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罗河镇卫生院

小儿免疫科

小儿免疫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曾华松
曾华松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医生擅长 过敏性紫癜、风湿病、幼年特发性关节 炎、儿童类风湿病、红斑狼疮、过敏反应疾病、免疫缺陷病、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海鲜过敏、花粉症、药物性过敏、严重过敏反应、川崎病、小儿海鲜过敏、儿童皮肌炎、抵抗力差、血管炎、不明原因发热;调节免疫力;儿童疑难杂症
孙广超
孙广超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等),免疫力差(体质弱、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风湿性疾病(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幼年型皮肌炎)。
侯俊
侯俊

副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本人在儿童免疫性疾病诊疗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皮肌炎、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白塞氏病、多发性大动脉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经验及独到见解。
黄文渊
黄文渊

主治医师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急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肺炎,婴幼儿哮喘,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过敏性紫癜,心肌炎,小儿肠炎,免疫功能低下,幼儿急疹,败血症,脑炎,佝偻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脑炎
王莉
王莉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好评率:88%

立即咨询
擅长儿童肾脏及风湿免疫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小儿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血尿、遗尿症及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诊疗。
曹兰芳
曹兰芳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儿童风湿性疾病包括:幼年型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皮肌炎,干燥综合症,不典型和混合型风湿病;还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肺炎支原体感染、过敏性哮喘、鼻炎等疾病以及风湿与呼吸、过敏在一起的复合病
丁云峰
丁云峰

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儿童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儿童常见肾脏疾病
李建国
李建国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儿童不明原因发热、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幼年皮肌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大动脉炎、白塞病以及常见川崎病、过敏性紫癜风湿免疫病,对危重症幼年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等儿童风湿免疫病具有丰富的救治经验。
徐勤英
徐勤英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小儿肾脏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包括小儿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血液透析、肾小球肾炎、小儿血尿等。
刘晨曦
刘晨曦

主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待完善
戎赞华
戎赞华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各类难治性肾病和风湿类疾病,如肾病综合征、不名原因血尿、蛋白尿、急慢性肾炎、尿毒症、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关节炎、皮肌炎、各类皮疹、血管炎、不明原因发热、免疫缺陷病等疾病诊治
郭翼红
郭翼红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儿童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小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主要专业为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如川崎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型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白塞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过敏性紫癜,风湿热等。
付艳华
付艳华

副主任医师

保定市儿童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小儿内科,尤其在肾脏病,风湿免疫专业方面有专长
许雪梅
许雪梅

主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儿童风湿性疾病,包括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型皮肌炎,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的诊治
杜鹃
杜鹃

主治医师

天津市儿童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川崎病,过敏性紫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淋巴增殖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不明原因发热和肌骨关节疼痛等。
李锦东
李锦东

主治医师

信宜市妇幼保健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于儿童呼吸,消化,免疫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治。儿科慢性咳嗽,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营养性疾病,儿童生长发育相关疾病的诊治,管理。
小儿免疫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暂无患者评价
小儿免疫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小儿免疫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作者:胡大一    来源:胡大一大夫公众号导  语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我做心血管病医生已经四十几年了。刚做医生的那些年,全年见到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也就四五十个,而且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可是做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我发现手里的病人变得越来越年轻。自己的技术好了,科技发展了,但病人怎么好像越治越“糟”了呢?现在好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于用支架把病人的血管打开,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我母亲说,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事业有的病人,35岁第一次放支架,放完就把所有药物都停了,没有人提醒他应该怎么做。10年过去了,他又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血栓,医生赶紧又加上支架抢救回来。如此循环,我们很多人不是在“等待发病”,就是在“等待复发”。那么,让我们再看看芬兰这个国家。芬兰有一位帕斯卡医生,也是做心血管病的。上世纪70年代,帕斯卡医生不做临床,而转去做了预防。他选择了芬兰一个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做示范并推广至全国。通过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11年后,芬兰的冠心病死亡率下降80%,总死亡率下降50%。我们看到,预防,绝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做医生的成就感,不应该仅仅来自于今天抢救了多少病人,而是我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减少公众的发病几率。我曾亲身经历了SARS(非典)。大家知道,那时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人染病,可能所有人都会遭殃。不仅如此,他有没有到过其他城市,接触过什么人,可能都特别关键。所以,疾病不单单是某个病灶、病毒的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你可能会说这是个个例,那么我们今天运动减少、城市污染、生活压力、垃圾食品……是不是都和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相关呢?而且发病机制更是复杂。我母亲(注:2013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著名医生胡佩兰)曾经说过,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行业。什么意思呢?治病要看病情,还要看心情,要和他唠唠家常,他的什么事都要知道一点,久而久之,病人就变成了朋友。我建议年轻的医生都要学一点心理学,一方面有助于交流;另一方面,心理症状有的时候会表现在躯体上。医学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现在医学的提法很多,循证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但我觉得这个行业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价值体系,第二是医学的目的,第三是社会责任感。一名医生对某个决策的价值判断来自于他对病人的同理心和责任心。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你在手术中打开胸腔,啊,似乎和预想得完全不一样,短暂时间内找不到对的答案。这个时候,你是否宁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关上胸腔,以免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呢?没错,医学的最高目标是“救死扶伤”。但现实是,我们只是“有时在治愈”。从小,大家笃信的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使用知识的地方要对,不要孤注一掷地放在疾病的最后阶段,反而应该通过研究,获得某种疾病的致病证据,写成指南来培训医生。同时,把这样的健康知识传播开来,群防群治。只有公众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行为,把知识转化成提高公众健康的力量。现在,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是一个被动式、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医院和医生的执业模式是坐堂行医,等着病人来,而且很多来的人已经是病程的中后期了,这个阶段往往更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而且每次病情的复发,疗效都会更差。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当前医学所经历的迷失,有时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预防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常说医疗机会的公平性、健康权益的公平性。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控烟,治污,为公众作健康宣讲……让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疾病预防的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理应承担主要的牵头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就可以免责。我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健康教育。其实,真正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深的学问,你得懂科学,还得能把科学说得很通俗、有趣味、有实效,而且要处处坚守公益。年轻医生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要为健康服务业出力,要有建设“健康4S店”的意识。什么意思呢?像对待车一样地对待公众。没有生病、没有具体需求的时候,要能实施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每个人分析他的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运动、饮食等建议,让他们少得病,晚得病;对已经患病的人群,要追踪管理,帮助他康复,并且预防复发。这样一个主动服务的“健康4S店”,还要能培养教育患者的家属,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健康的主动性和能力。对于医学,结果最重要我常常觉得,做很多事,只有懂得背后的哲学道理才能成事,医学更是如此。比如共性和个性,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等,这些都是最朴素的哲学思想。你看,我们在学校读的医书都是共性的,但在实际中,老百姓来看病可都是个性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发病在胸部,有的在咽喉,有的还会跑到腹部。此外我们在门诊,病人来来往往,我们常常只能根据第一面来进行诊断。但疾病之复杂,初次印象和描述很容易片面,所以我们要经过长期的追踪,有时要长达3年、5年甚至更久以后,才能看出病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正因为忽视了随访和追踪,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误诊。比如患者出现胸疼、呼吸困难,就一定是左心衰竭,或者心绞痛吗?这是有待商榷的。我想说的是,对很多学科来说,结果相对于过程更重要。而对于医学,结果很重要,但作为医生要想提高医术,必须还要重视过程。很多医生曾医治过许多病人,但全都只是量的积累,没有质的飞越,这说明他并不善于观察和联想。医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会出现很多的综合征,即一个人症状上会有很多表现,但实际是由某一个特定疾病引起的。但是,也许碍于科技的发展,也许是一些别的因素产生了干扰,你在某个时间点就是查不出确切的病因。比如我们现在说的预激综合征,它是医学团队经过了几十年的病例追踪和调研,从开始的联想到推测再到证实,现在已经能做到对其进行无创开刀治疗了。因此,做临床医生,不要死读书,要像个侦察员一样,依靠实践,敢于联想。遇到病例,不要熟视无睹,要留下资料勤于回访,捕捉细节。从“手中无剑,心中无剑”到“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最后,我想借用“华山论剑”的桥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路走来的感想。我记得自己刚从医学院毕业时的状态,可以用“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来形容。那时候,医疗超声不会做,腔镜不会做,技术方面乏善可陈;而对科研、对创新、对医学的理解也都几乎是空白的。后来,会看病了,也掌握了很多技术;但是学术思想方面还是很弱,所以叫“手中有剑,心中无剑”。第三个阶段呢,不但技术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学术和创新,这时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而最近这些年,我产生了很多对医学的反思,想我们现代医学未来该怎么发展、怎样创新;反而手上对具体的开刀、用药有了节制。所以,这可以叫“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或许到未来,我还会再进入另外一个境界,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即“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但对于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前面几个阶段能够有担当,肯努力,才能抵达最后海阔天空的境地。我祝福大家。

  • 点这里:https://pro.m.jd.com/mall/active/3Gx48fm5rwoB7BKrFz6HUHEc8tBU/index.html

  • 一、何为健康饮食地中海饮食,健康饮食界的“superstar”,以低碳水化合物,低饱和脂肪酸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而闻名。意大利学者Esposito对比了地中海饮食和低脂饮食对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显示,地中海饮食组的降糖药物治疗比例更低,患者的体重和血糖情况也更理想。一项西班牙研究显示,地中海饮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甚至不必节食。而且,增加地中海饮的橄榄油比例后,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了40%,增加坚果比例则降低18%。以淀粉为主食,多吃蔬菜水果(至少每天5次)、鱼、坚果、橄榄油,少吃肉的饮食习惯有利于降低糖尿病风险,有利于控制血糖。二、该避免的食物1、高果糖甜味剂美国学者StanhopeKL等将超重者和肥胖者分为果糖组和葡萄糖组,提供人体所需能量25%的含糖饮食,观察10周。结果显示,仅果糖组的血脂代谢指标显著增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其他文献也有类似报道。牛津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比了42个国家后发现:高果糖玉米糖浆消费越多的国家,2型糖尿病发病率越高。虽然天然水果中含有果糖,但是食用天然水果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注意,不是果汁。马萨诸塞州哈佛大学公共卫生中心的Qi Sun领导的一项研究追踪了187382名美国卫生职业人员24年,了解他们日常摄入水果与糖尿病的发病关系。研究发现,食用天然水果如苹果、梨、葡萄、葡萄干和特别是蓝莓,可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反,饮用果汁会轻微增加风险。2、高脂高盐饮食 高脂饮食可能诱发肥胖,引起肝脏和脂肪组织的慢性炎症,促进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全身的胰岛素抵抗。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Margaret Morris等的一项动物实验发现,父辈鼠的高脂饮食可导致其雌性后代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从而引起其雌性后代胰岛素分泌障碍和糖耐量降低。至于高盐饮食,荷兰格罗宁大学医学中心的Hiddo J.Lambers Heerspink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高钠盐饮食很可能会促发糖尿病肾病的肾脏、心血管不良事件。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谨慎摄盐,最好选择低盐饮食。 关注糖尿病患者饮食安全,从你我身边做起。

  • 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效果怎么样? 医生表示:尖锐湿疣的治疗分为两步,步去除疣体,第二步防止复发。去除疣体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手术或者激光等方法,疣体去除后最重要的就是防复发。而干扰素虽然在理论上有抗毒作用,但实际上干扰素并不能直接杀死病毒,它只是干扰病毒生长繁殖过程中的某一环节,且它对导致尖锐湿疣的人乳头瘤病毒也没有什么特异性,所以,干扰素治疗并不能控制尖锐湿疣的复发。 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危害有以下这些: 对人体的消化功能影响较大 导致不同程度的脱发 引发造血异常 选择的治疗方法与此病的发病和复发有关,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简称 HPV )引起的,它的复发肯定和 HPV 脱离不了关系。事实的确如此,尖锐湿疣复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完全清除 HPV 病毒感染,包括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治标不治本,“治标”就是去掉疣体,“治本”就是清除 HPV 病毒感染,“标”去了“本”还在,当然容易复发啦。  

  • 来源:临床前线慢阻肺是危害最大的慢性呼吸疾病,2018年《中国肺健康研究》成果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从2007年的8.2%上升到了13.7%,呈逐年攀升的趋势。全国总计慢阻肺患者约1亿,相当于40岁以上人群当中每8个人就有1个是慢阻肺患者。慢阻肺除了高患病率,还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占全球慢阻肺总死亡人数的30.3%,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身心健康。为了提高人们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2019年11月20日是第18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为“防控慢阻肺,你我携手行”。健康界就慢阻肺防治方面的内容采访了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临床诊察部主任杨汀教授。控烟是慢阻肺早期预防的有效措施慢阻肺的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还会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慢阻肺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多数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误诊和漏诊的现象时有发生。“吸烟是慢阻肺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因此禁烟是慢阻肺早期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杨汀教授强调,二手烟、职业接触有害气体粉尘、大气污染、厨房油烟、燃料烟雾等都是慢阻肺发病的高危因素。例如,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家庭妇女不吸烟,但是慢阻肺的发病率并不低,究其原因发现与庄稼秸秆等生物燃料有关,主要因为长期暴露在生物燃料产生的烟雾中,导致了慢阻肺的发生。已有研究显示,使用清洁能源或者加强室内的通风改造,减少生物燃料暴露的危害等能够改善以上状况。另外,对于职业粉尘暴露者来说,应加强职业防护和定期的体检,将有助于避开危险因素及有利于慢阻肺的筛查。40岁以上均应进行肺功能检查目前,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国家出台的相关卫生政策明确提出,对于40岁以上抽烟、长时间咳嗽伴有咯痰、运动时气急、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粉尘的慢阻肺高危人群,都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肺功能检查。“对于很多基层地区来说,许多设备不完善,医生对于肺功能仪的了解也不够,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如今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来提高慢阻肺的防控,如尽早识别危险因素,避免长期暴露,对肺功能进行早期筛查和确诊,这样才能使后期药物干预治疗发挥更好的作用。”合理用药避免慢阻肺急性加重众所周知,慢阻肺急性加重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其中重度慢阻肺急性加重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会增加死亡风险,是影响患者健康状况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患者一旦出现下呼吸道受累的表现,如呼吸困难越来越严重、咳嗽、咳脓痰、持续高烧等,很有可能出现了慢阻肺的急性加重,需要及时就医。“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主要诱因是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另外,环境也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气候的骤变、空气污染等等。”杨汀教授还表示,合并症也会致使慢阻肺发生急性加重,如合并肺炎、肺栓塞、气胸等。患者擅自停药和减量也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诱因之一,杨汀教授提醒患者,合理规范的用药、提高依从性能够的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信息系统助力患者肺康复康复是慢阻肺患者除了药物以外最重要的治疗干预方法。多数医院会给患者做一些康复呼吸操以及其他康复锻炼措施的培训,为了督促患者在家里也能够坚持康复训练,“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开发了慢阻肺患者居家管理APP。“它使康复指导更加便捷,可以将康复指导的信息通过医生端直接传送到患者的手机端,这相当于医生给患者的康复处方。”杨汀教授补充道,这个APP能够提醒患者每周的锻炼内容和频率,如康复训练的指导视频。杨汀教授认为,只有患者的居家康复和用药治疗都达到效果,才能实现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另外,APP会定期给患者推送相关的宣教知识,患者也可以通过APP向医生提问,实现患者与医生及时有效的互动。其中APP的疾病管理系统,会每天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询问患者咳嗽、咳痰、喘等症状。如果患者的症状加重,APP则会提醒患者是否发生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并建议尽快就诊。基层患者呼吸康复将实现个体化临床上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主要管理措施之一是肺康复计划,但根据选取的场所、方法、患者、周期的不同,所获得的临床疗效也不尽相同。杨汀教授表示,不同的慢阻肺患者都有其个体化的康复方案。“肺康复强调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制定的处方,包括全面的心肺功能、平衡性、柔韧性以及全身的肌肉耐力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估,因此每个人的评估结果都是不同的。“在杨汀教授看来,肺康复综合评估不仅需要运动干预,同时还需要心理干预、营养干预以及睡眠干预等,也需要建设一支多学科团队为患者进行肺康复计划的制定。杨汀教授表示,在基层慢阻肺患者得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将呼吸康复个体化走向基层作为重点工作,从而惠及广大患者。 【专家简介】杨汀,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临床诊察部主任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专业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秘书长。受邀任《BM·中文版》、《国际呼吸》、《内科理论与实践》、《中国医刊》、《中国临床医生》、《中国医药》等杂志编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承担国际合作和北京市科委、首发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等省部级课题4项,作为骨干参加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擅长诊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气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等诊治。研究方向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呼吸康复。

  • 就是因为意志力薄弱吗?

  • 前几天,FDA批准了一种名为Zulresso的药物。我们终于,有了可以被用于治疗产后抑郁症的药物,许多人都期待着它能够把陷入产后抑郁症(PPD)的妈妈们解救出来。 然而,新药的药效虽好,许多妈妈们却在看了价格以后“更抑郁了”。没错,这款新药一个疗程的价格是34,000美元,折合人民币23万左右。对于普通人来说,价格确实难以承受。不过,买不起新药我们就对产后抑郁症束手无策了吗? 其实,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认真了解产后抑郁症的成因和危害,在产后抑郁情绪出现时积极自我调整,预防抑郁情绪进一步恶化成产后抑郁症。 没有生过宝宝的人也许会认为,产后抑郁是一个离自己非常遥远的名词,她们可能从未想过,产后抑郁会出现在自己身边的朋友或者自己身上。但是,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稍加留意,就会明白,产后抑郁,和我们的距离其实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中的那么远。 我们都是坏脾气的妈妈 在最近热播的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2”中,一向以阳光开朗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的袁咏仪就自爆她曾经陷入产后抑郁的痛苦之中。回想起刚刚生产以后的那段日子,她苦笑着说,那时候就是什么都看不过眼,看见妈妈买菜回来,觉得妈妈太辛苦就哭,老公一句有意无意的话也会惹她哭。  霍思燕也曾自爆生完嗯哼以后一度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里,觉得自己除了喂奶之外毫无用处。看起来光鲜亮丽的明星们,在面对产后抑郁的时候,和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两样。 据统计,在中国,超过50%的产后妈妈在一段时间里会陷入抑郁的情绪之中,其中15%-30%则会发展成为抑郁症。典型的产后抑郁症发生在产后6周内,但是,也有严重者的症状可以持续1-2年。(数据来源:科普中国) 产后抑郁,这个听起来陌生又熟悉的名词,是笼罩在新生的喜悦上的一片乌云。 产后抑郁究竟为什么会缠上我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许多妈妈都对这句话深信不疑。所以她们在生产之前做了各种计划,希望这样就能让自己轻松应付生活中的一切变化,调整好生产后的自己。可是,许多人会发现,一切预想在孩子出生后就都落空了,她们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失落,甚至在某些瞬间萌生出了带着孩子自杀的念头,而这些都是她们无法控制的情绪。 这样令人沮丧的现实让产后妈妈们不禁发问:为什么我做好了所有准备,却还是没能开产后抑郁的魔爪?             其实,有时候生产后的抑郁,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基因问题。人体内的5-羟色胺转运体(5-HTT)能够特异性地介导5-羟色胺的转运,使人的大脑产生愉悦的情绪。如果5-HTT的数量较低,则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换句话说就是,我永远不会再快乐了。部分人体内的5-HTT基因表达活性低,相对于其他人群更易出现产后抑郁的情况[1 ]。 就算躲过了5-HTT基因的魔咒,由于人体自我调节机制的设定,孕妇体内的黄体酮能达到未怀孕时期的10-20倍,雌激素中的雌二醇和雌酮水平能达到未孕期的100倍,雌三酮的量则可以达到1000倍。这些激素水平的变化是经过整个漫长的孕期累积起来的。但是,孕妇在生产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会经历了一次不啻于蹦极的减退,这种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会导致情绪的剧烈波动。易怒,敏感,失落,这听起来像是每一个妈妈都逃不开的怪圈。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患上了抑郁症呀!没错,当你面对从未有过的困境的时候,一个好队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靠谱的超级奶爸,一个相处得来的婆婆或者一个给力的妈,这些都能给新手妈妈们一个喘息的机会,不会让她们面对生活的巨变却束手无策。然而,大部分人都是在熬月子的日子里,觉得自己实在撑不住了,告诉家人自己想要自杀,却被家人说不要矫情。 除了精神上的失落,身体上的折磨同样令人崩溃。长达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里得不到一次完整的睡眠,催奶、喂奶、涨奶的疼痛,生产后尚未愈合的伤口的剧痛(剖腹产更甚),所有的一切,都令这群新上岗的妈妈们心力交瘁。进而陷入无边的黑暗之中。 如果你仍然感到痛苦,请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以上提到的内容只是出现抑郁情绪时的应对方法,它们可以帮助你在抑郁的边缘躲开抑郁症的魔爪,却并不能医治已经到来的产后抑郁症。 《产科医鸿鸟》中曾提到:产后抑郁属于一种精神疾病,却因为带有“产后”两个字,而被人们看轻了它的严重性。产后抑郁症,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用来表达情绪的名词,更是一种切实存在且危害巨大的疾病,当抑郁情绪过重,自救方法已经效果甚微的时候,不要犹豫,请立刻到正规医院精神科或专业心理咨询中心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我们的宝宝们,他们那么天真,那么可爱,他们需要一个健康、美丽的妈妈。也许很多的妈妈还处在人生黑洞中,但是我们真心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产后抑郁,重视产后抑郁,每一位妈妈都可以顺利的度过那段艰难的初产时光。 每一位妈妈,都值得更多的关爱。  参考文献:[1]  彭建铁,黄晓文.产后抑郁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连锁多态区多态性及社会环境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5(6):547-550.[2] 仇剑崟,王祖承,罗来敏,梅丽萍.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的临床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1,13(4):219-221.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