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大约 2.7 亿,他们对高血压存在很多疑问,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些高血压知识。
一 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
这个概念是与继发性高血压相对应。95%的高血压患者都是原发性高血压,只有不到 5%的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某种种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比如肾炎、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二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是有多因素造成的,由饮食、基因、性别、年龄、工作生活环境等因素长期作用引起血压增高,不是单一因素的结引起的。
三 高血压遗传吗?
不遗传,但是如果父母患有高血压,子女将来很容易患高血压,所以如果父母患有高血压,子女一定要做好预防。
四 低压高是什么原因?
不管是高压高,还是低压高都是高血压。高血压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高压高、低压正常,一种是高压正常、低压高,一种是高压、低压都高。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都需要严格控制血压。
五 早上或者下午血压高是什么情况?
高血压按升高的时间段来划分,可以分为晨起高血压、白天高血压、夜间高血压以及全天高血压。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升高,都是高血压,只升高的时间段不一样。同样不管什么时候升高,也都要严格控制血压。
六 脉压差大怎么办,有没有减少压差的药物?
脉压差大多见于老年患者,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导致脉压差增大。没有专门用于减少压差的药物。
七 控制低压用哪种降压药物?
不管是降高压,还是降低压,用的降压药是一样的。没有专门降低压的药物,也没有专门降高压的药物。
八 脉压差大的高血压,再用降压药会不会将低压降的更低?
不会。对于脉压差大的高血压,应用降压药,不会进一步降低低压,反而会减少脉压差,因为降高压必要明显,几乎不降低压,所以会减少脉压差。
九 高血压患者最好什么时候服用降压药?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是白天高血压或晨起高血压,所以建议晨起时服用降压药。什么时候服用降压药根据你血压升高的时间段来决定,如果你是夜间高血压患者,建议晚上服用;如果你是下午血压升高,建议中午服用,也就是说在血压升高前 1-2 小时服用。
在动态血压监测时发现夜间高血压,应首先明确是否存在失眠、昼夜倒班等情况,尽可能去除这些诱因。此外,还应采取如下措施治疗夜间高血压。
1. 相关疾病的诊治
一些疾病与夜间高血压的发生有关,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慢性肾脏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引起睡眠障碍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等。因此,纠正夜间高血压需要及时就医对相关疾病进行排查和诊治。
2. 减少钠盐摄入
由于更多的钠盐摄入和盐敏感性体质,中国人群更常表现为夜间高血压。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少于 6 克)有助于降低夜间血压,并重塑正常的血压昼夜变化规律。
3. 遵医嘱改善治疗方案
有些降压药以每天早晨服用一次的方式,有效地覆盖到全天 24 小时。因此,对于夜间高血压者可咨询医生,根据自身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来确定服药时间和种类,降低夜间高血压。
很多人觉得吃着降压药确实能把血压控制好,但又担心长期吃药带来的副作用,就不想长期吃。
这是不对的。
首先,我们要科学对待药品说明书上列举的不良反应。
发生概率低
说明书上列举的不良反应是临床长期观察发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的总结,多数仅占 1%-5%的概率,并不是每个患者用药后都会发生,而且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发生。如:β受体阻滞剂只有用于哮喘患者才会诱发其哮喘发作,一般人不会出现哮喘。
不良反应可逆转
不良反应可逆转:即使发生不良反应,停药后也会消失,而且有些不良反应可以通过联合用药来抵消。如:部分患者服用钙拮抗剂可出现踝部水肿,联合小剂量的 ACEI/ARB 或利尿剂即可消除水肿,并能增加降压效果。
有些不良反应身体可耐受
有一些不良反应在服药之初会有,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后,就自己消失了,说明身体对这种药物的耐受性很好,今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完全不必顾虑。
关于选择降压药物,一定要听医生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好药”。
首先,“好”的降压药不一定是新药、贵药。只要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小,对心、脑、肾等器官有保护作用,价格能够接受,可以长期服用的药物,就是适合您的“好药”。
其实,不管老药还是新药,对每个具体的患者而言,能够有效的控制血压并且能用于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好的降压药。
其次,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判断药物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是否副作用小。比如服用 ACEI、ARB 类药物需要定期监测血钾和血肌酐水平,长期应用利尿剂者需定期监测血钾。
第三,高血压用药同抗生素用药不同,不存在抗药性的问题。如果随着时间的延长,您所服用的降压药不能很好的控制血压了,因尽快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调整药物。
病情发展后,如何用药
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果您现在服用的药物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指导调整降压药物,切勿随意加药或换药,必要时可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因素。
得了高血压,什么时候开始治疗?
一旦诊断高血压在生活干预同时应立即启动并坚持药物治疗,这是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上的建议。
我有高血压,但是没什么症状,也要吃药吗?
建议服用降压药物,即使没有症状,血压升高也引起心脑肾以及全身动脉血管的损伤,造成粥样硬化,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高血压控制在什么水平好?
建议越低越好,越低对心脑肾器官损伤越小;但是因为个体差异,每个人耐受能力不一样,也要因人而异,一般控制在收缩压140mmHg以下、舒张压90mmHg以下;老年人(65岁以上)容易引起体位低血压,可以适当放宽,可以在150/95mmHg以下;如果合并糖尿病,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要是尿蛋白定量在1g/天以上,血压控制还要进一步降低,以保护肾功能,控制在125/75mmHg以下。
控制血压需要注意什么?
控制血压的原则是:达标、平稳、综合管理。达标就是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平稳是血压长期稳定,不能忽高忽低,波动太大;综合管理是考虑伴随疾病和并发症以及高血压预防的综合措施。
降压药物有很多,要怎么选择?
降压药物分五大类,即医生口中常说的A、B、C、D;A是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B是指β受体阻滞剂;C是指钙离子拮抗剂CCB;D是指利尿剂。建议优选长效降压药,平稳降压,如果没有合并其他危险因素以及并发症,首选没有明显禁忌症的钙离子拮抗剂,也就是CCB;如果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和并发症,就要选针对性的药物,还可能要联合用药,对此复杂程度比较高,建议遵循专科医生的指导。
为什么有人吃一种药,有人吃好几种药?
这就说道联合用药,由于人的个体差异,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也因人而异,还有高血压的程度;如果是一级高血压,先考虑单一用药,小剂量开始,效果不满意逐渐加量,加到足量还是不满意或者出现不良反应,就要考虑换药或者联合用药;如果是二级三级高血压,建议开始就要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有几个好处,第一协同作用,各类降压药作用机制不一样,可以互补已达到最佳的降压效果;二是抵消不良反应,比如钙离子拮抗剂降压同时可引起心率增快,而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二者合用既增加降压效果,又可抵消不良反应,并且有些药物在增加剂量时,效果增加并不显著,而不良反应可能会成倍增加;三是保护靶器官,改善预后,比如心衰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改善心肌肥厚,延缓心室重塑,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二者合用可以延缓心衰,减少心绞痛发生,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
我吃了一段时间降压药,现在血压正常了,可以停药吗?
绝对不能停,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现在医学水平还无法治愈,所以要终身治疗,持之以恒;血压正常也是因为药物作用,使机体达到平衡,一旦停药可能会使血压突然升高,出现危险。
降压药都有副作用,我怕把肝肾吃坏了?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降压药物确实存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会增加肝脏代谢、肾脏排泄的负担,但是药物的副作用因个体差异,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并且是可控的,如果出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可以调整剂量、联合其他药物抵消或者调换其他降压药物;但是高血压疾病本身也会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损害,并且是不可控的,要权衡利弊。大量数据表明,积极控制血压,可以减少心脑肾等的器官损害,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药物控制血压还是获益的。
听说那种降压药好,我能换吗?
降压药不要私自调换(除非你有专业知识),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并且有没有并发症和靶器官损害,用药可能都不一样,别人用着好并不一定适合你,建议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用药,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不能私自调换药物和增减剂量,以免发生危险。
测血压前患者应静坐休息二十分钟,每次测压时的基本位置应相同。听诊时,听筒应轻放在肱动脉搏动明显处,不要压在袖带下。
不少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家里购置了血压计,进行家庭监护,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常常是患者自测的血压数值与医务人员所测的不一致有时,还相差很远,这是为什么呢?
受检查的人上臂与其心脏(右心房)没有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上臂位置过高,测得的血压值往往偏低;如果上臂的位置过低,测得的血压值就常常偏高。
测血压时水银柱打得太低。比如只有 170-180 毫米水银柱,这时虽然听诊器内可能无声了,但却很可能是心律不剂患者心跳之间有较长的间歇。
放气时的速度不恰当。一般来说,放气的速度以每秒水银柱下降 2-3 毫米为适宜。放气太快容易使测试者反应不及,发生误读;放气太慢则使前臂淤血,造成舒张压读数增高。
测的次数太少,有的只测一次就得出地论,往往不准确。测量血压应反复数次,取其稳定值为实际血压。测第一次时,数值经常偏高,而第二、第三次较稳定。同时,每次测前应将袖套中气体放尽,否则血压值将越测越高。
高血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占高血压病人总数的 90%以上。常说的高血压病人大多属于这一类,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这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独立疾病,主要与遗传、内分泌平衡紊乱、精神及神经作用、肥胖和饮食习惯不当等有关。
另一类是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有明确病因的疾病,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及颅脑病变等,伴发暂时或永久的血压升高。除了血压升高的临床表现以外,还多伴有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是世界各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高血压病可造成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因地域、年龄、种族不同而有差别,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总体差异不大。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病发病率增高。目前,我国的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高血压的症状为非特异性。有些病人可表现为头痛、头晕、颈部僵直麻木感、耳鸣、心悸和气短等。
有些病人因为高血压引起的各器官损害出现临床症状而就诊,如突然一侧视力急剧下降、血尿和泡沫尿、少尿、气急、胸痛等。
有些继发性高血压可表现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表现为肌无力、肢体麻木、口渴、多尿等;皮质醇增多症表现为向心性肥胖、面色红润、皮肤紫纹和毛发增多等。
由于正常人体的血压存在波动,与情绪、活动、测量时间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至少两次在非同一日静息状态下测得血压升高,才可以诊断为高血压。目前认为血压值超过 140/90 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血压值在 120/80 毫米汞柱以下为理想血压。
高血压病人实验室诊断的目的主要是:①了解高血压的病因;②了解高血压的严重情况以及有无其他器官受损;③了解有无同时存在其他疾病和高危因素。
常规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化验、尿常规化验、眼底检查、24 小时动态血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脂、血糖、肾功能、电解质、胸部 X 线摄片及 B 超等检查。
目前对原发性高血压尚无根治的方法。非药物治疗即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有些轻度高血压病病人仅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即可降低血压至正常水平,主要包括:①控制体重;②适当运动;③低盐饮食;④戒烟,避免过度饮酒;⑤合理的饮食习惯(如低脂、低盐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鱼等)。
在单纯改善生活方式不能有效控制血压时,需用降压药物。目前降压药物的种类繁多,进展也很快。常用的降压药物有:氢氯噻嗪、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硝苯地平、卡托普利、氯沙坦、复方降压片及珍菊降压片等。在一种药物控制血压不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加用其他药物进行联合用药。各种降压药物作用的环节不同、适用的对象不同、不良反应不同,联合用药的机制也不同,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及调整用药。在治疗达到目标血压后,需长期服药,不能自行随意减药或停药。
应定期随访血压,监测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根据情况适当调整用药,但不建议频繁更换药物。
高血压病人通常需要终身进行降压治疗。
继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疾病,单侧肾脏病变、单侧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肿瘤、脑瘤和脑外伤等常可通过手术治疗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对原发疾病不能手术或者术后血压仍高的病人,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控制。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预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适当运动、健康饮食(少吃盐,戒烟,避免过度饮酒,少吃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鱼等)、控制体重;②定期开展普查活动,早期发现高血压病病人,早期治疗,减少相关器官的损害。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病人,应定期随访观察。
高血压是会出现遗传的,但是一般不会隔代进行遗传。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肥胖,劳累,精神生活压力过大,或者是先天性的原因所导致的。
高血压患者要定期的测量自己的血压,避免出现血压过高的现象,如果说血压比较高的话,需要及时的同医生进行沟通,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降血压的药物。
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休息,尽量避免过度的劳累,可以适当的补充一些含维生素和纤维素比较丰富的食物,同时应当尽量减少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单独一次的测量结果不能成为高血压的判断依据,正确的判定方式应该是:在没有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连续3次非同日测量血压,如果收缩压≥140 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 ≥ 90 毫米汞柱,就基本可以确认是高血压,就需要重视起来了。高血压的早期症状: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 失眠,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
高血压的晚期症状:左心室出现代偿性肥厚,肾功能逐渐减退,出现多尿,夜尿,肾功能衰竭而出现氮质血症或尿毒症;脑组织缺血,产生不同程度头痛,头晕,眼花,肢体麻木或者暂时性失语、瘫痪等症状。
很多人体检检查出血压高,就可能以为自己患上了高血压,其实不同年龄阶段的血压标准是不同的,很可能对于您来说,那个血压是正常的!
虽然医生常会说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是:收缩压(高压)>140mmHg
舒张压(低压)>90mmHg,但随着年龄增长,血压也会随着增长。不同年龄的正常血压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三个月30斤,变化真的很大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