个例子,禽流感,2013年H7N9 爆发,禁活禽买卖这事儿中的主角——禽流感,它就是一种流感。流感真的不是一般的感冒。用一张图来说明一下问题所有类型的流感均可造成:发热>37.8℃、咳嗽、身体疼痛。流感一般很少见:鼻涕鼻塞、咽喉痛儿童患者:刚经历过的 2017 年冬天流感大爆发,儿童门诊爆满、全国奥司他韦断货,这个大家一定不陌生。每年有15%-42%的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感染流感,小儿的流感症状可持续超过1周,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中耳炎、哮喘发作、肺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肺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老年流感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均为最高。之前刷爆朋友圈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一家人中流感就优先侵犯了老父亲。庆幸的是,大多数流感患者能在1-2周内自行好转。下面这些表现提醒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呼吸困难、急促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头晕皮疹疾病缓解后又发热咳嗽胸痛腹痛呕吐那么,流感怎么来预防呢?勤洗手,有条件用肥皂水或者含酒精洗手液洗手。流感高发,远离患病者接种当季的流感疫苗(注意:目前流感疫苗不能防止禽流感)

  • 据新闻媒体报道,江苏30岁的张先生连续打了4个多小时麻将,一直久坐着不动,等到打完后想站起来,发现腿已不听使唤了。送到医院检查,发现左腿大动脉形成一条40多厘米的血栓,多亏医生及时将血栓取出,才使得张先生免遭截肢之苦。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呢?为什么坐久了会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呢?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静脉血栓栓塞症,即静脉内形成了血凝块,简称VTE。在深部的静脉形成血凝块(通常发生在下肢),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简称DVT。当静脉内血凝块脱落并随血流移行到肺部,就会形成肺栓塞,简称PE。DVT和PE统称为VTE,是一种风险极高的、潜在的致死原因。VTE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世界血栓日”专家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全球范围VTE的发生接近1,000万例,涵盖了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久坐会形成血栓?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张艳副主任医师早前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表示,由于下肢远离心脏,长时间坐着保持不动的姿态,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慢,易产生血液瘀滞,甚至处于几乎静止状态,因而容易诱发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突然肿胀,局部有疼痛感,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有站立时沉重感。静脉血栓症状会由轻到重逐渐变化,如果早期症状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引发肢体反复肿胀,甚至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应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哪些人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栓栓塞症?静脉血栓栓塞症可能发生于任何年龄、种族和性别,某些因素会增加发生血栓的风险。以下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1、接受过手术治疗,特别是髋部、膝部以及肿瘤相关手术的患者;2、 长期久坐不动,包括卧床、长途旅行等 3、 年龄超过60岁; 4、家庭内有血栓家族史的情况; 5、 肿瘤患者,接受过化疗; 6、 服用雌激素药物,例如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疗法HRT等; 7、其它因素,例如:肥胖、妊娠或分娩、 吸烟、过量饮酒等等。

  • 作为孕育生命与未来的群体,女人一直是社会赞美、关怀的对象。然而长久以来,妇科病却是困扰女性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宫颈糜烂、HPV感染,乳腺增生……当这些“疾病”出现在体检报告上,大多数女性都会陷入恐慌。如果此时不良商家乘虚而入,为治“病”花费大笔冤枉钱的案例比比皆是。究竟这些常见的妇科病意味着什么?接下来,就由京东互联网医院最权威的妇科专家们,为您盘点一下那些看上去吓人、实则可以轻松应对的妇科病。带你揭开“四大妇科病”的真实面纱1、宫颈糜烂:像偶发口腔溃疡一样正常宫颈糜烂,曾经是困扰很多女性的疾病,育龄期的女性在体检时,有很大的比例会被诊断为“宫颈糜烂”。说到底,大家对于宫颈糜烂的恐慌,是对宫颈正常表现的错误认知引起的。实质上,宫颈糜烂不是真正的“糜烂”,绝大部分是由激素变化导致的柱状上皮向外扩展,就像人偶尔出现的口腔溃疡一样。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是一种疾病。既然不是病,也就不存在轻度、中度及重度分型。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4年本科生的第六版《妇产科学》教材就已经取消“宫颈糜烂”的病名了。如果有人警示你宫颈糜烂久了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率,那你一定要警惕,这就像是告诉你得了肝炎的人就一定会得肝癌一样。对于自身没有什么症状,查体发现宫颈柱状上皮外移的女性,宫颈细胞学(TCT)正常,病原体检查阴性,可定期随访,不需要治疗。除此以外,宫颈腺囊肿(宫颈纳囊)、宫颈肥大认为是转化区过程中宫颈腺管堵塞形成的,没有特殊临床意义,没有症状,也无需治疗,定期妇科体检即可。2 、乳腺增生:跟乳腺癌相差十万八千里月经前一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和肿块,乳房胀痛一般于月经前期明显,月经后减轻。这些症状育龄期的女性您听起来是不是感同身受?如果是,那你很可能正被乳腺增生所困扰!实际上,大部分的育龄妇女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只是绝大部分属于单纯性乳腺增生,这种情况一般不会癌变。有研究发现,约有2%~3%的乳腺增生症可能发生癌变,而乳腺囊性增生的癌变率比其他女性高3~5倍。如果引发乳腺增生的“小妖”(如:内分泌失调、高油高脂饮食、抽烟、喝酒、高血压、高血糖病等等)您没赶走,那么,乳腺管和乳腺上皮长期受它们的刺激,有可能就癌变了。乳腺囊性增生可能发生癌变,所以女性朋友,还是需要定期到医院随访,完全可以早发现早治疗。3、HPV感染:自身免疫力就能消灭它近年来,感染HPV的女性越来越多,由于HPV常常被大家误认为是宫颈癌的预兆,感染上HPV的女性大多忧心忡忡。可是HPV真像你以为的那么可怕吗?当然不是。医学统计,99.7%的宫颈癌都是由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所引起的,所以宫颈HPV感染成为宫颈糜烂后的又一个治疗热点。既然HPV可以致癌,所以消灭HPV、将患癌症的可能扼杀在摇篮里,成为大多数患者追求的目标。无良医疗机构也因此寻得巨大商机。小编要在这里提醒大家,并不是感染了 HPV 就一定会发展成宫颈癌,HPV有 100 多种亚型,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50%~90% 的 HPV 感染可在感染后的数月至 2 年内被免疫系统清除,不会导致长期的危害。只有高危型 HPV 的持续感染,才会进展为恶性病变。HPV 持续感染的定义:间隔一年以上的时间连续两次检测出同一高危型的 HPV 被认为是持续性感染。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现在的宫颈癌筛查技术(其中包括 HPV 检测)已经相当成熟,所以 30 岁以后定期宫颈癌筛查对于已经有性生活或 HPV 感染的女性更加重要。宫颈癌的三级预防如下:一级预防是疫苗接种,目前二价和四价疫苗已在中国大陆上市,大家可以接种了。二级预防即筛查,也就是要做宫颈癌筛查。三级预防即治疗。如果发现了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及时治疗。所以,在真正战胜HPV、杜绝宫颈癌之前,千万别让HPV把你吓倒噢!4、盆腔积液:少于100ml不算是“病”准确来说,盆腔积液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疾病,是影像学对盆腔内液体的一种描述。部分正常女性在月经期或排卵期都会产生少量的盆腔积液,这是由于在解剖上盆腔处于腹腔最低部位。少量的盆腔积液可以自行吸收,如果是盆腔炎或者肿瘤性的积液,积液量都会在100毫升以上,这时就需要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So,当你拿到体检报告发现有以上四种“病症”,医生和你说没事的时候,不要自己吓唬自己哦!接下来呢,是一个比较羞羞的问题,如果去做妇科检查,需要注意哪些事儿?1 、检查前一天,不要同房未使用安全套的情况下同房,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即使使用了安全套,安全套上面的润滑剂也会破坏阴道酸碱度,造成检查结果偏差。2 、检查前,不要使用阴道药物如果使用了阴道药物,在检查阴道和骨盆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医生查体造成阻碍,而且药物残留同样会影响样本,覆盖不正常的细胞。3 、检查前两天,不要灌洗阴道阴道灌洗过程中,会把一些可能透过显微镜才能检查到的致病菌冲洗掉,严重影响检查结果。越是在忙碌生活中抽时间做检查,就越要对盲目应对Say no。关注检查前注意事项,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获得最精准的结果反馈,让医生的诊治有所依据,也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但! 是 !姐妹们,如果遇到以下这些情况,无论你多么羞于做妇检,为了自己的健康,一!定!要!去!做!妇!检!1 、精神过度紧张经前紧张综合征,主要是由内分泌不调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一般情况下,可通过自我调节得到缓解。如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并伴有较重生理反应时,可到妇科进行检查,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药物治疗。2 、痛经难以承受痛经和性交痛,是女性常会面临的问题,尤其是痛经。一般程度的痛经,属于可以忍受的范围。但长期难以忍受的痛经,或者逐渐加重的痛经,不该一味吃止疼片忍耐,应去妇科做相应的检查,排查是否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继发性痛经。3 、月经量过多月经过多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子宫肌瘤便是重要因素之一。此外,黄体功能不全等排卵障碍性月经失调等也可导致月经量过多。4 、阴道瘙痒,反复发作引起外阴瘙痒的疾病种类繁多,除了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等感染是引起外阴瘙痒的最常见的原因;鳞状上皮细胞增生、疱疹、湿疹、寻常疣、肿瘤等皮肤病变均可引起外阴瘙痒;糖尿病、胆红素升高、黄疸、维生素A或B缺乏、贫血、白血病等患者可有外阴瘙痒及身体其他部位的瘙痒; 肥皂、避孕套、卫生巾、化纤内裤、化学清洁剂、药物等都可以直接刺激或过敏引起接触性或过敏性皮炎,导致外阴瘙痒。在不清楚问题根源的情况下,盲目使用药物,不仅不能治本,反会导致耐药性,引发慢性疾病。最后,小编提醒各位女神如果有任何妇科疾病的问题应该及时咨询医生京东互联网医院聚集了全国优质名医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去京东互联网医院找名医。了解更多

  • 就是因为意志力薄弱吗?

  • 酷暑难当、室外热浪滚滚,没有空调「续命」的日子真的难熬。   但每每享受着空调带来的清凉,都免不了惹来妈妈的唠叨:百病寒为先,热天吹空调会得「空调病」!    开空调会被妈妈骂,不开又热得头晕眼花,到底该怎么办?   妈妈说的没有错, 「空调病」需警惕   不少人有过类似经历:长时间待在空调房,总觉得头晕眼花、周身不适,许久缓不过来。   难道,用空调降温真的会得「病」吗?为什么会得空调病呢?     事实上,所谓空调病又称「空调综合征」,是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下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统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医学疾病。   诱发因素:包括使用时间过长、调节温度过低、室内空气不流通等等。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疲乏、头晕头痛、恶心、食欲不振、鼻塞流涕、皮肤干痒或过敏等。   如果上述不适在离开空调环境后得以缓解,多半就是「空调」惹的祸。   妈妈说得也不全对, 「空调病」该这样防   炎天暑月也要强忍酷暑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环境过度炎热引起中暑或严重的热射病,更加伤身。   如何科学、健康地使用空调,如下几点细节千万不要忽略。     「空调病」容易找上这些人……   空调病带来的身体不适,常因个人体质和适应能力不同而存在差异,特殊人群享受空调清凉的同时更应多一分谨慎:   1. 孕产妇:怀孕后身体更怕热,但直吹冷风易加重体质敏感孕产妇的生理不适。   2. 婴幼儿:婴幼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和皮肤屏障尚不完善,对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求更高,建议温度(24-26℃)、湿度(50-70%)保持适宜。   3. 老人:温度骤然降低会引起血管收缩,尤其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易引起心、脑缺血缺氧和继发的病情变化。   4. 支气管哮喘患者:空调使用不当是很多哮喘患者夏季发作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空调机内尘螨等致敏物质随冷风在室内环境循环,导致致敏原播散;另一方面,冷空气刺激支气管痉挛,是诱发哮喘发作的又一危险因素。   5. 大汗淋漓的人:夏季室内外温差过大,皮肤毛孔从开放到关闭状态,易引起寒邪入体,并加重汗液分泌失调。   发生「空调病」,应该这样治   脱离空调环境 轻度的身体不适,只需脱离空调环境便可逐渐缓解;也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辅助身体机能调节、恢复正常代谢。   穴位按摩治疗 可尝试手法按摩太阳穴、迎香穴、风池穴等经络穴位。   以风池穴(头额后大筋两旁与耳垂平行凹陷处)为例,轻柔按摩具有疏风解表、疏通经脉、补气升阳的功效。   每一穴位用拇指或食指,以轻柔力度按摩5分钟,一天内可重复多次、帮助缓解不适。   药物治疗     如果出现空调症的不适症状,可以考虑用以上药物进行缓解,但需根据自身症状选择适当药物,并按照医生或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来使用,如果症状加重,还需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 杨梓,刘晓谷.「空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68-70.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5.01.026. [2]  沈雁波. 度夏莫贪凉,「空调病」要防[J]. 大众健康,2020(8):94-95. DOI:10.3969/j.issn.1002-574X.2020.08.044. [3] Sun Y, Hou J, Sheng Y, Kong X, Weschler LB, Sundell J. Modern life makes children allergic. A cross-sectional study: associations of home environment and lifestyles with asthma and allergy among children in Tianjin region, China. 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 2019 May;92(4):587-598. doi: 10.1007/s00420-018-1395-3. Epub 2019 Jan 9. PMID: 30627853. [4] 王荣华.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夏季保健[J].保健与生活,2019(13):24. [5] Hu X, Xu X, Ding Z, Chen Y, Lian HZ. In vitro inhalation/ingestion bioaccessibility, health risks, and source appointment of airborne particle-bound elements trapped in room air conditioner filters. Environ Sci Pollut Res Int. 2018 Sep;25(26):26059-26068. doi: 10.1007/s11356-018-2403-6. Epub 2018 Jul 3. PMID: 29968219.    

  • 新生儿肺炎在婴幼儿的身上一旦发现,家长就要赶紧的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一、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清除吸入物,吸净口咽、鼻部分泌物,定期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排出。二、加强护理和监护,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适宜的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抗生素新生儿出生后一旦发现呼吸增快即开始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肺炎以早期静脉给予抗生素为宜,原则上根据病原菌选用抗生素:(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用第一代头孢菌素、耐酶青霉素或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2)B族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可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治疗3天,再改用大剂量青霉素,疗程10-14天。(3)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或对一般抗生素耐药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肠道杆菌肺炎可用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和氨苄西林(4)李斯特菌肺炎:可选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 在对新生儿的肺炎症状进行治疗的同时,家长也应注意做好以下护理工作:环境:生儿室内温度应在20 ℃~24℃为宜,相对湿度维持在60%,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对流,以防受凉。体位:要注意经常变换体位,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的排出。喂养:应供给患儿足够的热量、营养和水份,如病情危重者,可暂停喂奶、喂药,以免呕吐引起窒息。如喂奶时患儿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呛咳,应立即停止,并予吸氧。病情稳定后,喂奶也应少量多次。吸氧:当患儿出现呼吸气促、唇周青紫者应立即吸氧。烦躁不安或鼻腔分泌物多者可用漏斗法给氧,每分钟给氧量1~2L。使用时,漏斗边沿距口鼻1cm左右,太远则浪费氧气、效果不好,太近则影响气体交换而加重呼吸困难。患儿安静后,可改用鼻导管法,要间歇吸氧。

  • 如何发现胎儿发育不好呢?   怀孕之后,你会不会担心孩子发育不好呢?下面教你几个小方法,让你充分了解孩子的发育   1.观察怀孕早期hcg翻倍,孕酮的情况,如果翻倍不好,或者是孕酮太低,常常提示宝宝发育不 2.做超声检查  正常情况下,孕囊的形状是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的,如果孕囊形状不规则,张力差,月经周期非常规律的女性8周还看不到胎心。提示胚胎发育不好,再有就是胎儿的大小小于实际孕周两周以上也提示发育异常。这个小方法你了解了吗?

  • 核心提示: 很多朋友不知道自己患有尖锐湿疣,这是属于性传播的疾病。避免错过治疗的时间,大家应该掌握尖锐湿疣的早期症状,尖锐湿疣早期会经过皮肤症状、潜伏期症状和阴部异常的三个阶段。生活当中应该做好相关的预防,避免产生不洁的性生活,注意私处的卫生。 尖锐湿疣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人们必须掌握尖锐湿疣的早期症状,这有助于预防疾病的严重性。许多人对尖锐湿疣的早期症状知之甚少,甚至忽视了尖锐湿疣的早期特征。如果尖锐湿疣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引发其他相关疾病。尖锐湿疣的最初症状是什么?以下是尖锐湿疣的三大症状,希望人们能够引起重视。 1、皮肤症状 早期会出现红色小丘疹,并逐渐变大,表面有不均匀的乳头状病变。有些是花椰菜形的,根部有花梗。表面看起来很湿,当浸泡在分泌物中时,会呈现灰色、红色或肮脏的灰色。长期患病后,会出现糜烂性渗出物。抓挠瘙痒部位会导致继发细菌感染,表面有脓性渗出物、难闻的气味和疼痛。 2、潜伏期症状 尖锐湿疣的潜伏期是三周到 8 个月,在性活跃的中青年男女当中较为常见。平均病程为三个月的男性,与女性患者在性接触后不久,就会容易诱发尖锐湿疣。如果男性患者的病程平均 12 个月,与这些患者发生性关系就会有尖锐湿疣,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 3、阴部异常 患者会发现外阴和肛门处有生长较大的肿瘤样物质,并且会有压迫感,有难闻的气味。小的尖锐湿疣会导致阴部疼痛、瘙痒和不适,患者会有血尿和排尿困难等症。直肠尖锐湿疣会引起疼痛和便血,也会让患者产生内急厚重的严重感觉。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