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刘延彬
刘延彬

主治医师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慢性肥厚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小儿鼾症(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急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咽喉反流等常见疾病的诊治。
刘亚超
刘亚超

主任医师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头颈部肿瘤治疗与修复。例如:甲状腺癌、喉癌、颈部肿块、甲状舌管囊肿、颌下腺肿物、腮腺肿物、鼾症、慢性扁桃体炎等。
李立萍
李立萍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中耳炎丶耳聋丶眩晕丶儿童鼾症丶鼻炎丶鼻窦炎丶声带息肉丶咽喉炎丶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及治疗丶脱敏治疗,耳鼻喉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
张长魁
张长魁

主治医师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尤其是耳鼻喉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如: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术,等离子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声带息肉切除术等。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
刘妍
刘妍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耳鼻喉系统疾病及甲状腺肿瘤
薛玉峰
薛玉峰

副主任医师

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从事耳鼻喉专业15年余,对于本专业疾病能做到针对性,个体化处理。
王洪芹
王洪芹

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中耳炎及中耳疾病、外耳道胆脂瘤及外耳道疾病、腮裂瘘管、耳聋耳鸣眩晕、扁桃体腺样体肥大、鼻炎鼻窦炎、声带息肉及咽喉炎
王斌
王斌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咽喉炎,扁桃体炎,声带息肉,喉部良恶性肿瘤,儿童鼾症,急慢性中耳炎。
崔静
崔静

副主任医师

邢台市人民医院

好评率:95%

立即咨询
擅长慢性扁桃体炎,小儿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的低温等离子微创手术治疗,中耳炎、急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喉炎的诊治;从事本专业1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赵群
赵群

副主任医师

沧州市中心医院

好评率:95%

立即咨询
擅长耳聋,耳鸣,眩晕诊断治疗;听力筛查诊断;成人及儿童助听器验配,调试;人工耳蜗调机;耳廓畸形的无创矫形
赵运华
赵运华

副主任医师

承德市中心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
范志涛
范志涛

副主任医师

河北省眼科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耳鼻咽喉常见病、多发病及甲状腺等头颈部肿物的诊治。包括:儿童鼾症的早期保守及低温等离子微创消融手术治疗;成人鼾症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咽喉部疾病的精准贯序化治疗;鼻部疾病的系统规范化诊治。
郝芳
郝芳

副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中耳炎、鼻炎、耳聋
董金辉
董金辉

副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鼻科、鼻内镜手术、鼻外伤整形手术、鼻颅底外科
赵雷
赵雷

副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鼻息肉切除及鼻窦开放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腔鼻窦良性肿瘤鼻内窥镜手术、变应性(过敏性)鼻炎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阻断术、经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病变切除、鼻出血探查及电凝止血术,以及上颌骨囊肿的鼻内窥镜手术等。
张颖
张颖

副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耳内镜微创鼓膜修补术各类中耳炎诊治突发性耳聋及眩晕相关疾病如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性偏头痛等耳聋基因筛查及诊断耳畸形
屈永涛
屈永涛

副主任医师

河北省人民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耳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擅长包括外、中耳手术、人工听骨植入及耳蜗植入等各类耳显微外科手术,对各类型眩晕、耳聋及耳鸣等耳内科疾病的诊治亦有大量临床经验。
张玉波
张玉波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耳鸣、眩晕等耳科疾病的诊治
朱庆文
朱庆文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耳显微外科、临床听力学、眩晕疾病的诊治、耳聋基因的临床诊断及产前诊断
任秀敏
任秀敏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耳鼻咽喉疾病尤其鼻科疾病的诊治、过敏性疾病的诊治以及鼻鼻窦内窥镜的手术,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出血,鼻部肿瘤等
耳鼻咽喉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经常会有人问,我身边亲友患抑郁症了,该怎么办啊?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两种精神障碍之一,另一个是焦虑症。我国抑郁症患者高达5500多万人,也就是说,每23个人中,就有一位受这种障碍的困扰。多数人不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当身边人出现问题时,会手足无措,紧张、焦虑,想知道如何帮助他们才是合适的。 帮助抑郁症患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如果你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有助于他们从障碍中康复,同时平衡好自己的心态。识别抑郁症状如果你观察身边亲友,发现他们最近两周多、几乎每天、天天总是,有以下多个表现,他们可能患了抑郁症: • 情绪低落,悲伤,哭泣,感觉空虚或绝望。• 对曾经喜欢的活动,丧失兴趣或乐趣。• 失眠或嗜睡。• 体重突然增加或减轻,食欲改变。• 感到不安或烦躁(如走来走去或搓手)。• 反应很慢,思维、言语和运动迟缓。• 疲劳和缺乏精力,即使完成小任务也很费劲• 感觉无价值、内疚,执着于过去的失败,或为不是自己责任的事自责。• 难以集中精力或做出决定、记忆力下降。• 经常想死亡或自杀,有自杀意图,或做自杀计划。 上述症状越多,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鼓励及时就医尽快到医院找专科大夫进行诊断治疗,是改善抑郁症病情的关键一步。 一旦你感觉到亲友可能患抑郁症时,要鼓励他们及时就医:• 告知他们你观察到的情况,表达你的担心。• 向他们解释抑郁症是一种疾病,通过治疗病情会改善。• 建议到医院找擅长抑郁症的精神科大夫进行诊断、治疗。• 表达你愿意帮他们去挂号,陪同他们去治疗。 因为社会对精神障碍的误解和偏见,在鼓励亲友去专科医院诊断治疗时,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有时是你自己难以接受亲友患抑郁症的现实,担心他们去医院诊断,今后一辈子身上都会贴着抑郁症的标签,遭人歧视。 有时是亲友本人不了解抑郁症的症状,认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或状态是暂时的,过段时间就好了。还有人知道自己抑郁了,但羞于去医院看病,或认为靠自己的意志力就能克服。 出现这些情况时,你要提醒自己和亲友,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不经过专业治疗,很少自己好转。警惕自杀风险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比较高。所以,身边亲友患抑郁症时,一定要警惕自杀风险。 出现以下迹象时,他们可能有自杀想法或行动:• 谈论自杀、死亡,或伤害自己。例如,常说“我不想拖累你们”。• 经常表达很绝望,或自责。• 做危险或自毁的事情,如鲁莽驾驶。• 归整东西,向身边人告别。•  寻求自杀方法。例如上网搜索自杀方法,购买并储存安眠药、碳等。• 情绪波动,例如一天情绪高涨,一天情绪低落。 采取行动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询问自杀想法。直接询问他们是否有自杀念头、自杀计划,是否尝试过自杀?不用担心问他们这些问题会诱发自杀,只有了解清楚亲友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采取安全措施。一旦了解到他们有自杀可能,要建立一个安全环境。排除自杀工具,如锁好门窗、收好刀具和安眠药等。确保有人陪在他们身边。叮嘱他们有自杀冲动时,及时向你或其他亲友求助。• 寻求专家帮助。找精神专科大夫、心理治疗师、或拨打自杀热线,向专家请教该怎么办。

  • 来源:临床前线慢阻肺是危害最大的慢性呼吸疾病,2018年《中国肺健康研究》成果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从2007年的8.2%上升到了13.7%,呈逐年攀升的趋势。全国总计慢阻肺患者约1亿,相当于40岁以上人群当中每8个人就有1个是慢阻肺患者。慢阻肺除了高患病率,还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占全球慢阻肺总死亡人数的30.3%,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身心健康。为了提高人们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2019年11月20日是第18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为“防控慢阻肺,你我携手行”。健康界就慢阻肺防治方面的内容采访了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临床诊察部主任杨汀教授。控烟是慢阻肺早期预防的有效措施慢阻肺的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还会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慢阻肺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多数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误诊和漏诊的现象时有发生。“吸烟是慢阻肺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因此禁烟是慢阻肺早期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杨汀教授强调,二手烟、职业接触有害气体粉尘、大气污染、厨房油烟、燃料烟雾等都是慢阻肺发病的高危因素。例如,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家庭妇女不吸烟,但是慢阻肺的发病率并不低,究其原因发现与庄稼秸秆等生物燃料有关,主要因为长期暴露在生物燃料产生的烟雾中,导致了慢阻肺的发生。已有研究显示,使用清洁能源或者加强室内的通风改造,减少生物燃料暴露的危害等能够改善以上状况。另外,对于职业粉尘暴露者来说,应加强职业防护和定期的体检,将有助于避开危险因素及有利于慢阻肺的筛查。40岁以上均应进行肺功能检查目前,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国家出台的相关卫生政策明确提出,对于40岁以上抽烟、长时间咳嗽伴有咯痰、运动时气急、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粉尘的慢阻肺高危人群,都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肺功能检查。“对于很多基层地区来说,许多设备不完善,医生对于肺功能仪的了解也不够,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如今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来提高慢阻肺的防控,如尽早识别危险因素,避免长期暴露,对肺功能进行早期筛查和确诊,这样才能使后期药物干预治疗发挥更好的作用。”合理用药避免慢阻肺急性加重众所周知,慢阻肺急性加重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其中重度慢阻肺急性加重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会增加死亡风险,是影响患者健康状况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患者一旦出现下呼吸道受累的表现,如呼吸困难越来越严重、咳嗽、咳脓痰、持续高烧等,很有可能出现了慢阻肺的急性加重,需要及时就医。“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主要诱因是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另外,环境也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气候的骤变、空气污染等等。”杨汀教授还表示,合并症也会致使慢阻肺发生急性加重,如合并肺炎、肺栓塞、气胸等。患者擅自停药和减量也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诱因之一,杨汀教授提醒患者,合理规范的用药、提高依从性能够的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信息系统助力患者肺康复康复是慢阻肺患者除了药物以外最重要的治疗干预方法。多数医院会给患者做一些康复呼吸操以及其他康复锻炼措施的培训,为了督促患者在家里也能够坚持康复训练,“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开发了慢阻肺患者居家管理APP。“它使康复指导更加便捷,可以将康复指导的信息通过医生端直接传送到患者的手机端,这相当于医生给患者的康复处方。”杨汀教授补充道,这个APP能够提醒患者每周的锻炼内容和频率,如康复训练的指导视频。杨汀教授认为,只有患者的居家康复和用药治疗都达到效果,才能实现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另外,APP会定期给患者推送相关的宣教知识,患者也可以通过APP向医生提问,实现患者与医生及时有效的互动。其中APP的疾病管理系统,会每天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询问患者咳嗽、咳痰、喘等症状。如果患者的症状加重,APP则会提醒患者是否发生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并建议尽快就诊。基层患者呼吸康复将实现个体化临床上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主要管理措施之一是肺康复计划,但根据选取的场所、方法、患者、周期的不同,所获得的临床疗效也不尽相同。杨汀教授表示,不同的慢阻肺患者都有其个体化的康复方案。“肺康复强调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制定的处方,包括全面的心肺功能、平衡性、柔韧性以及全身的肌肉耐力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估,因此每个人的评估结果都是不同的。“在杨汀教授看来,肺康复综合评估不仅需要运动干预,同时还需要心理干预、营养干预以及睡眠干预等,也需要建设一支多学科团队为患者进行肺康复计划的制定。杨汀教授表示,在基层慢阻肺患者得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将呼吸康复个体化走向基层作为重点工作,从而惠及广大患者。 【专家简介】杨汀,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临床诊察部主任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专业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秘书长。受邀任《BM·中文版》、《国际呼吸》、《内科理论与实践》、《中国医刊》、《中国临床医生》、《中国医药》等杂志编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承担国际合作和北京市科委、首发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等省部级课题4项,作为骨干参加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擅长诊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气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等诊治。研究方向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呼吸康复。

  • 许多研究表明,抑郁症是有家族遗传的倾向的。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若父亲或母亲曾患严重抑郁症,其子女患抑郁症的风险比一般人高 8 倍。 据国外的一份调查资料报道,抑郁症患者亲属中患抑郁症的概率为:一级亲属(父母、同胞、子女)为14%,二级亲属(伯、叔、姑、姨、舅、祖父母或孙子女、甥侄)为4.8%,三级亲属(堂、表兄弟)为3.6%。一项有关于双生子的研究,发现双卵双生子患病率为16%-38%,单卵双生子为33%-86%,最高可达92.6%。双生子的寄养研究也发现有同样情况。 焦虑症的遗传危险度:★★★ 据调查显示焦虑症常有家族聚集现象,一家有2人或多人患焦虑症是很常见的。焦虑症的代际传递现象,主要不是因为先天遗传,而是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小时候的家庭成长环境。 美国曾发表的一个研究证实,亲子之间焦虑的传递主要是由于焦虑父母抚养后代的方式、直接的联系和相互影响等,儿童及青少年通过多种途径从父母处习得焦虑行为。 换句话说一个容易焦虑的妈妈很可能会教出一个焦虑的孩子,尤其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没有适当的修复,那么当他们成为父母的时候很可能会把焦虑的情绪带给后代,如果父母不改变自己的话,就很容易把自己的焦虑“遗传”下去。 所以,父母如果不想自己的焦虑症传递给下一代,那父母最好尽早接受系统的抗焦虑治疗。 大多数精神疾病的遗传度都比较高,但焦虑性质疾病具有代际传递的可阻断性,所以早治疗能够有效的预防下一代患有焦虑症。 精神分裂症遗传危险度:★★★★ 不少研究提供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的确有可能遗传,然而其遗传机制比较复杂,并非某单个基因 100% 控制遗传。血缘关系越近,遗传概率就越大。 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患有精神分裂病的病人,其同胞兄弟之罹患率为7%-15%,假如父母有一方患病,其子女罹患率增加至16%,若双亲均患有该病者,其子女之罹患率为40%-68%。至於周期性的躁郁病,一般人的罹患率是0.4%左右,异卵双胞胎的罹患率是26.3%,而同卵双胞胎罹患率是95.7%。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后代可能更容易患上其它种类的精神疾病,比如双相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或者较常人更容易表现出性格缺陷、人格障碍问题。 得了心理精神疾病应该怎么办? 虽然遗传对抑郁、精神分裂的成因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并不是绝对因素,子女不一定会发病,我们不能忽略后天生活环境的因素。 如果你们希望孩子好的话,从一开始就应该锻炼孩子的品格心性,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让孩子的意志和体质得到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精神疾病的发作。

  •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 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 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 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乳腺癌筛查工作的瘤之一。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 1.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皮肤改变 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 4.乳头、乳晕异常 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腺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以致乳头回缩。 5.腋窝淋巴结肿 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检查(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多数患者是自己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来医院就诊的,少数患者是通过定期体检或筛查被发现乳腺肿物或可疑病变。可触及肿块可采用针吸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明确诊断。若临床摸不到肿块是靠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可借助影像学检查定位进行活检,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是金标准。 乳腺位于人体表面,照理诊断并不困难,但就目前我国医院统计的资料来看,早期病例仍占少数,哪些原因延误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呢? 1.女性朋友对医学科普知识了解不够,对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尚不认识,日常生活中缺少对这一疾病的警惕性。 2.早期乳腺癌大多是无痛性肿物,身体可以无任何不适,既不影响生活,也不影响工作。 3.少数妇女受陈旧观念的束缚,思想守旧,羞于查体,不愿意去医院检查乳腺。 4.图一时的省事,方便,听信了个别人的无稽之谈,或过于迷信某个仪器的诊断,放松了警惕,不再进一步检查。 5.有些人读过一些瘤的书籍或受周围人的影响,患了恐癌症,害怕自己患乳腺癌而不敢去医院检查,且不知身陷误区,患不患乳腺癌不取决于去不去医院。去看医生可以排除乳腺癌,解除心理压力,一旦确诊为乳腺癌,也是早期发现,能及时治疗。 6.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一个个新问题的出现,忙于应对,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健康,即使有不适,也没时间去医院,随便对付一下。以上这些错误做法造成不少乳腺癌患者延误了早诊的时机。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liu。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liu。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liu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liu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开展,使早期病例的比例增加;二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开展,提高了疗效。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liu之一。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1.乳腺肿块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2.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liu、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3.皮肤改变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liu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4.乳头、乳晕异常肿liu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liu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腺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以致乳头回缩。5.腋窝淋巴结肿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检查(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多数患者是自己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来医院就诊的,少数患者是通过定期体检或筛查被发现乳腺肿物或可疑病变。可触及肿块可采用针吸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明确诊断。若临床摸不到肿块是靠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可借助影像学检查定位进行活检,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是金标准。【乳腺位于人体表面,照理诊断并不困难,但就目前我国医院统计的资料来看,早期病例仍占少数,哪些原因延误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呢?】  1.女性朋友对医学科普知识了解不够,对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尚不认识,日常生活中缺少对这一疾病的警惕性。2.早期乳腺癌大多是无痛性肿物,身体可以无任何不适,既不影响生活,也不影响工作。3.少数妇女受陈旧观念的束缚,思想守旧,羞于查体,不愿意去医院检查乳腺。4.图一时的省事,方便,听信了个别人的无稽之谈,或过于迷信某个仪器的诊断,放松了警惕,不再进一步检查。5.有些人读过一些肿liu的书籍或受周围人的影响,患了恐癌症,害怕自己患乳腺癌而不敢去医院检查,且不知身陷误区,患不患乳腺癌不取决于去不去医院。去看医生可以排除乳腺癌,解除心理压力,一旦确诊为乳腺癌,也是早期发现,能及时治疗。6.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一个个新问题的出现,忙于应对,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健康,即使有不适,也没时间去医院,随便对付一下。以上这些错误做法造成不少乳腺癌患者延误了早诊的时机。

  • 其实血管堆满脂肪和血管老化,是一种不良生活习惯的两种说法。 长寿的老人可能血管依然相对年轻,而生活习惯差的年轻人可能拥有垂垂老矣的血管。 而决定了血管年龄的就是血脂,不管是过多的摄入脂肪,还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脂肪代谢问题,如果血脂含量高的话,脂肪就会钻入血管内皮之下,日积月累,本来柔软富有弹性的管壁就会增厚、变硬、弹性差,这就是血管的老化。血管老化会引起如血管狭窄、血压高、血管破裂等问题。 与此同时,血管内皮下堆积的脂肪也会形成大家耳熟能详的“粥样硬化斑块”,成为血管中的定时炸弹,斑块破裂导致血栓、血管,引起心梗、脑中风等各种问题。 这个过程说完了,您就该明白,所谓能清理血管、软化血管的食物和保健品是不存在的! 但是清理血管、稳定斑块的药物是存在的,如果你的医生让你按疗程服用他汀类药物,一定要坚持,不要自作主张地停药哦! 但是注意以下几个原则,预防和及时止损还是可以的。 1 多吃粗粮对保持血管年轻是很有好处的 常吃红薯、土豆、玉米、荞麦等粗粮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补充特殊维生素和矿物质,调节肠胃内环境,增强免疫功能。 2 多吃绿叶蔬菜 绿叶菜多为碱性,可以中和饮食中糖、肉、蛋及代谢中产生的过多酸性物质,使体液保持健康的弱碱性。常食蔬菜可选萝卜叶、青菜、油菜叶、菠菜、芥蓝、大白菜、胡萝卜、菜花、甘蓝等,特别是含钾元素高的菠菜。平时多吃些蘑菇、黑木耳等菌类也有助于血液清洁。有条件的也可考虑吃些深海鱼类。 3 不可以吃太咸 4 避免吃动物油也很重要。 比如肥肉、煎烤油炸类食物、红肉(猪牛羊肉)、烹调用动物油等 5不吸烟,不过多喝酒 6 多做有氧运动 最后还是推荐几个有利于血管健康的简单食谱: 红薯芝麻粥原料:红薯1000克,大米、芝麻各适量。制法:将红薯洗净后切成片,与洗净后的大米一起煮成稀粥,芝麻加适量的食盐炒熟后碾碎,装入瓶内备用。每次取一汤勺芝麻粉放入红薯粥中拌匀后即可食用。提示:芝麻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及四烯酸,有良好的降胆固醇作用,红薯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是预防动脉硬化的佳品。 玉米木耳粥原料:玉米150克,黑木耳10克。,制法:将木耳用冷水浸泡,待泡软后将其撕碎,玉米煮熟,然后加入木耳一起煮成稀粥即可食用。此粥可经常食用。提示:玉米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脂类的正常代谢,木耳能防止胆固醇沉积,有抗凝血作用。 香菇冬瓜汤原料:香菇15克,冬瓜500克,食盐、葱白各适量制法:将冬瓜切成小片与香菇一起放入锅内煮汤,再加入食盐、葱白即可食用。香菇可抑制胆固醇上升,具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提示:冬瓜性味甘凉,具有利水消痰、清热解毒的作用,与香菇同用,有补脾益肾、降低血脂的效果。有心血管问题的话可以点击下面这位医生头像↓一次问诊,三天有效。王星医生是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保健的专家,保持着五星好评。

  • 一、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主要是指智力和行为知觉认知基本正常的孩子,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不集中、随意过度活动、不听父母指令、缺乏克制力、情绪容易激动,并可有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等症状。 二、多动症主要表现 (一)幼儿期可能出现睡眠不安、喂养困难。 (二)学龄期多表现注意力不能集中、爱动、情绪激动、性子较急,并且会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学习不好。 (三)青春期患有其他精神障碍和社交障碍的概率明显增加。 三、多动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1、体格检查。 2、注意力检查。 3、心理健康测评:各种评测量表。 4、常规检查,比如脑电图检查等。 5、排除其他疾病的相关检查。 四、多动症怎么治疗 (一)药物治疗:主要是中枢兴奋剂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阻断剂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适当的药物。 (二)精神治疗:家长不要一味埋怨、指责孩子,要对孩子有耐心、要多关怀、要多爱护、要多奖励,赏识教育。 (三)训练治疗:进行专业训练,平衡协调孩子大脑功能。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经过专业的药物治疗、精神、训练等治疗后,孩子的多动症症状大多可以改善,并且,孩子自控能力、认知能力及学习专注力等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家长们发现孩子有多动症时,一定要积极治疗。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文中所提及药品,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