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选择抗精神病药时,必须给予副作用以特殊的关注,因为此类问题明确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常常是治疗依从性的决定性因素,有时可能导致患者被迫换用疗效相对较差的药物。
近日,权威精神药理学家Stephen M. Stahl及其合作者于Acta Psychiatr Scand.发表综述,通过回顾最新证据,围绕抗精神病药最常见的几类副作用——体重增加、药物所致帕金森氏综合征(DIP)/静坐不能、镇静的处理分享了新见解及临床建议。以下简要介绍重点内容:
图片
基于最新证据的核心建议
除疗效之外,基于副作用选择抗精神病药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如病情允许,应尽可能优先选择对代谢影响小的抗精神病药;优先级最高的是氨磺必利、阿立哌唑、依匹哌唑、卡利拉嗪、卢美哌隆、鲁拉西酮、齐拉西酮,奥氮平和氯氮平优先级最低。
使用奥氮平或氯氮平时,应充分考虑早期联用二甲双胍。如条件允许,也可以考虑使用奥氮平/阿片受体拮抗剂samidorphan复方制剂(相比于单用奥氮平而言),以预防体重增加。
各种「锥体外系反应」(EPS)不应混为一谈,而应具体区分药物所致帕金森氏综合征(DIP)、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TD),以针对具体患者开展针对性的、恰当的治疗。选药是避免运动副作用的关键。
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DIP,但不要过度治疗。完全不要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静坐不能或迟发性运动障碍。降低抗精神病药剂量或可改善DIP及静坐不能,但对TD没有帮助。
联用多种具有抗胆碱能效应的药物,尤其是在奥氮平、氯氮平、氯丙嗪的基础上联用抗胆碱能药物时,须警惕肠梗阻及认知副作用的可能性。
使用具有明显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以及在抗精神病药基础上联用其他镇静药物时,须当心。
不要忘记询问患者有无性功能副作用;如果患者有这方面的问题,则应提高处理这些问题的优先级。
(点击图片后可放大)
表1 有关代谢副作用的新见解与建议
图片
表2 有关运动副作用的新见解与建议
图片
表3 抗精神病药三类副作用的风险分级
(同一风险级别按首字母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