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生产时,时常由于难产引发产伤性锁骨骨折;儿童玩耍时,时常由于自我防护能力差,发生意外跌倒,引发锁骨骨折......一旦发生了,我们该怎么办?要怎么处理?预后怎么样?为了增进大家对锁骨骨折的认识,“好大夫”吴医生总结如下:
锁骨呈“S”型,是人体上肢与躯干的唯一骨性连接。位于胸廓前上方,位置表浅,可触及,是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在新生儿中,约占产伤骨折的90%;在年长儿童中,约占儿童骨折的8~15%。产伤和跌倒时肩部着地是其最常见损伤机制,也可由直接暴力作用导致。
在 新生儿中,锁骨骨折难以发现。骨折稳定前,主要表现为自动夹紧患肢或不移动患肢来减少不适,易被误诊为产瘫(臂丛神经损伤)。在 年长儿童中,锁骨骨折临床表现明显,会诉说骨折部位疼痛,并自动患肢制动和减少活动,局部有肿胀、瘀斑、压痛,故而容易诊断。超声和X线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锁骨骨折根据解剖部位不同分为锁骨中1/3骨折、锁骨远端1/3骨折、锁骨内侧1/3骨折。治疗方式因损伤机制、解剖部位不同而多种多样,但目前研究表明 绝大多数锁骨骨折均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活动良好的效果。对于 产伤性锁骨骨折,建议不需要治疗或者患肢短暂制动1~2周即可;对于 年长儿童锁骨骨折,由于儿童具有较强的生长塑形潜力, 绝大多数不需要进行骨折复位,可直接 三角巾悬吊、“8”字绷带或锁骨带(图1)固定3~6周。制动期间, 骨折部位局部因骨痂生长,会出现明显的肿块,一般在6~12个月内消失。期间注意避免不恰当的固定导致肿胀、腋血管压痛、臂丛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如并发血管神经损伤、开放性骨折、严重移位骨折等,则需手术治疗。因此,改善产科护理,加强儿童安全防护设施建设,进而减少甚至预防锁骨骨折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
图1 A1、A2分别为我院锁骨带治疗患儿前面和后面大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