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 近年由于过大的生活压力、环境污染、高龄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夫妻遭受不孕症困扰。“试管婴儿”这个词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试管婴儿技术的出现,为不孕不育家庭带来了福音和希望,越来越多的不孕不育家庭希望能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来实现孕育梦。那么,什么是试管婴儿技术?这种技术适用人群是哪些? 上海报业集团海上名医特邀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辅助生殖医学一科主任李昆明主任医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辅助生殖医学一科洪岭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辅助生殖医学一科池丰丽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辅助生殖医学一科赵美主治医师,共同带来《做试管,其实没那么复杂》视频直播。 微信扫码进入直播页面

  • 长尖锐湿疣会痒吗?单纯的一个尖锐湿疣这个疾病,一般是不会有痒感的,当然也有一部分患者,他会出现痒的感觉,主要是在一些,特定的一些情况之下,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说生长的部位,长在肛周这一块儿的,因为这一个部位,神经丰富潮湿有摩擦,这个部位的尖锐湿疣,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痒感,那么还有的就是合并的慢性湿疹,或者是有长期的一个霉菌感染,这样子导致的一个痒感也是可能会出现的,那么还有一种痒感出现了就是在,我们尖锐湿疣,通过激光冷冻创伤之后,在创伤恢复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一种痒感,但这种痒有长伤口那种痒,还有一种痒就是像虫钻一样的,那么是复发这样的一个痒感。

  • 作者:于康教授

  •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吃五谷杂粮有助于控制血糖,可你知道嘛,如果五谷杂粮的烹调方法不对,不仅不控糖,可能还会升高血糖。 错误一:杂粮做成糊糊 现在很多超市都有专柜在卖杂粮杂豆粉,回家后可以轻松地用沸水冲泡成杂粮糊。 也有很多人用家用豆浆机或“破壁”食品加工机来做杂粮糊,觉得口感特别细腻好喝。 然而杂粮杂豆经过焙烤、打粉、冲糊之后,对细胞结构的破坏程度都较大,淀粉颗粒能够快速吸水,消化速度随之也大幅度上升,使升糖指数大大增高,显然不是一个好的烹调选择。 错误二:煮得太软烂 同样的糙米(比如黑米、红米等),做成粥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会比较高,做成饭会相对低一点。 这是因为做粥用的水量比做饭更大,能够使淀粉粒更充分地吸水膨胀、彻底地糊化,容易消化。 此外,流质的粥在胃内的停留时间也比固态的饭要短,能够快速地进入到小肠从而被消化吸收。 很多家庭还有加碱煮粥的习惯,加碱会让粥煮得更快更软烂,即便是杂粮粥,这种方法也不适合糖尿病患者。 错误三:炸了吃 有的糖友为了改善粗粮的口感,会把粗粮炸了吃,但是高脂饮食同样也对控制血糖不利。 高脂肪的食物往往所含能量高,这样很容易造成总能量超标,而糖友需要控制总能量的摄入,控制好体重,因此仅注意控制主食类食物显然不可以,控制每日油脂摄入也很重要。 另外,在炸粗粮主食时,还需要裹面粉和淀粉,这些都是能快速升糖的食材。 为了追求粗粮好的口感反而丧失了粗粮对控制血糖的好处,得不偿失。 错误四:长时间浸泡 米浸泡时间越长升糖越快。 在做米饭的时候,提前浸泡大米的时间越长,做出来的米饭质地越柔软,消化起来也越快,血糖也会升得越高。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做米饭不要提前浸泡。 糖尿病患者应当少选细腻的糊糊,多选整粒的谷物;少选纯米饭,多选杂粮饭。 喝杂粮粥最好其中一半是淀粉豆类(比如红小豆、芸豆、鹰嘴豆等)和燕麦、大麦等食材,尽量降低白米的比例,以保证餐后血糖反应显著低于白米饭。点击即可对话三甲名医

  • 甲亢,顾名思义,就是甲状腺功能出现了亢进。按照发病原因来分,占到80%绝大部分的都是Graves病。典型的甲亢症状包括:容易饿、吃得多、排便增多、消瘦;平静状态下,能突然感觉到自己心跳加快、手抖,失眠、易激动;甲状腺肿大,有时会出现眼球突出;更少的情况还会出现周期性的突然瘫痪,感觉双腿或四肢不听使唤。甲亢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即便甲状腺功能得到控制、甚至都停药了,后期仍有可能复发。而甲亢反复发作或长期治疗效果不好,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甲亢性心脏病、甲亢性肢体麻痹、甲亢性高血压、甲亢性糖尿病、甲亢性精神病等,病情严重者可导致甲亢危象,出现意识混乱、神志恍惚、昏迷等,危及生命安全。 所以我们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要考虑到是我们方便执行,依从性好的,并且经济可以负担。目前治疗甲亢主要有三种方法: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碘131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每种方法各有利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适应范围广,疗效确切。缺点是疗程长,一般需要1~2年,需要定期复诊以调整药物剂量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包括肝功能受损在内的副作用;药物治疗另一个缺点是停药后复发率高,大约在50%左右。外科手术治疗:是通过切除部分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产生减少,优点是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但存在麻醉风险、手术有损伤喉返神经或甲状旁腺的风险、费用相对较高等缺点。另外,手术需住院治疗,手术后颈前皮肤会留有手术疤痕。碘-131治疗: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比较经济等特点。特别是对下列情况的患者: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多次复发;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者;合并肝功能障碍,“碘-131”治疗是最佳选择;合并房颤。值得一提的是,“碘131”治疗青少年及儿童甲亢也是安全有效的。欧洲甲状腺协会(ETA)甚至还建议:“使用同位素碘治疗儿童GD甲亢(Graves Disease)时,应直接采取消融剂量,以达到甲减为治疗目的”。 碘-131是具有放射性的碘。很多患者一听放射性就非常担心。其实我们就把它想象成一种局部的放疗:甲亢病人甲状腺对碘-131的摄取异常增高,服用碘-131后,功能亢进的甲状腺组织受到碘-131发射的β射线集中照射而遭到破坏和抑制,使甲状腺激素生成减少,从而达到治愈或缓解甲亢的目的。注意避免与他人长时间、近距离接触,特别是婴幼儿及孕妇。除此之外,碘131治疗最重要的缺点是,部分患者碘-131治疗后可直接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因为确定同位素剂量是个难题:剂量过低容易导致甲亢复发、而剂量过高又会造成终生甲减。很多医院在实施同位素治疗时,还会测定甲状腺重量、摄碘率等各种参数,尝试通过公式计算来精确滴定不同甲亢患者所需的同位素碘剂量。这种基于美好愿望的努力,被证明是行不通的。欧洲甲状腺协会(ETA)在不久前更新的2018年甲亢管理指南中,再次强调:“没有可用的剂量计算方法,能够保证治疗后甲功长期维持正常,建议采用固定剂量进行治疗。” 微博健康达人@内分泌张真人写道:一辈子很长,值得和爱人、美食、以及左甲状腺素片一起度过。但如果存在难治或复发性甲亢,这辈子可能没那么长、没那么好。希望每位甲亢患者都能被普及这样的观念:甲减治疗简单、方便,用甲减换甲亢,是合算、可接受的。 网友@幸福至善 评论说道:如果我得了甲亢,我不要因为甲亢没控制好导致眼球突出、心肌劳损、肝功受损,也不想冒甲亢手术的风险,不想要甲亢合并妊娠所导致的流产早产死胎的风险,不要吃抗甲亢、降心率、升白细胞一堆药。直接用碘131让我得甲减,一辈子每天早上吃两片优甲乐就好了,方便又安全。 点击下图即可问诊

  • 李大爷75岁,打了10年的基础胰岛素,让我给停了,半年下来,不仅血糖控制的更好了,还减了30斤体重,以前他走路气喘吁吁,现在走几百米一点都不会喘。-1-为什么给他停用胰岛素首先,他是胰岛素促泌剂与胰岛素联用,体内胰岛素水平容易升高,导致高胰岛素血症,体重不容易控制。其次,李大爷处于肥胖状态,身高172厘米,体重90千克,需要控制体重。第三,有低血糖现象。李大爷血糖控制很理想空腹都在6-7mmol/L,餐后也在8mmol/L以下,但经常会出现餐前的低血糖。这就是胰岛素和促泌剂联用的两个弊端:一是容易出现低血糖,二是体重很不容易控制。检查后我还发现,李大爷的肝肾功能都很好,完全可以停用胰岛素该换口服药。 李大爷停用胰岛素6个月后:空腹血糖5-6 mmol/L,餐后血糖6-7 mmol/L,这么标准的血糖却从来没有低血糖。他自述,没有了低血糖的困扰,也敢长时间出去走走路逛逛了,以前饭稍微吃的晚一点,胃就不舒服,很快满头大汗,低血糖,让他非常害怕——现在也没有了。像李大爷这个岁数空腹血糖控制在6-7 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8mmol/L左右就完全可以了。饮食尽量丰富些,两餐中间可以常规少量吃些水果,吃水果的糖尿病患者比不吃水果的神经系统的并发症要出来的晚。 -2-哪些人群适合停用胰岛素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停用胰岛素或减少注射次数: 1 常年累月在用胰岛素治疗的肥胖患者,肝肾功能正常或者轻度异常,血糖控制差者。 2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紊乱、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的其他表现的尽量停用胰岛素,无论年龄大小。 3 完全用预混胰岛素30治疗,经常出现餐后血糖不达标,追加胰岛素用量,从而出现餐前低血糖者,如果没有禁忌证可以改为口服药降糖药加基础胰岛素,或完全改为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口服降糖药。 4 长效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下血糖控制即使达标,如果胰岛素用量不大,可以考虑停用胰岛素。 5 因肝肾功能轻度异常而选择注射胰岛素者,比如有些慢性乙肝或者丙肝患者,没有肝硬化肝功也很好或者轻度异常,完全有可供选择的口服降糖药。 糖尿病朋友们想想:是否您真的需要用胰岛素治疗,是否可以重新调整方案,摆脱注射胰岛素的不便与低血糖的困扰? 通过这个案例,糖友们应该知道每日监测血糖的重要了吧,还要知道治疗方法完全因人而异,找到一个好医生,坚持治疗很重要↓点击链接,即可问诊:https://www.healthjd.com/teacher?id=195810257709

  • 秋冬天气干燥,对于银屑病患者来说怎样穿衣才能更加舒适呢,下面这篇文章教你如何在夏秋冬正确的选择衣服。 首先,银屑病患者的头部最易出汗,胸背次之,上肢、大腿再次之,最差的是胫前。患者容易犯的错误在于为求出汗,上半身穿得多,结果是头上和上半身更容易出汗,占了不容易出汗的上肢和小腿的汗出“份额”。导致的结果是,容易出汗的地方出汗多,不容易出汗的地方仍旧出汗很少,离“均匀”“微汗”的治疗目标越来越远。针对此患者笔者的指导是让其腿上尽量多穿,上半身则整体穿得薄些,而把胳膊上加上套袖,或者把保暧内衣的袖子裁下来缝在上衣的袖子里面。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穿衣与日晒的配合。具体为日晒时要少穿,让太阳尽量直接晒到皮肤上。从户外向室内走的时候必须马上穿衣,避免老百姓所说的“阴着”的情况出现。这点在夏天尤其要注意。患者在夏天经常犯的错误是,户内户外变换时不能及时增减衣服。户外穿得多容易让皮肤陷于“湿”“热”,户内穿得少容易让皮肤更加“干”“冷”。最利于皮肤脱离病态、恢复正常稳态汗出的皮肤状态,应该是“温”和“润”的,温即不热不冷,润即不湿不干。 秋冬季穿什么衣服最合适呢?1、避开羊毛制品。虽然冬天穿毛衣是惯例,但是羊毛纤维所引起的瘙痒往往会使银屑病更加严重。2、选择棉质衣物。纯天然植物纤维可以完美规避羊毛制品带来的问题,比如选择穿棉质衣物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样也能达到保暖效果,而且更加舒适。3、穿着浅色为宜。尤其是有头皮银屑病的患者,在皮损发作或治疗期间往往深受大量皮屑脱落的困扰,这时选择浅色的衣物可以让你避免很多尴尬。

  • 近日,我国多地相继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截至7月10日,我国境内已报告的猴痘感染病例数量已增至10例。   北京:2例 6月6日,北京市医疗机构报告2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两名病例均是通过亲密接触感染。   广东广州:2例 6月10日,广东省广州市监测发现2例猴痘病例。   辽宁沈阳:1例 6月29日,辽宁省沈阳市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7月3日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   湖南长沙:3例 7月5日,湖南省长沙市监测发现3例猴痘确诊病例。   天津:1例 7月6日,天津市通过监测发现并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7月7日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   陕西:1例 7月10日,陕西省发现1例猴痘病例。     猴痘病例为何突然增多?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国多地相继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猴痘病例为何突然增多?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病例当中可能已经出现了本土传播,而不仅仅是境外输入病例。   2022年猴痘疫情在全球范围暴发后,世卫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今年5月,世卫组织宣布终结猴痘疫情紧急状态。尽管全球猴痘病例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期一些国家和地区报告的病例有所增加,特别是在亚太地区。   对此,专家呼吁保持冷静,称这种疾病不太可能导致大规模传播,因为猴痘病毒相对容易检测、控制和治疗。   “虽然我国的猴痘病例有所增加,但这不会造成病毒大规模的传播,这主要是由于有快速检测试剂盒以及有效的隔离措施,猴痘传播的风险相对容易控制。”一位猴痘病毒专家7月10日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猴痘感染基本上不会出现无症状。”   专家还表示,频繁和无保护的性行为是猴痘感染的主要原因,这种行为也会导致其他性疾病的传播,但普通人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较低。专家补充称,我国近期病例数的增多主要与人员的流动性增加有关。   普通人群感染猴痘的 可能性极低   猴痘病例增多是否应该引起警惕?多位临床感染科专家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均表示:普通人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低,无需恐慌。   “基于现有的研究,感染动物和感染患者是猴痘传染源,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猴痘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普通人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低。”7月8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普通人群日常外出,正常工作、生活感染猴痘的可能性极低。且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可能持续2至4周,临床症状普遍较轻。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猴痘形成规模传播的三大途径。随着确诊病例的增多,不排除接下来接触者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零星关联确诊病例,但形成流行的可能性很小。此外,目前没有证据证明病毒传播跟温度有关,普通人群只要注意做好防范,感染风险极低。”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   李侗曾建议,接触者中如出现发烧、淋巴结肿大、疱疹等,应该及时到医院的皮肤科或感染科就诊,由专业的医务人员通过各种检测方法进行诊断;普通人群则要避免和猴痘患者、接触者密切接触,同时主动学习猴痘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月11日,李侗曾医生在其个人微博发文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批准暴露后预防的疫苗和药物,猴痘病例发病后症状比较明显,但是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的时候已经有传染性了,高风险人群需要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   本文综合自: ①2023-07-10第一财经《科普|中国大陆猴痘病例已达10例,为何突然增多?》(钱童心) ②2023-07-08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五天三地确诊猴痘病例!医生:普通人群感染猴痘的可能性极低》(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谭琪欣) ③2023-7-11微博@感染科李侗曾

  • 今天看了一例韦氏腔稍宽的孕妇,32周的单胎,韦氏腔宽达11mm。   这里不得不提到透明隔腔,它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的一个重要结构。透明隔腔缺失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有关。   根据2021年中国专家共识指出:透明隔腔是位于脑中线前部两透明隔间的液体腔,上方为胼胝体,下方为脑穹隆,侧壁为透明隔小叶。透明隔腔于妊娠17 周发育完成,其发育与胼胝体、前联合、穹隆柱密切相关。透明隔腔向后延伸至室间孔,室间孔后方为韦氏腔。随孕周增加,透明隔腔逐渐变长变宽,26 周后透明隔腔和韦氏腔多从后向前闭合,足月分娩时97%新生儿后方已闭合,出生时仅存在前方的透明隔腔。出生后3~6 个月,两层隔融合,85%的婴儿透明隔腔闭合,少数至成年期仍持续存在。   在解剖结构中,韦氏腔与透明隔腔均没有脑室系统所具有的室管膜,因此不属于脑室系统。韦氏腔的前方为透明隔腔,两者相通,以室间孔和穹窿柱为分界。   部分胎儿的韦氏腔持续存在至出生后。在产后的研究中,韦氏腔的显示率与检查的方式和人群有关,报道的差异较大。超过30%的新生儿可出现韦氏腔,仅有不到1%持续存在至成人期。在成人中韦氏腔的发生率约为0~1.3%。最新研究中,有心境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患者中韦氏腔发生率约为1.1%。通常,韦氏腔与透明隔腔增宽同时存在(约占95.5%),仅有1.7%的病例为单纯的韦氏腔增宽。   韦氏腔持续存在可能的原因是: ①韦尔加腔内有活瓣可间隙积存脑脊液;②按渗透梯度经腔囊壁的扩散弥散液体; ③腔内组织产生的液体积聚   目前关于产前超声发现韦氏腔持续存在的临床意义和预后缺乏大样本量病例的长期随访研究证实。根据胚胎发育的原理,韦氏腔在孕26周后才逐渐开始闭合,因此产前超声在中晚孕期观察到韦氏腔多是胎儿发育的正常过程。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