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抗病毒是关键。然而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许多患者对长期治疗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常常因为错误的认识而中断治疗,导致治疗失败或病情急转而下。那么抗病毒治疗中有哪四大常见误区呢?1 病毒抑制 ≠ 病毒清除乙肝抗病毒药物的首要目标是抑制病毒的复制。核苷(酸)类药物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乙肝病毒DNA 会下降,肝功能也恢复正常。这时候患者往往非常高兴。有些患者误认为病毒被清除了,疾病治好了,于是私自停药,或没有之前那么重视,造成漏服、减少服药剂量。 实际上,乙肝病毒侵入肝细胞后,DNA会钻入肝细胞核里“扎根”。用抗病毒药物只能暂时抑制病毒复制。而由于肝细胞核外面坚韧的膜,病毒的“根”很难被彻底清除。一旦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病毒的“根”就会重新“发芽”,复制出新的病毒。 因此,病毒抑制 ≠ 病毒清除。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必须有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保持耐心。 2 病毒耐药 ≠ 治疗白做抗病毒需要长线作战,但是长期服用核苷(酸)类药物(尤其是选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容易耐药的药物)往往会导致病毒变异,产生耐药性,表现为 HBV DNA 数量反弹,甚至再次出现肝功能异常。遇到耐药的患者常常非常沮丧,“治了那么多年,白治了!”其实这个治疗过程,能够防止反复炎症,从而防止肝脏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也能防止肝细胞过度增生诱发基因突变,导致肝癌。 所以,看似“回到原点”的治疗,实际上延缓了肝病的进展。 耐药后,改用其他有效药物,患者仍有可能获得恢复。 3 不能停药 ≠ 吃药成瘾病毒抑制后,停了抗病毒药物之后,病毒可能再度开始复制,并且伴随转氨酶升高,个别病人甚至会发生严重的肝病。这种情况叫做“停药后反弹”,一些患者误认为,这种“反弹”是抗病毒药物“吃上了瘾”,像吸毒的戒断反应一样。甚至因此不敢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事实上,毒品导致的成瘾是一种精神依赖,跟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由于病毒未能完全清除而复发的情况完全不同。 4 长期服药 ≠ 终生治疗“吃上药还能停吗?”“是不是就得终生服药了?”“天天吃药,什么时候是个头呀?”我们首先要有明确的阶段性。一期目标: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具体指标包括转氨酶指标趋于正常,病毒DNA下降。最终目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消失。只有实现最终目标,才能停药。 但是,最终目标的实现是有条件的。 一是要治的早。最终目标的实现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如果已经发展到肝硬化,则需要终生服药了。 二是要坚持。为了达到最终目标,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 在“抗战”的过程中,一定不能丧失信心,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也有益于病情恢复。病情判断,用药指导↓点击下图↓,三甲名医低至1元

  • 作者:胡大一    来源:胡大一大夫公众号导  语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我做心血管病医生已经四十几年了。刚做医生的那些年,全年见到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也就四五十个,而且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可是做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我发现手里的病人变得越来越年轻。自己的技术好了,科技发展了,但病人怎么好像越治越“糟”了呢?现在好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于用支架把病人的血管打开,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我母亲说,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事业有的病人,35岁第一次放支架,放完就把所有药物都停了,没有人提醒他应该怎么做。10年过去了,他又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血栓,医生赶紧又加上支架抢救回来。如此循环,我们很多人不是在“等待发病”,就是在“等待复发”。那么,让我们再看看芬兰这个国家。芬兰有一位帕斯卡医生,也是做心血管病的。上世纪70年代,帕斯卡医生不做临床,而转去做了预防。他选择了芬兰一个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做示范并推广至全国。通过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11年后,芬兰的冠心病死亡率下降80%,总死亡率下降50%。我们看到,预防,绝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做医生的成就感,不应该仅仅来自于今天抢救了多少病人,而是我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减少公众的发病几率。我曾亲身经历了SARS(非典)。大家知道,那时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人染病,可能所有人都会遭殃。不仅如此,他有没有到过其他城市,接触过什么人,可能都特别关键。所以,疾病不单单是某个病灶、病毒的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你可能会说这是个个例,那么我们今天运动减少、城市污染、生活压力、垃圾食品……是不是都和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相关呢?而且发病机制更是复杂。我母亲(注:2013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著名医生胡佩兰)曾经说过,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行业。什么意思呢?治病要看病情,还要看心情,要和他唠唠家常,他的什么事都要知道一点,久而久之,病人就变成了朋友。我建议年轻的医生都要学一点心理学,一方面有助于交流;另一方面,心理症状有的时候会表现在躯体上。医学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现在医学的提法很多,循证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但我觉得这个行业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价值体系,第二是医学的目的,第三是社会责任感。一名医生对某个决策的价值判断来自于他对病人的同理心和责任心。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你在手术中打开胸腔,啊,似乎和预想得完全不一样,短暂时间内找不到对的答案。这个时候,你是否宁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关上胸腔,以免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呢?没错,医学的最高目标是“救死扶伤”。但现实是,我们只是“有时在治愈”。从小,大家笃信的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使用知识的地方要对,不要孤注一掷地放在疾病的最后阶段,反而应该通过研究,获得某种疾病的致病证据,写成指南来培训医生。同时,把这样的健康知识传播开来,群防群治。只有公众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行为,把知识转化成提高公众健康的力量。现在,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是一个被动式、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医院和医生的执业模式是坐堂行医,等着病人来,而且很多来的人已经是病程的中后期了,这个阶段往往更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而且每次病情的复发,疗效都会更差。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当前医学所经历的迷失,有时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预防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常说医疗机会的公平性、健康权益的公平性。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控烟,治污,为公众作健康宣讲……让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疾病预防的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理应承担主要的牵头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就可以免责。我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健康教育。其实,真正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深的学问,你得懂科学,还得能把科学说得很通俗、有趣味、有实效,而且要处处坚守公益。年轻医生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要为健康服务业出力,要有建设“健康4S店”的意识。什么意思呢?像对待车一样地对待公众。没有生病、没有具体需求的时候,要能实施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每个人分析他的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运动、饮食等建议,让他们少得病,晚得病;对已经患病的人群,要追踪管理,帮助他康复,并且预防复发。这样一个主动服务的“健康4S店”,还要能培养教育患者的家属,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健康的主动性和能力。对于医学,结果最重要我常常觉得,做很多事,只有懂得背后的哲学道理才能成事,医学更是如此。比如共性和个性,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等,这些都是最朴素的哲学思想。你看,我们在学校读的医书都是共性的,但在实际中,老百姓来看病可都是个性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发病在胸部,有的在咽喉,有的还会跑到腹部。此外我们在门诊,病人来来往往,我们常常只能根据第一面来进行诊断。但疾病之复杂,初次印象和描述很容易片面,所以我们要经过长期的追踪,有时要长达3年、5年甚至更久以后,才能看出病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正因为忽视了随访和追踪,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误诊。比如患者出现胸疼、呼吸困难,就一定是左心衰竭,或者心绞痛吗?这是有待商榷的。我想说的是,对很多学科来说,结果相对于过程更重要。而对于医学,结果很重要,但作为医生要想提高医术,必须还要重视过程。很多医生曾医治过许多病人,但全都只是量的积累,没有质的飞越,这说明他并不善于观察和联想。医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会出现很多的综合征,即一个人症状上会有很多表现,但实际是由某一个特定疾病引起的。但是,也许碍于科技的发展,也许是一些别的因素产生了干扰,你在某个时间点就是查不出确切的病因。比如我们现在说的预激综合征,它是医学团队经过了几十年的病例追踪和调研,从开始的联想到推测再到证实,现在已经能做到对其进行无创开刀治疗了。因此,做临床医生,不要死读书,要像个侦察员一样,依靠实践,敢于联想。遇到病例,不要熟视无睹,要留下资料勤于回访,捕捉细节。从“手中无剑,心中无剑”到“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最后,我想借用“华山论剑”的桥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路走来的感想。我记得自己刚从医学院毕业时的状态,可以用“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来形容。那时候,医疗超声不会做,腔镜不会做,技术方面乏善可陈;而对科研、对创新、对医学的理解也都几乎是空白的。后来,会看病了,也掌握了很多技术;但是学术思想方面还是很弱,所以叫“手中有剑,心中无剑”。第三个阶段呢,不但技术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学术和创新,这时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而最近这些年,我产生了很多对医学的反思,想我们现代医学未来该怎么发展、怎样创新;反而手上对具体的开刀、用药有了节制。所以,这可以叫“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或许到未来,我还会再进入另外一个境界,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即“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但对于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前面几个阶段能够有担当,肯努力,才能抵达最后海阔天空的境地。我祝福大家。

  •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H.pylori)高感染区,不同地区有50%-70%的人口受到感染。 H.pylori既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带菌者的唾液、呕吐物或粪便而传播,也可能通过被污染的食物、饮水、餐具而传播。由于一些中国文化特有的餐饮习惯,如不用公筷,为他人布菜,长辈为幼儿用嘴处理食物等,造成H.pylori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 2015年,京都共识强调了H.pylori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H.pylori相关消化不良是一种器质性疾病,根除H.pylori可作为胃癌一级预防措施。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开始了解到这种细菌的难缠和危险,多带着焦虑情绪寻求根除治疗。 在这里我们搜集了大家常见的问题予以解答。 -1- 有什么食物能够根除H.pylori?▼ 网络上一般主流的说法认为有四种食物能够帮助消灭H.pylori。 (1)酸奶 酸奶中含有丰富的益生菌,益生菌作为根除 HP 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案已被广泛研究。研究表明,某些益生菌如复方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抗H.pylori活性的作用,可以减低抗生素带来的不良反应,但是综合多个指南,益生菌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以及在根除 HP 治疗中发挥的作用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佐证。 (2)蜂蜜 网络观点认为蜂蜜具有抗菌作用,其中就包括幽门螺杆菌,只要每天饮用一杯蜂蜜水就足够。但实际情况是没有强有力的研究证据支撑这一说法,仅有少量体外实验证明部分蜂蜜有抑制H.pylori的作用,比如桉树蜜——并不是市场上主流的蜂蜜种类。 (3)大蒜、西兰花 花菜和大蒜都富含有机硫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一定程度上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但是所有食物要起到“疗效”,都有一个浓度问题。有研究认为有机硫化合物的浓度必须达到40μg/ml,基本比较难达到。注意浓度不是多吃少吃的问题,你可以吃一斤大蒜,如果大蒜中有机硫化合物的浓度没达标还是没有用。 不过西兰花确实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绿色经济的蔬菜,对预防动脉硬化和某些癌症都有益。 -2- 幽门螺旋杆菌需要根治吗?▼首先根治治疗对每个人的收益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决定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根治的。 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治指征: (1) 可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疾病,比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不明原因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 有可能患胃癌的高危人群,包括内镜下早期胃癌切除术患者、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等; (3) 有可能患消化性溃疡的高危人群,主要是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或者已经在长期服用NSAIDs的人群。 除以上三种类型,不一定非要进行根除治疗,患者尤其不要把根除幽门螺杆菌当成解决所有胃部症状的必由之路,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比如根除 HP 可降低胃癌发展的风险,但不能逆转胃窦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状态。 -3- 为什么我根治失败了?▼按照2014年发表在J Korean Med Sci的一项研究数据,即使规范使用根治Hp的治疗方案,仍有超过20%-30%的患者初次治疗Hp失败,在国内情况更不乐观,因为可能在医患双方都可能存在治疗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医生没有推荐联合用药,比如患者没有按照严格遵照医嘱服药。 排在前三的失败原因是细菌耐药,细菌定植在胃内的部位和细菌感染密度(临床常用的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值就能反映)。简单来说,如果感染的菌株特别耐药,或者在难以清除的部位,而且密度很高的话,会相对来说更难以清除一些。 特别是耐药问题,我国对抗生素的滥用对这个情况是雪上加霜的,而且如果治疗前短时间内曾服用过治疗所需药物的话,也会影响根除。 除此之外,吸烟饮酒、免疫功能差也不利于根治; PPI类胃酸抑制药物浓度不足导致胃内环境强酸性,酸敏感抗生素迅速分解,不能起到作用,也可能导致根治失败; 环境和卫生习惯差、甚至口腔牙菌斑都可能会造成反复感染,影响清除成功率。 -4- 根治失败以后怎么办?▼ 根除幽门螺杆菌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不管是新的序贯治疗,还是包含铋剂的四联治疗。 如果根治指征依然存在,首先可以考虑找到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规范检查、规范治疗,可以提前做抗生素药敏检测,有目的地选择最佳抗生素组合来提高根除率,此外还要注意两次治疗间隔最好超过3个月,否则连续的治疗也会让细菌变的更耐药。 如果有上述根治失败原因中生活方式等非药物因素的,也应及早改变。  参考文献:2017,《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2019,中华中医药学刊Vol.37 No.2,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指南系统评价》   点击链接即可问诊→: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181810136024贺慧鹏医生是京东互联网医院五星医生,患者对他的评价有“十分负责”、“细心”、“服务态度好”等等。他毕业于著名医学院校中南湘雅医学院,有全科医生素养和专科医生特长,主攻消化内科疾病的诊疗,现在是三甲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是我们平台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名医专家。

  • 女人的生理问题一般比男人多,白带异常是常见的生理问题之一那么白带多怎么办?女人白带多是怎么回事? 白带多是怎么回事 性兴奋引起白带多。性行为过程中,要是自己感觉比较兴奋的话,白带会比平时增多,对阴道有润滑作用,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便于进行性生活。 排卵引起白带多。一般月经中期(即排卵期)白带增多,如果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白带会增多,稀薄透明,排卵后白带恢复到粘稠、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混浊而量少的状态。 孕激素引起白带多。经前及孕期白带均有所增多,会增加特别地多的,一下子就量大了,因孕激素上升所引起。 压力引起白带多。女性压力过大,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神经方面的功能发生紊乱,影响内分泌正常调节,这样的话,代谢就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也可出现白带多现象。这时往往需要女性释放压力,慢慢地放轻松,慢慢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自我调节。 白带多的危害 1、免疫力下降:白带异常导致的妇科炎症不治疗会使身体长时间处于炎症的侵害环境中,对免疫功能、新陈代谢以及内分泌系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 2、交叉感染:白带异常导致的妇科炎症不及时治疗,除可能导致炎症在各生理部位相互蔓延和交叉感染外,还会带来许多并发症,甚至导致某些部位的恶性病变。 3、影响胎儿:一些妇科炎症不仅危害女性本人,而且还会波及家人,若是妊娠女性,还可引起宫内感染、产道感染等环节感染新生儿,造成流产、早产、先天发育畸形、智力低下等严重后果。 白带多的食疗方法 马齿苋鸡蛋汤 鲜马齿苋200克,生鸡蛋2个。鲜马齿苋搅拌成汁,过滤渣子,取汁液,生鸡蛋去黄留清,将蛋白和入马齿苋汁搅匀,煮沸后饮用,每天吃1次。清热解毒,利水去湿,散血消肿,改善赤白带下。 芡实莲子荷叶粥 芡实60克,莲子60克,鲜荷叶一张,糯米50克。芡实去壳,莲子去心,鲜荷叶洗净剪开,将材料一起放到锅里,加适量清水煎煮,每天分2次服用。连用5-7天,健脾涩肠、养心安神。适宜于脾虚型白带增多者。 白扁豆煮粥 粳米60克,白扁豆15克,粳米清洗干净,煮成粥,再加入白扁豆稍煮即成,可清热化湿,健脾和胃,改善心烦、吐泻及赤白带下等症。

  • 临床上确实有部分患者症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程较长,以往总认为前列腺表面有一致密的脂质被膜,抗生素难以透入前列腺组织,不能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但随着透入前列腺组织更好的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临床应用,前列腺液中的药物浓度不能说太低,然而其临床效果并没有大幅提高。究其原因,我们分析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慢性前列腺炎也是一个多因素、多病因共同导致的一种疾病,确切病因并不清楚,这就为针对性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 前列腺位置较深,其分泌液需经前列腺管排入尿道后再排出体外。有些前列腺管与尿道成直角或斜行进入尿道,使分泌物不易顺畅排出,尤其在发生感染时,易堵塞腺管,使一些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不能排出体外,使炎症不易消退;相反,在尿道的一些致病微生物容易逆行进入前列腺,又引起感染。 慢性前列腺炎日久导致前列腺组织纤维化,形成结节;有的前列腺局部性炎症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瘢痕,缺少血管,这些原因使得药物不易到达,难以起到治疗作用。 不规范治疗特别是使用一些未经临床验证的所谓的一些“新疗法”,尤其是有创伤的治疗方法,导致前列腺损伤或感染;或者长时间、高级别和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菌丛失调,致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使条件致病菌或耐药菌株生长,甚至导致真菌二重感染。 前列腺“邻里”关系复杂,慢性前列腺炎常与慢性尿道炎、痔疮、精囊炎和睾丸炎等同时并存,互为因果。 慢性前列腺炎多发于青壮年男性,正处于性活跃期,频繁的性冲动,如恣情纵欲,或自慰过度,使前列腺反复充血;或未婚青年缺乏规律性性生活,使炎性前列腺液不能及时排出,产生瘀阻,炎症不能消退。 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由于过于紧张、焦虑和恐惧,过分关注自己的病情,使得症状时轻时重。 其它因素,如患者对治愈该病缺乏信心,对治疗无耐心,如走马灯式的换医生或换医疗机构,或者跟着广告去看病,天天采用“新疗法”。不严格遵守医嘱,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嗜食辛辣,喝酒吃辣椒,久坐,性生活无规律等等,致使疾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 现在发现肺结节的朋友有很多,大部分肺结节都需要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有一少部分肺结节发生了改变,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很多朋友会关心自己的肺结节应该去什么医院复查?是到家门口的医院?还是到比较权威的医院?理论上,到每一家正规的医院复查都是可以的。但有时大家也会发现这样的问题,随便找了一家医院复查肺结节,结果拿到另一家医院找医生看,医生说看不清,又得重新再做CT,无形中增加了辐射,本来想着省事,反而倒费事了。从临床实际出发,我自己的体会是假设自己的这个肺结节将来真的有一天增大了,需要做手术,您打算到哪家医院做这个手术,在时间和交通方面的前提下,现在就到这家医院复查。这样不论是外科医生,还是放射科医生都可以尽早的看到您肺结节的片子,并且从连续的观察过程中,发现其细微的变化,这是最不走弯路的选择。      

  • 今天上午,有一位之前找我看肺结节的患者给我留言,问我今天可以办理住院手续么?她的肺磨玻璃结节考虑恶性可能性大,需要手术。当时我看过她的片子后,和她建立了手机联系,告诉她如果打算在我这里治疗,可以联系我,我给安排床位。   之前我给大家讲过,肺结节找我看过,打算在我这里做手术,就不用再挂号了,床位安排好了,我会给您留言,到时直接到住院部来住院就可以了,不用再去门诊了。但有一点,您需要提前几天告诉我要来住院的消息,我好把床位提前安排上,当天联系我过来住院,肯定是不行的。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