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北大六院,北医六院,北京六院轻度认知障碍专家

简介: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院)是北京大学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的临床医疗、人才培训与科学研究基地,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北京精神卫生研究和培训协作中心,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精神卫生中心,是拥有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的双中心医院。北京大学的精神病学专业创建于1942年,为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设立的神经精神科。1951年北京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立精神病院,1954年成立精神病学教研室。1954年建立脑电生理学研究室。1962年建立生物化学研究室。1966年迁址到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为该院精神科。1980年3月成立北京医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1982年2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我院为国内第一家精神卫生研究和培训协作中心。1987年2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正式创刊出版发行,杂志编辑部挂靠在我院。1989年至1999年成立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系,共招收六届本科生。1992年10月6日迁入现址,增加北京医科大学第六医院名称。1993年卫生部批准我院建立部属的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三级甲等专科医院。1998年卫生部批准我院成立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2000年4月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后,更名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2001年12月被卫生部确认为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2002年2月教育部批准我院为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重点学科。2002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属精神卫生中心成立,挂靠在我院。2002年7月成立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挂靠在我院。2004年12月增加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名称。2006年成立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中心。2007年成立记忆障碍诊疗与研究中心。2007年成立公共卫生事业部,作为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执行中央支持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2011年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4年3月北京大学医学部睡眠医学中心挂靠我院。2014年6月痴呆诊治转化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落户我院。2014年10月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4年10月北京大学-Lieber转化神经精神医学联合研究所落地我院。2020年4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院完成竣工验收。历任行政领导:1942年至1953年,许英魁教授任主任1953年至1972年,伍正谊教授任主任1973年至1980年,沈渔邨教授任主任1980年至1997年,沈渔邨教授任所长1997年至2001年,崔玉华教授任所长、院长2001年3月,于欣副主任医师任副所长、副院长,主持工作2004年7月至2013年7月,于欣主任医师任所长、院长2013年7月至今,陆林教授任所长、院长历任党委领导1981年1月至1984年8月,沈渔邨教授任党委书记1984年8月至1986年3月,李从培教授任党委书记1986年3月至1987年9月,陈二乔同志任党委书记(任期内病故)1987年12月至1994年6月,张津萼研究员任党委书记1995年4月至1998年4月,王玉凤教授任党委书记1998年4月至2003年4月,周东丰教授任党委书记2003年4月至2012年10月,黄悦勤教授任党委书记2012年10月至2020年12月,王向群主任医师任党委书记2020年12月至今,陈斌斌研究员任党委书记医疗服务我院始终秉承“以科学精神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求实创新为动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临床服务。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综合实力卓越、亚专科齐备、诊疗病种鲜明的医院特色。设有综合病房两个,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急症、重症、难治的精神障碍患者;设有特需医疗病房一个,面向高端人群和国外使领馆的外交人士;设有老年、儿童、临床心理病房、睡眠医学科病房等亚专科病房以及酒药依赖和进食障碍等特色病种病房,为相关人群提供专科的精神卫生服务。门诊设有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中西医结合门诊、神经内科门诊、多专家会诊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问题患者的就诊需求;还设有进食障碍、成瘾行为、睡眠障碍、记忆障碍、行为分析治疗、精神疾病康复咨询、心理治疗、老年儿童等相关专业门诊,以满足就诊者对专科或特殊方向的咨询和治疗需求。我院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精神科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自1997年以来,共完成了百余种精神科药物的新药临床试验和疗效验证。健康教育和自助团体在精神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动患者和家属参与到精神疾病康复的全过程是我院的医疗特色之一。多年来我院定期举办戒酒互助会(AA)、痴呆患者家属联谊会、精神分裂症家属联谊会、老年期痴呆家属联谊会、抑郁症患者自助团体、进食康复联谊会、强迫症患者生活发现会等活动。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也挂靠我院,定期组织孤独症儿童家长培训班和家属联谊活动。以上团体组织的各项活动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社会功能和社区再适应奠定基础。轻度认知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认知障碍症候群,除器质性疾病原因外,大多精神疾患所致。如神经衰弱、癔症、疑症、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强迫症、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偏执型精神病、躁狂症、躁郁症等,脑,药物治疗,当药物无效或不能使用时,可以选择电休克治疗,神经症、躁郁症以及精神分裂症,无,血计数、红细胞沉降率、血清Na+、K+、Cl+、血液尿素氮、血清Ca++、肝功能试验、血清梅毒试验、甲状腺功能试验、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等,头颅X线检查、脑脊液检查、脑扫描、脑电图检查,。

张卫华 副主任医师

睡眠疾病,成年人精神疾病和少年(13岁及以上未成年人)精神卫生咨询。

好评 99%
接诊量 2844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睡眠疾病,成年人精神疾病和少年(13岁及以上未成年人)精神卫生咨询。
更多服务
杨莉 主任医师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注意障碍、ADHD)、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儿童期起病及延续至成年的发育与行为障碍、学习障碍的临床诊断、评估与治疗、包括药物与心理行为治疗,有二十余年的临床和研究经验,特别是国内较早系统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专业医生。

好评 99%
接诊量 3941
平均等待 3小时
擅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注意障碍、ADHD)、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儿童期起病及延续至成年的发育与行为障碍、学习障碍的临床诊断、评估与治疗、包括药物与心理行为治疗,有二十余年的临床和研究经验,特别是国内较早系统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专业医生。
更多服务
管丽丽 主治医师

常见精神障碍诊断治疗与早期预防 线下门诊时间:周三上午(成人普通),周三下午(双相障碍专业门诊)

好评 100%
接诊量 876
平均等待 7小时
擅长:常见精神障碍诊断治疗与早期预防 线下门诊时间:周三上午(成人普通),周三下午(双相障碍专业门诊)
更多服务
范肖冬 副主任医师

焦虑、抑郁、失眠、惊恐、躯体症状、疑病症

好评 99%
接诊量 1269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焦虑、抑郁、失眠、惊恐、躯体症状、疑病症
更多服务
张五芳 主治医师

14岁以上青少年和成人抑郁、焦虑、睡眠障碍、躯体化形式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诊疗和康复;

好评 99%
接诊量 2557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14岁以上青少年和成人抑郁、焦虑、睡眠障碍、躯体化形式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诊疗和康复;
更多服务
马宁 主治医师

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诊疗与康复。

好评 99%
接诊量 637
平均等待 3小时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诊疗与康复。
更多服务
王力芳 主治医师

孤独症(自闭症),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成人情感障碍

好评 99%
接诊量 2603
平均等待 10小时
擅长:孤独症(自闭症),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成人情感障碍
更多服务
钱英 主任医师

情绪障碍、儿童青少年多动症和心理障碍、心理治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450
平均等待 12小时
擅长:情绪障碍、儿童青少年多动症和心理障碍、心理治疗
更多服务
宫小云 主治医师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进食障碍,孤独症,多动症,抽动症

好评 100%
接诊量 375
平均等待 2小时
擅长: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进食障碍,孤独症,多动症,抽动症
更多服务
张鸿燕 主任医师

成人精神障碍,抑郁焦虑,新药临床

好评 99%
接诊量 2168
平均等待 2小时
擅长:成人精神障碍,抑郁焦虑,新药临床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科普文章

#轻度认知障碍#MCI
15

HB71

#轻度认知障碍
4767

视频简介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乔晋

 

与认知障碍患者相处的方式如下:首先,不能和患者去进行狡辩,或者和患者进行讲道理,因为有些病人对你所讲的道理并不是很明白。其次,帮助病人完成的一些日常生活。第三,鼓励患者去主动地完成一些日常生活当中的事,而不是以责备或者是批评为主。另外,对待认知障碍的患者一定要耐心,切不可心急气躁,这样不利于患者的恢复性训练。

#轻度认知障碍
4683

视频简介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乔晋

 

诊断认知功能障碍的措施如下:1、询问患者病史,明确病人的认知障碍疾病是急性起病的还是缓慢起病的;2、确定患者认知障碍损害的范围和程度;3、排除其他的因素造成的认知障碍;4、进行相应的一些查体,确定是否有神经系统的阳性定位体征。需注意,认知功能障碍应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同时应该尽早予以治疗。

#MCI#轻度认知障碍
8

视频简介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乔晋

 

认知障碍的分类如下:一类叫神经变性性痴呆,另一类叫我们说的非变性性痴呆。神经变性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帕金森氏痴呆、额颞叶痴呆,这就是我们常见的神经系统的病。非变性痴呆常见血管性痴呆、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还有当然脑外伤脑膜炎、脑炎、营养代谢障碍所造成的疾病。另外,还有记忆障碍,如记忆过强、记忆缺损、记忆错误等。

视频简介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乔晋

 

认知障碍是否能完全恢复,取决于病因能否治愈。如果患者因神经性的变性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痴呆、额颞痴呆、路易体痴呆等造成了认知障碍,则无法治愈。如果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低下、维生素B12缺乏造成认知障碍,在经过积极的治疗,部分患者可以恢复。另外,在治疗认知障碍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分类,进行针对性的、反复的训练。

#MCI#轻度认知障碍
1

视频简介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乔晋

 

出现认知障碍最重要的原因如下:多数是由于脑部的疾病,或者外界的其他的因素,导致了与认知相关的脑区的功能受损。如额叶受损、颞叶受损、海马受损。最常见的其实就是脑血管病,如丘脑的梗死、额颞叶的梗死或者病毒性脑炎侵犯到这些部位的时候,都会出现认知障碍。总体而言,认知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器质性疾病原因外,大多精神疾患所致,如神经衰弱、癔症、疑症等。

#MCI#轻度认知障碍
17

视频简介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乔晋

认知障碍的危害如下:认知障碍是指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当出现认知障碍的时候,最主要的是影响到病人的日常生活的能力,如病人可能不认识家里人了、迷路了、走失了、不能处理金钱了,可能对自己熟悉的环境都不太认识了等。同时,由于帕金斯病的认知功能的损害,可能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因此,一旦确诊认知障碍,患者的家属应该带其到医院就诊,尽早治疗,并且进行护理。

#MCI#轻度认知障碍
3

视频简介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乔晋

 

认知障碍的症状如下:1、最常见表现为记忆力的下降,病人记不住刚才发生的事情或者反复的重复的询问一件事情。
2、空间功能的障碍,表现在熟悉的环境中不能辨别方向、迷路。3、计算能力的下降。4、逻辑思维能力的下降,如一斤铁和一斤棉花哪个重都分不清楚。认知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器质性疾病原因外,大多精神疾患所致。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轻度认知障碍
75

在临床中,成年人出现了轻度弱智方面的问题,可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或者是对于周围的各种刺激不能够做出一个有效的反应,或者是工作学习的时候觉得比较吃力,或者是和同龄人相对比感觉有一些反应迟钝或者是呆傻方面的表现。

所以如果出现了轻度弱智方面的临床症状,需要及时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需要做头部 CT 或者磁共振,动态脑电图,脑血管彩超,详细的了解一下头部里面的情况,根据检查的结果看是药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当然,即使做了手术以后相关的药物治疗也是不能够少的,药物治疗是基础。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的病情稳定了就需要配合做相关的康复治疗,比如说头部针灸,推拿的治疗,做言语功能训练的治疗,综合性的处理,这样治疗才有效果。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突发性肾功能障碍,通常发生在住院患者中。约5%的所有住院儿童和20-70%的危重症儿童会发生AKI,AKI与住院死亡率密切相关。以前通常不认为儿童AKI与长期预后相关。近十几年来,AKI定义得以标准化,而且出现了大量描述AKI流行病学和结局的研究。目前已知,AKI是成人慢性肾病(CKD)、终末期肾病(ESRD)、高血压、心血管疾病(CVD)和死亡的潜在危险因素,目前观念已经转变,认可AKI会影响长期预后。但关于儿童AKI长期预后的研究进展较慢。

 

最近的研究结果支持儿童AKI的急性组织损伤也可能变成慢性,这使得大家越来越意识到 AKI是肾脏长期健康的一个危险因素,但还存在许多研究空白。从AKI发展到CKD的很多机制仍无法确认,对于AKI仍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虽然来自成年患者的证据促进了指南制定,建议AKI治疗应考虑到CKD的发生或疾病恶化,但还没有关于儿科患者的特定指南。

 

目前尚不清楚 哪些AKI患儿应该做哪些检查,以及出院后应该随访多长时间。最近的研究表明,许多AKI患儿没有被随访观察长期结局。本文从儿科临床医生的角度强调了AKI早期发现和随访的重要性。

 

AKI早期发现和随访的重要性

儿童晚期CKD,包括ESRD,与贫血、骨骼疾病、生长发育障碍和心血管疾病相关。早期CKD也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加有关。高血压是儿童期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可预测成年期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死亡。CKD和高血压是可以治疗的,例如减少蛋白尿、降压治疗、血脂异常筛查/治疗、生活方式改变等。CKD和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始于儿童期,因此旨在预防长期肾脏疾病和促进心血管健康的措施可能会有长期持续性效果。

 

与一般儿童相比,AKI儿童的CKD和高血压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数AKI儿童并没有得到密切随访,以关注CKD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在一项针对危重儿童的研究中,只有41%的AKI患者在出院前进行了血清肌酐测量。医务人员(重症监护医生、护士、儿科医生)应该开始考虑AKI的长期并发症问题,至少在出院前检查AKI康复情况。基层医务人员应该意识到与AKI相关的风险,随访近期发生过AKI的儿童,或将他们转诊到肾脏科。 应特别关注和警惕心脏手术、癌症治疗和新生儿ICU的幸存者

 

如何对AKI儿童进行随访

基于现有证据,AKI住院儿童发生CKD和高血压的长期风险增加,但证据仍存在一些争议;也可能是AKI以外的其他因素导致了肾脏的长期风险。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建议 在AKI发生后3个月要随访患者,以评估AKI消退和CKD的发生发展情况。目前尚无针对儿童的具体指南,但一些医院已开始将系统的AKI随访纳入临床实践。

 

一份关于AKI患者的报告描述了一种随访方法,即在基层诊疗中通过电子病历(EHR)发现2期AKI或更严重的儿童,并进行转诊。工作人员审查转诊需求,并确保对患者进行 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以筛查和及时治疗CKD和高血压,并向家属科普AKI和存在肾脏风险的事件(如手术、肾毒性药物)。

 

建议的另一种方法是 对AKI患者进行风险分层,或选择能从随访中获益最大的患者,这种选择不仅基于AKI的严重程度,也基于其他因素,如出院前AKI有无康复、事件发生时患者所处的诊疗环境(ICU vs 普通病房)、尿生物标记物和AKI复发情况。

 

存在AKI风险的患儿(如病情危重、治疗存在肾毒性、疾病恶化),应测量血清肌酐并记录是否发生了AKI;使用KDIGO定义对AKI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当准备 让AKI患者出院时,应该评估其长期并发症的风险,基线危险因素包括肾脏异常既往史、存在合并症、年龄和患者状况(如新生儿、癌症、心脏手术)。 2期AKI或更严重的患者更有可能发生长期并发症

 

应在 出院前测量血清肌酐,记录肌酐是否恢复到基线水平,出院时仍未恢复的患者应考虑进行随访。出院前还应测量血压和进行尿液分析,如果指标异常,应保持随访。必须专门指定进行随访的医务人员,并安排首次随访的时间。

 

对于有明显有肾脏异常长期风险、基线有肾脏疾病、明显肾功能不全或出院高血压的患者,最好由肾病专科医生进行随访。对于轻度AKI、无明确危险因素且出院后肾功能恢复的患者,可由基层医务人员进行随访, 记录患者的血压、尿液分析和血肌酐值。目前建议3个月时进行随访,病情较重的患者出院后应更早开始随访。

 

第一次随访时,主要目标是确定患儿潜在的AKI病因是否已经解决,对家属进行科普(如避免肾毒性治疗),筛查肾脏健康风险因素(如肾毒性治疗,肥胖),评估eGFR、蛋白尿和血压。

 

既往体健的儿童,如无上述危险因素,出院前AKI已完全康复,在第一次随访时至少检查尿液和血压。必须确认患儿是否存在高血压,可以在不同时间点重复测量两次,或者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蛋白尿可以通过尿检、蛋白-肌酐比值或白蛋白-肌酐比值来评估(后两者比较敏感)。如果所有指标正常, 建议1年后重新评估,如果指标仍然无异常,可以每隔1或2年重新评估,同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发现指标异常,应进行治疗并转诊至肾脏科。

 

有潜在肾脏疾病、AKI未完全解决、复发性或严重AKI的儿童,应由肾病专科医生随访,首次随访时必须评估GFR。eGFR<90 ml/min/ 1.73m2应视为异常,要持续随访。之后的随访频率取决于异常的严重程度。

 

参考文献:

Curr Opin Pediatr. 2020;32(3):367-375.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龚志忠,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主要从事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已参与发表英文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参与编写出版著作2部。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