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中医妇产科

科普文章
  •    少年儿童肥胖问题愈发明显   洋洋(化名)尽管只有5岁大,但体重却已经达到86斤,哪怕是配上1.2米的身高,也是个标准的“小胖墩”。究其原因,就是管不住嘴,还迈不开腿——饿了就吃,幼儿园吃了回家还要继续吃,却基本上“零运动”。   与洋洋遭遇的超重问题相比,11岁的小刚(化名)的问题更严重。1.6米高的他,体重已达148斤。更令他郁闷的还有外形问题:明明是个男孩子,胸部却比一般的女生都大。为了避免同学的嘲笑,他基本上走路都不敢抬头挺胸。   “一点都不挑食,尤其喜欢吃米饭,越长越胖。”小刚的妈妈意识到问题,赶紧带他就诊。一查才发现,外形问题仅仅是冰山一角:除了超重,小刚被发现有较严重的脂肪肝,胸部过大则是出现了乳腺增生的问题。   两个小朋友的超重问题尚能通过营养、运动处方改善和控制,15岁的小花(化名)作为一名极重度肥胖患者,只能通过外科减重手术解决由肥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为家长的过度溺爱,小花每天的进食数量只能用“不计其数”形容,到青春期时体重已经高达194斤,血糖、肝功、胆固醇等指标无一正常……   “肥胖低龄化的趋势近年来非常明显。”有医生表示,门诊收诊的低龄肥胖患者大幅增加,其中以10岁左右的少年儿童为主,最小年龄仅5岁。不但吃得好,连咀嚼都有人代劳 宝宝嫌苹果太硬,家长用勺子刮成苹果泥喂;宝宝觉得青菜咬不动,家长干脆切成碎末拌在饭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本就变得愈加精细,儿童大多以软性、甜性食物为主。现在连咀嚼都少了。长此以往,食物对颌骨发育刺激不够,导致乳牙根难以吸收,形成滞留。本应萌出的恒牙,只能‘退后’,在乳牙后排长出来。 家长应循序渐进地给孩子吃一些硬度适中、可撕咬的食物。比如多吃些甘蔗、苹果、玉米等耐嚼食物,保持对乳牙良好刺激,促使乳牙按时脱落。   “越帮越忙”:爸妈盲目帮娃减肥适得其反   未成年人和青少年超重可能会引起生长周期缩短,发育时间提前等不良后果;同时,容易导致成年疾病低龄化,甚至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可能是正常体重儿童患病的数倍乃至十几倍。此外,由肥胖引发的不良情绪也是日益凸显。   但对于超重,如果不采取正确的处置方法只能“帮倒忙”。例如洋洋的母亲,为了阻止孩子发胖,竟然停了他的肉食和牛奶,同时还要求小朋友每天超负荷运动。但结果是,洋洋不仅没有减肥,反而经常膝盖酸痛难忍。   对于超重的小朋友,既要注意不能影响生长发育期的成长,又不能在超重的情况下用不科学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进行锻炼,否则会对孩子尚未发育成熟的关节造成负面的影响。   以小花为例,肥胖问题已经无法单纯通过饮食、康复锻炼等手段解决,而是需要外科减重手术。经过手术治疗,3个月后的她,体重减掉50斤,异常的指标逐步回归于正常范围之内。因为明显的变化,她的性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自卑逐渐走向开朗。   想要真正遏制肥胖,首先需要找到原因,其中可能涉及内分泌代谢、营养、神经内科、康复、呼吸等多个学科,家长们切忌自行“开方处置”。 儿童超重有没有遗传因素、原发病因?如何控制饮食,如何开展运动?

  • 点击查看

    治疗失眠穴位较多,常用包括内关穴、神门穴、百会穴,还有下肢三阴交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既可应用针刺治疗的方式,还可通过按摩、泡洗,药物贴敷等方式,均可对失眠起到有益治疗。 背部腧穴如夹脊穴也可调整脾肾不足,保证气血运行与强壮人身体,同时对肌肉放松有一定帮助,可从多方向、多维度对失眠进行治疗。 此外,还可采用中药熏洗与泡洗的方式疏通下肢经络过程中,能缓解人体一天的疲劳与紧张感,使血液通达全身,帮助失眠者平稳入睡,并保证良好睡眠节奏与睡眠整体平稳。因此中医在治疗失眠存在较多方法,选取针对穴位进行相应治疗,也能起到较好安神、助眠的作用。

  • 糖尿病患者除了日常监测血糖,按时服药、控制饮食外,适量运动也是使血糖达标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做哪些类型的运动呢? 糖尿病患者更适合做有氧运动 除了降低血糖、消耗脂肪、控制体重外,适量运动还可以让人心情愉快,这对糖尿病患者增强抵抗力、减少心血管并发症也是很有好处的。此外,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人来说,适当运动还可以加强骨骼的坚韧性,因为很多老人都存在骨质疏松问题。 从运动方式来看,运动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糖尿病患者比较适合做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强度小、节奏慢、运动后心脏跳动不过快、呼吸平缓的运动方式,运动后人感觉精力充沛。这类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以及心脏病患者都比较适合。 一般来说,散步、打太极拳、骑自行车(速度不要太快)、慢跑、爬楼梯、舞蹈以及一些不太剧烈的体操,都是有氧运动。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质及心脏健康等情况,来确定究竟哪种运动比较合适。 有氧运动可以消耗能量,糖尿病人可以开展太极拳、慢跑、广场舞、快步走这样的有氧运动。练哑铃、肌力训练带等抗阻运动能减少脂肪,促进肌肉增长,提高骨骼肌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让降糖药物疗效更显著。有些人坚持了一段时间的抗阻运动后发现体重没有下降就觉得没有用,其实是体内的一部分肥肉转化成了肌肉,重量没变,质量提升了,健美的身体对降糖是大有帮助的。 糖友运动有什么注意?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在太热和太冷的天气运动,要养成每天睡前及运动后检查双脚的习惯,看看足下有无受伤、破皮或长水泡。外出运动应携带识别卡,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肾病变、神经病变、缺血性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时,更应避免慢跑、球类、跳跃、有氧舞蹈等高冲击力的剧烈运动,以免病情恶化。运动降糖 3。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必须要有充分准备,随身携带饮料、食品,以备不时之需;运动时要注意低血糖的防范及足部的保护。为了避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在空腹或餐前运动,一般在餐后 1—2 小时运动较佳;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宜避免在胰岛素作用巅峰时段运动;运动前后及运动期间不要喝酒,否则有可能导致低血糖;一旦运动期间出现低血糖现象,就应立即停止运动,补充糖分或食物。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当血糖超过 250 毫克/分升时,运动后血糖反而有增高的可能,因此要注意节制运动。 糖友运动后如何补食补水? 运动补食可根据运动量、运动时间,在运动前、中、后适量摄取一些碳水化合物,如饼干等。也可在运动前饮用一些作用较持久的牛乳类;运动中出现低血糖可饮用糖水、水果汁;对于屡发运动后低血糖的,经医生研究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 1、激烈运功 如篮球、快速游泳、快速骑自行车等,运动后血糖低于 4.44mmol/L 的,可在运动前摄入碳水化合物 50 克,如运动时间长,也可摄取含蛋白、脂肪的食物;血糖在 4.44~9.99mmol/L 之间,可补充碳水化合物 25~50 克(可根据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调整);血糖在 9.99mmol/L 以上时,不宜补食。如果检查出运动后尿中出现酮体,则应停止运动,至恢复为止。 2、中等强度运动 如网球、慢跑、缓慢游泳、缓慢骑自行车等,血糖低于 4.44mmol/L,运动前可补碳水化合物 25~35 克,运动后,每 30 分钟再补 10~15 克;血糖 在 4.44~9.99mmol/L 之间,运动过程中,每 30 分钟补食 10~15 克;如高于 9.99mmol/L,可在运动前摄入碳水化合物 50 克。 3、轻度运动 步行 800 米,缓慢骑自行车在 30 分钟之内的,血糖低于 4.44mmol/L,运动后每 60 分钟补碳水化合物 10~15 克;血糖在 4.44~5.55mmol/L 之间,必要时运动前摄取碳水化合物 10~15 克;如果血糖超过 5.55mmol/L,则不必补食。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应进行有规律、累计时间较长的低强度运动,帮助控制血糖;同时避免大强度的运动,防止血糖的大幅波动。如果出汗量较大,可补充低糖或无糖的饮料,避免血糖快速升高引发的损害。

  • 癫痫大发作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突然发生的、短暂的脑功能紊乱,表现为意识丧失、肢体抽搐、不自主的动作或感觉异常。这种病症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癫痫大发作的治疗,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口服药物来控制和预防癫痫发作。此外,一些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特别是对于那些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可以采取一些生活方式上的调整来帮助控制癫痫发作。例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等。此外,患者可以考虑加入一些支持性的社交团体或参加心理辅导,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能力。 尽管癫痫大发作可能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癫痫疾病的理解和关注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治疗手段和支持资源得以提供给患者。因此,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积极与医生合作,共同应对癫痫大发作带来的挑战。 癫痫大发作的特征和治疗 突然发生的、短暂的脑功能紊乱 意识丧失、肢体抽搐、不自主的动作或感觉异常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上的调整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避免过度疲劳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加入支持性的社交团体或参加心理辅导 癫痫大发作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于全球范围内。它是一种突发的、临时的大脑异常放电所导致的症状。这种疾病不分年龄,可以发生在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身上。 在癫痫大发作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咬舌头和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几分钟,患者在发作后可能会感到疲倦和困惑。 预防措施 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 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 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当患者发生癫痫大发作时,周围的人应该保持冷静,将患者转移到没有危险的地方,远离可能造成伤害的物体。不要试图阻止患者的抽搐,也不要将物品放入患者的口中。当抽搐停止后,让患者保持侧卧位,以免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癫痫大发作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以及周围人的支持与理解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 -1-「 患病治疗期间是否需要禁欲? 」▼禁欲不但违反人性,亦有碍健康,对前列腺炎的治疗和恢复不利。应该定时、规律的排出淤积的前列腺液,方有益于前列腺内积存相当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极其产生的毒素的排出,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禁欲者,前列腺犹如一潭死水,更加“臭气熏天”呀。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们主张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当有规律地进行性生活,注意是有规律地性生活,每周以1~2次为宜。 -2-「 会不会传染给伴侣? 」▼ 很多前列腺炎患者不敢过性生活,是怕会传染,实际上,这种炎症在夫妻之间不会传染。 首先要明确患者的前列腺炎是属于哪一种类型,临床上绝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是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查不出致病菌的,不具有传染性。 即使查出有细菌感染,这种类型一般只占前列腺炎的5%左右,由于女方阴道内有一定的自洁功能和较强的抵抗外来细菌感染的能力,因而也不必顾虑女方被传染上。  -3-「 对生育到底有没有影响? 」▼ 从理论上讲,前列腺是与生育密切相关的附属性腺,其分泌的前列腺液是精液的主要成分,约占精液总量的1/3,前列腺的炎性病变不同程度影响精液的组成成分,干扰精子的活动,从而影响男性生育力,理论上可能会对精子造成以下几种不利影响:1 精子活力下降。前列腺炎导致前列腺液分泌量减少,使精液量也减少,不利于精子的活动; 2 精子不液化。前列腺炎时,精液的粘稠度增加,精液排出后成胶冻状,延缓精液的液化时间,妨碍精子的正常活动。有人把精浆比喻为水,精子当做那水中游动的鱼,水质的好坏可能影响着鱼的质量; 3 精子存活率降低。前列腺炎往往会降低精液的酸碱度(pH值),造成酸性环境,导致精子死亡; 4 畸形精子增加。前列腺炎会刺激机体产生抗炎症的因子,这些抗体会同时使精子凝聚,影响精子活动及受精能力,导致畸形精子增加。  但是在实际临床调查中,我们发现前列腺炎患者的实际生育率并没有比正常人明显下降。 临床研究也发现,将“前列腺炎”作为男性不育的重要病因去费尽心机地给予治疗,经过数个正规疗程后,却并没有得到生育率的明显升高。 换言之,前列腺炎患者的精子质量下降也并不一定会发生不育,毕竟每次排精时有数千万乃至上亿个精子,只要有一个精子能最终与卵子结合,就可能生育。  -总之- 所以啊,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还是要排除睾丸发育不良、精子发育缺陷、输精管道阻塞、抗精子抗体形成、睾丸损害、精索静脉曲张及性功能障碍等疾病,不要死盯着“前列腺炎”治疗,将其与“不育”划上等号。 如果把所有罪名都扣在前列腺炎身上,忽视了真正的问题,就好比“捡个芝麻丢了西瓜”,心理和经济负担可想而知。   更多诊疗信息,请点击:https://pro.m.jd.com/mall/active/2oSiSvXAARmfi1t8Ndrd8BCMuCKi/index.html

  • 前日一篇生死急救的文章再次刷爆朋友圈,作者急救医生巍子写道: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做医生做久了,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在很多情况下,命是攥在患者自己手里的,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医生救了你的命,倒不如说是你自己救了你的命。(以下摘自微信公号“医路向前巍子”) 这是我在急诊夜班时发生的事。医院的急诊无论何时都是人来人往,一位50岁的男性,走进了我的诊室。 “医生,给我看看,刚才被蜜蜂蜇了,现在全身痒,起了不少疹子。”病人边说边把一只被拍死的蜜蜂递给我看:“这是这种土蜂蜇的,劲儿还挺大。” 我示意他脱掉上衣,查看被蜜蜂蜇到的颈部,发现仍有蜂刺刺入而未拔出。我带他到换药室,马上对其完整的取出了毒刺。但当撩起他衣服的时候我却发现前胸、后背,腹部,大腿布满了红色密集的皮疹。 “除了痒,有心慌憋气的感觉吗?”我急切地问。 “没有,您给我开点外用止痒的药就行。”他若无其事地说。 “止痒药肯定要给您用,但是您现在已经过敏了,没有出现憋气、呼吸困难有可能是暂时的,需要去抢救室,给您系统抗过敏治疗,防止症状加重。” “不用,不用,就被蜇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本来都不想过来,孩子非不放心,您给我开点止痒药,我就回家了,还去什么抢救室。”病人有些不耐烦了。 “过敏可能会引起休克、呼吸困难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一定要治疗和观察后才能回家......”话还没说完,病人突然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眼皮半睁半闭,身体摇摇晃晃。我赶紧一把抱住了他,他的身子完全软了下来,我们俩差点一起摔倒 我迅速通知抢救室推来平车,将他推入抢救室,吸氧、肌肉注射肾上腺素、静脉输液扩容、大剂量激素抗过敏性休克治疗等,我甚至还请喉科来会诊以防喉头水肿压迫气管紧急行气管切开。 10分钟后,患者睁开了眼,血压也恢复了正常,呼吸也变得平稳了。3个小时后,患者无不适症状,在孩子的陪同下离开了抢救室。 临走时特意到诊室和我说了声谢谢,说我救了他一条命。我说还是谢谢你自己吧,幸亏你听从了孩子的建议,能第一时间来医院,为你自己、也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我不禁想起曾接诊过的一个叫朵朵的小女孩,也是在夏天,父母带着她回农村姥姥家。被蜜蜂蜇到了手后涂了点牙膏蜇伤处,孩子不哭了,一家人就放心了,各自走开干别的事情去了。20分钟后,朵朵的妈妈切好了一盘水果端去给朵朵吃时,才发现朵朵躺在地上不停地抽搐、呕吐、眼皮肿得根本睁不开,小脸通红,身上密密麻麻的红色疹子。 一家人慌了,抱起朵朵冲出了家门。这时候,一家人并没有选择只有3分钟路程的就近医院,而是选择了需要30分钟路程的一家大医院。 那天正好我值班,朵朵送到医院时早已没有了呼吸和心跳。我们努力地抢救,努力地想把朵朵从死神手里夺回来,努力地盼着奇迹出现,但是奇迹最终还是没有出现。 我难受了好久,在这里也想把蜜蜂蛰后的自救技能和常识转给所有人—— 夏季户外游玩时,当您或您身边的人被蜜蜂蜇伤后:第一,立即用针头或者注射器挑出毒刺;蜜蜂蜇伤后拔出蜇刺是错误的!因为当用镊子或钳子夹住毒刺的那一刻,有可能把毒刺内的残留毒液再次注入人体内,加重过敏反应。第二,肥皂水反复冲洗;第三,局部红肿发痒可外用药膏观察;第四,若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过敏症状时,切记要立刻就近就医。(以上摘自微信公号“医路向前巍子”) 除了蜜蜂,每当这个时节,还有一种不起眼的小虫,频频出现在急诊室抢救联系在一起,比如前段时间有一个小女孩突然瘫痪原因成谜的消息也是刷爆了朋友圈。 据《华盛顿邮报》,美国一名5岁的小女孩突然无法站立、说话困难。小女孩的妈妈发推特说“经过了无数次的血液检查和头部CT检查,才发现有一只蜘蛛形的小虫扒在小女孩的头皮上,因为吸满了血肿了起来,确诊为蜱麻痹!” 雌蜱在即将产卵时,吸饱血之后会向宿主分泌一种神经毒素。症状可能在叮咬后5-7天才出现,一开始仅表现为疲劳、麻木,从腿部开始蔓延到上肢,逐渐感到难以动弹。接着宿主可能会出现舌头僵硬和面瘫。如果还不进行治疗,毒素最终可能麻痹宿主的呼吸系统,使宿主难呼吸衰竭。 蜱麻痹往往在动物身上出现。但是小孩由于体重较轻,也容易受毒素影响,尤其是长发的小女孩容易中招,因为蜱虫藏在长发中很难被发现。 只要除去蜱后,蜱麻痹可迅速好转。 蜱麻痹相对来说比较少见,更常见的是被叮咬部位的皮肤感染。如果蜱虫生活环境恶劣,它们吸血为生的特性,可能传播一些流行性病毒,或者更严重更致命的疾病。 所以对于预防蜱虫叮咬我们还是要了解的: 蜱虫在4-11月间都比较活跃。 如果去森林、草丛茂盛、落叶堆积的灌木丛等野外,要穿长袖长裤,并且扎紧裤腿,佩戴帽子和其他护具,减少裸露部位;在暴露的皮肤上使用避蚊胺(DEET)或百灭宁等驱虫剂。 从野外回来,要检查孩子身体,尤其是皮肤褶皱处,比如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等等。 有宠物的朋友们要检查他们皮肤表面是否有蜱虫,避免从动物身上被传染。 如果最近去了野外,或经过了疫区,如出现发热或麻痹症状,应到医院就诊。 发现蜱虫之后,无论是在人或动物体表,还是在衣物等物体表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要去捏碎。因为蜱虫的「嘴」,结构复杂,长着一些「倒刺」,必须使用镊子完整夹住,垂直向上取出;如不小心接触到了蜱虫,尤其是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取出蜱虫后,要用酒精或其他消毒剂做局部消毒处理,严重者可能需要应用抗生素;就医前应参考本文小女孩的妈妈,把蜱虫装起来带给医生做参考。暑假期间户外活动要警惕小虫哦小病慢病不出门,处方药品极速达↓ 点击下图,各科名医,低至0.1元↓

  • 心房颤动,与其与之为敌,不如学会与之为伴。 带着心房颤动/抖动,带着早搏(包括室性早搏)的人生依然可以长寿、幸福、美好,可以享受人生,奉献社会。 先从一位我亲自诊治过的中年心房颤动患者曲折治疗经历谈起吧。这是一位年富力强的中年企业家,本无明显不适,工作繁忙,事业有成,常规体检时,从记录的心电图上发现有心房颤动,便开始在网上搜寻相关诊疗信息,越看越害怕:许多文章讲到心房颤动不及时做导管消融手术治疗,病情会逐年加重,最终会出现心力衰竭而卧床不起;同时他发现网上描述射频消融技术十分神奇而美好,微创,不用开胸,可以根治,可告别心房颤动;再仔细打听,AZ医院做的最多最好,FW医院是老二,尽管打听到医疗费用很高,但他自己完全可以承担,钱对他不是问题,身体健康最重要。他马上去找了AZ的主任医生,主任对他的病很重视,亲自披挂上阵,给他做消融手术。术后从导管室回到病房,刚躺到病床上,心房颤动就复发了!手术以失败而告终。主任说,不要灰心,这种手术一次不成功,不等于没有希望,有的做了8次才成功。患者说先出院养养再做,连着手术太伤元气了。患者出院后,去找了老二----FW医院另一位专家,也属心房颤动消融的武林高手,第二次消融又以失败告终。中国的两大高手都失败了,他的目光转向了国外。于是飞往加拿大住院做消融手术,虽说事不过三,他第三次消融手术后还是很快又复发。回国半年后,收到加拿大医生邮件,说医院有了新的设备,有了新的消融工具,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患者再次飞往加拿大,手术再次失败,比第一次复发的更早更快。又过了三个月,听朋友介绍美国休斯敦射频消融做的好,他又去休斯敦,先后两次射频消融都未成功。六次手术之后,他挂号找到我,讨论下一步咋办?是否继续手术?与我谈话时,患者心情极为低落,本来十分成功的事业也不干了,不敢游泳、出差,天天觉得胸闷不适、心悸、全身乏力,对任何事都缺乏兴趣。我和他充分沟通,讲明可以带着心房颤动生存,本来心率不快,又无症状,手术前完全适应高强度、强节奏出行、工作,又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卒中,年纪才50出头,没有任何发生血栓的风险,因此,最好的治疗是不射频,不服药,不要与心房颤动为敌,而学会与之为伴,重新享受生活,回归社会。经过一段系统的康复,他重新振作精神,恢复了事业,愉快地生活着。 (胡大一及高堂,来源于胡大一微信公众号)我母亲也患心房颤动几十年,也有过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她一直坚持保守治疗,用最便宜的阿替洛尔控制心室率。98岁时还能每周出诊6天,老有所为。还有一位已成好朋友的心房颤动患者,因二尖瓣脱垂伴有心房颤动,在某医院成功接受了瓣膜修复手术,同时接受了心房迷宫手术,希望根治心房颤动,而原本预期3-4小时的手术,做了15个小时,瓣膜修复术很成功,心房迷宫手术失败;之后去做射频消融,很快复发,心房颤动改变为心房扑动;又做直流电击复律,又很快复发。术前他能亲自驾车,爱旅游,几经折腾变得不敢运动,开车也担心。找我会诊,我告诉他要学会与心房颤动为伴,在和睦家医院经过康复后,恢复了工作生活状态,去海南休假,家人也不让他爬山,他坚持爬上去,无任何不适。现在每天在微信运动群互动,每天他能走1万5千到3万步,经常占领微信运动群封面。 我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技术?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技术成熟,成功率高,可根治。但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至今在最有经验、手术量最大的医院,一次手术的成功率往高说不超过70%,术后的复发率往低说不低于30%。该技术引入中国有20多年历史,大多数医院医生仍无法重复出上述结果,医疗成本非常大。我认为射频消融肯定不是今天和以后解决中国几百万心房颤动患者的主流治疗方法。 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医学精英掌握着话语权和引领医疗的发展,以创新、创业、创收为动力,不断撬动发展最新、不成熟、成本大幅拉高的技术,正面是创新发展,另一面是名利双收。同时,当前的医疗信息时常把不接受这些成功率低、复发率高、成本高的治疗技术的后果说的很可怕,如引起心力衰竭、引起猝死等等;这让那些治不起,不需治,手术失败,术后复发和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脏破裂)的患者觉得人生无望,情绪低落,犹如被判了“死缓”。而我们的医院只卖汽车,不办4S店,做完支架、搭桥、射频消融就“放羊”、散养,让患者自己想着办。这是一种科学主义、技术崇拜、极不负责任的趋利医学模式和职业行为。 我学医行医51年,经历过没有支架、没有搭桥、没有射频消融甚至药品也十分匮乏的年代;我也经历了新技术层出不穷,甚至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在过去,很多冠心病和心房颤动的患者,使用低成本高效率的医疗服务,几十年病情稳定,生活美满。当前,有了更多药物和正在发展起来的心脏康复系统服务,很多稳定的冠心病患者,CT筛查出的无症状的血管狭窄临界程度(70%~80%)的患者,很多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不做支架或搭桥,不做射频消融,比做手术活的更好,甚至更长寿。 过度医疗,对广大患者带来的伤害,让我的内心始终不能平静。我不能不说,我不能不干:反对过度医疗,反对神化高成本技术,反对诱导患者过度医疗的言论和行为。这是在捍卫常识!捍卫科学!捍卫良心和道德底线!这是捍卫医生职业的神圣! 我们要实事求是,满怀同情心与责任心,去呵护那些不需要、做不起、手术失败后复发、甚至出了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的生命与生活,让他们重拾光明和希望。 医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医疗医学最需要的永远不只是技术,而是一颗对受病痛折磨的一个个患者的无限同情与换位思考,以及为一个个患者解除病痛应勇于站出来承担的一份责任。 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大力推广低成本、高效率、适宜医疗技术和服务模式。做好“五个处方”服务。旗帜鲜明反对过度左心耳封堵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不恰当应用。组建“过好心房颤动人生”俱乐部,控制好心室率;用好华法林(做好抗凝);这是心房颤动治疗的主战场、主旋律。通过俱乐部,实现医患之间、同病相怜的患者之间、从事这一事业的医生与医生之间的互动,医患之间建立信赖,线上线下交流互动,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让广大不必做射频消融,做不起射频消融,消融失败,术后复发的心房颤动患者回归美好人生。作者胡大一本文转载自胡大一微信公众号

  • 失神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突然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和肌肉收缩。失神癫痫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能影响成年人。 失神癫痫的发作通常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不等。在发作期间,患者的大脑活动暂时中断,导致意识丧失和肌肉松弛。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发作后会迅速恢复正常。 失神癫痫的症状包括短暂的意识丧失,眼神呆滞,面部肌肉抽搐,以及可能的头部或身体的轻微运动。在发作期间,患者可能无法回应他人的呼叫或刺激。 失神癫痫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起到一定作用。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描述和医生的体格检查。有时,进一步的测试,如脑电图(EEG)和血液检查,可能有助于确定诊断。 治疗失神癫痫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抗癫痫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发作,并减少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此外,患者可以通过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以及遵循医生的建议来管理疾病。 总而言之,失神癫痫是一种常见但可控制的神经系统疾病。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患者可以减少发作的频率,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有失神癫痫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孩子在家总是愣神可能是失神发作的症状 孩子在家总是愣神可能是一种失神发作的症状,但并不能确定是否是癫痫引起的。失神发作是一种短暂的意识丧失,孩子可能会停止活动,呆滞地凝视或者表情呆板,但不会出现抽搐或者痉挛的症状。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低血糖、低血压、心脏问题或者其他神经系统的异常。 如果孩子经常出现这种状况,建议家长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诊断。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确定失神发作的原因。他们可能会要求做脑电图(EEG)检查来判断是否存在癫痫活动。根据诊断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孩子在家总是愣神可能是失神发作的一种表现,但并不能确定是否是癫痫引起的。只有通过专业的医学检查和诊断才能确定孩子的具体病因,并给予正确的治疗。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