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额叶胶质瘤不是良性的,是恶性肿瘤。左额叶胶质瘤是来源于左额叶神经系统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的肿瘤的统称,是大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一半左右。如果根据肿瘤细胞的不同,可以将胶质瘤分为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等多种类型。胶质瘤一般很难根治,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往往容易复发。不同级别的胶质瘤预后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病情进展较快,手术后短时间就会复发,生存时间相对较短。
建议怀疑得左额叶胶质瘤的患者应该及时就医,明确胶质瘤的种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延长寿命。
少突胶质瘤2级是基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其恶化的可能性不高,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方式改善病情。
1.手术治疗:少突胶质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二级少突胶质瘤肿瘤可能会侵犯到中线结构或者是侧脑室壁部位,患者可采用手术全切肿瘤的方式进行治疗,以改善病情。
2.化疗:少突胶质瘤2级患者可在手术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化学药物,如长春新碱、替莫唑胺、顺铂等,以杀灭残余的肿瘤细胞,预防肿瘤复发。
3.放疗:患者还可以通过放射治疗的方式照射局部,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达到治疗和预防复发的目的。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生活中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三级胶质瘤术后吃中药调理有效果吗,有一个30多岁的病人做过两次手术,现在一年多两年了一直在吃中药,比较年轻现在还健在健康的活着,当有些术后的后遗症没有办法完全的去除,但是整个人的生活质量比较高,行动各方面都还好,所以中药调理肯定有效。
胶质瘤手术神经损伤两周后有知觉,这个好事,胶质瘤手术后神经损伤两周之后逐渐恢复,说明损伤比较轻,应该还是可逆,过段时间应该还会继续恢复,不用太担心。
今天遇到一个特殊的病人#门诊故事 #眼球震颤 #胶质瘤
什么是胶质瘤?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是人体五个基本感觉。嗅觉使人类能闻到各种气味儿,不仅能规避风险,也能帮助分辨食物的好坏。雨后空气的清新,芳草花朵的香味儿使人愉悦,人们喜欢芝兰之室,也远鲍鱼之肆,但总是闻到一种“燎鸡毛味”儿(患者语),这是一种令人恶心的味道,则是一种疾病在作祟,称为幻嗅。
多见于胶质瘤患者。例一(下图)是一例幻嗅就诊患者,头 MR,T1低信号,强化高信号儿,
手术后幻嗅消失。
例二(下图)
一例脑梗死后发作性幻嗅患者。予抗癫痫治疗后控制发作。
嗅神经为特殊内脏感觉神经,传导气味刺激所产生的嗅觉冲动,起于鼻腔上部嗅黏膜内的嗅细胞(1级神经元)。 嗅细胞(中枢突合成嗅丝)→穿过筛板→嗅球(2级神经元)→发出纤维经嗅束→嗅中枢, 嗅中枢指颞叶钩回、海马回前部及杏仁核,嗅中枢破坏性病变一般不引起嗅觉丧失,刺激性病变可引起幻嗅发作,可见于颞叶癫痫或颞叶海马附近的肿瘤。正如上述两例患者。
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
放射线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 x 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 x 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大约 7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疗,约有 40%的癌症可以用放疗根治。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放疗的特点是不开刀,创伤小,安全性高,根据肿瘤的病理性质不同,放疗的敏感性不同。
现在的放疗技术主流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
- 三维适形放疗(3DCRT)
-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
- X 刀(X-knife)
- 伽玛刀(Y 刀)
- 射波刀(Cyber Knife)
放疗是脑胶质瘤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可以杀灭或抑制残余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目前高级别胶质瘤的标准疗法即为手术后放疗并同步 TMZ 化疗。低级别胶质瘤术后放疗剂量一般为 46-54Gy,高级别胶质瘤一般为 54-60Gy。
目前相关研究的结果均提示相对较高剂量的放疗,不管在低级别还是高级别胶质瘤中均未取得更好的疗效,虽然一些关于放疗剂量的临床试验仍在开展,临床上仍然建议应用常规的放疗剂量。放疗也已经广泛应用于低级别胶质瘤的术后治疗中。
有研究表明:
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术后接受放疗和化疗相对单独化疗,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FS)和 OS,特别是具备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高风险低级别胶质瘤更能够在放疗中获益,包括病理为星形细胞瘤、年龄大于 40 岁、肿瘤直径≥6cm、肿瘤越过中线或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等。
在放疗技术方面,调强放疗(IMRT )已经广泛应用于胶质瘤的治疗中,可以有效的提高照射区域剂量,减少正常脑组织损伤。
除此之外,质子放疗(proton radiotherapy,PT)伽玛刀(Y 刀)和射波刀(Cyber Knife)在胶质瘤治疗中也有一定应用。
所有神经外科手术都存在神经功能损害的风险,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显著提高神经外科的水平,国外神经外科医师在肿瘤手术时常规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具有动态、实时、微创、灵敏等诸多优点。
在脑功能区手术实施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临床意义在于:
- 协助手术医师定位脑皮质功能区;
- 向手术医师提供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即时结果,使术者明确正在进行的操作是否会造成神经损伤;
- 协助手术医师鉴别神经受损害的部位、节段,并检查其是否还具有功能;
- 及早发现和辨明由于手术造成的神经损害,并迅速纠正损害原因,避免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害;
- 及早发现患者在术中的系统性变化如缺氧或低血压等变化。
在胶质瘤手术中,目前主要应用以下的监测项目:
-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经颅电刺激大脑皮层,激活皮层运动神经元,兴奋下行至脊髓运动神经元,在骨骼肌上记录动作电位,监测运动传导系统功能完整性; - 体感诱发电位:
了解感觉通路的完整性,及时判断相应大脑半球的缺血缺氧; - 体感诱发电位的位相倒置:
利用体感诱发电位的位相倒置帮助手术医师确认中央沟,鉴别大脑半球功能区; - 直接电刺激:
直接皮层电刺激:术中采用直接皮层电刺激可以检测到患者的运动区,并判断与肿瘤位置的关系,在唤醒麻醉下,还可以检测到语言功能区,术中定位脑重要功能区,能避免误切功能区,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及保护脑功能区;
持续皮质运动诱发:术中持续监测肢体运动功能;
直接皮层下电刺激:监测皮质脊髓束的完整性,确保运动通路的不受损害,联合持续皮质运动诱发能更好的保护皮质脊髓束,在达到刺激阈值时,可以考虑停止进一步切除,在保证皮质脊髓束完整的前提下最大的切除肿瘤。 - 数字化脑电图:
帮助手术医师确认癫痫灶,及时发现癫痫放电及大脑半球缺血缺氧。
在胶质瘤手术中,有效的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尽可能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脑功能,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有重大意义。
如果我们怀疑颅内可能有病变,结合患者的症状和神经系统的体征,最方便快捷的办法就是查个头颅 CT,一级或二级医院就可以做到,做了 CT 以后,我们对颅内的情况我们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如果有问题考虑胶质瘤的可能,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查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检查有很多序列,平扫(T1,T2)和增强,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弥散张量成像(DT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灌注成像(PWI)等,诊断胶质瘤核磁检查最基本的序列要查平扫、增强、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波普(MRS)检查,通过这些基本序列的检查,大多数胶质瘤可以得到诊断。
如果还是难以明确,那么继续查灌注成像(PWI)。灌注对鉴别肿瘤、脑炎和梗塞非常有价值。另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对于诊断胶质瘤也很有意义,PET 显像是通过对生命代谢中必须的物质,如葡萄糖、蛋氨酸等进行放射性核素标记,它反应的是肿瘤代谢活动的情况,如果要是高代谢,那么肿瘤的可能性就大。做了以上这三种检查我们对颅内肿瘤就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包括位置、大小以及性质,是不是肿瘤,是哪一种肿瘤,良性的还是恶性的。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影像学检查多么像肿瘤,肿瘤病理诊断才是肿瘤的最终诊断。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