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中心医院位于兵圣孙子故里--惠民县护城河畔,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前身是由1902年开建的英国教会医院--如己医院演变而来;1942年后,医院相继改称武定道立医院、惠民县立医院;1948年,渤海军区卫生部新华医学院附属医院迁入,同年建立渤海专区和平医院;1958年,医院改称“淄博专区第二人民医院”,1960年改称“淄博专区惠民中心医院”,1961年改称惠民专区惠民中心医院;1992年改称滨州地区中心医院;2000年改称滨州市中心医院。2007年,与滨州市结核病防治院合署至今。医院始终秉承“生命至上,爱人如己”理念,以医疗为主体,以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为重点,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逐步确立为滨州西部医疗中心、鲁北地区重要区域医疗中心地位。服务范围覆盖滨州、淄博、德州、沧州、东营、商河、济阳等市县。医院占地1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在建面积7万平米,编制床位1450张,资产总值8亿元。设有34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拥有德国西门子1.5T全身超导磁共振、美国瓦里安直线加速器、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等10万以上设备200余台(件)。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9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220人,硕士以上学位148人,硕士生导师13人。省级以上学会副主委、常委、委员70余人,市级学会主委、副主委、委员360人,杂志期刊编委60余人。【医疗服务】医院积极推进科技兴院战略,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推出。相继开展了各种内窥镜技术、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技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神经移植治疗截瘫、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无痛分娩等技术。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手术治疗糖尿病、人工种植牙、超低体重新生儿颅脑手术、肾盂成形术、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等,外科系统、妇科、耳鼻喉科全面进入微创时代,与心脏介入治疗均走在了全市前列。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倾心打造“感动服务”、“人文关怀”、“亲情文化”等服务品牌。“感动服务”护理品牌获全市“两好一满意”四大品牌。5个科室被省卫生厅授予“山东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称号。【学科建设】坚持“质量立院、学科强院、管理兴院、品牌荣院”四个战略,提高科研和学科建设水平。医院设有45个临床医技科室,现有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全省地市级中心医院临床重点专科1个,山东省医疗质量示范科室1个,滨州市医学重点学科1个、重点扶持专科1个,市级“名科”7个、市级领先专科24个;滨州市麻醉、感染性疾病、超声、消毒供应、感染管理、静脉用药调配、医疗服务质量监测评价7个质控中心挂靠我院。产科、重症医学科为山东省首批护士岗位培训临床教学基地。是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卫生部基层医院慢性疾病标准宣贯实验基地。有市级突贡专家6名,市级“名医”11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9人。【科研教学】医院有着久远的教学历史,1958年起先后创建医士学校、护士学校;1971年承担原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临床教学工作;1998年成为滨州医学院实践教学医院;2011年成为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现承担滨州医学院、泰山医学院、滨州职业学院等多家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和实习工作;先后与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联合举办研究生培训班。2008年开始与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联合举办在职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培训班。近年来,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有150多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以上鉴定,神经移植治疗截瘫、手再造等15项达国际先进水平,50余项达国内领先水平;获省科技进步奖5项、市科技进步奖215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500余篇,主编、参编医学论著100余部;获得授权专利100余项。【公益事业】医院始终秉承公益性质,时刻铭记社会责任。积极开展“惠民优质服务月”、“爱心帮扶”、“爱心一日捐”、“健康下乡”以及“金蕾行动”、“百万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1+1爱心救助”等社会公益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2009年收治被拐重症儿童党吉顺,医院“爱心妈妈”群体轮流守护一年多,直至康复出院。她们的善举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好评,被评为“感动滨州·2010年度人物”和“滨州市道德模范”。【医院荣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医德为保障,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被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首批人民满意医院”、“全国医院感染检测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文明医院”、“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首批诚信医院”、“山东省德耀齐鲁示范基地”、“山东省诚信医疗服务满意医院”、“山东省健康保健工作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连续6年被评为“市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A级单位”。医院地址:惠民县环城南路108号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代谢性疾病,但痛风发病有明显的异质性,除高尿酸血症外可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由于受地域、民族、饮食习惯的影响,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发病率差异较大。2004年山东沿海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23.14%,痛风为2.84%。,关节,(一)一般治疗 控制饮食总热量;限制饮酒和高嘌呤食物(如心、肝、肾等)的大量摄入;每天饮水2000rnl以上以增加尿酸的排泄;慎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等;避免诱发因素和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等。 (二)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目的是使血尿酸维持正常水平。 1.排尿酸药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酸的排泄,降低尿酸水平,适合肾功能良好者;当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时无效;已有尿酸盐结石形成,或每日尿排出尿酸盐>3.57mmol(600mg)时不宜使用;用药期间应多饮水,并服碳酸氢钠3~6g/d;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常用药物:①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25~l00mg/d,该药的不良反应轻,一般不影响肝肾功能;少数有胃肠道反应,过敏性皮炎、发热少见。②丙磺舒(probenecid,羧苯磺胺):初始剂量为0.25g,每日2次;两周后可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2g/d。约5%的患者可出现皮疹、发热、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 2.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呤醇(allopurinol)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尿酸的生成减少,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或不适合使用排尿酸药物者。每次l00mg,每日2~4次,最大剂量600mg/d,待血尿酸降至360μmol/L以下,可减量至最小剂量或别嘌呤醇缓释片250mg/d,与排尿酸药合用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刺激,皮疹、发热、肝损害、骨髓抑制等,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减半。 3.碱性药物碳酸氢钠可碱化尿液,使尿酸不易在尿中积聚形成结晶,成人口服3~6g/d,长期大量服用可致代谢性碱中毒,并且因钠负荷过高引起水肿。 (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的治疗 绝对卧床,抬高患肢,避免负重,迅速给秋水仙碱,越早用药疗效越好。 1.秋水仙碱(colchicine)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特效药物,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释放白三烯B4、糖蛋白化学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1等炎症因子,同时抑制炎症细胞的变形和趋化,从而缓解炎症。口服法:初始口服剂量为lmg,随后0.5mg/h或1mg/2h,直到症状缓解,最大剂量6~8mg/d。90%的患者口服秋水仙碱后48小时内疼痛缓解。症状缓解后0.5mg,每天2~3次,维持数天后停药。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厌食、腹胀和水样腹泻,发生率高达40%~75%,如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停,化脓性关节炎 相似点:均有关节疼痛、肿胀,起病急骤。 不同点:化脓性关节炎为关节内化脓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一般有外伤诱发病史,多发于浅表关节,如膝、肘关节。 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点:均有关节疼痛、肿胀。 不同点:类风湿关节炎起病较缓,多首发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受累关节多呈对称性。类风湿因子检查阳性。 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点:均有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 不同点:创伤性关节炎多发于创伤后、承重失衡及活动负重过度的关节,疼痛与活动有明显关系。 反应性关节炎 相似点:均有关节疼痛、肿胀,发病较急,下肢关节受累较多。 不同点:反应性关节炎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后,表现为渐进性加重的非对称性单关节炎或少关节炎。可出现皮肤黏膜损害,如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等。 焦磷酸钙沉积病 相似点:表现与痛风酷似,俗称“假性痛风”。 不同点:焦磷酸钙沉积病多见于老年人,主要侵犯膝、肩、髋等大关节。血尿酸含量往往正常,关节滑液中可查见焦磷酸钙晶体。,应避免的食物 肝脏和肾脏等动物内脏。 贝类、牡蛎和龙虾等带甲壳的海产品。 鱼类食品,如带鱼、沙丁鱼等。 浓肉汤和肉汁等。 紫菜、黄豆、绿豆等植物性食品,以及榛蘑、猴头菇、黑木耳等菌类食品。 避免摄入任何含酒精的饮品。 限制食用的食物 嘌呤含量高的动物性食品,如牛肉、羊肉、猪肉等。 鱼类,如鳝鱼、鳗鱼、鲤鱼、草鱼、鳕鱼、鲑鱼(三文鱼)等。 果糖和蔗糖含量较高的食品,如蜂蜜、柑橘、甜点等。 干豆类,如大豆、豌豆、扁豆等。 豆腐、豆浆等。,(一)血尿酸测定 血清标本,尿酸酶法。正常男性为150~380μmol/L(2.5~6.4mg/d1),女性为100~300μmol/L(1.6~5.0mg/d1),更年期后接近男性。血尿酸存在较大波动,应反复监测。 (二)尿尿酸测定 限制嘌呤饮食5天后,每日尿酸排出量超过3.57mmol(600mg),可认为尿酸生成增多。 (三)滑囊液或痛风石内容物检查 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针形尿酸盐结晶。 (四)X线检查 急性关节炎期可见非特征性软组织肿胀;慢性期或反复发作后可见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特征性改变为穿凿样、虫蚀样圆形或弧形的骨质透亮缺损。 (五)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CT)与磁共振显像(MRI)检查 CT扫描受累部位可见不均匀的斑点状高密度痛风石影像;MRI的T1和T2加权图像呈斑点状低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