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观察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盲肠直至回肠末端的肠粘膜,用于诊断结直肠炎症、良恶性肿瘤、息肉、憩室等疾病。
对于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可疑结直肠疾病,钡剂灌肠发现可疑病变不能定性,回盲部病变需行回肠末端活检等均应行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而目前结肠肿瘤的发病率日益升高,结肠镜也逐渐成为常规体检项目之一。
结肠镜检查前需要肠道准备,而一个成功的结肠镜检查更需要一个合格的肠道准备。合格的肠道准备能减少肠镜操作的难度,大大提高肠道息肉及早期肠道肿瘤的检出率。
检查前1-2天进少渣半流质饮食,当天早晨禁食。目前有多种肠道清洁剂可供选择,包括30%硫酸镁溶液、20%甘露醇等,但硫酸镁易导致电解质紊乱,甘露醇在肠道被细菌分解易产生易燃气体,不能进行高频电操作,否则可能引起爆炸的危险。目前常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肠,一般术前4-5小时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2000-3000ml,经过多次排便,直至排出清水样大便,才可进行结肠镜检查。解痉药可抑制肠道蠕动,有利于结肠镜操作,可于术前5-1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10mg,注意有前列腺肥大、青光眼、严重心脏病、心律失常的患者禁用。
结肠镜术后应尽量吸尽肠道残气,减少患者腹胀、腹痛感,并注意观察是否有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撰稿 刘揆亮 荐稿 吴静
我进修的昭和大学横滨北部病院消化疾病中心是由大名鼎鼎的工藤进英教授于2001年一手创建。工藤教授堪称世界大肠镜第一人,他所发明的单人肠镜操作法,将曾经令医生与患者都极为痛苦的结肠镜操作变得简单舒适;他所提出的用于结肠息肉良恶性判断的“Pit pattern(隐窝结构)”理论,虽已历经近二十年,即使新的内镜影像技术及分类方法层出不穷,也至今无法超越。
由于工藤教授的威望,昭和大学横滨北部病院消化疾病中心可称作日本及全球的先进内镜诊治中心,该中心也是世界内镜组织指定的国际消化内镜培训中心之一,尤其在大肠癌的内镜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特色,近年的大肠癌内镜治疗例数稳居日本前两位。在这里,每天可以看到大量的结肠镜诊断与治疗操作。虽然结肠镜单人操作以及EMR/ESD治疗在国内也已广泛开展,不过,在横滨北部病院的内镜中心,我还是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首先是肠道准备。对于一例筛查结肠镜来说,肠道准备的重要性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而让受检者也意识到肠道准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证受检者做好肠道准备,则需要医患双方一起努力。在横滨北部病院,肠道准备同样是分次进行。患者前一晚在家中服用清肠药物后,第二天的肠道准备全部在内镜中心完成。在这里,看护师会用纸质说明和粪便形状的模型为患者详细解释如何判断排便的形状及是否符合要求,另外还会发放给患者评价量表。当患者不能确定排便是否符合要求时,看护师会协助判断。值得一提的是,当我第一天到内镜中心的时候,中心秘书交给我们的“注意事项”当中特意提到内镜室的公共卫生间中会有“排便待确认”的标志,提醒我们不要误将患者肠道准备过程中待看护师确认的排便冲洗掉。
其次是进镜。日本并非每一家内镜中心都采用国内的“无痛内镜”的检查方法。在横滨北部病院内镜中心,一般都由医师给予咪唑安定一类的镇静药物,大多数时候患者都没有明显的痛苦。可以看到,在进镜过程中,内镜医师并不会刻意追求速度,而会更多在意患者的感受,一旁协助的内镜护理人员也会在适当时候尽量安抚患者,协助医师调整患者的体位或者适当增加药物,帮助医师顺利完成进镜。
记得今年在苏州举办的“单人肠镜操作比赛”中,几位点评的教授不约而同地提出肠镜的退镜比进镜更为重要的观点。在这里,这一原则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虽然指南对肠镜退镜的质控要求是6分钟,而在横滨北部病院,大多数肠镜的退镜时间都远不止6分钟。在患者肠道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内镜医师退镜时会细致观察,工藤教授甚至会应用靛胭脂进行染色筛查。发现肠道病变后,内镜医师会对每一处病变依次进行白光、放大、NBI、靛胭脂+结晶紫染色观察,必要时还会增加亚甲蓝进行细胞内镜(Endocytoscopy)观察。根据实时诊断的结果,立即采用随访/钳除/冷圈套切除/EMR(息肉切除)的不同方式对病变进行处理,对于判断为ESD适应症的病变,则在完成诊断后留待择期操作。在这里,由于内镜诊断具有极高水平,他们已很少应用活检来帮助诊断。另外,由于横滨北部病院的消化疾病中心由内外科共同组建,消化内镜医师与消化外科医师之间的紧密协作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当内镜医师判断为进展期肿瘤,不适合内镜下切除时,他们会在取完活检后,立即在病变部位进行墨汁注射和钛夹标记,以便于外科医师的腹腔镜下处理。
从发现,诊断到治疗,在昭和大学横滨北部病院内镜中心,我充分感受到一例完整的结肠镜操作是如何完成的。而医护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和处理流程,也让我真切地体会到“患者第一”的理念。我们追求内镜技术的提高,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患者的获益,而只有将我们技术的提高切实反馈到临床实践当中,我们的追求才更有意义。
评价排便性状用的量表
为患者讲解用的排便性状模型
当前结肠镜检查常用的泻药主要包括: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 恒康正清,和爽,等 ):在服药之后,患者需要尽可能的多活动,直至排出清水样粪便。该药物不利于人体吸收,也不会刺激肠道,是当前清洁肠道的标准药物。使用范围较广,对于一些老年人或者身体较为虚弱的人群也可以有效服用。
- 硫酸镁(硫酸镁溶液或者硫酸镁粉):选择此类药物进行肠道准备的时候,往往只是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达到很高的清洁度。但是对于患者来说,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例如强烈的肚子痛或者呕吐。不仅如此,硫酸镁的服用口感不佳,在实际临床使用过程当中,往往需要结合患者的身体条件来进行有效的选择,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以及机体脱水的现象。
- 磷酸钠盐口服溶液 ( 辉灵 ) 磷酸钠盐口服溶液 ( 辉灵 ):该类药物有着较好的清洁功能,病人往往只需要简单的吞服就可以实现,很好的效果,有着很高的安全性,降低患者的服用困难。患者在对该类药物进行使用的时候分两次服药,每次服药 45ml。第一次服药时间在检查前一天晚 7 点,用 750ml 以上的温开水稀释后服用。第二次服药时间在检查前 4 个小时,用法同第一次。
- 其他药物 ( 如甘露醇、番泻叶等 ):甘露醇容易导致机体脱水和电解质丢失,并可酵解产生爆炸性气体,若单纯检查尚可使用,一旦行息肉电灼术等操作,有可能引起爆炸。番泻叶是一种中药,长期使用会引起结肠黑变病。
患者在进行结肠镜检查之后,会得到相关的结肠镜检查报告。检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镜下诊断以及镜下所见。在具体结肠镜检查过程当中,如果患者体内存在可疑病变,那么医生则需要进一步进行病理活检有效分析,对于已经进行了病理活检的患者,医生需要尽可能的有效分析结果做出科学准确的有效诊断。
镜下检查是医生结合结肠镜所见的内容得出的一系列诊断结论。常见的镜下诊断主要包括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单纯性溃疡、肠气囊肿、肠结核、结肠增生性肿块、大肠息肉、全结肠无异常发现、缺血性结肠炎、结肠憩室等。
近日,在海南陵水共发现5例登革热病例,当地回应,由蚊虫叮咬引起,不会人传人
已出现“人传人”!近日,“我可以吃几个瑞士卷?”成为女生们问她们老公最多的一个问题。事情的起因是,一个宝妈买了8个#瑞士卷# ,女儿2个,儿子2个,老公2个,最后剩2个宝妈想吃,结果老公一顿教育,要宝妈懂事点,把瑞士卷留给孩子吃!宝妈感叹她不配吃瑞士卷,太卑微了!这一事件引发女网友们的讨论,于是,她们纷纷拷问自己的老公:咱们家瑞士卷怎么分?
警惕!“死亡游戏”再现校园?家长称孩子捡回一条命 医生提醒严重者意识丧失,危及生命,近日,湖南益阳,有学生家长表示,一种“死亡游戏”流行校园。该游戏被称为《梦回大唐》或《死亡三秒》。其孩子在游戏后,迅速晕倒,并曾发出尖叫满脸冷汗,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据悉,该游戏曾在美国流行一时,多名青少年因此丧生。鉴于此类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害,教育主管部门曾下令,坚决制止此类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据此前报道,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主任刘少波介绍,“死亡游戏”压迫心脏、抑制呼吸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大脑的血液和氧气相应减少。严重者导致意识丧失、全身脏器功能停止等,直接危及生命。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原因?
【健康科普】儿童癫痫要怎么治疗好?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脑电信号突然和短暂的紊乱,可能导致抽搐和意识丧失。而当儿童发生癫痫时,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药物治疗
在儿童癫痫的治疗中,药物是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常用的抗癫痫药有苯妥英钠、氯硝西泮、卡马西平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癫痫发作、减轻症状并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但药物治疗也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食欲不振、嗜睡等,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反应。
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难以用药物控制癫痫的儿童癫痫患者来说,手术可能是一种选择。手术治疗通常涉及切除大脑中导致癫痫的异常神经元区域,或在神经元区域周围进行手术以减少异常电信号的传播。手术治疗在某些特定病例中具有显着疗效,可以有效减少癫痫发作次数,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脑起搏治疗
脑起搏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抗癫痫药物疗效不佳的癫痫儿童。通过在患者头骨下植入起搏器,它可以调节大脑内的电信号并减少癫痫发作。脑起搏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对于一些难以接受手术的患者来说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
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也是备受关注的新兴治疗方法。通过监测患者大脑的电信号,利用生物反馈技术帮助患者调节自身的生理功能,可以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这种治疗方法不需要药物干预,有明显的辅助作用,适合一些不适合或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的孩子。
心理治疗
由于癫痫不仅是一种躯体疾病,还影响儿童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儿童癫痫的综合治疗中,心理治疗也显得尤为重要。心理治疗可以帮助癫痫儿童面对癫痫引起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更好地对抗疾病。
【健康科普】儿童癫痫要怎么治疗好?在治疗小儿癫痫的过程中,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个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脑起搏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心理治疗等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综合选择,从而更好地控制癫痫的发作,改善孩子的生活。质量。我们希望家长能够充分了解这些治疗方法,并配合专业医生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健康科普】矮小症有什么症状表现?矮小症通常是由于患者的软骨发育不良引发的一种疾病,多是由于体内的内分泌失调或者缺乏生长激素造成。患者的垂体前叶缺少促性腺激素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因此患者在生长发育期间,明显慢于同龄人,主要表现为骨骼、躯体生长速度迟缓,且在成年后体型仍有可能和儿童一样,但是皮肤还是会存在一定的衰老现象,还有可能出现性器官发育障碍,但是智力一般处于正常水平。矮小症的具体表现可以归纳如下:
身材矮小:
矮小症最直观的表现是身材矮小,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或身高每年增长低于4~5cm。
患儿虽生长落后,但身体各部比例均匀,和其年龄相符,智能发育正常。
生长速度缓慢:
3岁以下婴幼儿增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
3岁至青春期前,增长速度小于3-5厘米/年。
青春期增长速度小于5-6厘米/年。
骨成熟延迟:
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2岁或2岁以上,但与其身高年龄相仿,骨骺融合较晚。
代谢异常:
矮小症可能伴随代谢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矮小症,可能表现为生理功能低下。
特殊面容和体态:
不同类型的矮小症可能伴随不同的特殊面容和体态。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矮小症可能表现为头大智力低下、面色发黄、面部臃肿、眼距增宽、眼裂小、鼻梁塌平等。
先天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性矮小症可能表现为躯干和颈部缩短,四肢缩短,而手、足的大小与正常人相似。
骨骼发育不良性矮小症可能外观呈不匀称性矮小,即患儿的躯干与四肢长短不成比例。
其他伴随症状:
部分颅内肿瘤引起的矮小症患者可表现为头痛、呕吐、视野缺损等颅内压增高和视神经受压迫的症状。
染色体病引起的矮小症可能伴随身体色素沉着较多,颈部比正常孩子扁、宽,胸廓无乳腺发育,较厚,呈盾状胸,双上肢过度外旋等特征。
家族性矮小:
家族性矮小症是一种特殊的矮小症类型,患儿的下丘脑、垂体无明显病灶,但生长激素分泌功能不足,其原因不明。
矮小症有什么症状表现?家长在发现孩子存在异常情况时,一定要及时进行就诊,便于患者早日康复。如果怀疑孩子可能患有矮小症,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父母带孩子来看牙齿畸形的,在检查完以后,只能惋惜地告诉对方,如果可以早点来就好了,那样治疗效果可能更好。其实,很多父母还是很注重孩子口腔健康的,只是由于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而遇到这种令人懊恼的事情。那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这篇来谈一谈出生开始至青春期前儿童的口腔护理,以及早期错合畸形的自查。
————正文分割线————
做为父母,在宝宝大约6个月左右萌出第一颗牙齿的时候,就要开始给宝宝刷牙了。一开始,请选用手指套型牙刷,大约长这样:
左边是硅胶型,体积比较大;右边是纤维材质,异物感小,宝宝容易接受,但本身不太好清理,需要做好消毒和定期更换。
但是, 宝宝可是从一出生就开始进食的!
所以,其实这个指套应该在更早的时候就拿来清洁口腔,主要是清洁舌头,晚上喝完奶,或者是吃完辅食,比如蛋黄,舌头上粘乎乎的,是不是应该清理一下呢?
这里要多说一句,平时成年人刷牙也是需要清理舌苔的。研究表明,即便不刷牙齿,只清理舌苔,也可以去除大部分细菌。可见舌头是细菌的温床。
这个过程开始的越早,宝宝就越容易接受刷牙。而且需要做到每天两次(早饭后和晚上睡前,晚上刷完牙就不要再进食了)。等到宝宝适应以后,可以改用软毛儿童牙刷。同时配合儿童含氟牙膏。一开始,牙膏的用量每次控制在芝麻大小,之后逐渐增加至米粒大小。有些儿童牙刷上设计有牙膏指示用量。儿童牙膏是可吞咽的,刷完牙不要大量饮水,否则会降低氟对牙齿的保护。
宝宝不配合刷牙怎么办?
可以找一些刷牙的App,比如:Børstevenner, Tandsjov, Avatand…有小动物跟着一起刷,每次刷完还可以拍照。网上还有很多养成好习惯的教育视频,有中文版的。包括刷牙,洗澡,吃蔬菜等。等宝宝大一点了,可以下载来看。同时也可以解决宝宝不爱洗澡,不爱吃蔬菜的问题。另外,家长刷牙的时候可以让宝宝观摩,和宝宝一起刷。
为什么宝宝每天刷牙,还是蛀牙了?
首先,刷牙不代表就一定刷干净了,基本上如果不是认真刷完三分钟,菌斑清除率是很低的。不信可以买个菌斑指示剂测试一下。我们当年课上练习刷牙,认真手动刷满三分钟,再用红色指示剂显色,基本满口都是红的。要刷到3~4遍以上,才会逐渐去除菌斑。
一般来说,儿童龋齿好发部位在牙齿邻接面,包括后牙相邻接的部位。特别需要注意的,还有两颗门牙中间。这个位置早期的龋坏表现为牙缝发黑、容易塞牙等。如果小孩老是抱怨塞牙,就要引起重视了。
(严重的牙齿龋坏)
这些位置普通刷牙一般清除不到。这里推荐使用牙线。你可以用幼儿专用牙线,但是成人牙线也是可以的,只是操作上需要比较熟练。牙线不要选择过细的,儿童的牙缝会随着骨头生长,而越来越大,过细的牙线反而会损伤牙龈。市面上,也有儿童牙线可以选购,造型可爱且外形圆钝,相对更安全。
安抚奶嘴可以用到几岁?一般三岁以前不需要刻意戒除,大部分小孩会在两岁左右自动戒除。但是一岁以后需要控制时间,睡着的时候和白天活动注意力分散的时候不要使用。市面上的安抚奶嘴很多,但是很多的设计并不是特别合理,需要家长按月龄给宝宝选择合适的奶嘴。
总的来说就是奶嘴部分宽而扁,不会过度占用口腔空间,不影响舌头上抬运动的(舌体位置下降是很多口呼吸的症状,有些奶嘴的设计可以帮助练习舌体上抬,而不会使舌肌由于力量薄弱而出现下降)。并且使用过程中家长需要密切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口腔习惯。
什么样的口腔不良习惯需要早期纠正?
口呼吸。这个问题排第一,它是造成青春期“长残”的第一大因素。家长需要观察是否白天嘴巴张着呼吸或晚上睡觉时用嘴呼吸。如果只是习惯问题,一开始以提醒为主,如果常时间得不到纠正,就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是不是呼吸道不通畅,平时室内注意通风。如果严重的话,也要进行早期干预。这个问题需要早期发现,如果持续到青春期,会产生比较严重的面貌影响,而且长大以后治疗效果不好。
“地包天”,也叫“反合”。就是下排牙咬在上排牙外面。如果出现的只是习惯性的反咬,但是吃饭的时候可以正常咬合(上排牙在外),称为“假性反合”,早期以提醒为主,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如果长时间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变成真性反合。这时,就会影响面部骨骼发育,面中部塌陷,变成我们常说的“鞋拔子脸”。乳牙反合的纠正时期在3-5岁,如果小孩可以配合治疗,可以提前到两岁多。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个别牙反合。这种情况没有“地包天”那么严重,不是整个下排牙咬在外面,只是个别牙咬反了,早期发现的话,可以通过咬撬法解决,就是用一根类似冷饮的木棍,每天让小孩紧咬。但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成功率不高。如果严重的话,需要通过佩戴口腔矫治器来纠正。治疗年龄也是越早越好。
另外就是咬物咬手指等。由于小孩在口欲期,都有这样的习惯,所以比较好的方法是给宝宝选择合适的安抚奶嘴。因为设计好的安抚奶嘴可以防止咬物造成的牙齿歪斜,有防止不良习惯的作用,也可以让宝宝安全度过口欲期。家长平时每天都帮助孩子清洁牙齿,这个过程需要持续到上小学。孩子在上学前,都是无法自己刷干净牙齿的。一般可以让孩子先刷一遍,家长再刷一遍。
同时需要监测是否有蛀牙,是否有不良的口腔习惯。如果还不是很确定的话,一般在孩子最晚三岁的时候就要第一次拜访牙医。而且最好选择对儿童早期正畸有了解的牙医,或者直接去口腔正畸科就诊。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在丹麦,6个月的宝宝就会收到社区牙科的信,让家长约时间参加讲座。一来给父母提供专业指导;也让宝宝熟悉牙科环境,为以后的牙科治疗提供便利。然后如果一切正常的话,会在3岁的时候再次安排去牙科就诊。
等到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6-7岁开始进入替牙期,就要每年定期拜访正畸医生,这样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及早干预。
一般在9-10岁会逐渐进入一个生长发育高峰期(出现第二性征),任何对颌骨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错合畸形都应该在这个阶段及早进行干预。不然就会出现文章开头的那种情况:很多父母在孩子换完牙12、13岁的时候才第一次带来看牙齿矫正,那如果是颌骨生长出现了问题,就已经无法挽回了。
而上文提到的“口呼吸”、“地包天”等,都可能在青春期生长发育时期,造成严重的颌骨畸形。就是通常说的“小时候很好看,长大变丑了”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腺样体,扁桃体肥大一定需要手术摘除吗?
腺样体,扁桃体肥大,不是一定需要手术。我们的目的是保证气道通畅。对于存在鼻炎,过敏家族遗传史的孩子来说,在养育的早期阶段就要特别关注气道问题,“防”大于“治”。比如:婴儿期使用抗敏感奶粉,有助于肠道菌群的及时建立,降低过敏风险。
2岁左右,如果气道部分阻塞,可能会开始出现习惯性的口呼吸,比如在运动稍剧烈时,且2岁到3岁处于语言爆发期,张嘴时间多。如果家长看见孩子张嘴呼吸,就要开始有意识提醒了,早起纠正不良习惯。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尚不是太强,配合性还是比较好的。长期口呼吸使得鼻部呼吸道缺少气流刺激,影响气道发育,产生恶性循环。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感冒生病期间,对呼吸道的护理,及时进行盐水洗鼻,防止诱发鼻炎。
如未达到腺样体,扁桃体相应的手术指征,可考虑先行保守治疗,同时配合口腔佩戴矫治器或肌功能训练。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