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冶医院

头颈外科

头颈外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暂无科室医生
头颈外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暂无患者评价
头颈外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第一次怀孕胎停了,因&******;&******;,第一次怀孕胎停了,因为染色体缺失,下次备孕需要注意些什么你是检查出来有染色体异常吗?夫妻双方最好去检查一下双方的染色体。如果是染色体随体增加等染色

    总交流次数

    15

    总回复次数

    7
    患者:女 26岁
  • ****速效止泻胶囊哺乳期可以吃不您好是有这个药是吗您有什么症状表现呢这个是中药**药,可以吃哺乳期可以吃肚子痛厉害还是需要医院看看孩子多大?这个是中成药,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不放心需要到医院就诊,

    总交流次数

    19

    总回复次数

    9
    患者:女 26岁
  • 伤疤、十几年了您好,京东大药房药师工号0493,很高兴为您服务!什么部位有这种情况呢?稍等,我看一下最初是外伤引起的吗为了您的用药安全,特殊情况请提前告知,如:(糖尿病、肝肾等其他慢性病史、是否有过敏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22

    总回复次数

    16
    患者:女 0
  • 精神分裂,麻烦开几盒阿立哌唑片您好,我是精神科吴医生!请问有什么能帮您呢?以前吃过吗?您好,如果您要买药或开电子处方,请发一下患者的线下医院就诊资料(非京东及其他互联网医院处方)。 包括含有“患者基本

    总交流次数

    41

    总回复次数

    20
    患者:男 28岁
  • 脚脖子,小腿腕,手上起红疹您好,我是京东互联网医院医生,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请稍等,我正在详细阅读您的病情描述。 什么情况?是否有其他疾病? 近期有没有什么用药史, 或药物过敏史? 请说

    总交流次数

    39

    总回复次数

    17
    患者:男 1岁11个月
  • 6个月宝宝做完心脏手术适合怎么穿什么衣服感谢您体验京东育婴师育儿咨询服务,如果您有儿童常备药、儿童生长发育相关问题的需要,京东平台为您准备了儿科专家一对一服务及专属福利您好纯棉的宽松一点,好穿脱的。注

    总交流次数

    14

    总回复次数

    9
    患者:女 0
  • 皮肤痒一抓就凸起块状你好图片看看就颈部吗?病史多久了这个考虑是神经性皮炎,有过敏因素参与其中,建议忌口鱼虾蟹,可以外用*****,一天二次,口服*******,一天一次,一次一片,口服*******,

    总交流次数

    10

    总回复次数

    6
    患者:男 26岁
  • 灰指甲的问题,脚趾甲发白你好,这个指甲这样的情况多长时间了。我看到左脚大拇指有一些甲下出血的情况?从你提供的图片来看,多个指甲都有灰指甲的表现,这种情况口服******,按规律按疗程治疗效果比较好。外

    总交流次数

    14

    总回复次数

    7
    患者:男 33岁
  • **发货吗您好,我是主治医师白新锐,很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咨询服务。您好,感谢您的信任!!!嗯,您好,具体产品及售后问题问下客服或者商家的亲您好,我是京东医生,产品问题,请联系客服哦。 京东商城,点击我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5

    总回复次数

    4
    患者:女 0
  • 因姨妈*后半个月,昨天去做检查发现怀孕了,医生说胎很小,让做血检是否补**,但拿到结果后医生没上班,就没看数值是否合格,所以想让医生看一下数值是否合格您好,我是妇产科医生汪娟,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
    因姨妈*后半个月,昨天去做检查发现怀孕了,医生说胎很小,让做血检是否补**,但拿到结果后医生没上班,就没看数值是否合格,所以想让医生看一下数值是否合格妊娠状态
    因姨妈*后半个月,昨天去做检查发现怀孕了,医生说胎很小,让做血检是否补**,但拿到结果后医生没上班,就没看数值是否合格,所以想让医生看一下数值是否合格吃上**,后续保持生活作息规律,心情愉悦,饮食清淡

    总交流次数

    24

    总回复次数

    14
    患者:女 24岁

展开更多

头颈外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患者朋友到了眼科门诊,最关心的问题往往都是“大夫,我这个白内障到了该做手术的地步了吗?”“大夫,手术疼吗?”“大夫,白内障手术风险大吗?”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从了解白内障开始。白内障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有一个生活常识,就是鸡蛋清是透明的,但是煮熟了之后就会变成不透明的鸡蛋白,这个就是蛋白质的变性过程。白内障的发生原理也是类似的,在人体缓慢的老化过程中,原本透明的晶状体蛋白逐渐发生变性,失去透明度,于是屈光间质失去了清晰度,就像照相机的镜头磨花了,没办法照清楚相一样,随着白内障的出现,视力将会下降,视物也将越来越模糊。白内障患者的视物模糊,是整个视野的,且不伴随疼痛感以及眼红等表现。白内障的发生是逐渐加重的过程,并非一夜之间完成。正如煮熟的鸡蛋白没法变回鸡蛋清,晶状体由完全透明到混浊,也是不可逆转的,患者就诊时常常说“看不清有好几年了,越来越厉害”。为什么我长了白内障常常有老年朋友在知道自己长了白内障之后追问医生“为什么是我长了白内障,而没听说其他人长。”其实,白内障就像长白头发、皮肤出现皱纹一样,是人体老化的一个现象,只要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说都有白内障,只是程度或轻或重,部位不一,对视力的影响不同而已。有些患者刚过50岁,视力就很差;有些患者年过七旬,视力还能保持的很好;这些都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异,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白内障。眼药能治好白内障吗看着眼前越来越模糊的世界,白内障患者纵然内心万分焦急,却也无能为力,毕竟正如前文所说,白内障造成的视物模糊是不可逆的,想要它自己好转当真绝无可能。去医院,医生的建议都是手术治疗,想着要在自己的眼睛做手术,一时还真下不了这个决心。有没有不用开刀就能治好白内障的方法呢?当然有!报纸上、药店里,有着数不清的号称能够“滴一滴”治疗白内障的眼药。然而,真的如广告所宣传的,白内障只需用眼药,就可以避免手术吗?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迄今为止,被临床所使用的白内障眼药有不少,例如抗氧化损伤的谷胱甘肽、阻止醌型物质氧化的吡诺克辛等,但没有哪种眼药对白内障有逆转作用。也就是说,这些眼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白内障的发展,但无法做到逆转!想想,临床上使用的处方药尚且如此,那些在药店可以随意购买的标注为“非处方药”的眼药,对白内障究竟能有几许作用呢?另外,在治疗白内障的眼药里,都含有一定的防腐剂,眼睛长时间地接触这些物质,会使结膜和角膜上皮发生一定的毒性损伤反应,导致干眼症,所以即便是那些对于眼药的治疗效果抱有可有可无态度的患者,也不建议持续使用眼药超过3个月。白内障手术安全吗相信所有的眼科医生都会告诉白内障患者一个事实,那就是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然后即便如此,患者还是会对手术的安全性心存顾虑。事实上,在眼科诸多手术中,白内障手术可以说是近30年来发展最快、操作次数最多的一种,在比较大型的眼科中心,每天都在完成数十台乃至上百台白内障手术。手术主要是把混浊的晶状体蛋白清除,再置换上透明的人工晶体。手术切口只有1.5~3.0mm,每台手术的操作时间5分钟左右,基本不出血,没有缝线,手术第二天大部分患者都能恢复到不错的视力。看了这些,您对于白内障手术,还担心吗?白内障只能“熟了”才能做手术吗?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说法,白内障要“熟”了才能做,相信也是因为这种说法的存在,才会使一些患者在刚刚发现白内障,视物还没有特别模糊的时候选择用眼药。这种说法有根据吗?如果是在三十年前,眼科医生的做法是要等白内障“熟”了,也就是混浊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视力比较差的时候再做手术。这种说法的原因是那时的白内障手术技术还不太成熟,手术效果不敢保证,所以初始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做手术,效果会更加明显。但是现代显微手术技术突飞猛进,和当年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目前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自身对于视觉质量的要求,例如平时用眼就不怎么看比较小的字,那就可以等等再做,而追求高视觉质量的患者,就可以早些就做。通过这篇文章,我总结了一些和白内障相关的谣言,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正在被白内障困扰的朋友们。更多白内障和眼科的问题,点击下方图片,您可以直接与本文作者沟通。

  • 自去年12月以来,全国流感暴发,门诊爆满,抗病毒药卖断货,每个人都感觉到了此轮流感的「威力」。 很多人只知道今年流感强,好多人中招,却不知道这些不同各种类型流感的差异: 甲型(A)流感病毒:根据病毒表面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组合情况,进一步分类为亚型。目前正在人际间传播的甲型流感病毒是甲型H1N1和甲型H3N2流感亚型。甲型H1N1流感曾在2009年造成大流行。乙型(B)流感病毒:无亚型之分,而分为两个系。目前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属于乙型Yamagata系或乙型Victoria系。乙流的传染率和影响量比甲流小。丙型流感病毒:检出率较低,通常导致轻度感染。丁型流感病毒:主要影响牛,暂没有可导致人感染的证据。 据国家流感中心数据,近半年我国流感活动情况:2017年11月前,以季节性流感病毒甲型(H3N2)主要在南方省份活动。2017年11月,流感活动出现上升趋势,北方省份超过南方,流行病毒为甲型(H3N2)和乙型,乙型流感病毒流行逐渐超过甲型(H3N2)。2017年11月底至2018年1月是全国流感冬季流行高峰,流行病毒以乙型(Yamagata)系和甲型H1N1为主。2018年1月第2周开始甲型H1N1流感亚型开始活动,第3~4周至今超过乙型(Yamagata)系流感亚型。2018年2月,我国南北方流感活动水平开始下降,南方省份流感活动略高于北方。甲型流感占比超过乙型流感。 目前,主要的流感病毒亚型为甲型H1N1、乙型(Yamagata)系。流感暴发的严重程度部分取决于总人口中传播的流感病毒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通常最严重,乙型流感病毒次之,而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严重程度最轻。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能还会有流感发生,但是暴发可能性较小。 说了这么多流感的知识和数据,京东互联网医院温馨提醒: 流感通常会导致流感样症状:咽痛、咳嗽、流涕、发热、全身无力、头痛、关节/肌肉疼痛。 流感是病毒导致的疾病,具有自限性:一般来说,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全身疼痛等不适症状会自行好转,1~2周咳嗽和体力恢复。非高危者,仅需对症治疗、不需抗病毒药物。 高危需及时就医的表现:呼吸困难、急促,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头晕,皮疹,胸痛腹痛,呕吐,疾病缓解后又发热咳嗽 需要注意防护的高风险人群:孕妇,4岁以下儿童、老人,慢病患者(如慢性心、肺、肾、代谢、神经发育、肝脏或血液疾病)和免疫抑制个体(如艾滋病、接受化疗或类固醇治疗、恶性肿瘤)。

  • 有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没有患上痔疮。其实,一期痔疮有点儿感觉不到(大多为内痔),再加上面子问题,不愿到医院去治疗。万不得已到医院治疗的,已是影响正常生活较为严重的痔疮病人。殊不知,生活中多有很多注意事项,如果你做到了以下几点,其实就是离痔疮远一点。1.多食高纤维物。 应多食用粗加工的食品和含有较多的食物纤维食品,因为,高纤维素饮食有类似括约肌切开和肛门扩张的效果,有利于大便通畅,缓解病人症状。2.忌烟酒刺激。 长期饮酒不但对肝脏有损害,而且也可促进痔疮的形成,痔疮病人应戒掉烟酒,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3.司机、孕妇和坐班的中年人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做10次提肛动作。4.习惯性大便干燥者,在每天晚饭后(隔一小时)生吃白菜心三至五两。 痔疮病人禁食辛辣刺激、油腻、煎炸熏烤及热性食品,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吃燥热、肥腻、煎炒等助热助湿的食品,忌吃发物和烟酒。宜常取食易于消化、质地较软的食物,力求大便通畅,宜食用的食物主要有:1.蛤蜊 性寒,味咸。《本草求原》中说:“蛤蜊治五痔。”蛤蜊肉能润五脏,软坚散结。痔疮病人宜经常煮食蛤蜊肉。2.鳢鱼 俗称乌鱼、黑鱼。性寒,味甘有补脾、利水的作用,能疗痔疮。《别录》中早已说它“疗五痔。”《外台秘要》中亦载:“治肠痔,每大便常有血:鳢鱼脍、姜、齑食之。”3.韭菜 有行气、散血的作用,现代认为韭菜里含粗纤维较多,而且比较坚韧,不易被胃肠消化吸收,能增加大便体积,促进大肠蠕动,防止大便秘结,故对痔疮便秘者有益。4.丝瓜 性凉,味甘,能清热、凉血,适宜痔疮出血者食用,尤其是湿热下注,或血分有热的痔疮病人,最为适宜。 还有,螺蛳、蚌肉、泥鳅、鳗鲡、黄鳝、猪大肠、野猪肉、柿饼、香蕉、榧子、空心菜、菠菜、黑木耳、石耳、槐花、胖大海、何首乌、麒麟菜等。

  • 儿童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比欧美国家要低,与日本等亚洲国家相近,据统计我国每10万儿童中有6~9名罹患1型糖尿病。据从2000年国际内分泌大会获悉,我国1型糖尿病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南低北高现象。秋冬季好发,春夏季较少。这种季节性特征提示儿童糖尿病与某些病毒感染有关。遗传基因加病毒感染,二者的结合发生自身免疫反应,使胰岛β细胞遭到破坏,胰岛素分泌功能大为减弱。 青春期更易患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除了少数属成年人易发的2型糖尿病外,绝大多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亦即1型糖尿病。这些小糖尿病患者,大多在15岁以前发病;而12~14岁则为高发年龄。据调查,儿童期糖尿病人有两个发病高峰:一是5~7岁,这种情况的出现,很有可能是与儿童进幼儿园或上学与外界接触机会增加有关。因为人群的交往增加了病毒感染的机会;另一高峰年龄是10~13岁,这与儿童进入青春期有关,因为儿童进入青春期后,性激素分泌开始增加。性激素是胰岛素的拮抗激素。这种情况下,如再加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就起了“扣扳机”的作用,于是就发生了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特点 儿童期糖尿病起病急骤,临床症状“三多一少”特别严重,往往导致儿童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据研究,儿童糖尿病胰岛β细胞仅有正常的10%,血浆胰岛素与C-肽水平都很低,甚至完全缺失,而且胰岛素抗体、胰岛素受体抗体均为阳性,说明胰岛β细胞受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较为严重。 酮症酸中毒是儿童期糖尿病最凶险的急性并发症,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发生率可达74。5%,要引起父母们高度警惕。 儿童糖尿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由于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血糖波动往往比较大,治疗上十分棘手,这就更需要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经常带孩子去医生处就诊。 儿童糖尿病饮食注意 糖尿病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它对患者的危害很大。近几年,糖尿病的发病范围趋于年轻化,因此儿童受到了病痛的折磨。其中孩子对于饮食的不节制,就是其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所以说饮食对于大家来说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儿童糖尿病饮食注意事项吧。 1、要打破“多吃降糖药可以多吃饭”的错误观念。 2、吃甜点心和咸点心没有区别,均会引起血糖升高。 3、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按规定吃,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要均匀地吃(碳水化合物是指粮食、蔬菜、奶、水果、豆制品、硬果类食物中的糖分)。 4、少吃多餐。既保证了热量和营养的供给,又可避免餐后血糖高峰。 5、吃“糖尿病食品”的量与吃普通食品的量要相等。“糖尿病食品”是指用高膳食纤维的粮食做的,如:荞麦、燕麦等。

  • 来源:临床前线慢阻肺是危害最大的慢性呼吸疾病,2018年《中国肺健康研究》成果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从2007年的8.2%上升到了13.7%,呈逐年攀升的趋势。全国总计慢阻肺患者约1亿,相当于40岁以上人群当中每8个人就有1个是慢阻肺患者。慢阻肺除了高患病率,还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占全球慢阻肺总死亡人数的30.3%,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身心健康。为了提高人们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2019年11月20日是第18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为“防控慢阻肺,你我携手行”。健康界就慢阻肺防治方面的内容采访了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临床诊察部主任杨汀教授。控烟是慢阻肺早期预防的有效措施慢阻肺的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还会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慢阻肺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多数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误诊和漏诊的现象时有发生。“吸烟是慢阻肺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因此禁烟是慢阻肺早期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杨汀教授强调,二手烟、职业接触有害气体粉尘、大气污染、厨房油烟、燃料烟雾等都是慢阻肺发病的高危因素。例如,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家庭妇女不吸烟,但是慢阻肺的发病率并不低,究其原因发现与庄稼秸秆等生物燃料有关,主要因为长期暴露在生物燃料产生的烟雾中,导致了慢阻肺的发生。已有研究显示,使用清洁能源或者加强室内的通风改造,减少生物燃料暴露的危害等能够改善以上状况。另外,对于职业粉尘暴露者来说,应加强职业防护和定期的体检,将有助于避开危险因素及有利于慢阻肺的筛查。40岁以上均应进行肺功能检查目前,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国家出台的相关卫生政策明确提出,对于40岁以上抽烟、长时间咳嗽伴有咯痰、运动时气急、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粉尘的慢阻肺高危人群,都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肺功能检查。“对于很多基层地区来说,许多设备不完善,医生对于肺功能仪的了解也不够,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如今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来提高慢阻肺的防控,如尽早识别危险因素,避免长期暴露,对肺功能进行早期筛查和确诊,这样才能使后期药物干预治疗发挥更好的作用。”合理用药避免慢阻肺急性加重众所周知,慢阻肺急性加重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其中重度慢阻肺急性加重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会增加死亡风险,是影响患者健康状况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患者一旦出现下呼吸道受累的表现,如呼吸困难越来越严重、咳嗽、咳脓痰、持续高烧等,很有可能出现了慢阻肺的急性加重,需要及时就医。“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主要诱因是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另外,环境也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气候的骤变、空气污染等等。”杨汀教授还表示,合并症也会致使慢阻肺发生急性加重,如合并肺炎、肺栓塞、气胸等。患者擅自停药和减量也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诱因之一,杨汀教授提醒患者,合理规范的用药、提高依从性能够的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信息系统助力患者肺康复康复是慢阻肺患者除了药物以外最重要的治疗干预方法。多数医院会给患者做一些康复呼吸操以及其他康复锻炼措施的培训,为了督促患者在家里也能够坚持康复训练,“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开发了慢阻肺患者居家管理APP。“它使康复指导更加便捷,可以将康复指导的信息通过医生端直接传送到患者的手机端,这相当于医生给患者的康复处方。”杨汀教授补充道,这个APP能够提醒患者每周的锻炼内容和频率,如康复训练的指导视频。杨汀教授认为,只有患者的居家康复和用药治疗都达到效果,才能实现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另外,APP会定期给患者推送相关的宣教知识,患者也可以通过APP向医生提问,实现患者与医生及时有效的互动。其中APP的疾病管理系统,会每天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询问患者咳嗽、咳痰、喘等症状。如果患者的症状加重,APP则会提醒患者是否发生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并建议尽快就诊。基层患者呼吸康复将实现个体化临床上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主要管理措施之一是肺康复计划,但根据选取的场所、方法、患者、周期的不同,所获得的临床疗效也不尽相同。杨汀教授表示,不同的慢阻肺患者都有其个体化的康复方案。“肺康复强调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制定的处方,包括全面的心肺功能、平衡性、柔韧性以及全身的肌肉耐力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估,因此每个人的评估结果都是不同的。“在杨汀教授看来,肺康复综合评估不仅需要运动干预,同时还需要心理干预、营养干预以及睡眠干预等,也需要建设一支多学科团队为患者进行肺康复计划的制定。杨汀教授表示,在基层慢阻肺患者得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将呼吸康复个体化走向基层作为重点工作,从而惠及广大患者。 【专家简介】杨汀,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临床诊察部主任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专业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秘书长。受邀任《BM·中文版》、《国际呼吸》、《内科理论与实践》、《中国医刊》、《中国临床医生》、《中国医药》等杂志编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承担国际合作和北京市科委、首发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等省部级课题4项,作为骨干参加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擅长诊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气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等诊治。研究方向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呼吸康复。

  • 点击查看

         

  • 霉菌性阴道炎的主要罪魁祸首是一种叫做白念珠菌的真菌,不是细菌。 提到真菌,我们可能会想到脚气、头癣等真菌感染,它们都有一个特点——顽固。  -1-顽固真菌导致反复发作▼其实正常情况下,人体抵抗力较强,阴道也有一定的pH保护,但白念珠菌非常顽固,牢牢黏附在阴道粘膜上,遇到不理想的情况它们就变成酵母相,可能菌量极小但绝不消失,这时候它们并不引发症状,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休眠”。 一旦我们免疫力下降、阴道微生态平衡发生紊乱,它们就会“原地复活”、乘火打劫,转变为菌丝相,侵袭能力迅速增强,导致女性外阴瘙痒、灼痛红肿反复发作,白带增多、呈豆腐渣样,甚至出现尿痛、性交痛。 这是霉菌性阴道炎根治困难的根本原因。  -2-交叉感染导致反复发作▼ 白念珠菌也可以存在于男性的生殖器官,导致“念珠菌龟头炎”、“霉菌性尿道炎”、“霉菌性前列腺炎“等。念珠菌及其孢子菌丝可以随着性生活在性伴侣之间来来回回互相传染,反反复复总是不好。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两个道理: (1) 如果患上一些可以通过性生活传递的疾病,记得问问爱侣有没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如果有的话,最好同时治疗; (2) 要注意性生活卫生,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的朋友。 -3- 误区导致反复发作▼还有些女性病情反复发作,因为身体内环境比较特殊,完全是身不由己,比如如妊娠女性,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 但有些女性就完全是“作“的,不规范治疗,不谨遵医嘱: (1)随便停药 感觉症状明显减轻了,自己就把药给停了。其实,这个时候的治疗还不够彻底。而这也是霉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通常只有连续检查三个月阴道分泌物都没有异常时,才能算作治愈。 (2)滥用抗生素 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抗生素啥的是细菌,对霉菌并没有作用;而且还会”误杀”阴道里的有益细菌。缺少了有益细菌的抑制作用,霉菌会更加肆意地生长、繁殖,加重病情。 (3)卫生习惯有问题 -不注意外阴清洁,但是过度清洁,比如使用外阴洗剂,也可能破坏阴道pH,导致菌群失调; -不注意勤洗内裤或晾晒杀菌,特别是在潮湿的季节容易引发发霉。  有研究报告,约 75% 的女性一生至少患过一次霉菌性阴道炎。 希望女性朋友们都了解这个病,在医生的帮助下坚持正规治疗、规范治疗。▼https://pro.m.jd.com/mall/active/3NiZAeXmQsmDMPZEcKh8Lg5PLuqj/index.html

  • 少帅张学良又喝酒又抽烟,活了100多岁,而有的人只是闻几下二手烟就得了肺癌。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竟然这么大,那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之间的不同呢?其实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基因。   什么是基因?   基因就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娃长得像爹还是隔壁老王,根本原因就是它!   我们的生长、衰老、疾病和死亡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通俗来讲基因就是人体的一本“出厂说明书”,决定了一个人的性别,更是影响了这个人的高矮、胖瘦、身体素质、疾病的易感程度。   我们能不能通过检测基因来预防一些疾病?   答案是可以的。现代医学告诉我们:除外伤以外,一切疾病都与基因有关!     什么是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预测一些疾病风险、未来身高、肥胖风险等等。   通过基因检测,我们一方面可以预知身体患疾病的风险,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诊断遗传性疾病或科学指导用药。   苹果公司前CEO史蒂夫•乔布斯患癌时,曾花费10万美元对肿瘤及自己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并因此创造胰腺癌——“癌中之王”患者生存超过8年的奇迹!     可见基因检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正所谓基因不够,后天来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