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堵塞时,会导致心肌缺血。介入手术可以开通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介入手术是怎么回事?
介入手术的全称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也就是俗称的“心脏支架手术”。医生穿刺患者手腕或大腿的血管后,插一根导管到冠状动脉,然后送入“支架”把堵塞的血管撑开,使血流恢复。
有时,医生也可能采取一些其他手段,例如,放入一个球囊,充盈后对血管内的斑块加压,并使血管扩张(球囊扩张);或者使用专门导管,把冠脉内的血栓抽吸出来(血栓抽吸)。
介入手术中,有何感受?
整个介入手术中,患者都是清醒的,一般不会有明显不适。
开始穿刺血管前,医生首先会在穿刺局部注射麻药,这时会有些疼痛。穿刺后送入导管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上肢疼痛,这是因为手腕的桡动脉非常细或者发生了痉挛。
开始推注造影剂(使血管显影)时,有些人会有发热感,但很快就消失,这是对造影剂的正常反应。但如果手术过程中觉得身上发痒,或者喉咙发紧、呼吸困难,一定及时示意医生,因为可能是对造影剂过敏。
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有明显胸痛、出汗等症状,原因可能是球囊在撑开血管时堵塞了血流,或者是术中心脏微循环的血流无法恢复(无复流)。无论如何,出现不适时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紧张,但要及时反馈给医生,尽量不要乱动。
介入手术有什么作用?
冠状动脉里放入支架后,就解决了狭窄或堵塞问题,恢复了心肌的血液供应。有些支架还会缓慢释放药物,防止血管再次狭窄。多数患者在手术后症状消失,坚持服药可以维持病情不进展。
但是,少数患者血管仍可能狭窄或堵塞。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手术后的几年内,发生心肌梗死的比例介于 3%~10%,有 9%~16% 需要再次血运重建治疗。
有何新进展?
新一代支架是怎么回事?
心脏支架在不断改进。目前普遍使用的是第二代支架——药物洗脱支架,已经出现了新一代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它的研发理念是,支架在达到扩张血管的目的后,逐渐被吸收、消失,因此可以避免有异物残留、影响局部血管的弹性。目前我国已经有多款可降解支架在使用中。
新一代支架仍有不足
动物实验中,可降解支架在植入 4 年内可以被完全吸收[7]。但是长期使用是否安全,目前并不明确。有研究发现,可降解支架在植入 3 年后,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者相比,死亡率相近,但有更多患者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出现血栓或者需要再次手术。
此外,由于材料、制作技术的限制,目前的可降解支架外形较大、弹性较差,很多情况下不能使用。
新一代支架仍在改进,值得期待
总体看来,可降解支架目前尚不成熟,还不能认为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科学家们还在不断改进,这类支架的使用前景值得期待。
一天掉1.2斤的减肥秘诀分享
两周极速甩腰两侧赘肉秘技
祛湿减脂妙方,办公族必备推荐
身材管理新秘籍,持续消耗热量秘诀
16+8瘦身法挑战成功体验
十天轻松甩掉8斤赘肉秘诀
7天瘦16斤的奇迹体验
躺着轻松瘦身,告别赘肉!
告别梨形身材,减肥成功经验分享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