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混合性发作专家

简介:

南阳南石医院始建于1970年,开放床位2000张,员工2200余人,年门诊量60万人次左右,年住院量约6万人次,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2014年6月通过“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成为国家最高等级医院。南石医院采用“总院+分院”的管理模式,总院位于南阳市中州西路988号,分设南、北两区,开设临床医技科室65个,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市级重点特色专科11个,中高级职称700余人,国家、省级著名专家68人。总院下辖南阳市官庄工区油田分院、南石眼科医院、南石康复中医院、河南油田南阳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多个社区家庭诊所,并与20多家基层医院成为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单位。南石医院拥有PET-CT、ECMO(人工心肺)、全球最先进的CT设备320排640层超高端联影天河CT机、东芝64排螺旋CT、16排螺旋CT、3.0T核磁共振、美国瓦里安直线加速器、陀螺刀、全飞秒激光治疗仪、新一代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法国卡尔王玻切机、全眼OCT、DSA系统、大型C臂介入治疗系统、数字化X光机、DR、四维彩超、大型激光、心电工作站、全自动脑电图、肌电图、TC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压氧仓、热疗机、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各类腔镜等大中型设备500余台/件,固定资产突破20亿元,是南阳区域内现代化水平较高的三甲综合医院。南石医院历来重视特色专科建设,倾力打造了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烧伤整形美容中心、脑血管病诊疗中心、骨病中心、肿瘤中心、心血管中心、南石眼科中心、南石康复中心等七大品牌专科。南石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曾承担国家科技部急性脑血管病治疗重大科研攻关项目重任。同时,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介入河南培训基地,北京天坛医院全国脑血管病介入河南培训基地,台湾童综合医院技术协作医院等。2015年12月,南石医院通过南阳祥瑞医院管理公司与香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康健国际医疗集团进行深度合作,从服务流程、医院管理、医疗技术上打通了与香港国际化医疗服务的连接,并与北京宣武医院、301医院等建立了远程网络视频会诊,在几分钟之内就能与国内大腕儿医疗专家对接,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2021年6月份,总高25层、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的外科楼正式投入使用,医院服务质量及能力大大提升。抑郁状态,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指没有明确奋斗目标,精神颓废的状态。心中极其压抑,时常感到十分烦躁不安。会走极端。,不明,脑,1.治疗目标 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①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②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③预防复发。 2.治疗原则 ①个体化治疗;②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③足量足疗程治疗;④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⑤治疗前知情告知;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⑦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⑧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 4.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27.物理治疗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通常需要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人格障碍进行鉴别。,无,首先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排除器质性可能。其次,确定患者为心理因素,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心理量表,。

朱延哲 主治医师

肾虚 阳痿 敏感、性欲低下、手淫肾虚、阳痿早泄、性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早泄、射精快、不育、阴茎短小、少弱精子无精症等,尤其擅长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疾病

好评 99%
接诊量 1.0万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 肾虚 阳痿 敏感、性欲低下、手淫肾虚、阳痿早泄、性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早泄、射精快、不育、阴茎短小、少弱精子无精症等,尤其擅长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疾病
更多服务
吕小洽 主治医师

生殖与男科专业医学硕士,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淫肾虚,阳痿、勃起功能障碍、早泄、射精快、遗精、不育、少弱精子无精症,男性备孕等,尤其擅长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疾病;针对前列腺炎、泌尿系统感染、精索静脉曲张、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掌握各种男科显微、整形手术。

好评 99%
接诊量 7364
平均等待 3小时
擅长:生殖与男科专业医学硕士,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淫肾虚,阳痿、勃起功能障碍、早泄、射精快、遗精、不育、少弱精子无精症,男性备孕等,尤其擅长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疾病;针对前列腺炎、泌尿系统感染、精索静脉曲张、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掌握各种男科显微、整形手术。
更多服务
李培远 主治医师

失眠、神经衰弱、头晕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脑供血不足、脑梗死、癫痫、帕金森、肢体麻木无力、抖动、脑出血、周围神经病、面瘫,焦虑抑郁、痴呆症、记忆力下降不集中,反应迟钝、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

好评 99%
接诊量 2.3万
平均等待 -
擅长:失眠、神经衰弱、头晕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脑供血不足、脑梗死、癫痫、帕金森、肢体麻木无力、抖动、脑出血、周围神经病、面瘫,焦虑抑郁、痴呆症、记忆力下降不集中,反应迟钝、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
更多服务
王超 副主任医师

擅长:1.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心脑血管病、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的诊治,其它内分泌疾病,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等疾病的诊治;2.各种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的血液净化及药物治疗;3.冠心病、急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综合治疗;4.代谢综合症的五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体重)现代化规范治疗;5.多器官功能不全、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综合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1.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心脑血管病、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的诊治,其它内分泌疾病,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等疾病的诊治;2.各种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的血液净化及药物治疗;3.冠心病、急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综合治疗;4.代谢综合症的五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体重)现代化规范治疗;5.多器官功能不全、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综合治疗。
更多服务
闻朋浩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的免疫,靶向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肿瘤内科的免疫,靶向治疗
更多服务
李雯洁 副主任医师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
更多服务
吴云刚 主任医师

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疾病及新生儿疾病、儿童康复、生长发育矮小症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13
平均等待 -
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疾病及新生儿疾病、儿童康复、生长发育矮小症等
更多服务
陶江涛 副主任医师

熟练运用中医药治疗、中医传统治疗、中医微创治疗和现代医学方法相结合治疗内外科疾病,对风湿骨病、颈肩腰腿痛、内科疾病等疾病的中西医诊治有较深的造诣。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

好评 100%
接诊量 262
平均等待 -
擅长:熟练运用中医药治疗、中医传统治疗、中医微创治疗和现代医学方法相结合治疗内外科疾病,对风湿骨病、颈肩腰腿痛、内科疾病等疾病的中西医诊治有较深的造诣。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
更多服务
王凯 主治医师

擅长:鼻部:小儿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出血,鼻腔肿瘤、鼻内窥镜微创治疗术后康复指导等,咽喉部:咽炎,慢性咽喉炎,小儿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成人鼾症,声带息肉,咽部囊肿及咽喉部术后康复指导等,耳部:突发性耳聋、耳源性眩晕,耳石症,中耳积液、小儿急慢性中耳炎、外耳中耳术后康复指导等。耳鼻咽喉常规手术等。

好评 99%
接诊量 394
平均等待 -
擅长: 擅长:鼻部:小儿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出血,鼻腔肿瘤、鼻内窥镜微创治疗术后康复指导等,咽喉部:咽炎,慢性咽喉炎,小儿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成人鼾症,声带息肉,咽部囊肿及咽喉部术后康复指导等,耳部:突发性耳聋、耳源性眩晕,耳石症,中耳积液、小儿急慢性中耳炎、外耳中耳术后康复指导等。耳鼻咽喉常规手术等。
更多服务
熊飞 主治医师

精神分裂症 情感障碍 器质性精神障碍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精神分裂症 情感障碍 器质性精神障碍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患者有双向情感综合征,想换回氢澳酸西酞普兰(喜普妙)治疗,之前吃过四年多,效果很好。现在想知道如何开具处方并了解用药注意事项。患者男性39岁
41
2024-11-27 15:42:10
我从未有过性高潮,想知道是否有妇科问题导致?患者女性33岁
70
2024-11-27 15:42:10
家人被诊断为抑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1型,住院近两周但不认为自己有病,拒绝服药,想知道治疗是否有效?能否痊愈?患者女性54岁
6
2024-11-27 15:42:10
我最近总是头晕,感觉脑袋很重,睡眠也不好,想知道可能是什么原因?患者女性15岁
30
2024-11-27 15:42:10
我有双相伴幻症,需要再次开具阿立哌唑的处方,目前没有副作用。患者女性16岁
26
2024-11-27 15:42:10
我有双相情感障碍,头疼头晕,躯体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家里经常吵架,是否可以电休克治疗?
51
2024-11-27 15:42:10
我在西安想确诊双向情感障碍,症状包括情绪波动大、易怒等,已经在其他医院就诊过但效果不佳,想知道是否需要更换药物?患者女性23岁
66
2024-11-27 15:42:10
家人情绪波动大,时而高兴时而低落,可能是双向情感障碍,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患者想了解更多关于双向情感障碍的信息,并寻找推荐的医院。患者信息:无。
35
2024-11-27 15:42:10
我是双相情感障碍Ⅱ型患者,长期服用思瑞康和丙戊酸镁,但仍然处于抑郁状态,经常回忆恐怖画面,睡眠一般,偶尔服用安非他酮,想知道如何改善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患者男性29岁
52
2024-11-27 15:42:10
患者因双相病引发的焦虑情绪咨询医生,服用丙戊酸钠即释后一周内有效,之后失效。询问是否可更换德巴金,并寻求其他建议。患者男性33岁
20
2024-11-27 15:42:10

科普文章

#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混合性发作
166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罗庆华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我们应该尝试、去培养自己良好平和的性格,矫正患者不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患者可以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同时也需要家人的帮助。当患者病情不稳定的时候,家人和周围人员应该注意防止患者自伤自杀,防止其冲动伤人帮助他及早的就诊治疗,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

第二 在规律服药期间,应该特别注意不要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包含有精神活性物质的食物。

第三 患者是需要合理的安排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情况允许,家属应该鼓励患者,尽早的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者锻炼,适当的参加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恢复规律的生活,避免与社会脱节。

第四 治疗期间应该进行病情监测、定期复查,监测患者有无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比如体重增加,肝功能损害,月经不规律,服用碳酸锂的患者,还应该规律的监测血药浓度,随访甲状腺功能等。

#混合性发作双相情感障碍#缓解状态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发作
70

大家好,我是吕医生,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应遵循的几个治疗原则

  • 第一,安全原则,药物治疗必须在确保患者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期患者往往具有冲动性,攻击性,对周围人或自身安全构成一定威胁,暴力、自伤甚至自杀的风险较大,并且急性期的病人往往抗拒住院或者他人的照顾,不服从治疗存在逃离医院,脱离监护的风险,对于这类病情严重的患者,应该选择住院治疗!
  • 第二,共同参与原则,双向情感障碍治疗的成功,需要精神科医生,临床药师,护士,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士的通力合作,也需要患者,患者家属及重要关系人士的配合。
  • 第三,综合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心理治疗,社会康复等手段在内,综合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第四,联合用药原则,由于双向情感障碍,病情的复杂性,临床现象的多相性,病程的长期性等特点,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完美的满足一个患者各个治疗阶段各种临床相的所有治疗的需求。因此,绝大多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药物治疗往往是联合用药治疗,涉及到药物包括心境稳定药如碳酸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等,以及抗焦虑药和催眠药,等等
  • 可是即便联合用药,药物的种类还是易少不易多,在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时,心境稳定药应该是基础用药,也就是说,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是以心境稳定药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治疗!
#混合性发作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发作
6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如果患者存在于对于药物、心理双重依赖的话,那么这类情感障碍的患者可能治疗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多数情况下,这类患者已经对药物形成了比较强烈的依赖性,甚至很多人已经产生了药物成瘾性,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所谓的药物治疗,甚至可以变相的看成了服用药物毒品来治疗自己的精神创伤。因此,想通过药物戒断来进行治疗,困难重重。

停止服用药物后,患者第一可能产生比较明显的戒断反应。其次,还可能因为停止服用药物以后,原有的症状不断加重。这样两难的结局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是其一。其二,这类患者不光是对药物有很强烈的依赖感,他们还对特定人群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心理依赖感。比较强烈的心理依赖感表现在他们可能需要爱人长时间的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如果一旦离开,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躁不安,甚至疑神疑鬼,担心对方要离开自己,甚至出现了背叛。甚至会做出一些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事情来。这种强烈的心理依赖感,甚至不会因为家人的陪伴而逐步得到缓解,反而可能会不断加重,甚至不能离开一分钟。往往这样双重依赖的情感障碍类患者,治疗效果欠佳。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混合性发作#双相情感障碍
36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它对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约有一半的躁郁症发病于青少年阶段,提早发现,才能对病情做控制。若父母双方都有病史,孩子罹患的比率是 50%,父母单方有病史,罹患比率则约 15%到 20%,有家族史者须特别当心。

一般而言,躁病的发病年龄约在二十岁与二十五岁之间,郁病的发病年龄则大约在三十至三十五岁左右。躁病与郁病发作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通常若不加以治疗,躁病的症状可能持续三至六个月,郁病症状,可能长达六至九个月。发病年龄多在 20 岁左右,但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度高达 80%,因此有双相情感障碍家族史的人比正常人更容易患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可遗传获得,因此有双相情感障碍家族史的人要比正常人群患病率高 10%。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美国的数据表现双相情感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 1%到 3%。一般越发达的国家,发生双相情感障碍的几率越大。

#混合性发作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发作
67

 

 

双相障碍患者目前在国内有增多的趋势。得益于学术界对该病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与学习。

 

既然诊断为双相障碍,治疗当然是第一位的。心境稳定剂的优先使用是非常必要的。双相障碍会有多个亚型,不同的亚型治疗上也是有所差异的。

 

说到生活中的调养,那就要看患者目前处于双相障碍的哪个亚型。若抑郁发作为主,家人应多陪伴、关心,多为其分忧解愁;若以躁狂发作为主,家人也要多加看管,不要让其惹是生非、招猫逗狗、不要让其花钱无度,生活要规律,早睡早起等。

 

双相障碍患者会有一段时间的间歇期,此期基本如常人,这段时间越长越好。尽量不要让其受刺激,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定期去看医生,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有效应对。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混合性发作#双相情感障碍
68

无论是在专业人士群体,还是在双相障碍患者家属群体,“转躁”这一术语都是频频说起的话题。

从专业角度来解释,转躁就是双相障碍患者在抑郁发作过程中病情发生与抑郁发作相反的“转相”(switch),抑郁发作终止,出现典型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这个转躁的过程既可以骤然发生,也可以历经数日完成。其中,多数患者都会经历一个兼具抑郁症状和躁狂症状的混合形式,只是在此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哪种症状相对占优势而已。当然,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同样也可以转相为抑郁发作,也属于转相。由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转为抑郁发作要比由抑郁发作转躁的概率要更高。只是,由抑郁发作转躁可能发生在抗抑郁治疗期间,而且涉及对其发生可能与医疗行为有关的归因问题,对医生而言,重视程度往往较大。

然而,无论是在临床医生这个专业人士群体,还是在患者家属这个群体,都存在着对“转躁”概念的错误解读或对“转躁”现象的错误判断,即只要看到抑郁发作患者有了某种不是典型抑郁症状的表现,就往往联想到是“转躁”了。这种现象或倾向对正接受抗抑郁治疗的患者尤其明显或敏感,甚至达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

实际上,现有的关于双相抑郁患者发生“转躁”的真正原因和准确数字都不清楚、不准确,只是从现象上看,接受抗抑郁治疗的抑郁发作患者,转躁的概率略高而已。而且,目前已有的关于转躁风险评估的基础数据主要来自多个小样本研究,且这些研究多为回顾性的,科学意义并不很大。另外,抗抑郁治疗与转躁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也仍然没有定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过分强调“转躁”的风险甚至达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显然不是理性的态度。而更可取的做法则是准确、可靠地识别出真正的转躁病例,给予正确、合理的处置,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发生的原因。

如果按照严格的诊断标准来操作,双相抑郁发作转躁后的表现必须符合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症状学标准,即有相对典型的心境高涨或易激惹或目的性活动明显增加,同时还有睡眠需要减少、思维联想活跃与言语明显增多或健谈、自我评价过高和夸大等。因此,识别由抑郁“转躁”的核心症状,应该是构成躁狂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什么是躁狂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我个人认为,心境的异常且相对持久的高涨(elation)或欣快(euphoria)是转躁的最可靠、最具特异性的标志。其次,目的性活动增多(increased aimed activity)也是较可靠的标志之一。再其次,意志活动增强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如关注“宏大叙事”、表达“雄心壮志”、发出“豪言壮语”等。就转躁的特征性症状而言,易激惹(irritable mood)的特异性反而并不很高,甚至不及睡眠需要减少、思维联想活跃或自我评价过高与夸大等表现。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病人家属语境下的“转躁”,甚至很多临床医生语境下的“转躁”,都是以“易激惹”现象作为判断标准的。如前所述,易激惹恰恰不是特异性最强的转躁标志。精神病学所说的“易激惹”,在病人家属口中常被称为“易怒”,是双相障碍的特征性症状(characteristic feature)。该症状还是双相障碍核心特征(core feature)心境的“不稳定性”(instability)或“易变性”(lability)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反映的是心境改变的激发阈值极低,微不足道的刺激即可激发或诱发极为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暴怒、攻击、自伤等。从我个人的临床工作经验来看,易激惹现象背后的情绪或心境不尽相同,既有转瞬即逝的短暂情绪爆发,也有相对持续的恶劣心境。因此,易激惹现象可以在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患者夸大性、冒险性及不合理要求被拒时出现,如患者提出巨额冒险投资的要求被家属拒绝、在公共场所要享受“贵宾”待遇时被周围人拒绝,都可以使患者出现发作性暴怒;易激惹现象也可以在有持续性恶劣心境并伴有人际关系敏感或被拒绝敏感(sensitive to reject)症状的抑郁患者,遭受自认为是他人针对其的“恶意挑衅”而被触发出现。在前者,在患者情绪平稳后,可以为其暴怒和攻击行为真诚道歉;而后者,总是将其暴怒和攻击行为的原因归咎于他人,并为此耿耿于怀,绝不可能道歉。此外,临床上还有一种相当常见的易激惹现象,与以上两种情况有所不同。一些在成长过程中受家长娇宠、心理成熟程度差、人格存在缺陷的青少年患者,因心境恶劣,总是处于情绪爆发的临界状态,他们随时都可能出现自发的暴怒和攻击、自伤行为。但更多见的情况是,在家长不明就里的情况下,患者纠缠于家长或其他亲属当前或以往的微不足道甚至毫无关联的“过错”,而有暴怒发作,让人觉得完全是“借题发挥”,似乎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无赖样行径。

如此看来,若精神科医生能对上述临床现象进行细致的甄别,排除以恶劣心境为背景的易激惹现象,真正转躁的病人其实并不多。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中,完全不必为那些不靠谱的“转躁”率而因噎废食,过分限制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影响病人的远期疗效。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混合性发作#双相情感障碍
15
一项新近发表于《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的研究称,近三分之一的双相 I 型障碍患儿同时患有自闭谱系障碍(ASD),这对他们本已受损的社会功能而言可谓雪上加霜。
 
美国麻省总医院的Gagan Joshi及其团队开展了这项研究。该研究共纳入了155名双相障碍患儿,其年龄在6-17岁之间。结果显示,这些患儿中有30.3%同时患有ASD。另外,无论参与研究的双相障碍患儿是否共患ASD,他们主要的躁狂症状都“惊人地相似”:易激惹、注意分散、判断力下降和活动增加。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共病ASD的患者明显更倾向于展示夸大的特质。
 
共病ASD同时意味着更加严重的精神病理学异常。与未共患ASD的双相障碍患儿相比,存在共病状况的患儿双相发作年龄更早(4.7岁 vs 6.3岁),整体功能评定量表得分也更低(39.5 vs 41.1)。
 
同样,由共病患儿的父母所报道的儿童行为量表(CBCL)也体现出同样的趋势:这些患儿在各个版块的得分均显著低于未共病的患儿。按照Joshi及其同事的观点,这一结果“提示ASD使得双相障碍患儿的疾病进程愈发复杂化。”
 
这两种疾病,不管是单发或共病,均对患者的教育和家庭功能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与136名对照儿童相比,这些患儿家庭环境量表(FES)得分更低,受教育方面的表现也更差。
 
研究者还发现,这些患儿一级亲属罹患双相 I 型障碍的风险亦不受患儿是否共患ASD的影响。
 
“按照一般的观点,夸大是躁狂发作的主要症状之一,而此症状究竟是否同样为ASD的一个独特属性,目前尚存疑问。”Joshi推测,夸大可以独立于双相障碍而出现在某些形式的自闭谱系障碍患者中。
 
“这个结果提示,双相 I 型障碍和ASD之间确凿存在共病的可能,而并非其中某种疾病的症状被简单地混淆为另一种疾病的症状,”Joshi指出,“研究成果仍需进一步确认,但精神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考虑到两者共病的可能性,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混合性发作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发作
20
据报道,双相情感障碍(BPD)在确诊前有69%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精神疾病,少年儿童更是如此,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不典型或症状与其他精神障碍重叠 儿童青少年情感表达简单,多不深刻,BPD症状不典型或与其他精神障碍相仿,可为易激惹而不是情绪高涨。Weckerly等认为易激惹症状可能严重、持续、强烈,有的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2 共病较多 Arman等认为38%的BPD患儿有一种或多种共病的诊断。
 
3 认识不足 有人认为BPD在少年儿童中少见,据报道20%~40%成年BPD患者在儿童或少年期就有BPD发作,其实并不少见。
 
4 病史了解不够 由于轻躁狂具有动力足、精力旺、非常自信,思路快、计划多、想法多等很多“阳光”的一面,因此很多家属很难把轻躁狂当成一种障碍,而被看成是一种正常或比较好的表现,只有在出现了一些行事鲁莽、乱花钱、好冲动、缺乏耐心等一些比较“阴暗”的一面时才会引起重视,而这些却不一定每个患者都会发生的。
 
5 与同年龄阶段的正常情感状态难以鉴别 青春期前后正值生长发育时期,其情感状态可以快速波动,有时不易与BPD鉴别。
 
6 诊断标准不统一 成人的诊断标准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少年儿童。儿童及青少年的临床特点和成人有着很大差异,成人BPD有清楚发作界限和痊愈界限的不连续抑郁,这在儿童并不常见,取而代之最常见的是抑郁躁狂的快速循环和混合性发作的长期维持。对少年儿童BPD的诊断标准应考虑与成人有别。
 
少年儿童BPD的及时诊断和治疗与预后关系很大,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三点建议:

 

      首先,如果青少年有重度抑郁和BD家族史,并且对简单的抗抑郁治疗措施没有反应,那么还有第二个建议。

 
 
       第二,如果青少年的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满足HIPERS标准(H指目标导向的多动-能量过剩/多动;I指过分易激惹;P指精神病[夸张、幻觉、妄想];E指兴高采烈、格外高涨的情绪;R指言语、思维快速;S指睡眠改变[不想睡或感到没有任何必要睡]),那么建议家属就近到BD领域专家(可能不会全部都很近,但是走一趟是值得的)和/或大学的医学中心就诊。
 
       第三,Carlson医师说她会鼓励儿科医师“查询当地是否正在进行有关躁狂的药物研究(躁狂研究比BD研究多)。即使儿童没有满足研究的标准,他们通常也会得到适当的评估。真正躁狂的青少年可能在儿科医师的处理范围之外。”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混合性发作#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发作#双相情感障碍
15
1.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实际上就是人们所说的狂躁抑郁,一段时间狂躁,一段时间忧郁。狂躁时患者会兴奋、花钱,少睡,有时还喜欢打冤枉仗,这都是狂躁的表现。抑郁阶段表现为自我评价低、对未来感到绝望、凄凉,觉得自己想死,生活不感兴趣,这些都是抑郁阶段的表现,被称为双相障碍。
 
2.临床表现
典型躁狂发作表现:心情愉悦或容易发脾气,言语增多、高谈阔论,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心膨胀,活动增多、精力充沛、爱管闲事,计划多但虎头蛇尾,行为挥霍或鲁莽,睡眠需要减少,性欲亢进。

典型抑郁发作表现:情绪低落、对前途感到悲观,愉快感缺失即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兴趣减退或缺失,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或既往感兴趣的事也变得索然无味, 自我评价下降,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一无是处,自责甚至自罪,认为自己成了别人的包袱,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感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精力减退总 觉得乏力,自感脑子反应迟钝,自杀观念或行为。

3.临床现状

它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共病率的特 点,该病对患者的婚姻、子女、职业等诸多方面均有严重影响。该病临床上误诊率高、识别率低、自杀风险高,完全治愈率低,很多患者面临着抑郁的慢性迁延、转相的频繁、转相的突发等。

4.提高识别率,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参与

双相障碍从发病到准确诊断的平均延迟时间是5-10年,造成误诊率高、识别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轻躁狂的难以识别,对于轻躁狂状态常被患者感受到抑郁缓解或作为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持续时间相对短暂和具有自我协调的心境状态,故轻躁狂患者极少自发报告这种情况,那么这时家庭成员的细致观察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要减少误诊率,提高识别率,除了需要临床大夫需要不断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同时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

①患者有过首发抑郁之后,要多关注患者情绪的波动、行为的变化、语量的多少、 与人的沟通、内心的体验、言语的内容等的变化,尽可能地回忆患者是否有过持续几天的觉得心情愉悦,或发现脾气的变化,或变得勤快了,或一反过去的羞涩而表 现健谈,爱吹牛,感觉不到困倦,工作能力提高,睡眠需求减少,创造性提高,有很多想法等,并向大夫详细表述。

②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也可以了解一些简单 易操作的测查量表,并借助这些工具来筛查,有助于早期识别及提高警惕性。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混合性发作#双相情感障碍
22

 一般来说,需长期服药的母亲应停止哺乳,改用人工喂养。首先,按需哺乳严重影响睡眠,增加了疾病在产后复发的易感性。其次,所有精神类药物,都能分泌进入母乳,若药物浓度较大,则可能对婴儿产生毒性。因此对要求坚持哺乳的患者,首先应考虑非药物性的治疗,如心理治疗、电休克治疗。

抑郁症的疗程至少3-6个月,系统规范服药是疾病痊愈的关键。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