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2年8月,1997年1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991年2月、1995年5月、2006年12月先后被命名为市康复中心、市中医药研究所、市骨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医院。医院现为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中国胸痛中心、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成员单位、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项目达标单位、全国首批“CAAE二级癫痫中心”、省级卒中中心、宝鸡市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市中西医儿科诊疗中心、市病理会诊中心、市首家精准医学检验中心和心脏预防评估中心。也是陕西中医药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延安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教学医院。医院东西院区占地面积近200亩,建筑面积23万㎡,东院区拟开放床位1500张,西关院区现开放床位1487张。医院配有3.0T磁共振、超高端双源CT、飞龙DSA血管造影机、瓦里安医用直线加速器系统、西门子SPECT/CT、西北首台运动助理机器人、数字化跑台、上下肢震动康复训练器、超高清4K腹腔镜、高压氧舱、质谱仪等一批百万元以上高精尖设备60余台(件),拥有各类中医诊疗设备400余台(件)。医院始终秉持“厚德、精医、敬业、和谐”的院训,传承创新、突出特色、精准管理、科学发展,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中医药系统改善医疗服务“以提供优质高效中医服务为核心,实施方便看中医行动”先进典型,“陕西省先进集体”、宝鸡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医院现设有临床、医技、药学科室58个,现有职工1726名,其中,其中卫技人员1517名,高级职称415名。省级名(老)中医5人,市级名(老)中医21名、市级中青年名中医7名,市拔尖人才1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医院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5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5个,陕西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1个,陕西省中医特色、康复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个,陕西省重点专科、重点学科16个,宝鸡市医学重点专科、优势学科15个;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5个,省级名中医工作室7个。骨科医院现设有骨伤、关节、脊柱、手外、足踝、康复、运动、儿骨等11个病区,开设床位500张,年出院量1.3万余人,门诊量近10万人次,手术7000余例。是国家卫健委加速康复外科骨科试点医院、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认证的西北地区脊柱微创培训中心、脊柱内镜培训中心。宝鸡市中医药研究所成立于1995年,以提高临床疗效为中心,开展各类临床应用开发研究,现设置有制剂工艺研究室、质量标准研究室、中医临床研究室、中医药图书馆等。研究所依托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等高校与科研院所资源,运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方法,开展名老中医经方、验方的挖掘整理;学术流派、重点病症的经验总结;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及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药传统制剂、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应用以及其他相关中医药研究工作。近年来,医院大力实施“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努力打造“名医、名科、名院”,着力加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建设了一批品牌学科和亮点专科。形成了以郭锡范老中医为代表性传承人的“郭氏骨科”和刘云山名老中医为创始人的“刘氏儿科”两大学术流派,建设有5个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6个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省级名中医6名,市级名中医29名,国家级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5名,省级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7名,先后培养了82名国家级、省市级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承担国家级、省级中医临床人才、创新骨干人才、西学中骨干人才等培训项目,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长、勇于创新的中医优秀人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失眠等常见病、多发病,开设特色专病门诊37个,开展中医特需门诊5个。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期间,医院先后与北京积水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知名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聘请多位教授助力学科建设。同时,派出150余名业务骨干前往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阜外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知名医院研习深造。安排大批医院中医骨干“走出去”,前往北京中医药大学附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拜师深造,采取“一徒多师”形式,广开其眼界和思维。五年来,共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著作6部;科研立项课题共116项,其中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19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市级科研奖励11项,开展院内新技术、新项目297项。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未来,屹立在炎黄故里、岐伯之乡的宝鸡市中医医院将继续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思路,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向着打造“现代化医疗技术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显著的综合性中医医院”的目标砥砺前行,推动全市中医药事业长足发展,护佑三秦人民的健康与安宁。性欲减退(sexualhypoactivity)是以性生活接应能力和初始性行为水平皆降低为特征的一种状态。表现为性欲望、性爱好及有关的性思考或性幻想缺乏。女性叙述性欲减退者比男性多见,性欲减退能够出现在任何年纪,不分性别,甚至30岁左右的男性也频繁号称性欲减退,并伴一系列继发症状,包括情绪问题、甚至躯体症状,治疗主要针对病因进行,辅以药物,同时采用精神疗法和性感集中训练。,1.情绪 人在情绪不佳时,性欲容易暂时减退,尤其是在极度悲伤、恐怖、消沉和绝望等恶劣状态下,性欲会受到显著影响,甚至可完全丧失。鉴于此,在爱人情绪不佳时,首要的问题是帮助他或她消除不良情绪,做好心理保健,此时不应过性生活。假若爱人勉强应付,非但激不起快感,还容易导致性冷漠,而且会损害夫妻感情。 2.营养 营养是性爱的物质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和锌等重要元素的缺乏,可引起性功能减退,对男子影响尤重。相反,充足、全面的营养,特别是多吃些含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和锌的食物,可维持性功能的正常水平。 3.嗜烟酒 长期大量吸烟与不吸烟者相比,更容易引起阳痿。长期嗜酒可使性功能减退,性欲下降。据研究,大量饮酒可引起血管扩张,阴茎的血流和快感缺乏,因而导致性欲下降。但烟和酒精对性功能的影响是可逆的,戒除烟酒后大多数人性功能可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4.药物 长期或大量服用某些药物,可致性功能减退,甚至可以引起男子阳痿和女子性冷淡。影响性功能的药物种类很多,其中重要并常见的有:利血平、萝芙木、心得安、氯丙嗪、普鲁苯锌等,抗抑郁药,抗癌药物。如长期接受放射治疗,也可导致性欲降低。 5.居住条件 居住在杂乱无章、通风不良、过于拥挤的环境里,不仅会引起心绪不佳,而且由于室内新鲜空气不足,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影响性功能,使性欲降低。特别是几代人同居一室,或与子女同睡一床,会形成无形的心理压力,容易引起性欲减退。 6.季节、气温 在气温偏低的冬春季节,多数人性欲较强,尤其是春季;而汗流浃背的盛夏,性欲常暂时减弱。一部分妇女的性欲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常在月经来潮前几天性欲增强,一部分则在来潮后一周左右较强。多数妇女在妊娠期间性欲有些减退。男子的性欲也有周期性变化,但多数不甚明显。 7.年龄 是影响性欲的重要因素。男子多在青春期之后性欲达到高峰时期,30~40岁时开始减弱,自50岁左右起,减弱明显,但多数能保持至70岁,甚至更长。女子的性欲到30~40岁时才达到高峰,绝经后逐渐减退,60岁左右开始显著减弱。 8.诱因、性生活史 性欲的发生除了内在原因性激素作用之外,外界的刺激也很重要。生活单调或很少与他人交往,从不看有关爱情的书刊和电影、电视,也不谈论有关话题,即缺乏性爱方面的诱发因素,性欲便受到抑制,处于较低水平。长期无性生活或很少获得快感和满足者可使性欲降低。同,脑,性欲减退的治疗原则应以病因治疗为主,同时采用精神疗法和性感集中训练,可望获得良好的效果。 1.病因治疗 由抑郁、药物或器质性因素引起的性欲减退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2.精神疗法和情感集中训练 多数患者采用本法可获得良好效果。但训练前需做好以下几点: (1)判断患者有无求治动力。若性欲减退者没有接受治疗的兴趣,治疗根本不会奏效,甚至适得其反。 (2)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病情。开始治疗时,尽可能找出有关病因。若病因不明时,应向患者指出,成功治疗是根据目前态度的变化、愿望或行为而定。应避免过多地许愿 3)治疗的重点应是改善夫妻性生活关系,而不是指出谁“健康”、谁“有病”。 (4)治疗从多方面入手,促进患者夫妻交流并讨论性活动的自主性,注意交流感情,不把性唤起或性交当作训练的目的,鼓励形成双方皆可发起性活动的自然关系。 3.药物治疗 (1)目前没有明确的可以明显改善性欲的药物。若临床上有明确的睾酮减低的表现和依据,可给与十一酸睾酮补充,但要掌握好应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中药可用人参、淫羊藿、熟地、鹿角胶、枸杞子、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阴阳两虚造成的性欲低下。,鉴别性欲减退的器质性和心理社会性病因,常很困难,只能应用大量的临床诊断方法,无法进行精确的实验测定。一般而言,处境性性欲减退为心理社会性的,而引起性欲减退的多数生物性因素常有顽固性和持续性的特点。,无,针对本病复杂的病因,进行专项检测,包括性激素水平、前列腺、勃起测定、阴茎血流量、血糖、血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