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易旺军
易旺军

暂无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处理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及妇产科危重急症。及妇科各类开腹手术、阴式手术及妇科内镜。
夏妮
夏妮

暂无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暂无
龙燕
龙燕

暂无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暂无
李喜萍
李喜萍

暂无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不孕症、妇科肿瘤、妇科内分泌及产科合并症的诊治以及妇科各类开腹手术、阴式手术及宫腹腔镜手术。
刘洋
刘洋

暂无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暂无
周英
周英

暂无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无痛人流、不孕症等妇产科疾病的诊治及妇产科疑难手术
杨和平
杨和平

暂无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各类妇科疾病、女性不孕不育症的诊治
银小波
银小波

暂无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妇科肿瘤、性病、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妇产科疾病的诊治
侯静
侯静

暂无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暂无
邓凤
邓凤

暂无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暂无
产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 *立明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1715648788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590389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钰锋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586905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576413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573186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婷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567007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玉芳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566169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霞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564818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514344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512398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产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产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点击查看
    å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妊娠期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标准》(WS/T801—2022)卫生行业标准,该标准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

     

     

  • 点击查看
    å

    一般孕妇能感觉到胎动的时候通常是在孕18-20周左右,经产妇一般比初产妇会更早感觉到,有的孕妈在13周左右就能感受到。可能新手孕妈刚开始不知道胎动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不能清楚的识别胎动。孕妈们对最初胎动感觉的描述不尽相同,有人觉得像是胃肠道的蠕动,有人觉得腹部轻轻的滑动,鱼儿吐泡泡,若有如无像蝴蝶扇动翅膀,建议记下第一次感觉到胎动的时间,留下美好回忆。
         
    到了中期和晚期妊娠时,通过超声可以看到胎儿的各种动作,有躯干运动(如弯曲、呢逆、呼吸运动)、肢体运动(如伸展、手动、手的张合),面部和头部运动(如转头、吸吮、打呵欠)等各种各样的运动。这些运动不一定都能被孕妈感觉到,母亲可感觉到的胎动大概占实际胎动的50%左右,主要是躯干和四肢的大运动。
         
    一天中胎动的规律也不同,一般胎动下午和夜晚时达到峰值。很多孕妈会觉得自己的宝宝晚上爱动,或者吃完饭爱动,或者饿的时候爱动,这些都是正常的。
         
    到了孕足月,也就是孕37周以后,由于胎头进入到了骨盆腔里,也由于足月后羊水相对减少,胎儿的活动空间相对变小,胎动的幅度可能会有减弱,但是次数不会减少。一般一小时不小于3次,2小时动10次以上,或者每天规律没有明显变化。所以当觉得宝宝连着两个小时不动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可以拍拍肚子把宝宝唤醒,如果还不动,一定要及时就诊。

  • 妊娠期糖尿病对妈妈宝宝会有一些比较严重的影响,还需要相当重视。

     

    24~28周孕妇抽血查三次血糖,5.1- 10.0-8.5,任何一项达到或超标,即可诊断妊娠期糖尿病。那么发现糖尿病,以后应该怎么做呢?可以看看下面两张图片。找内分泌科就诊,我们医院每天都有门诊号,查糖化血红蛋白,最近2~3个月,总体的血糖水平。周一周三上午营养专科就诊。

     

    低GI(Glycemic Index)食物是指那些含GI是一个衡量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对血糖影响的指数,纯葡萄糖的GI被定义为100,其他食物根据其对血糖的影响进行相应的分类。低GI食物的特点是消化和吸收较慢,因此它们引起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波动较小,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适合血糖、血脂、血压异常人群和减肥人群食用。

     

  • 点击查看
    å

    妊娠呕吐大多出现在怀孕6周,其原因可能与怀孕后体内HCG增多、胃肠功能失常、胃酸分泌减少和胃排空时间延长有关。0.3%~1%的孕妇会发生妊娠剧吐,多见于年轻初产妇,一般认为与HCG升高有关。精神过度紧张、焦急、忧虑及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较差的孕妇易发生妊娠剧吐,提示此病可能与精神、社会因素有关。近年研究发现,妊娠剧吐还可能与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关。

    那怀孕以后呕吐恶心难以忍受怎么办呢?

    1、避开易呕吐的时间进食;

    2、选择自己喜爱的食物,少食多餐;

    3、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多食清淡而且富含营养的饮食,如各种蛋汤,瘦肉汤类等,适当加入姜片;

    5、应避免高脂肪的食品;

    6.另外,由于烹饪时的气味易诱发和加剧呕吐,故患者在未恢复健康之前,尽可能避之。同时还要多饮水,以及时补充体内因呕吐而丢失的水分。

    7.保持生活环境安静整洁通风透气。呕吐严重适当卧床休息。待好转后适当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8.必要时可以穴位按摩如:内关,足三里等止呕止吐调节胃肠道等穴位。在食物结构上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米汤、稀粥、豆浆以及馒头,面包片等。忌食油腻食物,过甜食物。过甜的食物对脾胃虚弱者尤其容易生湿生痰,导致胎气挟痰湿上逆而发为恶心呕吐。如糖果、巧克力、蜂蜜、蔗糖、各种蜜饯(如苹果脯、桃脯等)。均有助湿之弊,故应尽量避免食用。

    轻度恶心呕吐是早孕期常见症状,饮食少量多餐,服用维生素B6常可缓解。若患者严重呕吐,不能进食,导致尿量减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应住院治疗,禁食2~3日,根据化验结果,明确失水量及电解质紊乱情况,酌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每日尿量在1000毫升以上。并给予维生素B1肌肉注射。营养不良者可静脉给予脂肪乳和氨基酸等。一般经上述治疗2~3日后,病情多可好转。孕妇可在呕吐停止、症状缓解后,试进少量流质饮食,若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增加进食量,同时调整补液量。多数妊娠剧吐的孕妇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可以继续妊娠。如果常规治疗无效,出现持续黄疸、持续蛋白尿、体温升高,持续在38℃以上、心动过速(≥120次/分)、伴发Wernicke综合征等危及孕妇生命时,需考虑终止妊娠。

  • 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适当活动,不必绝对卧床,若出现阴道流血时尽大便通畅; 有滑胎史者,其休息一般超过上次流产的日期。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避免感冒,避免二手烟,尽量不接触新装修的房间,避免刺激腹部以及乳房。
     
    畅情志,大多患者存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于安胎无益。故首先患者应以静养为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妊娠早期多听音乐,调节情感,有利于胚胎发育。
     
    慎房事,早孕期以及晚孕期应避免房事,以免触到胎气。保持会阴清洁,勤换内裤及护垫,每天清洗外阴,保持干净,以防细菌滋生。如有外伤,遵医嘱给药,严禁使用伤湿止痛膏,以防流产。饮食方面,可少食多餐,宜食清淡、时令消化又富营养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尽量避免烟熏油炸烧烤等不健康的食物以及外卖,慎用食品如黄鳝、甲鱼、湖蟹、螃蟹、桃、李、山楂、米仁。
     

  • 子痫前期是引起孕产妇死亡、医源性早产、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半个多世纪前就有学者发现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高危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此后关于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出现。目前的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可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但如何进一步探究其预防作用机制、如何规范使用阿司匹林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仍是母胎医学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应该从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研究得到启发,探索老药新用在产科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前景。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一直是产科难题之一,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导致了现阶段对子痫前期的筛查、预防、治疗的认识仍不清晰。而作为全球范围内古老的药物之一,阿司匹林在目前的研究中已被证实能够预防子痫前期发生。回顾阿司匹林的历史,最早的文献记载能追溯到公元前1534年[1 ],在埃及《纸莎草卷》中记载了从柳树中提取出阿司匹林相关化合物(柳树提取物)来治疗头痛。数千年后,即1828年,来自德国的Johann Buchner才提纯了这种化合物的活性成分,并命名为水柳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1978年在 《柳叶刀》上首次发表了阿司匹林与产科相关的病例报道,将阿司匹林与子痫前期的预防联系起来,而后Vane Samuelsson和Bergström共同阐明了阿司匹林的药理机制,并借此研究于1982年获得了诺贝尔奖,至此关于阿司匹林的传奇正式启程[2-3 ]。在随后的40年时间里,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出更多关于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研究[3 ]。

    一、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机制

    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母胎界面异常,其中滋养层细胞侵袭障碍和螺旋小动脉重铸异常是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这种异常会导致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失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管阻力增加、血小板聚集增强和凝血系统激活,进而激活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导致血栓素A2 (thromboxane A2, TXA2)水平升高、内皮细胞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水平降低[3 ]。

    早在1978年就有回顾性研究提出了阿司匹林在子痫前期预防中的有效性[4 ],但其作用机制经历了半个世纪的研究仍不清晰。根据现有研究分析,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可抑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生物合成所必需的2种COX同工酶,即COX-1和COX-2。阿司匹林对COX的影响是剂量依赖性的,小剂量(<300 mg/d)阿司匹林对PG和PGI2的影响极小,会优先抑制COX-1,使其不可逆地乙酰化[3 ,5 ],导致TXA2生成和血小板聚集减少,进而改善胎盘循环,降低胎盘梗死风险[6 ]。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可抑制核因子-κB依赖的miR-155宿主基因表达,增加一氧化氮合酶表达,诱导一氧化氮释放,从而产生血管舒张和抗炎作用[7 ]。Lin等[8 ]的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可以通过人滋养层细胞和内皮细胞中的JNK/AP-1通路,减少缺氧诱导的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的释放,下调缺氧引起的细胞凋亡,提升滋养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考虑到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复杂性,阿司匹林的预防作用应该是上述提到的多途径联合作用的效果[9 ]。

    二、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有效性的研究

    进入循证医学时代后,开展了更多关于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研究。2017年发表了一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在欧洲6个国家的13所医院招募了1 776例子痫前期高风险孕妇,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150 mg阿司匹林组,从妊娠11~14周开始至妊娠36周结束,研究证实使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其中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率降低了62%(1.6%与4.3%;OR=0.38,95%CI:0.20~0.74)[ 10 ]。对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试验数据的二次分析也证实了阿司匹林的预防效果,但也发现阿司匹林不能显著降低慢性高血压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推测这可能与慢性高血压患者妊娠前已经存在的血管内皮损伤有关[11 ]。Richards等[12 ]在2023年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分析提示慢性高血压孕妇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效果并不显著,但可改善早产、新生儿的预后。实际临床工作中,大部分医师仍会对慢性高血压孕妇使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治疗。

    Wright等[13 ]对既往发表的多中心研究数据进行了二次分析,结论认为针对高危孕妇预防性使用150 mg阿司匹林,可使子痫前期发生率下降、新生儿生后住院治疗时间缩短。其中,阿司匹林组在新生儿科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1 d,明显短于安慰剂组的31.4 d。同时需要关注到,阿司匹林的预防效果与患者服药依从性(规律按时服药)密切相关,在临床使用中,需要做好宣教,提高用药依从性[14 ]。

    三、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安全性的研究

    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显示阿司匹林在妊娠期使用是安全的。早在1994年妊娠期低剂量阿司匹林研究(Collaborative Low-dose Aspirin Study in Pregnancy,CLASP)协作小组(CLASP Collaborative Group)在《柳叶刀》发表了文章,提到接受低剂量阿司匹林后约10%的孕妇出现胃肠道症状,但并未增加其他不良事件(如流产、早产、感染等)的发生率[15 ]。后续更多的研究,无论是系统综述、meta分析,还是随机对照试验,均提示使用阿司匹林不增加胎盘早剥等妊娠期出血风险[16-18 ]。同时,Henderson等[19 ]和Duley等[16 ]发表的综述中也报道了阿司匹林的使用并不增加新生儿颅内出血风险。在临床应用中,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阴道出血、皮肤淤斑或鼻出血等情况偶有发生,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评估,了解血小板及凝血等功能,适时停药。严重者不建议再次尝试阿司匹林治疗。

    另一方面,对于阿司匹林是否存在致畸性,Slone等[20 ]和Ahrens等[21 ]发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均证实无论暴露时间长短,低剂量阿司匹林均不增加胎儿畸形风险。Sibai等[22 ]和CLASP协作小组[23 ]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妊娠晚期使用阿司匹林与胎儿动脉导管早闭无关。也有文献提及阿司匹林可能增加新生儿脑性瘫痪的发生风险[24 ],但由于是回顾性研究,阿司匹林使用的方式、剂量、频率及时间并不统一,此外,该研究也没有校正子痫前期对早产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影响。

    四、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使用现状

    现有研究肯定了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特别是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防效果[25 ],但在阿司匹林的使用时机和剂量上全球范围内尚未统一,见表1。

    1.阿司匹林的适用人群:结合卫生经济学的考虑,采用危险因素分层方法有助于快速遴选出高危孕妇,并尽早使用阿司匹林,达到减少子痫前期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目的[33 ]。目前全球比较公认的危险因素分层方式见表2。

    由于早发型子痫前期临床风险的筛查灵敏度较低(41%)[ 34 ],为了提高筛查灵敏度,目前研究聚焦在生物物理标志物的开发方面,包括病史、平均动脉压、子宫动脉频谱超声、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胎盘生长因子等,联合这些因素进行预测可使筛查灵敏度升高至82%,是仅基于临床风险筛查灵敏度的2倍[35 ]。

    但为了提高筛查算法的准确性或灵敏度,加入血清标志物和子宫动脉频谱超声等,导致检查费用增加、患者依从性降低,使阿司匹林的服药率降低,而阿司匹林的有效性又很大程度依赖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问卷调查研究显示,在需要使用阿司匹林的高危孕妇中,42%的孕妇不记得医生推荐过使用阿司匹林[36 ]。Krishnamurti等[37 ]使用手机应用程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子痫前期高危孕妇16周前服用阿司匹林的使用率仅约46.0%。Mone等[38 ]进行了一项关于服用阿司匹林可行性、可接受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该项研究纳入的所有孕妇均使用了阿司匹林,孕妇对于服用阿司匹林依从性超过预期,这与该研究采用低剂量阿司匹林(75 mg)有关,剂量降低后副作用较少,大大增加了孕妇接受度。

    叶酸补充的历史沿革显示,开始应用时仅针对高危人群,但当其益处被更多证实后,就逐渐转为向所有人群推广。对于阿司匹林,是否也可能通过扩大使用人群来提高患者服药率,以达到更佳的预防效果?根据目前美国的数据分析,子痫前期高危孕妇超过50%,所以在孕妇人群中普遍使用阿司匹林可能更有效、更经济[39 ]。我国子痫前期的高危孕妇占比低于美国,且由于阿司匹林更多用于抗血小板聚集、而非广义上的预防[40 ],故从实用角度出发,仍然推荐病史结合生物标志物的筛查。

    2.阿司匹林的使用时机:2017年Roberge等[41 ]对既往45项关于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试验进行了汇总分析,证实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子痫前期、尤其可降低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生风险(RR=0.62,95%CI:0.45~0.87),但不能显著降低足月子痫前期的发生(RR=0.92,95%CI:0.70~1.21)。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提出阿司匹林只有在孕16周前服药且剂量≥100 mg时对于降低子痫前期发生风险才有效(RR=0.33,95%CI:0.19~0.57)。而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随机试验(ASPRE)[ 42 ]是一项多中心研究,共纳入25 797例孕妇,其中高危孕妇在孕11~14周开始服用阿司匹林直至孕36周,显著降低了子痫前期发生风险,其中早发型子痫前期风险降低约60%。所以目前欧美国家指南多采用孕16周前作为最佳用药时机,这也符合目前对妊娠、胎盘发育的认识,因为胎盘主要在孕16~18周时完成发育,故在胎盘发育完成前使用阿司匹林更有效。

    而Meher等[43 ]在meta分析中,纳入了3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32 217例孕妇的数据,由于孕妇个体数据异质性很大,进行相关校正后分析发现,在子痫前期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34周早产率、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方面,孕16周前后与孕20周前后使用阿司匹林的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也未增加大出血或胎盘早剥风险。综上考虑,在孕妇明确有高危因素后,都应及时使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性治疗。

    针对孕期阿司匹林的使用,Chaemsaithong等[34 ]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尝试妊娠11周前开始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并没有显著降低子痫前期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纳入的试验中只有2项试验的阿司匹林剂量为100 mg,其余试验的剂量均小于100 mg。所以不能明确是使用时间过早(孕早期),还是因为剂量过小不足以产生预期效果,因此阿司匹林孕早期应用的有效性尚不明确,且临床医生担忧可能增加孕早期出血风险,故暂未推荐。

    3.阿司匹林的服药时间:Ayala等[44 ]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共纳入了350例高危孕妇,发现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对动态血压的调节作用更显著,并可降低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及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目前研究分析表明,清晨服用阿司匹林的吸收清除率高,不利于阿司匹林更好发挥作用,而且PGI2和TXA2的产生具有昼夜节律模式,睡前服药更契合这种节律性。同时另一项研究显示,相较于晨起服药,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对血压、血浆肾素活性,以及24 h尿液中皮质醇、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影响更小[45 ]。

    4.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在几个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给药方案各不相同。1994年的分组试验(CLASP协作小组)共包括近7 000例有高危因素的孕妇,没有发现低剂量阿司匹林与子痫前期发生率降低的关联性,但后续的分析中显示该结果与受试者接受的阿司匹林剂量过小有关(60 mg)[ 15 ]。随着全球肥胖率的不断攀升,一项使用60 mg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治疗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中,数据二次分析后发现同样剂量阿司匹林对于肥胖孕妇的COX-1抑制率明显低于正常体重孕妇,揭示了阿司匹林的剂量依赖作用[4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出,大于100 mg的阿司匹林可提高COX-1的抑制率和预防子痫前期的有效率。Rolnik等[10 ]进行的一项前瞻性双盲对照研究显示,应用150~162 mg阿司匹林比75~81 mg更有效;150 mg阿司匹林组早发型子痫前期风险减少62%,早产率和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也有所降低。2022年《美国妇产科杂志》针对妊娠期高血压进行的专题讨论中也提出了81 mg剂量的问题(美国阿司匹林的剂型为每片81 mg),目前美国也正在开展高危孕妇使用162 mg阿司匹林(2片)预防子痫前期的前瞻性对照研究(NCT04070573、NCT05514847)。

    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另一个挑战是耐药性问题。如何诊断阿司匹林耐药,尚无统一标准。依从性差、服用其他影响阿司匹林吸收药物、同时服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是常见引起阿司匹林耐药的原因。排除这些干扰因素后,有研究提示阿司匹林耐药中有1/3是受到基因表型影响,参与编码阿司匹林机制的各种蛋白的基因变异可能导致活性药物浓度的差异[47 ]。Caron等[48 ]进行的一项前瞻性对照研究发现,孕妇使用阿司匹林81 mg后检测血小板功能无变化,剂量增加为162 mg后出现了血小板功能改变,耐药孕妇约下降到4%。这似乎提示增加阿司匹林的剂量可以减少耐药性发生。另一方面,阿司匹林耐药性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及方向,后续有待更多的数据以指导临床,做到个体化评估和治疗,以达到更好预防子痫前期的目的。但对于是否存在阿司匹林耐药情况,临床并无有效监测手段,在内科心血管事件预防中,若定期摄入阿司匹林仍发生阻塞性心血管事件,会通过检测COX-1活性来判断是否存在阿司匹林耐药(COX-1持续具有活性是阿司匹林耐药标志),或者使用0.5~1.6 mg/ml花生四烯酸作为激动剂检测血小板聚集是否≥20%。而这些方法似乎并不适用于产科,在临床中做好患者宣教、增强用药依从性及减少其他药物对阿司匹林药效的影响是更有效的方式。但对于部分前次妊娠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后仍发生高血压相关不良孕产史的孕妇,此次妊娠可以尝试增加剂量、更换剂型(肠溶型改为非肠溶型)、甚至进行COX-1活性检测等方式,防止不良事件再次发生。

    目前关于阿司匹林应用效果的数据大部分来自于欧洲或美国的队列研究。正如前文所述,阿司匹林的效果具有剂量依赖,而我国孕产妇平均体重指数低于欧美孕产妇,因此国内对阿司匹林的应用是否需达到150 mg甚至更高剂量,仍然是需要探究的问题。现有的证据表明重度肥胖以上(体重指数>35 kg/m2)的孕产妇使用100 mg阿司匹林的有效抑制率低。而我国目前处于重度肥胖以上的孕产妇并不多见,仅从剂量依赖角度考虑,中国孕产妇服用100 mg足矣。Tolcher等[49 ]在2020年发表了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了基因多态性对阿司匹林效果的影响,该研究按族裔(西班牙裔、非西班牙裔白人、非西班牙裔黑人或其他)进行分层,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对非西班牙裔白人妇女具有预防效果,而对西班牙裔或非西班牙裔黑人妇女没有明显预防效果。但2022年杨慧霞教授的团队发表的子痫前期高危孕妇的多中心研究[50 ]的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从孕12周开始至34周,每天服用100 mg阿司匹林并不能降低高危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率。这一结果出乎意料。查阅了原文数据,发现阿司匹林对于慢性高血压患者并未显示出良好的预防效果,与前文提到的有效性研究中的结论类似。排除慢性高血压后的二次分析,发现对于1期高血压[130~139/80~89 mmHg(1 mmHg=0.133 kPa)]孕妇,阿司匹林具有良好预防效果。因此,在剂量依赖之外,是否有其他因素(如耐药性、族裔、高血压类型等)影响阿司匹林的效果,今后可尝试观察增加阿司匹林使用剂量后能否达到预期预防效果,同时是否应该扩展阿司匹林应用人群以达到更佳预防效果(如纳入1期高血压),期待更多的研究结果。

    5.阿司匹林的停药时机:针对阿司匹林停药时机的研究甚少。大量研究表明,阿司匹林使用中出血、新生儿并发症相关的不良结局等均未增加[16 ,18-19 ];并且美国局部麻醉和疼痛医学学会指南指出,低剂量阿司匹林不会增加脊髓硬膜外穿刺后的血肿发生风险[51 ],所以目前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建议阿司匹林可使用至分娩前停药,或发生了早发型子痫前期时停药。我国在2017年更新的“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 52 ]中,也提及单独服用阿司匹林并不影响硬膜外麻醉实施,也不增加麻醉部位血肿风险。但考虑到孕36周后或子痫前期发生后随时有终止妊娠的可能,而短时间内继续使用阿司匹林能否带来额外获益有待商榷,所以临床实践中多数仍然选择在孕34~36周停用阿司匹林。确切的最佳停药时机还需要更多的循证证据以便进行推荐。

    五、小结

    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的预防效果和对母儿的安全性已得到证实。结合我国最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 29 ],在孕早期对高危孕妇进行识别,采用母体因素、平均动脉压、子宫动脉多普勒、血清胎盘生长因子等联合筛查可提高子痫前期预测率。根据现有数据,阿司匹林预防用药的最佳启动时机是孕12~16周,每日用量100~150 mg,可将子痫前期、特别是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率降低60%以上。当发生了子痫前期、早产不可避免或妊娠达36周时,考虑停药,但仍需要更多研究论证,同时重视与孕妇沟通,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Cunha F. The Ebers papyrus[J].Am J Surg,1949,77(1):134-136.DOI:10.1016/0002-9610(49)90394-3.

    [2]      Vane JR. Inhibition of prostaglandin synthesis as a mechanism of action for aspirin-like drugs[J]. Nat New Biol, 1971,231(25):232-235. DOI: 10.1038/newbio231232a0.

    [3]      Rolnik DL, Nicolaides KH, Poon LC. Prevention of preeclampsia with aspirin[J]. Am J Obstet Gynecol, 2022,226(2S):S1108-S1119. DOI: 10.1016/j.ajog.2020.08.045.

    [4]      Goodlin RC, Haesslein HO, Fleming J. Aspirin for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toxaemia[J]. Lancet, 1978,2(8079):51. DOI: 10.1016/s0140-6736(78)91367-3.

    [5]      Clarke RJ, Mayo G, Price P, et al. Suppression of thromboxane A2 but not of systemic prostacyclin by controlled-release aspirin[J]. N Engl J Med, 1991,325(16):1137-1141. DOI: 10.1056/NEJM199110173251605.

    [6]      Ren Y, Zhao Y, Yang X, et al. Application of low dose aspirin in pre-eclampsia[J]. Front Med (Lausanne), 2023,10:1111371. DOI: 10.3389/fmed.2023.1111371.

    [7]      Kim J,Lee KS,Kim JH,et al.Aspirin prevents TNF-α-induced endothelial cell dysfunction by regulating the NF-κB-dependent miR-155/eNOS pathway:Role of a miR-155/eNOS axis in preeclampsia[J].Free Radic Biol Med,2017,104:185-198.DOI:10.1016/j.freeradbiomed.2017.01.010.

    [8]      Lin L,Li G,Zhang W,et al.Low-dose aspirin reduces hypoxia- induced sFlt1 release via the JNK/AP-1 pathway in human trophoblast and endothelial cells[J].J Cell Physiol,2019,234(10):18928-18941.DOI:10.1002/jcp.28533.

    [9]      陈维,王子莲. 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0,23(7):492-495. DOI:10.3760/cma.j.cn113903-20191015-00592.

    Chen W, Wang ZL. Aspirin in prevention of preeclampsia and its mechanism[J]. Chin J Perinat Med,2020,23(7):492-495. DOI:10.3760/cma.j.cn113903-20191015-00592

    [10]      Rolnik DL,Wright D,Poon LC,et al.Aspirin versus placebo in pregnancies at high risk for preterm preeclampsia[J].N Engl J Med,2017,377(7):613-622.DOI:10.1056/NEJMoa1704559.

    [11]      Poon LC,Wright D,Rolnik DL,et al.Aspirin for evidence-based preeclampsia prevention trial:effect of aspirin in prevention of preterm preeclampsia in subgroups of women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medical and obstetrical history[J].Am J Obstet Gynecol,2017,217(5):585.e1-585.e5.DOI:10.1016/j.ajog.2017.07.038.

    [12]      Richards EMF,Giorgione V,Stevens O,et al.Low-dose aspir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superimposed preeclampsia in women with chronic hypertens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m J Obstet Gynecol,2023,228(4):395-408.DOI:10.1016/j.ajog.2022.09.046.

    [13]      Wright D,Rolnik DL,Syngelaki A,et al.Aspirin for evidence-based preeclampsia prevention trial: effect of aspirin on length of stay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Am J Obstet Gynecol,2018,218(6):612.e1-612.e6.DOI:10.1016/j.ajog.2018. 02.014.

    [14]      Wright D,Poon LC,Rolnik DL,et al.Aspirin for evidence-based preeclampsia prevention trial:influence of compliance on beneficial effect of aspirin in prevention of preterm preeclampsia[J].Am J Obstet Gynecol,2017,217(6):685.e1-685.e5.DOI:10.1016/j.ajog.2017.08.110.

    [15]      CLASP (Collaborative Low-dose Aspirin Study in Pregnancy) Collaborative Group.CLASP:a randomised trial of low-dose aspiri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e-eclampsia among 9364 pregnant women[J].Lancet,1994,343(8898):619-629.

    [16]      Duley L,Meher S,Hunter KE,et al.Antiplatelet agents for preventing pre-eclampsia and its complication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9,2019(10):CD004659.DOI:10.1002/14651858.CD004659.pub3.

    [17]      Mendoza M,Bonacina E,Garcia-Manau P,et al.Aspirin discontinuation at 24 to 28 weeks'gestation in pregnancies at high risk of preterm preeclampsia: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AMA,2023,329(7):542-550.DOI:10.1001/jama.2023.0691.

    [18]      Hastie R , Tong S , Wikström AK ,et al. Aspirin use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risk of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 Swedish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 Am J Obstet Gynecol, 2020,224(1):95.e1-95.e12.  DOI: 10.1016/j.ajog.2020.07.023

    [19]      Henderson JT, Whitlock EP, O'Connor E, et al. Low-dose aspirin for prevention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rom preeclampsia:a systematic evidence review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J].Ann Intern Med,2014,160(10):695-703.DOI:10.7326/M13-2844.

    [20]      Slone D,Siskind V,Heinonen OP,et al.Aspirin and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J].Lancet,1976,1(7974):1373-1375.DOI:10.1016/s0140-6736(76)93025-7.

    [21]      Ahrens KA,Silver RM,Mumford SL,et al.Complications and safety of preconception low-dose aspirin among women with prior pregnancy losses[J].Obstet Gynecol,2016,127(4):689-698.DOI:10.1097/AOG.0000000000001301.

    [22]      Sibai BM,Mirro R,Chesney CM,et al.Low-dose aspirin in pregnancy[J].Obstet Gynecol,1989,74(4):551-557.

    [23]      CLASP collaborative group.Low dose aspirin in pregnancy and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follow up of the collaborative low dose aspirin study in pregnancy[J].Br J Obstet Gynaecol,1995,102(11):861-868.DOI:10.1111/j.1471-0528.1995.tb10872.x.

    [24]      Petersen TG,Liew Z,Andersen AN,et al.Use of paracetamol,ibuprofen or aspirin in pregnancy and risk of cerebral palsy in the child[J].Int J Epidemiol,2018,47(1):121-130.DOI: 10.1093/ije/dyx235.

    [25]      王琪,张卫社,付怡然,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南循证评价[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4,27(1):40-50. DOI:10.3760/cma.j.cn113903-20230808-00089.

    Wang Q, Zhang WS, Fu YR, et al. Evidence-based evaluation of guidelines for 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J]. Chin J Perinat Med,2024,27(1):40-50. DOI:10.3760/cma.j.cn113903-20230808-00089.

    [26]      Magee LA, Smith GN, Bloch C, et al. Guideline No. 426: 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 Diagnosis, Prediction,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J]. J Obstet Gynaecol Can, 2022,44(5):547-571.e1. DOI: 10.1016/j.jogc.2022.03.002.

    [2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recommendations on antiplatelet agents for the prevention of pre-eclampsia[EB/OL].(2021-12-06)[2021-12-20]. 

    [28]      Queensland Clinical Guidelines[EB/OL]. Hypertension and pregnancy. Guideline No. MN21.13-V9-R26. Queensland Health. February 2021. 

    [29]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0,55(4):227-238. DOI: 10.3760/cma.j.cn112141-20200114-00039.

    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 Subgroup, Chinese Society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pre-eclampsia in pregnancy: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in China(2020)[J]. Chin J Obstet Gynecol,2020,55(4):227-238. DOI:10.3760/cma.j.cn112141-20200114-00039.

    [30]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and Preeclampsia: ACOG Practice Bulletin Summary, Number 222[J]. Obstet Gynecol, 2020,135(6):1492-1495. DOI:10.1097/AOG.0000000000003892.

    [31]      Poon LC, Shennan A, Hyett JA,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FIGO) initiative on pre-eclampsia: A pragmatic guide for first-trimester screening and prevention[J].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19,145 Suppl 1 (Suppl 1): 1-33. DOI: 10.1002/ijgo.12802.

    [32]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DB/OL]. NICE guideline [NG133]: 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2019)[2019-07-16]. 

    [33]      MacDonald TM,Walker SP,Hannan NJ,et al.Clinical tools and biomarkers to predict preeclampsia[J]. EBioMedicine,2022,75:103780. DOI:10.1016/j.ebiom.2021.103780.

    [34]      Chaemsaithong P, Sahota DS, Poon LC. First trimester preeclampsia screening and prediction[J]. Am J Obstet Gynecol, 2022,226(2S):S1071-S1097.e2. DOI: 10.1016/j.ajog.2020. 07.020.

    [35]      von Dadelszen P,Syngelaki A,Akolekar R,et al.Preterm and term pre-eclampsia:Relative burdens of maternal and perinatal complications[J].BJOG,2023,130(5):524-530.DOI:10.1111/1471- 0528.17370.

    [36]      Olson DN,Russell T,Ranzini AC.Assessment of adherence to aspirin for preeclampsia prophylaxis and reasons for nonadherence[J].Am J Obstet Gynecol MFM,2022,4(5):100663.DOI:10.1016/j.ajogmf.2022.100663.

    [37]      Krishnamurti T,Davis AL,Rodriguez S,et al.Use of a smartphone App to explore potential underuse of prophylactic aspirin for preeclampsia[J].JAMA Netw Open,2021,4(10):e2130804.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30804.

    [38]      Mone F,Mulcahy C,McParland P,et al.Trial of feasi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 routine low-dose aspirin versus Early Screening Test indicated aspirin for pre-eclampsia prevention (TEST study):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BMJ Open,2018,8(7):e022056.DOI:10.1136/bmjopen-2018-022056.

    [39]      Ayala NK,Rouse DJ.A nudge toward universal aspirin for preeclampsia prevention[J].Obstet Gynecol,2019,133(4):725-728.DOI:10.1097/AOG.0000000000003167.

    [40]      Wright D , Wright A , Tan MY ,et al. When to give aspirin to prevent preeclampsia: application of Bayesian decision theory[J]. Am J Obstet Gynecol, 2022,226(2S):S1120-1125. DOI: 10.1016/j.ajog.2021.10.038 .

    [41]      Roberge S,Nicolaides K,Demers S,et al.The role of aspirin dose on the prevention of preeclampsia and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m J Obstet Gynecol,2017,216(2):110-120.e6.DOI:10.1016/j.ajog.2016.09.076.

    [42]      Rolnik DL, Wright D, Poon L, et al. ASPRE trial: performance of screening for preterm pre-eclampsia[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17,50(4):492-495. DOI: 10.1002/uog.18816.

    [43]      Meher S,Duley L,Hunter K,et al.Antiplatelet therapy before or after 16 weeks' gestation for preventing preeclampsia: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meta-analysis[J].Am J Obstet Gynecol,2017,216(2):121-128.e2.DOI:10.1016/j.ajog.2016.10.016.

    [44]      Ayala DE,Ucieda R,Hermida RC.Chronotherapy with low-dose aspirin for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in pregnancy[J].Chronobiol Int,2013,30(1-2):260-279.DOI:10.3109/07420528. 2012.717455.

    [45]      Snoep JD,Hovens MM,Pasha SM,et al.Time-dependent effects of low-dose aspirin on plasma renin activity,aldosterone,cortisol,and catecholamines[J].Hypertension,2009,54(5):1136-1142.DOI:10.1161/HYPERTENSIONAHA.109.134825.

    [46]      Finneran MM,Gonzalez-Brown VM,Smith DD,et al.Obesity and laboratory aspirin resistance in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treated with low-dose aspirin[J].Am J Obstet Gynecol,2019,220(4):385.e1-385.e6.DOI:10.1016/j.ajog.2019.01.222.

    [47]      Wójtowicz A,Undas A,Huras H,et al.Aspirin resistanc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J].Neuro Endocrinol Lett,2011,32(3):334-339.

    [48]      Caron N,Rivard GÉ,Michon N,et al.Low-dose ASA response using the PFA-100 in women with high-risk pregnancy[J].J Obstet Gynaecol Can,2009,31(11):1022-1027.DOI:10.1016/S1701-2163(16)34346-8.

    [49]      Tolcher MC, Sangi-Haghpeykar H, Mendez-Figueroa H, et al. Low-dose aspirin for preeclampsia prevention: efficacy by ethnicity and race[J]. Am J Obstet Gynecol MFM,2020,2(4):100184.DOI:10.1016/j.ajogmf.2020.100184.

    [50]      Lin L, Huai J, Li B ,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low-dose aspir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preeclampsia in women at high risk in China[J]. Am J Obstet Gynecol,2022,226(2):251.e1-251.e12.DOI:10.1016/j.ajog.2021.08.004.

    [51]      Leffert L,Butwick A,Carvalho B,et al.The Society for Obstetric Anesthesia and Perinatology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anesthetic management of pregnant and postpartum women receiving thromboprophylaxis or higher dose anticoagulants[J].Anesth Analg,2018,126(3):928-944.DOI:10.1213/ANE. 0000000000002530.

    [52]      王秀丽, 王庚, 冯泽国, 等. 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M]//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8-9.

    Wang XL, Wang G, Feng ZG, et al. Expert consensus on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after intraspinal block[M]// Anesthesiology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Guideline and expert consensus of anesthesiology in China (2017 version). Beijing:People's Health Publishing House,2017:8-9.

    供稿编辑:高雪莲

  • 一、脉络丛囊肿是什么?

    脉络丛囊肿由是一种小的充满液体的结构,位于胎儿大脑侧脑室的脉络从内。典型的超声影像学表现为位于脉络丛内较小的(通常小于1cm)、边界清晰的无回声结构。可单个多个,单侧或者双侧。

    胎儿脉络丛在孕6-7周开始发育,迅速生长,到孕9周时覆盖75%的侧脑室腔。到孕20周时发育为成人的外观。

    如果没有其他CNS或CNS外异常,也没有染色体非整倍体危险因素,则将单纯性脉络丛囊肿视为正常变异型,无论其形状、大小或是否偏向于某一侧。其通常会到妊娠晚期消失,即使持续存在也大多属于良性病变。

    二、发现脉络丛囊状怎么办?

    脉络丛囊肿合并其他畸形的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增加,尤其是18三体。因此,检出脉络丛囊肿的胎儿需要接受全面的超声解剖结构检查以指导进一步的咨询与评估,必要时检查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当染色体为18三体时,胎儿多种结构异常大部分都很明显,包括结构性心脏缺陷,握手,足距畸形,胎儿生长受限和羊水过多。

    三、脉络丛囊肿出现的意义

    1、30%-50%的18-三体胎儿会出现脉络丛囊肿,而所有中期妊娠胎儿中只有1%-2%出现该情况。

    2、大多数大型研究表明,如果存在脉络丛囊肿,但详细的结构检查证实胎儿其他方面(包括颜面部、心脏、大血管和四肢的检查)完全正常,大多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

    3、如果发现其他方面正常的中期妊娠胎儿存在脉络丛囊肿,则游离DNA筛查的结果正常时,大多可放心,一般不需要进行侵袭性检查(羊水穿刺术)。

    5、产前检测单纯性脉络丛囊肿一般与出生后神经发育结局方面无明显差异。

  • 点击查看
    å

     

     

     

     

  • 男性睾丸小可能会导致不育,跟睾丸发育异常、睾丸功能障碍,其他因素有关。

    1.睾丸发育异常:睾丸在胚胎期和青春期发育不良可能导致睾丸小,这些跟基因问题、染色体异常,比如克氏综合征等因素有关,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的场所,睾丸发育异常可导致男性不育。

    2.睾丸功能障碍:睾丸的大小与生殖功能不一定完全相关,但较小的睾丸可能提示睾丸功能障碍,使产生精子的能力或睾丸产生的睾酮激素水平异常,影响精子的质量和数量,从而导致男性不育。

    3.其他因素:比如性腺退化、暴露于某些环境污染物、感染、损伤或手术等,也可能导致睾丸小或不育。男性不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生理和医学因素,生育功能有异常,可去正规医院就诊,咨询专业的医生或生殖医学专业,再针对性治疗。

  •  

        临床上常常碰到来妇科门诊看月经不调的患者,被告知患上了多囊卵巢综合症,作为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那么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症呢?

        一般多发病于青春期,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月经紊乱:是最主要的症状,多表现为月经稀发,月经周期在35天到半年左右,或者是闭经,闭经前常常有月经量过少或者是月经稀发,有一部分患者也可能会表现为不规律子宫出血。     2.不孕:对于育龄期的妇女,也有可能是因为不孕症来就诊,从而发现有排卵障碍,检查原因是多囊卵巢综合症作祟。

        3.多毛,痤疮:是体内雄激素升高的表现,阴毛浓密,往往在肛周,腹股沟或者腹中线都会有比较浓密的毛,有的可能还会出现嘴唇小胡须。而皮肤呈油性,多有痤疮,是因为体内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系。

        4.肥胖:不一定每一位多囊卵巢综合症都会有肥胖,但是也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体重指数大于25,并且常常是成腹部肥胖型。

  • 我是一个准妈妈,最近在准备进行B超检查。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找到了一位非常专业的产科医生进行线上问诊。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孕周情况,然后详细解答了我的问题。我对脐带绕颈的情况很担心,医生给了我非常详细的建议,并且告诉我应该如何做好日常监护。当我询问是否可以自己购买胎监仪时,医生也给了我很专业的建议。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非常安心。我对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服务非常满意,这次线上问诊让我对自己的孕期健康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 我在昨天晚上感到有些不适,特别是腹部有时有点不舒服,但不是疼痛,也没有流血,让我有些担心。于是我决定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服务开始后,医生提醒了几个注意事项,包括完整查看病例和遵守相关法规和道德规范等,看来这位医生非常负责任。

    医生很快接诊了我,他是妇产科的柯可医生。他首先询问了我的月经情况,了解了我末次月经的时间和月经规律,然后根据我的回答判断出我怀孕6周左右。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决定一周后复查彩超,以明确孕囊的大小及位置。医生还提醒我放松心情,注意休息,这让我感到很温暖和放心。

    在结束问诊后,医生还提醒我不要过于焦虑,因为我目前的情况挺好的。我对这次线上问诊非常满意,如果需要诊疗,我会前往医院就诊。总的来说,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对孕期的检查和治疗充满信心。

  • 我和我的妻子一直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在线咨询医生,对于流产后的情况一直感到担忧。我们向医生描述了妻子的情况,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相关情况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医生提醒我们要禁止同房,避免劳累和熬夜,并注意休息和不过度活动。医生还告诉我们,少量出血是正常现象,一般不超过两周。在对话中,医生一直关心着我们的情况,给予了很多细致的建议,并且告诉我们如果出血多或者大于两周要及时就诊。最后,医生祝愿我们妻子早日康复,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和安心。

  • 我怀孕9周了,通过彩超看到了胎心胎芽,但是在检查孕酮值时发现有些不正常,第一次是15.7,第二次是14.1,第三次却升到了18.7。我有些担心,于是决定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

    我很快收到了医生助理的消息,她很详细地询问了我的病情情况、症状持续时间以及之前的治疗情况,并告知了我接诊医生的情况。医生助理非常耐心地解释了问诊流程,并让我耐心等待医生的答复。

    在问诊过程中,我有很多问题需要咨询,关于黄酮体胶囊的用药情况、是否需要药物加强孕酮、以及12周做nt等问题。医生详细地解答了我的问题,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们告诉我,不用担心,一切都在正常范围内,以及后续的注意事项。

    最后,医生还提醒我注意孕期的营养问题,给了我一些饮食上的建议。我感到非常满意和安心,感谢***互联网医院为我提供了这么专业的线上问诊服务。

  • 今天我去药流复查,医生告诉我宫腔内已经没有残留了。他建议我再过半个月检查一下hcg,但是我现在的优思悦只剩下8颗了。我不确定这些药吃完之后是否需要重新配药。医生会不会建议我重新配药呢?

    我非常感谢医生给予我的医疗咨询服务。医生很耐心地解答了我的问题,并给我了详细的建议。我觉得医生非常专业,我对他的建议也非常信任。希望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让自己的身体恢复健康。

  • 我是一个年轻的妈妈,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了产科医生,因为最近的月经情况让我很困扰。我生完宝宝一个月来了四五次月经,一直没有好转。我和医生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情况,并建议我做进一步的检查,包括B超和妇科检查。医生告诉我,这种情况可能不是正常的月经周期,而是异常出血,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原因。我还担心宝宝吃母乳会不会影响月经情况,医生解释说母乳会让月经来得晚一些,但不会导致如此频繁的出血。最后,医生鼓励我尽快做检查,以便找到原因并进行治疗。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医生给予了我充分的关注和建议,让我感到非常安心。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沟通印象深刻,感谢医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 我最近查了一下自己的身体,发现了一些问题,所以我决定在互联网医院上进行问诊。我很幸运地被一位医生接诊了,医生非常亲切地向我介绍了自己,并表示会为我提供专业的医疗咨询服务。

    在和医生的交流中,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症状,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用药情况,并给出了一些建议。我向医生询问了关于药膏的使用情况,医生详细地解释了药膏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并建议我停药观察症状的变化。

    医生还向我介绍了对于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案,并强调了物理治疗的重要性。医生建议我到线下医院做物理治疗后再使用药物,效果会更好一些。医生还提醒我要注意生活作息规律,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最后,医生强调了自己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需要诊疗,还是建议前往医院就诊。我觉得这次问诊非常有收获,医生的建议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会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希望能早日康复。

  • 我是一名怀孕的准妈妈,在经历过胎停史的阴影后,这次怀孕让我倍感紧张。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我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

    在与医生助理的交流中,我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病情和症状,包括最近一次月经时间以及连续三次hcg检查结果。我表达了对hcg翻倍速度不理想的担忧,询问是否有补救方法。

    经过与接诊医生的沟通,医生给出了详细的建议和解释。医生指出,做好孕酮和黄体酮的保胎措施是关键,同时强调胚胎本身质量的重要性。医生耐心地解答了我的问题,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最终,我明白了要尽人事听天命,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将继续遵循医嘱,相信一切都会顺利。

  • 在怀孕的过程中,出现褐色分泌物可能令人担心。32岁的我,怀孕6周,近四天来,每次小便后都会有这样的情况。我来到了互联网医院,与医生进行了问诊。

    医生助理表示,医生可能会辅助医生了解我的病情,方便医生更快的给我诊疗建议,感谢我的配合。问诊已开始,持续2天。副主任医师代维栋非常感谢我的信任,很高兴为我解答问题。

    代医生表示,根据B超检测结果,宫腔内可见孕囊胚芽,隐约可见原始心管搏动,暂时没有胚胎发育不良。建议我一周后复查超声,确定胚胎发育是否正常。暂时不需要吃保胎药,重点在观察。对于褐色分泌物,医生表示不用太关注,重点在于观察复查就可以了。

    医生还提醒我,如果阴道流血红色或者暗红色出血明显增多,就需要及时就诊。医生希望我的回答对我有所帮助,祝我孕期顺利,生活愉快。最后,医生表示右侧小腹偶尔有刺痛感,这个跟流产关系不大。问诊已结束,服务已结束,患者已用完所有沟通机会,本次问诊结束。

  •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家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非常专业和耐心,给了我很多建议和支持。我由衷感谢这位医生,他的专业知识和良好品质让我对医疗行业充满信心。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不仅详细了解了我的病情,还耐心地解答了我的各种疑惑。他给出的建议让我觉得很安心,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医生告诉我需要进行复查超声,同时也提醒我在出现腹痛和出血时要及时就诊,这让我觉得他非常关心我的身体健康。

    我对医生的服务非常满意,他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心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接下来的治疗过程中,我会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相信我会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