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互联网医院、上海市职业病防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红十字肺科医院)创建于1933年,首任院长为国立上海医学院院长颜福庆教授。目前是一家集医疗、教学与科研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专科教学医院,主要诊疗特色为肺癌综合治疗、疑难肺部疾病诊治、结核病防治、职业病防控及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医院连续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2015年以来获得全国和上海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全国平安医院工作表现突出集体、“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和“上海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服务品牌”等荣誉,行风政风测评成绩全市前茅,连年跻身复旦医院管理研究所全国医院排行榜与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双百强,分别位列2021年复旦榜42位和2021年科技量值榜63位。医院主院区位于杨浦区政民路507号,占地面积10.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另在延庆路130号和沽源路229号设有分院区2个。作为“上海市花园单位”“杨浦区文物保护单位”,已有一个多世纪历史的“叶家花园”绿树成荫,为患者的治疗和休养提供了优美、舒适的环境。医院核定床位1200张,设有胸外科、肿瘤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结核科、职业病科等11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和多个研究机构。现拥有胸外科、呼吸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科、结核科)、职业病科(中毒科、尘肺科、核辐射科)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结核科)、2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呼吸病学、结核病学)、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胸外科)、2个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结核科、中毒科)、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肺移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感染性疾病(结核病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域重点疾病诊疗能力建设项目(肺部非感染性疾病)、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集群项目(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同时,医院设立临床转化中心以及肺癌、疑难肺部疾病、结核病、职业病4个临床研究中心。在2021年复旦医院管理研究所全国专科排名中,胸外科、结核科均位列全国第2位,呼吸科获全国提名;在2021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中,8个学科进入百强,其中结核病学、胸外科学均位列第2位、呼吸病学第5位、急诊医学第16位、传染病学第24位、肿瘤学第31位、变态反应学第65位、护理学第90位。2022年,医院提供门急诊服务1330505人次,出院87350人次,实施胸外科手术16057例,其中肺移植手术48例,平均住院日3.73天。全院现有职工1845人,专业技术人员占94.53%,高级职称比例12.31%,研究生比例31.11%。拥有一支包含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国家杰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和青年科学家、国家优青、上海领军人才在内的优秀人才队伍。“十三五”期间,医院主持及参与国家级项目119项,牵头十三五重大专项1项、子课题2项,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项,包含杰出青年基金1项、重点项目3项、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2项、优秀青年基金4项,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项。共立项临床研究项目319项,其中注册类临床试验项目(GCP)158项,含牵头项目58项;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161项,含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4项。发表SCI论文共666篇,含《Nature》正刊2篇、子刊4篇和《CELL》正刊1篇,单篇最高IF42.778,IF≥10分共39篇。科技奖项获重大突破,201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肺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另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管理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成果推广奖等成果奖励共16项。“十四五”以来,医院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获国家级科研项目61项,其中国自然59项,含杰出青年基金1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基础科学中心1项、优秀青年基金1项、专项项目2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项、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立项药物临床试验(GCP)136项,其中国际多中心牵头10项,国内多中心牵头42项;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121项,其中国内多中心牵头18项。发表SCI论文443篇,IF>10分48篇。荣获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二等奖等科技奖项。面向未来,全院职工将始终坚持以“精医重道、务实创新”的肺科精神,紧紧围绕国家和上海市卫生健康政策和公立医院办医要求,坚守公益办院初心,提升改革发展动力,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努力将上海市肺科医院建成专科优势明显、具有国内引领地位和较高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呼吸系统临床医疗、创新研发和人才培育中心。四肢关节扭伤多在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常范围的活动,造成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关节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血、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其程度随损伤程度而加重。,多由剧烈运动或负重持重时姿势不当,或不慎跌仆、牵拉和过度扭转等原因,引起某一部位的皮肉筋脉受损,以致经络不通,经气运行受阻,瘀血壅滞局部而成。临床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多发于腰、踝、膝、肩、腕、肘、髋等部位。 1.无准备活动无论是体力劳动或各项竞技活动,如果在正式开始前能对脊柱及四肢进行由慢到快、由小幅度到大幅度的准备活动,则不易发生损伤(包括腰背部扭伤)。反之,在无准备活动情况下突然开始加重脊柱负载量,则甚易引起扭伤及韧带撕裂,严重者甚至可发生骨折(以横突骨折多见),特别是在平日无暇体力劳动及体育锻炼者。 2.姿势不当各项运动均有其十分科学的训练程序,教练及运动员均应重视并按程序操作,从而可大大降低腰部损伤的发生率。但在日常劳动中,尤其是在平日难得有机会进行重体力劳动的家庭妇女或脑力劳动者,当遇到一较重物体需搬动时,往往不习惯按先将身体向前靠拢、屈膝、屈髋,再双手持物,并在抬起(举)的同时使膝及髋关节逐渐伸直这一正常步骤,以致用力不当,将腰背部扭伤。 3.劳动方式不当除由于不同劳动条件所造成的被迫劳动体位而难以纠正外,某些劳动者不能自行掌握正确的劳动方式,例如操纵接送患者的推车时,如果不是采用“推”而是采用“拉”的方式,则由于椎旁纵向肌群用力较大而易引起腰背部扭伤。诸如此类的动作,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十分多见。 4.相互配合不当两人以上共同参加的劳动或体育运动项目比赛中,如其中一方动作不协调,则由于重力的偏移而易引起另一人的腰背部扭伤或其他部位损伤。尤其是在精神和体力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5.其他原因包括自高处跌下、平地滑倒、交通意外或生活意外等,均可引起腰背部扭伤。,肘关节,扭伤发生48小时内使用冰袋-之后冷热交替。在仍然疼痛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扭伤的肌肉。当疼痛减缓后,开始缓慢地做一些适度的恢复性运动。不可忽略持续的疼痛,应让疼痛的肌肉得到休息。请勿在48小时内使用膏药贴,因为那样有可能加重症状。具体使用实际可以根据严重程度在一定范围内酌情掌握。 急救方法: 1、当天,每3到4小时进行15分钟冷敷(可以缓解肿胀)。 2、至少让受损肌肉休息一天。 3、保持拉伤的肌肉处于抬高的位置可以缩短症状持续时间。,无,无,超声检查 X线检查 磁共振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