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觉过敏、恐声症、厌声症、耳鸣耳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听觉过敏是听觉耐受下降的表现,听觉耐受下降还包括恐声症、厌声症。听觉过敏症状主要是对声音的容忍度降低,使声音刺激变得异常敏感,声音稍微有点大,就会出现全身不舒服的症状,可出现畏声、焦虑等情绪。厌声症是指对某种特定声音的强烈不喜欢或厌恶,是对某种特殊声音的方式和内容有负面情绪,声音的物理特性比如强度和频谱居次要地位。当害怕的情绪占主要地位时,就是恐声症,是一种特殊的厌声表现,是边缘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厌声症和恐声症通常和听觉过敏相关,可由严重的听觉过敏发展而来。耳鸣患者主要表现为在无声源的情况下,主观感觉可以听到声音,与年龄增长、巨大噪音以及各种类型的听力丧失等有关。耳聋患者主要表现为听力的下降甚至丧失,可伴有耳鸣、听觉过敏、头痛等症状,其病因根据耳聋类型不同而不同,家族性耳聋病史、自身有耳病史、应用耳毒性药物等均为本病的风险因素。
二、如何更好的照顾听觉过敏病人?
1、饮食调理:听觉过敏的患者,其饮食原则没有特殊要求,但是最好清淡易消化,且要吃富有营养的食物。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可以吃一些八宝粥或鱼肉,同时避免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2.日常护理:听觉过敏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因此要做好听觉过敏的护理,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回归美好生活,其护理方面主要是治疗原发病、保持心情舒畅、适度迎接声音刺激等。根据原发疾病进行相应的日常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原发病引起其他症状。保持心情愉快,适当放松,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舒缓心情,避免神经过敏。适当进行声音刺激,不要因为过敏把自己隔绝在声音之外,要适当经受声音刺激,重建正常的听觉耐受能力。
3.心理护理:听觉过敏患者受困扰程度越严重,焦虑症状越严重,这些精神心理问题又进一步加重听觉过敏,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一方面安抚患者的焦虑心态,让其有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让患者更多的接触声音,积极地配合治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听觉过度敏感影响所有的声音,尽管依据其频谱或强度,某些特殊噪声可能更让人烦恼。听觉过敏必须与其他症状(可能同时存在或作为孤立的形式发展)区别开来。大多数听觉过敏患者病因复杂,常见的诱因有近期突发的耳鸣、压力紧张、劳累、长期接触噪声等。听觉过敏可能涉及周围听觉系统,也可能涉及中枢听觉系统,或者两者皆有参与。
一、外周听觉系统疾病
颜面神经麻痹、耳硬化症术后、外淋巴管病变、梅尼埃病、内耳迷路破坏、耳咽管开放症等。例如梅尼埃病的患者,由于内耳淋巴液循环障碍,压力失衡,内耳原本感受声音的功能就出现了障碍,就会导致听觉过敏的情况发生。再如耳咽管开放症的患者,由于异常开放导致中耳鼓室内压力失衡,也会出现听觉过敏症状发生。
二、中枢听觉系统疾病
偏头痛、抑郁、颅脑外伤、威廉综合征、学习障碍、脊髓疾病、中脑动脉瘤、脑血栓、多发性硬化等。例如抑郁症患者,其脑神经功能异常,因此会引发听觉过敏症状出现。
三、内分泌系统疾病
包括促肾上腺激素增多症。促肾上腺激素增多症时,腺垂体功能出现异常,因此会引发听觉过敏症状。
四、感染性疾病
包括莱姆病等。由于患者受感染出现多器官、多系统受累情况,当神经功能受累时即可出现听觉过敏症状。
五、精神疾病
精神异常疾病中,例如忧郁症、恐慌症、自闭症,病患常合并有听觉过敏或害怕声音。自闭症主要见于儿童,与大多数老年人无关。患者可能对某些声音听力不足,但对某些声音又特别敏感,会异常清楚听到墙壁水管水流声,或是楼上马桶冲水声,下雨时雨滴变得大声,就像雷鸣。部分患者终日听到血液在自身血管流动的声音,或是自己的呼吸声。甚至因不喜欢听说话声,所以不想开口说,以致学习语言困难。
六、引发耳鸣的相关疾病
梅尼埃病、抑郁症、耳咽管开放症、偏头痛、耳硬化症术后、颜面神经麻痹、自闭症
七、非疾病因素
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压力过大,可导致患者对外界环境感受敏感,从而表现出听觉过敏。手术后遗症,当患者接受一些脑部或耳部术后,可能会出现听觉过敏的症状。
听觉过敏定义为对环境声音耐受下降或对声音(对一般人群来说不是让人烦恼的)异常的躲避反应。对环境噪声响度不适级(LDL)的下降见于听觉过敏分数低于90dBHL的患者或低于100dBHL的患者。那么听觉过敏病人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呢?
一、听觉过敏的症状有哪些?
听觉过敏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对环境中正常的声音耐受度降低,并带有不良情绪反应,严重者表现出精神症状和神经症人格特征,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负面影响。引起患者不适的声音强度和频率变化范围较广,比如进食吞咽声、咳嗽声、掂腿声、撕纸声、开门声、正常交谈声等,从远处的爆炸声到一些正常人听起来很微小的声音,都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其反应取决于声音的物理特性。患者会有意避免暴露在有声环境中,时常戴着耳塞,甚至停止工作,闭门不出。
1.典型症状:听觉过敏的典型症状是对声音过度敏感,轻微的声音就会导致患者不舒服,同样听一样东西,别人没有感觉,而听觉过敏的人在声音刺激下可变得异常敏感。
2.伴随症状:梅尼埃病患者,可能出现听觉过敏的症状,同时还会出现耳鸣、发作性眩晕等。抑郁症患者,除了出现听觉过敏症状,还会出现兴趣缺乏、情绪低落、少言无语等症状。耳咽管开放症患者,除了出现听觉过敏症状,其他症状最多出现的是耳鸣。
3.并发症:由于听觉过敏的患者对声音刺激异常敏感,但声音又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患者在听到声音之后就可能会表示出抑郁或者焦虑、烦躁等症状,久而久之可能出现自杀情况。
二、如何预防听觉过敏?
听觉过敏一旦发生,将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适,因此要防患于未然,做好听觉过敏的预防工作。其预防主要是治疗原发病,避免过度保护耳朵,避免长时间不接触声音等,做好预防工作,将在很多程度上杜绝听觉过敏的发生。
不要经常使用耳塞,避免过度保护耳朵。但是游泳潜水时,则需要戴上耳塞,避免耳朵进水,注意保护耳朵。保持愉快的心情、乐观的生活方式,学会合理宣泄压力,避免神经过敏导致的听觉过敏。患有咽炎和鼻炎等基础疾病时应该及时治疗,不要拖延,避免出现咽鼓管异常开放病症,从而引起的听觉过敏症状。不要长时间把自己关在安静的房间,应该适度听一听声音,避免长时间封闭耳朵,不接触声音。
引起听觉过敏症状的原因有很多,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以一旦患者出现听觉过敏的症状,如对声音感到厌烦等,伴有眩晕、耳鸣等症状,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的症状,就应该立即就医,避免发生并发症,避免后期增加心理上的烦恼。同时保持心情愉快,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一、听觉过敏需要做哪些检查?
脑部核磁共振:当考虑是由梅尼埃病引起的听觉过敏症状时,可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对其具有诊断意义。
咽鼓管功能测定;可对咽鼓管异常开放而引起的听觉过敏症状作出诊断。
耳镜检查:了解是否是由于耳朵内部因素导致的听觉过敏。
响度不适阈值测定:通过对引起患者不适的响度阈值测定来判断患者病情。
通过临床表现,即患者听到声音以后表现出对声音响度的容忍度降低,听到任何声音都感觉不舒服,声音刺激变得相当敏感,可初步确诊为听觉过敏。结合病史与耳镜检查、核磁共振等检查的结果,可初步判断出引起听觉过敏的病因诊断。
二、听觉过敏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很多患者逃避环境中的所有声音,过度保护耳朵以缓解不适的症状,这样反而加剧了听觉过敏的症状。因此,听觉过敏患者的治疗,一方面要避免过度护耳,另一方面要进行脱敏治疗,并根据引起听觉的过敏症状的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1.家庭处理:让患者接触各种声音如白噪声、宽带噪声、粉红色噪声、音乐声等,其中粉红色噪声(200~6000Hz)更可取,对正常听力患者推荐使用声音发生器,对于听力下降者可使用助听器,让其处于有声环境中,对患者重新建立正常的听觉耐受能力。
2.药物治疗:长春西汀针对梅尼埃病的治疗,长春西汀可以改善内耳微循环,调节神经,从而改善听觉过敏的症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是抗抑郁的药物,适用于抑郁症引起的听觉过敏症状。三氯醋酸适用于咽鼓管异常开放患者的治疗,通过涂抹三氯醋酸可以使咽鼓管咽口关闭。
3.手术治疗:如为咽鼓管异常开放所致,可行腭帆张肌腱松解术进行治疗。
4.其他治疗:助听器适用于听力下降以及中、重度听觉过敏患者,在佩戴助听器之前需要处置。该症状可能导致患者拒绝助听器。也有听觉过敏和耳鸣增加的可能性。
年轻男士亟待身心减压 破除“障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科发现,性功能障碍合并有精神心理问题的男性约占60%。医生指出,对于男性而言,性功能障碍也是全身健康的“晴雨表”,需要做慢病管理。例如,患者王先生因生活压力大导致性功能障碍,经情绪、心理治疗后才得改善。同时,研究还表明性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息息相关。年轻、轻症男性可通过及时治疗、改变生活方式等好转。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何池忠表示,很多人以为卒中(中风)是“老年病”,其实青年人患卒中并不少见。何池忠援引世界流行病学数据指出: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一生当中会患卒中;在中国,每5个人中就有2个人一生当中会患上卒中,比例达4成。世界上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而致残。卒中的可怕之处在于发病急,进展迅速,直击脑循环,患者会出现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严重者导致死亡。因此卒中被称为威胁健康生活的“头号杀手”。世界卒中组织最新指出,90%的卒中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医生建议,可通过体育运动的力量来预防和战胜卒中。很多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本身就可以有效降低卒中风险,还能帮助控制体重、血压、血糖等卒中重要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发生卒中后,体育运动、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还可以改善他们的情绪、睡眠和社交能力。
缺觉带来困倦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危害是会使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代谢性疾病、癌症、精神疾病等的发病风险。英国萨里大学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持续一周,人体就会有711种基因的功能发生改变,其中涉及到新陈代谢、炎症、免疫力和抗压等功能。
近日,气温明显下降,然而街头却出现了混乱穿搭的的景象。在街道上,一部分人早已裹上厚厚的羽绒服,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以抵御寒冷的侵袭。他们行色匆匆,羽绒服的帽子也紧紧戴着。但与此同时,有一部分人出于对自己心仪穿搭风格的执着追求,即便气温已然下降,却依旧身着单薄的衣物,在凛冽的寒风中显得颇为格格不入。专家提醒:“虽然每个人对温度的感知和耐受程度不同,但在降温天气下,还是要注意适当增添衣物,以防受寒感冒。”网友:降温会惩罚每个不穿羽绒服的人
糖尿病早期能逆转吗?
科学用药,不要过度恐慌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