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始建于1935年,前身为上海普慈疗养院,院址位于上海市西南郊区(现闵行区),由慈善家陆伯鸿集资建设,属教会管理,是当时远东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精神科专科医院之一。医院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二、发展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如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成为上海市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担负着全市精神卫生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心理咨询/治疗和对外学术交流等任务,是全国规模最大、业务种类最全、领衔学科最多的精神卫生机构。2006年5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徐汇院区地处宛平南路600号;闵行院区地处沪闵路3210号。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中心同时也是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国家精神药物临床试验机构、WHO/上海精神卫生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三、医疗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科室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主要诊治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儿童青少年及老年期精神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等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及药物依赖患者。中心设有普通精神科以及老年、康复、临床心理、儿少、传染、自愿戒毒等临床科室。核定床位1878张,目前实际开放床位2141张。位于零陵路604号的上海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要为各类心理障碍患者及受心理困扰的来询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开展多种心理治疗。“上海市心理健康热线(64383562)”,是上海市最早设立的热线电话之一。从2008年12月起,与“上海市公共卫生公益电话(12320上海)”合并为“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上海12320-5)”,继续为上海市民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促进服务。四、科教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3月,设有药物依赖、生化、遗传、神经电生理、脑电影像、心理测量、临床流行病学、儿少行为、心理咨询与治疗、司法精神医学、精神护理、危机干预等14个研究室,主要从事精神医学的临床应用研究。近十余年来,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局级科研成果奖共23项。目前作为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有: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老年精神医学、预防精神医学。中心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拥有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硕士点、博士后工作站,心理学硕士点。同时也是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教学研究与实践基地。作为WHO精神卫生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之一,与世界各国的精神医学界进行着广泛的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受卫生部委托,中心每年举办全国精神科医师、护理进修班和研修班等继续教育项目,培养了大批精神科医疗、护理骨干。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中心为全国各地培训高质量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已形成独特的品牌。自2009年起,中心成为上海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同时,中心也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等学术组织的挂靠单位。五、文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以严谨的医疗作风、优质的全面服务和精湛的专业技术赢得国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连续十一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多次荣获卫生部、卫生局文明单位,以及上海市模范职工之家、上海市厂务公开先进单位、上海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上海市妇女工作优秀品牌、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上海市卫生局“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禁毒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常见的恐惧症亚型包括广场恐惧、社交恐惧和特殊恐惧症三种。,社交恐惧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与其它恐惧症类似,目前认为社交恐惧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恐惧症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尤其影响到女性亲属。双生子研究结果同样提示广场恐惧可能与遗传有关,且与惊恐障碍存在一定联系。某些特定的恐惧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血液和注射恐惧,先证者中约2/3的生物源亲属患有相同疾病,这类患者对恐怖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也与一般的恐惧症患者不同,他们表现心动过缓而不是心动过速,易发生晕厥[2]。 神经生化研究 有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患者出现恐惧症状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升压试验阳性,可乐定激发实验引起的生长激素反应迟钝。 心理社会因素 19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用条件反射理论来解释恐惧症的发生机制,认为恐惧症状的扩展和持续是由于症状的反复出现使焦虑情绪条件化,而回避行为则阻碍了条件化的消退。,脑,心理治疗 1.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惧症的首选方法。系统脱敏疗法、暴露冲击疗法对社交恐惧症效果良好。基本原则一是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的条件性联系;二是对抗回避反应。许多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已经学会如何回避令他们产生恐惧的对象和场景而不影响自己的日常社会功能[3]。 2.系统脱敏治疗应用较多,它可以分为实景脱敏和想象脱敏。第一个阶段,是进行放松训练。第二个阶段,请患者按引起恐惧反应的严重程度,依次列出相关诱发社交恐惧的情境的清单,然后从引起最弱的恐惧反应的情境开始,逐一让病人身处其中,或由其想象身处这些情境之中。每一步骤做到病人适应,感到彻底放松为止,然后再接着做下一个较令人紧张的情境,直至最强程度的情境也不引起恐惧为止。 药物治疗 药物不能单纯的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但可用苯二氮卓药物和普萘洛尔等药物可以缓解恐惧带来的躯体焦虑反应,降低植物神经反应。SSRI类如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治疗社交焦虑障碍有效,三环类抗抑郁剂米帕明和氯米帕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对恐惧症也有疗效,但药物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应用。 其它治疗 松弛疗法、冥想、气功等对患者也有帮助。,1.正常人的恐惧正常人对社交活动场合也会有一定的紧张、焦虑心理,关键看这种恐惧的合理性、发生的频率、恐惧的程度、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症状、是否明显影响社会功能,是否有回避行为等来综合考虑。 2.与其它神经症性障碍鉴别恐惧症和焦虑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社交恐惧症的焦虑由特定的对象或处境引起,呈境遇性和发作性,而焦虑症的焦虑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常持续存在。强迫症的强迫性恐惧源于自己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怕的是失去自我控制,并非对外界事物恐惧。疑病症患者由于对自身状况的过分关注而可能表现出对疾病的恐惧,这类患者认为他们的怀疑和担忧是合理的。 3.抑郁障碍某些抑郁障碍伴有短暂的恐惧,某些社交恐惧症患者也伴有抑郁心境,恐惧症与抑郁并存可加重恐惧。诊断则根据当时每一个障碍是否达到诊断标准。若恐惧症状出现之前已经符合抑郁障碍的标准,抑郁障碍的诊断应优先考虑。 4.颞叶癫痫可表现为阵发性恐惧,但其恐惧并无具体对象,发作时的意识障碍、脑电图改变及神经系统体征可资鉴别。,无,1.符合神经症性障碍的共同特点。 2.以恐惧为主,同时符合以下4项症状: (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 (3)出现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4)明知恐惧是过分的、不合理的、不必要的,但仍无法控制。 3.对恐惧的情景和事物的回避行为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4.病程持续1月以上。 5.导致个人痛苦及社会功能损害。 6.排除广泛性焦虑障碍、疑病症、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排除躯体疾病如内分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