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为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应积极就医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和基因治疗等:
1.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接触可能诱发水肿的物质,如化学品、化妆品、海鲜等。
2.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抗组胺药物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杀菌性抗生素等,可减轻症状,但并不能根治疾病。
3.基因治疗: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方法,但是可以通过基因治疗来控制病情。患者应注意加强护理和营养,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感染。如果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病情持续或者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氨甲环酸片一种止血药,纤溶现象与机体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纤维蛋白分解、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有关,亦与纤溶引起的机体反应、各种出血症状及变态反应等的发生、发展和治愈相关联。
氨甲环酸片可抑制这种纤溶酶的作用,而表现止血、抗变态反应、消炎效果。
氨甲环酸片解决哪些疾病问题?
- 止血:
氨甲环酸片用于全身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出血,如白血病、再生不良行贫血、紫癜等,以及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异常出血。
氨甲环酸片用于局部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异常出血,如肺出血、鼻出血、生殖器出血、肾出血、前列腺手术中和术后的异常出血。
-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又称巨大荨麻疹,氨甲环酸片可以对其起到很好的缓解和治疗的作用。
氨甲环酸片临床应用指南
氨甲环酸片除了以上适应症,在临床还可以用来联合治疗黄褐斑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氨甲环酸片联合治疗黄褐斑临床依据
1、通过进行氨甲环酸片联合谷胱甘与胶原贴对黄褐斑患者的临床研究,得出结论氨甲环酸片联合谷胱甘肽与胶原贴进行治疗后,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2、通过进行低剂量长疗程口服氨甲环酸片联合Q-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研究,得出结论低剂量长疗程口服氨甲环酸片联合Q-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患者可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3、通过进行氨甲环酸片联合艺霏渗透雪颜面膜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得出结论妥塞敏内服配合艺霏渗透雪颜面膜外用能够有效治疗黄褐斑,其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氨甲环酸片联合用于治疗黄褐斑的用药注意事项
1.氨甲环酸片作为处方药,用于祛黄褐斑的用量必须由医生决定。由于每个人的病情及体质差异,医生可能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建议不同的用药方案。
2.使用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时,一旦停药,斑痕是有可能会复发的。斑痕反弹的原因也可能和诱发因素没有完全去除,或者再次受到诱发因素的影响有一定关系。比如有些患者内分泌出现异常,有些患者日晒,导致斑的复发。
3.患者用氨甲环酸去斑以后,一定要尽量的避免诱发因素的出现,平时注意防晒以及皮肤的保湿,做好护理工作,尽量避免反弹。
1.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
- 常见于皮肤比较松弛的部位,如眼睑、口唇及外阴,亦可见于非松弛部位的皮肤如手足肢端。
- 皮损为局限性肿胀,边界不清,呈肤色或淡红色,表面光亮,触之有弹性感,多为单发。偶见多发。
- 痒感不明显,偶有轻度肿胀不适。
- 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消退后不留痕迹,但也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
- 常并发荨麻疹;伴发喉头水肿可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消化道受累时可有腹痛,腹泻等表现。
2.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 多数患者在儿童或少年期开始发作,往往反复发作至中年甚至终生,但中年后发作的频率降低、严重程度减轻,外伤或感染可诱发本病。
- 主要发生在三个部位:
- 皮下组织:常累及面部、手部、上肢、下肢、生殖器,皮损为局限性非凹陷性皮下水肿,常为单发,自觉不痒,需 1~5 天消退。
- 腹腔脏器:如胃、肠道、膀胱,发病时表现类似及急腹症,一般 12~24 小时消失。
- 上呼吸道:发病可致喉头水肿。
遗传性血管水肿可分为三型,I 型最常见,其特征是 C1 酯酶抑制物的形成不足,85%的患者属于此型;II 型患者 C1INH 水平正常或增高,而功能缺失;III 型于 2000 年由 Bork 等报道,该类型与 C1INH 缺陷无关,为 X 连锁显性遗传病,仅发生于女性。
角膜上皮损伤可能会影响视力,具体影响程度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和位置。轻微的位于瞳孔区角膜上皮损伤通常会引起暂时性的视力模糊,但随着损伤的愈合,视力通常会恢复正常。周边的角膜上皮损伤不会影响视力。
角膜上皮损伤的治疗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来预防感染,同时需要使用促进角膜修复药物。常用的抗生素眼药水包括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促进角膜修复的药物包括金因舒滴眼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及眼膏,贝复舒滴眼液及眼膏。使用方法一般如下:
- 清洁双手 :在使用眼药水前,先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双手。
- 摇匀眼药水 :如果眼药水需要摇匀,请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摇匀。
- 仰头 :仰头或躺下,轻轻拉开下眼睑,形成一个小袋。
- 滴药水或眼膏 :将眼药水瓶口靠近眼睛,但不要接触眼睛或眼睑,每次滴1-2滴。
- 闭眼 :滴完眼药水后,轻轻闭眼1-2分钟。
- 按压泪囊 :用手指轻轻按压内眼角的泪囊部位,防止药水流入鼻腔。
- 重复 :如果需要滴多次,每次间隔至少5分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促进恢复和控制病情。以下将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用药和定期复查等方面,详细介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 饮食调整
- 摄入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选择柔软、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食、瘦肉、鸡蛋等。这些食物可以减轻肠道负担,促进肠道健康。
-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可能引起不耐受的食物,如虾、鳖、花生、含丰富乳糖类以及含麸质类饮食等,以及辣椒、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同时,牛奶及奶制品可能导致腹泻加重,也应避免食用。
- 保持食品卫生 :保持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引发或加重疾病。注意多喝水,以维持身体水分平衡。
2. 适当运动
- 合理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正常运转,减轻炎症和不适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辅助缓解身体不适症状。
- 腹部按摩 :平卧于床,通过手掌心画圈按摩腹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按摩,有助于缓解不适感。
3. 生活习惯调整
-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注意减少精神负担和精神创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过度劳累和过度紧张可能导致机体体质下降,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几率。
- 避免诱发因素 :在慢性缓解期要避免诱发因素,如不当饮食、受凉感冒、胃肠道感染、食物过敏等。女性在月经期抵抗力下降,需特别注意,尽量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 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对于维持健康的肠道功能非常重要。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4. 遵医嘱用药与复查
- 严格遵医嘱用药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用药来控制病情,因此要严格遵医嘱,自己不可盲目自行加量或减量以及停药,以免影响到身体健康。
- 定期复查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检查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综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调整、适当运动、生活习惯调整、用药与复查等方面。通过综合多方面的注意事项,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稳定。同时,也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守医嘱,以便尽快康复,减少复发。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多发病于青壮年群体,表现为间断性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以及里急后重等。病情复杂迁延、难以痊愈、反复发作,与结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疑难病。
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性不能一概而论,它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病变范围、病理分型、是否及时有效治疗以及个体差异等。轻度患者可能仅表现为长期反复的大便性状改变和腹部不适,而重度患者则可能出现持续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甚至可能并发大出血、穿孔、癌变等严重并发症。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常出现长期腹泻,导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进而引发贫血、营养不良,严重营养不良和贫血可进一步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影响免疫功能,患者容易出现免疫力下降、易感冒、低蛋白血症等问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肠梗阻等。中毒性巨结肠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肠穿孔和危及生命的急性腹膜炎。此外,长期炎症还可能增加癌变的风险。溃疡性结肠炎的反复发作和持续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发作时,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此外溃疡性结肠炎还可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并发症,如口腔溃疡、骨关节病变、皮肤病变、肝肾病变等。
总之,溃疡性结肠炎其严重性和危害程度因人而异。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多数患者可以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对于重症患者或并发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应尽快就医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该病需要进行长期病程管理,定期复诊。
溃疡性结肠炎 是一种 高复发率的慢性肠道疾病,目前它的病因还不明确,发病机制也很复杂,通常认为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等共同作用导致的, 尚不可根治。 这种疾病 虽不能完全治愈 ,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控制病情、减少症状,并预防复发。
该病的治疗目标是诱导并 维持临床缓解以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目前的治疗多以联合治疗为主,强调靶向治疗、早期治疗、个体化综合治疗。其治疗方法如下:
- 药物治疗
- 氨基水杨酸制剂:主要用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诱导缓解及维持治疗。其中,5-氨基水杨酸灌肠剂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直肠及乙状结肠的患者,栓剂则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直肠的患者。
- 糖皮质激素:对于5-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中度及重度患者,糖皮质激素是首选治疗。但需注意,糖皮质激素只用于活动期的诱导缓解,症状控制后应逐渐减量至停药,不宜长期使用。
- 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其副作用更小。中重度患者应尽早使用生物制剂治疗,避免疾病出现进展。
- 生活饮食调整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饮食上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咖啡、酒精、生冷食物等,同时减少纤维素和乳糖的摄入。推荐采用小而频繁的进食方式,并注意补充营养,选择少渣、柔软、易消化的食物,以确保提供足够的热量及必需的营养成分。同时,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腹部着凉。情绪管理也十分重要,避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特别是当药物治疗无效或合并严重并发症时,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受累的结肠部分或全部结肠。手术治疗通常用于复杂的病例或预防恶变。手术方式包括结直肠全切除、回肠造口术,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以及控制性回肠造口术等。
总之,虽然溃疡性结肠炎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症状,并预防复发。因此,患者应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诊以调整治疗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膜脓血便和腹痛,病情轻重不一。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 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我国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患病率明显增加,虽然病情多较欧美国家轻,但重症也较常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有终生复发倾向。其原因如下:
1. 自身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可能导致肠道黏膜的持续损伤,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核心因素。
2. 遗传因素
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特性和遗传倾向,直系家属中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高达5%~15%。
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包括饮食(比如高蛋白饮食、西方饮食、快餐等)、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物等。饮食不规律、肠道负担过重等可能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风险。此外,应激和心理因素也被认为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焦虑、抑郁、悲痛等情绪变化可能诱发或使病情加重。
4. 感染因素
虽然目前尚未能找出明确的致病细菌、病毒或真菌,但感染被认为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继发或诱发因素。肠道感染的机制可能与抗菌药物相同,即通过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而损伤肠黏膜。国内外研究均证实肠道感染可增加溃疡性结肠炎近、远期的发生风险。
5.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抗菌药物,也被认为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危险因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可抑制前列腺素分泌,增加肠道通透性,从而损伤肠黏膜。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可改变肠道菌群组成,进而损伤肠黏膜。
6.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例如,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对某些食物(异体蛋白质)或其他抗原物质的超敏反应,一旦接触这些物质,可诱使病变复发或症状加重。此外,吸烟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来说可能是保护因素,但其保护机制尚未明确。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炎性疾病,其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环境、感染、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因此并没有特效的方法可以预防其发生。但是,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可以通过规范治疗来减少复发、延长缓解期病程、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注意饮食、减压和良好的压力缓解方式也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并降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