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一般 2~4 周可以排除,但是也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梅毒临床上比较常见,是一种以性传播为主的疾病。如果发生了高危性行为,担心感染了梅毒,可以到正规医院做梅毒血清学检查加以排除。如果通过检查患者的结果均为阴性,则可以排除梅毒感染的可能性。但有过检查结果为阳性,说明感染了梅毒。
梅毒的潜伏期大概 2~4 周,如果身体素质比较好,感染轻微,可能 4 周才能够排除。如果身体素质较差,感染比较严重,可能 2 周就能够排除。而梅毒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例如服用青霉素 V 钾片、大败毒胶囊等,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的药物过敏可以选择盐酸多西环素片治疗。
平时一定要做好个人卫生工作,一定要避免不洁性生活,要在医生建议下进行复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需要遵循医嘱用药。
性病中的隐形杀手-潜伏梅毒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皮肤科文章由黄捷主任医师原创
隐形杀手,藏于市井,突然出现,往往惊骇。潜伏梅毒在婚前医学检查、无偿献血、外科手术、孕前产前、入职或者行业体检等等发现,甚至中老年人突然遇到神情大变,老年痴呆,经过仔细检查才恍然大悟,原来感染了梅毒!
由于梅毒对个人、家庭、社会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一旦被定性为“潜伏梅毒”,将给患者本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使其感到羞于面对配偶、家人、朋友,甚至导致负性心理、家庭纠纷等等,潜伏梅毒可成为复发性梅毒,也可进展为三期梅毒,给病人带来不可逆的严重损害。所以笔者比喻其为“性病中的隐形杀手”。
潜伏梅毒,也叫隐性梅毒。梅毒绝大多数是通过性途径传播.其次是母婴传播及血液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和隐性梅毒。潜伏梅毒,是指凡有梅毒感染史,无临床表现或临床表现已消失,除梅毒血清学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并且脑脊液检查正常者。WHO规定:一般感染后病程在2年以内者为早期隐性梅毒.在2年以上者则为晚期隐性梅毒。如果感染时间不确定一般默认为晚期隐性梅毒。
潜伏梅毒,属于梅毒疾病病程中的一个阶段或是一个时期,虽然临床上没有症状.但螺旋体仍然隐藏在组织或淋巴系统内,主要是因为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比较强或是接受驱梅治疗不彻底以及梅毒螺旋体暂时抑制等相关。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会出现症状。研究证明,隐性梅毒主要由治疗药物用量不足或未经治疗引起的治疗不彻底造成,患者除梅毒血清学呈阳性外无其他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因免疫力强暂时抑制梅毒发病。而且,隐性梅毒发病率近十几年均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几年一直保持在高位。
这个杀手有什么危害?
笔者认为,正是因为隐性梅毒隐匿性,无不适,如同正常人.常不被引起重视,不会主动到医院检查化验,因此其传染更具有隐蔽性、更具有社会危害性、更易感染,对不设防的性伴、家人、医务人员以及患者的健康和梅毒的传播都会留下严重的隐患。
研究发现,隐性梅毒女性比男性多发,婴幼儿及老人发生率高。
性伴侣中,隐性梅毒患者的性伴中.有50%受感染.其中75%为隐性梅毒.25%为显性梅毒,而且隐性梅毒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说明隐性梅毒传染性比较强!隐性梅毒女性比男性多发可能的原因是男性一期梅毒易于观察,主动求医者多,而较多的女性一期梅毒易被误诊或漏诊,表现出潜伏梅毒女性便多于男性。
对女性患者而言,未经治疗的早期隐性梅毒孕妇,40%发生早产或围产期死亡:未经治疗的晚期隐性梅毒孕妇.10%的婴儿发生先天梅毒.围产期死亡率约增加lO倍。
老年人隐性梅毒感染,老年隐性梅毒患者体内的CD4+细胞(CD4+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明显减少,导致梅毒螺旋体大量存活。因此,老年人隐性梅毒发病率也比较高,容易进展为三期梅毒。
广州同仁曾对超过2年的晚期隐性梅毒45例患者进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发现,51.11%的心脏彩色心电图有异常,,其中主要问题有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左心房扩大、主动脉关闭不全、主动脉增宽等等一系列心血管系统损害,这些损害往往造成心血管梅毒这样的三期梅毒。
潜伏梅毒患者会有相当一部分发生为三期梅毒—神经梅毒,有学者观察到未治梅毒患者虽然入侵中枢神经系统梅毒螺旋体大部分可被清除或控制,但仍有约1/4的梅毒患者发展成为神经梅毒;经过数疗程常规驱梅治疗但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持续阳性2年以上的潜伏梅毒患者脑脊液存在异常,部分患者存在无症状神经梅毒。
尽管潜伏梅毒造成上述不少的危害,但笔者认为在“潜伏梅毒”的诊断中应持严格谨慎的态度,从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几个方面全面权衡,作出正确的诊断。仅仅依靠试验室检查,管中窥豹,绝对错误!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北京儿童医院夜诊排了近600号,近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尤其是患儿扎堆儿,令家长焦急万分。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记者对本市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展开探访,发现患儿数量持续增长,多家三级医院高位甚至超负荷运转。
揭秘职场交流中那些微妙的非言语信号,教你如何洞察同事的真实想法,提升沟通效率,成为职场中的洞察高手。
怎样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多动症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特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家长和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模式、学习表现以及情绪状态等方面,来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多动症的迹象。
首先,注意孩子是否表现出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这通常表现为孩子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如做作业、阅读或参与活动时容易分心,经常忘记或忽视细节,以及难以按照指示完成任务。这种注意力不集中不仅限于学习场景,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如孩子玩耍时也容易分心,无法长时间专注于一项活动。
其次,观察孩子是否有过度活跃的行为。多动症孩子往往表现出无法控制的运动冲动,他们可能在不适当的场合无法静坐,手脚不停,或经常离开座位。这种过度活跃可能伴随着冲动行为,如打断他人讲话,无法等待轮流,以及在不考虑后果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此外,情绪稳定性和社交技能也是评估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的重要方面。多动症孩子可能表现出情绪调节困难,情绪波动大,容易发脾气或沮丧。在社交方面,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和尊重他人的界限,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行为特征并非多动症的专属标志,也可能出现在其他情况或发展阶段。因此,在做出判断之前,家长和教育者应首先排除其他可能的解释,如孩子是否处于压力环境下,是否有其他健康问题或发育延迟等。
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存在上述多项特征,且这些特征持续存在,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社交功能,那么就有必要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专业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行为评估以及必要的心理测试,来综合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家长、教育者和医疗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全面的观察和评估,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帮助他们克服挑战,实现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