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情绪不稳型人格障碍专家

简介: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大庆路124号,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有1所三级甲等医院(总院)和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院)及1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1975年10月,组建胜利油田东濮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卫生队;1979年,命名为东濮油田职工医院;1982年,更名为中原油田职工医院;1986年,更名为中原油田职工中心医院;1996年,更名为中原油田总医院;1998年,医院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2006年11月,改制为非营利性民营医院;2013年5月,北京东君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全资购并。总医院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目前总医院核定床位1300张,开放床位1805张。现有员工2013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385人;河南省优秀医师3人,濮阳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3人,博士、硕士334人,硕士生导师21人,新乡医学院本科教学教师资格281人。全年完成门急诊工作量166.35万人次,出院患者7.83万人次。总院平均住院日7.2天;完成手术及操作6.87万人次,含四级手术及操作5509例。全年经营收入14.31亿元,建设性投资4677.28万元。医院拥有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7个,濮阳市医学重点(培育)学科13个。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国胸痛中心、中国心衰中心、中国房颤中心、中国心脏康复中心、中国高血压达标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血栓防治中心优秀单位”、全国首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达标单位”、国家健康管理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星火计划ITP规范化诊疗中心、国家神经介入建设中心、河南省首批“三级医院创伤中心建设认证单位”、河南省胃癌-食管癌综合诊疗中心濮阳临床基地、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濮阳市脑卒中防治中心、濮阳市脑卒中质控中心。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河南省医学本科高等院校临床教学基地、新乡医学院附属医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教学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协作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作医院、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与个体化治疗示范基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PCI医院、中国卒中中心联盟首批会员单位、中国心血管疾病基层医师培训示范中心、全国肛肠病诊疗示范基地、河南省健康促进医院、河南省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救治定点医院、国家医保异地结算定点单位、河南省及濮阳市(五县两区)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中原油田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目前所有濮阳市职工及城乡居民医保患者来我院看病直补报销均不需要办理转诊手续。多家商业保险公司定点医院,并引入河南省商保理赔便民惠民服务平台“豫保赔”,部分商业保险公司在我院开展直补业务。有序开展先看病后付费工作,减轻患者资金压力。省直、市职工及居民门慢、门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在我院的患者可享受院内直补。医院拥有大型医疗设备3000余台套;设有ICU、CCU、NICU、PICU、EICU等重症监护病房、血液净化室及层流净化手术室;拥有医科达Versa-HD数字化直线加速器、256极速CT、3.0T磁共振(2台)、1.5T全息磁共振、16排螺旋CT(2台)、SPECT-CT、双探头ECT、平板DSA2台及数字X光机(3台)、美国雅培A3600生化免疫流水线、20多台先进的数字化超声多普勒超声仪、双波源双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等先进医疗设备和设施。医院倡导“崇德、求精、仁爱、和谐”的医院精神,贯彻“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患者至上,把满足患者需求作为工作目标和发展动力,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受到了广大患者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单位标兵”、“廉医、诚信、为民、和谐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百姓放心医院示范单位”、“河南省健康促进示范医院”、“荣耀中原十佳惠民医院”、“河南省平安医院”、“十大指标”综合监管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医院创新管理先进单位”、河南省红会送医计划先进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河南省“先进社会组织”、河南省健康促进示范医院、“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河南省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示范点”以及濮阳市“五一劳动奖状”、“濮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医院现有临床、医技科室51个,营业范围有: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内科;呼吸内科专业;消化内科专业;神经内科专业;心血管内科专业;血液内科专业;肾病学专业;内分泌专业;免疫学专业;变态反应专业;老年病专业/外科;普通外科专业;神经外科专业;骨科专业;泌尿外科专业;胸外科专业;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烧伤科专业;整形外科专业/妇产科;妇科专业;产科专业;计划生育专业;优生学专业;生殖健康与不孕症专业/妇女保健科;青春期保健专业;围产期保健专业;更年期保健专业;妇女心理卫生专业/儿科;新生儿专业;小儿传染病专业;小儿消化专业;小儿呼吸专业;小儿心脏病专业;小儿肾病专业;小儿血液病专业;小儿神经病学专业;小儿内分泌专业;小儿遗传病专业;小儿免疫专业/小儿外科;小儿普通外科专业;小儿骨科专业;小儿泌尿外科专业;小儿胸心外科专业;小儿神经外科专业/儿童保健科;儿童生长发育专业;儿童营养专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儿童康复专业/眼科/耳鼻咽喉科;耳科专业;鼻科专业;咽喉科专业/口腔科;牙体牙髓病专业;牙周病专业;口腔粘膜病专业;儿童口腔专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口腔修复专业;口腔正畸专业;口腔种植专业;口腔麻醉专业;口腔颌面医学影像专业;口腔病理专业;预防口腔专业/皮肤科;皮肤病专业;性传播疾病专业/医疗美容科;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精神科(门诊)/传染科;肠道传染病专业;呼吸道传染病专业;肝炎专业;虫媒传染病专业;动物源性传染病专业;蠕虫病专业/肿瘤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职业病科/麻醉科/疼痛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临床体液、血液专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病理科/医学影像科;X线诊断专业;CT诊断专业;磁共振成像诊断专业;核医学专业;超声诊断专业;心电诊断专业;脑电及脑血流图诊断专业;神经肌肉电图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放射治疗专业/中医科;内科专业;外科专业;妇产科专业;儿科专业;肿瘤科专业;老年病科专业;针灸科专业;推拿科专业;康复医学专业;预防保健科专业/中西医结合科******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油田总医院将以让患者满意、让群众满意、让社会满意为目标,按照“质量立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打造名院”的发展战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人格障碍是一种精神心理障碍,指人格具有明显偏离正常的特征,且相应的行为方式根深蒂固,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通常给人以“与众不同”、“格格不入”的特异感觉。,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人格障碍患者亲属中的人格障碍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人格障碍的同病率高达67%,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则为31%。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遗传度约为0.69,表演型人格障碍的遗传度约为0.67。 部分人格障碍的行为特征具有攻击和冲动的特点,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这种攻击倾向的遗传可能性在成人中为44%~72%。 神经生化因素 边缘系统的γ-氨基丁酸能、谷氨酸能、胆碱能环路的过度反应可能介导情绪的不稳定,个体对环境情绪刺激反应和敏感性增加,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可能与之相关。 杏仁核过度反应、前额叶抑制降低可能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冲动攻击性阈值较低相关。 前额叶皮质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活性降低,可能与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的认知缺陷有关。 病理生理因素 有观点认为人格障碍是大脑发育成熟延迟的表现。脑电图研究证明,人格障碍者的双亲中,脑电图异常率较高。50%人格障碍者的脑电图显示有慢波出现,与儿童脑电图近似。 大脑皮质成熟延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格障碍患者冲动控制和社会意识成熟延迟。 胎儿及婴幼儿感染、营养不良 孕期感染、中毒,胎儿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充分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的供应,导致婴儿大脑发育不成熟。 出生时或婴幼儿时期的脑损伤和病毒感染等传染病,导致婴儿大脑发育不成熟。,脑,近年来精神药物的发展对很多精神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目前仍未发现对人格障碍有特效的药物。临床实践证明,尽管药物不能改善人格结构,但作为改善某些症状的对症治疗并非无益。,人格改变 人格改变是由躯体疾病、精神障碍、颅脑损伤等各种疾病所引起的人格异常,人格改变出现在上述各种疾病之后,患者患病前的人格特征在正常范围之内。 人格障碍患者在患上述各类疾病之前即存在相应的人格障碍特征。 其他精神障碍 某些精神疾病与人格障碍具有一些类似表现,如偏执型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分离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强迫障碍等。 主要鉴别点 各类人格障碍通常起病较早,且特征症状有一惯性的特征,没有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的区分,也没有明显的应激因素作为前因。 人格障碍患者的异常表现与其人格特征的融合是根深蒂固的,生活各个领域均受到持续影响,且通常是终身影响。 与强迫障碍、分离障碍不同,人格障碍患者受症状困扰、引发的痛苦并不强烈,自知力水平相对较低(但仍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其他精神障碍的某些典型症状通常不会出现在人格障碍中,如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强迫障碍的部分典型强迫观念等,也可据此进行鉴别。 精神分裂症 边缘型人格障碍存在更多的自杀未遂、身份认同障碍和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以幻觉、妄想为主),但没有典型的、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可据此与精神分裂症鉴别。 转换障碍(癔症) 癔症型(表演型)人格障碍可出现情感或行为上的明显改变,但其改变并非无意识。 癔症患者在癔症发作时无意识,行为不受自我控制,且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痛苦,可据此鉴别。,无,为确诊人格障碍,患者(或家属)除需提供多方面的详细病史外,可能需要接受以下检查或评估: 脑部影像学检查:排除脑部的器质性疾病。 临床访谈:通过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形式,医生直接向当事人提问或通过知情者了解有关情况或信息,评估当事人的人格特征。 神经心理检测:主要是人格测定,一般使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国际人格障碍检查、DSM-Ⅲ-R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查、DSM-Ⅳ人格障碍检查等工具。,。

王凤伟 副主任医师

擅长脑出血、脑外伤、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脑胶质瘤及常见脊髓肿瘤等疾病的诊治。

好评 99%
接诊量 1120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擅长脑出血、脑外伤、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脑胶质瘤及常见脊髓肿瘤等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易海鹏 主任医师

泌尿男科常见病、阳痿、早泄、前列腺炎、少精、弱精、龟头敏感,性欲低下,手淫肾虚,性功能障碍、射精快、不育、少弱精子无精症等,尤其擅长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疾病;针对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精索静脉曲张、精囊炎等生殖道感染;临床诊疗经验丰富。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掌握各种男科显微、整形手术。

好评 99%
接诊量 771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泌尿男科常见病、阳痿、早泄、前列腺炎、少精、弱精、龟头敏感,性欲低下,手淫肾虚,性功能障碍、射精快、不育、少弱精子无精症等,尤其擅长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疾病;针对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精索静脉曲张、精囊炎等生殖道感染;临床诊疗经验丰富。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掌握各种男科显微、整形手术。
更多服务
娄唯鸣 主任医师

冠心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等综合内科疾病,以及营养代谢紊乱。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冠心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等综合内科疾病,以及营养代谢紊乱。
更多服务
刘琳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从事于儿科工作十余年,擅长神经系统疾病及各种孤独症、学习困难、抽动障碍等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新生儿及儿童营养保健以及危重症疾病的诊治!

好评 100%
接诊量 7
平均等待 -
擅长:副主任医师,从事于儿科工作十余年,擅长神经系统疾病及各种孤独症、学习困难、抽动障碍等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新生儿及儿童营养保健以及危重症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周兆婧 主治医师

过敏性皮肤病,性病,真菌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治

好评 100%
接诊量 34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过敏性皮肤病,性病,真菌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潘运高 副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包皮过长,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结石,勃起功能障碍,早泄,性欲减退,男性不育症等。

好评 99%
接诊量 1.7万
平均等待 -
擅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包皮过长,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结石,勃起功能障碍,早泄,性欲减退,男性不育症等。
更多服务
陶伟华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急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息肉,卵巢肿瘤,宫外孕。先兆流产。宫颈糜烂,宫颈癌筛查及宫颈癌。

好评 100%
接诊量 1
平均等待 -
擅长: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急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息肉,卵巢肿瘤,宫外孕。先兆流产。宫颈糜烂,宫颈癌筛查及宫颈癌。
更多服务
蔡邵帅 副主任医师

头疼,头晕,失眠,健忘,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脑出血,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相关治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37
平均等待 -
擅长:头疼,头晕,失眠,健忘,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脑出血,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相关治疗。
更多服务
黄长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前列腺炎,早泄,勃起功能障碍,精索静脉曲张,附睾炎,睾丸炎,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肾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癌,肾上腺肿瘤,睾丸鞘膜积液,隐睾,血精,不育,血尿,尿失禁,尿道狭窄,肾积水,尿频,尿潴留,嗜铬细胞瘤。

好评 99%
接诊量 1.7万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前列腺炎,早泄,勃起功能障碍,精索静脉曲张,附睾炎,睾丸炎,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肾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癌,肾上腺肿瘤,睾丸鞘膜积液,隐睾,血精,不育,血尿,尿失禁,尿道狭窄,肾积水,尿频,尿潴留,嗜铬细胞瘤。
更多服务
白英伟 副主任医师

待补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待补充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孩子有情绪障碍,医生推荐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咨询是否适合儿童使用。
50
2024-11-19 02:35:01
我有情绪不稳定、孤独感强、代谢缓慢等问题,之前喝过中药调理,想知道如何用舒肝解郁胶囊和谷维素片治疗?
28
2024-11-19 02:35:01
47岁女性,月经正常,子宫内膜增厚,情绪不稳定,寻求用药建议。
54
2024-11-19 02:35:01
36岁,情绪不稳定,容易急躁,想了解服用维生素B族和逍遥丸是否合适。
64
2024-11-19 02:35:01
29岁女性,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无过敏史。
24
2024-11-19 02:35:01
我有两年精神分裂症,最近情绪不稳定,听到不好的言语就生气紧张,之前用过利培酮和丙戊酸镁,但效果不佳。想知道是否可以长期服用西药,或者用复方苯巴比妥溴化钠片来缓解症状?
43
2024-11-19 02:35:01
脑疲劳、情绪不稳定,想了解营养改善方法。患者男性67岁
8
2024-11-19 02:35:01
36岁女性,因情绪不稳定、失眠,询问疏肝健脾中成药的使用。
41
2024-11-19 02:35:01
月经前情绪烦躁,右结节,需用药建议
9
2024-11-19 02:35:01
情绪不稳,易怒,睡眠良好,未治疗过相关疾病。
53
2024-11-19 02:35:01

科普文章

#情感性人格疾患
35

近日门诊来了一位女患者,30岁左右,自述每次来月经前几天整个人不正常,容易情绪激动,和老公吵架,打孩子,总觉得燥热,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年多,症起生产之后,只有经前几天出现这些症状,月经一来就正常了。

 

得病期间,每次发作起来和亲戚吵架,最后吵到大家都不敢去她家,家人都说她可能有精神病,差点送去西医院开镇静类药物。因害怕吃西药于是来寻求中医帮助。在诊脉看舌后老师开了方子,主要活血、化瘀、清热,因第二次来就诊时还未至经期,症状不显,但自述觉得没以前燥热了。

 

 

可能我们生活中遇见的并没有这么夸张,大部分人只是经前或经期情绪不稳,容易悲伤或莫名烦躁,倒不至于时时欲哭或打人毁物。这些表现中医诊断为“经行情志异常”,关于本病的记载始见于《陈素庵妇科补解》。

 

分析本病的病机一般有三种情况:

 

心血不足

 

中医讲“心主神明”,从狭义来说神指人的思维、意识、情感及性格等精神活动。而神又与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灵枢》说“血者,神气也”,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同时心神清明又能调控心血正常运行。若是素体心血偏虚或劳倦伤脾则导致血少,而经期气血下注冲任二脉,不能滋养心脾,神失所养,则出现精神异常,多表现为悲伤易哭,情绪低落。

 

 

肝经郁热

 

在脏腑学说中认为“肝主疏泄”,而女子月经来潮与它的疏泄功能息息相关,故又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若肝气郁结,疏泄不畅,郁而化热,从而上扰心神。这种情况常常表现为烦躁易怒,打人毁物。

 

痰火上扰


有人素体痰湿内盛,或情志不畅,容易导致肝木乘脾土,脾虚又生湿,湿聚为痰,中医讲“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痰”,痰积日久易化热,痰火上扰心窍,导致情志失常,多表现为精神狂躁,烦乱不安。

 

其实临床上大多数都是以某一病机为主,兼有其它,故而辨证论治也有主有次。经期情志异常与平素体质有着极大的关系,同时也离不开自己的调节,尽量在经前经期放松心情,规律生活,可以缓解某些症状。如果像文章一开始所讲的那位患者那么严重的话建议及时就医,不可大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情绪障碍#情感性人格疾患
3

归根究底,“吵架”实质上是为了解决问题以及表达需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有一类人是解决问题型。在碰到问题时,他们想的是:这件事是什么,我能怎么解决,再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还有一类人是情绪感知型。先希望对方能安抚自己的情绪,接着才是解决矛盾。

两种模式产生冲突,双方都只是在意自己的需求。其中一方以列举对方的错误和缺点开始谈话,而另一方开启攻击和自我保护模式。

这场“谈话”偏离原始目的,变成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输赢拉锯战,双方焦灼于表达不满,互相攻击,很难达到真正的沟通目的。

心理学家汉斯赛利说:“我们渴望获得认同的欲望,和我们畏惧斥责的一样多。”

举个例子,在我们小的时候,被父母要求做一件事时,如果父母用的是带有指责否定意味的话,势必会引起我们强烈的反感叛逆心理。

如“你整天就是好吃懒做的,能不能帮我分担一下?都不知道帮帮忙吗?你看别人家的小明多孝顺。”

或者,“你能不能不要添乱?爸妈每天那么忙你就不知道体谅一下吗?“

同样,在伴侣沟通时,总是以指责开端:

“你怎么不早点回家?都没人做饭!”

“游戏有那么好玩吗?天天玩,什么都不干。”

这些话中带有的浓郁否定色彩,只会开启 ta 们的心理防御机制。

人都是厌恶这种指责的,心理的保护伞会瞬间启动,引起争吵和抵触。

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把伴侣分成两类:一种叫成功型伴侣(Master),一种叫灾难型伴侣(Disaster)。

成功型伴侣,会主动发现伴侣身上值得欣赏的优点,会在相处中察觉值得感谢的部分,也会有意识建立起互相尊重和欣赏的习惯。

而灾难型伴侣,通常不会对伴侣的情绪做出积极回应,甚至还会主动找到伴侣身上的错误,习惯性表达指责和批评。

在失败的沟通中,有大多都是灾难型伴侣。

再来聊一聊争吵当中的沉默

我们都以为,沉默是拒绝对方沟通的请求,实际上,有时的沉默,也可能是想要发起沟通,但遭了拒绝。

在亲密关系中,伴侣不一定会直接告诉你“我们来谈谈吧”,也可能是行动或是侧面性话题暗示想要沟通,如“你觉得这对电视剧里的夫妻怎么样?”

但是,当 ta 们的尝试被我们忽略或是拒绝,ta 们可能就会关闭自己想要开口的内心。在我们提出明示性的沟通诉求时,反而保持了沉默。

心理学上,这种场景称之为“滑动门时刻”(sliding door moment)。

即当一个人表达出连接的需要时,另一个人的反应可以是滑开“滑动门”并走过去,也可以是关上“滑动门”并转身离开。

当 ta 说出“我认为这个电视里这对夫妻的问题是沟通不畅”时,如果你的回答是“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这是在引导对方表达,这种回应叫做面向(turning towards)。

而如果,你的回答是“好好看电视别说话”,或者“你还说别人,自己都做不好”之类的,这是在打断对方的表达,这种回应叫做背向(turning away from)。

经常关闭“滑动门”,会让对方慢慢不再愿意主动吐露自己的真实内心,同时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的想法和表达不被重视,从而演变成越来越多的沉默。

最后再聊一聊,怎么样争吵才算结束了

很多人都特别在意争吵的输赢。

如果太过于只想着“赢得胜利”,就会偏离原始目的——解决问题。

夫妻沟通中的“输赢”,从来就不能和爱挂钩,你要知道,站在你旁边这个人,不是你的对方辩友,而是你的终身伴侣。

吵架的本质,其实是寻求共鸣。

如果把吵架变成辩论,就是在回避对方的情绪和需求,会让对方开启筑墙(stonewalling)行为,也就是逃避或者直接沉默。

当对方说“你刚刚说的这些话太伤人”时,你的回应是“这是我的错吗?你怎么那么玻璃心?”。

这场沟通就变成了一场互不理解的拉锯战,长此以往只会让对方心里的“墙”越来越高。

在亲密关系里,你总想着争得胜利,就有可能输掉一些什么。

正是因为不管怎么沟通,你都只想占上风,从而忽视、误解了对方的表达和内心。

久而久之,对方会开启冷处理,也就是冷暴力。

这其实是茫然的一种体现,因为对方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对方认为自己被伤害了,所以也选择了用“沉默”“冷暴力”这把武器。

而冷暴力和沉默,可是亲密关系里的一把大杀器,我们不能放纵它自由生长。

学会吵架的人,才可以幸福。

我们需要审视自己沟通的目的,更多去使用“我们”而不是“我认为,我感觉”。

如果想让 ta 接纳你,你首先要做的,是让 ta 感觉你们两人是共同体,接下来也不是对 ta 的批判大会。

当对方开始接纳,并且缓和了“冷暴力”的态度时,不要说话,听 ta 说,毕竟前面我们也宣泄那么久情绪了嘛,你说是吧?

最后,不要带有任何攻击性的方式和伴侣沟通,也不必为他贴标签,直白地表达你的情感诉求。

例如,想让对方多陪陪你,就实事求事告诉对方“明天晚上或者后天晚上我们出去吃饭,然后去公园逛一下吧?”

就像克尔凯郭尔在《爱的作为》中说的:

要去爱彼此的人性。

真爱,不会因为他人的缺点,而不去拥抱他人,仿佛高高在上。

相反,当爱人出现了过错,人们应该更牢靠、更紧密地相拥,为了克服那些不足

#情绪冲动#情感性人格疾患#童年行为障碍
15
情绪本身没有对错,但情绪引起的行为却有好坏之分,情绪激发的行为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具有破坏性。我们接纳所有的情绪出现,但并非接纳情绪反应之下的任何行为。认识情绪,接纳情绪,选择适应性的行为,这正是情绪调节技能发挥作用的过程。我们以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个场景作为例子讲解如何改变情绪的行为反应。
 
天才总是少数,绝大多数孩子的学习中少不了不断的失败和尝试。在一天工作辛劳之后,父母要面对孩子写作业时展现出来的磕磕绊绊,很难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面对来自他人的责难,人的本能就是否认和拒绝,孩子也不例外。于是很容易形成父母和孩子对抗的局面,陷入恶性循环。
 
对父母而言,每次打骂孩子后,往往又会后悔和内疚,想控制自己的行为,但又控制不住。孩子内心也非常委屈。如果不做有意识的调整,这样的情况会持续发生。父母始终是亲子关系中强势的一方,我们怎么做才能打破这种局面?辩证行为疗法对改变情绪的行为反应方面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让我们一起练习起来吧。
 
 
STOP技能
 
Stop:停下!
不要立即反应,停下,僵住!保持对自己的控制,不要移动身体,停下要说的话,停下要做的动作,放下手中的物品,放下要做的事情,让身体安顿下来。这是最重要的!
Take a step back: 后退一步
休息一下,放手,深呼吸,不要让你的感受控制你的行为。停下来后,身体不动了,但各种情绪在发展,想法在翻腾,痛苦在蔓延,不着急,允许它们存在,带着觉知去呼吸。
Observe: 关注
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情绪、想法以及它们的进展,对这一切保持温和、开放、慈悲,让这样的自己待一会。如果我们能感受自己所承受的痛苦,看到自己教养中承受的压力,试着温柔地对待自己。
Proceed mindfully: 保持正念
留意自己的目标,有意识的行动。你可以问问自己,此时此刻,我能做些什么,如果我继续对孩子喊叫,将给我带来什么,将对孩子带来什么,这与我的初心是否一致,这样的应对是否有助于我以后的生活;如果不这样,我还可以做什么?

 

 
 
检验事实
 
大部分家长平时都很理性,知道要温柔地、耐心地教导孩子,但当强烈情绪来临时,理性往往被情绪左右,甚至被完全抑制,在强烈的情绪冲击之下逃之夭夭。我们可以通过提前练习“检验事实”的方法来找回理性。
 
很多时候,情绪都是由想法引起的,而不是事件本身。在强烈情绪的驱动下,我们往往把想法当成事实,沉浸其中。比如遇到孩子不写作业,我们的想法可能是“孩子太不听话了”、“不写作业以后考不上好大学”等等。那么,我们要检验一下这个想法是不是符合事实,想想有没有其他可能的解释,是否只是假想了一个威胁,如果所假想的灾难真的发生了,我是否可以应对?比较理性的想法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试着检验一下:

 

 
 
当我们选择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想法之后,我们强烈的情绪也将随之减轻。
 
采取相反行为
 
在检验事实之后,所采取的行为是我们智慧的体现。当我们识别到打骂孩子的冲动时,询问以往这样的行为反应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是否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如果不能,如何调整?采取相反的行为可以是一种替代选择。
 
比如与发脾气、吼叫、打孩子等相反的行为是:停下来,离开当下的环境(到另一个房间、阳台或外出喘口气),给自己一点时间,进行缓慢的深呼吸,改变身体的姿势(例如松开手,手心向上,手指放松,放松面部肌肉等)。再次沟通时,试着降低语音语调,让内心的爱能够传递给孩子,而不是被情绪淹没和阻挡。我们有时无法做到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只要有一点改变就值得高兴,孩子的内心是敏感的,他们很容易就能感受到爱的表达。
 
打破原来伤害性的行为反应,建立新的反应模式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如果在一次又一次尝试调整的过程中感到挫败,这也是正常的学习过程。可能第一次第二次练习仍然没有任何改变,第三次第四次可能只调整了一点点,不必评价每次练习的效果,坚持有意识的反复、规律地练习,可以三个技能一起练习,或者选择其中之一练习,改变会在练习的过程中自然发生。
 
学习情绪管理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在认识情绪、接纳情绪、调整情绪的行为反应的练习中,我们会看到自己的痛苦及承受的压力,学习对自己释放慈悲和关爱。我们练习如何对待孩子、家人、同事、朋友的过程中,也在练习如何对待自己。练习表达爱,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是最值得的一门功课。

 

#情绪障碍#情绪冲动#情感性人格疾患
16
“问世间情为何物?”原诗叹的是爱情,今天我们要聊的是“情绪”,尽管此“情”非彼“情”,却一样叫人捉摸不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相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愉快的情绪让我们品尝生活的曼妙和美好,痛苦的情绪让我们承受纠结与无奈。然而,现实中仿佛快乐时光总是短暂,痛苦却是那么漫长,甚至很多人一生都在和痛苦情绪做斗争。有时,情绪来临时如汹涌的浪潮,让人深陷其中,以至于我们丧失理性,变得脆弱,在情绪的盘旋中消耗时间和精力,甚至做出冲动、具有伤害性的行为。

 

在情绪世界里烦恼的人们,都在寻寻觅觅,自救或者寻求帮助。沈从文在极度苦痛的情况下,写信给林徽因,希望“捉住理性的自己,找个聪明人帮忙整理一下苦恼和情感”。而当时的林徽因也是在自恨自伤的消极悲伤情绪之中,“左不是右不是,既为旁人焦灼,又为自己操心,又同情于自己又很不愿意宽恕放任自己”。这种情况下,林徽因建议沈从文“一定得同老金(金岳霖)谈谈,他真是能了解、同时又极客观、极同情、极懂得人性”。
 
当我们与情绪抗争时,总希望身边能有“老金”这样一个兼顾理性和感性、充满智慧的朋友,然而,这种朋友可遇不可求。让人欣慰的是,情绪管理的能力可以通过自我学习、不断练习来提升,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为我们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性。
 
DBT是从传统的认知行为治疗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心理治疗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有自身的独特性,它始终以哲学辩证法为原则,强调理性与感性、接纳和改变之间的辩证协调,坚信每个人都能找到两个极性之间的平衡点。这一心理治疗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技能训练培养智慧心念、接纳自己和生活本来的样子,同时学会做出调整或改变,通过管理情绪和行为,以改变生活,过值得过的人生。

 

在接下来的几周,我们将推出周末情绪管理系列科普,从DBT角度来介绍情绪调节技能,帮助您以一种全新的、更健康的方式应对情绪。今天,我们先从认识情绪开始。
 
认识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如果没有刻意留意或自我觉察,我们常常和自己当下的情绪融为一体,认为“我的情绪就是我”,来不及认清情绪的模样,就做出了各种回应,等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为时太晚。所以,我们要花时间了解情绪。
 
我们对所发生事情的第一反应为基本情绪,这些情绪迅速发生,没有经过大脑对所发生事情的思考,比如恐惧、愤怒、悲伤、快乐等。在经历基本情绪之后,有可能会衍生出一些次级情绪,是对基本情绪觉察之后所产生的感受,即对之前的“情绪”产生的“情绪”。
 
这里有点像绕,让我们举例来理解下,比如家长发现孩子玩游戏、不做作业,就冲着孩子大喊大叫,但没过一会儿,家长可能对自己向孩子发这么大火而感到内疚。愤怒就是家长在面对这一状况产生的基本情绪,而内疚则是家长的次级情绪。即便是如竺可桢这样的大知识分子,也难免在情绪袭来时难以自控:
 
“晨六点四十分起。为做复利题目教宁儿数日,不得要领,作题常错。今日对答稍迟,余拳击其面。事后甚悔之,盖殴打决不能养成良好之习惯也。”(摘自竺可桢日记,1945年8月9日)

 

基本情绪是原始反应,我们很难控制,但对我们造成痛苦的往往是次级情绪。因此,我们学会分辨出基本情绪,在产生次级情绪之前学会应对基本情绪,这是情绪调节技巧发挥作用的地方。
 
当情绪来临时,我们通过有意识地放慢处理情绪的速度,停下来,观察它,描述它,为它命名。可以从情绪的主观体验、情绪带来的生理变化、情绪的诱发事件、对引起情绪事件的解释、情绪可能的表达和行为、情绪带来的后果等几方面来认识情绪。下面我们将以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个情景来完成这张“认清你的情绪”表格。

 

对上述感受保持觉知,不去追究,让这些刺激按照自己的规律呈现、变化,不对它们做出习惯化的反应,只是静静地观察,当我们觉察到情绪之下的想法,诸如“他现在不写作业,考不上大学,以后找不到工作,只能扫大街”这样的担忧,经过我们理性的审视,会发现这样的担忧在逻辑上是过分夸大甚至荒谬的。这样,我们在情绪面前就有了一点点自主性。
 
我们需要不断练习,通过使用这个表格,回顾最近自己的情绪状况,尽可能对自己诚实。只有这样,我们在真正面临这些情绪时,才有可能学会认清情绪,并拥抱自己的情绪,在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之中,选择对我们生活更有价值的方式回应。

 

 
#情绪障碍#情感性人格疾患
19

双相障碍是以情绪低落与兴奋激惹交替发作的一组情感障碍综合征,伴有躯体症状、睡眠改变,以及认知功能缺失等表现,如果不规范治疗,会导致反复发作,致使整体社会功能受损害。通常双相障碍在急性期首选药物治疗,心境稳定剂是必要的一线选择,其次可以考虑合并使用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鲁拉西酮等药物,当然,严重持续的抑郁发作也需要使用抗抑郁剂。

然而,当患者进入巩固维持期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和个人需求,增加非药物干预。一方面,加强了治疗效果,避免复发,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心理状和社会功能、认知功能等给与训练,促进社会和人际适应、职业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笔者一一介绍一些非药物治疗模式。

1、物理治疗

目前常见的物理治疗如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在临床开展非常普及,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失眠、躯体化症状。很多患者虽然度过急性期,处于巩固期,但仍有一些残留症状如睡眠质量不佳、心烦焦虑和身体不适感存在,在维持原有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与 rTMS 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这些残留的症状,通常 20 次以上的治疗频次就能使这些症状逐步改善。

2、心理治疗

毫无疑问专业的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CBT),人际关系疗法(IPT)、家庭结构治疗等多种模式逐渐被很多双相障碍患者朋友接纳。那么具有哪些症状可以接受心理治疗呢?通常在稳定期,存在的负性认知思维模式,如总是感觉自己不如别人、自责、否定自我等负性认知可以接受 CBT 心理治疗,此外,人际关系及适应困难、婚姻家庭冲突、职业压力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接受以上心理治疗,通常 12 次左右可以缓解大部分心理问题。

3、认知训练

认知训练是最近几年开始受到关注的治疗干预手段,主要通过专业的神经认知训练(FR)和社会认知训练(SCIT),旨在改善患者的神经认知缺陷,如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差,好忘事,工作和学习效率地下,思维逻辑能力下降等多种神经认知能力,通过 20 周的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双相障碍患者的上述认知功能问题。此外,针对人际关系冲突,人际敏感、情景误解、情绪失控等问题,给与社会认知和互动整合训练,经过 8 周的小组训练,也可以显著改善这些问题。总之,认知训练对于即将回归社会、踏入职场的朋友有着药物不能替代的效果。

4、体能训练

运动疗法对患者的动力不足、欲望低下、焦虑失眠、抑郁和神经认知缺陷都有很好的疗效,多项国际研究证实,球类运动、舞蹈样运动、骑车、游泳依次有不同的改善焦虑、抑郁和动力力不足的效能,每次运动 30 分钟,每周 5 天运动,坚持 1-3 月,效果卓著。

当然,还有其他模式,如音乐治疗、绘画治疗等也是建议的形式,无论哪一种治疗模式,共同的一点就是需要持之以恒,否则,都不会体验到最终疗效,所谓笑到最后的就是那个坚持下来的人!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老年精神病态#情感性人格疾患
6

在心理门诊经常会遇到很多有自伤行为的人群,其中大部分是女性。

美丽的装扮下藏着一颗“玻璃心”,长长的衣袖下遮盖的是密密麻麻刀割的伤痕。

他们大都会有人际关系不良,内心缺乏安全感,很难相信他人的特点。情绪也极其不稳定,前一刻还兴高采烈,下一秒就可能暴跳如雷。他们总是害怕被他人“抛弃”,总会设置一些难题试探自己与别人的人际关系是否稳定。周围的人与其相处过程中总有一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为此十分辛苦。

小米(化名)第一次来心理门诊就诊,来的原因是不想上学,老师认为其平时行为奇怪让家长带她看看心理医生。

小米说不愿上学是感觉处理不好与同学及与老师的关系。她回忆说,最初是因为跟同桌闹着玩,用笔在对方身上画,闹着闹着就觉得对方有些过分,但自己一向脾气好就忍着,后来感觉忍不住了,就从书包里拿出削笔刀扎对方的腿。老师知道后把她叫到办公室批评。老师认为一个女孩子不应该有这样的行为,而且被叫到办公室也没哭,非常不正常,所以就说她有“心理疾病”。小米说在班级里根本没有知心朋友,为了跟同学玩常常迎合他人,委曲求全,每日也很辛苦。

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异,她跟爷爷和爸爸生活在一起。爸爸时常饮酒,喝醉了有时会打她,不喝酒的时候也很少关心她。平时很少能看到妈妈,并且爷爷、爸爸时常辱骂妈妈,说妈妈不好,不让她与妈妈联系。她感到自己非常的孤独,这个世界上好像没人能理解她,没人需要她,自己非常的多余。因为孤独,害怕被别人抛弃,所以要讨好亲人,讨好同学。然而过度的讨好并没有换来知心好友,反而是同学的欺负与看不起。对父亲的讨好仍然换来的是平时的冷漠与醉酒后的殴打。小米时常感觉自己的情绪波动较大,有的时候挺开心的,但大多数时间是不开心,寂寞,孤独的,时常感觉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不知道为什么就发脾气,以至于过后又要低三下四的去讨好别人,赔礼道歉。当她内心无助,绝望,烦躁时,就会忍不住用刀割自己的手臂。

她大方地向我展示她的左前臂,密密麻麻的都是刀割的伤痕,有的是新伤刚结痂,有的则已是瘢痕。她说每次特别难受的时候唯有疼痛才能让自己冷静下来,知道自己是真实存在的。我问她,“这么明显的伤痕,爸爸没发现吗?”。她笑一笑说:“爸爸看见了,我还正想怎么撒谎说这个事情,我爸自己就说这是猫抓的”。小米笑容的背后透露出对父亲的失望与伤心。

小米描述自己还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感觉旁边有人看着自己,在自己特别伤心,孤独,难受的时候能感觉到这个人抱着自己,尤其是躺在床上这种感觉更强烈。她说如果这个人是真的就好了,时常看着我,关注着我,抱着我,安慰着我,可我知道这是不真实的可我需要这种感觉。

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将小米类似情况的人群归纳为“边缘型人格障碍”。具体为一种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稳定以及显著冲动的普遍模式。表现为下列 9 项症状中的 5 项(或更多)症状即可诊断。

  • 极力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来的被遗弃。
  • 一种不稳定的、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以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的交替变动为特征。
  • 身份紊乱:显著的持续而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觉。
  • 至少在两个方面有潜在的自我损伤的冲动性(例如:消费、性行为、物质滥用、鲁莽驾驶、暴食)。
  • 反复发生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威胁,或自残行为。
  • 由于显著的心境反应所致的情感不稳定(例如,强烈的发作性的烦躁,易激惹或是焦虑,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很少超过几天)。
  • 慢性的空虚感。
  • 不恰当的强烈愤怒或难以控制发怒(例如,经常发脾气,持续发怒,重复性斗殴)。
  • 短暂的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裂症状。

边缘型人格障碍个体可能会在目标即将实现时出现自我毁坏的模式(例加,毕业即将来临时辍学;在讨论治疗进行得如何好之后出现严重退行;当关系可以明确地继续进行时将它破坏)。有些个体在应激下可以发展出精神病样症状(例如幻觉、体像扭曲、牵连观念、临睡前的幻觉现象)。比起人际关系,该障碍个体可能对过渡性客体(例如,宠物或某种无生命的物件)感到更加安全。该障碍个体,尤其是那些与抑郁障碍或物质滥用障碍共病的个体,可能因自杀而过早死亡。自虐行为或自杀未遂可能导致该障碍个体的躯体残疾。反复失业、教育中断、分居或离婚很普遍。边缘型人格障碍可以引发家庭暴力、工作效率下降、性瘾、赌博、自残、犯罪等等。躯体和性虐待、忽视、敌意的冲突、早年父母丧失,在边缘型人格障碍个体的童年时期较常见。边缘型人格障碍还饱受其他心理疾病的困扰,常常与抑郁和双相障碍、物质使用障碍、进食障碍(特别是神经性贪食)、创伤性应激障碍以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心理疾病共病。

边缘型人格障碍人群内心的苦楚,身心的煎熬鲜为人知。公众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没有足够的理解,这一人群遭到长期的忽视。但该障碍对患者本人及他人的影响,破坏性因未对该疾病的认识也未及时得到干预与解决而持续存在并加重。倘若您遇到类似的境遇,或您发现您的孩子身上有不明伤痕,淤青时请到心理门诊就诊寻求解决的办法。

该文中的小米,经过药物及心理治疗自伤行为已消失,情绪也有改善,但如何让她相信他人,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内心有安全感,不再怕被抛弃仍需要更长时间的心理治疗来修复和改善。

饿出来的美丽蜕变秘诀
放纵一餐后体重变化记录
远离杂物,从心开始整理生活
热敷理疗效果胜跑步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