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福清市医院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专家

简介:

福清市医院创办于1900年10月,是一家科室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可提供优质服务的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1],是福建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福清市医院医共体”牵头单位,省道路交通事故伤员救治定点医院,卫生部定点的国际紧急救援中心,国家卫健委、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爱婴医院”,[2]是福建医科大学首家县级附属医院。于2016年12月24日搬迁至新址音西街道西楼村与珠山村交界处。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多发生于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基础上,后期多发形成多个结节的病变,病因主要与内分泌有关,可引起甲状腺滤泡弥漫性增生,甲状腺,去除病因首先去除病因,由于膳食因素引起,应先调整饮食,如为药物引起,要停药或换另一种药物代替,从病因、临床表现等方面相互鉴别,第一首先一定要加强营养,多吃富含碘丰富的食物,如紫菜、海带。海鱼,虾贝类等含碘丰富的食物。第二、一定要提倡使用加碘盐,碘营养状况评价、甲状腺功能化验、甲状腺超声、甲状腺核素扫描检查、尿碘排出量检查,必要时可以做骨龄检测、头颅CT、脑电图检测,。

陈浩 主治医师

阳痿、早泄、遗精、不育、勃起功能障碍、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

好评 99%
接诊量 1.7万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阳痿、早泄、遗精、不育、勃起功能障碍、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
更多服务
许以城 住院医师

急诊外科常见疾病诊治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急诊外科常见疾病诊治
更多服务
陈刚 副主任医师

陈刚,男,1984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学系,医学学 士,现任福清市医院大外科副主任、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分会委员,福建医学会整形与美容分会委员,福建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委员。曾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整形外科和上海第六医院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创伤培训中心进修学习。先后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共6篇。从事骨科、烧伤科临床诊疗工作27年。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陈刚,男,1984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学系,医学学 士,现任福清市医院大外科副主任、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分会委员,福建医学会整形与美容分会委员,福建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委员。曾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整形外科和上海第六医院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创伤培训中心进修学习。先后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共6篇。从事骨科、烧伤科临床诊疗工作27年。
更多服务
王毅 副主任医师

擅长腹腔镜成人疝修补术、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阑尾、胃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大隐静脉腔内激光微创治疗术,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切除术,胸外科常见、多发病及胸腹部外伤手术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7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腹腔镜成人疝修补术、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阑尾、胃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大隐静脉腔内激光微创治疗术,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切除术,胸外科常见、多发病及胸腹部外伤手术等。
更多服务
姚诚 主治医师

呼吸,消化,循环,免疫,内分泌,泌尿系等内科常见疾病及急症的诊断与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呼吸,消化,循环,免疫,内分泌,泌尿系等内科常见疾病及急症的诊断与治疗
更多服务
陈凡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好评 100%
接诊量 1
平均等待 -
擅长:神经内科
更多服务
汪斌 主治医师

胃肠、肝胆、甲状腺乳腺、疝气、大隐静脉,淋巴结肿大,狂犬病,破伤风等疾病的诊治

好评 96%
接诊量 25
平均等待 -
擅长:胃肠、肝胆、甲状腺乳腺、疝气、大隐静脉,淋巴结肿大,狂犬病,破伤风等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林焰 住院医师

待补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待补充
更多服务
张峰 住院医师

小儿科、普通内科、老年慢性病管理,急性气喘,急性疼痛治疗,危重症抢救等。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小儿科、普通内科、老年慢性病管理,急性气喘,急性疼痛治疗,危重症抢救等。
更多服务
陈嘉嘉 住院医师

擅长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腹泻等脾胃病的诊断与治疗,擅长慢性肾病患者的治疗和系统化管理。

好评 100%
接诊量 1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腹泻等脾胃病的诊断与治疗,擅长慢性肾病患者的治疗和系统化管理。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我想了解消炎丸和加味逍遥丸对乳腺和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患者女性
47
2024-10-17 07:22:45
甲状腺结节手术后留下的疤痕如何处理?患者女性
36
2024-10-17 07:22:45
我有肺结节和甲状腺结节,想知道如何安全使用氢氧机?患者女性
18
2024-10-17 07:22:45
35岁女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近期出现反酸症状,询问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如何处理?患者女性
32
2024-10-17 07:22:45
24岁女性患者有甲状腺结节,想知道是否可以安全地喝补钙锌的产品?患者女性
62
2024-10-17 07:22:45
我有甲状腺结节,想知道如何治疗和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患者女性
41
2024-10-17 07:22:45
28岁女性患者,患有乳腺结节和甲状腺结节,询问是否可以食用燕窝?患者女性
54
2024-10-17 07:22:45
我想减肥,听说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效果不错,但我有甲状腺结节,能用吗?患者女性
34
2024-10-17 07:22:45
我有甲状腺结节,喉咙有时会卡,干燥,想了解是否可以通过营养治疗改善?患者女性
37
2024-10-17 07:22:45
我有甲状腺结节,想知道能否服用磷虾油?患者女性
26
2024-10-17 07:22:45

科普文章

#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机能亢进
4

小儿结节性甲状腺肿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以结节性甲状腺肿为主要表现,而小儿结节性甲状腺肿在临床上也是应该进行鉴别诊断的,有一些疾病容易和小儿结节性甲状腺肿相混淆,具体的鉴别诊断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与甲状腺肿瘤相鉴别

甲状腺肿瘤包括良性的甲状腺肿瘤和恶性的甲状腺肿瘤,小儿结节性甲状腺肿应该与良恶性肿瘤区别,良性肿瘤与小儿结节性甲状腺肿很难鉴别,临床上需要通过甲状腺彩超以及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进行区分,甲状腺肿瘤一般较为严重,有的可能会出现近端转移,淋巴结转移,甚至远端转移等。在临床上需要结合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降钙素的测定、甲状腺核素显像等方法进行鉴别。

与颈部畸胎瘤进行鉴别

颈部畸胎瘤经常位于甲状腺当中,这种畸胎瘤有时会被误认为是小儿结节性甲状腺肿,儿童时期容易发生颈部畸胎瘤并且颈部肌胎瘤的发生与小儿结节性甲状腺肿极为相似,同样会出现压迫气管和食管的症状,患儿也会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情况,进行甲状腺彩超以及甲状腺细针穿刺做病理学检查进行区分有很重要的意义,避免误诊而错误的进行治疗,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详细的诊断。

总结

小儿结节性甲状腺肿,不单单与以上两种疾病需要相鉴别,还需要与小儿甲亢、小儿甲状腺炎、小儿单纯性甲状腺肿以及小儿其他甲状腺疾病相鉴别,综合的分析,避免误诊,最终采取对症治疗的措施。

#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大#甲状腺毒症伴有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
4

小儿结节性甲状腺肿这种疾病是比较高发的一类内分泌甲状腺疾病,而对于发生这种疾病,患儿的家长都比较担心,出现小儿结节性甲状腺肿都应该具体做哪些检查?是我们今天所主要学习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验室的检查

  • 甲状腺功能检查:血清 TT3、TT4、FT3、FT4 以及 TSH 以及相关抗体的检查
  • 碘 131 的摄取率的检查
  • 细胞学检查:行甲状腺结节的细针穿刺

第二,颈部 x 线的检查

  • 判断气管是否受到影响,如有没有气管的移位、气管的软化
  • 准确判断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位置和大小

第三,颈部彩色超声多普勒的检查

  • 细致观察肿大的甲状腺及结节的变化

第四,核素显像检查

  • 评价甲状腺的形态以及甲状腺结节的功能
  • 区分冷结节和热结节的区别
  • 观察弥漫性甲状腺肿大的变化

总结,小儿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相关检查项目有很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做相关的检查,做出准确的诊断,然后进行相关的治疗,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临床上医生诊断主要参考的指标!

#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大#甲状腺毒症伴有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
15

小儿结节性甲状腺肿在临床上是比较容易发生的一类甲状腺疾病,考虑这种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等疾病有关。因此,儿童出现结节性甲状腺肿需要特殊注意,而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对于儿童结节性甲状腺肿做一些护理措施,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预防碘的缺乏:碘缺乏最容易引起的疾病就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很多缺碘地区的儿童都会出现结节性甲状腺肿,而且流行的地区全民应该做集体的补碘性预防,主要是摄入碘盐以及多吃一些含碘类的食物等。

第二,避免碘过量和接触有害物质:碘过量对于儿童结节性甲状腺肿也是没有好处的,常常会加重病情;另外,一些化学物质的接触也会导致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发生,比如比较常见的钴中毒、硌中毒,工业废物污染都可致甲状腺肿伴有不同程度的结节发生,避免接触这些有害物质才是小儿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需要注意的。

第三,避免接触放射线和预防感染:尤其是颈部应该避免 x 线的照射,有学者研究发现头颈部被放射线照射都患者更容易发生结节性甲状腺肿,有研究调查发现 80%的儿童甲状腺癌患者与放射性照射有关,另外,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应该预防感染,避免一些微生物的入侵和病毒的感染,做好良好的预防工作也尤为重要。

总结:小儿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护理需要家长的信心和耐心,做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避免病情的恶化甚至癌变,从而达到良好的控制病情!

#糖尿病#糖尿病性单神经病#神经系统病变
0

糖尿病能够有效控制的话,通常不会影响工作和寿命;但若控制不当,就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眼底病变、肾脏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等。部分糖尿病患者在发病7~10年后,会逐渐感到手指和脚趾麻木,甚至对冷热的感知也变得异常,这表明他们的神经已经出现病变。

 

为什么会发生手足麻木

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若长期未能有效控制血糖,神经系统在高血糖的环境下会发生退行性改变。人体的神经在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中时,也会逐渐失去正常结构和功能,出现了明显的退行性病变。这正是糖尿病患者出现手足麻木的主要原因。

 

那么,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了末梢神经病变,应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控制好血糖。有些患者可能会疑问:“我已经出现了并发症,控制血糖还有意义吗?”其实,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防止并发症进一步恶化的基础。只有血糖控制得当,其他药物治疗才会更有效。

其次,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它们可以口服或肌肉注射。此外,还可以结合一些中药,用于预防血液黏稠和活血通脉。但由于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治疗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最根本的措施还是在于控制好血糖,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如何才能“防病于未然”呢?

1. 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每餐主食的摄入量,每顿饭主食应保持在一两到二两之间,可选择米饭、馒头或窝头等。副食中虽然含有蛋白质和脂肪,但摄入过多同样会升高血糖。应避免饮用高糖饮料,如可乐和酸奶,可以选择白开水、茶水或矿泉水。若想吃水果,应在饭后两个小时后适量食用,避免在血糖高峰期进一步升高血糖。

2. 调整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运动,尤其是肥胖患者。同时,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和熬夜,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 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肝肾功能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药物并无优劣之分,但选择适合的药物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4. 定期监测血糖:在控制饮食、运动和用药的同时,糖尿病患者还应定期检测血糖,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以确保血糖长期保持在理想水平。

通过以上方法,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和预防手足麻木等神经病变,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体内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血糖升高所引起的。通常情况下,患者通过服用降糖药即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然而,当口服药物无法充分控制血糖时,便需要改用胰岛素进行治疗。那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从服用降糖药安全过渡到胰岛素治疗呢?

第一个阶段——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当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的情况下仍无法理想地控制血糖时,可以在现有治疗基础上,增加晚餐前或临睡前一次中效胰岛素或长效基础胰岛素的注射。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基础胰岛素水平,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尽管该方案只需要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但它能帮助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控制血糖水平。

第二个阶段——每天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对于采用第一个阶段方案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进入第二阶段的治疗。在此阶段,患者需停止口服降糖药,转而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70/30或50/50的预混胰岛素。此方案有助于平衡三餐后的血糖水平,同时控制夜间血糖。

第三个阶段——每天注射四次胰岛素:该阶段属于胰岛素强化治疗阶段,是为血糖控制依然不理想的患者设计的。治疗方案包括:早餐、中餐和晚餐前各注射一次短效胰岛素,临睡前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虽然每天的注射次数较多,但这种方法更贴近人体自然胰岛素分泌的规律。餐前短效胰岛素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则可维持基础胰岛素水平,从而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并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当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后仍无法控制血糖时,完全可以考虑改用胰岛素治疗。通过短期的胰岛素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稳定病情,还能加快其他并发症的恢复。在血糖得到控制后,部分患者可以逐渐减少甚至停用胰岛素,重新使用口服降糖药物进行维持治疗。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不少糖友在疾病过程中除了血糖和糖尿病的并发症外,饱受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的折磨。紧绷的神经与升高的血糖狼狈为奸,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共同蚕食糖友们的健康。

那么糖友们该如何缓解这些不良情绪呢?让我们细细看来~

一、学会自我接纳与和解:成为糖友又如何?我依旧是最绚丽的烟火!

不少糖友会因为罹患糖尿病,需要家人花费财力精力照顾而陷入自责,亦或因为被贴上糖尿病这一“终生标签”而生出病耻感。

但是,糖友们首先需要明白,糖尿病并不是我们的错,勿需自责。学会接受自己的状况,并积极应对挑战,才是正道。

糖尿病并不会妨碍我们精彩的人生,有许多的名人,如香港影星周润发,美国著名影星汤姆・汉克斯等虽患糖尿病,但依旧能逐梦成功。成为糖友又如何?我依旧是我,是最绚丽的烟火!

所以,糖友们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糖尿病,是缓解糖尿病不良情绪的第一步。

二、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知己知彼,无所畏惧!

多数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惧均源于未知。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手段已经非常成熟。

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科学管理。多了解糖尿病的健康知识,定期专科复诊,严格遵行医嘱。做到对糖尿病知己知彼,则可控糖无忧!

当你真正掌握了这个疾病对应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并发症预防等等科普知识后,就可“轻舟已过万重山”式地说一句:小小糖尿病,拿捏!!!

三、寻找他人的支持和帮助:难过就别憋着!

糖尿病摊上了,就是一辈子,搁在谁心里都不会好过,有焦虑的情绪很正常。但是别把不良的情绪一直憋在心里——咋们可不能做“忍者神龟”!

这时,寻求家人、朋友的关心、倾听和帮助有助于我们更快走出疾病的阴霾。也可以建立或加入糖尿病患友群,大家相互鼓励和支持,一起重拾“驯服”糖尿病的信心。

四、充实自己,转移注意力:生命不只有糖尿病!

部分糖友终日在糖尿病的阴影中不可自拔,但其实糖尿病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插曲而已。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是有氧运动、瑜伽等),保证充足的睡眠,将自己的过度集中于疾病的注意力转移到工作生活的一个个小目标上,那种自我价值实现的快感定将糖尿病的阴霾一扫而空!

 

最后,如果糖友们确实感到“压力山大”、情绪不可控制,应该及时到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就诊,接受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专业的医疗帮助~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控制。患者除了接受医生建议的治疗外,还需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和生活习惯。那么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家属,有哪些我们可以帮助监督、鼓励患者去做的呢?

首先就是饮食方面的护理,毕竟一日三餐是患者所必需的。膳食管理和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核心,在饮食方面,应该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做到食物多样、主食定量、少油、少盐和少糖。

应使患者每天的三餐时间规律,定时定量,每餐不能吃的太多,七八分饱就够了。主食应避免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以全谷物或杂豆类替代1/3精白米、面等主食,给患者提供低血糖负荷的食品。此外,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及各类维生素,多准备些蔬菜给患者吃,有助于维持血糖的平稳;水果则应该遵循适当原则,每次提供小分量给患者进食,并且要选择甜度较低的水果。

其次,适当的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来说至关重要。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有研究结果显示,坚持规律运动的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

那么应该如何陪同患者有效的运动呢?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2]推荐成年患者每周至少有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健步走、太极拳、骑车、羽毛球乒乓球等都属于中等强度的运动,家属可以陪同一起进行以上运动。此外,即使每次运动时间较短,但是每天的总运动时长达到30分钟,也是对患者有益的。

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点,就是帮患者日常的血糖监测。患者内的血糖值会受到食物的摄入量、运动量的增减以及情绪和睡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只有通过日常血糖的监测,才能知道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严重程度,进而了解当前的饮食和运动模式是否适合患者,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日常血糖监测需要包括餐前和睡前血糖的监测,特别是针对空腹血糖较高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其它时间段的血糖监测则需要视患者情况而定,例如剧烈运动后和发生低血糖症状时的血糖监测等。

 

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是依靠药物,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也是同样的重要,只有二者齐头并进,才能使治疗效果最大化,早日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患者有时会不小心漏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遇到这种情况,如何补救呢?

其实,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漏服降糖药物的种类

漏服降糖药物的时间和次数

当时的血糖控制水平高低

针对不同类型降糖药物,补救方法各有不同,具体补救方法可以参考下表: 

药物类型

代表药物

补救处理

磺脲类药物

短效: 美吡达、糖适平、达美康

中长效:瑞易宁、达美康缓释片、亚莫利

短效药物常于饭前 30 分钟服用,如果在饭前时漏服,可将饭点推迟半个小时。如果无法推迟,可以偶尔一次减量 补服 ,防止下一次服药时发生低血糖。

 

长效药物常于早餐前 30 分钟服用。根据血糖情况,早午餐之间发现漏服时,可按原剂量补服。午餐后发现漏服时,可按原剂量的一半进行补服。对于 年龄较大或者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允许漏服一天,以免造成夜间低血糖。

餐时血糖调节剂

诺和龙、唐力

如果两餐之间想起前一餐漏服,视血糖情况决定是否减量补服;如果马上下一餐则无需补服,但需测餐前血糖,若血糖升高不明显无须改变用药和进餐量,若升高明显可适当减少进餐量,防止餐后血糖过高。

α- 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

餐中想起漏服时药可补服,饭后不推荐补药。

双胍类

二甲双胍

如果每日服用剂量较小,漏服后可通过增加活动量来降低血糖而无需补服。联合用药的患者也可仅仅增加活动量,或者在明确血糖水平确实高以后才补服。如果到了下一次服药时间无需再补服。

胰岛素增敏剂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漏服后当日可随时原剂量补服。

DPP-4 抑制剂

捷诺维

漏服后当日可随时原剂量补服。

SGLT-2 抑制剂

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

 

晚餐前发现漏服,随时按原药量补服。因为本类药物有利尿作用,晚餐后不建议补服,增加运动量即可。

 

GLP-1 受体激活剂

艾塞那肽

 

漏打当日可随时按原药量皮下注射。但建议:每天同一时间皮下注射。

 

胰岛素

超短效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

超短效胰岛素 或短效胰岛素如果餐前忘打了,可于餐后立即补注。

 

对于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患者,早餐前忘打,可于餐后立即补打,期间要注意监测血糖,必要时中间加餐;若快到中午才记起忘打时,应先查血糖,当超过10mmol/L 时,可以在午餐前临时注射一次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禁忌把早晚两次预混胰岛素合成一次在晚餐前注射。

 

长效胰岛素,漏打一次尽快补上即可,下次注射如在相同时间需注意低血糖反应,因为两次注射间隔时间很可能小于24小时。

糖尿病患者养成按时、规律服用降糖药的习惯对于平稳控制血糖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少漏服药的频率。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漏服降糖药的补救措施都属于非常规手段不可长期使用,规律用药,才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管理不仅关乎患者自身的健康,也牵动着整个家庭的心。家属是患者最坚实的后盾,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些小妙招,帮助你和家人更好地应对糖尿病。

一、饮食管理

选择低糖食品:监督、帮助患者减少饮食中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以全谷物或杂豆类替代1/3精白米、面等主食。

均衡膳食营养:家属应确保饮食满足患者对营养素的需求,如消瘦者可通过合理的营养计划达到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确保患者适量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过多加工肉类,控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选择鱼油、坚果等健康脂肪来源。

控制热量摄入:可监督患者按时进食,使用小盘子和小碗,控制食量,避免患者暴饮暴食。帮助超重、肥胖患者控制体重,建议 3~6个月减轻5%~10%的体重。

烹饪技巧升级:家属可学习健康的烹饪方法,如蒸、煮、烤等,减少油炸和煎炒。限制糖尿病患者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在5g以内,如可以用香料和香草替代部分盐,用柠檬汁增加食物风味等让食物更美味。

二、运动管理

制定运动计划:家属可帮助患者选择喜欢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打太极拳等,和患者制定计划,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让运动成为一种乐趣。

陪伴和监督:陪同患者一起运动,确保安全的同时,可以监督患者的运动量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血糖波动。伴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不应采取运动治疗。

鼓励和支持:不断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增强他们坚持运动的信心,当患者取得进步时,可以适当给予奖励,如一起享用健康的美食或购买小礼物等。

三、贴心小建议

定期监测血糖:鼓励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如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

携带急救卡:为患者准备一张急救卡,写明病情、药物和紧急联系方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救助。

保持积极心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病魔。同时,家属也要保持乐观心态,为患者树立榜样。

戒烟戒酒:患者和家属均应科学戒烟,避免患者吸到二手烟、三手烟。同时,督促糖尿病患者戒酒。

 

家属的关爱和支持是糖尿病患者战胜疾病的重要力量。通过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合理安排运动,家属也可以共同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在血糖控制的长期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时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这种时候,家属的支持和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当糖友们的血糖“闹脾气”时,作为家属应该如何帮忙调整血糖呢?让我们细细看来~

 一、了解糖尿病知识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家属首先要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症状、并发症、治疗方法,并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血糖的稳定。这样,当糖友的血糖无论过高还是过低,家属就能心中有数,不会手忙脚乱。 

二、控制糖友的饮食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血糖不稳时,家属尤其要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

首先,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碳水化合物是影响血糖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家属要帮助糖友选择低糖、高纤维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同时,要控制患者每餐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过多摄入导致血糖升高。

其次,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糖尿病血糖有益。家属要鼓励患者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绿叶蔬菜和低糖水果,如黄瓜、西红柿、苹果、柚子等。

此外,控制脂肪的摄入量。高脂肪饮食会增加体重,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家属要帮助患者选择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鱼类。同时,要避免患者食用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

最后,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定时定量进餐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家属要帮助患者合理安排饮食时间,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

三、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

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家属要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但要注意运动的方式和强度。

家属可以和糖友们一起参与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消耗体内多余能量,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每周应该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同时,每周也可以进行2~3 次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这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控制体重和血糖。

但是,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血糖过低或过高。家属可以帮助患者根据糖友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一般来说,运动心率应该控制在(220-年龄)×60%~70%之间。

四、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和监测血糖

糖友家属们要变成 “用药小闹钟”,督促患者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误服药物。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此外,血糖监测就像是糖友的 “健康晴雨表”,家属们要当起 “监测小助手”,督促患者按时监测血糖和规范记录血糖值。同时,要注意糖友血糖监测的操作规范,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血糖管理。当血糖不佳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给予糖友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糖友血糖 “闹脾气”,家属协助施妙计。携手并肩同控糖,幸福之路甜如蜜!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