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京东中美医院>全科>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 快 讯健康加码双十一 京东医药名医堂启航2017年10月18日,京东医药名医堂在京东集团总部大楼举办了第一期 “看名医”的义诊活动。 这次活动一共邀请了11位专家为京东员工提供问诊、推拿等服务,同时还提供了300个专家号,让总部以外的员工能享受线上预约、线下就诊的健康福利。 除此以外,现场还有多台智能体检仪提供快速体检服务,让员工更多元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就医! 活动进行6小时,就诊超过700人次。 京东医药名医堂第一期活动以好评的结果完美收官!接下来,大家可以从京东互联网医院找到更多名医进行图文咨询,电话咨询、视频问诊、名医讲堂等服务也会陆续推出敬请期待哦~

  • 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关怀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30年,全世界会有12亿以上的更年期妇女人口,我国的更年期女性将超过2.1亿。 第一批80后的女性竟也有不少已出现了更年期综合征。妇科专家提醒说,更年期综合征开始出现年轻化趋势,一些早期的信号要警惕,及时就诊。  现实版“我的早更女友”  38岁女强人“大姨妈”不来了  曾经的热播剧《我的早更女友》让不少人印象深刻,职场白领戚嘉在与男友分手之后,在事业与爱情的双重打击下患上了早期更年期综合征。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妇科王俊兰副主任中医师就接诊过一位38岁的职场女强人刘女士。刘女士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中注重身形,靠节食来减肥,每天基本上靠水果维系着。慢慢地体重是降下来了,但她发现月经量越来越少,有时一个月干脆不来了,上身特别容易出汗,脾气也比较急躁,常对着老公发无名火。刘女士本来看中医想调理一下,却被医生告知患上早期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为何会提前  压力大、乱减肥、常熬夜是主因  “以前,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以45~55岁这个年龄段居多,但近两年很多不到40岁的女性都出现了更年期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工作压力大、不科学减肥、经常熬夜的年轻女性,更容易中招!”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妇科王俊兰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现代职业女性竞争激烈,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人体内分泌调节,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使更年期提前到来。睡眠不足、过度减肥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月经失调、卵巢早衰,也可能诱发更年期提前。  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与更年期提前有关的原因。比如,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发现,化妆品中的某些化学成分会扰乱人体激素的自然分泌,致使更年期最多提前4年。哥伦比亚卡塔赫纳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更年期提前的可能性会增加3倍。另一项研究显示,与从未吸烟的人相比,有吸烟史的人在50岁之前绝经的风险增加了26%。  专家提醒  身体会发出信号,有这3种症状应及时就诊  王俊兰介绍说,门诊中前来咨询的很多更年期女性患者实际上之前都有健康的警示信号,主要以月经量明显减少、上半身容易出汗、失眠烦躁易怒为主要症状。另外,由于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大幅度波动且急剧减少,导致中枢神经递质紊乱,还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和疾病,比如记忆力减退、皮肤皱纹增加、骨质疏松等。  年轻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主要以肝郁肾虚的证型为多见。对于不愿意接受性激素治疗或者存在性激素治疗禁忌证的患者,也可以选择膏方调理等中医药疗法分型论治,对年轻女性而言效果较好。  防治更年期综合征,家人应多些理解和关爱  王俊兰也表示,对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大都有精神方面的压力,因此需要家人给予她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如原谅她们无名火,鼓励她们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  更年期的女性需注意,这也是妇科肿瘤高发的年龄时段,每年应定期做妇科体检,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生殖系统的感染,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锻炼身体、保证睡眠。  男性也有更年期,人到中年需注意劳逸结合  和女性差不多,男性一般到50岁左右会进入更年期。 然而,一些70后80后也会感觉出现了与早更症状类似的情况。对此,有专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真的进入了更年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紧张的工作节奏,很可能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并导致身体的内分泌紊乱,感觉好像“更年期提前”,他们同样也需注意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和适度减压。 早发现早调理

  • 作者:胡大一    来源:胡大一大夫公众号导  语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我做心血管病医生已经四十几年了。刚做医生的那些年,全年见到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也就四五十个,而且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可是做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我发现手里的病人变得越来越年轻。自己的技术好了,科技发展了,但病人怎么好像越治越“糟”了呢?现在好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于用支架把病人的血管打开,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我母亲说,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事业有的病人,35岁第一次放支架,放完就把所有药物都停了,没有人提醒他应该怎么做。10年过去了,他又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血栓,医生赶紧又加上支架抢救回来。如此循环,我们很多人不是在“等待发病”,就是在“等待复发”。那么,让我们再看看芬兰这个国家。芬兰有一位帕斯卡医生,也是做心血管病的。上世纪70年代,帕斯卡医生不做临床,而转去做了预防。他选择了芬兰一个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做示范并推广至全国。通过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11年后,芬兰的冠心病死亡率下降80%,总死亡率下降50%。我们看到,预防,绝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做医生的成就感,不应该仅仅来自于今天抢救了多少病人,而是我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减少公众的发病几率。我曾亲身经历了SARS(非典)。大家知道,那时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人染病,可能所有人都会遭殃。不仅如此,他有没有到过其他城市,接触过什么人,可能都特别关键。所以,疾病不单单是某个病灶、病毒的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你可能会说这是个个例,那么我们今天运动减少、城市污染、生活压力、垃圾食品……是不是都和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相关呢?而且发病机制更是复杂。我母亲(注:2013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著名医生胡佩兰)曾经说过,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行业。什么意思呢?治病要看病情,还要看心情,要和他唠唠家常,他的什么事都要知道一点,久而久之,病人就变成了朋友。我建议年轻的医生都要学一点心理学,一方面有助于交流;另一方面,心理症状有的时候会表现在躯体上。医学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现在医学的提法很多,循证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但我觉得这个行业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价值体系,第二是医学的目的,第三是社会责任感。一名医生对某个决策的价值判断来自于他对病人的同理心和责任心。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你在手术中打开胸腔,啊,似乎和预想得完全不一样,短暂时间内找不到对的答案。这个时候,你是否宁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关上胸腔,以免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呢?没错,医学的最高目标是“救死扶伤”。但现实是,我们只是“有时在治愈”。从小,大家笃信的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使用知识的地方要对,不要孤注一掷地放在疾病的最后阶段,反而应该通过研究,获得某种疾病的致病证据,写成指南来培训医生。同时,把这样的健康知识传播开来,群防群治。只有公众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行为,把知识转化成提高公众健康的力量。现在,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是一个被动式、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医院和医生的执业模式是坐堂行医,等着病人来,而且很多来的人已经是病程的中后期了,这个阶段往往更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而且每次病情的复发,疗效都会更差。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当前医学所经历的迷失,有时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预防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常说医疗机会的公平性、健康权益的公平性。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控烟,治污,为公众作健康宣讲……让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疾病预防的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理应承担主要的牵头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就可以免责。我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健康教育。其实,真正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深的学问,你得懂科学,还得能把科学说得很通俗、有趣味、有实效,而且要处处坚守公益。年轻医生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要为健康服务业出力,要有建设“健康4S店”的意识。什么意思呢?像对待车一样地对待公众。没有生病、没有具体需求的时候,要能实施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每个人分析他的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运动、饮食等建议,让他们少得病,晚得病;对已经患病的人群,要追踪管理,帮助他康复,并且预防复发。这样一个主动服务的“健康4S店”,还要能培养教育患者的家属,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健康的主动性和能力。对于医学,结果最重要我常常觉得,做很多事,只有懂得背后的哲学道理才能成事,医学更是如此。比如共性和个性,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等,这些都是最朴素的哲学思想。你看,我们在学校读的医书都是共性的,但在实际中,老百姓来看病可都是个性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发病在胸部,有的在咽喉,有的还会跑到腹部。此外我们在门诊,病人来来往往,我们常常只能根据第一面来进行诊断。但疾病之复杂,初次印象和描述很容易片面,所以我们要经过长期的追踪,有时要长达3年、5年甚至更久以后,才能看出病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正因为忽视了随访和追踪,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误诊。比如患者出现胸疼、呼吸困难,就一定是左心衰竭,或者心绞痛吗?这是有待商榷的。我想说的是,对很多学科来说,结果相对于过程更重要。而对于医学,结果很重要,但作为医生要想提高医术,必须还要重视过程。很多医生曾医治过许多病人,但全都只是量的积累,没有质的飞越,这说明他并不善于观察和联想。医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会出现很多的综合征,即一个人症状上会有很多表现,但实际是由某一个特定疾病引起的。但是,也许碍于科技的发展,也许是一些别的因素产生了干扰,你在某个时间点就是查不出确切的病因。比如我们现在说的预激综合征,它是医学团队经过了几十年的病例追踪和调研,从开始的联想到推测再到证实,现在已经能做到对其进行无创开刀治疗了。因此,做临床医生,不要死读书,要像个侦察员一样,依靠实践,敢于联想。遇到病例,不要熟视无睹,要留下资料勤于回访,捕捉细节。从“手中无剑,心中无剑”到“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最后,我想借用“华山论剑”的桥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路走来的感想。我记得自己刚从医学院毕业时的状态,可以用“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来形容。那时候,医疗超声不会做,腔镜不会做,技术方面乏善可陈;而对科研、对创新、对医学的理解也都几乎是空白的。后来,会看病了,也掌握了很多技术;但是学术思想方面还是很弱,所以叫“手中有剑,心中无剑”。第三个阶段呢,不但技术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学术和创新,这时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而最近这些年,我产生了很多对医学的反思,想我们现代医学未来该怎么发展、怎样创新;反而手上对具体的开刀、用药有了节制。所以,这可以叫“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或许到未来,我还会再进入另外一个境界,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即“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但对于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前面几个阶段能够有担当,肯努力,才能抵达最后海阔天空的境地。我祝福大家。

  • 1、痤疮的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主要为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消炎及调节激素水平。2、一般治疗: 应注意温热清水洗脸,忌用手挤压及搔抓粉刺,在泌油高峰尚未得到控制之前,原则上不应使用油膏类化妆品。应尽可能避免辛辣食物,控制脂肪和糖类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此外,调节情志、心态平和、劳逸适度、纠正便秘也十分重要。3、热喷雾机的作用: 热喷雾,直接作用于皮肤,可以有效的开放毛孔,促进其内容物的排除。同时喷雾的作用,可加强皮肤的水合作用,增强皮肤对药物的吸收,为接下来的治疗做好铺垫。4、复方硫氯洗剂的组成及作用: 复方硫氯洗剂是周主任在海慈医院自制剂硫氯洗剂的基础上,加入自制经验方,以加强其抑制皮脂分泌、杀菌、消炎的目的。同时,可有效避免因皮肤敏感而对硫氯洗剂过敏的副作用。针对痤疮病因,靶向治疗。效果显著。5、超声波简介及导入的目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通常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频率为1~5兆赫。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 可以提高生物膜的通透性,超声波作用后,细胞膜对钾,钙离子的通透性发生较强的改变。从而增强生物膜弥散过程,促进物质交换,加速代谢,改善组织营养。 因此,每当我们用超声波导入硫氯洗剂时,可有效促进表皮对硫氯洗剂的吸收,从而增强硫氯洗剂在治疗痤疮时的作用,同时加速组织代谢,改善组织营养,从而加速痤疮皮损的愈合。。6、红(660nm)、蓝(415nm)光的原理及其作用: 痤疮丙酸杆菌在代谢过程中主要产生粪卟啉 Ⅲ,它对光的吸收峰在415nm,处于蓝光的波长范围。因此,蓝光对该菌有抑制作用,可以诱导细胞pH值的改变,通过影响跨膜蛋白转运使细菌被破坏。 红光对组织的穿透性更好,而且具有抗炎特性,可以影响巨噬细胞或其他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此外,红光可使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因此,红蓝光结合可安全、有效地协同治疗痤疮的炎性和非炎性痤疮皮损。7、中药泡膜的组成及作用: 痤疮泡膜液,是用金银花、菊花、黄芩、蒲公英、当归等中药,按特定比例精心熬制后,加入基质类物质制成的凝胶。功效:清热解毒、去腐排脓生肌、补血活血,润泽肌肤。因而可以有效去除痤疮皮损,去红、润肤。8、石膏硬膜的作用及其原理: 石膏在变硬的过程中可释放一定热量,且石膏硬膜表面坚实,密封性好,可以加强皮肤的水合作用,从而可以软化皮质,有效缓解毛囊皮脂腺开口处的过度角化。释放热量,一方面可开放毛孔,促进其内容物的排出,另一方面可温经活血,促进皮肤生理循环,根除毒素,消除皮肤深层的炎症。

  • 说到立秋,我们联想的是“炎炎暑退,一枕新凉一扇风”,然而事实是大部分地区依旧暑热,炎热的天气还在继续。中医认为养生讲究”天人相应“,不同的节气有不同的养生要点,而被授予”国医大师“头衔的中医专家们无疑是这方面的忠实践行者和榜样。很多”国医大师“都非常高寿,而且鹤发童颜,心脏、血管和皮肤都非常好,而心脏、血管和皮肤正是立秋后我们要格外保养的。让我们来看看国医大师们都是怎么做的吧!1 不用刻意贴秋膘由于空调和各种取暖设备的普及,现代人越来越注重营养饮食,已经不存在“补充夏季的消耗,为越冬做准备”一说,所以“贴秋膘“也是一个过时的概念了,特别对于代谢异常,如有糖尿病、高血脂等情况的患者来说,更加要注意控制体重,控制脂类的摄入。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考93岁国医大师宋祚民的菜谱。宋老93岁高龄依旧精神矍铄,体检时血管壁光滑如年轻人,一点硬化和斑块都没有。他曾在《养生堂》等节目中反复透露,一道养生家常菜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道家常菜就是三七土豆炖牛肉三七:活血化瘀,性温微苦,能明显降低动脉血压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和减慢心率,降低心耗氧量等作用,让血液循环更加顺畅,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土豆:土豆中有丰富的钾,能防止高血压并保持心肌健康,有利于保护心脏,但糖尿病患者不宜过度食用。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其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三七土豆炖牛肉具有补脾、活血益气、抗衰老、降血压、保护心脏等功效,经常食用还可以预防中风。2 补阴润燥中医认为秋季应肺,而且秋季干燥,饮食应注意增酸,补阴润燥,保护呼吸系统,干燥或敏感皮肤要注意护肤。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考鹤发童颜的81岁国医大师禤(xuān)国维的补阴润燥秘方。今年81岁的禤老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医大师、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病研究所所长,见过他的人都会惊叹他的皮肤水灵灵的“像是擦了粉“。他的护肤诀窍就是清水洗脸。现代化妆品添加了太多人工化学成分,常用反而伤肤。洗出来的!清水反而是最好的护肤品。养生要从内到外,从饮食上避免皮肤干燥,甚至瘙痒,禤老推荐:沙参玉竹猪皮汤做法:北沙参20克、玉竹20克、麦冬15克、陈皮10克、猪皮60克、以清水1000毫升,先煮猪皮30分钟,再加入前四味药,煎至300毫升,调味即可食用。常喝这个汤有清心润肺、和胃护肤的作用,吃起来清补又不腻,尤其适合秋季食用。 3 适当锻炼一年四季都要坚持锻炼,生命在于运动嘛!立秋时节要格外注意锻炼腿脚,这样到了冬天就可以避免老寒腿,腿脚不灵便等情况。立秋后天高气爽,特别适合在空气好的地方登山锻炼,过程中要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重在坚持。也可以在腿部进行按摩,训练腿部肌肉。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考97岁依然走路带风的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郭老目明齿坚,腿脚灵活,在95岁时骨密度依旧有0.232,要知道很多老人60岁的骨密度就降到0.173了。郭老透露,按摩方法分三步:首先,来回擦腿可先用双手来回摩挲腿部,可助气血旺盛,减少肌肉萎缩;第二,抬腿至水平处两条腿轮流抬起,每天抬起20多次至水平处,帮四头肌拉直,增强肌肉就是保护骨骼;第三,单手四点按揉即一个手按四个穴位,食指控制内膝眼、无名指控制外膝眼,大拇指控制血海,小指或无名指按梁丘,注意动作得往上抓揉,而不是画圈。每次5~6分钟,特别是你膝盖觉得冷的时候开始抓,特别有用。点击下图,马上get中医调理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