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王从辉
王从辉

在安定医院精神科工作1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1998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从事急诊工作,2006年硕士研究所毕业,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专业,毕业后在天津市安定医院一直工作至今,工作后潜心研究精神疾病,对精神科疾病有很深的造诣,12年来,诊治病人上万人,发表论文数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精神科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强迫症,焦虑症,应激障碍等
刘春英
刘春英

刘春英,副主任医师,天津市安定医院门急诊科主任。1998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担任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医学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临床带教工作。基于20多年的内科及精神科临床经验,擅长精神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断、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预防复发指导,对于躯体疾病伴发的失眠、抑郁、焦虑等疾病的诊治颇有心得。近年来参加多项临床研究,在国内著名杂志发表论文数篇。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精神科常见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失眠、抑郁、焦虑、痴呆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对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颇有心得。
杨媛
杨媛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天津市安定医院心境障碍二科病区主任,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国内外先进的精神科诊疗技术!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焦虑症、抑郁症、躁狂发作、各类原因导致的失眠、各类不明原因的躯体不适、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各类精神科疾病的诊疗!
孙达亮
孙达亮

医学博士,天津市安定医院副主任医师、老年科主任,天津医科大学硕导。 专业培训经历及治疗专长:2013年硕博连读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相继接受了内科、神经科、精神科(含普通、心境障碍、老年及儿童)、临床心理科及心理测量中心等相关专业学科临床技能训练,精神科理论及临床技能扎实过硬。博士课题主要从事躯体化障碍及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诊疗及影像学研究,在国内首次就躯体化障碍的脑功能异常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其中的发病模型假说。毕业当年以人才引进方式就职于天津市安定医院,先后历经老年医学科住院医师、心境障碍科病区主任等工作经历,期间,于2015年在泰国接受了WHO社区精神医学的国际培训项目,2018年开始负责老年医学科全面工作至今。工作期间,曾就双相情感障碍尤其是难治性双相的临床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国际期刊发表了相关论文。本人擅长成人及老年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障碍、躯体化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及其它类型痴呆、躯体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心理的治疗,对部分青少年起病的情感疾病也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难治性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障碍等疑难杂症,积累了很多丰富的临床经验。 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青年委员、焦虑障碍协作组委员、精神创伤协作组委员;北方精神医学论坛委员;天津市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组员;天津市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委员;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抗衰老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攻关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等,主持并完成天津市卫计委重点资助课题1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在研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健委面上项目、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中英医学论文20多篇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本人擅长成人及老年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障碍、躯体化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及其它类型痴呆、躯体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心理的治疗,对部分青少年起病的情感疾病也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难治性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障碍等疑难杂症,积累了很多丰富的临床经验。
刘艳华
刘艳华

刘艳华,女,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疗专业,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及省市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综述数篇,合作出版著作四部。擅长分裂症、情感病、神经症等疾病的药物及心理治疗,尤其对老年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经验。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分裂症、情感病、神经症,睡眠障碍等疾病及成人心理障碍,应用中西医结合手段进行药物及心理干预治疗,尤其对老年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经验。
孙磊
孙磊

医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注册心理咨询师。天津市康复医学会康复心理学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心理科临床工作,经验丰富。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强迫、抑郁、焦虑、失眠、精神疾病早期干预、青少年心理问题(16岁以上)、亲密关系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
杨彩霞
杨彩霞

杨彩霞,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天津市安定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社会精神医学学组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精神卫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非公立医院协会精神康复学组委员,京津冀精神康复专科联盟副秘书长,京津冀精神卫生防治协作联盟管理委员会护理康复专业工作组委员,天津市健康管理协会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河西区精残协会委员。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精神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擅长睡眠障碍及精神疾病康复。
葛红敏
葛红敏

毕业于山东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专业,硕士学历。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等心境障碍常见病的诊治。
孙芸
孙芸

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美国注册多导睡眠技师(RPSGT),天津市安定医院睡眠医学科医师。现任中国睡眠研究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身心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天津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精神卫生杂志青年编委。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恐惧症、精神分裂症、物质依赖等精神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以及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人群的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易醒、多梦、恶梦、磨牙、夜惊症、梦游、嗜睡、睡眠节律障碍、不安腿综合征及其他睡眠中异常行为等的诊断及治疗。 出诊时间 周六上午普通精神科专家门诊。
贾晓菊
贾晓菊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专业,硕士学位,精神科医师,法医精神病专家,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0余年,具有细腻的临床洞察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全国精神疾病康复治疗联盟成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会员,天津市安定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所专家成员等。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精神分裂症,神经症,躯体化症状,植物神经紊乱,睡眠障碍,社交障碍,亲子关系及各种心身疾病的治疗。能用专业的精神检查技术做出精准的诊断,并给予最适合的药物。同时关注患者个体化的人格特点,多维度去治愈患者,达到长期改善,治愈疾病。
精神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 *宗棠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96956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亚洲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96851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媛卓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96785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佩钰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1715696280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寒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95972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辉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95690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玉敏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95580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子惠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95323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亚英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95027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占江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94867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精神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精神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点击查看
    å

    今天给大家讲的主题是抑郁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都不是特别理解抑郁症患者。总觉得抑郁症离我们很远。尤其是我们听到明星得抑郁症的消息的时候就更不理解了。明星有那么好的生活,那么好的前景,为什么还那么想不开得抑郁症呢?更有甚者因为抑郁症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使得我们更加难以理解,抑郁症到底是什么?

    抑郁症,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说,它本身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只相当于身体疾病中的感冒而不是癌症。我们通常称它为“心灵上的感冒”。因此,它也不是一种难以治疗的疾病。当然,如果我们不去重视它,那么当抑郁症降临的时候不仅会影响到我们自己的生活质量,甚至对家人及亲朋好友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当然,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抑郁症患者无法承受生命之重,而产生的自杀的倾向。

    客观地来讲抑郁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据统计约 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

  • 今天,我们来了解心理学、精神病学领域中有关压力的知识。

    *******************************

                       应激与压力

            我们先来了解“应激”。普通大众对“应激”这个词是陌生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们对它的解释和使用也有些复杂,就拿应激的定义来说吧:有的说是机体应付困难处境时的一种状态;有的说是威胁个体良好状态进而威胁个体应对能力的任何情境。看!是不是很绕,难理解?通俗地讲,应激就是应对刺激,比如我们每天都要应对生活工作中的挫折、冲突、变化和压力,这种应对的状态就是应激。

            我们再来了解“压力”。“压力”是人耳熟能详的。众所周知,高压锅焖炖美食是压力的作用。在压力作用下,固体会变形,气体和液体的分子会运动。同样,人的心理受到“挤压”也会发生扭曲变形,出现心理问题。人在遭遇到挫折、冲突、变化时,必然会产生压力,因此有人认为精神应激就是精神压力。

     

     

                  压力真能产生动力?

            能!压力能产生动力,能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人类生存。我们先祖深陷生存困境时,潜能被激发,为求生存而不屈不挠、积极奋进。“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完成了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事情后,常会感到身体放松、心情愉悦。

            研究发现,人在应对压力时,精神活跃,注意力集中,思维灵活。应对压力不仅有助于人类生存与创造,也有利于个人成长或自我提升。

           科学家发现,人类心理有“弹性”,平时少见,但在遭遇重大精神打击或创伤时,心理弹性发挥作用,接住和缓冲压力的撞击。

    这是压力“好”的、积极的一方面。

     

     

                  压力还有“另一面”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同样,压力也有“坏”的、消极的一方面。当压力过于强烈或持久,或者超出个人承受能力时,压力变阻力。此时,人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情绪失控,睡眠障碍,工作效率下降,缺乏幸福感,倦怠疲乏,严重时会引发精神疾患。

    ***********************************

                              压力源

            产生压力的事件分轻重缓急、好坏强弱。人类战争、自然灾害、意外伤害、飞来横祸、学习工作、人际关系、家长里短、升官发财、金榜题名、交友恋爱、娶妻生子等等大事小情都会因事而生压力。有的事会危及生命,残损身体;有的事会给心灵留下终生创伤;有的事成为长久挥之不去的烦恼;有的事令人欣喜,有的事让人骄傲,有的事能激发人的潜能,产生与不幸抗争的动力。

     

     

      个体素质和对压力评估因人而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体素质,个性特征,耐压力,惯常应对模式。某种情况下,压力下的确会导致精神受创伤。是否导致精神创伤,不仅与压力事件有关,还与个体对压力事件的体验与评价有关。同样一件事,有人可以“化悲痛为力量”,有人会“病来如山倒”。

     

     

            不可小觑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是指处于困境的个体所能获得的、拥有的,能保护身心健康的资源,包括经济上的,人际间的,还有社会保障。这些资源都会帮助个体有效应对压力,维护身心健康。有远胜于无。

            恰当的社会支持有利,过少或过多的社会支持不利。当一个人处于压力困境中,应对功能会自动开启运转,身心逐渐适应并回复正常,只有少数人可能产生精神创伤。在自我应对过程中,过度支持、保护或照顾反而会削弱人的自身抗压力,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

    ********************************

              抗压、减压,修复创伤

    1、积极抗压

            现实生活中,压力和由此产生的烦恼无处不在,我们日日时时均需应对这样那样的挑战。“人类持续接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并据此要对环境做出预判和预警”。我们应当相信自身具有抗压潜能。积极自我暗示就是积极抗压。积极暗示是锻炼自我意志的有效手段。“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在与压力相处中,我们会学到很多,比如忍耐、坚强、思考、求生等等;在抗压过程中,我们的精神堡垒更坚固,更富有弹性,虽然压力未减,但是我们的抗压力增强了。

     

    2、适度减压

           身处困境,面对压力,有许多积极、健康的减压良方,因人而异,如有人改变居室或办公桌的摆设,营造清净优雅的氛围,有助于调整心态,舒缓焦躁情绪。再如幽默减压,健身减压,呼吸放松训练等方法,同样十分有效、实用。良方虽多,但目的只有一个:弹性接压,慢慢释放,建设自己绿色、健康心态。

     

     

    3、修复心理创伤

             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专科医生各自担负着修复心理创伤的职责,他们不仅可以直接治疗而且能传授增强心理承受力和心理调节力的知识和技能,尽快平衡心理,维护心理健康。因此,求助医生,谨遵医嘱是必要而有效的选择。

  • 在门诊看病时,经常会遇到很多的失眠患者拿着某个药来问我:“医生,这个药是治疗抑郁症的,我只是失眠”,然后我会跟患者解释很久,在这里我给大家科普一下哪些药物可以治疗失眠。

     
    失眠包括两类:一类是原发性失眠,另一类是继发性失眠。原发性失眠就是没有任何原因出现的失眠,继发性失眠是在疾病(躯体疾病或者精神疾病)、生活事件、物质滥用等因素的基础上出现的失眠。在临床上绝大部分是继发性失眠。

     

    治疗失眠的药物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镇静催眠药物。这类药物又包括两类,一类是苯二氮卓类药物,俗称安定类药物。像老百姓经常自己服用的艾司唑仑(舒乐安定)就属于这一类,除了艾司唑仑还包括劳拉西泮、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奥沙西泮、咪达唑仑等等。这类药物的优点是起效快,缺点是容易成瘾、肌松作用、损害认知功能、抑制呼吸、服药第二天出现宿醉感等等。一般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不建议使用安定类药物。
     
    另一类是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包括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这类药物的优点是起效快,没有肌松作用,不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不会抑制呼吸。缺点是长期服用容易成瘾。
     
    第二类是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物,临床上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曲唑酮、米氮平、阿戈美拉汀等等。这些药物的优点是安全性高,没有成瘾性,可以长期服用,在改善睡眠的同时针对病因治疗(抗焦虑抗抑郁)。缺点是仍有极少数病人会出现不良反应,比如曲唑酮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米氮平可能会出现体重增加,阿戈美拉汀可能会出现肝功能异常。但是这些不良反应都是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纠正的。这些药物是目前精神科医生比较常用的用来改善失眠的药物。
     
    第三类是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最常用的就是喹硫平、奥氮平。这类药物小剂量能够改善睡眠,还可以稳定情绪。
     
    所以当您发现医生给您处方的药物不是镇静催眠药物时您不要质疑,因为能够治疗失眠的药物太多了,医生会选择最适合您的药物改善失眠。最后嘱咐广大患者朋友,不管选用哪种药物治疗失眠,都要遵医嘱!

  • 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天然“困倦”激素。它在昼夜节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褪黑素可以帮助我们维持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它最早被发现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研究人员认为它在减少皮肤色素沉着方面会发挥作用。

    研究人员们大量服用了这种新发现的化学物质,并希望能让皮肤变白。但结果,他们并没有变白,而只是觉得昏昏欲睡。最终科学家们意识到,褪黑激素其实是一种向机体传达「夜间」讯号的激素。

    人体内的褪黑激素分泌会因应光线的亮度而改变,尤其是蓝光。当眼睛接受大量光线的时候,会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相反的,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褪黑激素的分泌会增加,导致我们感到昏昏欲睡。除了自然光线之外,人造光源(电灯,电脑屏幕或电视屏幕)所发出的光线也会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在晚上,当这些光线通过眼睛到达大脑时便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使我们的生理时钟误以为是日间的时间,让我们难以入睡。

    虽然每个人都会产生褪黑素,但随着年龄增长,分泌的量会减少。褪黑素的分泌从我们生命的最初几个月开始,然后一直增加,直到在成年早期达到顶峰。在那之后,大多数人的褪黑素分泌会减少;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老年人较难入睡。这也是褪黑素补充制剂经常被用来帮助改善失眠、时差紊乱和轮班工作障碍的原因。

    虽然褪黑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改善睡眠状态,但错误使用褪黑素补充制剂也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目前发现部分药物可能与褪黑素造成冲突或是相互作用,例如:抗凝剂、糖尿病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其次,过量或长期使用褪黑素也可能造成深度睡眠的时间降低,夜间醒来的次数增加,以及女性内分泌紊乱等问题。因此,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服用。

  • 中国精神障碍的现状

    2013 年至 2015 年,在当时卫生部和科技部的支持下,我们完成了全中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了 36 种精神障碍, 在 18 岁以上的成人中,36 种精神障碍的患病率是 16.57%,这个数字是相当令我们惊讶的。

    简单介绍一下抑郁障碍的现状

    从精神医学专业角度说,抑郁障碍是包括在所有精神障碍里,而抑郁障碍是在所有精神障碍里是最严重的。根据 2019 年疾病负担研究报告的数据,抑郁障碍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中国,在所有精神障碍里都是位居首位的。如果把抑郁障碍放到所有精神障碍和其他疾病一起比较,全球抑郁障碍是居 13 位。在中国,抑郁障碍疾病负担排在第 11 位。在我们这次全国调查当中,18 岁以上成人的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是 4.8%,这个数字也是不容忽视的。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抑郁障碍的首次发病年龄在青春期,也就是 14 岁到 18 岁。

    给公众一些关于应对抑郁障碍的建议

    首先我们要让大众识别什么是抑郁障碍,要了解抑郁障碍的症状。要消除对抑郁障碍患者的偏见,要勇于关爱。抑郁障碍患者应该知道,得了抑郁障碍不可怕,要消除病耻感,积极主动地寻求正规的治疗,在专业机构,由专业医生来进行治疗。抑郁障碍在精神科,经过足量足疗程的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

  • 根据《中国工作场所中的抑郁症》的数据调研报告,目前抑郁症在工作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2.2%~4.8%,也就是说大约20名职场人中就可能有一位抑郁症患者。

     
    工作场所中的抑郁症是造成员工或管理者工作效率低下的第一诱因。
     
    但对造成工作效率不高的原因排序中受访者却认为抑郁症排在脑血管、心脏病之后。
     
    说明大部分职场人士对抑郁症造成的工作影响没有清楚认识。
     
    为什么白领人群更容易患抑郁症?
     
    存在躯体疾病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病。比如慢性疼痛、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年龄大于40岁会增加多种疾病发生率,抑郁症也不例外。
     
    躯体疾病、医疗保险以及收入都会影响个人的社会支持水平及个人情绪体验。
     
    所以合并躯体疾病、没有医疗保险和收入低下人群更容易患抑郁症。
     
    虽然有证据表明短期的高热量饮食可以缓解人的抑郁情绪,但是肥胖会引发体内内分泌系统紊乱从而导致抑郁症发病率增加。
     
    而抑郁增加后又容易通过高热量饮食缓解抑郁情绪,进而形成“抑郁—肥胖—抑郁”的恶性循环。
     
    40岁之前,抑郁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40岁之后抑郁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骤增。
     
    这是婚姻、经济收入、身体机能下降等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
     
    其实出现抑郁并不可怕,及时就医非常重要。
     
    除及时就医外,职场人士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防止抑郁的发生:
     
    合理安排每周工作时间,最好在60小时以内。
     
    每周至少3次20-40分钟的有氧运动。
     
    持续的专业学习。
     
    定期的社交。
     
    拓展业余兴趣爱好。

  • 运动疗法在治疗轻度和中度抑郁症中较为有效,以下运动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散步能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摄氧量,延缓抑郁症状。
     
    每天步行1500米,并在15分钟内走完。以后逐渐增加距离,直到45分钟走完4500米,早晚均可。宜在安静、河边、山清水秀的环境中进行,当然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在自家小区散步也可。
     
    跳绳可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且简单易行,不太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一根跳绳一小块空地即可完成,建议每天跳绳10分钟即可。从运动量来说,坚持跳绳10分钟,与慢跑30分钟或健身舞20分钟相差无几。中老年人也可模拟跳绳,甩动双臂做跳绳状,疗效也一样。
     
    跑步时大脑分泌的内啡呔是一种类似吗啡功能的生化物质,能起到止痛、减轻心理压力、给人带来快感等作用。每周至少3次,每次持续15~30分钟。跑步宜在傍晚进行。
     
    健身舞或健美操属于节律运动,能改善运动者的心肺功能,克服因神经衰弱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从而能缓解抑郁症。调查结果证明,参加健身舞或健身操的患者比不参加锻炼的患者治愈率提高5至7倍。每天跳30分钟即可,每周坚持5次以上。
     
    当然这些运动都要量力而行,患有骨关节疾病、内科系统疾病一定要遵医嘱进行适合自己的运动。
     
    音乐是一种对频率、相位都进行过特殊处理的声音,通过共振对耳神经能起到调节的作用,能够减轻耳前庭的功能紊乱状态,缓解、平抚患者的紧张及焦虑不安的情绪。如和朋友一起跳交谊舞,欣赏古典音乐等。推荐的音乐如下:
     
    情绪低落、苦闷者选《步步高》《金蛇狂舞》《春天来了》等;
     
    失眠者选《二泉映月》《寒江月》《春江花月夜》《神秘园》等;
     
    焦虑、紧张不安者选《江南丝曲》《天鹅湖组曲》《寒鸭戏水》《回家》等;
     
    心悸、胸闷选《梅花三弄》《月夜》《春之歌》等。
     
     
    祝愿焦虑抑郁患者早日康复。

  •       强迫症是一种终身患病率较高的精神障碍,目前国内数据显示强迫症终身患病率为0.26至0.32%。强迫症位列世界银行和WHO排名第十位的致残性疾病,对婚姻、职业、情感、社会功能都有影响。为了扩展服务范围,使更多的强迫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评估、诊断及治疗,天津市安定医院于2021年3月16日正式开设强迫症专病门诊。

           强迫症专病门诊依托于天津市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2019年8月23日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国内首批强迫症诊疗建设基地,也是天津地区唯一的强迫症专业诊疗基地。

    门诊特色

    1.综合的治疗模式: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

    2.个性化治疗方案:对每一名患者进行全面的躯体和心理评估,然后根据患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以回归社会为导向的治疗原则:除了以症状缓解为导向外,更加注重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达到减少病情复发和重返社会的治疗目标。

    专家出诊时间

    强迫症专病门诊主任专家  

    每周三下午  王莹主任医师

     

    强迫症专病门诊副主任专家 

    每周二下午 孙磊副主任医师

    挂号方式

    电话预约 :022-88188881(工作日8:30-12:00 13:00-16:30)

    网络预约 :金医宝App、健康天津

    现场挂号 :人工窗口、自助挂号机

  • 点击查看
    å

    抑郁症的症状主要有三个核心症状:

    • 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
    • 兴趣减退,什么事情都觉得没有兴趣,以前的爱好也没有了。
    • 意志力减退,意志力减退的表现在于以前能胜任的工作事情,现在不能做了,坚持不了,坚持不下去。

    抑郁症还有一个有特点的表现就是睡眠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早醒,早上很早地醒来再睡不着。

    综上叫做“三无”,第一叫做无用;第二叫无望;第三叫无趣。无用就是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价值,没有用处。无望就是觉得没有任何的希望,对于世界充满绝望。无趣就是没有兴趣,对什么事情都失去了兴趣。

    对待抑郁症患者,要像孩子一样爱他,接受他所出现的行为和他患病的事实,成为他的朋友,通过接受他和倾听他的心声,能让他感觉到还有人爱着他,要学会关爱和陪伴他。

  • 点击查看
    å

    第一步,找一段自己喜欢的轻音乐。
    第二步,播放音乐,让自己坐在一个舒适的椅子上,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平行,然后两手放在膝盖上,双肩自然下垂,微微闭上双眼,头放正,颈要直,让身体逐步体会到放松的状态。
    第三步,开始进行深呼吸,慢慢地吸气,慢慢地吐气,腹部呼吸让自己的身心更加放松。
    在练习过程中要将呼吸调整至规律均匀,深吸慢呼,越慢越好,要讲注意力集中于一呼一吸之中。此刻不要去理会来自大脑之中的其他想法。
    如此循环往复大约十五分钟,直至身体进入到完全的放松状态。

  • 我和医生的对话

    今天我在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咨询了医生关于喜妙普的处方。医生很耐心地与我沟通,了解了我的主诉后,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我提供了需要开具的处方,医生非常快速地为我开具了处方,并提醒我可以直接预约药品。在医生的建议下,我一键预约了药品,并在用药期间如有不适时会及时线下就诊。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沟通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

    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需要诊疗,医生也提醒我前往医院就诊。在结束问诊后,我对医生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决定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通过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对患者的关心,让我对线上问诊有了更多的信任和依赖。

  • 最近,我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向***精神科医生咨询了关于奥氮平处方的问题。医生非常耐心和细心地与我沟通,询问了我的服药状况,并为我开具了奥氮平的处方。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给予了我专业的建议和支持,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关心和责任心。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也提醒我在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要及时线下就诊,让我感到很贴心。后来,我在其他药店购买了药品,但我仍然想要医生的处方,所以我向医生提出了请求。医生也非常友善地答应了我的要求,并提醒我有需要随时联系医生。

    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心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对这次线上问诊非常满意,如果有需要,我会继续选择互联网医院进行问诊。

  • 我在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给了我专业的建议和处方,让我感到很满意。

    在这次问诊中,医生非常耐心地倾听了我的主诉,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然后给出了针对性的治疗建议,让我对我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医生还很细心地为我开具了处方,并在审核通过后,让我可以方便地预约药品。在整个过程中,医生都非常专业和负责,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非常好。

    总的来说,我非常满意这次的线上问诊服务,感谢医生的专业建议和耐心服务。

  • 最近,我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些不太好,食欲变差了,说话时也感觉有些听不清楚,而且感觉自己很虚弱。我觉得可能是有些不对劲,于是我决定寻求医生的帮助。

    经过医生的详细询问和检查,医生发现我可能出现了食欲不振、言语不清、乏力等症状。医生非常耐心地给我解释了可能的原因,并建议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案。

    在医生的关心和指导下,我对自己的状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更加有信心地面对治疗和康复的过程。

  • 我在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因为我一直在抑郁症的困扰下苦苦挣扎了六七年。医生非常专业,首先提醒了我在进行诊疗前必须完整查看病例,还告诉我为6岁以下儿童开具处方时需要确认患儿有监护人和专业医师陪伴。医生非常关心我的问题,给予了我5次提问的机会,还提醒我尽量一次回复完整,节约问诊次数。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我的病情,详细了解我的主诉。当我提到我已经使用抗抑郁药物六七年时,医生并没有急于开药,而是继续与我沟通,了解我的用药情况和相关评价。医生的细心和耐心让我感到非常安心,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印象深刻。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上传了处方并等待药师的审核。医生还提醒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需要诊疗,还是需要前往医院就诊。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我对医生的服务非常满意,感觉到了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和专业。

    问诊结束后,我感到非常满意,也对互联网医院的便捷服务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以后有需要时还可以找到这位医生进行便捷复诊。

  • 我是一个在江苏镇江市的患者,2020年7月份在***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焦虑症,有躯体化形式障碍,具体表现为入睡难,多虑,多汗。经过医生的诊断,我开始服用百适可和盐酸曲唑酮片,效果非常良好。2022年2月份到江苏徐州就职,6月份从互联网医院购买了盐酸曲唑酮片,效果依然良好。目前我正在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和盐酸曲唑酮片,整体效果非常良好,需要再次购买。

  • 我曾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确诊抑郁症,随后在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非常细心地询问我的病情,给予了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始终以友善的态度与我沟通,耐心地解答我的问题,并为我开具了合适的处方。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细心关怀深表感激,感到非常满意。

    互联网医院为我提供了便捷的复诊服务,让我能够在家中轻松预约药品,用药期间如有不适也能及时线下就诊。通过线上问诊,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品质和关怀态度,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也深感满意。

  • 我在互联网医院进行了一次线上问诊,因为最近焦虑引起的失眠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医生详细阅读了我的病情描述后,精神科的医生孙军伟_医生非常耐心地与我沟通,询问了我之前的就诊和用药情况,并提醒我关于药品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他还特别关心我的近期状况,给予了我很多专业的建议和支持。最终,医生为我开具了适合我的药品处方,并提供了便捷的复诊服务。我在互联网医院预约了药品,并且顺利购药使用,感觉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深刻感受到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心的品质。他充分了解我的病情并给出了恰当的治疗方案,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和满意。我对这次线上问诊的服务非常满意,也为医生的细心和专业表示由衷的感谢。

  • 我于2022-07-05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线下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医生对我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建议。经过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医生给予了我专业的治疗方案,并开具了必要的药品处方。在用药前,医生特别提醒我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排除用药禁忌后再使用,如在用药过程中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停止用药并到线下医院找医生复诊。医生的耐心和细心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和信心,我对医生的服务非常满意。

  • 在互联网医院进行了一次线上问诊,遇到了一位非常专业的医生***。患者是一位老年人,面对抑郁症、失眠和焦虑的困扰,感到非常苦恼。通过与医生的沟通,患者得到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医生***耐心听取了患者的主诉,详细了解了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病情给予了专业的评估,并制定了合适的治疗方案。

    医生***的沟通能力非常出色,以友善的方式与患者交流,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安慰。医生***关注患者的细节,并给予了充分的关怀,让患者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贴心。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患者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医疗技能充满了信心。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