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郑州市精神卫生中心、郑州市精神卫生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始建于1957年,医院集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社区康复为一体,目前是郑州市唯一一所市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是省(市)职工、城乡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河南省异地就医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精神病司法鉴定、劳动鉴定及残疾鉴定定点医院、郑州市贫困精神病人慈善救助定点医院;郑州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新乡医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教学实习基地、国家心理咨询师远程培训基地。60年来,该院在逆境中求生存,在困境中求发展,占地面积由90年代末期的6亩扩展到现在的50亩,住院病床由200张发展到现在的700余张,年门诊量12万人次,年住院病人5000多人次,病床使用率达到103%。实现了住院环境园林化,病房设施标准化,住院生活家庭化,治疗手段多样化。近年来,在历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院干部职工发扬“厚德、精医、博爱、惠民”的办院精神,积极探索新时期精神卫生发展的新思路,不断推行深层次人事制度改革,有效实施了科教兴院战略,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医院面貌焕然一新。医疗上按照“院有特色、科有重点、人有专长”的发展思路,在巩固精神科优势基础上,实行了二级分科,相继开设了睡眠障碍科、儿童青少年心理科、老年精神科、心身医学科、中西医结合科、抑郁症科、心境障碍科、行为医学科、精神病司法鉴定科、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心、心理健康体检中心等特色科室。目前住院部设9个病区,其中4个心理科病区(管理模式为开放),5个精神科病区(管理模式为封闭)。同时,适应社会和医院发展的双重需要,该院先后引进美国A620全自动多参数脑功能诊断治疗仪,植物神经性反应检测仪,DEM–2000眼动检测系统,脑地形图仪、多导睡眠图监测仪,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经颅磁刺激仪,全自动分析仪,螺旋CT、DR等高新技术设备,开通了河南省首家心理CT诊断分析系统,音乐治疗室、沙盘治疗室,不仅大大提高了诊疗水平,而且缩短了诊疗过程,为患者提供了规范系统的治疗和方便快捷的服务。一大批专业技术的业务骨干成长并成熟起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同时又有自己的主攻方向。临床中采用中医、西医、心理治疗、音乐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循环治疗、经颅磁理化刺激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率先将家庭心理学治疗、沙盘游戏治疗应用于精神科临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模式。近年来,取得省级科研成果多项,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近千余篇,获得市级青少年心理障碍研究项目专项资金进行儿童多动症新治疗模式的研究,获得省司法厅优秀司法鉴定单位荣誉称号。该院现有职工500余人,具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人,硕士研究生30余人,特聘博士3人,心理咨询师67人,心理治疗师54人。多年来,该院始终牢记民政部门“上为国分忧、下为民解愁”的服务宗旨,坚持“随到随收随治”的原则,在收治社会“社会流浪乞讨精神病人”方面做了大量的公益性的救助工作,有效降低了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率,为构建和谐郑州、文明郑州、平安郑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变革,该院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民政局党委的关心支持下,经过深化改革、挖掘潜力,开拓创新,医院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一级福利机构”、“河南省惠民医院”、“河南省创新医院”、“河南省精神卫生示范专科医院”、“消费者信得过单位”、“郑州市第一、二届慈善大奖”、“郑州市十大爱心单位”、“郑州市级文明单位”、“第七届中华慈善奖”、“全国惠民工作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量令人不满意的状态,是睡眠障碍的主要形式。非器质性失眠是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使用的术语,指一组情绪因素作为原发病因或主要诱因的睡眠障碍。目前,随着对失眠的研究进展,已有多种新的分类。失眠是临床实践中很常见的一个主诉,在一般人群中也非常常见,有1/3以上的人一生可能会经历不同形式的失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并多见于妇女、老年人及心理功能紊乱和社会经济状况差的群体。,1.躯体因素,如疼痛、瘙痒、咳嗽、喘息、夜尿、吐泻等。 2.环境因素,如生活习惯的改变、居住环境的变迁、声和光的刺激等。 3.生物因素,如咖啡、浓茶及中枢兴奋剂和某些药物的戒断反应等。 4.遗传因素。 5.其他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如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担心失眠。,脑,对失眠症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治疗的目标不是简单地延长睡眠时间,而是提高患者对睡眠质和量的主观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应作为失眠症治疗的基础方案,目标是矫正患者关于睡眠的不良认知和不良睡眠卫生习惯。 (1)一般性心理支持治疗、睡眠常识健康教育,要点是帮助患者认识到睡眠时间需要的个体差异,建立并坚持符合“昼醒夜眠”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行程不良睡眠习惯等。 (2)认知行为治疗是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对失眠症有效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知矫正训练配合刺激控制、放松治疗、反意向控制、睡眠限制等行为治疗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对减轻患者急性期的痛苦、提高心理治疗依从性有重要作用。但应避免长期用药,尤其慢性失眠患者,长期用药往往无效,还可导致药物依赖。部分长期用药者还会出现催眠药物性失眠。 常用的药物主要为:短、中效苯二氮卓类、褪黑素和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对入睡困难为主的患者,可首选唑吡坦,右佐匹克隆(或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短效类药物。对睡眠浅、易醒的患者,可使用艾司唑仑等。对经过仔细临床评估后判断伴有焦虑、抑郁情绪者,可使用曲唑酮、米氮平、多塞平等有一定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剂量一般较治疗焦虑、抑郁障碍时偏低。,1.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的睡眠发作是无法抗拒的,发作持续时间较短,每次不超过15~20分钟,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精神振奋,常伴有一种或多种附加症,如猝倒、睡瘫及入睡前幻觉,夜间睡眠时间缩短。而嗜睡症的睡眠发作常能通过患者的努力而阻止,发作后睡眠持续时间长,无附加症状,夜间睡眠延长,在醒转时可呈酩酊状态。 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该症引起的嗜睡症除有日间睡眠过多的症状外,还有夜间呼吸暂停、典型的间歇性鼾音、肥胖、高血压、阳痿、认知缺损、夜间多动及多汗,晨起头痛与共济运动不良的病史。 3.器质性嗜睡症 常见于脑器质性疾病,代谢障碍、中毒、内分泌异常、放射后综合征等,可通过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躯体及相应实验室检查找到肯定的器质性致病因素。,无,睡眠脑电图检查可见睡眠的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过程中生理性觉醒增多,REM睡眠期相对增加。,。